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商鞅变法 优质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秦统一全国的原因,过程、意义2、秦统一全国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3.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 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影响,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度量衡的统一。

四、课型:新课、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教法:讲解法、讲述法、互动法2、学法:“自主探究式”法、讨论法、图示法六、教学手段:PPT课件、图表、地图七、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秦兵马俑》、先入为主,体会秦强大的军阵,感受秦恢弘的气势。

引导学生分析:(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①商鞅变法,使得国富兵强②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③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④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出示图:了解观察秦灭六国示意图,注意方针策略、并简述其过程。

PPT动态演示,一是加深记忆;而是增加趣味性;讨论分析: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结合教材,稍加点拨即可、突出“统一”性)(二)、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置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官)地方推行郡县制(废分封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分析了解各自的职能,不做过多,过深的讲解。

分小组讨论:(三)、归纳秦统一全国的具体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空)、度量衡军事:修灵渠 修长城民族关系:北击匈奴等小组分析之后、相互交流,简析其作用。

(四)、了解秦的疆域、看图说出四至。

体会秦的强大。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五)、最后巩固练习: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本课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既可以作为练习,又以此本课板书。

(六)、小结:公元前221年,秦相继攻灭其他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为巩固封建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时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导学案_8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导学案_8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学习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教具准备多途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大家欣赏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曲,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它叙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六国的?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示标导学: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一、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1.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国王(如嬴政)和贤人辅佐(如李斯、吕不韦等)。

3.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4.秦统一六国,顺应了民心,人民渴望统一二、那么统一之后有意义吗?(学生答:有)是的,有,而且是大大的有。

大家和同桌讨论及思考下有什么意义。

(叫一学生回答一下)第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请在重点词语下重点标记。

那么,我们再切身想一想,大家是愿意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呢,还是愿意生活在和平统一的时代?毫无疑问,和平时代。

)第二、统一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

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此点为增加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历史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秦统一中国》第一课时本课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课。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3、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4、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5、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李白《古风》,让学生朗读,提出问题。

二、进入新课:(一)秦灭六国教师讲述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经过及结果;展示秦朝疆域图。

让学生了解秦王灭六国的过程,说出秦朝的疆域范围,讨论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秦朝统一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教案1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了解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商鞅变法的理解,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商鞅不畏困难,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相关的书籍搜集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个人资料,商鞅的变法主张等资料。

2、课前思考讨论:怎样看待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条件?活动过程:一、我来说背景指名让学生来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强调: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二、我是商鞅学生介绍商鞅三、商鞅变法情景一:商鞅舌辩群儒模拟辩论:秦孝公决心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但改革不可避免的遭到旧势力的阻挠,请大家模拟奴隶主旧贵族与商鞅进行辩论。

(教师提示:商君卫鞅(公孙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治国策略,无须恪守古代的章法。

)情景二:我谈商鞅变法1、分组讨论:(1)若你是商鞅变法时秦国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那些措施表示欢迎?为什么?(2)若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那条法令不满?为什么?(3)若你是农民,你对法令有什么看法?2、学生交流。

四、读史明鉴1、提问: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2、学法指导: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历史《商鞅变法》精品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历史《商鞅变法》精品课件

改革必要性 ⑴ 改革是当时大势所趋(政治、经济、军事、思想) ⑵ 秦国的落后
(穆公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中原;献公改革,无根本改观)
改革可能性(商鞅变法的具体背景) ⑴有利条件 权力集中、易认同法家学说、尚武精神充斥
⑵历史机遇 三家分晋、“士人追求”、商鞅来秦
⑶主观因素 秦孝公发愤图强
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是我国古代④第要一求部官比吏较秉系公统执的法封,建严法禁典私,门也请被托其他诸
侯国特别是秦国当作立法的蓝本。
国家 主持者 时间
内容
作用
赵国 公孙连 前408至 选拔贤能者做官, 封建政权 前387年 并“节财俭用” 得以巩固
韩国 申不害 前335年 “循功劳,视次 诸侯不来 第”的因功行赏 侵伐 制度
齐国 邹忌 前347年 整顿吏治、谨修 东方诸侯 法律而督奸吏 霸主
燕国 乐毅 前311至 “与百姓同甘苦” 使燕国强
前279年
盛起来
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评价与比较
从背景、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异同
性质:春秋为奴隶制改革,战国为封建性质改革。 内容:春秋从赋税制度改革入手,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 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则既有对经济基础、也有对上层 建筑的改革,确立了封建制,且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阶 级的利益。 影响:战国比春秋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更彻底。
——转自《一级战备》
二、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时国 间家
改革 者或 名称
变法内容
作用
李道针《春秋悝,。法齐 国 鲁 国是食这经先有正》初 亩管改秦劳是是税仲革法而后我经(军经家禄来国公“事济济的有法古开相:::开功家代承地整发“创,所第认而 顿展履者使奉了一衰 和农亩土征 发工而。有行部地商” 展税他能的比私实) 军业”在而法较有质备、(变赏治系上改59原法必统承革4B认赋中行则的C了)税提、。封土制出罚他建地度所了必法私“当制典有 为”定,增使第国的的也强齐一之方被了桓个齐公霸国成主实为力春,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秀课件

1、统一全国,结束了割据混战的 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国家,顺应历史潮流,符合 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一系列的巩固措施,促进了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都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 作出过巨大贡献,是杰出的政治 家。 3、但是他又是著名的暴君。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诸卿
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 法分封制度之 后出现的以郡 统县的两级地 方行政制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 尉
军事

监察
地方官制
中央具体政务



亭 里
郡守、郡尉、监御史
监察 行政 军事 县令\长 地方具体政务
基层具体事务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帝
太尉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丞相 御史大夫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监察 太 仆 宫 廷 车 马 宗 正 皇 室 事 务
太 尉
军事

中央官制
郎 卫 中 尉 令 宫 门 宫廷 卫 警卫 戍
廷 治 少 典 奉 中 将 尉 粟 府 客 常 尉 作 司 内 工商 民 祭 京 少 法 史 税务 族 祀 畿 府 刑 农赋 皇室 外 礼 治 宫殿 狱 财政 财务 交 教 安 营建
几年过去了,孔虚心想:“时代不同 统一 了,我再经 朝 了,国家_____ 了,现在是秦___ 商试试?” 于是,他离开了家乡, 咸阳 而去。这 直奔都城_____ 回他依旧贩卖盐和丝绸, 度量衡 因为政府统一了_____ , 他多带的几把尺子和容器, 都用不上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共28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共28张PPT)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战国形势图
春秋初期 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找不同 找共性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废除井田制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
开阡陌,急(重视)耕战之赏, 奖励耕战 ……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 始皇,遂并天下。
国富
——《汉书· 食货志上》
1.这里涉及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统一: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
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
——《现代汉语字典》
材料研读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1)材料中反映了秦统一前哪些方面的“异”? (2)这些方面的“异”对于国家发展会有什么 影响?请选择一方面来谈。
材料研读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里耶出土的秦律竹简 里耶出土半两
长城一带
陇西 东海
南海
谢谢!
铜量
八斤铜权 秦诏版
廿六年皇帝尽并 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 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 疑者皆明壹之。 ——秦诏版文
里耶出土的秦律竹简 里耶出土半两
活动三:史料证据手拉手
铜量
八斤铜权 秦诏版
廿六年皇帝尽并 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 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 疑者皆明壹之。 ——秦诏版文
专 制 主 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郡(守)
治 粟 内 史
地方政府
县(令) 县(令)
亭 里

中 央 集 权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不)能改矣,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 分之为县,俾(bǐ使)才可长民者(管理百姓 的人)皆居民上(登上统治地位),以尽其才, 而治(掌握)民之紀(法律),亦何为而非(不 是)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一》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优质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战国形势图如下)诗歌展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此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2020年是秦统一全国2240周年,那么秦是如何灭六国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9课秦的统一。

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1.【材料研读】材料1: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1)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什么现象?材料二:商鞅变法设问:(2)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材料3: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

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设问:(3)秦王嬴政又如何?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秦灭六国的原因:(二)秦灭六国的过程、秦朝建立与统一的意义1.视频播放:秦灭六国2.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人物:嬴政。

(4)都城:咸阳。

(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提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设问: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一)皇帝制度1.【材料展示】(教师通过材料分析,总结皇帝制度内容和特点,如下)(二)中央政权制度1.【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行政体系导图,总结: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问题探究:秦国统一六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一:“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史富记强·的李国斯家列传》 材料二: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识,为得到 这一人才,②下秦令王攻嬴韩政,善迫于使用韩人王,将采韩取非正送确往的秦战国略。战术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1: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嬴政留下了什么启示?
王室衰微
加强君主权力 诸侯争霸
加强中央权力
问题2:嬴政会采取哪家学派的治国建议?
韩 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法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加强君主权力 ——建立皇帝制度
问题探究二: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核心素 养目标
时空观念

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
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贰 唯物史观
结合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对

秦始皇的评价,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
家国情怀
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 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①—皇《位世史袭记》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 子自称曰“朕”。 —②《皇史帝独记尊》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③皇权至上 —《史记》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教案_2
3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文字图,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教师归纳
三交通军事上:
1统一车辆轨道
2北修长城拒匈奴: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
3南通灵渠平越疆: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
南通灵渠平越疆
三秦朝的疆域(四至)
备课小组建议:
教研组评课意见:
四秦的疆域
东到东海,西至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一带
五课堂练习
(教学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并齐读快乐学历史
(作业):导学全程练
附板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坑儒
5民族关系上:北据匈奴修长城
教材
难点
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仪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展示《战国七雄》图,指出七雄的位置。
(二)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没能力阻挡秦国的强大攻势了,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攻灭六国。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课件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商鞅变法》课件
招贤纳士, 变法图强!
情境二
可就在变法前夕,商鞅,官吏做起来 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 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 大臣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
困难重重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
导课 历史小品剧:《学生分组表演》
导课 历史小品剧:
立木为信
这是关于谁的故事? 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一言九鼎
商鞅变法
情境一
战国前期,秦国实力 最弱。当时诸侯会盟,拒 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 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
秦国的社会状况 如何?如果你是秦孝 公,该怎么做?
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 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 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 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 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 国家灭亡!
材料: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
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国富兵强
情景三
秦孝公死后,旧贵族诬陷商鞅谋反。继 位的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在逃亡过程中, 商鞅受自己制定的法令所害,最后被车裂。
商鞅的死值不值,你们 有何看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焚书坑儒搞专制, 古代文化受损失。 北拒匈奴修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西起临洮至辽东 万里长城称奇迹。 秦朝疆域广又大 东到东海西陇西 北从长城到南海 疆域四至勿忘记。
练习题 一、选择 1.秦统一中国旳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3年 D.公元223年
2.秦长城旳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5.文字是传承文化旳载体之一。秦灭六国 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C)
Hale Waihona Puke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行书6.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其中对后世地方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旳是(C )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立郡县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太尉
丞相 郡 县
御史大夫 (中央政府)
郡县 (地方政府) 制
统一文字
小篆
有利于文化隶旳交书流与
旁白:公元前223年旳某一天,秦始皇出巡,他来旳市场上, 看到了这么一幕。
张三:山东海盐便宜啦! 不买你会懊悔旳。 李四:老板,来一斤盐。 张三:好嘞!一斤3个刀币。(伸手要钱) 李四:老板我只有两个刀币,那你收鬼脸钱还是收布币? 张三:我不收鬼脸钱和布币,圆形方孔钱就收。
秦旳统一有什么意义?
• 秦旳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 以来长久征战混乱旳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统 一旳多民族旳封建国家。
《朝会》
旁白:秦王统一后旳一天,秦王召集群臣商议治国大事。
秦王:寡人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千 秋基业,今与大家商议国君该怎样称呼。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B.战国争雄 D.秦的统一
4、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当
时刻石使用的文字应该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5、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
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
范文字是在(
)
A.秦朝 C.唐朝
B.西汉 D.宋朝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
时间
秦 朝
都城
建 意义

统一大业,顺应民心
商鞅变法,国力强大 秦王嬴政,善于任人 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 咸阳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自 读 课 文 P45-P46 , 了解秦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的目的、内容和 影响。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4、军事上:
北修长城拒匈奴; 南通灵渠平越疆。
长城
临洮
辽东
灵渠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政治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车同轨) 北修长城拒匈奴、南通灵渠平越疆
秦朝疆域 长城

咸阳
西
南海
东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海 族的封建国家,也
1、掌握秦统一六国的条件、时间和意义。 2、知道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的内容,理解这一制度 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3、掌握秦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 交通、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

CONTENTS
少年质子 新皇忧虑 千古一帝 一统天下 何以定一 创千古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 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 世子出身的贵族)
13岁登基 22岁亲政,除掉障碍物,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措施。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统一中国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是他结束了中国大地列国纷争数百年的 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秦始皇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目录
壹 贰 叁
文字不通
方法
假如你是秦始皇的大臣, 请为秦始皇献上一条解决 这个问题的计策。
统一各国文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统 一 文 字
小篆
隶书
文化上: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定于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 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了灵渠,为秦王朝统一 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
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历法更新为正月正日。刚刚成为
帝都的咸阳城披上了吉祥的瑞雪。
这一天恰好是秦始皇的39岁生 日,也是他称帝后的第一个生日。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含视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精品课件(含视频)
时间: 前221年 都城: 咸阳 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5)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 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秦王)
战国后期秦灭六国 燕
赵 齐
秦 韩魏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动 脑 筋:
1.秦王嬴政在用人政策上有什么长 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 么关系?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焚书坑儒

长城一带


疆 陇西 域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南海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朝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
上的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 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 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 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再多的 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想把中 华民族分割开来。
1、统一文字在政治上政令统一,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必要 措施。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使中华民族内部联系加 强。 2、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束了五百多年分裂割据的状 况,扫除经济发展的障碍。 3、更好传播文化,为后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做出的 铺垫,意义深远。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是
度[长度]
量[容积]
圆形方孔钱
衡[重量]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 全国的道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4.开凿灵渠,
沟通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
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
远的是( D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确立县制
2、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 时,排练了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
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D )
A、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35页,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2)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商鞅变法的内容: 1.确立县制;
政治: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3、材料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
雄诸侯。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
成功!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
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经 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 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留给我们的启示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
旧 贵
秦孝公

改 革 派
商鞅
秦国变 法舌战 图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本课小结
商鞅变法:
背景:
时间: 公元前356年 支持者: 秦孝公
目的: 富国强兵
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
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课堂检测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
地主
士兵
农民
贵族
商鞅变法的内容:
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影
1.确立县制;
响深远
政治: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 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 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 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有利于经济发展
军事: 奖励军功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典·食货》 ——《汉书·地理志》
——王充《论衡》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 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 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 了,为什么?
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分析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掌握变法的作用。 2.认识改革对秦国发展的作用。
3
材料: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 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 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在 做材料题的时候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
近… …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孝公”是哪国的国君? 商鞅
秦国
(2)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
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
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