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实施细则
安徽省开发区考核评价实施细则
安徽省开发区考核评价实行细则(讨论稿)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全省开发区考核评价工作,根据省政府《有关印发深入加紧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和安徽省开发区考核评价暂行措施旳告知》(皖政〔2023〕110号)精神,特制定本实行细则。
一、考核措施第一条开发区考核评价按百分制考核,各开发区考核总分为各项指标分值之和,再加上尤其加分(尤其加分总分7分)。
其中,第1-7项指标,采用功能系数法,对当年绝对数和增幅分别计算其无量纲分值,乘以各指标旳权重,得出各指标旳静态和动态实际分值,再按静态、动态各占50%加权计算出各项指标旳合成分值。
第8-18项指标,采用功能系数法,对当年绝对数计算其无量纲分值,再乘以各指标旳权重,得出各指标分值。
第19-20项指标根据实际完毕状况,直接计分。
第二条在运用功能系数法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实行无量纲处理时,其“满意值”、“容许值”原则上分别取每类被评价开发区中对应旳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增长幅度波动较大旳指标,其“满意值”、“容许值”分别取每类被评价开发区中对应旳较大值(排除最大值或若干个较大值后)和较小值(排除最小值或若干个较小值后)。
第三条为保证开发区记录数据质量,对如下指标记录口径作以限制:1、全区经营(销售)收入为“四上”和房地产企业经营(销售)收入;2、工业增长值为规上工业增长值;3、实际运用省外资金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4、区内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区销售收入比重为区内主导产业(“四上”和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占四上”和房地产企业经营(销售)收入;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研发(R&D)经费占全区销售收入比重为规上工业研发(R&D)经费支出占规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7、有效发明专利数用当年新增专利授权量替代。
第四条规划体系编制及实行状况由省发改委和省住建厅根据实际完毕状况评分。
其中,第五条记录工作开展状况由省记录局根据实际工作完毕状况评分。
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问题研究——以“郎溪现象”为例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 部 , 基 础设施 完善 , 交通 便捷 。 长三角多座大城市环绕周围 , 西有合肥 、 芜湖 , 北有南京 、 常 州, 东有上海 、 无锡 、 苏州, 南有 杭州 。2 0 1 3年 郎 溪 县 经 济 发展稳中求进 , 预计 实现地 区生产 总值 8 4 亿元, 同 比增 长 1 6 ; 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 1 5 . 5亿 元 , 同 比增 长 2 0 . 6 。转 型升级步伐加 快 , 预计 实现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产 值 1 6 . 4亿 元, 增长 7 8 。新增 省 名 牌 产 品 3个 , “ 古 南 丰” 商 标 被 认 定 为 中 国驰 名 商 标 。郎 溪 县 被 命 名 为 全 省 首 批 “ 省 级 生 态 县” 。创 造 了 广 为 各 界 赞 誉 的 郎溪 现 象 。在 2 0 1 1年 度 “ 三 大考核” 中, 郎溪 县 位 列 全 省 县 域 分 类 考 核 二 类 县 第 一 名 ; 位 列 皖江 示 范 区考 核 一 类 县 第 八 名 。 总 体 而 言 , 郎 溪 县 以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级 和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 线 , 以 开 发 带 动 和创 新 发展 为 动力 ,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 , 建 立 工业 化 的 可
持 续 发展 。
( 二) 农 村 土 地 使 用 制度 综 合 改 革 的深 化 落 实 三农问题一直是 中国政府关 注的焦 点, 解 决 好 三 农 问 题 是 实 现 经 济 进 一 步 发 展 的重 要 保 证 。在 农 民 、 农业 、 农 村 问 题 上 郎 溪 县 大 力 发 展 农村 经 济 。涉 及 到 农 村 千 家 万 户 的 切身利益 , 土地综合整治 。 特 别 是 村 庄 整 治 需 要 政 府 加 大 力 度 进 行 改 革 。一 方 面 政 府 加 大 土 地, 的练 合治 理 , 通 过 管 理 户 籍 制 度 和土 地 转 让 制 度 来 加 大 土 地 使 用 制 度 的 改 革 , 真 正 做 到把 土地 和农 民 的 年 l } 益联 系到一起 , 保 障 农 民 的 基 础 利 益 。另 一 方 面 ,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的 完 善 需 要 政 府 的 宏 观调 控 , 只 有 政 府 才 能 真 正 保 证 农 民 的 利 益 。农 村 土 地 使 用制度综 合改革的深化落实是实现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98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9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精神,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将开发区建设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形成经济增长新的动力,现就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开发区发展活力1.促进开发区优化整合。
以国家级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区位相邻相近、产业关联同质的开发区;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县(市、区)原则上实行“一县一区”。
被整合的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统计数据,可按属地原则进行分成。
支持发展较好的开发区跨区托管产业结构合适、资源要素互补的开发区,开展跨国、跨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
科学规划开发区功能布局,明确主导产业,突出生产功能,开展园区城市设计,统筹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引导开发区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省编办、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
依照法定程序向开发区下放同级人民政府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对需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逐级转报的审批事项,探索取消预审环节,简化申报程序,由开发区管理机构直接向审批部门转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3.12•【字号】皖政办[2004]18号•【施行日期】2004.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4]1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三月十二日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省财政厅2004年3月)为确保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皖政〔2004〕8号)精神,现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预算管理体制(一)预算收支划分。
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现行符合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县财政收支范围暂不作调整。
对不符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省财政将予以规范和调整。
(二)体制补助(上解)基数。
以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市县体制上解(补助)基数和税收返还基数的通知》(财预〔2003〕1260号)核定的县体制补助或上解基数为基础,将省财政对市、县相对固定的补助纳入省对县的体制补助或上解基数。
同时,按照2003年财政结算中市对县的体制补助数额调减省对市的补助基数,相应增加省对县的体制补助基数。
(三)税收返还1.“两税”(指消费税和增值税75%,下同)和金融企业所得税返还基数,以2003年财政结算中各市核定的市对县2003年“两税”返还额和金融企业所得税返还额作为省对各县的返还基数,相应调整省对各市本级的返还基数。
从2004年起,“两税”增量按各县的“两税”增长幅度和1∶0.15的系数计算返还,并相应增加下一年度的返还基数;“两税”负增长的,按1∶0.15的系数扣减返还额,并相应减少下一年度的返还基数。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4.19•【字号】黄政办秘〔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黄政办秘〔2024〕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4年4月19日2024年黄山市工业经济考核办法为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工业企业。
二、奖项设置(一)对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高新区管委会设置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奖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二)对工业企业设置工业纳税贡献二十强企业。
特殊规定:有重大涉税风险的企业不作为工业纳税二十强评价对象。
三、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一)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奖考核1.考核内容。
设置10项基础分指标,其中屯溪区、黄山高新区考核数据分开计算分值,详见下表:2.计分方法。
功效系数法公式为:得分=[基础分+(某地区实际值-8个地区最小值)/ (8个地区最大值-8个地区最小值)×(100-基础分)],基础分均为60分。
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技术改造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新兴产业产值5项指标,参照2024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②工业投资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如下:采用静态和动态考核相结合,以功效系数法计算静态、动态分值,按照静态占40%、动态占60%计算得分,计算结果乘以对应指标权重。
③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如下: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分值,计算结果乘以对应指标权重。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权强镇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15号2010年1月13日(2009年6月1日)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在全省选择部分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镇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对促进安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速崛起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现就在全省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为核心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推进行政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试点镇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增强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努力把试点镇建设成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
(二)总体目标。
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发展潜力等因素,在全省选择一批试点镇(名单附后),通过政府推动、体制创新、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大力提高试点镇综合实力,力争经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小城市。
(三)基本原则。
1、统筹发展,协调推进。
按照有利于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原则,促进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和管理同步加强,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产业特色和城镇特色,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3、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该放的要坚决放,该管的要切实负责管好”的原则,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努力做到权力与责任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用人与任务相适应,待遇与贡献相挂钩,充分调动试点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5.11•【字号】皖发[2004]14号•【施行日期】2004.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皖发[2004]14号2004年5月11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1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
《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工作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推进我省人才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
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围绕发展确定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用发展来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在县域经济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在县域经济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此次座谈。
此次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成立调研组专门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听取基层建议呼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及省级各部门对县域经济的重视和关心,这必将进一步推动省委多点多极战略的深入落实,必将转化为各地干部群众抓发展、稳增长的现实成效。
借此机会,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_发展表示衷心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_位于_盆地中部偏北,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13个镇乡、32个村、_个社区居委会。
主要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一是人力资源大县。
全县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13.53万人,常年在外务工18万人。
二是丘区农业大县。
全县有耕地120万亩、林地127.5万亩,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是中国_之乡、中国_之乡。
三是历史文化名县。
有2200多年历史,享有_之美誉。
流寓_一年零八个月,创作百余首不朽诗篇。
县境内有古城墙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全国文明县城、历史文化名城。
四是发展潜力大县。
县境内已建成_绕城3条高速和_三、_盐两条快速通道,加上即将开工建设的_高速、_铁路和规划中的_高速,_的_西北县级区域性综合交通次枢纽地位正加快形成。
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_是_首批 27 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和39个_地震重灾县之一,在省市正确领导和省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全县上下着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_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0_年,实现GDP192.02亿元、比20_年(以下同比)增加26.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97亿元、同比增加28.8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55亿元、同比增加10.47亿元,三年累计完成投资238.3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2亿元、同比增加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4元、同比增加69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71元、同比增加2992元。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政秘〔2017〕154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政秘〔2017〕154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省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2017年8月17日省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为促进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提升行政效能,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考核对象包括省政府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以下简称省政府部门),共49家。
二、考核内容考核内容由重点工作、基础工作、工作落实、工作评价和创先争优5个部分构成。
(一)重点工作(50分)。
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
重点工作少于5项的部门,根据其“三定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由省政府办公厅提出并报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同意后,增加考核内容。
(二)基础工作(20分)。
包括公文运转、会议办理、信息报送、应急管理、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网络社情民意回应办理、定点帮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
(三)工作落实(20分)。
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各类综合性督查、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省政府重要文件、重要会议落实情况,省政府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落实情况等。
(四)工作评价(10分)。
包括省政府领导评价(5分)、群众满意度调查(5分)。
(五)创先争优(20分)。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1.27•【字号】合发[2006]1号•【施行日期】2006.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合发〔2006〕1号)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全市上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为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县域突破的总体要求,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县域经济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层次低,占全市经济比重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合肥奋力崛起的战略举措。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
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2、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县域突破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途径,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皖政办秘〔2018〕2号
历史期中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体35小题每题2分)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奉公守法2.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
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A.确保文书安全 B.削弱丞相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行政效率3.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中正评议人物时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南朝时期,中央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成了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
这一变化反映出A.世家大族完全垄断了中央的权力B.原选官标准被彻底废除C.中正官开始成为世家大族代言人D.中正官的权威日益下降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撤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安徽省统计局关于加强各类开发区统计法制工作的意见
安徽省统计局关于加强各类开发区统计法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7.08.20•【字号】皖统〔2007〕62号•【施行日期】2007.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关于加强各类开发区统计法制工作的意见皖统〔2007〕62号各市、县(区)统计局:为了确保我省各类开发区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全面,如实反映开发区的发展成果,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的统计法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开发区统计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我省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开拓创新,区内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开发区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角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但应清醒地看到,开发区及所辖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依法统计的意识尚待提高,迟报、拒报、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全省各级统计部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深入分析开发区的统计工作实际,加强分类指导,严格依法统计,切实把开发区的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为实现安徽加快发展、奋力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依法加强开发区的统计基础工作统计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一个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组织,必须依法设置统计机构、统计人员。
开发区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执行本部门综合统计的职能,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本开发区各职能机构的统计工作,共同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二)制订开发区的统计工作规划、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调查方案,组织指导本开发区及其管辖范围内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三)组织指导本开发区各有关单位、人员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健全本开发区的统计台账制度和统计档案制度。
某某市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某某市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到2025年,各县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实现县域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县级基本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
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示范县带动作用显著发挥,成功创建省级县域经济“三起来”示范县。
到2025年,示范县生产总值超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0亿元;其他县区生产总值分别超50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力争达到30亿元、16亿元、20亿元。
县域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到2025年,各县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其中,示范县县城常住人口超30万,带动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
县域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持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
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高质量。
市直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各县区制定工作方案,发挥主体作用,狠抓工作落实。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
把项目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加强谋划,建立重大项目库,坚持重大项目推进六项机制,实施100项重大工程和10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000亿元。
三是开展督导观摩。
每季度以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组织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督导观摩,对照年度目标和季度进度进行现场督导,推广交流典型经验。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09•【字号】皖办发[2009]17号•【施行日期】2009.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09〕17号)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各大学:《省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7月9日省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精神,现就深化我省乡镇机构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目标,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条块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服务载体,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成果,为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今明两年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切实巩固改革成果,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乡镇服务科学发展能力,改善乡镇公共服务,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二、把握重点,加快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乡镇政府要不断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调整管理方式,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来,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安徽2008县域经济考核解析
耿晓原 :04 , 20 年 安徽省委 、 省政府
印发了《 关于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 的实 施意见》 ,决定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考核
了县 域之 间的客观 差异 , 别是 综合十强 特 县采用的是全 国百 强县 的指标体系 , 偏重 于静态指标 ,每年 考核 结果变化不大 , 部 分 基础较 差的县发 展积极 性受 到一定 影
, ,
一
19 20
重分级 所 有 重 量 级 的 运 动 员放 在
起评 比 现 在则
, 。
绩溪 县
和县
10 0 4 0
10 0 3 6 1 0 0 14 10 0 1 1 10 0 10 99 98
21
22
是按 照 体 重分 级
。
孰优 孰 劣
,
一
,
目 了然
势作一评析 。
县市加快发展 的积极性 , 在全省上下营造 了争 先进位 的浓厚氛 围 , 对促进县域经济
加快 发展起到 了重要作用 。
考核办法重大创新
水 平为基础 , 择地 区生产总值 、 均地 选 人
区生产总值 、 财政总收入 、 均财 政收入 、 人
科学发展观指导 下, 县域 经济发展 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 照顾各方利益。
, ,
二类 县
;
7
8 9
铜 陵县
天 长市
10 2 0 9 10 1 90
高 特 色 经 济初 具 规 模 有 的 具 有 良好 区 位 和 资 源 优
势 应 该 走在 全 省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前 列 包 括 宁 国
, ,
、
广 德县
无 为县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9.12.10•【字号】皖财乡〔2019〕1337号•【施行日期】2019.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县(市、区)财政局:为规范和加强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财政厅2019年12月1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绩效目标与监控第三章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第四章组织实施第五章附则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使用效益,规范和加强绩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是指市、县(含市、区,下同)财政部门对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设定、审核、上报、下达、调整绩效目标,以及绩效目标执行监控,绩效自评和重点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
第三条绩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范。
绩效管理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
(二)目标导向。
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标准的设定、评价方法的选用以及绩效评价的实施,都以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准则。
(三)分级管理。
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分级实施、权责统一。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推进我省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必由之路。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机遇,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跨跃。
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1、下放管理权限。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能下放到县(市,下同)的要下放到县,并由当地政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审批”;暂时不能下放到县的,除特殊情况外,一律进入省政务中心,完善联网办理、三级联动、超时默认等制度。
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明确审批主体,落实审批责任。
对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讲求实效,强化服务,不得变相审批。
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准继续审批,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省市县都要探索建立项目代理代办机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2、完善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管理体制。
垂直管理部门在县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其领导干部任免,主管部门要事先书面征求并尊重所在县意见。
主管部门对在县所属机构考核评比,要注意听取县级党委、政府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考核评融机构。
积极发展典当行、拍卖行、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规范民间借贷。
积极发展“三农”保险。
10、健全县级信用担保体系。
用2至3年时间,在全省每个县建立信用担保机构。
各县要通过安排预算资金、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和引入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补充和增加担保机构资本金。
省信用担保集团通过再担保、资金合作、股权投资、共同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支持县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021年度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
2021年度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
为推动各地各部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根据省政府《2021年度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方案》《2021年度省政府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皖政秘〔2021〕128号)及安庆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有关文件精神,在我市历年考核实践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原则(一)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坚持以实绩为导向,重点聚焦党的建设、双招双引、争先进位、职能工作、三大攻坚战、市委市政府年度决策部署等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坚持定量考评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坚持过程考评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坚持领导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注重分类管理、精准考核,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
(三)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公室(简称市考核办)负责考核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二、考核对象2021年度镇、街道设置两个类别,一类镇、街道10个,二类镇、街道5个。
龙腾街道因没有直接的经济发展任务,其“发展工作”考核中部分考核指标调整为服务经开区、东部新城相关工作指标,由经开区、东部新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龙腾街道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分。
鲟鱼镇因区位特殊、体量偏小、空间受限,其“发展工作”考核中部分考核指标调整为服务引江济淮工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两项重点工作指标,由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征收办、农业农村局分别根据鲟鱼镇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分。
市经开区、双新产业园按照园区改革要求,已单独制定考核细则,另行考核。
市直部门根据工作性质,实行分类考核,设置为党群部门类(25个)、经济管理类(13个)、社会发展类(11个)、执法监督类(9个)、垂直管理类(26个)五类84个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县域经济分类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工作,确保考核评价公开、公平、公正,使考核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引导各县(市)增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意识,既注重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又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更快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试行县域分类考核的通知》(皖政〔2008〕90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04〕18号)及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印发的《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办法》(省县经办〔2004〕1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的日常工作;各市、县承担考核工作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考核评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
第二条县域经济考核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先运用功效系数法,将所有考核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无量纲差别的评分值,然后对每项考核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
第三条在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无量纲处理时,其“满意值”、“允许值”分别取全省县(市)的较大值和较小值。
第四条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按照静态指数占45%、动态指数占55%的权数分布加权平均求得。
第五条地区生产总值统计为所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当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其人均值为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元/人)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缩减指数计算;年末总人口为公安部门公布的年末户籍人口数(其他人均指标计算均使用同一口径)。
第六条人均财政收入为财政收入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年末总人口(元/人)其中,财政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按财政体制划分的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中央财政收入是指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60%部分,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个人所得税60%部分,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中央非税收入等。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增值税2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40%部分,个人所得税40%部分,证券交易印花税3%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地方非税收入等。
第七条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各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各项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其中,各项税收收入由财政部门提供,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第八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指年底境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的个数。
第九条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是指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50万元及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县城及以上区域内发生的投资,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管理的建设项目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均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其人均值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年末总人口(元/人)第十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的总和。
第十一条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所辖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所占的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部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00%第十二条实际利用内外资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之和。
其计算公式:实际利用内外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汇率(万元)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由发改委部门提供,是指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安徽省以外地区的资金,不含本地区外的省内资金。
实际利用外资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及外商其它投资之和。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即实际使用国外直接投资(FDI),指外国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技术等(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作为投资,在我国境内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与中方投资者共同进行石油资源的合作勘探开发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的投资(香港、澳门和台湾投资者在境内设立的企业视同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出口信贷、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对外发行债券等;外商其它投资,即除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以外,通过其它方式吸收的外资(主要包括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及加工装配等)。
第十三条进出口总额由商务部门提供,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包括对外贸易实际进出口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货物,国家间、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物资和赠送品,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捐赠品,租赁期满归承租人所有的租赁货物,进料加工进出口货物,边境地方贸易及边境地区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边民互市贸易除外),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和公用物品,到、离岸价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进出口货样和广告品(无商业价值、无使用价值和免费提供出口的除外),从保税仓库提取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进口货物,以及其他进出口货物。
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第十四条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
它既可以用于生产、非生产投资,改善物质和文化生产,以及用于再分配的支出和节余的收入。
这个指标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以及农民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
其计算方法:纯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费支出-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调查补贴(元)第十五条职工平均工资为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与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的比重。
其计算公式:职工平均工资=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元)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本年度内城镇职工的平均人数。
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
第十六条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与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比值,由民政部门提供。
其计算公式:城镇低保人均补差额=全年发放低保资金总额/全年保障低保对象人数(元)第十七条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为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之和与年末总人口比重,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由财政部门提供。
其计算公式: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年末总人口(元/人)第十八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在校学生总数与15~17周岁学龄组人口数的比值,由教育部门提供。
其计算公式: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第十九条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为全年专利授权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全年专利授权数/年末总人口(件/万人)其中,全年专利授权数由科技部门提供,是指在报告年度内,经专利部门审查合格后,依据专利法授予区域内发明人和设计人对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创造享有专有权的件数。
第二十条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为社会福利床位数与年末总人口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社会福利床位数/年末总人口(张/万人)其中,社会福利机构数由民政部门提供,是指收养社会孤老、残、幼的福利机构,包括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和社会办福利机构以及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之家”。
社会福利床位数是指报告期末全部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
第二十一条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与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的比值,由环保部门提供。
其计算公式: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工业企业/所有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100%第二十二条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为全年第二、三产业用电总量与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居民用电量)/二三产业增加值(千瓦时/万元)其中,全年用电总量,农业用电量和居民用电量均由电力部门提供。
第二十三条粮食产量增长率为粮食增产相当于上年粮食产量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粮食产量增长率=(当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上年粮食产量×100%其中,粮食总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单位生产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薯类和豆类等的产量。
第二十四条人工造林完成面积由林业部门提供,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沙丘、退耕地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上,采用人工播种、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等方法新植成片乔木林和灌木林,经过检查验收符合《造林技术规程》要求的单位面积株数,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成活率达85%的面积。
四旁植树如一侧在二行以上,连片面积0.066公顷(一亩)以上,应统计在造林面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