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异常代谢
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代谢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464a1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0.png)
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代谢产生的黄色色素,它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具有一些特点。
本文将详细解释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并在标题中心扩展下进行描述。
胆红素的代谢特点主要包括:产生、转运、转化和排泄。
胆红素的产生。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寿命结束后被破坏,形成未结合胆红素,也称为游离胆红素。
这部分胆红素并不溶于水,需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才能在体内运输。
胆红素的转运。
血浆中的游离胆红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肝脏。
在肝脏中,结合胆红素与肝细胞内的葡萄糖醛酸转运蛋白结合,进入肝细胞内。
然后,胆红素的转化。
在肝细胞内,结合胆红素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转化为水溶性的胆红素,也称为胆红素二糖。
胆红素二糖经过胆汁排泄到肠道后,被肠道细菌分解,形成一部分原始胆红素和其他产物,如胆原绿、胆原红等。
胆红素的排泄。
经过肠道细菌分解后的胆红素被一部分重新吸收,经门静脉再次回到肝脏,形成胆红素循环。
另一部分胆红素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形成粪便的颜色。
此外,肝脏还通过胆汁将一部分胆红素排泄到小肠,进一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总结一下,胆红素的代谢特点主要包括产生、转运、转化和排泄。
胆红素通过血液循环和肝脏的代谢作用,在体内完成从血液到肠道的转运和转化过程。
胆红素的排泄主要通过胆汁和粪便完成,同时一部分胆红素会被重新吸收,形成胆红素循环。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在维持体内胆红素平衡和排除废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标题中心扩展下,胆红素代谢的特点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描述。
例如,胆红素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脏功能、红细胞代谢、胆道通畅等。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关键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
红细胞的寿命和数量也会影响胆红素的产生量。
而胆道的阻塞或狭窄会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导致黄疸等症状的出现。
因此,胆红素代谢的特点还包括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和影响。
胆红素代谢具有产生、转运、转化和排泄的特点,通过血液循环和肝脏的代谢作用完成从血液到肠道的转运和转化过程。
胆红素代谢紊乱
![胆红素代谢紊乱](https://img.taocdn.com/s3/m/ff211e685901020206409c29.png)
三、胆红素在肠道中的代谢
1.过程 结合胆红素
肠菌
游离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还
原
胆素
氧化
胆素原
﹡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 -尿胆素原 ﹡胆素:i -尿胆素,粪胆素, d -尿胆素
2020/4/25
2.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10%-20%)可被肠粘膜细胞 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 形 成 胆 素 原 的 肠 肝 循 环 ( 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粪胆素原↓ 尿胆素原↓ 尿胆红素(+)
2020/4/25
各种黄疸时血、尿、粪中某些指标的改变
检查项目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血清中游离胆红素浓度
↑↑
↑
- 或↑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
-
↑
↑↑
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 间接阳性 双相阳性 直接阳性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阴性
阳性
强阳性
尿胆素原含量
↑
↑或 -
尿胆素原↑;尿胆红素(+)
2020/4/25
三、阻塞性黄疸
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通道受阻,使胆小管和毛细 胆管内压力增大破裂,致使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 造成血 清胆红素升高所致。
原因:胆道系统的完全或不完全堵塞 机制:胆道内压增高致: ①毛细胆管和细胆管破裂,胆
红素反流入血;②肝细胞胆汁排泄障碍,胆红素从肝 细胞的窦面质膜反流入血。 特点:血清酯型胆红素↑↑
被吸收的胆素原少量经血液循环入肾随尿排出,氧化成 尿胆素。
2020/4/25
胆 素 原 肠 肝 循 环 的 过 程
胆红素的代谢
![胆红素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c00a4407763231126edb11d6.png)
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人体内血红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临床上判断黄疸的主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1.胆红素的来源:1)衰老红细胞的破坏降解:由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辅基—血红素,在肝胆脾和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内降解而产生胆红素,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80%,称主流胆红素2)无效红细胞生成:即在造血过程中,骨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红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而成3)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过氧化物酶等降解产生,后两者约占20%,称为分流胆红素。
2.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胆红素是难溶于水的脂溶性物质,在血液中主要以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浆中的清蛋白能结合34-43umol胆红素,而血浆实际胆红素浓度只有1.70—17.2umol/L.一般情况下,胆红素与清蛋白分子中的第一位点结合,分子比1:1,当胆红素浓度增大,于第二位点结合,就容易被有机阴离子如磺胺类,脂肪酸,胆汁酸,水杨酸等从清蛋白分子里置换出来,增加透入细胞的可能性。
临床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时,这些药物应慎用。
3.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代谢过程(1)摄取: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有效性取决于1)血窦面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通过肝脏一次,即有40%胆红素脱离清蛋白而被肝细胞摄取。
2)肝细胞胞液中的两种可溶性受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也称载体蛋白。
Y蛋白与胆红素的亲和力高于Z 蛋白,既能结合胆红素,又可以结合其他有机阴离子如类固醇,磺溴酞钠等。
在胞液中,胆红素与载体蛋白结合成复合物,阻止其回流入血,而增加其摄入的有效性。
(2)转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
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迅速与尿苷二磷酸-а-葡萄糖醛酸反应,通过其丙酸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单酯和双酯,即结合胆红素。
正常胆红素的代谢
![正常胆红素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53983737783e0912a3162a01.png)
正常胆红素的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10%~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即无效造血),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含血红素的蛋白质。
正常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为340~510μmol/L,平均425μmol/L。
正常胆红素代谢示意图
人体头部穴位图(正面)<<
(2)胆红素的运输:上述胆红素是游离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于血循环中附着于血清蛋白上,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
(3)胆红素的摄取:在肝窦内,胆红素被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清蛋白与胆红素分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由胞浆载体蛋白Y和Z所携带,并转运到光面内质网内的微粒体部分。
(4)胆红素的结合:游离胆红素在微粒体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
主要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约占结合胆红素总量的75%。
(5)胆红素的排泄:可能经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胆管微突、细胆管、胆管而排入肠道。
但无疑是主动转运、限速和耗能过程。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有很多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胆色素的代谢
![胆色素的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eb1981d4f705cc17552709f6.png)
第四节胆色素的代谢※胆色素的概念: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
述:胆色素是体内的代谢废物,主要随胆汁排出体外。
80%的胆色素来源于血红蛋白。
一、胆红素的生成简介:胆红素是人胆汁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
其具有毒性,可引起大脑不可逆的损害。
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胆红素具有抗氧化剂作用,可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其作用甚至优于维生素E。
1.来源:体内的铁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
※约80%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2.部位:肝、脾、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微粒体与胞液中3.过程: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氨基酸胆红素述:血红蛋白首先分解为珠蛋白和血红素。
珠蛋白进一步被分解为氨基酸,而再被利用;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下,转变为胆绿素。
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还原成胆红素。
4.胆红素的性质:亲脂疏水,对大脑具有毒性作用述:胆红素分子的亲水基团包裹在分子内部而疏水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所以呈亲脂、疏水的性质。
二、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1.运输形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少部分与α1-球蛋白结合)述:胆红素对血浆清蛋白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所以,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
此时的胆红素因其必须在加入酒精后才能与重氮试剂起颜色反应,所以被称为自由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有利于运输;且还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致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2.意义:增加胆红素在血浆中的溶解度,限制胆红素自由通过生物膜产生毒性作用。
3.竞争结合剂: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4.血胆红素述:游离胆红素与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尚未经肝细胞进行生物转化,故称未结合胆红素或血胆红素,它不被肾小球滤过,用普通方法检验正常人尿液,胆红素为阴性反应。
三、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变1.摄取:胆红素自由双向通透肝血窦肝细胞膜表面进入肝细胞2.转运:在胞浆与配体蛋白→内质网3.转化⑴部位:滑面内网质⑵反应:结合反应(主要为结合物为UDP葡萄糖醛酸,UDPGA)⑶酶: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⑷产物:主要为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另有少量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硫酸胆红素,统称为结合胆红素⑸葡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 UDP -葡糖醛酸↓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一酯+ UDP+UDP -葡糖醛酸↓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葡糖醛酸二酯(幻灯60)+ UDP临床: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是诱导酶,苯巴比妥等药物能诱导其生成,从而加强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代谢紊乱课件
![胆红素代谢紊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37de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a.png)
去除病因
针对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的病因进行 治疗,如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等 。
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改善肝功能
通过保肝、降酶、利胆等药物治疗, 改善肝功能,促进胆红素代谢。
通过药物、光疗、血浆置换等方法降 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轻黄疸症状。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保肝、降酶、利胆等药物进 行治疗,如熊去氧胆酸、腺苷蛋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 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 下降所致,常见于肝炎、 肝硬化等疾病。
梗阻性黄疸
由于肝内外胆管梗阻导致 胆汁排泄受阻,常见于胆 管结石、肿瘤等疾病。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 非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多, 常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
04
胆红素代谢紊乱的治疗与预 防
治疗原则
胆红素代谢的过程
总结词
胆红素在肝脏中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胆汁,胆汁经胆道排入肠道,最终以 粪胆原的形式排出体外。
详细描述
胆红素在肝脏中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胆汁,胆汁经胆道排入肠道,参与脂 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在肠道中,大部分胆红素被肠道菌群还原为粪胆 原,以粪胆原的形式排出体外。
胆红素代谢的意义
手术。
病例三:胆道梗阻黄疸
总结词
胆道梗阻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 排泄障碍,胆红素反流到血液中引起的 黄疸。
VS
详细描述
胆道梗阻黄疸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尿色深黄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右上腹疼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胆道梗阻的原因 有多种,如胆结石、炎症、肿瘤等。治疗 胆道梗阻黄疸的关键是解除梗阻,通常采 用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方法。对于恶性梗阻 ,需要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放化疗。
为主,旨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查房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f9577f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e.png)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查房查房目的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查房旨在了解新生儿黄疸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并发症,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查房时间2022年X月X日 X时X分查房人员查房医师:XXX参与人员: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查房内容1. 病情概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是指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途径出现障碍,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黄疸等症状。
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类是胆红素排泄不畅。
2. 病例分析1. 病例1:男,出生3天,出现皮肤黄染,巩膜无黄染,食欲不振。
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20μmol/L,直接胆红素80μmol/L,间接胆红素240μmol/L。
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
2. 病例2:女,出生5天,出现皮肤黄染,巩膜无黄染,食欲不振。
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400μmol/L,直接胆红素100μmol/L,间接胆红素300μmol/L。
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
3. 治疗措施1. 病例1治疗:给予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促进胆红素代谢,同时加强喂养,提高婴儿营养状况。
2. 病例2治疗:给予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促进胆红素代谢,同时加强喂养,提高婴儿营养状况。
此外,考虑到间接胆红素较高,给予白蛋白输注降低胆红素水平。
4. 病情观察与护理1. 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定期进行皮肤、巩膜黄染的评估。
2. 加强喂养,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
3. 注意新生儿大便颜色,观察是否有肝脏酶诱导剂导致的副作用。
4. 定期进行肝功能、胆红素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5. 查房总结本次查房了解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措施,针对病例1和病例2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工作,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下一步将继续监测胆红素水平,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风险。
查房记录查房记录由查房医师和参与人员共同签字,存档备查。
查房医师(签名):XXX参与人员(签名):注:本查房记录仅供参考,实际治疗请遵医嘱,遵循个体化原则。
胆红素代谢紊乱
![胆红素代谢紊乱](https://img.taocdn.com/s3/m/5dc1caab04a1b0717fd5dd86.png)
小 不能
大
酯性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结合 迅速直接反应
大 能
无
二 胆红素生成增多的原因及机制 (一)溶血 1.免疫性因素
如异型输血,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贫血
2.生物性因素 3.化学因素 4.物理因素 5.遗传因素 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 (二)非溶血性因素 少见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红细胞膜有先天缺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 为贫血、黄疸、脾肿大,诊断依据是血液中球形红细胞增多。
尿 苷 二 磷 酸 葡 萄 糖 醛 酸
(UDPGA)
第一节 胆红素生成增多
一 胆红素正常生成与来源
(一)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的胆红素 * 约80%-8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
衰老红 细胞
血红 网状内皮 蛋白
细胞
识别 吞噬
珠蛋白
氨基酸
分解或再利用
血红素加单氧酶 血红素
胆绿素
NADPH+H+ 微粒体
运输形式: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 意义:1.胆红素在生理pH情况下显亲脂疏水的性质,可自
由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成 复合物转运到肝,加强了血浆对胆红素的运输 2.限制了胆红素通过细胞膜而对组织造成毒害
二 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障碍
1.血浆白蛋白含量相对或绝对减少 2.白蛋白与胆红素结合还受血浆pH的影响
正常红细胞的形态是呈盘状且中间凹陷的,当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时可 引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就是因为红细胞呈球形,而且这 种病又是遗传性的,故此得名。这种病的遗传方式是男女都可发病,每代都 会有发病者,也就是所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正常红细胞的膜上有许多蛋白,它们相互盘绕,像钢筋弹簧一样维持着红 细胞的盘状形态,这样红细胞表面面积较大、变形能力也强。正是由于这个 原因,当血液流经脾脏时,红细胞才能通过变形的方式穿越比它直径小得多 的脾微循环结构。如果红细胞膜蛋白结构或功能有了缺陷,使红细胞变成了 球形,由于表面积减少,变形能力减弱,而脆性随之增加,穿越脾脏毛细血 管时就变得很困难,容易被脾脏破坏。红细胞破坏增多,便导致溶血性贫血。 从红细胞中裂解出的大量血红蛋白分解生成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可引 起皮肤、巩膜黄染,这种临床表现叫做“黄疸”。脾脏也由于红细胞在此破 坏、刺激增生而越来越大,然后继发脾脏肿大。由此可见,贫血、黄疸、肝 大、脾大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四大症状。
gilbert综合征诊断标准
![gilbert综合征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0331d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9.png)
gilbert综合征诊断标准
吉尔伯特综合征(Gilbert's syndrome)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患者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轻度高胆红素血症。
以下是吉尔伯特综合征的一般诊断标准:
1. 持续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持续轻度升高,通常在1.2-3.0 mg/dL范围内(正常范围一般为0.2-1.2 mg/dL)。
2. 家族史:患者有家族成员存在相似的高胆红素血症状。
3. 排除其他原因:需排除其他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疾病,如溶血性贫血、肝病、胆道梗阻等。
诊断吉尔伯特综合征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家族史。
一般情况下,这些标准已足够进行吉尔伯特综合征的初步诊断。
然而,最终的诊断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请注意,本回答仅提供一般性信息,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临床判断和诊断。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患有吉尔伯特综合征,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保健提供者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胆红素代谢异常及其鉴别传感器研制
![胆红素代谢异常及其鉴别传感器研制](https://img.taocdn.com/s3/m/e9891d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f.png)
胆红素代谢异常及其鉴别传感器研制胆红素代谢异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身体无法正常分解胆红素导致。
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正常情况下会经过肝脏进一步代谢,并被排出体外。
然而,当身体无法正确处理胆红素时,胆红素水平会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胆红素代谢异常的常见症状包括黄疸(皮肤和眼白变黄)、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等。
此外,代谢异常还可能导致肝脏和胆道系统的损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
为了及时发现和治疗胆红素代谢异常,科学家们致力于研制胆红素鉴别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通过检测体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胆红素代谢异常的发生和程度,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参考。
目前,已经有多种胆红素鉴别传感器被研发出来并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经皮胆红素测定。
这种方法利用皮肤和眼白变黄的黄疸症状来判断胆红素代谢异常的存在。
医生会使用特殊的仪器来量测皮肤上黄疸部分的颜色深度,从而确定胆红素水平的高低。
此外,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胆红素鉴别传感器是血液检测法。
通过提取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医生可以测量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来确定是否有胆红素代谢异常。
然而,这些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经皮测定可能受到外界光照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而血液检测法则需要采集血液样本,对患者来说可能会带来不便和痛苦。
因此,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更为便捷、准确的胆红素鉴别传感器。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胆红素鉴别传感器基于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设计了一种能够迅速准确测量胆红素水平的传感器装置。
这种装置采用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技术,能够具有高度选择性地吸附胆红素,从而实现对胆红素浓度的快速测定。
此外,这种装置还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能够在多次测量中保持准确性。
除了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还有一些组织和器官特异性的胆红素鉴别传感器正在被研发和应用。
通过进一步了解胆红素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机制,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器官和组织对胆红素的吸收和代谢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肝脏与胆红素代谢的关系
![肝脏与胆红素代谢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f8c35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3.png)
肝脏与胆红素代谢的关系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代谢产生的黄色色素,它在人体中的代谢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不仅在体内有着重要的解毒功能,还承担着胆红素代谢的重要任务。
胆红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的代谢过程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
红细胞寿命一般为120天左右,老化的红细胞会被脾脏和肝脏分解,而其中的血红素则被转化为胆红素。
胆红素在非溶解性的形式下,结合在脾脏和肝脏的细胞中,形成胆红素结合蛋白。
在脾脏中,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生的胆红素被脾细胞摄取,进一步转化为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
在肝脏中,间接胆红素会被肝细胞内的酶系统作用下,转化为水溶性的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可以与胆汁酸结合形成胆汁,然后通过胆囊储存起来。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收缩将胆汁释放到小肠中,胆汁中的胆红素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一部分胆红素经过肠道吸收后会再次进入肝脏,而另一部分则被细菌分解,形成胆红素的代谢产物。
肝脏在胆红素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肝脏通过酶系统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从而使胆红素能够溶解于水,方便其在体内的运输和排泄。
另一方面,肝脏负责合成胆汁,其中包含大量的胆红素,通过胆汁的排泄,肝脏将胆红素从体内排出。
肝脏对胆红素代谢的调节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
一方面,肝细胞内的酶系统能够调节间接胆红素的转化速度,根据机体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
当体内红细胞的分解速度增加时,肝细胞会增加酶的合成,提高胆红素的转化速度;相反,当红细胞分解减少时,肝细胞会减少酶的合成,降低胆红素的转化速度。
另一方面,肝脏对胆红素的排泄也有严格的调节机制。
当肠道吸收的胆红素过多时,肝脏会减少胆汁的合成和排泄,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进入肠道。
肝脏与胆红素代谢的关系紧密,肝功能的异常会直接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例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受损,酶系统功能下降,从而使胆红素的转化速度减慢,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升高。
胆红素代谢
![胆红素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a86853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c.png)
胆红素代谢1. 胆红素的概述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黄色物质,其代谢过程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胆红素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中,包括胆红素的生成、转运、转化和排泄。
2. 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的生成主要源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解。
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未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大约80-85%的非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属于脂溶性物质,不能溶于水,所以需要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结合胆红素。
3. 胆红素的转运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通过与白蛋白结合的形式进行转运。
它在血液中与白蛋白作用后,进入肝脏进行进一步的代谢和转化。
4. 胆红素的转化在肝脏细胞内,胆红素与胆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胆汁酸。
这种转化是由酸性脂质转运蛋白(OATP)介导的。
胆红素胆汁酸在胆管中被分泌到胆囊中,随后进入肠道。
5. 胆红素的排泄胆红素胆汁酸进入肠道后,在肠道中发生胆汁酸的肠菌群代谢,形成胆红素代谢产物——尿胆素。
一部分尿胆素从粪便中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尿胆素则从肠道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肾脏,在肾小管中进行排泄。
6. 胆红素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可引起黄疸等症状。
最常见的胆红素代谢异常是由于肝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例如肝炎、肝硬化等。
此外,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也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7. 胆红素代谢相关的疾病•Gilbert病: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其特点是间断性的高胆红素血症,但一般不出现黄疸症状。
•Crigler-Najjar综合征: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症状。
这种疾病通常需要特殊的医疗干预。
•肝炎:肝炎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
•肝硬化: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功能丧失。
这可以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和高胆红素血症。
8. 总结胆红素代谢是人体中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
胆红素升高是什么原因
![胆红素升高是什么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7280d3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4.png)
胆红素升高是什么原因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对于维持我们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导致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那么,胆红素升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首先,胆红素的生成过多是一个常见的原因。
当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比如发生溶血性疾病时,红细胞的破坏速度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就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这就好像是一个工厂的原材料突然大量涌入,超出了生产线的加工能力。
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输血反应等都可能引发这种情况。
其次,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也是胆红素升高的重要因素。
肝脏就像是一个精细的加工厂,如果它出了问题,胆红素的处理就会受到影响。
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会损害肝细胞,使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
肝细胞受损后,无法有效地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从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胆红素的排泄受阻同样会引起胆红素升高。
胆汁排泄的通道如果发生阻塞,胆红素就无法顺利排出体外。
比如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疾病,可能会阻塞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
这就好比是一条道路被堵住了,车辆无法正常通行,造成交通堵塞。
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
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比如抗结核药物、某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遗传因素也不能忽视。
有些人由于遗传原因,存在胆红素代谢相关酶的缺陷,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从出生就容易出现胆红素升高的情况。
另外,新生儿胆红素升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完善,胆红素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
而且,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也会使胆红素生成增加。
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
但如果胆红素升高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
除了上述原因,身体的一些其他状况也可能与胆红素升高有关。
胆色素代谢障碍详解
![胆色素代谢障碍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8c48ade360cba1aa811dac4.png)
胆色素代谢障碍胆色素(bile pigment)是体内含铁卟啉化合物(如血红蛋白、细胞色素类、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等)一系列代谢产物的总称,包括胆红素(bilirubin)、胆绿素(biliverdin)、胆素原(prophobilinogen)和胆素(bilin),其中胆绿素是胆红素的前体,胆素原和胆素是胆红素的产物。
胆红素呈金黄色,是动物胆汁的主要色素。
正常情况下胆色素主要随胆汁排泄。
肝脏在胆色素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代谢异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而使血浆、皮肤、黏膜、巩膜以及骨膜、浆膜和实质器官等染成黄色,这种病理过程称为黄疸(jaundice,icterus)。
若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已超过正常范围,而临床上未表现出黄疸,称为隐性黄疸。
第一节胆色素的正常代谢一、胆色素来源(一)胆红素的来源胆红素主要有三个来源:1、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此种来源的胆红素约占胆红素总量的80%左右。
2、“旁路性胆红素”(shunt bilirubin)在成为成熟红细胞之前,骨髓内的网织细胞和幼红细胞有少量血红素被分解为胆红素,它是血红素代谢的一个支流,也是胆红素生成的旁路,故而得名。
这种来源的胆红素约占正常总胆红素的3%以下。
3、非血红蛋白血红素的分解组织中的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类、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氢酶等非血红蛋白含铁卟啉化合物分解代谢产生,其中肝细胞微粒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5分解而成的胆红素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此类来源的胆红素约占正常总胆红素的20%左右。
各种动物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均较低,但各不相同,几种主要动物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马7.1~34.2 µmol/L,母牛0.17~8.55 µmol/L,绵羊1.71~8.55 µmol/L,山羊0~1.71µmol/L,犬1.71~8.55µmol/L,猫2.57~8.55 µmol/L。
胆红素代谢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策略
![胆红素代谢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6f247b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b.png)
胆红素代谢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策略胆红素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种黄色分子,它是从红细胞经由肝脏及胆管排泄而出的代谢产物。
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中的酶系分解转化成无害的胆汁酸并排泄出体外。
然而,当胆红素的代谢受到干扰时,会导致胆红素的积累,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胆红素代谢与溶血性贫血的关系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以红细胞寿命缩短及产生大量游离红细胞的疾病。
在溶血性贫血患者身体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会经由肝脏转化成胆红素。
如果肝脏出现分泌障碍或运输障碍,就会导致胆红素的积累,出现黄疸等症状。
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方法,除了输血外,还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
并且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饮食上也需要进行补充,比如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胆红素代谢与Gilbert综合症的关系Gilbert综合症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疾病,患者的肝细胞内Glu*****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导致胆红素代谢增加,胆红素排泄减少,从而引起黄疸。
而黄疸也是Gilbert综合症的最主要症状,其严重程度可因个体而异,包括进食富含苯丙酮酸和快速减肥等情况也能影响黄疸的程度。
至于治疗方案,Gilbert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要做好疾病管理,预防发病。
相比选择药物治疗,适当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和遵医嘱,控制病情并且预防加重是更明智的选择。
胆红素代谢与胆结石的关系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中95%为胆固醇性结石。
胆道结石具体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胆红素代谢与胆结石的关系有关。
胆汁中的胆红素会与胆固醇等杂质结合成为类胆固醇,而类胆固醇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
治疗胆结石有多种方法,包括手术、化疗、药物治疗、中药等多种。
其中以实施胆绞痛手术切除胆囊,淀粉酶(U1Q10)治疗,以及ERCP导管取石等方法为常见治疗方法。
总之,胆红素代谢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胆红素代谢的异常将会引发众多的疾病。
在治疗方面,与其依赖药物来解决问题,不如重视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不断加强饮食调节等保持身体健康。
胆红素代谢图示PPT课件
![胆红素代谢图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3efa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c.png)
与胆红素的代谢。
胆红素代谢的生理意义
01
维持体内胆红素平衡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有助于维持体内胆红素的平衡,确保正常的生理功能。
02
促进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胆红素作为胆汁的主要成分,有助于促进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
收。
03
保护机体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初级胆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疾病,如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 扩张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术方法包括胆道疏通、胆肠 吻合等,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排泄,降低胆红素水平。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掌握手术适 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CHAPTER
血液检测
血清胆红素测定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血清中胆红素 的含量,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相关酶的活性,间接 评估胆红素代谢的状况。
尿液检测
尿胆原测定
检测尿液中尿胆原的含量,了解胆红 素代谢的情况。
尿胆红素测定
检测尿液中尿胆红素的含量,有助于 鉴别黄疸的类型。
胆红素代谢的重要性
胆红素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其 代谢过程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 意义。
了解胆红素代谢的过程有助于预防和 治疗黄疸等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 平。
02 胆红素代谢概述
CHAPTER
胆红素的来源
血会分解产 生胆红素。
肠道细菌作用
总结词
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汁逆流入血而形成梗阻性黄疸。
详细描述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bfa7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e.png)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的化学物质,是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
在人体内,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肝脏、胆道和肠道等多个器官的协同作用。
本文将对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 胆红素的产生红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细胞之一,它们寿命通常只有120天左右,然后就会被脾脏和肝脏分解。
在红细胞分解的过程中,血红蛋白会被分解成卟胆原和铁离子,而卟胆原则会被进一步分解成胆红素。
2. 胆红素的转运胆红素是一种极为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必须通过转运蛋白进行转运。
在血液中,大部分的胆红素都结合了血浆蛋白,形成了胆红素结合蛋白。
这种结合蛋白可以将胆红素从血液中转运到肝脏。
3. 胆红素的加工一旦胆红素进入肝脏,它就会被肝细胞加工。
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会将胆红素和一种称为葡萄糖醛酸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这种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可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4. 胆红素的排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会被排泄到肠道中,然后由肠道中的细菌进一步加工。
在这个过程中,细菌会将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分解成胆红素和一些其他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会被排出体外,而胆红素则会被吸收到肠道中的血液中。
5. 胆红素的再循环一旦胆红素重新进入血液中,它就会再次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结合蛋白。
这种化合物可以将胆红素转运回肝脏,然后再次被加工和排泄。
总之,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的协同作用。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会导致胆红素代谢紊乱。
例如,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等疾病都可能会导致胆红素的积聚,从而引发黄疸等症状。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以维护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ttps://img.taocdn.com/s3/m/a6fe58c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e.png)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当一个新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父母满心欢喜的同时,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担忧和困惑。
新生儿黄疸就是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新生儿黄疸的出现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一种病症。
胆红素生成过多是新生儿黄疸常见的原因之一。
胎儿在母体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出生后环境改变,氧气供应充足,过多的红细胞会被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
而且,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约为 70 90 天,而成人的红细胞寿命约为 120 天,这也使得胆红素的产生增加。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够完善,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相对较弱。
肝细胞内的 Y蛋白和Z 蛋白含量较低,这两种蛋白对于胆红素的摄取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肝脏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含量和活性也不足,导致胆红素不能有效地被结合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从而容易引起黄疸。
胆汁排泄障碍也可能引发新生儿黄疸。
在新生儿时期,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同时肝内小胆管发育也不完善,这些都可能影响胆红素的排泄,使得胆红素在体内积聚。
另外,母乳喂养也可能与新生儿黄疸有关。
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母乳性黄疸,其原因可能是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会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得胆红素不能及时被处理和排泄。
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
比如,新生儿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等情况,都可能破坏红细胞,增加胆红素的生成。
某些先天性的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导致黄疸的出现。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黄疸至关重要。
当宝宝出现黄疸时,家长不必过于惊慌。
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会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自然消退。
胆红素升高的常见原因
![胆红素升高的常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2a525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4.png)
胆红素升高的常见原因胆红素是人体内代谢产物之一,通常从血液中经过肝脏分解并排出体外。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胆红素的水平可能会升高,这提示可能存在某种疾病或状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各种原因。
一、肝脏疾病肝脏是胆红素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因此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往往是导致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与胆红素升高之间的关系:1. 肝炎肝炎是肝脏发炎的一种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
当肝脏遭受病毒攻击时,会损害肝细胞,并导致肝脏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胆红素,最终导致胆红素升高。
2. 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肝病,通常由长期饮酒或高脂肪饮食引起。
脂肪肝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和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胆红素代谢受损和胆红素升高。
3. 肝穿瘤肝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会损害肝脏细胞并阻碍肝脏代谢和排泄胆红素。
二、胆道疾病胆道是人体内胆汁流动的通道,包括肝管、胆总管和胆囊等部分。
当胆道受到损害或阻塞时,会导致胆汁流动不畅,胆红素积聚,从而引起胆红素升高。
以下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与胆红素升高之间的关系:1. 胆道结石胆道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内结石的形成,会导致胆汁流动不畅,胆红素积聚而导致胆红素升高。
2. 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一种导致胆道阻塞的疾病,通常由炎症、肿瘤或其他胆道疾病引起。
胆管狭窄会阻碍胆汁流动,从而导致胆红素升高。
三、血液疾病血液疾病也是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常见原因。
以下是常见的血液疾病与胆红素升高之间的关系:1. 铁粒干细胞增多症铁粒干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骨髓内铁粒干细胞增殖,从而导致溶血性贫血和胆红素升高。
2. 内分泌失调某些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这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和排泄有关。
四、药物和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疾病和状况,某些药物和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
以下是常见的药物和其他因素与胆红素升高之间的关系: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头孢菌素类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头孢菌素类,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中结合胆红素↑→肠道中胆素原重吸收↑
但是,血浆结合胆红素不变,尿胆红素阴性。
⑵肝细胞性黄疸(肝原性黄疸)
• 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障碍→血浆游 离胆红素↑ • 肝内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 →血浆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阳性
• 尿胆素原、尿胆素 不确定
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障碍→血浆游离胆红素↑;同时: 肝内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返流入血→血浆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阳性
三种黄疸的临床检验特征
类型 血胆红 总量 素 直接 间接 尿三胆 尿胆红 素 尿胆素 原 尿胆素 正常 <1mg/dl 0~ 0.2mg/dl <1mg/dl - 少量 少量 溶血性黄 肝细胞性黄 阻塞性黄疸 疸 疸 >1mg/dl >1mg/dl >1mg/dl - ↑↑ - ↑ ↑ ↑ ↑ ++ 不一定 不一定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粪便 颜色
黄褐色
加深
变浅或正常 变浅或陶土 色
⑴溶血性黄疸(胆色素来源增多) ⑵肝细胞性黄疸(去路受阻)
⑶阻塞性黄疸(去路受阻)
⑴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 溶血→血浆游离胆红素↑
• 肝脏中结合胆红素↑→肠道中胆素原重吸收 ↑→尿胆素原↑→尿胆素↑
但是,血浆结合胆红素不变,尿胆红素阴性
结合胆红素
溶血→血浆游离胆红素↑ →尿胆素原↑→尿胆素↑
重氮试剂间接、直接反应双阳性;尿胆素原、尿胆素 不确定
⑶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
• 胆管阻塞破裂→血浆结合胆红素↑→尿胆红 素阳性 • 肠道中胆素原生成、重吸收减少→尿胆素 原、尿胆素↓
• 游离胆红素不变;尿三胆
1、胆管阻塞破裂→血浆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阳性 2、肠道中胆素原生成、重吸收减少→尿胆素原、尿胆素↓ 3、重氮试剂间接、直接反应双阳性;游离胆红素不变
胆红素的异常代谢
来源增多、去路受阻 血浆胆红素浓度升高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
1、胆红素(橙黄色)+弹性蛋白 组织黄染
巩膜、皮肤、黏膜
2、根据血浆胆红素浓度,黄疸程度: — 隐性黄疸(1.0~2.0mg/dl) — 显性黄疸(> 2.0mg/dl)
黄疸的种类
根据胆红素代谢异常(胆色素来源增多或去路受阻)环节 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