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3.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掌握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的计算方法;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四、教学准备1.三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20cm和30cm);2.一个光源和一个屏幕;3.一些物体(例如针孔、尺子、玻璃球等);4.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和引入问题教师先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光学仪器的经验,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带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实验前的思考教师要求同学们在实验前思考以下问题:1.几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能实现什么样的成像效果?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吗?3.凸透镜的焦距和成像有什么关系?3. 实验操作3.1 实验一:观察凸透镜成像1.将一个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凸透镜与光源的距离,使得在屏幕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物体的倒立像。
2.观察并记录凸透镜和屏幕的距离、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
3.2 实验二: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1.将物体移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并记录凸透镜和屏幕的距离、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以及观察的成像情况。
3.3 实验三:改变凸透镜的焦距1.将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分别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观察并记录凸透镜和屏幕的距离、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以及观察的成像情况。
4. 实验结果分析同学们根据实验记录表格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5. 知识点总结教师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总结,强调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同学们通过公式计算成像位置。
6.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7. 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回答书面题。
【一线教师倾情奉献】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教案:【一线教师倾情奉献】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6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方法;3.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刻度尺;2. 学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远处的景物,思考如何将远处的景物放大显示在屏幕上。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4.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投影仪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凸透镜成像规律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 u >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 凸透镜成像实验操作步骤步骤1:将凸透镜、光屏、蜡烛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步骤2: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使三者共线;步骤3:移动蜡烛,观察光屏上的像的变化;步骤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描述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凸透镜成像规律: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分析成像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注意安全事项;实际问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选择合适的凸透镜解决成像问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放大镜的应用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掌握凸透镜成像过程;通过实际观察,掌握放大镜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观察明亮的窗户在纸上成的像,学生即席就可以做此实验,这是学生事先不容易想到的,会激起学生很大兴趣,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经历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过程。
二、新课教学: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还有哪些想法和问题?1.什么情况下放大?什么情况下缩小?有没有什么规律?2.是否一直都能成像?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板书,提出物距和像距的定义: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提炼学生提出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节课探究的题目:像的大小、正倒跟物距间的关系。
学生猜想的各种可能:A.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小,是正立的;B.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像越小,是倒立的;C.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是倒立的;D.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是正立的;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表格,并投影出部分学生设计的表格,指出优点和缺点,统一思路。
指导学生对实验器具摆放,将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一直线,应注意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等高、共线”等问题为实验方便快捷,可以指定物距的具体数据,若实验凸透镜焦距为10cm,则数据如下表:物距(cm)像距(cm)像的大小像的倒正3020158在实验期间,巡视指导,当学生得出数据和各自结论后组织同学归纳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设计_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生谈收(知识方面、技能方面、
科学研究方法方面)
学生小结
对本节课的一个很重要的总结,可以看到忙点,为下面学生矫正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一倍焦距分虚实
3、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
4、当u=f时,不成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猜想:成像可能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交流。如:固定透镜、光屏、移动蜡烛,在光屏上找到像后记录实验现象等。
虚实认真倾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探讨有误之处并改正。
汇报结果:
得出结论:
1、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让学生观察,提出猜想;
4、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交流;
5、根据学生的交流得出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器材的摆放位置、调节三者高度、记录实验数据等;
6、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7、请几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8、多媒体展示实验
引导各组学生交流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讨论像虚实的分界点;
2、讨论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科目
物理
课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型
公开课
授课教师
年级
八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
②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6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设计)
3.6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成什么像呢?师:三都是凸透镜为什么能够成不同的像呢?今天我们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69~72的内容,4分钟后根据老师的指导(老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同步进行)进行实验探究并填好表格。
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60cm处)、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2.把蜡烛放在大于二倍焦距处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并做好记录。
3.把蜡烛放在于二倍焦距处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并做好记录。
4.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处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并做好记录。
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并做好记录。
三、后教:1.根据学生填表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u=f不成像(2)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3)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成实像时,当物体从较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即物距变小,像变大。
2.背诵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当堂训练:(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请看作业题(二)出示作业题P72 l、4、5(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教后记:。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
从学生的问题中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
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猜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做好实验设计是关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上的难点,为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明确探究目的和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必要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
问题:①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按什么顺序摆放在光具座上?
②实验方案
(凸透镜固定不动,先移动物体到较远处,再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接着将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每次光屏配合,找到清晰的像,进行多次实验)
预备知识:
什么是物距、像距?1.了解凸镜的焦距f=10cm。(若凸透镜焦距未知,可用上节课测焦距的方法求出)
提出各种猜想:①可能与物距有关;②可能与焦距有关;③可能与凸透镜的大小有关;④可能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等。
明确探究目的
设计实验方案
了解每种器材的作用。
教师介绍实验方案,演示如何找到像。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启发和引导。
操作观察
实验小组合理分工、合作探究
由生活走向物理,贴近学生实际;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能力。
知识拓展
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
引导思考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用书本挡住了部分凸透镜,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你准备如何验证你的想法呢?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为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以第一人称,为您介绍我的教学设计——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学会使用凸透镜进行成像实验;3.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凸透镜;2. 光屏;3. 物体(如蜡烛);4. 测量工具(如尺子);5. 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使用放大镜看报纸,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大小和性质等。
3. 实验演示:用凸透镜、光屏和蜡烛进行实验,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填写实验记录表。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大小和性质等。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发展;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是否需要调整。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其他因素,如光线的角度、凸透镜的焦距等;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3.掌握利用凸透镜进行成像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凸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3.凸透镜成像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凸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和引导(5分钟)教师使用引导式提问的方式,引入凸透镜成像的话题。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过凸透镜吗?你知道凸透镜是如何形成图像的吗?”步骤二: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凸透镜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黑板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加深他们对凸透镜的理解。
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材料包括凸透镜、光源、屏幕等。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然后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面,使得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成像。
2.将屏幕放在凸透镜后方,调整屏幕位置,观察成像情况。
3.通过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寻找出不同的成像位置。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帮助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步骤四:规律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可以通过黑板或幻灯片展示总结内容。
步骤五:应用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凸透镜成像问题,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成像规律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当调整题目的难易程度。
步骤六: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澄清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根据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精品教案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板书】【设计实验】师:我们现在要用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跟物距的关系,需要哪些器材?生:需要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师:实验时你要刻度尺测量什么?生:测量物距、像距。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粤版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精品
物理八年级上沪粤版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凸透镜结构、作用、用途与相关概念。
学会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 初步学会根据探究目的制定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器材。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
4 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评价的能力。
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初步懂得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学会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科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而懂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报务于社会。
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并具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识记并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1、每一桌一套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个光屏,一盒火柴,一张白纸。
2、投影仪及幻灯片若干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看到实验桌上的器材,纷纷拿起凸透镜,前后左右的讨论起来,有的看窗外景物,有的在看书上的字,还有的在看自己的手指。
五分钟后,我开始让他们用凸透镜正对着教室的窗子,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做屏,这时要求透镜的位置不动,将白纸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直到纸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像为止。
提出今天到实验室要探究的课题:凸透镜能否成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师:以平时我们投影到屏幕上的字和照相机底片所成的像为例。
设疑:一个像对于胶片是放大的,一个像对于实物是缩小的,它们两者都是通过凸透镜的成像,那么两者有何不同呢?生:思考,讨论,猜想(学生探究的欲望高涨)演示实验:在已调好位置的光具座上,自左向右,放上蜡烛、凸透镜、光屏。
蜡烛由远处到向凸透镜移近时,光屏上像的大小及象距的变化。
观察发现:生:将蜡烛由远处到向凸透镜移近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由小变大。
师:简单讲解有关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如焦点、焦距、物距、像距以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放置的顺序。
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_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_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材,第三单元第6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性质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凸透镜成像的定义和原理2. 物距、像距和焦距的概念3.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 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现象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实验桌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投影仪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讲解物距、像距和焦距的概念。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 巩固知识: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实例,让学生判断成像情况。
7. 布置作业:a. 当物距u大于2f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像,像距v在______和______之间。
b. 当物距u等于2f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像,像距v等于______。
c. 当物距u在f和2f之间时,凸透镜成的是______像,像距v 大于______。
(2)判断题:a.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b.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
()c.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凸透镜不成像。
()d.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乘积等于焦距的平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u | 像距vu > 2f | f < v < 2fu = 2f | v = 2ff < u < 2f | v > 2fu < f | 无实像,成虚像2. 成像性质u > 2f | 倒立、缩小的实像u = 2f | 倒立、等大的实像f < u < 2f | 倒立、放大的实像u < f | 正立、放大的虚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填空题答案:a. 倒立、缩小的实像;f;2fb. 等大;2fc. 倒立、放大的实像;2f(2)判断题答案:a. 正确b. 错误c. 错误d. 正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24年秋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6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课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具体实验操作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2.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移动蜡烛到某处,然后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烛焰 的像。 4.观察此时物距、像距以及像的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中。
v=2f
v>2f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5. 实验数据分析(f =11cm)
一倍的焦距定虚实, 两倍的焦距定大小。
物距u/cm
大小
像的性质 正倒
虚实
像距v/cm
30.00 u>2f 28.00
缩小 缩小
倒立 倒立
实像 实像
17.60 2f>v>f 18.10
2u2=.02f0
等大
倒立
实像
2v1=.52f5
光心
F
O 像距v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焦距不变,改变物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思考: 1.实验器材要准备什么?
蜡烛
2.实验器材该如何摆放,
有什么要求?
3.如何才算找到了像?
4.如何描述像的特点?
凸透镜
目的:使成像 在光屏中央 光屏
光具座
物距u
像距v
描在调述蜡光整像烛屏烛的、上焰大凸观、小透察凸、镜到透正、最镜倒光清、、屏晰光虚,的光屏实烛具的焰座高的。度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A
B
2f F O
F B′
2f
A′
应用: 照相机
u >2f 2f >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学会使用凸透镜进行成像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实验桌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投影仪或幻灯机展示清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凸透镜是如何成像的?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等。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照相机、放大镜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3. 应用:照相机、放大镜等七、作业设计答案: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所以要远离被拍摄物体,使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成像清晰。
(1)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离凸透镜20cm,光屏放在凸透镜后,距离凸透镜30cm,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____(填“倒立”、“正立”、“放大”、“缩小”)。
(2)一只放大镜的焦距是10cm,将一只物体放在放大镜前15cm 处,则在放大镜中看到的像是____(填“倒立”、“正立”、“放大”、“缩小”)。
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教材版本:沪粤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三章第六节,主要涉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成像特点以及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实验桌等。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倒立放大的人像照片,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步骤,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数据分析: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
2.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
3.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
4.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一支蜡烛放在凸透镜前,蜡烛距离透镜50cm,透镜焦距为25cm,蜡烛的像是什么样子?b. 一支蜡烛放在凸透镜前,蜡烛距离透镜100cm,透镜焦距为50cm,蜡烛的像是什么样子?2. 答案:a. 蜡烛的像是倒立放大实像。
b. 蜡烛的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反思引导,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粤教沪科】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第三章6 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课型实验研究课 课时1 课时本课选自新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 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 就是让学生经过科学研究活动,找出凸面镜成像教材剖析的规律。
采纳研究学习形式, 不单激发了学生研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并形成技术。
在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
( 1)知道凸面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定性地知道像的大小、正倒。
知识与技术能够利用( 2)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面镜的焦距, 目 光具座进行实验。
标 ( 1)经过研究活动, 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和要 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来安排操作步骤。
求过程与方法( 2)学会用察看、比较、列表的方法从物理现象中 概括科学规律的方法。
经过实验研究,体验参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逐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渐养成沟通合作的习惯,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
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研究操作。
要点内容剖析( 1)凸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2)剖析难点实验数据总结凸面镜成像的规律。
教法与学法 研究法、实验法、议论法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模型、光具座(12 个)、凸面镜( 12 个)、蜡烛( 12 根)、光屏( 12 个)、火柴( 12 盒)。
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说明发问:照相机是平时生活中常有 察看、体验由生活走向物理, 导入新课的工具,你知道它的镜头用什么 议论、研究多种方 切近学生实质; 同 镜子做的吗?法时激发学生的学 活动:用凸面镜来察看物体成像 习兴趣,提升应用的状况物理知识能力。
沟通察看到的现创建情境,丰富学 相同是凸面镜,所成的像却犹如 象生对凸面镜成像此大的差异。
相信大家必定有许 的感性认识。
新课教课多疑问,请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而后我们一同沟通一下。
议论、沟通 从学生的问题中凸面镜成像的不一样与什么要素有提出问题关?你这样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将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确立研究猜想假定的问题。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主要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理解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白纸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窗外的景物?这是因为光线的传播。
那么,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
2. 知识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包括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距和像距下的凸透镜成像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2. 成像规律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下的成像情况:a.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c. 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凸透镜的焦距是5cm,求像距和成像情况。
2. 作业答案:(1)a.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像距为2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6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理观念:(1)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科学思维:(1)通过现象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结合作图,进一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认识到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及获取与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像的特点,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光具座、凸透镜(焦距已知)、蜡烛、光屏、火柴等。
一、情景引入情景一:玩小水珠。
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问题: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情景二: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
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问题: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和倒立?问题: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物相比有什么特点?问题: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点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问题:什么是物距、像距?点评: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成像及其规律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节课为学生实验课
一、检查并装配器材
各组同学对照实验报告检查桌面的器材,了解器材的作用,了解光具
座的用法。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一、器材的调节
点燃蜡烛,调节凸透
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上。
(作用:使烛焰
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三、实验过程
实验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步骤:
1、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2、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
3、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
大小和倒正;
4、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
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5、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
像是怎样的?
6、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探究过程中较难的环节,教师在此环节应给学生以提
示和帮助,使学生对实验的器材和方法有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实
验较顺利地进行。
)
(二)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将
学生的大量数据汇集于表格中。
教学设计个人创新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在2倍焦点以外运动时,所成的像始终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但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
答案:C
例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此时如用一块圆形黑纸片糊在凸透镜的正中间一小部分,如图1所示,那么光屏上所成的像( )。
A.像没有了 B.像中间部分看不见了
C.像比原来暗了 D.像没有任何变化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图2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经凸透镜两次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的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的像点。
当用一块圆形黑纸片糊在凸透镜的正中间一小部分时,物体反射的光有一部分被挡住,但其他大部分光照样会透过凸透镜会聚于像点,因此像点会比原来暗一些。
答案:C。
例5: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从很远处匀速靠近凸透镜,至透镜焦点处,像运动的速度应该是()。
A.始终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
B.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C.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D.始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