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只是分享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一、教育学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人类科学文化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原理、方法和规律等内容。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等。

2.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教育经济学等学科构成。

理论分为传统教育学理论、新教育学理论,其中,新教育学理论包括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理论、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和自主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教师职业道德1.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它是职业行为指南,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基本准则。

2. 教师职业道德概念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忠诚正直、廉洁自律、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精益求精等几大方面。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指培养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过程。

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教师本身。

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学校管理者可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家长可以注重尊重教师、与其互相沟通;而教师本身则需要注重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

三、课程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指教学过程设计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特点,创造具有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需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同时注重从学生和学科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适应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评价性等。

3. 教学设计的步骤合理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等,同时还需要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掌握相关的核心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您梳理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意味着教育不是随意发生的,而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包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智育侧重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育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美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劳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同时,教育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而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传播政治思想等方式,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

教育与文化相互交融。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的作用。

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教育。

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不平衡性体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以及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树立信心,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其不足。

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关键点汇总。

一、教育知识点1. 教育原理和方法- 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 教育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2. 教育体系和政策- 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3. 教育史与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与西方教育史- 著名教育家与教育哲学4. 教育管理与领导力-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教育领导力与团队建设5. 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 学生权益保护与教育纠纷处理二、能力知识点1. 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要素-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开发2. 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技巧与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与反馈3. 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 班级组织与管理技巧-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发展4. 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与过程- 教育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5. 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汇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有助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育知识点包括教育原理、教育体系、教育史与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与领导力以及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能力知识点包括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教育研究与科研能力以及教育信息与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如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等。

而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在考试中,可能会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考生判断某种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例如,一个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品德培养和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学的建立,这一发展历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和观点。

比如,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三中心”理论以及杜威的“现代教育三中心”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教育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同时又能为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例如,通过教育培养具有正确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公民。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密切,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而教育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文化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也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四、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和方法;不平衡性则提示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表明教育要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五、教育原则和方法常见的教育原则有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6. 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7.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8. 教育评价与监控9. 教育法规与政策10. 教育伦理与道德二、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3. 成长与发展心理学4. 学习与教育心理学5. 认知与思维心理学6. 动机与情绪心理学7. 人格与个体差异心理学8. 社会心理学9. 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10. 心理评价与测试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3. 教师教育法律法规4.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5.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6. 教育机构管理法律法规7. 课外教育法律法规8.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四、教育管理与评价知识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2. 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3. 教育管理标准和评估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 教育管理中的沟通与协调6. 教育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 教育管理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8.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0. 教育评价的形式和程序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教育技术的分类和应用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方法5.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6. 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7.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及其评价8.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六、教育心理与教育方法知识点1. 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2. 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3. 学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处理4.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5. 学生学习困难与教育帮助6. 学生学习兴趣与教育引导7. 教师教育方法与教学设计8. 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9. 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10. 教师评价与教育反思以上为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多动症
注意缺陷
遗传、大脑发育迟缓、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暴力、教养方式不良
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学习困难
药物治疗、情绪咨询、家庭治疗、团体辅导
网络成瘾
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好奇心理、补偿心理、逃避心理、生理因素
行为矫正、认知疗法、团体辅导、药物治疗
强迫症
强迫的观念
强迫的行为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掌握学习理论
德国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原理》
瑞士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类型
观点
人物
具体思想
内发论
人的身心发展由自身需要(遗传、成熟等)决定
孟子
性善论
弗洛伊德
性本能
威尔逊
基因复制
赛格尔
成熟机制
高尔顿
伪优生论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
董仲舒
性三品论
卢梭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是最好的
繁殖对停滞
责任心
缺少意义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疾病类型
特征
病因(人格、心理)
临床症状(心理、躯体)
治疗与干预(心理治疗、药物、行为、运动)
抑郁症
持久的心境低落
明显的精神创伤
长期悲伤、痛苦、头痛、失眠、心烦、失眠、乏力、胸闷
社会治疗、药物运动
焦虑症
突如其来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
敏感、多疑、胆小、任性、溺爱、遗传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凯洛夫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一、教育教学知识点资料1.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格形成等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动机理论、人格理论等。

2. 教育评价与测量知识点:教育评价与测量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教育评价的原则、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评价与测量的知识点包括: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的原则与要求、评价的方法与工具等。

3. 教育学科知识点:教育学科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科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等。

4.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它包括教育法、教育管理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点包括: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法规的主要内容、教育法律责任等。

5.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过程。

它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知识点包括:教育技术的分类与特点、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等。

二、教学能力知识点资料1. 教学设计知识点: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的知识点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2. 教学方法知识点: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策略。

它包括教学方法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的知识点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 教学评价知识点: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总结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总结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个人总结一、考试概述《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涉及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1.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功能与历史发展;(2)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4)教育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系;(5)教育法律法规。

2.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2)学习心理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实践应用;(3)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及培养。

3.教育法学(1)教育法的基本概念、法律关系及法律责任;(2)教育法律规范的内容及制定、实施与监督;(3)教育法律救济的概念、途径与方法;(4)教育法律纠纷的预防与解决。

4.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意义;(2)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规范及成果评价;(3)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三、考试重点与难点5.教育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对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发展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重点掌握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的内容,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

6.教育心理学:要求考生掌握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及培养方法,掌握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7.教育法学:要求考生掌握教育法律规范的内容及制定、实施与监督,了解教育法律救济的概念、途径与方法,掌握预防与解决教育法律纠纷的方法。

8.教育科学研究:要求考生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意义,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规范及成果评价,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四、备考建议9.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知识必背知识点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人类社会对未成年人和青少年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培养与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

2. 教育目的的分类:(1)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心理、智力、道德、身体、美育等各方面的素质。

(2)职业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特定职业技能。

(3)国民教育:培养学生崇尚国家、文化、民族的精神。

3. 教育的形式的分类:(1)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进行的教育。

(2)非学校教育:学校以外的教育方式。

4.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部门、人民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

5. 课程的分类:(1)核心课程:教育部门规划的、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

(2)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报名参加的课程。

6. 教育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 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学科水平评价、学校满意度评价。

8. 教育教学常用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知识来达到教学目的。

(2)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3)讨论法:学生自由发挥、交流思想,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

9. 教育教学常用手段:(1)板书:教师用黑板或白板记述课堂内容。

(2)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影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1)签约招聘: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

(2)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前景等,进行职业规划。

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品德评价:交往态度、学风纪律等。

(2)能力评价: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3)兴趣爱好评价:体育运动、艺术、社会公益等。

12. 教育中的性别教育:(1)性别意识:了解自我性别特征和社会角色认知。

(2)性别平等:强调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

13. 对外语教学的要求:(1)语言输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

以下是为您总结的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3、教育与社会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知识点完整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指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2. 教育的功能(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进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使人类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教育工作者等。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包括学生、儿童、成人等。

(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传授给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等。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4.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和方法应符合科学规律,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教育应关注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材施教,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教育应注重实践,使受教育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 教育的主要类型教育的主要类型包括:(1)学前教育: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为儿童入学打好基础。

(2)初等教育:指对612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教育。

(3)中等教育:指对1218岁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教育。

(5)成人教育:指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6)特殊教育:指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进行的教育,如对残障人士、问题儿童等的教育。

二、教育能力1. 教育能力的基本概念教育能力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等。

2. 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教育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信念。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形成人的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能力,从而为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训练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三、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基本特点:目的性、价值性、实践性、能动性。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2、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3、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决定作用、反作用。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五、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任务: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智育、德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适时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培养自我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5、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指导自主发展。

下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二、教育的结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基本方面。

三、教育的功能1、社会功能: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上。

2、个体功能: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速度和结果的影响上。

四、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定义,教育与人以及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分期。

2、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情感发展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发展过程,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人格特质的发展与变化。

3、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分类,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迁移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4、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原理品德的含义,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论,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5、教育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学生指导1、心理健康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2、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基本概念,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概念与意义,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三、课程1、课程论课程的定义,课程类型及其特征,课程编制的基本要素。

2、教学论教学的定义与其首要任务,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分类,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四、教育教学组织实施1、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定义及其制定要求,教学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

2、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其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作用。

3、课外教育活动课外教育活动的定义和特点,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及其组织形式,课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求。

五、教育教学评价1、测试与评价测试与评价的定义,测试与评价的分类,测试与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和使用范围。

2、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学反思的概念及其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而教育教学能力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资料:1.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

-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理论的演变。

-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等方法。

2. 心理学知识点:-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 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内容。

3.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教育法、教育行政法和教育经费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 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章程、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 教育纪律和惩戒措施:包括学生违纪处理、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4. 教学设计知识点:- 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进行逻辑和系统的组织。

-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灵活运用。

- 教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和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利用。

5. 教学评价知识点:-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包括评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 教学评价的形式和工具:包括课堂观察、考试测验和作业评价等方面的工具。

- 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和多元化评价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必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必背的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起源阶段、形成阶段、多样化阶段、现代化阶段。

3、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二、教育法律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年限和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内容。

三、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1、课程的概念与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教学的概念与类型:课堂教学、课外教学、自学。

3、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

四、心理教育与德育1、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原则:个性化原则、保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2、德育的概念与原则:教育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整体性原则。

3、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五、班级管理基础知识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班级例会、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

3、班级管理的评价: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

六、教育科研方法基础知识1、教育科研的概念与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综合研究。

2、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评价。

3、教育科研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个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整理版(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学记》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教学相长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2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3教育与人口:(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教育的政治功能:(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形成舆论、思潮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4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5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二)中学课程:2课程的分类:(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开发主体)(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三)中学教学1中学教学的意义:(1)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3)直观性原则: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4)启发性原则: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6)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7)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范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三备: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阅读有光参考书),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选择教法(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三种计划:学期、单元、教案(2)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效果好(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内容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量适当,难度适中;形式多元化,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强化)(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方法:讲授法:最常用要求: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的艺术(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结合,语速适当);讲授要和板书相结合;讨论法、谈话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4.(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科学文化基础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所谓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是在一个总的统一而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实验假说的指导下而进行的对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各门学科的协调统一、互相渗透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综合改观(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心)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四)中学生学习心理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1)反映具体内容不同: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属性(2)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的反映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教学上的应用:教学重点要突出感觉和知觉的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同属感性认识阶段;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2.注意分为三类:(1)无意注意(消极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记忆的分类(按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理论有: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衰退理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线索-依存理论:归类可以更好地提取动机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学派)简答:结合记忆和遗忘规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先多花时间后少花时间(3)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先把不会的知识回忆,然后再对这些知识反复识记(4)复习的方法要多样(5)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视觉、听觉(6)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3思维的分类(个体思维的水平: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分类(指向性):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的分类(创造性):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1)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统一(2)多有直觉思维的出现(3)创造想象的参与(4)多有灵感的出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无我两分(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不守恒,单维性,不合逻辑(3)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多维性,可逆,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假设-演绎,系统思维4.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1)先低级后高级(2)儿童到成人的发展也按“先低级后高级”的规律发展(3)把需要分成两类:缺乏需要(前四种)成长需要:永远不能满足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简答:平时考试成绩非常好,一到大考成绩就不好,这是为什么?首先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然后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有(1)家长不要给孩子加压(2)端庄考试态度,化压力为动力(3)注意考场的紧张心理调整(4)考生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多种自我训练方法进行自我排解5学习迁移的分类:也称训练迁移按效果和性质: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积极作用)和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按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按内容不同: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按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按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迁移的理论:形式训练说: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相同要素说: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要素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忆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关系转换理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迁移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怎么样促进迁移教学?(1)精选材料(2)合理编制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5)传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6.认知策略: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1)复述策略:为了保持信息而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2)精细加工策略:将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主要是通过监视和控制两种机制实现对认知过程的调节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一是学习工具的利用二是社会性人力的利用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试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斯金纳:斯金纳强化理论强调强化、消退、再强化(1)强化的次数越多,行为发生的概率随之增加(2)通过有选择的强化塑造良好的行为(3)运用连续性及时强化,达到塑造亮相行为的目的班杜拉:直接强化: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给予正或负的刺激替代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自我强化: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洛斯、罗杰斯、凯利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构建知识的框架(先行组织者)简答:先行组织者分类及其实施策略?(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说明式先行组织者(提前输入的知识)适用于对陌生知识或知之甚少的知识教学;比较式先行组织者适用于有所知或容易混淆的知识(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呈现正式教学知识之前,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知识(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抽象性,概括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观: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教师必须关心学习的实质,以及学习者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学习效率如何等问题,必须明白要求学习者获得什么学习效果;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五)中学生发展心理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