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do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及注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鉴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诗翻译赏
析及作者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
1全文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
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幺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幺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幺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
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
描写春花秋月的古诗。
描写春花秋月的古诗。
以下是一些描写春花秋月的古诗及其意思:
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意思: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但作者却因为亡国之痛,觉得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2. 《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意思:这首诗前一句描绘了春天夜晚的美景,后一句则通过对比,写出了富贵人家歌舞升平的宴乐之声,借此来暗示人们应该珍惜美好的时光。
3.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意思: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情。
花开花落,月缺月圆,都让作者感到无比的忧愁。
这些古诗都以春花秋月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注音及注释整理
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二、文句解释
虞美人•月下花前何时了
南唐北宋李煜《南唐二主词》《秋词·声声慢》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 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爱妾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 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 五十六字, 上下片各四句, 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胜回首月明中.
栏杆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⑵了:了结, 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பைடு நூலகம்(今南京).
⑷砌:台阶.栏杆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 红颜, 少女的代称, 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月下花前何时了
月下花前何时了, 往事知几多.
虞美人·月下花前何时了之答禄夫天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李煜
月下花前何时了, 往事知几多.
小楼昨夜又春风, 故国不胜回首月明中.
栏杆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原文译文
虞美人•月下花前何时了
南唐北宋李煜《南唐二主词》《秋词·声声慢》
《虞美人·月下花前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比较,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哀思.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原文+注释+赏析+默写)(解析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2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注释赏析青山遮春花秋月何时了(liǎo),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qì)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阑同:栏)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一: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二: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解析及释义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析及释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被誉为其代表作和绝笔词。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充满深意,是李煜在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离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尽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期盼与痛苦。
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
接下来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揭示了李煜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以及离愁之深重。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两句词则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差异,进一步加深了词作的哀怨情感。
最后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则以春水向东流不息的景象形象地比喻了他的无尽忧愁。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景,作者通过对春花秋月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
下阙则转为抒情,作者用满江春水来比喻自己的愁绪,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采用问答的形式,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作对比,抒发了作者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巧妙运用词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手法,深情地表达了他对故国、故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离愁的作品。
此词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不加藻饰,不用典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以及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以及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原文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于李煜被囚于汴京期间,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以及囚居生活的万般愁绪。
此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上阕以问句起笔,词人面对眼前的春花秋月,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心中思绪万千。
紧接着“小楼昨夜又东风”点明词人的故国之思,“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则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深深的怀念和无奈。
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词人对故国的怀念,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人已变得憔悴。
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满江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形象地展现了愁绪的绵绵不绝。
整首词以明净、凝练、优美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的真情实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理解性默写: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简答: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一、翻译: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翻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煜:音yù。
了(liǎo):完结。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
也指故都。
雕栏:雕花的栏杆。
砌(qì):台阶。
朱颜:红润的脸色。
【大意】
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这样美好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它勾起了我心中多少值得回味的往事啊! 昨天夜里,东风再一次吹上了小楼。
在皎洁月色中,我又回想起故国的情景,回忆的痛苦使我不能忍受。
那有着雕花栏杆、汉白玉台阶的宫殿应该还保存着吧?只是那些当年在栏边阶下流连欢乐的宫女们的容颜不会再有往日的红润了。
如果有人问我的悲愁究竟有多少?那就像春天的江水,滚滚东去,无止无休。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赏析+教案+课件
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诗词原文】《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讲解链接】【宋】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诗人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导语】李煜,五代⼗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于宋建隆⼆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汴京,封为右千⽜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律,诗和⽂均有⼀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
千古杰作《虞美⼈》、《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煜《虞美⼈·春花秋⽉何时了》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虞美⼈·春花秋⽉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雕栏⽟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雕栏通:阑) 鉴赏 《虞美⼈》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七⽉七⽇)之夜(“七⼣”),在寓所命歌*作乐,唱新作《虞美⼈》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怒,命⼈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词通过今昔交错对⽐,表现了⼀个亡国之君的⽆穷的哀怨。
“春花秋⽉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圆,岁⽉不断更替,⼈⽣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何时了”表明词⼈⾝为阶下囚,怕春花秋⽉勾起往事⽽伤怀。
回⾸往昔,⾝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纵情声⾊,不理朝政,枉杀谏⾂……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楼昨夜⼜东风,故国不堪回⾸⽉明中。
”苟且偷⽣的⼩楼⼜⼀次春风吹拂,春花⼜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的社稷——⾃⼰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触景⽣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
1、出处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2、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释义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天夜里的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月亮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痛苦。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李煜《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注释、作者、背景、主题【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资料【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资料:原诗、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作者】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主题思想】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以此为名。
这首词流露出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无比深切的怀念之情。
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篇一】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通:阑)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 虞美人
• (北宋)李煜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注释
•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 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 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 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 ⑵了:了结,完结。 •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 ⑷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 “依然”。 •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 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
•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 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 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作品赏析
•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 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 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 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 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 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 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 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 确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
• 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 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 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 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 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此诗创作于北 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北宋李煜
作者简介
•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 璟第六子。公元937—975年在位,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工书法, 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 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 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者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