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史 第五章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祖国的贡献
中国华侨发展史
中国华侨发展史华侨是指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经济合作的桥梁。
中国华侨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古代华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中国开始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商人和使者出海,寻求商机和开拓市场。
这些早期华侨在海外建立了商会、宗祠和学校,维护着华人的权益,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时期,中国的华侨数量逐渐增加。
他们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这些华侨以经商为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近代以来,华侨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19世纪末,中国遭遇了列强入侵和内外交困的局面,许多中国人选择离开祖国,到海外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这一时期,华侨的数量和分布出现了重大变化,他们不仅活跃在东南亚地区,还逐渐扩展到欧美等地。
华侨们在海外建立了商业帝国和社会组织,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华侨们纷纷回国参与革命活动。
他们积极捐款捐物,支持革命军队,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的几十年间,华侨们继续关注祖国的发展,积极参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华侨们也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仅为中国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积极投身于中国的创新创业,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华侨们也积极参与了中国的社会事务,为教育、医疗、扶贫等领域做出了贡献。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华侨们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他们不仅是中国和海外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桥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华侨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各国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华侨的历史贡献
华侨的历史贡献
华侨是指居住在外国的华人,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以下是一些华侨在历史上的贡献:
●经济贡献:
华侨在世界各地的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商业、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华侨的商业天赋和创业精神使他们在许多国家的商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文化交流:
华侨在文化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他们在文学、艺术、音乐和传媒等方面的表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文明的互相理解搭建了桥梁。
●教育事业:
许多华侨在各国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们支持学校、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奖学金,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科技创新:
一些华侨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他们在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社会慈善:
许多华侨通过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他们捐资助学、设立医疗机构、支持灾区救援等,为社会福祉和人道主义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国际关系的促进:
华侨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政治参与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他们在不同国家建立的社团和组织,有助于增进国家之间的友谊,推动文化、商业和政治交流。
这些贡献表明华侨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球社会的多元性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节华侨的贡献
华侨的贡献梅州的华侨,在华侨历史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等优良传统,为祖国、家乡,为侨居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大华侨在侨居国遵规守法,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民团结友爱,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甚至和当地人民一起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不怕流血牺牲,并对侨居国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侨居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梅州华侨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鼎力支持。
不论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们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得到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和拥护。
1905年7月底,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年冬,孙中山派他的老战友、梅州籍华侨谢逸桥、温靖侯、姚雨平返国,在潮州、嘉应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1906年春,谢逸桥等回到梅县松口,与嘉应属各县有声望的人士如五华县的张谷山、李济民,兴宁县的肖惠长,平远县的林鲁传,蕉岭县的丘逢甲等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各县建立同盟会,会员达几千人。
还在松口创办了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会”。
1911年3月29日广州黄花岗起义时,梅州各县参加起义的同盟会员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体育会结业的师生。
蕉岭归侨林修明、梅县归侨郭典三等在起义中壮烈牺牲。
武昌起义后,梅县归侨温种远、李思堂等同盟会员组织300余人的武装,于11月10日光复梅州。
在辛亥革命中,不少梅州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裔慷慨捐资。
平远县旅马来亚侨领姚德胜捐巨款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特颁发一等“嘉禾勋章”以资奖励。
梅县旅印尼侨领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及张映堂、梁密庵,马来亚侨领谢梦池等,均献巨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梁密庵在广州起义急需用款时,毅然将其父所存巨款捐献出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持给梁颁发“旌义状”嘉奖。
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
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有哪些爱国的华人华侨的事迹6篇好奇开朗的力量,不断探索世界不同的可能性。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对祖国的经济支援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华侨与抗战的研究高潮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20年来,在国内各大
报刊上发表的对抗战时期华侨进行研究的论文较多,还有相关的专著和资料专辑。 从宏观上对华侨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进行研究的有:黄慰慈、许肖生的《华
(一)早期的南洋华侨社会 所谓的南洋华侨系指旅居于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时称英属 马来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与“东南亚华侨”的概念基本同 义。由于地域相邻、便于移民的关系,早在1740年前后,这一地区就已经有了华人群体, 形成了早期的南洋华侨社会。历经两百年的艰难发展,至本世纪30年代初,南洋地区的 华侨人口超过了700万,成为世界上华侨人数最多的一个地区。其中,暹罗(泰国)的 华侨数量为250万、荷属东印度(印尼)‘为123万、马来亚及新加坡271万、越南38万、 菲律宾11万、缅甸24万、英属北婆罗州8万。…早期移居南洋的华侨,多半是出于谋生的 需要,且以单身男性为主,他们的父母及妻子儿女都在祖籍地,因此,他们与祖籍地的 联系密不可分。往往是赚了钱寄回家里,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清朝末年,中国社会正处 于历史的变革时期,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和派别纷纷把海外华侨作为争取的对象。以康有 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党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先后以新马作为基地,宣传自己的 政治主张,争取华侨的支持。这一过程中,唤起了华侨对国内政治形势的关注,也促进 了华侨民族意识的觉醒。早期的华侨社会,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风俗习惯以及民族 特性上,都与祖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他们建立了各种独立于当地土著社会之外的社 团组织,以及华人学校,向华侨子弟传授传统的中国文化。这些活动无疑保留并继承了 中国的文化传统,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华侨与祖国的文化联系。华侨还经常会利用返乡祭 祖,会亲访友等方式,不仅加强华侨之间的联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感。正是由于华侨与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密切,抗日战争时期华侨 才能与祖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敌。
浅析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持
浅析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持胡茹叶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华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侨们用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不仅在精神舆论上声援祖国抗战,而且捐资捐物支持祖国抗战,甚至用热血和生命献身祖国的抗战事业。
这些支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华侨 祖国抗战 爱国一、华侨全力支持祖国抗战的原因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一直把爱国主义作为优良的传统,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下来。
华侨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殊群体,他的形成是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华侨虽然到海外谋求生存和发展,但最终还是要争取衣锦还乡,落叶归根。
一旦亲友蒙难,祖国蒙羞,他们的乡土意识便会自然而然地与祖国民族意识紧密的结合起来,升华到爱国和救国的高度。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的侵略中国,国土被蹂躏,同胞被屠杀,触目惊心的事实,使华侨忍无可忍了。
菲律宾华侨曾说:“我们虽身处异处,但最关心祖国的抗战进程,热望着中华民族的黎明早日争取到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亡国,华侨必为无“根”之人,必然会被视为“劣等”侨民而备受凌辱和欺压。
于是长期积聚在华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终于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爱国侨领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
海外华人华侨人数众多,居住分散,长期以来,华侨在不同的地区组成了各种不同的团体,而各团体的领导人,都是由当地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地位较高的华侨担任。
这些领导人不仅是著名的爱国人士,而且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在抗日救亡的运动过程中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分散的华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华侨爱国团体。
全部的爱国侨领们,随时随刻身体力行,作表率作用。
南侨总会的主席陈嘉庚,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只一心想着赚钱,而不关心祖国的兴衰存亡,如果国家没了,赚再多的钱也是没有用的。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率先行动,每个月都捐2000元来支持祖国抗战。
南洋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南洋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
他们同祖国人民风雨同舟,前赴后继,“爱国精神,见重环宇”,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史诗。
一、声讨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随后又在上海燃起侵华战火,爆发了淞沪之战。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旅居世界各地的侨胞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支援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抗战,声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国民党当局“息内争、御外侮”,挽救民族危急,从而揭开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
“一二·九”运动后,海外侨胞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高涨,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救国浪潮。
广大侨胞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和通电,誓作北平学生的坚强后盾,愿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承担救亡的重任,“亡国之危机一时未除,救国之运动一日不止。
”这既是对国民党当局不抵抗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又是对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强有力的声援。
二、无私捐款支援前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的华侨救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救国团体,如:“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相继成立。
抗战期间共有华侨团体约3500多个。
它们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打破宗亲、地域的界线,走向联合,将千百万华侨组织起来,汇成一股抗日的洪流。
抗战期间,为祖国抗战捐款的华侨有40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华侨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华侨的家家户户。
广大侨胞抱着“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止,则后方之急需一日不能停”的决心,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慷慨捐款,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约800万人。
散居于世界的五大洲的华侨,以居住于东南亚的华侨数量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社会影响力最大。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爱国心。
当日本侵略者大举侵华、祖国面临危亡时,他们一致奋起,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成为海外抗日救国主力军之一。
华侨抗日斗争历史可以上溯至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他们以抵制日货等形式,声援祖国的抗日行动。
1925年5月的“五卅”惨案、1928年5月的“济南惨案”、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日本每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制造惨案,华侨总是奋力抗击。
“九一八”事变之后,拥有爱国光荣传统的华侨,在集合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中,很快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的核心力量——新加坡闽侨许春草在厦门组织了国内第一个公开的抗日群众组织——厦门抗日救国会,紧接着又组织了闽南22县抗日团体联合会,在华侨最重要祖籍地闽南掀起了抗日救国风暴。
由华侨李清泉领导的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立即通电国内当局及有关部门,呼吁“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请求海外侨胞为支援祖国抗日筹集捐输,抵制日货。
9月23日,马尼拉各侨团联合召开大会,共同成立了救国会,当即募集了20万元捐助东北抗日军将士。
同年11月26日,在李清泉、杨启泰、王泉笙、桂华山等一批闽侨领袖领导下,全菲163个侨团云集马尼拉,举行更大规模的华侨救国大会,发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民责任宣言,通电南京政府要求以武力收复失地,同时成立了全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制订了抵制日货大纲等。
缅甸闽侨于“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即召开职员大会,与会华侨一致决议“为‘九一八’案电请国民政府切实筹备抵抗案”和“发表宣言唤起侨胞努力共谋对待案”。
华侨领衔成立“缅甸华侨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华侨登高疾呼,领衔创立了东南亚各国最主要的抗日救国团体,成为当地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中流砥柱。
11华侨华人史绪论
泉州洋楼
泉州华侨习俗 送顺风
泉州华侨习俗 脱草鞋
泉州华侨习俗 引水魂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华侨出国史 第二章华侨对侨居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 排华运动 第四章 中国封建政府的侨务政策 第五章 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六章 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卓越贡献 第七章 近现代华侨在祖国大陆的投资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侨务机构和侨务政策 第九章 新中国的侨务政策
二、华侨华人史课程开设的意义 2、华侨华人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组成部 分。 3、华侨华人史是中外关系史、中外交通 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华侨华人史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 义教育的好教材 5、华侨华人史福建地方历史的特色。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有1000多万 人,占全部的1/4强。 20世纪末,泉州有620多万的海外华侨华人, 其中 90% 居住在东南亚。泉州的归侨、侨眷 有300多万人,占福建省归华、华眷的50%以 上,占泉州市总人口的 50% 左右。 1990 年泉 州市的139个乡镇中75%是重点侨乡。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侨民的理论 所谓华侨华人问题,在国际法上是属于移民 问题的范畴。 移民的定义 1)移民是以移居为目的的人口流动。 2)移民的迁徙必须具有一定的距离。 3)移民必须在迁入地居留一定时间。 4)作为社会现象的移民要有一定的数量。 移民:以移居为目的的,具有一定距离和 一定数量并在移入地定居下来的的迁徙人口。
一、华侨华人的概念
“华侨”一词最早出现于1883年郑观应给 李鸿章的“禀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 与怡和太吉订合同”呈文中称:“凡南洋各 埠华侨最多之处,须逐渐布置,亦派船来 往。”之后,他多次在文章中使用“华侨” 一词。(收编在《盛世危言后编》) 在清朝的官方档案里,关于华侨的记录不 多,大多仍然用“华人”“华民”。《清实 录》中最早使用“华侨”一词是在光绪十年 (1884年)朝廷颁布的一道命令里。
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贡献
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贡献华侨华人是指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侨民,华侨华人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无论是在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贡献。
一、经济方面华侨华人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伙伴之一。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华侨华人不断加大对祖国的投资,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华侨华人的总财富已经超过7万亿美元,其中不少量的资金都投资在中国。
华侨华人不仅直接带来了大量资本、高级技术和市场资源,更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方面华侨华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守护者。
他们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广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华侨华人在国外积极举办中华文化活动,开设汉语培训班,传授中国武术、茶艺、书法、舞蹈等文化艺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了中外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三、科技方面华侨华人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国内创业,也在国外创业,并且将自己的技术和知识输出到中国。
华侨华人积极承担起中国科技发展和创新产业的重任,加强与国内外高科技发达地区和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带动着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四、教育方面华侨华人在国际教育领域中,早已经成为了各国教育事业中的佼佼者。
华侨华人通过自己的成功经验以及多年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累积,积极参与支持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建立华侨大学为例,通过华侨大学这个平台,华侨华人们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和经验,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高级人才,为中国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华侨华人对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们不仅为祖国带来资本、技术和文化,更为祖国培养了众多人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珍惜华侨华人的贡献,并致以最高的敬意。
第五章华侨对侨居
一、东南亚华侨小商贩的经济活动及其作用 历史上华侨经济多以商业为主,而华侨商业又 以小商贩著称。它包括零售商店、小杂货铺、市 场摆滩、趟街串巷以及在乡村叫卖的小商贩等。 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作用之大,是任何别的 经济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一)华侨小商贩在华侨人口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1、印度尼西亚 14-15世纪间,印度尼西亚华侨小商贩已在 沿海城市进行贸易活动。据估计,每年从中国到 印尼的小商贩约为一千人,其中一些人定居下来, 传衍后代。
1、印度尼西亚
1893 年荷印华侨商业人口为 38890 人,占其就 业总人口的 20.8%,其中中小商贩为 25927 人,占 从事商业人数的三分之二。 据荷印政府中央统计局《1930年人口调查》的资 料, 1930 年在爪哇和马都拉华侨 182884 名从业者 中,从事商业的有105445人,占57.66%,而其中 单经营杂货零售及小商贩就有 49397 人,华侨从事 商业人口总数的46.82%。 1959 年统计,全印尼由华侨经营业员的零售达 83783 家,其中半数以上散布在各地乡里民间,成 为当时社会经济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华侨对马来西亚橡胶业的贡献
1、马来亚橡胶业的开拓者是华侨 马来亚的橡胶栽培历史始于1876年,从巴 西带到马来半岛种植的。但商业性的橡胶种植 却是开始于1895年前后。在短短的几十年里, 马来亚便发展成为占全世界天然橡胶产量40 %的世界最大橡胶产地,华侨为此作出了杰出 贡献。 马来亚橡胶王国四大功臣:黎德利、 陈齐 贤、林文庆、陈嘉庚
2、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东南亚华侨小商贩
(2)东南亚各国都是以小商品生产占优势的社会, 生产分散,消费分散,而小商品生产的产品只能是手 工业品和当地农产品。 (3)西方殖民当局的改革的影响 a、禁止华侨拥有土地 b、废除通行证及居住区域的限制 (4)东南亚地区居民存在“轻商重农”观念
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这些中华儿女在外先后成立了华侨华人组织,他们通过几个世纪的辛勤努力和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将中国文化和思想传递给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篇文章将介绍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首先,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其中外资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作为海外华人华侨的代表,海外华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在,许多海外华人华侨将目光投向祖国,并回到家乡做生意。
尽管他们或许并没有杰出的商业才能,但他们带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建立了横跨国界的商业网络,促进了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关系。
其次,海外华人华侨活跃的参与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至今为止最古老、最丰富和最多样化的文化之一。
海外华人华侨把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链接来建立联系,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身份标识。
他们在海外创建了文化中心,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成为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在媒体和学术界,许多海外华人华侨曾经作出重要贡献。
许多有才华的学者和作家继续研究和分享中国文化,使其受到更广泛的欣赏和认可。
另外,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也不可忽视。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充满挑战,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的支持。
海外华人华侨在教育、医疗、科技和文化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些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众多海外华人华侨为中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政策,并为中国制定了重要的经济计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一个例子就是,海外华人华侨在中国教育中心成立了一系列研究机构,以研究如何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
最后,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支持。
海外华人华侨在家乡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改革才刚刚开始,但是海外华人华侨向中国教育贡献了发展思路和想法。
这些经验和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提供了支持。
浅谈华侨对大陆发展的贡献
浅谈华侨对大陆发展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和海外国家交流甚多,尤其是东南亚一带,中国与之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也很丰富。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近代动乱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是中国国民移民海外的高潮。
新中国成立后到九十年代大规模移民潮基本结束,诸多华侨渴望归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华侨对大陆建设的贡献。
在海外的华人中,祖籍为福建省的华人、华侨达1000多万人,他们在海外生活多年,多在当地成家立业,有的甚至铸造了自己的辉煌事业,但他们心中仍思念祖国,诸多华侨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毅然放弃海外事业,归国投入建设,走实业报国之路。
如今,建国已近70年,中国已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其中不仅有大陆人民的努力,华侨们对大陆的投资、贡献也不容忽视。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与华侨的紧密联系,在每年的国庆观礼时也会邀请、接见华人、华侨,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体验、见证和庆贺共和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现今,许多归侨背依祖国,凭借与海外的早期联系努力发展海外事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
如福建省的邱天祝先生就曾收到泰国总理的邀请,并前往东南亚等国进行友好会晤,可见归侨们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风雨飘摇下南洋到如今成为大陆与海外沟通的便捷桥梁,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人、华侨对中国在民族解放、民族振兴和民族富强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百年中国梦的实现也必然与华侨、华人有所联系。
综上所述,华侨与大陆血脉相连,即使某天离开了祖国,在每个国人的心中都有着“落叶归根”的执念。
第四节华侨的贡献
华侨的贡献梅州的华侨,在华侨历史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等优良传统,为祖国、家乡,为侨居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大华侨在侨居国遵规守法,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民团结友爱,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甚至和当地人民一起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不怕流血牺牲,并对侨居国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侨居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梅州华侨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鼎力支持。
不论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们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得到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和拥护。
1905年7月底,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年冬,孙中山派他的老战友、梅州籍华侨谢逸桥、温靖侯、姚雨平返国,在潮州、嘉应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1906年春,谢逸桥等回到梅县松口,与嘉应属各县有声望的人士如五华县的张谷山、李济民,兴宁县的肖惠长,平远县的林鲁传,蕉岭县的丘逢甲等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各县建立同盟会,会员达几千人。
还在松口创办了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会”。
1911年3月29日广州黄花岗起义时,梅州各县参加起义的同盟会员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体育会结业的师生。
蕉岭归侨林修明、梅县归侨郭典三等在起义中壮烈牺牲。
武昌起义后,梅县归侨温种远、李思堂等同盟会员组织300余人的武装,于11月10日光复梅州。
在辛亥革命中,不少梅州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裔慷慨捐资。
平远县旅马来亚侨领姚德胜捐巨款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特颁发一等“嘉禾勋章”以资奖励。
梅县旅印尼侨领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及张映堂、梁密庵,马来亚侨领谢梦池等,均献巨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梁密庵在广州起义急需用款时,毅然将其父所存巨款捐献出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持给梁颁发“旌义状”嘉奖。
华侨史华侨的贡献PPT课件
• 2.与居住国人民共同抗击殖民侵略,支持侨居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16页/共24页
• 3.积极参政议政,推动和维护居住国的民主事业和社会进步 第17页/共24页
• 4、传播中华文明,丰富侨居国的文化。 第18页/共24页
二、华侨华人对中国的贡献
• 1.积极参加和支持国内的民族民主运动 • 孙中山:“华侨是革命之母” • 支持抗战
第13页/共24页
• 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大陆以外的华人年产值1991年为4000美元,1996年6000亿美元。 第14页/共24页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人做过统计,美国著名大学1/3物理、机电系主任、美国机械协会一半以上的分会主 席、美国最大的电脑企业1/3的高级工程师都是华人。
第15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 1.与居住地人民共同开发和建设,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第2页/共24页
• 开荒种地,引进和推广许多农作物。 第3页/共24页
• 中介商作用。 第4页/共24页
• 越南60%-70%的商业、20%-30%工业是由华人经营的。 第5页/共24页
• 柬埔寨的对外贸易业务大约80%由华人经营。 第6页/共24页
第19页/共24页
• 2. 投资创业,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 侨汇(侨批) • 投资
第20页/共24页
• 3、捐资献物,热心慈善 • 举办公益事业:医院、学校
第21页/共24页
• 4、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22页/共24页
思 考 题 • 一、举例说明华侨对侨居国的贡献。
• 二、举例说明华侨对中国的贡献。 第23页/共24页
?该州每年10月24日为?向华人先驱致敬日文档仅供参考?拉丁美洲的农业开发的主力军?南非的金矿开发生产的主力军文档仅供参考?90年代初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台湾等侨委会估计大陆以外的华人可动员的资金15万亿2万亿美元
华侨史 第五章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祖国的贡献
第五讲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祖国的贡献一、华侨对侨居国经济的贡献(一)、对马来西亚橡胶业和锡矿业的贡献马来亚橡胶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1877年开始引种到马来西亚。
19世纪90年代,华侨林文庆(“橡胶种植之父”)和陈齐贤(“橡胶艺祖”)合资开始商业性种植,取得很大成功。
1906年,陈嘉庚开始涉足橡胶种植,1925年拥有1.5万英亩橡胶园。
马来亚橡胶业的四大功臣都是华侨——黎德利、林文庆、陈齐贤、陈嘉庚;后起之秀有陈六使、李光前等。
1920年占世界橡胶总产量的50%。
是马来亚出口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在输出总额中占50%左右。
橡胶业的发展,促进了马来亚社会经济的繁荣。
马来亚橡胶业的开拓者是华侨,但英国人染指后,对华侨橡胶业实施吞并,华侨在橡胶业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锡矿业。
19世纪初,华侨开始开发马来亚锡矿,经过长期艰苦的采掘,形成了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等主要矿区。
(二)、农业与传播农业技术新加坡在开发前是荒岛,华侨进入后变成新兴城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经过华侨开垦,经济日益繁荣;菲律宾华侨开辟荒野,种植稻米、蓝靛、椰子、烟草;华侨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的沼泽地变为良田,等等。
最值得记述的是黄乃裳开发马来亚的诗巫和华工开发加州西部。
诗巫改名为“新福州”,今天成了马来西亚第三省的首府。
美国加州西北部原是大片涝洼地,但土质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19世纪50年代起,华工受雇于白人农场主,华工用修筑堤堰的办法建成一块块平地,再在新开垦的土地播种,这个工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到1877年底,华工已开垦500多万英亩土地,适合种小麦、水果和蔬菜。
土地价格因此从开垦前每英亩1—3美元猛增到每英亩100—200美元。
加州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萨克拉门托和圣华金河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农场,被称为“北美的面包篮”。
东南亚原有的作物品种单一,生产技术落后。
华侨南来后,逐渐将中国较为先进的水稻耕作技术传给土著人,使这里的水稻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华侨华人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
华侨华人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华侨华人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承载着跨越国界的文化传承和交流责任。
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贡献.
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所做的贡献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人开始定居他乡,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这里所说的海外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也是中国大量移民高潮的开始。
到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大概1100万人,他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他们作为全国抗战的力量之一,以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赤诚之心,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海外华侨对祖国母亲的支持。
(一)组建各种救亡团体、创报刊等声援抗战,从舆论上支持中华民族统一。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为了适应救亡图存运动的需要,世界各地各种救亡团体纷纷建立,如陈嘉庚组织的“南侨总会”,下设68个分会,以及“欧洲总会”。
据不完全估计,到了1940年底,大约有649个大型团体,其中小型救亡团体就已达到2794个,他们同时也在各地创办报刊,如新加波的《南洋日报》、德国的《抗战情报》、纽约的《华侨日报》,他们通过写文章谴责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呼唤更多的中国人起来做斗争,他们也会成立戏剧社上街为华侨公演《卢沟桥》、《东北之家》等戏剧。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在一定的程度上,唤醒了海外华侨的爱国之心,吸引了更多的华侨加入抗战的队伍当中,为抗战做好了舆论准备。
(二)捐资捐物,在财力上支持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济凋零,纸币贬值,人民生活苦难,根本难以支撑抗战的费用。
海外华侨成立了“慈善会”、“义卖会”等组织,负责为抗战筹集费用、衣物、药品以及车辆。
同时,他们还购买了国债11亿元,占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三分之一,最后无私的奉献给国家。
华侨捐资的人席卷各个阶层,上到富人如陈嘉庚、“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下到妓女小乞丐,虽然大部分的人都是平苦的劳动者,生活艰辛,但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国家危难之际,应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都捐给了国家,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例如北婆罗洲打根华侨小贩郑潮炯,生活艰辛,他得知筹赈抗日救国的口号后,曾7次沿门义卖瓜子,将辛苦筹集款项交给筹赈会。
爱国华人华侨的事迹介绍范文
爱国华人华侨的事迹介绍范文很多华人、华侨虽然身居国外,但是他们仍然心系祖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爱国华人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爱国华人华侨的事迹1——陈嘉庚陈嘉庚早在1920xx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
“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
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
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
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
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
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
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
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
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
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
传诵于海外。
爱国华人华侨的事迹2——王兆松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1875年,王兆松出生于文昌清澜镇义门村一个贫困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老渔民,成天泡在海水里,家贫如洗。
为了寻找一条活路,年仅13岁时王兆松挥泪辞别父母兄长,在乡邻的携领下搭帆船到南洋自食其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祖国的贡献一、华侨对侨居国经济的贡献(一)、对马来西亚橡胶业和锡矿业的贡献马来亚橡胶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1877年开始引种到马来西亚。
19世纪90年代,华侨林文庆(“橡胶种植之父”)和陈齐贤(“橡胶艺祖”)合资开始商业性种植,取得很大成功。
1906年,陈嘉庚开始涉足橡胶种植,1925年拥有1.5万英亩橡胶园。
马来亚橡胶业的四大功臣都是华侨——黎德利、林文庆、陈齐贤、陈嘉庚;后起之秀有陈六使、李光前等。
1920年占世界橡胶总产量的50%。
是马来亚出口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在输出总额中占50%左右。
橡胶业的发展,促进了马来亚社会经济的繁荣。
马来亚橡胶业的开拓者是华侨,但英国人染指后,对华侨橡胶业实施吞并,华侨在橡胶业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锡矿业。
19世纪初,华侨开始开发马来亚锡矿,经过长期艰苦的采掘,形成了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等主要矿区。
(二)、农业与传播农业技术新加坡在开发前是荒岛,华侨进入后变成新兴城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经过华侨开垦,经济日益繁荣;菲律宾华侨开辟荒野,种植稻米、蓝靛、椰子、烟草;华侨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的沼泽地变为良田,等等。
最值得记述的是黄乃裳开发马来亚的诗巫和华工开发加州西部。
诗巫改名为“新福州”,今天成了马来西亚第三省的首府。
美国加州西北部原是大片涝洼地,但土质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19世纪50年代起,华工受雇于白人农场主,华工用修筑堤堰的办法建成一块块平地,再在新开垦的土地播种,这个工作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到1877年底,华工已开垦500多万英亩土地,适合种小麦、水果和蔬菜。
土地价格因此从开垦前每英亩1—3美元猛增到每英亩100—200美元。
加州农业迅速发展起来,萨克拉门托和圣华金河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农场,被称为“北美的面包篮”。
东南亚原有的作物品种单一,生产技术落后。
华侨南来后,逐渐将中国较为先进的水稻耕作技术传给土著人,使这里的水稻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华侨多以经营种植蔬菜、出售水果为业。
由华侨引进到东南亚的水果:李、梨、柚、荔枝、龙眼、肉桂、柑桔、枇杷等;蔬菜:白菜、韭菜、芹菜、肉豆、芥菜、菜豆等。
华侨还将甘蔗、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加工技术传播到东南亚。
19世纪时,华侨进入烟草和橡胶种植领域,取得很大成功。
此外,将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犁、耙、水车、水磨等介绍到东南亚,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
在美洲,华侨“教会了他们主人怎样耕种,收获果园和花园里的果实”。
19世纪70—80年代,加州华侨所产的花生被誉为“最好吃的花生”。
1891—1892年间,华侨在奥兰治县种植芹菜出售,最先使其成为赢利商品。
80年代,华侨刘金缵先后在马萨诸塞州和佛罗里达州采用人工传授花粉的方法改良果树品种,包括草莓、无核葡萄、桃子、西红柿、香柚、杨梅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橙子。
他的果树栽培技术在美国各地推广,1911年荣获美国农业发展部颁发的威尔特奖,被誉为“植物魔术师”。
华工还带去新的耕作方法及多种作物的杂交育种法,如,华侨桂琼斯在20世纪培育了新的稻米育种法。
(三)、美国、加拿大铁路建设中的贡献1862年,美国国会立法决定修筑横贯美国大陆中部的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
铁路有两部分组成,东部为联合太平洋铁路,西部为中央太平洋铁路。
东部689英里,地势平坦;西部1800英里,地势复杂,有崇山峻岭、沙漠等恶劣地段,主要由华工修筑。
在“合恩角”和塞拉山脉地段,华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死亡率达10%。
该铁路原计划14年建成,华工只用了7年,这在世界铁路建筑史上是一大奇迹。
当时,华工月工资最高才35美元,食宿自理,而白人月工资有45元,资方要负责食宿,相当于60多美元。
美国铁路老板因此赚到了6300多万美元利润。
1869年5月10日,东、西两线接轨,铁路大动脉宣告完工。
这条铁路建成后,促进了美国东西部的运输,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64年,内华达州建州100周年,将10月24日定为向华人先驱致敬日,一些地方也建碑表彰华工功绩。
美国华工还在南太平洋铁路、北太平洋铁路建设中作出贡献。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1878年决定修筑,东起蒙特里尔,西至温哥华,全长3800余公里,是加拿大第一条大陆铁路。
在最艰巨和危险地段工作的是华工,一部分来自美国的筑路工人,一部分来自香港,但工资只有白人的60%。
1885年,铁路全部完工,华工随即失业。
(四)开发南非金矿二、华侨对侨居国社会的贡献(一)、古巴独立战争中的华侨1868年10月10日,古巴东部爆发了反西班牙统治的武装起义,从此开始了古巴历史上的第一次解放战争。
最早参加起义的是曼萨尼略的华工,卡马圭城、拉斯维利亚省、马坦萨斯省的华工也先后加入起义队伍,涌现出黄迪斯、坦克雷多、安东尼奥·莫雷罗、何塞宽、王森、谢安、兰傅金、何塞布等有名的华籍官兵。
1895年2月24日,古巴第二次解放战争在奥连特省爆发,在何塞·马蒂领导下,华侨官兵英勇善战。
一些华侨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粮食、药品、衣服等)支援解放军,为古巴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菲律宾独立战争中的华侨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美军攻占马尼拉,并建立美国军政府。
菲律宾革命领导人埃米里奥·阿吉纳多宣布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并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英勇斗争。
在“反西抗美”战争期间,华侨与菲律宾人民同甘共苦,有的组成“华侨义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菲律宾革命战争。
著名的有华侨将军刘亨赙,从步兵中尉一直晋升到准将,并先后为革命政府募集几十万比索的资金;华侨罗曼·王彬(1847—1912)曾以大量钱、财、物支持革命,并一度入狱。
1915年,马尼拉市议会通过决议,将沙克里斯蒂亚街改为王彬街。
(三)、华侨与十月革命1918—1922年俄国国内战争年代,共有几十个中国志愿人员支队,他们主要来自东北、山东、河北和浙江农村。
在远东,有一支600多人的中俄混合游击队,中国人占3/4,主要打击日军和白匪。
1918年8月,以共产党员包吉山为队长的中国赤卫支队,参加了北高加索的革命斗争,立下了战功。
1919年初,整编为中国营,约有500名战士,在以后的突围战中屡立战功。
(三)、华侨与反法西斯战争东南亚华侨直接组织游击队,在侨居地进行抵抗,配合盟军作战;美洲华侨纷纷参加盟国军队,在欧亚大陆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欧洲华侨海员和工人则参加反纳粹斗争。
无数华侨为捍卫人类的和平和正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 东南亚:(1)马来亚和新加坡:日军在1941年12月和1942年1月占领马来亚和新加坡。
华侨纷纷组织起来,协助英军作战。
在陈嘉庚主持下,1941年12月30日成立了星洲华侨抗战动员总会,下设总务部、保卫部、劳工服务部、民兵武装部和宣传股。
民兵武装部组织了星华义勇队,一周内有3000多人报名,后发展到1万人。
在英军撤退后,进行了新加坡保卫战。
(2)菲律宾:1942年5月,菲律宾全境沦陷。
菲律宾人民抗日军于1943年3月29日成立,有许多华侨加入。
华侨在各地建立抗日武装,主要有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也称48支队),他们组织游击队员学习毛泽东《论持久战》、朱德《论抗日游击战争》,学习新四军、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成立菲律宾最大的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
华支成立初,只有一支短枪、两杖手榴弹和一支枪托被烧坏的步枪。
3个月后,由成立初的52人发展到全副武装的78人。
1943年1月,在阿拉悦山脚下,华支一个排伏击日100多人,打死日军30多人。
1943年3月,华支与5000多日军周旋4天,最后成功突围,无一损伤。
1945年1月31日,“华支”成员攻入内湖省罗斯万口牛示社集中营,成功解救被囚美国侨民2100多名。
2月3日,“华支”首先攻入马尼拉市区。
一位美国军官“如果没有华侨游击队的配合,美军就要多花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占领马尼拉,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3)印度尼西亚:日占期间,印尼华侨也积极开展地下抵抗斗争。
在爪哇地区,最大的抗日组织是“抗日民族解放大同盟”;苏门答腊的华侨青年在1942年5月组织了“华侨抗日协会”,11月和其他团体联合组成“苏岛反法西斯总同盟”。
2美洲(1)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美国华侨应征入伍,美国官方统计,仅陆军中有华侨1.3万人,华人服役占当时华侨男性总数1/5以上。
美国空军第14地勤大队士兵几乎全是华侨。
不少华侨参加了民防义勇军组织,妇女也参加战时各项救助工作。
还认购公债和捐款。
(2)加拿大:华侨有500人入伍,认购“胜利公债”1000万元,平均每人220元,维多利亚市的华侨平均每人认购近500元。
3欧洲法国:华侨400多人主动为法国战时服务;德国200多华侨海员拒绝为德国工作,很多华侨离德返国。
1940年,德国占领欧洲大陆后,华侨抗日救国活动转入地下。
诺曼底登陆战中,华侨牺牲者约600—700人,占从军总数5%以上。
联军攻入罗马,最先驾车入城者是华侨。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到哪里,哪里的华侨就拿起武器,协同当地人民一同抗击敌人,浴血保卫自己的第二故乡。
三、侨对祖国的贡献(一)、与辛亥革命(1)参与组织: 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有20多名华侨参加(商人、农场主、店员、教师、翻译、工人、厨师、裁缝等)。
该会成立后,广州、横滨、台湾、河内、旧金山、南非等地成立分会。
据统计,同盟会成立前,兴中会300多会员中,华侨占219人。
1905年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它在国外的组织纷纷建立(越南西贡、新加坡、槟榔屿、吉隆坡、马六甲、沙捞越等地)。
1908年在新加坡建立南洋支部,后移到槟榔屿。
1910年在旧金山成立美洲支部,有15个分会;在欧洲、澳洲、非洲也有相应组织。
各地同盟会在宣传革命、准备武装起义和筹集革命经费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参与革命宣传:革命派在海外的报纸主要有《民报》、檀香山《自由新报》(1908,卢信)、旧金山《美洲少年周报》(李是男、温雄飞等,后改为《少年中国晨报》)、加拿大《大汉日报》(冯自由)、新加坡《图南日报》、槟榔屿《光华日报》、曼谷《暹华日报》、仰光《觉民日报》、爪哇《前锋报》等,都是华侨倡办。
另外还创办许多书报社,宣传革命,联络侨胞。
(3)经济上支持革命: 1894—1912年分四个时期:A 1894—1905年,檀香山华侨首先作出贡献,华侨捐助款数总共3.2万港元。
B 1905—1908年河口起义,南洋华侨贡献最大,华侨捐款数量比第一阶段大为增加。
1907年孙中山在西贡的一次演讲就筹集了3.5万元。
C 1908—1911年黄花岗起义,为筹划黄花岗起义,各地华侨共募捐18.7万。
D 黄花岗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各地华侨掀起捐款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