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2).doc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考试内容: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 1? 多选题】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A.文化条件B.人的劳动C.生产关系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 答案 ]BDE【例题 2?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A.原料B.辅助材料C.燃料D.生产工具[ 答案 ]D(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试内容:熟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注意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
3流通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G—W—G′.G′=G+ΔG,Δ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点: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题1·单选题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
C.能否购买商品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例题·多选题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内容是 .
A.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B.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初级经济师考试《初级商业》讲义串讲101
第一章商品流通基本原理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属性包括自然属性(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和社会属性(交换价值;反映人及人的关系。
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在两种商品中包含着相同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2、商品的分类:23门类、88大类、中类(种类、品类、品目)、小类、品种、细目。
分类原则:科学性(前提)、系统性(关键)、实用(实践标准)、扩展、唯一。
分类依据(商品的用途;商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方法;商品的主要成分和特殊成分;其他特征分类)将玻璃分为钠玻璃、钾玻璃、铅玻璃、硼硅玻璃等,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商品的特殊成分)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线分类法优点:层次性好,能清楚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既适于传统的手工处理又便于计算机信息控制和管理;缺点:分类结构弹性差。
面分类法优点:结构弹性好,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缺点:组配结构太复杂,不能充分利用容量,也不便于手工处理。
3、商品品类管理决策分析的内容(品类优化分析、促销分析、定价分析、新品分析、利润分析)商品品类管理的工作流程(确定行动计划、收集信息、品类优化分析、货架陈列分析、确定并执行方案、数据回顾)商品品类优化管理战略包括品牌优化管理战略和货架优化管理战略。
其中品牌优化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界定品类;界定品类在门店中的角色;进行市场细分;进行商品表现评估)4、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
商品流通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
5、三次社会大分工①原始社会中级阶段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牲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原始社会高级阶段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现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③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商人出现6、商品流通过程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经济过程,包括商品的购进、运输、储存、销售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购进是起点要实现购进商品的适用、及时、齐备和经济;销售是终点;运输和储存是必要条件,运输做到(选择合理的流向;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合理的运输路线;合理的运输形式)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储存基本要求是储存结构、分布及储存量要合理7、商品流通功能(实现、中介、调节)商品流通的两种基本形式G是货币W是商品(W-G-W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最终目的为了取得使用价值;G-W-G’发达的商品流通形式最终目的为取得更多的交换价值,为了货币的增值)商品流通环节:商流和物流的分离(1商流前物流后预购2物流前商流后赊销、分期付款3商流迂回,物流直达企业间三角结算4只有商流,没有物流房地产5商流及物流的极端分离期货交易)8、商品流通调控监管体系构成(监管主体、客体、行为规范)监管主体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居民和传播媒体;监管客体包括相关主体行为及商品流通市场运行过程;行为规范包括法律和信用。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教学资料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笔记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劳动生产率高低不同..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因为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教材P24: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
考试内容: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掌握..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
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例题·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4p
欢迎阅读第三章节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得节余价值,节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一、钱币转变成资本考试内容:熟习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钱币转变成资本的前提。
钱币是资本的最先表现形式,但是钱币自己其实不是资本。
钱币和资本的差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W 一 G— W); 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G— W — G)。
这二者的差别在于:(1) 买和卖的序次不一样。
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一样。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钱币;(3)流通中的媒介不一样。
前者是钱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一样: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花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币。
资本总公式: G— W —G′。
G′ =G+ G, G 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节余价值 (m)。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色:钱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变成资本。
资本就是可以带来节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经过流经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钱币转变成资本的前提。
【例题 1·单项选择题】钱币和资本的根本差别在于() 。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节余价值[答案 ]D【例题 2·单项选择题】 (2007 年 )钱币转变成资本的前提是()。
A.价值转变成生产价格B.利润转变成均匀利润C.劳动生产率的提升D.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 ]D二、劳动力成为商品考试内容:熟习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定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色。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一定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一定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全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要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需劳动时间决定的。
精编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精编
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一、信用的内涵与类型(一)信用的定义、存在前提及本质特征1.信用的定义(掌握)信用是指债权、债务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全部经济现象,是资金盈余者把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贷放给资金短缺者。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存在的前提(熟悉)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
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私有制是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3.信用的本质特征(掌握)(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单方面的价值运动。
(3)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统一。
(4)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
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
【例题1·单选题】( )是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A.商品经济的产生B.社会分工C.私有制D.剩余产品的出现[答案]C【例题2·单选题】(2007年)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 )。
A.偿还和付息B.中央银行的存在C.商业银行的存在D.证券市场的存在[答案]A【例题3·多选题】(2006年)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对于其本质的正确认识有( )。
A.它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B.它是单方面的价值运动C.它是双方面的价值运动D.它仅仅是一种债权关系E.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答案]ABE(二)信用的作用(熟悉)现代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信用经济。
信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信用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
2.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
3.信用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桥梁。
4.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三)信用的形式(掌握)1.按债权人和债务人结合的特点分类,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
(1)直接信用又称“直接金融”或“直接融资”,在这种方式下,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1讲:社会经济制度.1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考试大纲的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知识点讲解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劳动者(谁来生产)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如何生产)加工于劳动对象(生产什么),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生产工具(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生产场所、道路、运河(3)劳动对象(物质资料):两类: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物(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矿藏――煤、矿石)、经过人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棉花、钢铁)例1:(旧版课后习题)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BDE )。
A.货币B.人的劳动C.劳动管理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教材P1)例2:(旧版课后习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D )。
A.原料(劳动对象)B.辅助材料(劳动对象)C.燃料(劳动对象)D.机器设备(教材P1)例3:(2010.1)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产场所B.地下矿藏(劳动对象)C.交通道路D.生产工具(教材P1)3.生产力及其两大要素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4.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人和人的关系)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
一、基本经济学原理
1.经济学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假设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逻辑
3.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4.市场机制与经济效果
5.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
1.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
2.经济运行指标与宏观调控
3.货币与金融市场
4.国际收支与汇率
三、微观经济学
1.消费者与消费行为
2.生产者与生产行为
3.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
4.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益
5.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四、产业经济学
1.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2.产业组织与产业集中度
3.价格与差异化竞争
4.市场规模与企业细分
五、企业经济学
1.企业组织与决策
2.生产与成本管理
3.企业效率与竞争优势
4.风险管理与战略决策
六、管理学
1.管理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2.管理学的理论与模型
3.管理功能与管理职能
4.组织行为与组织设计
5.领导力与决策
6.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激励
7.战略管理与战略实施
七、市场营销学
1.市场营销的定义与作用
2.市场营销战略与市场定位
3.市场调研与顾客需求分析
4.产品开发与产品组合
5.市场推广与销售策略
八、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职能
2.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分析
3.成本与管理会计
4.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
5.投资决策与融资策略
九、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
3.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4.战略实施与组织变革
5.战略评估与调整。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讲义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一节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属于企业。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例题1:工商企业的基本特点是( )A 拥有一定的资源 B是一个经济组织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D作为法人,享有法定权利和义务E 经营范围不可变动答案:ABCD。
虽然有时企业的经营活动会超出营业执照注明的范围,但是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是合法有效的。
二、企业的形成企业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企业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要比单纯依靠市场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企业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分工尚未出现,只是存在一些家庭式的作坊,如手工作坊等,还不属于企业的形式。
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随着商业的发展、资本积累的急剧膨胀,个体劳动和家庭作坊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而产生了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劳动方式------手工业工场,即企业的萌芽形态。
所以说,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形成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中第一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
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企业能作为在某种状态下替代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较低的资源配置方式。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讲义2024
引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方面面。
作为初级经济师,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讲义将以初级经济师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实践。
概述: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作用1.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范围1.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1.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正文:大点1:人力资源规划1.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目的1.2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和方法1.3人力资源规划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4人力资源规划的案例分析1.5人力资源规划的效果评估大点2:员工招聘与选拔2.1员工招聘与选拔的意义和目标2.2员工招聘与选拔的程序和方法2.3员工招聘与选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2.4员工招聘与选拔的案例分析2.5员工招聘与选拔的效果评估大点3:员工培训与发展3.1员工培训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目标3.2员工培训与发展的策略和方法3.3员工培训与发展的评估与反馈3.4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案例分析3.5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效果评估大点4:绩效管理与激励4.1绩效管理与激励的概念和目标4.2绩效管理与激励的方法和工具4.3绩效管理与激励的实施步骤4.4绩效管理与激励的案例分析4.5绩效管理与激励的效果评估大点5:员工关系与福利管理5.1员工关系与福利管理的基本概念5.2员工关系与福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5.3员工关系与福利管理的案例分析5.4员工关系与福利管理的效果评估5.5员工关系与福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总结: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初级经济师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讲义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实践,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与激励、员工关系与福利管理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讲义,初级经济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例题1·单选题(2004、20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作用.A.统治性B.决定性C.辅助性D.基础性[答案]D(200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 )作用.A.基础性B.辅助性C.主导性D.统治性[答案]A(2008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 )作用.A.辅助性B.先导性C.基础性D.平衡性[答案]C例题2·多选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主要有( )原因.A.独立经济实体的存在B.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分工D.社会化大生产E.按劳分配[答案]AC例题3·单选题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市场竞争规律[答案]B来源:考试大-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考试内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同时,二者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又有区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例题·单选题(2006~2008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 )为主.A.间接方式B.直接方式C.统一管理D.风险控制[答案]A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掌握)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规范性2.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了解)(1)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2)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3)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4)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同样是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考试内容:掌握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涵义和类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商品市场主要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来看,消费品市场是最终市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的统称)、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例题1·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 )构成的.A.各种消费品市场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C.各种生产要素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答案]D例题2·多选题( )属于要素市场.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金融市场D.劳动力市场E.房地产市场[答案]CDE(三)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考试内容:掌握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涵义和内容.1.市场规则(1)含义:市场规则是国家制定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法规和准则的总称,包括进入市场各主体的行为规范以及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2)内容:①市场进入规则:关于市场主体及其经营商品进入市场的规范和准则;②市场交易规则;③市场竞争规则.2.市场秩序市场秩序包括市场进入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其内容是市场规则的实现.3.市场管理(1)市场管理的手段: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2)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①对市场主体的管理②对市场客体的管理③对市场经营活动和竞争方式的管理④对价格的管理和监督(四)市场中介组织1.市场中介组织含义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非行政性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2.市场中介组织分类(1)主要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如经纪人、信息咨询等.(2)主要对市场运行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级机构等.3.市场中介组织作用①协助政府对市场实行非行政监督.②为市场主体及其交易提供服务,节约交易成本,保证交易秩序.4.对市场中介组织管理一般包括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例题1·单选题市场中介组织是指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A.非行政性B.行政性C.非盈利性D.盈利性[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商企业及其管理概论考试内容:1.工商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工商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工商企业的要素、概念和特征,工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2.工商企业的类型和职能: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点、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3.工商企业的目标与责任: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4.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5.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企业的形成企业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企业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要比单纯依靠市场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通过考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来探讨企业的产生。
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形成原因。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中第一次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
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就会增加管理费用。
企业的发展(一)企业发展的阶段可以划分为:1、手工生产时期2、工业生产时期——大机器工厂企业——建立工厂制度——真正的企业3、企业生产时期(二)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1、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1)经营机制(先天性、本质性、系统性、功能性):①动力机制②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③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④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2)企业素质①人员素质②技术装备素质③管理素质④文化素质2、企业发展途径(1)技术进步(2)多样性经营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关系(关联点和不同点)四、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五、企业的优势和弱点——注意是与市场相比较而言第二节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一、类型(一)按投资主体划分1、国有企业2、集体所有制企业3、股份制企业4、民营企业(二)按产权组织形式划分1、单个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三)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1、单一企业的优点和缺点2、多元企业的优点和缺点3、经济联合体的优点和缺点4、企业集团的优点和缺点(四)按企业从属行业划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其他类型企业(五)按企业规模划分(六)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1、劳动密集型2、资金密集型3、知识密集型(七)按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企业。
二、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一)企业制度的概念(二)类型和特征1、单个业主制企业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适用类型2、合伙制企业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适用类型3、公司制企业(三)公司制企业的特点:三、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和特点(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工商企业职能、目标与责任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让顾客满意是企业首要责任。
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经济性、社会性为重中之重)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第四节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关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1.计划职能——(首要职能)2.组织职能——(保证)3.指挥职能——(手段)4.控制职能——(解决失效问题)5.协调职能——(解决增效问题)6.激励职能——(基础和动力)第五节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工作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1.标准化工作---解决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工作(1)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安全与环境标准(2)管理标准---生产组织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3)工作标准定额定员工作2.定额定员工作(1)劳动定额(2)设备定额(3)物资定额(4)流动资金定额(5)费用定额(6)期量标准3.计量工作4.信息工作5.规章制度6.职业培训第二章工商企业组织结构考试内容:1.企业组织设计: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直线与参谋,部门化,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和原则2.企业组织结构与选择: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3.非正式组织的管理: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非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组织的管理4.企业组织变革:企业组织的生命周期,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企业组织变革的先兆,企业变革的战略类型,影响企业成功变革的因素,企业变革的模式与方法第一节企业组织设计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按照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顺序,第一种专业化形态是部门专业化;第二种是产品专业化;第三种是零部件专业化;第四种是工艺专业化;第五种是生产服务专业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含义和相互关系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其管理幅度越大,则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而管理幅度越小,则所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两者成反比例关系。
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三、集权与分权1.集权与分权(1)集权与分权的含义(2)一般组织的集权或分权程度,往往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的决策权的情况来确定:①决策的频度②决策的幅度③决策的重要性④对决策的控制程度(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①决策的代价②决策的影响面③组织的规模④主管人员的素质与数量⑤控制技术的完善水平⑥环境影响2.授权(1)授权的含义授权与代理职务、助理或秘书职务、分工、分权的不同之处(2)授权的基本原则①视能授权②明确授权范围③不可越级授权④适度授权⑤适当控制四、直线与参谋1.直线关系和特点:上级指挥下级---命令关系,从最高层,自上而下,直至最基层2.参谋关系和特点:起辅助作用,方便直线主管工作,比较复杂。
五、部门化1.企业部门的基本含义2.现代企业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1)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2)产品部门化的优缺点(3)区域部门化的优缺点(4)其他方法六、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原则1.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2)编织职务说明书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2.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1)企业战略(2)企业环境(3)企业技术业组织结构(4)企业发展阶段3.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统一指挥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分工与协作原则(4)精简的原则第二节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与选择一、★★★★企业组织结构基本形式1.直线型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2.职能型的优点、缺点3.直线职能型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4.矩阵型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5.事业部制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6.网络结构的优点、缺点7.企业集团结构的优点、缺点二、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1.不同那个技术与工艺产生不同的需求,就选择不同的形式(1)技术复杂,工艺整体性高的企业---集权与分权并存(2)技术复杂,工艺整体性不高的企业---分权(3)技术简单,工艺整体性高的企业---集权(4)技术简单,工艺整体性不高的企业---无特定要求2.企业规模-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之分。
(1)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要获得规模效益,普遍要求建立分权型组织系统。
(2)小型企业组织简单,通常实行直线式管理,集权程度较高。
(3)中型企业有小企业集权经历,规模扩大后普遍有分权要求。
3.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经营发展一般有守业型、扩张型、守业与扩张相宜型三种,各自采用的是分权还是集权要分清。
4.企业所处的环境5.企业文化第三节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一、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1.非正式组织定义2.非正式组织的一般形式(1)联谊型非正式组织(2)同利型非正式组织(3)嗜好型非正式组织3.非正式组织的一般特征(1)组织形成的自发性、主动性和渐进性(2)组织成员关系的情义性和非等级性(3)组织行动的互动性、倾向性和非标准性(4)组织权力的个性化和稳定化二、非正式沟通网络1.非正式沟通渠道及其特征(1)非正式沟通渠道信息不完整,无规律可循,不能作为决策依据(2)非正式沟通渠道感情色彩浓重,易被有不同动机和目的的人利用(3)非正式沟通渠道建立与个性相似性有关,趣味相投的,更容易沟通,关系更紧密,凝聚力更强。
(4)非正式沟通渠道信息传播速度快,如果信息与本人或亲朋好友有关,速度会更快(5)非正式沟通渠道是正式沟通渠道状态的晴雨表。
正式沟通渠道不通畅时,非正式沟通渠道就活跃。
非正式沟通渠道的沟通形式是小道传播,一般是口头形式。
2.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集合型——先由一个人能传播给几个特定的人,再由他们传递给其他人。
这种形式效率最高。
三、非正式组织的管理1.正确认识非正式组织2.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积极防治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防治措施:A.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正面引导B.重点做好核心成员的细想工作,协调与非正式组织自然领袖的关系C.对违反规章制度、屡教不改的,坚决予以劝退,以防他人仿效。
第四节企业组织变革一、企业组织生命周期1.企业组织生命周期的含义2.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组织特征(1)企业的创业阶段(2)企业的集体化阶段(3)企业的规范化阶段(4)企业的精细阶段二、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1.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原因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原因在于组织本身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1)环境要求与企业内部要求之间的矛盾(2)组织目标与个人之间的矛盾(3)科学、理性与人性之间的矛盾2.企业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1)技术(2)政治、法律(3)经济(4)社会3.企业变革的内部驱动因素(1)企业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职能的转变(3)企业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三、企业组织变革的先兆1.企业决策效率低下或经常出现决策失误2.企业沟通渠道不畅3.企业的组织职能难以正常发挥4.企业缺乏创新四、企业变革的战略类型1.技术变革2.产品与服务变革3.战略与结构变革4.文化变革五、影响企业成功变革的因素---五大因素1.企业战略2.企业成长3.社会发展4.技术创新5.组织文化六、企业变革的模式与方法1.库特.卢因模式2.卡斯特变革模式3.约翰.科特变革模式第三章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考试内容:1.市场营销概述: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的地位和作用、市场营销的管理与任务。
2.环境分析与市场定位:环境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3.市场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4.品牌战略概述:品牌的内涵、品牌的作用、名牌效应、品牌战略5.品牌战略实施:打造品牌的原则与方法、品牌战略类型、品牌维护和品牌的拓展第一节市场营销概述一、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观念经历了五个阶段1.生产观念2.产品观念3.销售观念4.市场营销观念5.社会营销观念二、市场营销的功能和作用1.市场营销的6个功能:(1)交换功能(2)物流功能(3)产品分类功能(4)融资功能(5)信息功能(6)承担风险功能2.市场营销的作用(1)指导企业决策(2)开拓市场(3)满足消费者需要三、市场营销的管理与任务1.市场营销的管理有四个环节:(1)发现和分析市场机会发现市场机会是市场营销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