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对各种生物性质和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环境污染 物,包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物理性、 化学性及生物性污染物。 环境化学物 五、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1.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 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损害的早 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记,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 和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和 措施。 2.最终任务:保护地球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 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毒物体内贮存的毒理学意义
对急性中毒有保护作用
具有慢性致毒的潜在危害 五、排泄 肾:尿液 肝:胆汁 肠道:粪:DDT,铅等 其他途径各种液体 (一)经肾随尿排泄(图3、图4)
肾脏的排泄功能有:
(1)排除机体的大部分代谢尾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2)排出过剩的电解质。
排泄机理

相互联系的三环节(图5 ):
九、环境毒理学主要进展
急性致死:环境污染物剂量(水生生物)
慢性毒性实验 :繁殖力、摄食能力、行为等(大小鼠) 生态受体的DNA和分子结构(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2.1 生物转运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基本构造单位。 见图1 一、生物膜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结构见图2 1、生物膜 物质转运 能量转换 物质代谢 起重要作用 细胞识别 信息传递 氰化钾+线粒体内膜细胞色素C氧化酶 2、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与生物膜有关 有机磷+半嵌入在质膜的Ach酯酶 某些环境化学物+受体
(三)二室模型
1、概念 2、ka I中心室 k12 k10 k21
II周边室
k12代表化学物从I室向II室的分布常数; k21代表化学物从 II室向I室的反分布常数; k10代表化学物自I室清除的速率常数。
(一)静注二室模型 (二)非静脉注射二室模型
2.3 生物转化 1、概念
毒性下降 两重性 毒性上升 2、特点 复杂性 多种转化途径 多样性 多种代谢产物 连续性 3、场所:主要是肝脏 一、反应类型 氧化 还原 极性基团,易溶于水(第一相反应) 水解 结合 (第二相反应) 场所 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 肝细胞内质网 (一)氧化 非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
胺 [o]
RNH2+酮
醛类、酮类
杀虫剂
细胞核核酸分子上的 G甲基化,诱发突变 或癌变
N-羟化反应
2、非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
场所: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液; 主要是具醇、醛、酮功能基团的外源化学物的氧化反应; 参与的酶有:醇脱氢酶 醛脱氢酶 胺氧化酶 3、共氧化反应 机体内:花生四烯酸 氧化 PGG2氧化物酶PGH2 共氧化反应 外源化学物
环境毒理学
2012、9
主要参考杂志和参考书
参考杂志: 1、卫生毒理学杂志 2、卫生研究 3、中国公共卫生 4、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5、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6、环境科学 7、环境科学学报 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参考书
1、环境毒理学 惠秀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生态.环境知识读本 王豪 ——生态的恶化与环境治理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3、生活环境中有害因素防护丛书 常元勋
(三)主要参数
1、生物半衰期:指化学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 为min 或h。t1/2=0.693/ ke 2、血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对血液中化学物浓度 与时间作图,其曲线下的面积,单位为ug.min.mL-1,反映对 毒物的吸收量。 AUC可用梯形法、重量法或积分法等求出。 一室模型的积分法公式: AUC=c0/ke , c0代表时血液中化学物浓度。 3、表观分布容积(Vd):指外来化学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 内毒物的总量与血中毒物浓度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 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 大小,单位:L, mL/kg或L/kg 公式: Vd=D/ c0或Vd=D0/ c0 D0代表静脉注射毒物量。
六、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与机体相互作用 的一般规律。 3.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4.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对人体的致突变、致癌变、致畸变 等的特殊毒性作用与机理。
5.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

细菌 种群变异 饮用水 病毒 微生物 人体:霍乱、痢疾和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真菌 水质污染 食物 空气
人体: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非典型肺炎等
环境毒理学几个基本概念: 1、最高可接受毒性浓度(maximum acceptable toxic
concerntration, MATC) 特指实验期间观察到的不致于对水生生物造成有害影响的 最高浓度; 2、预测环境浓度( predicted environmental concertration, PEC): 根据环境转运资料,预测计算的受试物释放到环境后可能发 生或存在的浓度。
门分支学科。它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 在的或即将进入的有毒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人体 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化学 生命科学 生物个体(人体) 环境科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毒理学 生物群体 损伤作用及防治对策 环境经济学 毒理学 生态系统 环境毒理学 整个生物社会(特定环境下) 全世界每天:100-300个物种灭绝 约50000Km2森林被破坏 发展 已扩展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有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作用及 防治措施的范围。
特点 需要一个O2参与; 多酶系统参与; 产物增加一个O; 与“二致”有关;
1、MFOS催化的氧化反应
类型
脂肪族羟化
芳香族羟化 环氧化
N-脱烷基反应
反应式
RCH3 [o] RCH2OH
C6H5R [o] RCH2OH
产物
形成羟基
实例
OMPA等
效应
毒性增高
同上
环氧化物
诱发突变或癌变
苯并[a]芘 +生物大分子共价结合,
均是简单扩散方式
三、吸收
生物膜 环境化学物 血液 自然
饮水 胃:弱有机酸较易吸收 消化道 食物 小肠:弱有机碱较易吸收 影响因素 酶和菌类、 胃肠道本身的因素 环境化学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
呼吸道:不经肝脏的生物转化直接进入人体循环分布全身
肺 分压差和气/血分配系数 溶解度和相对分子量 通气量/血流量比值 颗粒物大小 3、皮肤:通透性较弱,但一些化学污染物还是能透过
(三)其他排泄途径
肺:乙醚,CO等; 乳汁:有机氯杀虫剂等; 指甲和毛发:重金属等; 粪便 1.2 毒物动力学 线性:V∞浓度 非线性 动力学 生理性毒理 基本概念: (1)室:假设机体由一个或多个室组成。在室内,外来化学物 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2)一线速率过程。 dc/dt=-kec dc/dt:化学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ke:速度常数; c : 体内化合物浓度。
肾小球 肾小管 被动滤过 重吸收 主动转运(排泌、分泌) 1、肾小球被动滤过 肾小球上有分子大小的选择性滤过膜(7-10nm) 分子大小: 以相对分子量 180(如葡萄糖) 自由通过 重吸收 为60000为界限 <60000 化学物 通过 >60000 不能通过 排出 2、肾小管重吸收 对化学物的排泄起重要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葡萄糖、Aa、有机酸类等(主动转运); 部位 亲水性孔道:水分、氯化物等; (易损害)近曲小管:未解离的脂溶性外源化合物 尿液酸性有利于碱性毒物的解离和排出; 化合物解离度与尿液pH值有关 尿液碱性有利于酸性毒物的解离和排出; 应用价值
二、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一)被动转运:顺着浓度差,不需能量 浓度 简单扩散 脂/水分配系数 解离度:“成反比” 弱酸类:易于透过生物膜 pH值 弱碱类:与上相反

滤过:比较膜孔与化学物的直径
(二)特殊转运
1、主动转运: 载体
逆浓度差,需要能量 载体对化学物有一定的选择性 载体有一定的容量 相似化学物间有竞争性抑制 2、易化扩散:不易溶于脂质的化学物 顺浓度差 需载体 如葡萄糖的转运 3、入胞作用:分子较大
动态平衡
大部分+血浆蛋白质;
起始浓度与血液 供应有关;
器官 最终与化学物与 组织 的 亲和力有关;
3、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紧密; (1)血脑屏障 组成 :CNS内毛细血管被星状胶质细胞包围;
间液中protein很低;
(2)胎盘屏障 (3)皮肤 (二)化学物的贮存 靶组织或靶器官 形式:非共价结合 血红蛋白 结合力不同,竞争 化学物贮存库 肝:配体蛋白 肾 金属巯蛋白+锌、镉 脂肪组织;+脂溶性环境有机化合物 骨骼组织;氟 OH-,氟骨症 铅(90%)、锶 钙 ,骨肉瘤等

环境污染物种类多
物理:微小气候(生活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因素) 噪声、振动、辐射等 化学物 现估计化学物有1000多万种 ,进入社会:6-7万种,每年新投入 使用 500-1000种。如工业、农用、日用化学品及染料。 内源化学物 化学物 外源化学物(外来化学物) 环境化学污染物:简称环境化学物 生物学: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 见图
角质层 :分子量< 300 表皮 连接角质层:脂溶性物质能通过 基膜: 透过速度、相对分子量 脂水分配系数、 角质层厚度:不同种属动物不同 方式:简单扩散 影响因素 温度 角质层损伤因子:农药中加DMSO 血液
乳突毛细管 毛囊 汗腺 皮脂腺
真皮:电解质和一些金属:汞
四、分布与贮存
(一)分布 1、概念 p.12 分布不均匀; 2、特点 在各组织器官中 (无毒性作用)贮存 游离(毒性作用)


环境污染物的直接毒害和间接毒害问题
二、关于其起源: 1.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毒理学是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始。 2.认为早在19世纪初就已开始。

二、学科定义及其应用
研究毒物对非人类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两种观点 (植物和动物) 研究毒物人类的影响的学科;
三、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化学物管理不当的污染事故和惨案 1、日本的水俣病 2、伦敦的“雾都”事件 3、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的异氰酸甲酯泄漏 事故:数万人中毒,2000多人丧生 ——化学工业史上最大的悲剧 发展中国家:50万人遭受化学物的危害, 其中有5000人死亡
4、消除速率常数( ke ):表示单位时间内毒物从体内消除的
量与体内的量之比。 ke=(dD/dt)/D ke 的单位为时间(h-1)的倒数, ke 越大,毒物消除越快。 5、清除率(CL):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表观分布容积, 即单位时间血液中毒物的清除量。 CL=D/AUC或 CL=Vd. ke 单位:L/h或L/(h.kg-1) 二、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1、概念:将机体视作一个系统,按动力学特点分成若干部分, 每个部分称为室。 2、 ka 室 ke 3 c=c0- ke t Inc=Inc0- ke t
3、肾小管排泄
方式:主动转运 部位:近曲小管 有机阴离子转运系统:对氨基马尿酸 机理: 有机阳离子转运系统 (初生婴儿对环境化学物敏感,为什么?) (二)经肝脏随胆汁泄
生物转化 粪便
重吸收再利用
环境化学物
门静脉
肠肝循环 毒性增强 应用实例:治疗水误病(甲基汞),常服阻止重吸收的药物
肝脏 小肠 +胆汁
七、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随着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而异。 器官 1.体外试验 细胞 分子(环境应答基因或环境易感基因) 2.体内试验: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试验 3.流行病学调查--人群调查 4、现代化学分析方法:PCR技术、DNA序列分析、免疫组化方法
分子杂交技术等 八、环境毒理学的应用: 1.鉴定新旧化学物的毒性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2.污染物处理。 Leabharlann Baidu.工业和民用设施的施工和排放许可。 4.自然资源和管理

细胞突变或癌变 (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场所 类型
环境中有害因素与人体健康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版
4、以人为本与生命多样化 蔡永海 ——漫谈环境与自然生态哲学 黑龙江出版社
5、环境污染与生物变异 孙胜龙 化学工业出版社 6、污染生态学 王焕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7、人类——环境系统及可持续性 商务印书馆
陈静生等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论 一、学科性质:环境毒理学是人类研究探索环境压力因素对生命系统影响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