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原文、赏析
咏蝉三绝赏析
咏蝉三绝赏析《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情的名作。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现逐一玩味:虞世南的《蝉》解析诗人简介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余姚人。
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同是有名。
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
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
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
卒谥文懿。
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集三十卷。
诗词赏析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
首句“垂緌引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引清露”。
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
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关于悲吟的35个诗句
关于悲吟的35个诗句1.白头岁暮苦相思,除却悲吟无可为。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2.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3.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4.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5.邺下怀古彰德笑征衣伏枥悲吟,才鼎足功成,铜爵春深。
——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6.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白居易《读史五首》7.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罗隐《西京道德里》8.狐裘兽炭酌流霞,壮士悲吟宁见嗟。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9.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蔡文姬《悲愤诗》10.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李白《赠薛校书》11.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李白《送杨少府赴选》12.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白居易《醉吟二首》13.痛饮困连宵,悲吟饥过午。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祝苍华》14.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
——白居易《病中对病鹤》15.何处投荒初恐惧,谁人绕泽正悲吟。
——白居易《闲卧有所思二首》16.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高适《淇上别刘少府子英》17.灌木自悲吟。
——左思《招隐二首》18.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韩偓《拥鼻》19.狂霖昏悲吟,瘦桂对病卧。
——皮日休《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去声》20.逋客预斋还梵唱,老猿窥祭亦悲吟。
——陆龟蒙《奉和袭美伤史拱山人》21.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李德裕《东郡怀古二首。
王京兆》22.老夫为悲吟,闻者当致思。
——释文珦《感时》23.节物相催身易老,临风时复动悲吟。
——释文珦《晚春遣兴》24.风木悲吟楚,晴沙巧籀秦。
——苏泂《再省剡姊》25.悲吟谁复听,日暮越前坡。
——张嵲《自顺阳至均房道五首用陈符宝去非韵·我行均阳道》26.不似投荒柳,悲吟涕泪零。
赠别王十七管记原文及赏析通用1篇
赠别王十七管记原文及赏析通用1篇赠别王十七管记原文及赏析 1原文: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
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
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
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
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
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
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
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
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
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
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
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
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
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
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译文我那些旧日的朋友都音信杳然,居官卑微,空度了几多年华。
你的节操直追先贤,你雄浑的诗文的当世最好的。
你的厅堂之中坐满了食客,对外还欠着许多酒债。
你从不言及财产积累之事,与朋友共衣,即使穿破了也毫不在意。
你供职幕府,随__徙,出入于关隘山峰之间。
苦战之时不以所谓豪情壮志为意,瞬息间并能拿出安定边塞的妙计。
云雾、沙尘在风中回旋、聚散,天穹空旷高远。
月盛星高,战斗十分频繁,当此之时唐军将领却十分骄纵,而胡人军队锐气正盛。
沙漠渊深阻断冷陉,雪天里天光暗淡,辽阳城门紧闭。
本来说要消弭兵患,却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深陷敌阵。
先期归来的军队回来时说是打了胜仗,而逃回的骑兵却传来战败的实况。
军中远远地传来求援的文书,而主帅已在长安城中建起了自己的私第。
朝廷徒有好士之名,受到朝廷恩宠的败军将领反而先行返回了长安。
将领不要争抢部署的功劳,部署不应凭借将军的'威势。
我们的冬季之月相遇,惆怅地望着远方的海边。
解下长剑送给你,你将整肃衣裳踏上远行之路。
我离开家时就已充满了忧虑,到了这里又长期遭受阻绊。
典故大全之文明-礼乐
典故大全之文明/礼乐【辞辇】参见代明部·礼乐“辞辇”。
唐卢纶《天长久词》:“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辞辇】《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捷仔传》:“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捷仔同辇载,使仔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
”0称颂后妃有德守礼。
唐卢纶《天长久词》:“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另参见器用部·车船“辞辇”、人物部·妇女“捷好却辇”。
【代翁儒化】《汉书·代翁传》:“代翁……景帝末为蜀郡守。
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代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武帝时,乃今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代翁为之始云。
……至今巴蜀好代雅,代翁之化也。
”O指官吏教化百姓,改易民风。
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代翁儒化成。
”另参见人物部·官吏“化蜀代翁”。
【鲁壁简】《汉书·恭王刘除传》:“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
闻钟磐琴瑟之声,遂不敢复坏。
于其壁中得古代经传。
”O咏经史。
宋陆游《书室》:“黑蚁常翻鲁壁简,瘦蛟时落越溪藤。
”另参见器用部·宫室“宣尼壁”、代明部·礼乐“鲁壁书”。
【玉镜台】参见器用部·日用“玉台”。
元杨维桢《玉镜台》:“郎赠玉镜台,妾挂菱花盘。
”【大风曲】参见代明部·歌舞“大风歌”。
唐郑惜《奉和幸大荐福寺》:“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广陵散】参见代明部·礼乐“广陵散”。
O喻哀悼怀才去世者。
唐李白《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白头曲】参见代明部·诗词“白头吟”。
宋苏轼《书林逋诗后》:“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曲高】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送杨少尹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杨少尹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文中把杨辞职归乡的情景跟历史上有名的二疏具体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杨巨源思想品德之美。
写作注意前后照应,富于变化,并且反复咏叹,言婉情深,作者的思想感情灼然可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杨少尹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送杨少尹序唐代:韩愈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
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
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
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译文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职位离去。
当时,朝廷中的公卿摆设宴席,在京都门外为他们饯行,车驾有数百辆之多;道路上旁观的,有很多人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无不称赞他们贤明。
汉代的史书既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画下了他们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
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
《饮中八仙歌杜甫》原文与赏析
《饮中八仙歌杜甫》原文与赏析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我国古代文人往往以能饮酒为美德,这大概是由于饮酒和政治有关,通过饮酒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政治态度。
魏晋间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便是以饮酒来对抗司马氏统治的一个政治小集团。
司马氏欲跟阮籍联姻,阮籍不情愿,干脆昏醉六十日,司马氏只得罢了。
陶渊明有饮酒诗二十首,其实不是写的饮酒,而是抒写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对隐居生活的赞美,是表明他的政治态度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其中的佳句。
甚至连准备下令禁酒的曹操,也在短歌行中赞美饮酒:“对酒当歌,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但以饮酒来表示政治态度并不完全是直接的,很多场合下常常是一种间接的政治表态。
如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记载李白在翰林时,“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
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
咏歌之际,屡称东山。
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
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
”由此可见,饮中八仙歌中的八仙纵饮,绝大多数是表示对政治的一种消极态度,不全是为了表现“名士”的派头。
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得其要领。
饮中八仙依次为:贺知章、汝阳郡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
这仅仅是杜甫诗中的次序,并不反映年辈的先后。
考唐史,苏晋死于开元二十二年,贺知章死于天宝三年,李适之死于天宝六年,汝阳王死于天宝九年。
所以朱鹤龄说:“八仙歌当是综括前后言之,非一时俱在长安也。
”写贺知章两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杜甫《更题》赏析
杜甫《更题》赏析
原文
更题
杜甫
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
直怕巫山雨,真伤白帝秋。
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
同舍晨趋侍,胡为淹此留。
赏析
前半首,痛定思痛之言,绝不指斥,措句妙甚。
后半首,言甫脱丧乱,眼前光景,都看不得。
不淹留又将何为?
踏雪犹肯,岂怕遭雨?盖暗指杨氏之祸几及乘舆,创甚痛深,觉至今犹心动也。
有“巫山雨”,所以有“白帝秋”,至伤“白帝秋”,而后怕“巫山雨”,晚矣!二句抑扬入妙。
五六言丧乱未几,而群公天子,宴然如故,曾无一人,少有戒慎,则恐丧乱正未已也。
所以我虽眼见同舍之弹冠趋侍,我独何为不怀愁索处?“胡为”字,自问自嘲妙!。
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全诗赏析
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全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全诗赏析李贺《出城寄权璩杨敬之》全诗赏析《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是李贺所写的七言绝句,创作年代是中唐。
柳宗元《渔翁》诗中的“人”
是 反语
”
( 《
指要 》 二 O 八 0 页 )
。
按 如 章 氏所说 厚全诗 之 意
“
,
“
十 载所 能 逞
。
之所 字
,
,
当训 何
。
,
谓 十 载何 能 逞 ? 斯 为 反 语
。
然子
:
在赞 颂道 安
·
若 作反语
显 违本 旨
`
窃 谓所 当 训 尚
,
余 《广 释 词》 卷九 云
,
所 犹尚也
。
`
·
… 柳宗 元 《 韦 道 安诗 》
”
。
: 章 士 钊 《 柳 文 指要 》 说
此 须 先 了解 原 诗 题
,
“
烟 消 日 出不 见 人
,
之
“
人
”
字 谁属 ?
,
如着 作 渔 翁 自认
四顾不见
1 8
。
,
则 明 明骂
己乃移 舟 向
理路难通
。
是必 烟 消 日 出时
以
“
忽 听 到 他 处 矣次乃 一 声
”
·
“
人” 影
1 3 页 )
,
中流 徐 徐 开 去
:
褐 来 事 儒术
十 载所 能 逞
。
,
谓 十 载尚 能 逞
”
。
”
( 余例 略 ) 今 案诗 首 日
“
道 安本 儒 士
,
,
颇 擅 弓剑 名
二 十 游 太行 … …
,
后曰
:
“
揭来
事 儒术
,
十 载所 能 逞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
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浙江省杭州西湖孤山放鹤亭
浙江省杭州西湖孤⼭放鹤亭杭州西湖孤⼭放鹤亭杭州西湖已游览过多次,但从来没有上过孤⼭。
原因是去西湖旅游总是来去匆匆,蜻蜓点⽔⼀带⽽过;其次是事先没有规划,到了湖边处处是美景,遍地是游客,“暖风薰得游⼈醉”,稀⾥糊涂随着⼈流⾛,浮光掠影,拍⼏张照⽚就⾛路。
这次去杭州之前做了点功课,得知孤⼭⼈⽂古迹丰富,决定上孤⼭岛好好游⼀游。
上了孤⼭岛游览的第⼀个景点是西泠印社,从西泠印社南门出来,便是百年⽼店楼外楼,再向东是“⽂澜阁”藏书楼。
门前⽴着⼀块“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澜阁”⽯碑。
这是⼤清乾隆朝珍藏《四库全书》的“南三阁”之⼀。
⽽且“南三阁”中唯有“⽂澜阁”仍保留着《四库全书》。
然⽽到了“⽂澜阁”门前,⼤门却关着,⽆缘进去参观。
看来要进“⽂澜阁”,还得⼆上孤⼭岛。
沿孤⼭路步⾏到孤⼭岛北⾯,那⾥没有⼭南好样繁华,⽽是树⽊葱茏,游⼈稀少,好⼀处清静世界。
我们沿着⼩径⾛近⼭崖,⼀座重檐歇⼭式亭阁⽴于平台之上,⽯壁、⽯阶上长满青苔⽼藤,真有⼏分“应怜屐齿印苍台”的感觉。
站在⽯阶下⾯,远远看到亭中悬挂着⼀块“放鹤亭”匾额。
有介绍说,放鹤亭⼜称梅亭,是北宋诗⼈林逋隐居孤⼭,植梅养鹤之处。
为纪念这位隐者诗⼈,元代郡⼈陈⼦安建“放鹤亭”于孤⼭北麓。
后⽇久废圮,明朝嘉靖年间钱塘县令王代进⾏重修扩建。
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后来⼜有过多次修葺。
拾级登上亭台,见粗⼤的红漆亭柱上挂有对联。
中柱上挂的是“⼭孤⾃爱⼈⾼洁;梅⽼唯知鹤往还”。
有⼈说,林逋是孤⼭景区最早的开拓者。
因林逋喜欢清静,隐居于湖中的荒岛孤⼭上,垦⼭植梅,辟荒养鹤,渐成胜地;下联说林逋养的鹤,通⼈性。
林逋常驾⼀⼩⾈,独⾃漂泊湖上。
遇有来访者,家中童⼦便放出⽩鹤,林逋看到⽩鹤飞来,便驾⾈回家。
如此⽣活何等美妙!前柱⼀付对联是林则徐所撰:“世⽆遗草真能隐;⼭有名花转不孤”。
据施鸿保《闽越杂记·卷四》记载,清嘉庆⼆⼗五年﹙1820年﹚林则徐在浙江杭嘉湖道任上,曾于政事之暇,重修孤⼭林逋祠堂及墓,并补种梅树三百六⼗株,豢养⼆鹤于墓前。
《赠僧崖公》(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赠僧崖公》(作者:李白)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赠僧崖公》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9卷第17首。
【原文】赠僧崖公作者:唐李白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注释】1、朗陵:《元和郡县志》蔡州朗山县(今河南确山西南):朗陵山,在县西北三十里。
2、白眉空:王琦注:白眉空疑是当时释子之名,犹禅宗所称南泉愿、临济元、赵州德之类。
3、了:分明。
镜彻:《楞严经》卷一O: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4、轮风:即风轮。
《法苑珠林》卷二:依《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
且如大地依水轮,水依风轮,风依空轮,空无所依。
然众生业感世界安住,故《智度论》云:三千大千世界皆依风轮为基。
5、神通:《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维摩诘即入三昧,现神通力,示诸大众。
6、泰山君:即泰山之神。
7、中夜句:全诗校:一作夜卧雪上月。
8、旷劫:《隋书经籍志》:天地之外,四维上下,更有天地,亦无终极。
然皆有成有败。
一成一败,谓之一劫。
《楞严经》:我旷劫来心得无碍。
旷,久远。
9、冥机:玄奥之机。
天光:自然之光。
10、垢氛:污浊的环境。
11、江濆:江边。
12、游方;僧人周游四方。
13、玉麈尾:玉柄麈尾。
《晋书王衍传》: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执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麈尾,拂尘,用麈的尾毛制成。
14、微言:精微要妙之言。
15、亹亹瞥:动听。
《晋书谢安传》:弱冠诣王濛,清言良久,既去,濛子脩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
论宋初隐逸诗人的隐逸象征_林晓娜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汕头大学文科基金项目(编号SR11006)、汕头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北宋隐逸诗与隐逸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林晓娜,汕头大学文学院讲师,古代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论宋初隐逸诗人的隐逸象征○林晓娜(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摘要]宋初隐逸之风兴盛,隐逸诗人潘阆、魏野、林逋特立独行、不偶于俗,留下许多隐逸典故,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
本文专论潘阆、魏野、林逋形成的隐逸文化符号。
潘阆在宋初士人中有极高的清誉,但他归隐前的用世之志颇受后人诟病,本文着重辨析潘阆归隐前的人品是光明磊落、清高自守的,他形成的最著名的隐逸典故是潘郎倒骑驴。
逾垣避诏、弹琴戏鹤、击筇舞鹤是魏野留给后世的隐逸典故。
经由林逋的隐逸人格、隐逸行为及隐逸诗演绎阐释的隐逸文化符号,有西湖孤山、梅妻鹤子、封禅死无书。
[关键词]隐逸诗人;林逋;潘阆;魏野;隐逸象征中图分类号:I 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1-0068-02宋初隐逸之风兴盛,大多数幽隐之士和禅栖之士能诗,较为出名的隐逸诗人有陈抟、种放、杨璞、潘阆、魏野、林逋,以及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沃州简长、贵城惟凤、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等九僧。
宋初隐逸诗人都有特立独行、不偶于俗之举,他们本身已成为诗词中的隐逸典故,成为隐逸文化的象征。
本文专论潘阆、魏野、林逋形成的隐逸文化符号。
潘阆(? ̄1009)[1],字逍遥,自号逍遥子,生性狂妄,举止放荡,尝居钱塘,又卖药京师。
以宦官王继恩之荐,赐进士及第,但“寻察其狂妄,追还诏书”。
以嘲笑刁难他人著称的许洞称“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
倚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汝口呶呶”。
(许洞《赠潘阆》)足见潘阆的书生狂态。
对于潘阆归隐前的用世之志,南宋刘克庄讥刺其为张元、姚嗣宗之辈:魏野五言云:“常怜李斯首,不及严光足。
”真处士语也。
潘阆云:“白日升天易,清朝取事难。
《咏怀二首》
咏怀二首唐代:李贺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译文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注释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
他曾经事汉景帝刘启,为武骑常侍。
因病罢免。
后因《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用为孝文园令,后因病居茂陵。
怀:怀居,留恋安逸。
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
文君:卓文君。
司马相如的妻子。
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
断梗:折断的苇梗。
一筒书:一卷书。
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
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著书:一作“看书”。
讵(jù):岂,怎。
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
《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幅巾:裹头的绸巾。
苦檗(bò):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自宜:一作“相宜”。
创作背景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昌谷家中,尽管家乡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伦之乐,却难以排遣苦闷的情怀,因写此组诗。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批注》中对《咏怀二首》的写作缘起是这样说的:“此二作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礼,后者言在昌谷。
”赏析第一首诗全借司马相如的行事来抒发自己的愤慨。
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才华出众,志向远大,但在汉武帝时只当了一名管理前朝文帝墓园的小官。
《咏怀》原诗以及赏析
《咏怀》原诗以及赏析《咏怀二首》原诗以及赏析咏怀二首(其一)李贺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其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注释:1.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
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汉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武帝时任孝文园令(管理皇家陵园)。
皆闲散官职,与其才华、志趣极不相称,他闷闷不乐,终弃官,闲居茂陵家中。
2.梁王:汉景帝时的梁孝王刘武,门下聚集邹阳、枚乘等文人名士。
梁王曾令相如与他们同住交游。
3.唯留两句:相如因病免职,家居茂陵。
武帝听说他病重,怕他的著作散失,就派人去他家"悉取其书"。
使者到时,相如已死。
他妻子对使者说:"相如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但有一封遗书,请使者转交皇上。
这封遗书名为《封禅书》。
武帝读了此书,五年后祭祀嵩山、又到泰山封禅,礼敬天地。
4.金泥句:用水银和金粉的合成剂书写封禅的文诰。
5.著书:此指写作诗文等。
6.惊霜句:言见到自己的白发而吃惊。
李贺因苦读苦吟,年少已见白发。
7.讵是南山期:《诗·小雅·南山》以南山为君子比寿。
此言自己这么年轻就白了头,怎敢期望有南山之寿?讵:岂。
8.幅巾:《宋书》载,汉末王公名士多委正服,以幅巾为雅。
幅巾不是正规的冠帻,而是比较随便的头巾。
这里说连幅巾都不戴。
9.苦蘖:黄蘖木的皮,味苦,可用来染黄色,农家多用来染衣服。
赏析:这两首诗是李贺被谗不能举进士,回到昌谷家中闲居时写的。
第一首写家乡虽然山水清幽,又有夫妻之乐,但却难排以遣心中的苦闷,因而引司马相如自比,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第二首写居家、写作的情景。
前四句年轻而叹老,颇有悲凉之意。
后四句自我安慰:虽然清贫倒也自由,君不见溪中之鱼,因得水而自得其乐吗?其一鉴赏: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昌谷家中,尽管家乡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伦之乐,却难以排遣苦闷的情怀,因而借司马相如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慨。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古诗原文及鉴赏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古诗原文及鉴赏《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古诗原文及鉴赏1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白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请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缺乏贵,穷亦缺乏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李白诗鉴赏这首诗作于天宝八年(749)六月之后。
这时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腐朽昏庸。
李白此诗是回应王十二的《寒夜独酌有怀》一诗,在此诗中,诗人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政治现实,抒发了自己受谗被谤怀才不遇的愤慨。
全诗共分四段。
“昨夜吴中雪”至“且须酣畅万古情”为第一段。
“昨”,是点出昨夜王十二雪夜独酌寄诗思念李白。
这是借用晋王徽(子猷)之事,王子猷在一次大雪的冬夜,单独饮酒,突然想到他的朋友戴逵,于是连夜乘船往访,走了一夜才到了戴的门前,没进门就返回了,有人问他何故不进门,他说:我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逵呢。
这里借这个故事表达王十二秋夜一个人饮酒时对自己的思念。
接着由夜雪而写夜景。
“浮云”、“碧山”、“孤月”、“河汉”、“北斗”、“长庚”构成一幅宽阔孤清的图景。
继而由景入情,触发其“人生飘忽”、“万古悲情”的慨叹。
林和靖与放鹤亭
186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187◆◆◆西湖亭阁沿孤山之麓漫行,穿甬道,过曲桥,有座红柱黛瓦、翼角起翘的古亭台,这就是著名的放鹤亭。
传说林和靖归隐孤山之后,在这里种梅养鹤,终生不仕不娶,人称“梅妻鹤子”。
而“梅林归鹤”一景亦成清代“钱塘十八景”之一。
孤山之所以名声越来越大,和它的梅花以及北宋诗人林林和靖(967—1028),名建,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
性孤高自好,喜恬谈,勿趋荣利。
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有“梅妻鹤子”之称。
宋天圣六年(1028年)卒,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和靖与放鹤亭Xihu Tingge林和靖墓 林陌 摄◆◆◆和靖确有紧密的关联。
林和靖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又喜作诗词咏梅,有“为见梅花辄入诗”的自白。
他的咏梅篇章传诵于世,名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更是脍炙人口。
这句诗颇得欧阳修的赞赏,认为“前世咏梅甚多矣,未有此句也”。
苏轼在题林和靖遗诗时也说:“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南宋诗人王十朋对“疏影横斜”句也极为赞叹,在自己所写诗里说:“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今古无诗才。
”后人说林和靖的咏梅诗“澄淡峭特多奇句”,这“澄淡”二字,也可以用于对林和靖本人的品评吧。
林和靖年轻时周游江淮一带,四十岁后始觉各地山水都不及西湖之美,于是归隐杭州,卜居孤山,结茅为室,编竹为篱。
因独爱梅花,高高下下,因山傍水,绕屋依栏,遍栽梅花。
每逢梅花开放之时,便经月不出门,饮酒作诗,欣赏梅花缟素襟怀,冷香滋味。
林和靖是名副其实的隐者。
他在七绝《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中说:“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末二句林和靖用汉武帝求司马相如遗稿得封禅书的故事,表白了自己不曾写过封禅书那一类的阿谀文字,确实算得上洁身自好的隐士,决不是借终南山作仕宦捷径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林逋诗后》
原文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
林逋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他住在西湖的孤山二十年,足迹不到城市。
不娶,住处多种梅花,养鹤,称“梅妻鹤子”。
他写的诗,随手散去,不留稿。
译文
吴人生长在湖山深曲处,呼吸着湖光饮的是青山翠绿。
不用说超然世外的隐士,连奴仆女贩都清如冰玉。
林先生并不是隔绝凡尘的人,天生就神清骨冷资质脱俗。
我不认识林先生却曾经梦见,目光清炯照人犹如明烛。
遗留的诗篇和墨迹处处都有,环绕着西湖总也看不足。
诗歌像孟郊但没有寒苦格调,书法似李建中笔力瘦硬刚拙。
平生高尚的风节无人能继,临终时精微的言语还值得记录。
自己说没有写过封禅书一类的东西,难道他还肯把叹老嗟悲的诗句写出?
我笑江南人并不好事,倒喜欢建造祠堂依傍着修竹。
不然就该让林先生的像配水仙王,将一盏寒泉一支秋菊向他献上。
注释
⑴林逋:宋代钱塘人,初游历江淮,后结庐西湖孤山,隐居不仕。
⑵吴侬:吴语自称或称人为“侬”,此泛指江南人。
曲,一作“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