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设计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41cdeb1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c.png)
分子设计育种欢迎学习分子设计育种!一、分子设计育种简介1、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是一种技术手段,利用先进的模拟计算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作物进行基因的设计,以期获得良好的育种效果。
它结合模拟计算及传统育种方法,以期在传统育种中节省时间,提高作物的优良性状,更高效地获得改良品种。
2、分子设计育种的作用分子设计育种能够更加有效地改良和研发作物,使品种基因多样性增加,从而满足作物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性,降低病虫草害威胁,提高品种品质,缩短作物新品种研发周期,节省资源。
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1、数据采集方面在分子设计育种中,将采用大量种子数据和通过实验测序技术采集的数据来对作物的基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搜集分析优良品种的数据,作为设计育种的前提;2、设计通过采集的数据,模拟计算技术和算法,设计出优良品种的理论模型,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进而实现新品种的精英培育;3、实验检测借助对各种条件下的植物体的实测,减少设计中的干预时间,尽可能快速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4、检测结果验证通过实验检测反馈的结果,及时地发现和修正设计中的错误,从而有效地重新定位在结合育种条件的情况下找到最佳方案;5、品种扩散最终形成一个经验品种,通过品系延续和设计品系将新品种分布到各个地区,满足当地栽培作物需求。
三、分子设计育种的优势1、能充分发挥作物的遗传潜力分子设计育种可以更直接地以具体的基因选择来提高作物的性状,扩大作物自身的基因多样性,充分发挥作物自身的遗传潜力,从而达到目标性状;2、缩短育种时间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能够减少设计过程,加快复合性状的优化,缩短育种时间,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3、提高育种选择精度针对单个等位基因,能够提高育种选择精度,准确的定位目标性状的基因型,从而大大提高新品种的质量;4、增加作物的环境适应性通过模拟设计和传统育种相结合,可以提高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减少病虫害破坏,提高农作物的优势性状,更好地适应生态环境。
第八章-分子设计育种..
![第八章-分子设计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eb9664987cd184254a353512.png)
三、分子设计育种的步骤
发掘控制育种性状的基因、明确不同等位基 因的表型效应、明确基因与基因以及基因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基因 定位和各种遗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已 经鉴定出的各种重要育种性状基因的信息, 包括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 基因之间的互作、基因与背景亲本和环境 之间的互作等,模拟预测各种可能基因型 的表现型,从中选择符合特定育种目标的 基因型。
v水稻生物信息库
Δ( ) Δ: Δ 日本的水稻基因组计划的网址, 是整个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 计划的重要网站之一。 该网站目前主要是免费发布粳稻“日本 晴”全基因组、 序列的测序信息。 Δ( ) Δ Δ 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国际上几个重要分子生物信息 网站之一,含籼稻93- 11 基因组序列数据库。
Δ
Δ: Δ 禾本科作物比较基因组学的重要网站。提供水稻、
玉米、大麦、小麦、高粱、拟南芥的序列信息, 特点 是重视水稻与其他作物的比较。该网站搜罗了禾本 科各作物的重要遗传标记连锁图, 提供各种类型的分 子标记, 水稻、玉米、小麦种质资源等位基因 和变 异的信息和水稻各种代谢途径图。
Δ
Δ: Δ 收集水稻各方面的资源信息。水稻基因及其染色
∆ 分子设计育种 ∆— 以生物信息学为平台,以基因组学和蛋白 组学等数据库为基础,综合作物育种学流程中 的作物遗传、生理、生化、栽培、生物统计等 所有学科的有用信息,根据具体作物的育种目 标和生长环境,在计算机上设计最佳方案,然 后开展作物育种试验的分子育种方法。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分子设计育种更为精 确、更加高效率,能够实现从“经验育种”到 “精确育种”的转化。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
一、概念的提出:
基于分子设计的育种策略优化:理论与实践
![基于分子设计的育种策略优化: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51eb74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2.png)
基于分子设计的育种策略优化:理论与实践分子设计在育种领域的应用,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优化育种策略,提高作物遗传改良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分子设计理论和实践案例,探讨基于分子设计的育种策略优化。
首先,分子设计作为一种基于遗传信息的策略,可以提供遗传背景、功能基因和表达调控信息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优化的育种策略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分析作物基因组,可以确定关键的功能基因,从而选择具有特定遗传背景和表达调控特征的品种进行交配。
其次,分子设计可以通过检测和分析遗传标记来辅助育种策略的优化。
遗传标记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重要依据,帮助筛选具有理想基因型和表型的个体。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者可以选择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从而加速育种进程,节约时间和资源。
此外,分子设计还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发新的遗传材料。
育种者可以利用已有的遗传资源和分子标记信息,通过跨亲本选择和背景选择,创建具有期望基因组和表型特征的新遗传材料。
这种分子设计的方法可以提高作物育种的效率和成功率。
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分子设计的育种策略优化的有效性。
以水稻为例,诸多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分子设计策略可以提高产量、品质、抗病性和逆境适应性等重要性状。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者成功地开发了多个抗病性突变体和抗性基因,并将其引入商业品种中。
这些改进的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性能和抗逆能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
除了水稻,其他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也在分子设计策略的指导下获得了育种方面的突破。
通过利用分子设计技术,育种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物的遗传背景、代谢途径和表达网络,为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改良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尽管基于分子设计的育种策略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分子设计需要大量的遗传信息和基因组数据支持,例如全基因组测序等。
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分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分子设计的效果受到多个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气候等。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品质的改良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品质的改良](https://img.taocdn.com/s3/m/f8c2244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b.png)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品质的改良作为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作物的品质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作物品质的改良。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子设计育种作为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为加快作物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对作物基因组的分析和编辑,以及对关键基因的甄选和改良,来实现对作物品质的精准改良。
这种育种方法结合了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的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先进技术,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从而找到影响作物品质的关键基因。
分子设计育种的核心思想是找到与作物品质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对其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研究人员可以直接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从而实现对作物品质的改良。
例如,通过编辑水稻中控制粮米产量的基因,可以实现水稻的高产品种的育成;通过编辑番茄中控制品质的基因,可以提高番茄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除了基因的编辑,分子设计育种还包括了对关键基因的甄选和改良。
通过对作物基因组的全面分析,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与作物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
随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其他遗传技术,可以对这些候选基因进行改良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作物的品质。
例如,通过对小麦中控制面团质量的基因进行改良,可以生产出更好的面包用小麦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不仅可以改良作物的品质,还可以增加作物的耐逆性。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气候变化,作物的耐逆性一直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分子设计育种可以通过识别和改良与抗逆性相关的基因,为作物育种提供新的策略。
例如,通过改良水稻中控制抗旱能力的基因,可以培育出耐旱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适应性。
此外,分子设计育种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作为传统育种的副产品,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来保护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这些化学品的使用不仅会给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实现作物抗病性的提高
![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实现作物抗病性的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4c62a8a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6.png)
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实现作物抗病性的提高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作物的抗病性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育种方法在改良作物抗病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来实现作物抗病性的提高成为了可能。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和改造作物基因组来实现育种目标的高效手段。
它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通过精准编辑或改造目标基因来实现对作物抗病性的调控。
首先,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可以对作物遗传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筛选。
传统育种方法中,对于多数遗传性状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
而借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对作物种源中潜在抗病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将这些基因导入到目标品种中,从而增强其抗病性。
通过大规模的测序和比对分析,可以快速找到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为后续的基因编辑和改造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可以针对单个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和改造。
在过去,通过传统育种方法改良作物抗病性往往需要数代交叉杂交和选择,因此耗时且效果不稳定。
而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可以直接对作物基因组中的抗病性相关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从而在一代植株中获得目标基因的稳定表达。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进行靶向编辑,清除或修复其突变位点,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此外,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的转移和导入来对作物的抗病性进行增强。
通过将其他物种中已有的抗病基因导入目标作物,可以利用这些基因与其他作物进行杂交,从而获得具有抗病性的后代品种。
同时,通过组合多个抗病基因的导入,也可以实现对作物抗病性的多基因改良,提高其整体的抗病能力。
这种方法有望为作物提供更广泛的抗病基因资源,增强其抗病能力。
然而,尽管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在提高作物抗病性方面具备巨大潜力,但其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低效率、随机剪切等。
2003年分子设计育种名词解释
![2003年分子设计育种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67c46d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5.png)
2003年分子设计育种名词解释1。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培育植物优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分子育种:分子育种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把目的基因或者DNA 片段经载体或者直接引入受体细胞中,从而重组遗传物质,经过细胞复制和增殖后,在受体细胞内表达出新基因,并最终从转化细胞内选择出具有重要价值的新类型组成工程植株以创制新品种的定向选育新技术。
3。
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4。
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5。
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与自然,生产条件相适应而培育起来的园林植物群体的一种生态类型。
6。
简单引种:所引种的物种或品种有些表现良好,可直接使用(简单引种)7。
引种:引种驯化简称引种,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即从外地引入当地未种植的新种,新型,新种。
8。
驯化引种:性能较差,常出现不服水土现象,需采取一定技术措施改变遗传性,缓慢地适应新环境,称为驯化(驯化引种)。
9。
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分别收获、保存、繁殖的方法。
10。
混合选择法:根据一定观赏特性及经济性状,从原始混杂群体或原品种中选择相互类似的优良个体后,将其种子或种植材料进行混合收取,混合保存,混合繁殖后再与标准品种进行对比,鉴别,以培育新品种。
11。
芽变:体细胞突变是植物芽分生组织细胞遗传物质的自然变异,芽发芽为枝条后,其性状表现出不同于原类型的现象。
12。
芽变选种:对性状变异特别好的枝条进行挑选,鉴定,以培育新品种。
13。
杂交:基因型各异配子之间结合而形成杂种的过程。
14。
杂交育种:就是在遗传性不同的两个个体间通过有性杂交得到杂种,然后加以选择和培育,从而创造出新品种。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农作物对农药的抗性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农作物对农药的抗性](https://img.taocdn.com/s3/m/88c3f6e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2.png)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农作物对农药的抗性在农业领域,农药的应用被广泛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了诸多问题,包括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的不断产生。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逐渐转向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农作物对农药的抗性。
分子设计育种是一种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利用基因编辑和分子改造等手段,使植物具备更好的抗性和适应性。
在分子设计育种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作物基因组中的关键基因来提高其对农药的抗性。
首先,分子设计育种可以直接改变作物的受体结构,使其不再敏感于特定的农药。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作物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使其不能与农药结合形成有效的复合物。
这样一来,即使病虫害发展出了对农药的抗性,也无法对作物造成损害。
其次,分子设计育种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代谢能力,使其能够更快地将农药分解并排出体外。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改变来调控作物的代谢酶的表达,从而提高其对农药的降解能力。
这样一来,即使病虫害产生了抗性,农药也能够迅速被作物分解,减少对作物的损害。
此外,分子设计育种还可以利用作物的天然免疫机制来提高其对农药的抗性。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增强作物对病原菌的识别和抵抗能力,使其更能有效地应对病虫害的侵害。
这样一来,即使农药失效,作物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御病虫害的攻击。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分子设计育种还可以利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知识,通过选择优良的遗传变异体,培育出对农药具有高度抗性的新品种。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作物基因组中与农药抗性相关的基因,从而筛选出具有高度抗性的植株进行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对农药抗性的问题,还可以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我们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然而,分子设计育种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分子设计育种在草地作物产量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设计育种在草地作物产量改良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2bb43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0.png)
分子设计育种在草地作物产量改良中的应用研究作物的产量是决定农作物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改良方法。
分子设计育种作为一种新兴的遗传改良方法,已经在草地作物产量改良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分子设计育种是基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作物基因组的分析和改良,以达到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和优化品质的目的。
在草地作物产量改良中的应用研究中,分子设计育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首先,分子设计育种可以通过基因筛选和改良来提高作物的产量。
通过分析作物的基因组,科学家可以确定哪些基因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并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改良。
例如,在研究中发现,调控光合作用的基因可以显著提高光合效率,从而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作物的产量。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改良,可以有效地提高草地作物的产量水平。
其次,分子设计育种还可以应用于提高草地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分子设计育种可以通过改良作物的相关基因,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例如,在小麦中发现抗病能力强的基因,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这些基因导入到其他品种中,从而提高草地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此外,分子设计育种还可以用于改良草地作物的品质。
草地作物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其市场价值和应用范围。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科学家可以针对特定的品质特征,如口感、色泽、香气等,通过改良相应的基因,使得草地作物的品质更加优良。
例如,在茶叶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茶叶中的味道相关基因进行改良,将茶叶的苦味减少,从而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分子设计育种在草地作物产量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草地作物的基因组组成和功能。
只有充分了解作物基因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加精确地进行基因编辑和改良。
其次,分子设计育种需要结合其他育种方法,如传统育种和组织培养等,共同推进作物的产量改良工作。
分子设计育种发展现状
![分子设计育种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7fb54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b.png)
分子设计育种发展现状
目前,分子设计育种是农业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它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预测、设计和优化植物或动物基因组以实现优良品质和高产量的育种目标。
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分子设计育种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精确性。
在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过程中,研究者们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首先,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生物的基因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育种工作。
目前,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步骤。
其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也是分子设计育种中的重要一环。
大规模的基因组数据需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遗传信息。
同时,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育种结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分析方法。
另外,分子设计育种还需要建立模型和算法来进行基因组设计。
通过模拟、预测和优化基因组组合,可以快速筛选并生成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这需要结合生物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以解决育种中的复杂问题。
此外,分子设计育种还面临着伦理、法律和社会等方面的挑战。
对于转基因植物或动物的研发和推广,有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合理解决。
同时,公众对于分子设计育种的态度和接受程度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体而言,分子设计育种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不断进展,为实现高产量和优质品种的培育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挑战的解决,分子设计育种有望在未来更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及其他领域,促进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提升。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3f29582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d.png)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在农业领域中,作物产量的提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传统的农业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全球粮食安全的需求。
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育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分子设计育种作为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改善作物产量。
分子设计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来调控作物的遗传特性以实现产量的提高。
通过对作物基因组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作物的遗传信息,进而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和调整。
下面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分子设计育种方法来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是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工具之一。
利用CRISPR-Cas9系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特定基因的编辑来改变作物的性状。
例如,通过抑制一个抑制生长的基因,我们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提高产量。
此外,通过编辑抗虫基因或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的基因,还可以减少作物遭受虫害和病害的损失,进一步提高产量。
其次,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善作物产量也是分子设计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向作物中引入外源基因,可以增加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或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例如,将一种能够增强作物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转移到作物中,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在氮限制条件下的产量。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耐盐性、耐寒性和耐旱性等,以应对不同的环境压力。
另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也可以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
这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个体,并进行后代选择。
分子标记可以帮助育种者更准确地选择具有所需性状的杂交个体,减少繁杂的传统育种过程中的资源和时间浪费。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快作物育种的速度和效率,从而更快地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
此外,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帮助鉴定和利用与作物产量相关的基因。
通过对作物基因组的广泛测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产量相关的基因和调控因子。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为快速改良作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f31c9f08a300a6c30c229f8c.png)
高效率,能够实现从“经验育种”到“精确育种”的转 化。
相关背景
在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刚性条件约束下,培育高产、优质、高效作物 新品种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成为国家相关战略规划确定的优先发展方向并得到 了国家科技计划的重点支持。 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将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确定为前沿技术。
Δ Gramene
http: ///
禾本科作物比较基因组学的重要网站。提供水稻、玉米、大 麦、小麦、高粱、拟南芥的序列信息, 特点是重视水稻与其 他作物的比较。该网站搜罗了禾本科各作物的重要遗传标记 连锁图, 提供各种类型的分子标记, 水稻、玉米、小麦种质资 源等位基因SNP 和SSR变异的信息和水稻各种代谢途径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8年,“利用计算机模拟探索抗胞囊线虫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方法” 。
— 2009年,“基于单片段代换系(SSSL)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的 建立”。
2008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小麦、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设计及新品 种培育推广”重大项目,最终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多基因组装分子设计育种 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传统遗传改良向品种分子设计的跨越。
II. 在基因/QTL 定位和各种遗传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已经鉴 定出的各种重要育种性状基因的信息 , 包括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基因之间的互作、基因与背景 亲本和环境之间的互作等,模拟预测各种可能基因型的 表现型,从中选择符合特定育种目标的基因型。 III. 分析达到目标基因型的途径,制定生产品种的育种方案, 利用设计育种方案开展育种工作,培育优良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潜力与挑战
![分子设计育种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潜力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c4d425d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0.png)
分子设计育种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潜力与挑战背景介绍: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种植高产、耐病、适应多种环境条件的粮食作物,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
传统的育种方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而分子设计育种则可以更快速、高效地产生理想品种。
本文将探讨分子设计育种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潜力与挑战。
潜力:1. 加速育种进程:分子设计育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作物基因进行精确的修改,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无需长时间繁琐的筛选工作,快速地获得理想的品种。
2. 提高作物产量:作物收量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指标之一,而分子设计育种可以通过改良产量相关的基因来提高作物的产量表现。
例如,通过调节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从而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产量。
3. 抗病性的改良:病害是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传统育种方法需要进行长期的抗病性评估和筛选,而分子设计育种则可以直接针对抗病相关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良,从而增强作物的抗病性。
挑战:1. 技术限制与成本:尽管分子设计育种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仍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基因改良和高效的基因传递。
此外,高昂的技术成本也是制约分子设计育种广泛应用的一个挑战。
2. 法规和伦理问题:分子设计育种涉及到对作物基因的直接修改,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法规和伦理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被用于开发转基因作物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监管,以及关于基因修改是否符合公众利益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3. 利益分配问题:分子设计育种可以为作物育种带来新的突破,但如何确保这些突破的利益能够公平地分配给作物育种的各方利益相关者,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挑战。
例如,农民和种植者在使用分子设计育种的品种时,是否能够分享创新的利益,需要在政策和实践层面上进行认真考虑。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课件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5367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5.png)
对每个三交组合,2 种标记选择方案得到的 F8家系数相等(表1) 。从三交组合1 平均获得 716 个目标基因型F8 家系,三交组合2 平均获得 2318 个,三交组合3 平均获得1118 个(表1) 。但 从2 种标记选择方案需要测试的DNA 样品数和 每个中选的F8家系需要测试的DNA 样品数来 看,2 种标记选择方案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三交 组合1 为例,利用标记选择方案1 需要测试3000 个DNA 样品,而利用标记选择方案2 需要测试 459 个DNA 样品;对标记选择方案1 来说,每个 中选的F8 家系需要测试的DNA样品数是395 , 对标记选择方案2 来说,这个数字只有60 。因此, 包含两个阶段标记选择的方案2 在基因聚合过 程中可以大大地降低实验室测定标记的花费。
1、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 高效发掘 构建作物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群体, 并结合
定向选择,消除复杂的遗传背景对基因 /QTL 定位精度的不良影响,高效发掘种质 资源中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QTL 。
三、我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研 究重点
2、建立核心种质和骨干亲本的遗传信息 链接
获取亲本携带的基因及其与环境互作的 信息预测不同亲本杂交后代在不同生态 环境下的表现提供信息支撑。
不同三交组合获得目标基因型的几率有显
著差异。三交组合2 的几率最高,达0181 % ,组合1 的几率最低,只有0125 %。因此 三交组合2 结合标记选择方案2 是最佳的 实现目标基因型的途径。
2、结合育种目标设计目标基因型
(1)QTL 在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上的位置 (2)遗传效应 (3) QTL 之间的互作 (4) QTL 与背景亲本和环境之间的互
作 (5)模拟预测各种可能基因型的表现型,
从中选择符合特定育种目标的基因型。
植物分子设计育种
![植物分子设计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b8e23b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5.png)
植物分子设计育种是一种新型的育种技术,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实现定向、高效、精准的育种。
植物分子设计育种的核心是预测和设计理想的植物表型和性状,通过改造或操作基因组,实现植物的定向改良。
其基本步骤包括:
基因组学和表型特征的数字化分析: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表型特征的数字化技术,全面了解植物的基因组结构和表型特征。
理想表型和性状的预测: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预测理想表型和性状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确定关键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基因操作和遗传转化:根据需要,通过基因敲除、敲入、过表达等技术手段对关键基因进行操作,获得转基因植物。
表型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对获得的转基因植物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验证其是否符合预期的表型和性状。
优化和验证:根据需要,对转基因植物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验证,确保其符合实际生产和应用的要求。
植物分子设计育种的优势在于其高度定向性和预测性,能够精确地改造植物的性状和表型,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植物的精准改良,降低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
然而,植物分子设计育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基因操作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提高转化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对基因功能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全面和完善,需要加强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
最后,还需要考虑生态安全和公众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加强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建设。
总之,植物分子设计育种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育种技术,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水平,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子设计育种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分子设计育种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3c5d4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3.png)
分子设计育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 概述分子设计育种是一种结合了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的新颖育种方式。
它不仅可以加快育种过程,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在分子设计育种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授予了“分子设计育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 研究内容(1)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分子设计育种是基于对植物基因组的深入研究,通过对作物基因的分析和编辑,可以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准调控。
研究者在对作物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对植物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性状的精准改良。
(2)分子设计育种的应用在水稻、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作物的育种中,分子设计育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精准编辑关键基因,研究者培育出了抗旱、抗病、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突破性贡献(1)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可以直接对植物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准调控。
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作物育种的速度,大大提高了育种的成功率。
(2)遗传多样性的利用研究者在进行分子设计育种时,重视利用作物中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杂交和选择,培育出了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品种。
这为丰富我国作物品种资源、增加作物耐逆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4. 社会意义分子设计育种的成功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新品种的应用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结语分子设计育种的引入和应用,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国在分子设计育种领域必将取得更多的成就,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d714113643323968011c92ef.png)
4 分子设计育种的优点
由于品种分子设计是基于对关键基因或 QTLs功能的认识而开展并采用了高效的基因周期短等。虽然品种 分子设计的概念刚提出不到十年,它已成为国际 上引领作物遗传改良进步的最先进的技术。一旦 建立了完善的品种分子设计体系,就可以快速地 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转变成大田作物品种 而创制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分子设计育种的提出
在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获得重大理 论和技术突破,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转移以 及转基因技术获得较大进步的基础上,各国科学 家力图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传统育种的缺点。 2003年,比利时科研人员Peleman 和 van der Voort 提出了品种设计育种的技术体系。他们认 为分子设计育种应当分三步进行:定位相关农艺 性状的 QTLs,评价这些位点的等位性变异,开 展设计育种。
3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
所谓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一种以生物信息学 为平台,以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数据库为基础。 综合作物育种程序中所用的作物遗传、生理生化和 生物统计等学科知识,根据具体作物的育种目标和 生长环境,先在计算机上设计最佳方案.再开展作 物育种试验的新型作物育种方法。我国2003年国 家“863”计划设立了“分子虚拟设计育种”专题, 是我国最早开辟的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项目。程式华 等 、万建民等先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我国分子设 计育种的策略。实际上是对MAS基础上的深化研究 和应用。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
1 传统育种的缺陷
传统的植物遗传改良实践中,研究人员一般通过植物种内的有性
杂交进行农艺性状的转移。这类作物育种实践虽然对农业产业的发展 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重要缺陷。
一是农艺性状的转移很容易受到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不利于利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https://img.taocdn.com/s3/m/8bf39fee910ef12d2af9e787.png)
第八白质组学和代谢 组学的生物数据,借助生物信息学的方 法和手段,对整个基因组控制作物重要 农艺性状的基因及基因网络进行分子水 平上的设计和操作,进而培育作物新品 种的过程。
二 分子设计育种的核心
• 建立以分子设计为目标的育种理论和技 术体系,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 对生物体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 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对育 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 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 策略,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 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以大 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三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 分子育种技术主要有三种: • 一是选择优良基因进行DNA标记,进行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 • 二是用转基因方法,导入优良性状的基因; • 三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子设计,提出 分子育种的最佳策略和技术途径。
四 开展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条件
• 1 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和高效的分子标记检 测技术 • 2 对重要基因/QTLs的定位与功能有足够的 了解 • 3 建立并完善可供分子设计育种利用的遗传 信息数据库 • 4 开发并完善进行作物设计育种模拟研究的 统计分析方法及相关软件,用于开展作物新 品种定向创制的模拟研究 • 5 掌握可用于设计育种的种质资源与育种中 间材料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https://img.taocdn.com/s3/m/da884e9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d.png)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实现作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引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胁迫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当前的全球变暖趋势对农业生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作物对高温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分子设计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策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来改善作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
一、高温胁迫对作物的影响高温胁迫会导致作物生理和生化过程的紊乱,进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在高温环境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导致光合产物的减少。
同时,高温还会破坏作物的细胞膜,引起离子渗透和细胞液丢失,导致水分亏缺和营养物质失调。
高温还会促进作物植株内源激素的失衡,从而进一步抑制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分子设计育种的原理分子设计育种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设计和调整作物基因组来改善作物性状的育种方法。
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可以精确地修改或引入特定的基因,从而增加作物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
三、关键基因的发掘与调控为了实现作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首先需要发掘与高温胁迫相关的关键基因。
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筛选出与高温胁迫响应相关的候选基因。
这些基因可以分为热休克蛋白基因、抗坏血酸途径相关基因、膜脂代谢相关基因等多个类别。
在了解这些关键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后,可以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的方法对这些基因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或删除特定的基因序列,以增加作物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
另外,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引入耐高温基因,从而提高作物的适应性。
四、生理过程的调节除了调控与高温胁迫相关的关键基因外,分子设计育种还可以通过调节作物的生理过程来提高其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对高温的敏感度。
此外,还可以调节作物的水分平衡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和营养供应。
五、分子监测与筛选途径为了评估作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以及分子设计育种的效果,可以利用分子监测和筛选途径进行评估。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在果树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在果树改良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6d3f7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0.png)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在果树改良中的应用研究引言:果树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育种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近年来,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成为果树改良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在果树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一、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概述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遗传和育种学的原理,对作物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和改造的一种现代育种方法。
它能够通过精确改变目标基因的序列,实现对作物性状的精确控制和调节,为作物的种质改良提供了一种高效、精准的途径。
二、基因编辑技术在果树改良中的应用1. 基因靶向编辑基因靶向编辑是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对果树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进行编辑和改造。
通过精确改变目标基因的序列,可以调控果树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在苹果树中应用基因靶向编辑技术,可以改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的口感和风味。
2. 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来选择和筛选对目标性状有利的基因型的方法。
通过对果树基因组进行全面扫描和分析,可以找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而进行选育。
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果树育种的进程,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精准性。
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果树改良中的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的遗传连锁关系,对果树个体进行筛选和选择的方法。
通过分析果树个体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的分布情况,可以得到选育目标的遗传背景信息,从而实现有效的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果树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在果树抗病性改良中的应用果树病害是影响果树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果树的抗病基因,在果树抗病性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柑橘树中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柑橘树对黄龙病的抗性,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常规作物育种效率有哪些因素?如何应用现代生物技 术提高常规作物育种效率?
1.能提高效率,能够定向育种
与常规育种方法相比,作物分子设计育种首 先在计算机上模拟实施,考虑的因素更多、 更周全,因而所选用的亲本组合、选择途径 等更有效,更能满足育种的需要,能够极大 地提高育种效率。
2.是一个结合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 分子设计育种在以后实施过程中将是一 个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 学、作物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植物 保护、生物统计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多 学科的系统工程。
【五】必须清楚的情况??
必须清楚计算机模拟分子育种技术必须和常规育 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出成果。
当前的努力方向应该是逐步提高分子技术在分子 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技术含量,从而实现真正的分 子育种,实现作物育种由“经验+艺术+机遇”向科 学转变。
值得思考的问题??
• 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创造遗传变异? • 转基因育种能否代替常规作物育种? • 生物技术在现代作物育种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 简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 简述植物转基因的要紧方法有那些?
三是预见性差,一般很难预测杂交后代的表现,有时 即使成功,也不明白其中的真正缘故。
例如:传统育种技术要培育抗病品种,通常是用
抗病品种做亲本,与具有其他优良目标性状(比 如抗倒伏)的品种杂交,从产生的后代中进行选 择,如此的选择要进行5-6代。但假如选择时田间 没有发病,就无法确定后代是否具有抗病性,如 此通过多年选育出的材料最后可能发现是感病的, 结果就前功尽弃。
【一】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
它以生物信息学为平台,以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假 设干个数据库为基础,综合作物育种学流程中的作物遗 传、生理、生化、栽培、生物统计等所有学科的有用信 息,依照具体作物的育种目标和生长环境,在计算机上 设计最正确方案,然后开展作物育种试验的分子育种方 法。
分子设计育种
【二】分子设计育种的特点
3.能够实现由表现型选择到基因型选择
传统的杂交育种基本上育种专家依照育种材料及其后代 的“外貌”(即表型性状),在田间直截了当选择的。
分子育种是通过分子技术对育种的目标基因和目标性状 进行转移和选择,进而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通俗说法确 实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育种操作。
使用分子育种技术能够不受外界环境条件 的影响,在实验室内直截了当对控制目标 性状的基因进行选择,它代表着作物育种 的发展方向。
2、开发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一个差不多条件是要拥有大量的分子标记。我国使用的要紧是国外的分子标记,不仅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使用这些标记常常受到限制。此
外,目前所用的分子标记大部分只是和目标基因相连锁,其本身并不是目标基因。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子标记。这种新一代分子标记本身确实 是目标基因的一部分,使用这种标记能够对基因直截了当进行选择。
什么原因常规育种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育种家几十年而没有 解决?全然缘故是什么?
全然缘故:没有找到控制育种目标性状的基因及其操纵基 因的技术。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首先确实是要找到抗病基因 的分子标记,然后利用找到的标记对育种亲本及后代进行 选择。
使用分子育种技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有效地解 决常规育种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四】中国需要做什么?
1、建立分子育种数据库
分子育种是建立在掌握大量基因信息基础上的。基因组学每 天都产生大量的数据,其中有一部分正是分子育种所需要的。但这些 数据分散于世界各地的数据库中,对一般育种专家来说,从中获得这 些数据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因此需要将分散于这些数据库中与分 子育种有关的数据提取出来,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
【三】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相关基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 近年来,要紧作物的基因组势学研究,特别是拟南芥、玉
米、水稻和小麦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基因定位 和QTL作图研究为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计算机 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 了有效的手段。
1.生物信息学遗传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呈
• 玉米育种者在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发现抗某一病害玉米植 株,研究发现其由基因AA控制,试设计三种生物技术育 种方案,有效利用这一优异种质资源。
• 选择是作物遗传育种的要紧工作内容,如何利用你所掌握生物技术提高选择效率?
• 转基因作物育种的差不多程序? • 简述分子设计育种?
• 传统杂交育种中利用种质资源的要紧障碍是生殖隔离,如 何利用生物技术打破种间的生殖隔离障碍、扩大利用优异 基因的范围?
3、发“计算机种地”软件 在计算机上进行品种“设计”和“育种”,
这确实是品种设计与虚拟育种。这种方法 能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品种设计与虚拟育种的要紧内容包括 利用数据库提供的种质资源信息、基因信 息,设计最正确的亲本组合、分析基因的 效应,依照基因在育种不同世代的分离情 况设计最正确群体。模拟育种材料在不同
分子设计育种
P
P1 P2
F1 F2
F3
F4
F5
F6
F7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传统育种技术的缺陷
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的诸多科技因素中,育种的贡献占1/3以上,然而 目前人们使用的要紧是常规育种技术,它存在三方面的缺陷: 一是育种周期长,从杂交到育出品种一般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多年;
二是效率低,每年要配制几十甚至几百个杂交组合,常常是能从中选出一个 品种就很不错了;
4. 转基因技术和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取得一定进展
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已取得一定进展 存在的问题:
目前转基因技术还仅限于利用主基因改良单一目标性状, 关于由多基因控制的大多数重要农艺性状,转基因技术尚 无法发挥其优势。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对主基因控制的性 状选择并不比传统的选择方法有明显优势; 对多基因控制的重要农艺性状,由于QTL在 遗传上的复杂性、背景依赖性以及与环境 的复杂互作,现有的QTL定位成果很难直截 了当用于指导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然而,如何收集和处理这些DNA和蛋白质信息,并在作 物改良中加以应用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分子标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第一代分子标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出基 于Southern 杂交的第一代分子标记 (RFLP为代表)
第二代分子标记:基于PCR的第二代分子标记(SSR为代表)。 第三代分子标记:基于基因序列的第三代分子标记,即来自
“爆炸式”增长
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数据库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eBank数据库 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DDBJ 数据库
所有这些序列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数据成为 全世界科学界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些海量的序列信息给 高效、快速的基因发掘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假设干 研究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革命”的时机差不多到来。
cDNA序列的SNP标记。
3. 基因和QTL定位研究广泛深入
农作物的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比较深入的作物有水稻、玉米、 小麦和番茄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QTL的主效应、QTL之间的互作 效应、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基因分解、精 细定位和图位克隆研究。
等位基因变异的检测与表型性状的深入鉴定相结合已成为从种 质资源中发掘新基因的有效手段。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系结合定向选择, 大规模发掘种质资源中有利基因,从而获取QTL的复等位基因在不同 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效应,以便将QTL定位研究与植物育种紧密结合起 来,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全面、准确的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