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ppt 78页)

合集下载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PPT课件

第六章重金属及放射性安全评价PPT课件

2024/1/6
可编辑第六章
4
人类对汞的使用
氯碱工业 电力工业 汞合金牙填料 金矿开采 绘画 农业 药品
2024/1/6
可编辑第六章
5
(一)汞在体内的代谢(P139)
1、吸收
呼吸道:金属汞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它蒸发性、 弥散性及可溶性很强,一旦吸入,可迅速通过肺泡膜 弥散,在几分钟内即被吸收,并经血液循环至全身。 人吸入浓度1~3mg/m3的汞蒸气数小时即可致急 性中毒。其症候为肝炎、肾炎、尿血和尿毒等。可 通过尿汞化验来诊断其症状。 汞化合物则以粉尘或气溶胶态经呼吸道进入。
24
不同阶段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项目(P112)
农药
食品
化妆品
消毒产品
法规名称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 评价程序》《农药登 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GB15670-1995
《食品安全性毒理 《化妆品安全性评 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价程序和方法》
GB15193-1994
GB7919-87
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皮肤 与眼粘膜试验(皮肤 刺激、致敏试验,眼 刺激试验)
2024/1/6
可编辑
6
消化道:金属汞吸收率不到0.01%,无机汞化合物吸收 率5-15%,有机汞(如95%甲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 并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特别是肝、肾和脑组织, 首先受害 的是脑组织。
皮肤粘膜:汞或汞化合物也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如含 汞药物、化妆品的使用等。皮肤吸收量一般很少,但皮 肤破损及溃烂时吸收量较多。
慢性代谢试验,致 癌试验
慢性代谢试验,致 癌试验
第20五24阶/1/段6
可编辑
人体试验(激发斑 贴、试用试验)
《消毒技术规 范》第8章:消 毒剂毒理试验 的程序和方法

环境毒理学 ppt课件

环境毒理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5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实验
• 慢性毒性作用实验
• 以低剂量毒物长期给予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实验动物所产 生的毒性效应。
ppt课件
10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 损害作用。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影响, 寿命亦将缩短;机体功能容量或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降低; 机体维持稳定能力下降;机体对其他某些因素不利影响的易
感性增高。
ppt课件
11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ppt课件
29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实验
• 急性毒性性作用实验
探明毒物与机体发生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 出毒物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为进行各种动物实 验提供设计依据。
• 亚急性毒性作用实验
研究环境毒物反复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害。通过实验可以 初步估计环境毒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了解有无 蓄积作用,确定作用的靶器官。
• 同时存在的食物和毒物。
(引自好好学习网, 2005) ppt课件 17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经呼吸道吸收
• 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主要有各种气体、可挥发性固体或液体 的蒸气、各种气溶胶以及较为细微的颗粒物质。
• 影响呼吸道吸收的因素主要有:
• 气体的吸收动态平衡过程; • 颗粒物、气溶胶的吸收和沉积。
• 对正常值范围进行测定。
• 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05),并且符合以下条件,则认为是损害作用。
数值不在正常值范围内 其数值在一般公认“正常值”范围内,但如在停 止接触后,此种差异仍然持续一段时间 其数值在一般公认的“正常值”范围内,但如机 体处于功能或生物化学应激状态下,此种差异更为明 显 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

【环境课件】第五章 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

【环境课件】第五章 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

(二)、镉的来源和用途
原料或催化剂用于生产塑料、颜料和试剂。由 于镉的抗腐蚀性及抗摩檫性强,也是生产不锈 钢、电镀以及雷达、电视荧光屏等的原料。镉 在航空、航海上也有广泛用途。这些是镉的来 源。
在很多重要的合金中,都含有镉。它可增加铜 的硬度并增加其在高温时的强度。这种铜—镉 合金被用于冷却装置,如用作汽车的散热器片。 这种金属也用作某些焊料。最重要的用途是在 碱性蓄电池中用作电极部件。
睾丸组织对镉的毒性非常敏感,镉含量 原子序33,M74.
土壤、植物表面挥发进入大气;
Cr2O72-:0.
达0.15微克/毫克干重时就发生病变,小 三价铬可透过胎盘屏障,对胎儿致畸
元素汞易溶于脂质,故能很快地通过富于脂质的细胞膜而进入血液,输往红细胞和其它组织。
鼠皮下注射氯化镉或乳酸镉,可引起精 大气中汞的环境化学行为
1~2µg, 10%可被吸收 。 Ca、Zn、Fe、蛋白质等抑制镉的吸收
2、分布与排泄
镉进入人体后,可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主要 与富含半胱氨酸的胞浆蛋白相结合,形成金属 硫蛋白而存在,这种金属硫蛋白对镉在体内的 分布,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年人体内含镉20~30mg, 肾占1/3, 肝1/6,其 次分布于肺、胰、甲状腺、睾丸等。
有人分析了从世界各地采集到的400多个人体的肾样得出结论,在锌镉比低的地区里,高血压的发病率就高,反之亦然,说明肾脏内镉
的变化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含量对锌含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头疼、头晕、呼吸急促等 不确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
5、睾丸损害 2 水体中汞的环境化学行为
影响体内氧化、还原、水解过程; 0: 45种元素
环境元素丰度控制生物体内原始丰度; 健康状态下,生物体内元素丰度保持严

《重金属的毒性》PPT课件

《重金属的毒性》PPT课件
一、铅污染的来源
铅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0.0016%,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 铅具有密度高、熔点低、柔软易加工、耐腐蚀性等 优良特性,在许多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 世界上铅的消耗约560万吨。其中40%用于制造蓄 电池,20%以烷基铅的形式加入汽油中作防爆剂, 12%用于建筑材料、6%用于电缆外套,5%用于制造 弹药,另有17%用于其它用途。 但是仅有四分之一的铅被回收再利用,其余排放于 环境中,造成环境铅污染。
(甲基汞)
CH3-Hg-CH3
(二甲基汞)
三、汞的代谢 吸收

呼吸道
(76%)
入血
消化道:金属汞不易,汞盐极少,有机 汞易吸收
皮肤:金属汞少量,有机汞可吸收
分布
与血浆蛋白结合

血循环
初期 全身各器官
向肾脏集中
数小时后 其次是肝、心、
中枢神经系统
甲基汞:肝>脑>肾>血液
排泄
主要途径:尿(70%)和粪便 次要途径:唾液、汗腺、乳汁、毛发和指甲
初期 肝、肾、脾、肺、皮肤

后期 毛发
牙齿
排泄
主要途径:肾脏 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胎盘 母体
乳汁
胎儿 婴儿
四、铅的毒作用机理
(一)急性中毒 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 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 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脑病
(二)慢性中毒(生产中多见)
• 甲基汞在人体内的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顺序为:脑> 肝>肾>心>肺, 脑中汞含量最高。损害最为严重的部 位是小脑和大脑两半球。另外,甲基汞还是一种对 机体有强烈生殖毒性的物质。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可从食物链一级转到另一级, 而且在此转运过程 中还有逐层浓集放大作用。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8
第8页
一、重金属生物迁移
因为食物链关系, 当重金属被生物吸 收入体内而有蓄积时(即吸收量>排泄 量), 金属在生物逐层传递过程中便逐步
浓集放大。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9
第9页
日本对水俣病病因研究发觉: 海水中含汞量约为0.0001mg/L, 浮游生物体内汞含量为0.001~0.002mg/L (为海
水10~20倍), 吸食浮蝣生物小鱼体内汞含量为0.2~0.5mg/L (为浮游生物200~500倍), 吞食小鱼大鱼体内汞含量为1~1.5mg/L(为小鱼 5~25倍)。 经过上述食物链生物浓集,使大鱼体内汞含量 为海水(起始点)1万~5万倍。 重金属浓集放大倍数取决于重金属、生物与环 境不一样而有差异。
响重金属元素吸收。
植酸盐能抑制大鼠肠道对铬吸收, 而草 酸盐能增加铬运转。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7
第17页
2. 经呼吸道吸收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气体中重金属元素
可从鼻咽腔至肺泡整个呼吸道进入机体。愈 进入呼吸道深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 吸收愈多。
影响呼吸道吸收原因很多,主要有: 重金属元素种类、金属颗粒物大小、金 属化合物溶解度; 呼吸深度、速率及血、汞毒理作用
1. 金属汞 金属汞常以蒸气态污染大气,可经过 呼吸道进入人体。金属汞易溶于脂质,轻 易经过生物膜进行转运和分布,也轻易经
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金属汞在细胞和其它组织中也可氧化 成二价汞离子,再转运至肾脏,经肾由尿
排出体外,普通对肾不易造成损害。
所以,汞对脑损伤先于肾,慢性汞中 毒首先出现是神经系统症状。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PPT文档共79页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PPT文档共79页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毒理学概述

生理学 病理学 生物化学 免疫学 遗传学 其它
职业毒理学 职业医学
四、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1.化学类:
环境类激素(内分秘干扰物)可分3类:外源性 雌激素、外源性雄激素、拟甲状腺激素。
2.物理类:医源电离辐射x、υ射线,CT等等; 环境电离辐射;环境中紫外线的强化;激光与电 磁辐射场等。
3 生物类:细菌、病毒等。
(二)环境污染对机体作用的特点 1、接触剂量小 2、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 3、多种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 4、接触人群的易感性差异较大
(三)环境污染物与机体的交互作用
编码功能蛋白:适应或代偿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
环境因子 信息传递通路 细胞基因组
错误应答:周期调控失常
第一章 环境毒理学概述
一、毒理学(Toxicology)
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 是化学因素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 理的科学。
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 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 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环境生态毒理学
核心为非人类 生物,扩展到 人类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环境有毒物的毒理学评价:毒性鉴定、危险度评估。 在环境监测和人群健康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在制定环境卫生基准中的应用 污染物处理
保护地球生物圈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 续发展
六、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试验材料:根据研究目的可选用植物、微生 物、非哺乳类动物及哺乳类动物。
二、毒理学发展简史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一些动植物的有毒作用就已有认识。 1550 BC已有文献记载。 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Paracelsus提出有毒物的剂量反应。

重金属的危害PPT课件

重金属的危害PPT课件

时间:11点30分,午餐
主要重金属:镉、汞、铅、砷、铬等,来自蔬菜、肉类、海鲜、 大米、水果等
主要危害:重金属污染物会在肝脏中储积。铬可导致呼吸系 统癌症;砷中毒表现为疲劳、乏力、心悸、惊厥,还可能致 癌。甲基汞在人体内极易被肝和肾吸收,其中15%被脑吸收, 脑组织一旦受损难以治疗。
“服毒”过程:午餐时间,与同事一起外出就餐。 知道外面餐馆的饮食可能不太卫生,但却别无选 择。其实,除了卫生状况外,每一道菜都可能富 含重金属。中山大学一 个科研团队于08年3月调 查了珠江三角洲某地级市13个蔬菜生产基地,其 中7个基地的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土壤重金 属超标面积为2100亩,占调查菜 地面积的37.8%。 重金属会从土壤中进入蔬菜中,而动物体内的重 金属则是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并在体内富集起 来。食物中所含的重金属并不能通过水洗、浸 泡、 加热、烹炒等方法减少
‫ ‏‬砷可以沉积在血管壁上,让血管干瘪, 造成脏器萎缩,小脑萎缩。小脑萎缩了, 你的活动就失衡。我们有很多喝酒的朋 友,酒喝多了,手就这样抖,他就说是 喝酒喝的,告诉你不是,那是因为酒使 血液循环加快,你吃了很多海鲜和VC 的食物,造成小脑萎缩,手就抖了。

‫ ‏‬镉是剧毒元素,我们吃的蔬菜水 果,特殊是蘑菇里的镉是最多的。 新生儿一出生,体内的铅、汞、 镉就超标的,原因是母亲的血液 中是超标的。
36%: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称, 食品中药物残留和重金属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潜在 巨大,其中,铅和镉污染问题突出,有36%的膳 食铅摄入量超过安全限量,特别是皮蛋的含量比 较高。镉的污染水平也较高,大多数存在于软体 类和甲壳类动物身上。
23.57%:国家疾控中心曾对1000余名0-6岁儿童 铅中毒情况进行免费筛查、监测。结果显示, 23.57%的儿童血铅水平超标。

重金属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重金属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三、汞的代谢
(一)吸收
金属汞——蒸汽形式,易溶于脂肪,经呼吸道,速度很 快,吸收率为76-85%,甚至100% 无机汞——消化道吸收15% 有机汞——消化道(甲基汞达90%)、呼吸道(80%) 、皮肤吸收
(二)分布
汞→肝细胞、红细胞→Hg2+→
+血浆蛋白→结合型汞
+含-SH小分子化合物GSH→扩散型汞
含汞“三废”; 化石燃料(煤、石油);发生,各种形 态的汞均可形成甲基汞; 2、 汞生物富集
二、汞的理化特性
原子序 80,原子量 200。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银白色( 水银)。 汞及汞化合物:挥发性; 汞齐:K、Na、Au、Ag、Zn、Cd、Sn、Pb等 有机汞:脂溶性 无机汞:一价、二价
(2)元素的种类 不同金属盐类吸收率相差很大 不同金属元素吸收部位不同 (3)胃肠道的pH
胃:金属(经胃酸)→ 氯化物 → 与配体形成复合物
小肠:碱性。已形成复合物的可被吸收,未形成的可形 成不溶性复合物被排出。
(4)其他因素 肠道微生物与肠道粘膜竞争金属元素、膳食成分、金属 间的竞争抑制作用等 2、经呼吸道吸收 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和气体中的金属元素可经呼吸道吸收。 金属蒸汽不易溶于水,可直达肺泡,透过气血屏障。
六、金属对健康的危害
1、慢性中毒:如水俣病、痛痛病。 2、致癌作用: 可致癌的金属有As、Cr、Ni、Cd、Be 3、致畸作用:甲基汞已经确定为人类致畸物,金属汞 尚不知 4、变态反应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般发生在其他毒性之前,是
一个重要的早期毒性作用指标。
第二节

一、汞污染的来源环境中汞甲基化和生物富集 (一)来源: 氯碱工业、塑料工业、电器工业、油漆工业、农药 、 造纸;
(三)分布 初始:取决于器官的血流量 再分布:取决于与器官亲合力大小 分布特点与金属的侵入途径、溶解性、化学形式、 代谢特点、毒性性质及器官特点有关。 (四)排泄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胆汁随粪、经肾由尿、经肺随呼 吸等途径排出体外。 重金属在指甲、毛发中的含量较高,可用来监测环 境中重金属的污染和人体负荷。

《环境毒理学》课件

《环境毒理学》课件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吸入
通过空气吸入污染物颗 粒。
食入
通过食物或饮用水摄入 污染物。
皮肤接触
通过皮肤接触污染物。
生物富集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 低级生物体内富集高浓
度的污染物。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
致癌作用
某些污染物可增加生物体患癌症的风险。
免疫毒性
某些污染物可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降低 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建立适 当的动物模型以模拟人类暴露条件。
暴露途径与实验方法
暴露途径的选择
01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暴露途径,如吸入、食入、皮肤接
触等。
实验方法的设计
02
确定暴露时间和剂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03
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CATALOGUE
环境污染物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重金属
如铅、汞、镉等,主要来自工 业排放和采矿活动。
有机污染物
如多环芳烃、苯并芘等,主要 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工生 产。
农药
如滴滴涕、六六六等,主要来 自农业生产和杀虫剂使用。
放射性物质
如铀、铯等,主要来自核工业 和核废料处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如低毒或无毒的化学品替 代品、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等。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快速响应和评估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环境毒 理学专家需要对事故进行快速响 应和评估,确定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扩散范围以及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方 案,包括污染物控制、人员疏散 、医疗救治等措施,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群的

重金属污染ppt课件

重金属污染ppt课件
③破坏骨骼系统 ④破坏内分泌系统 ⑤破坏生殖系统 ⑥破坏泌尿系统 ⑦破坏消化系统 ⑧破坏免疫系统
Pb中毒
砷(As)
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包括皮肤、呼吸、消化、泌尿、心血
管、神经、造血等系统。
②砷的基因作用 ③致癌的细胞特异性
铬(Cr)
①抑制铁的吸收 ②铬与糖尿病
参与人体的糖和脂肪代谢。作为胰岛素的“协同激素”。
(1)电动修复
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流的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Cd、 Cr、Zn等)和无机离子以电透渗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然后进行集中 收集处理。
(2)电热修复 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电
磁波,产生热能,对土壤 进行加热,使污染物从土 壤颗粒内解吸出来,加快 一些易挥发性重金属从土 壤中分离,从而达到修复 的目的。该技术主要修复 被Hg和Se等重金属污染的 土壤。
3、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矿业和工业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 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水体扩散 。例如:沈阳冶炼厂冶炼锌的过程中产生的矿渣主要含Zn、Cd, 1971年开始堆放在一个洼地场所,其浸入液中Zn、Cd含量分别达 6.6 g/L和75mg/L,目前已扩散到离堆放场700米以外的范围,重金 属污染物浓度是以同心圆状分布。
白化症状;根的伸长受阻或地上部出现代谢紊乱的褐斑、细胞生长发育 停止;
② 随着积累,农作物的体内代谢平衡收到破坏,细胞停止发育,造
成农作物的生长障碍。
毒性作用:As>B>Ni>Co>Cr>Zn>Pb>Mn
重金属污染导致畸形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33
-
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重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各种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正 常含量均小于人体体重的0.01%,属 于微量元素。 有的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 有的是非必需的,比如汞、铅、镉等。
5
环境元素与生物元素不断交流并 保持动态平衡。
当环境污染使局部地区的重金属 元素浓度过高时,人体从环境中摄入 的某些金属元素的量会超过人体所适 应的变动范围,这时就对人体健康产 生了危害,引起疾病,发生金属中毒, 甚至死亡。
12
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Pb 醋酸铅 > 氯化铅 Hg Hg2Cl2 < HgS < HgCl < 甲基汞 Cd 一般只有二价一种价态 As As~(+3) < 二甲基砷 < As~(+5) Cr Cr < Cr~(+2) < Cr~(+3) < Cr~(+6)
三、重金属的吸收、分布 (一)吸收
分布和排泄的重要形式; ②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松散结合,易
分离; ③与特殊重金属蛋白或转运载体蛋白形成牢
固的结合,只有靠络合剂或比该重金属结合 力更大的金属才能将其分离。
23
(三)分布 重金属元素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脏器
的分布随不同元素而异,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组 织器官的分布也不相同。不同器官对不同金属 的选择性明显不同。
34
急性中毒时,贫血是主要症状之一; 患者口内常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 便秘或腹泻,并有阵发性腹绞痛;神经系 统受铅损伤可出现中毒性脑病 。
18
粉尘铅的危害
轻度中毒时可出现消化不良,饭后上腹 不适,嗳气,恶心,腹部不定位疼痛等。急 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腹部 绞痛,腹痛多在脐周围或下腹,发作时疼痛 剧烈难忍,故名‘铅绞痛’,目前典型铅绞 痛已很少见。接触铅后如口腔卫生不好,往 往可在齿龈的边缘上出现兰线,叫铅线,是 由硫化铅细小颗粒堆积而成。
因此,绝大部分摄入的金属盐类被排出 体外。
16
(2) 年龄的影响 乳儿期肠粘膜未成熟,其胞饮作用大
于成人,因而对一些金属如Pb、Cd、Fe、 Co等的吸收率较高。
(3) 膳食成分 食物中的磷酸盐、植酸盐、纤维素等
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 植酸盐能抑制大鼠肠道对铬的吸收,
而草酸盐能增加铬的运转。
金属元素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 如,经肺吸入的汞蒸气主要随血流分布在脑组 织中,引起脑损伤;水溶性的汞离子,则很难 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的很少;脂溶性较 强的烷基汞,则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中。
24
(四)排泄 重金属及其代谢产物,主要是通过
消化道和胆汁随粪、经肾由尿、经肺随 呼吸等途径排出体外;毛发和指甲也可 排出微量的重金属元素。 不同重金属的排泄途径不同,一种 重金属也可由几种途径排泄。一般规律 是经口摄入的主要经肠道随粪排出(因摄 入的重金属盐类不易被肠道吸收)。 同一种重金属的排泄途径也可因剂 量和代谢转化而改变。
二、铅的毒理作用 1.急性中毒
急性铅中毒较少见。 当意外摄入大量铅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如 含铅餐具(锡器盘、铅壶、彩釉陶器、铅绘料 涂里的玻璃器皿等)将大量铅溶出进入食物时, 食入后可引起中毒。 幼儿啃嚼含铅油漆的玩具和家具等也可产 生中毒。 服用过量的含铅药物如黑锡丹、樟丹等同 样可引起中毒。
11
二、重金属的转化
环境中的重金属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化学形态可发生转化,从而影响重金属在 环境中的转归、毒性大小与人体吸收的可能 性。
例如在水环境中的重金属,被生物吸收 后可在体内发生甲基化作用,无机汞可转化 为毒性较高的甲基汞。
目前已经确定在环境中可以生物甲基化 的重金属有汞、铅、砷等,其中对无机汞的 甲基化研究较多。
一般短期的二价汞离子的毒害是可逆 的,停止接触,中毒症状可逐渐消失。
30
2.无机汞化合物 包括汞的硫化物、氯化物、氧化物及其 它汞盐,只有离子态的汞才能被吸收(通过胃 肠道和呼吸道)。 汞离子进入血液后迅速分布全身,随之 转运聚积于肝脏和肾脏,并经肾由尿排出体 外。 由于无机汞不易被吸收,一般不易造成 肝、肾的损害。 在短期内摄入大量无机汞盐或误食含汞 物质,可引起急性汞中毒。
21
重金属在血液中与何种成分结合,直接 影响重金属向组织器官的转运速度。
与血球结合的金属转运速度比与血浆结 合的金属慢,与血浆成分结合的金属转运速 度比血浆中游离金属离子要慢。
金属与血,球及血浆结合的分配比,随 金属种类和化学形式而异,对金属的转运影 响很大。
22
重金属与血浆成分的结合可分作三类: ①与血浆中低分子成分结合,是重金属转运、
3:经皮肤吸收
一些脂溶性的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如四乙 基铅、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等可通过 皮肤进入体内。
如果化妆品中含有的汞、砷、铅等含量超 过一定标准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汞会对皮肤 造成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使人 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等症状;铅会导致神经 衰弱加重,影响消化系统;砷能引起皮肤色素 沉着,也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第十章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
纲要
概述 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代谢 几种常见重金属的毒理作用
1
修改说明
1.对所有段落进行了首行缩进。 2.P13增加了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3.P19增加了粉尘铅的危害 4.P20增加了化妆品对人体的危害 5.P51增加了关于镉大米的内容
也可以通过复杂的食物链(网)进行转移。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界迁移转运,不仅
可从食物链的一级转到另一级,而且在此转运过 程中还有逐级浓集放大的作用。
8
一、重金属的生物迁移 由于食物链的关系,当重金属被生
物吸收入体内而有蓄积时(即吸收量>排 泄量),金属在生物的逐级传递过程中 便逐渐浓集放大。
17
2. 经呼吸道吸收 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和气体中的重金属
元素可从鼻咽腔至肺泡的整个呼吸道进入机 体。愈进入呼吸道深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 愈长、吸收愈多。
影响呼吸道吸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重金属元素的种类、金属颗粒物的大小、 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 呼吸的深度、速率及血液循环速度; 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可增加某些金属化合 物的溶解度; 外界环境的气温、湿度、有无溶剂等。
9
日本对水俣病病因研究发现:
海水中含汞量约为0.0001mg/L, 浮游生物体内汞含量为0.001~0.002mg/L (为海
水的10~20倍), 吸食浮蝣生物的小鱼体内汞含量为0.2~0.5mg/L (为浮游生物的200~500倍), 吞食小鱼的大鱼体内汞含量为1~1.5mg/L(为小 鱼的5~25倍)。 通过上述食物链的生物浓集,使大鱼体内汞含 量为海水(起始点)的1万~5万倍。 重金属浓集放大的倍数取决于重金属、生物与 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重金属在环境中一般是低浓度、长时期 侵入人体、每次进入机体的量虽然很少,在 青少年时期在体内的负荷较轻,但是由于对 这些重金属的接触旷日持久,随着年龄的增 长,这些金属在体内的量就会逐年增多,由 少积多,由机体能够耐受到机体不可低御。
尤其那些蓄积在骨骼中的重金属,在老 年阶段在骨质改建中破骨作用增强而成骨作 用减弱时,可将贮存的金属释放出来对组织 细胞造成危害。
32
甲基汞属于高神经毒物质。环境中任 何形式的汞(金属汞、无机汞、芳基汞等), 均可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称为汞的甲基 化。
不论在需氧还是在厌氧条件下,某些 含有甲基钴氨素(甲基维生素B12)的微生物 可将甲基转移给无机汞而形成甲基汞。在 厌氧条件下合成甲基汞的速度比需氧条件 下要慢得多。
33
25
(五)体内蓄积 当重金属的吸收量大于排出体外的量
时,重金属就可在体内蓄积起来,尤其是 人体内固有重金属的贮存库(如骨骼)和 重金属蓄积机制(如各种金属巯蛋白可与金 属结合而沉积在某些细胞内)等,使多数重 金属在体内的蓄积具备生理条件。
特别是那些有致癌作用的金属如As、 Cd、Cr、Ni等 。
26
27
第三节 几种常见重金属的毒理作用
重金属污染环境进入人体后,不易 排泄,逐渐蓄积,当超过人体的生理负 荷时就会引起生理功能改变,导致急、 慢性或远期危害。重金属对健康的危害 主要有:慢性中毒、致癌作用、致畸作 用、变态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
28
一、汞的毒理作用 1.金属汞
金属汞常以蒸气态污染大气,可通过 呼吸道进入人体。金属汞易溶于脂质,容 易通过生物膜进行转运和分布,也容易通 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小肠中段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吸收部位。
15
影响消化道吸收金属盐类的因素如下: (1)胃肠道内的pH
重金属元素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可从食 物成分中解离出来,呈离子状态,再在胃内 与配体(如氨基酸等)形成复合物后进入小肠被 吸收,其吸收率不受复合 物,进入小肠后在碱性环境中形成不溶性复 合物,则不易被吸收。
31
3.有机汞化合物 可将有机汞化合物分为两类:一类为苯
基汞和烷氧基汞,在体内易降解为汞离子, 其毒理作用类似于无机汞化合物;另—类为 烷基汞,如甲基汞、乙基汞、丙基汞等。 甲基汞、乙基汞和丙基汞均为短链烷基 汞,均属脂溶性,易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 生物膜,也易随血流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 织。甲基汞可以原形蓄积在脑内,以大脑的 感觉区和运动区蓄积量较高,尤其在大脑后 叶蓄积量最高,致使患者听觉,视觉严重障 碍。
10
食物链中处于起始点位置的是食物生 产者,其在重金属浓集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水生藻类和陆生植物,重金属可在体内 蓄积。
由此可见,环境中浓度很低的重金属, 经过食物链的逐级转移浓集,以“植物→ 动物(肉、内脏、蛋、乳等) →人”的方式 进入人体,大大提高了人对重金属的接触 量,从而增加了有毒金属对人体健康的潜 在危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