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脸上肌肉抽搐病因和诊断

脸上肌肉抽搐病因和诊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脸上肌肉抽搐病因和诊断
导语:脸上肌肉抽搐,不但影响自己面部的形象,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脸上肌肉抽搐的人,为了不让这种疾病影响形
脸上肌肉抽搐,不但影响自己面部的形象,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那么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脸上肌肉抽搐的人,为了不让这种疾病影响形象,影响自己的健康,想尽快的了解病因和诊断方法,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就一起看看下面介绍的病因和诊断有哪些。

病因
为一侧面部表情肌不同程度挛缩,常自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半部扩展,嘴歪口斜,病侧眼裂变小,有时会出现面部肌肉萎缩。

祖国医学认为,大多数病人因为风寒入络,经络不通,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日久,耗伤阴血,引动肝风所致。

现在此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劳累、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己占据重要位置。

诊断
面部肌肉痉挛面肌痉挛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几个月至几年内逐渐加重。

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眼轮匝肌严重痉挛时使眼睛不能睁开。

安静时减轻,情绪紧张、疲劳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面肌痉挛表现为电击样、抽搐发作,有间歇期,自己不能控制。

发作时,病人半侧面肌强劲地、阵发性抽搐,眼睑紧闭,口角歪斜,抽搐时间短则数秒,长则10余分钟。

从而严重影响视力、语言、饮食和工作。

有时可和三叉神经痛同时发作。

晚期患侧面肌无力萎缩,舌前
2/3味觉可能丧失。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2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2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2摘要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较传统肉毒素注射疗效更持久,较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更安全、更便捷经济。

为实现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的同质化发展,本文从面肌痉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病机制与射频治疗原理、射频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及具体操作方法、疗效判断与射频结束标准、并发症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制定了本技术规范。

面肌痉挛又称半面痉挛,指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表情肌反复发作的不自主收缩、强直性痉挛和联动[1-2]。

面肌痉挛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后逐渐扩散至受同侧面神经支配的其他肌肉。

虽然面肌痉挛多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不自主的面部抽搐会导致社交尴尬和退缩,严重时还会因不自主闭眼而导致功能性失明。

因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目前面肌痉挛的一线治疗方法为局部肉毒素注射,但疗效仅3个月左右[3-4];尽管开颅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可取得治愈性的长久时效[5],但MVD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多而凶险[6],不易为患者接受。

CT引导下茎乳孔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较传统肉毒素注射疗效更持久,且无需进入颅内操作,较MVD更安全经济[7-8]。

为确保该技术临床推广应用的同质化,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面肌痉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面肌痉挛除少数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症、脑炎、颅后窝肿瘤或者更罕见其他脑干病变外,绝大多数为面神经根部受到桥前池血管压迫所致的原发性面肌痉挛(primary hemifacial spasm,pHFS)。

因而,面肌痉挛的诊断除了特征性临床表现外,尚需面神经肌电图检测到特征性侧方扩散反应(lateral spreading response,LSR),又被称为异常肌电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ce,AMR),而面听神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患侧面神经根受到伴行血管压迫虽不能作为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但可用于面肌痉挛的MVD手术前责任血管的确定和评估[9]。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

2014-10-12
16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发病初期及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酌情选用药物治 疗。 主要包括卡马西平、抗胆碱能类药物、巴氯芬、氯硝 安定、氟哌啶醇等。 但长期疗效欠佳且有较多副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容 易嗜睡、眩晕、共济失调、无力等副作用。
2014-10-12
17
治疗—药物治疗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尝试将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 喷丁用于面肌痉挛的治疗。 最近的一项开放性临床药物试验显示,23例面肌痉挛 患者口服900~2400mg加巴喷丁,其中16例(69.57%) 痉挛症状改善且耐受良好。 Bandini等对5例患者使用加巴喷丁治疗后,快速明显 改善痉挛症状且无显著的副作用。但上述结果有待于 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2、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2014-10-12
5
鉴别诊断
1、功能性眼睑痉挛 发生于老年女性,常为双侧, 无下半部面肌痉挛 2、习惯性面部抽动症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常 为较明显的肌肉收缩,与精神因素有关 3、Meige综合征 也称为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综合征,表现为两侧睑痉挛,伴口舌、面肌下颌、 喉和颈肌肌张力障碍,老年妇女多发。
2014-10-12
2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单侧面部肌肉非自主、阵发性、反 复发作的抽搐,精神紧张、焦虑和心理压力过大 都会诱发或加重发作,面部肌肉的运动如用力闭 眼、鼓腮等也会诱发痉挛发作,甚至在睡眠和麻 醉状态下也会发作。 典型性面肌痉挛是指患者初始发病为眼轮匝肌 痉挛,而后向下发展,逐步累及面颊、口角肌群 及颈阔肌。 非典型性面肌痉挛的特征是初发位置是口周肌 肉,而后由下向上发展累及半侧面部肌肉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

2017/2/26
诊疗难点及思路
难点:本病疗效不佳且易复发
解决思路:本病病因不明确,与精神紧张、疲
劳、天气变化相关。注意辨病辨证结合,整体 体质调整,减少局部频繁刺激,注意心理疏导
2017/2/26
病案一:
于某,男,40岁,诉半年前饮酒后受风致右侧
面部抽动,于外院医治效果不显,现症见神清, 对答流利,发音正常。右侧面部牵扯感,疲劳 或精神紧张时症状明显。右侧鼻唇沟未变浅, 双侧额纹正常,伸舌居中,无恶风畏寒,偶有 口干口苦,纳可眠稍差,二便调,舌淡苔黄腻, 脉弦滑。
处方和方义:
翳风、攒竹
息风止搐 风池、风府 合谷──大肠之原穴,“面口合谷收”。
太冲──肝之原穴,柔肝缓急,舒筋通 络
攒竹
颧髎 风府 风池
随证配穴: 1、风寒外袭:外关 2、风热侵袭:曲池 3、阴虚风动:太溪、三阴交 4、气血不足:足三里、血海
操作: 先刺太冲、合谷,重刺行泄法; 余穴常规针刺。 足三里可用温针灸。
范围较广可累及颈或上肢,无面瘫,脑电图可见脊波
面神经炎:急性起病,中后期出现痉挛,无牵涉其他部位,
无面瘫,脑电图无异常
Megie综合征:慢性起病,多以双眼睑痉挛为首发症状,
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无面 瘫,脑电图无异常。
(二)分型 病因辨证: (1)风寒外袭: 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侵袭: 见于发病初期,伴有咽痛,口干。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二、病因病机
病因:
正气不足 外邪入侵
病机:
外感风寒 实证 邪郁化热 筋脉 食养 阴虚 风动 面肌 痉挛 阻滞 经络
外邪阻滞,壅遏经脉 虚风内动

cohen痉挛强度症状分级标准

cohen痉挛强度症状分级标准

面肌痉挛的严重程度,主要是根据震颤频繁的次数和有无功能障碍来区分。

按照cohen制定的痉挛强度,面肌痉挛分为0-4级,零级,无痉挛;一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二级,眼睑面部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三级,痉挛明显,有轻微的功能障碍;四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立行走困难;神经系统查体,除有面肌阵发性抽搐外,无其他的阳性体征,一般诊断为二级以上者,病史超过半年,建议行微血管减压术,半年以下有治愈的可能,建议辅助治疗。

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

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

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前几天和张大爷聊天时,发现他右侧面部肌肉不断抽搐,说话时断断续续,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患上了面肌痉挛。

什么是面肌痉挛?发病后应该如何治疗?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属于周围神经疾病,发病时一侧面部肌肉会不自主、阵发性的抽搐,也被称为半面痉挛。

患者在紧张时、情绪激动时,症状会进一步加重,但是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该疾病虽然没有致命性,但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社交,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应及时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面肌痉挛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群体,且近年来发病患者具有年轻化趋势。

在发病原因上,80%以上的患者是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面部神经根所致,少数患者是肿瘤、炎症、面部神经炎引起的。

2.面肌痉挛的症状表现(1)典型症状。

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也就是常说的眼角跳动。

随着病情进展,抽搐会扩大到其他面部肌肉,例如口轮匝肌、面部表情肌,甚至累及颈阔肌。

病情严重的患者,发作时面部疼痛,出现口角歪斜、睁眼困难、耳内搏动样杂音,病程晚期可能发生面肌轻度瘫痪。

(2)伴随症状。

少数患者会伴有耳鸣、头痛、耳聋、听觉过敏、面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情况。

面肌痉挛发作时,会影响听力、视力和睡眠,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症状特点。

患者面部肌肉抽搐时,轻重程度不一,持续时间不等,可能几秒,也可能十几分钟。

起病时抽搐程度轻,间歇期较长;随着病程延长,抽搐程度加重,间歇期明显缩短。

在疲倦、紧张、情绪激动、鼓腮、用力闭眼时,抽搐程度加剧,但入睡后能停止。

3.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面肌痉挛患者在诊断时,应该和以下疾病相鉴别,防止出现误诊:①局灶性运行性癫痫,面肌局限性抽搐,但抽搐范围大,会波及头、颈、肢体,脑电波检测可见癫痫样放电。

②习惯性面肌痉挛,儿童和青少年多发,表现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患者可自主控制,肌电图正常。

③抽动症,儿童和青壮年多发,发作时肌肉收缩、抽动频率快,和精神因素有关。

面肌痉挛中医病名

面肌痉挛中医病名

面肌痉挛中医病名关于《面肌痉挛中医病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肌痉挛是一种产生在脸部的病症,这类病一般会随着着面部的抽动。

一般来说,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

有些人感觉自身它是太疲惫才会那样的,实际上假如确实不清楚,应当要去医院检查查验。

看看医生是怎么讲的,看一下需要如何治疗。

总体来说,针灸理疗对脸部的一些不适感非常有效。

面肌痉挛就是指面部抽动,即上眼睑、嘴巴及脸颊肌肉抽搐,一般仅出現于一侧。

中药治疗此症辩证分析以下。

肝气抑郁型:面部抽动,耳鸣头晕,没精打采,或伴随又哭又闹,每因情绪波动而引起。

舌红,苔白腻,脉沉缓。

医治宜疏肝理气。

药用价值川芎10克,赤芍12克,黄芩6克,薏苡仁10克,白术茯苓10克,生甘草6克,佛手12克,香薄荷3克,姜片6克,水煎服,每天1剂。

肝血亏虚型面部抽动,时发时止,伴随头晕眼花,舌红苔少,脉沉细乏力。

医治宜益气养血轻重缓急。

药用价值赤芍30克,生甘草10克,鸡血藤手镯20克,钩藤10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番木瓜12克,制首乌10克,红枣10克,茯苓6克,水煎服,每天1剂。

肝风内动型面部抽动,时感头疼头晕,每碰到很慢抽动加重,舌暗红色,苔白腻偏干,脉沉细强有力。

医治宜平肝潜阳。

药用价值天麻12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山栀子10克,夜交藤30克,黄菊花10克,茯神12克,牛膝20克,益母草颗粒10克,桑寄生20克,干地黄20克,水煎服,每天1剂。

风痰阻络型面部抽动,患侧边肌不适感,伴随脸部浮虚,眩晕咳嗽有痰,口干舌燥不欲饮,舌体胖大,苔薄白润,脉弦滑。

医治宜化痰熄风养血。

药用价值制南星12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12克,薏苡仁12克,生甘草6克,半夏10克,茯苓6克,皂角5克,水煎服,每天1剂。

寒症侵蚀型忽然面部抽动,伴随头痛,鼻塞,畏寒,眼睛流泪,舌浅红,苔白腻,脉浮。

医治宜消防疏散寒症,佐以解痉。

药用价值荆芥10克,黄菊花10克,羌活6克,白芍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甘草6克,姜片10克,水煎服,每天1剂。

面肌痉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面肌痉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无意识、间断性或持续性收缩。

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和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诊断标准面肌痉挛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 病史和症状患者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 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或痉挛,包括眼睑、面颊、唇、颏等部位; - 痉挛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频率和强度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 痉挛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 痉挛可伴随疼痛或不适感。

2. 体征面肌痉挛的常见体征包括: - 面部肌肉的无意识收缩或痉挛,可导致面部表情异常或面部扭曲; - 痉挛可波及眼睑、面颊、唇、颏等不同部位; - 痉挛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二、鉴别诊断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口腔颌面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口腔颌面部疾病鉴别•牙合不良:如果面肌痉挛是由于牙合不良引起的,可以通过检查牙齿的咬合情况来进行鉴别。

牙合不良可以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线拍片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面部神经炎:面肌痉挛也可能是面部神经炎的表现,可以与面肌痉挛进行鉴别。

面肌痉挛常常伴有肌肉收缩和扭曲,而面部神经炎则表现为感觉异常和面部肌肉无力。

2. 神经系统疾病鉴别•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面肌痉挛与帕金森病的鉴别可以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

•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可能引起面部肌肉的痉挛和扭曲。

鉴别诊断可以通过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

3. 药物相关性面肌痉挛鉴别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能引起面肌痉挛。

鉴别诊断可以通过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和药物剂量来判断。

面肌痉挛演示ppt课件

面肌痉挛演示ppt课件

对患者的建议
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面肌痉挛患者应尽早就医,以便医生评估 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包 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如有不适或病 情变化,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寻求心理支持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 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面肌痉挛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引言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并发症与风险 • 研究与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定义和概述
面肌痉挛
一种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 反复性的抽搐症状,通常局限于 一侧面部。
发病率
面肌痉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 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互助小组
组织面肌痉挛患者参加互助小 组,分享经验和心得,减轻心
理压力。
04 并发症与风险
并发症类型
眼部并发症
由于面肌痉挛常导致眼睑不自主 闭合,可能引发角膜炎、结膜炎
等眼部炎症。
面部并发症
长期面肌痉挛可能导致面部肌肉 疼痛、僵硬,甚至面部畸形。
心理并发症
面肌痉挛影响患者外观和社交, 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诊断技术研究
目前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 电图等。
治疗技术研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和手术治疗等,但各种治疗方 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病因
01
进一步探索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发
02
开发更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技术,提高面肌痉挛的早期诊断率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方法摘要:面肌痉挛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常见于面部及颈部肌肉,表现为面部不自主的抽搐、扭曲,甚至是面部肌肉僵硬。

中医学认为,面肌痉挛属于气滞血瘀的范畴,可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缓解症状、调理身体。

1. 疾病概述面肌痉挛是一种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面神经的功能障碍有关。

面肌痉挛常伴随多种表现,如面部抽搐、扭曲,甚至面部肌肉僵硬。

2.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面肌痉挛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激动、疲劳、不良饮食习惯等。

中医辨证施治的第一步是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诊断。

面肌痉挛的中医常见辨证为气滞血瘀、肝风内动、脾虚湿阻等。

气滞血瘀以舌质紫暗、舌苔黄腻为主要表现。

肝风内动以情绪波动、易怒、志急等为特点。

脾虚湿阻则以脘腹胀闷、食欲不振等为主要症状。

3. 中医治疗方法面肌痉挛的中医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施治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推拿等。

3.1 中药治疗中医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中药的处方应根据患者的辨病证型而定。

对于气滞血瘀证,常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等。

对于肝风内动证,常用平肝降火、镇定神志的药物如柴胡、龙骨等。

对于脾虚湿阻证,常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3.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刺激穴位以调节身体功能的治疗方法,对于面肌痉挛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太冲等,施针时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机制与调节面部肌肉神经的功能有关,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神经传导等,从而缓解症状。

3.3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也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相关的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循环,促进面部肌肉松弛,从而减轻症状。

中医推拿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手法有按揉、推捏、拍打等,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中医推拿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疗才能见效。

4. 预防与注意事项面肌痉挛的预防与日常生活习惯和情绪调节有关。

面肌痉挛66884

面肌痉挛66884

面肌痉挛【概述(定义、病因病理)】面神经根处桥脑段受血管压迫,引起神经的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之间电流发生“短路”,导致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肌肉反复性、发作性、不自主抽动。

本病多成年后起病,多在30-40岁之间发病,多为单侧发病,双侧者仅占0,5%,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1:2.8。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检查)】多为单侧起病,常先发生于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如下眼睑,之后范围逐渐扩大,可波及到如口角等面部其它肌肉。

发作时表现为肌肉的快速频繁抽动,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停止,间歇期正常如常人。

随病程延长,发作越来越频繁,间歇期越来越短,并可因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劳累或长时间阅读等原因,导致症状加重,休息后或情绪放松时症状减轻。

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诊断依据】1、病史2、体检;3、影像学检查:3D-TOF MRI检查,可显示脑血管与面神经之间的关系。

通常发现临近桥脑1cm以内的面神经受血管压迫,常见血管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

判断血管接触、压迫神经的标准是:距离桥脑1cm内面神经上有压痕;神经被推移或扭曲;血管与神经接触或距离神经2mm以内(卧位时血管可能发生移位)。

4、实验室检查5、其他检查:面肌肌电图检查可发现髙幅F波或异常肌反应波。

【鉴别诊断】1、继发性面肌痉挛:继发于面神经损伤或炎症,桥小脑角肿瘤等。

2、面部局限性癫痫:抽搐幅度较大,脑电图检查可间癫痫波。

【治疗】【手术适应证】【手术禁忌证】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改变治疗方案时需再签)【手术方式】枕下侧方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

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意外情况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 +血型;2.尿常规;3.生化;4.血APTT+PT;5.血HIV;6.血HCV;7.血RPR;8.血乙肝五项;9.心电图;10.胸片;11.B超;12.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面肌痉挛相关知识科普

面肌痉挛相关知识科普

面肌痉挛相关知识科普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些人说,“这两天眼皮跳的厉害,是不是要发财了?”这究竟是一句玩笑话还是真如老祖宗所说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呢?眼皮跳动是工作中用眼过度,睡眠不足,精神过度紧张造成的,还是另有隐情呢?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偶尔的眼皮跳动不必过于担心,既不是跳财,也不是跳灾,但是,如果出现不能控制的、频繁发作的眼皮跳动,更有甚者连带同侧口角一起跳动,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那就要当心了,可能是罹患“面肌痉挛”了。

那么,什么是面肌痉挛,不慎得了面肌痉挛又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面神经,面神经是我们12对脑神经中的一对,主要管理我们颜面部的表情肌肉,毫不夸张的说,离了面神经,我们丰富的面部表情,如嬉笑怒骂、喜怒哀乐等将不复存在。

面肌痉挛也叫“面抽”,好发于中老年人,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一侧颜面部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无组织、无纪律、不自主、失控性的阵发性肌肉收缩,从刚开始局限在眼角周围,表现为眼皮跳,然后逐渐向下扩大,波及到脸颊、口唇部位的肌肉,表现为口角抽搐;严重的病患甚至会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颈部肌肉抽动等,更有甚者,会出现整个面部扭曲变形。

罹患面肌痉挛的患者,在公众场合、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长此以往,患者会出现心情烦躁,甚至恐惧与人交往或进入公共场合,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下面我将从面肌痉挛的特征、病因、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逐一介绍。

一、面肌痉挛的特征有哪些呢?面肌痉挛主要是面部表情肌肉发生抽动,表现为“挤眉弄眼”、“口角抽搐”,而且这种抽动是不受控制、不自主发生的。

抽搐的发生呈阵发性,发生的频率不一,每次发生时持续时间因人各异,因患者发病年龄、身体状况,其严重情况也略有差异。

当患者剧烈运动后或精神高度紧张或处于极端疲劳状态时,面肌痉挛的程度会加剧。

早期、轻微的面肌痉挛主要发生在眼角周围,后期随着病情的加剧逐渐波及整个颜面部。

面肌痉挛_【PPT课件】

面肌痉挛_【PPT课件】

五、鉴别诊断
1、单纯眼睑痉挛症 2、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 3、症状性面部痉挛、局限性癫痫等
面肌痉挛患者的检查及术前评估
1、检查 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技术对面肌
痉挛者进行面神经检查,发现患侧面神经REZ 附近存在迂曲的血管压迫神经。其敏感性为 94.3%,特异性为94.1%。
2、Hosoya 评分 MR不同扫描体位面神经Hosoya 与改良
影像学检查包主要为MRI,用以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 颅内病变,另外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3DTOF-MRA) 还有助于了解面神经周围的血管分布。
面肌痉挛病人在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都对卡马西平治疗有 效 (少部分病人可出现无效),因此,卡马西平治疗试 验有助于诊断。
MR增强扫描
✓ 增加静脉压迫神经的显示率 ✓ 更好地显示细小的血管分支
未发现血管
血管使桥脑变形 血管与桥脑下缘接触 未发现血管
血管使桥脑变形或从 面神经根部跨过
血管与桥脑下缘接触 或经过面神经根部
未发现血管
治疗
1、内科治疗 本病一般内科治疗无效。 口服:卡马西平0.1~~0.2 tid 肉毒毒素治疗:行局部肌肉多点注射 应用链霉素茎乳孔封闭治疗面肌痉:采用茎
面神经的分段
颅内段:长1.2—1.4cm,由桥延沟至内耳道, 此段无鞘膜,浸泡在脑脊液中。
内耳道段:长0.7—0.8cm,由内耳道口至 耳道底,有脑膜包绕。
迷路段:最短,0.3—0.4cm,起自内耳道底 的面神经管入口,向外侧面斜行,到达内侧 膝状体。
水平段:鼓室段,长0.8—1.2cm,起自膝状 神经节,急转向后微向下,经鼓室内侧壁达 到鼓室外侧壁。
④无效 (poor):面肌痉挛症状没有变化, 甚至加重。对于无效和部分缓解的病人,建 议复测 AMR,如果 AMR 阳性则建议尽早再 次手术;相反,如果复测 AMR 阴性,则可以 随访或者辅助药物、肉毒素治疗。

面肌痉挛的症状及原因

面肌痉挛的症状及原因

面肌痉挛的症状及原因概述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无意识、反复、短暂且剧烈的收缩。

这种痉挛会导致患者面部肌肉的抽动、扭曲,甚至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面肌痉挛的病因复杂,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以及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症状面肌痉挛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面部肌肉抽动和扭曲面肌痉挛的主要表现是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动和扭曲,常见的包括眼睑抽动、眼周肌肉收缩、眼球震颤、面部肌肉扭曲等。

这些抽动和扭曲的程度和频率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 疼痛和不适感面肌痉挛患者常会出现面部疼痛和不适感,这可能是由于肌肉的过度收缩引起的。

疼痛和不适感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功能障碍面肌痉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肌肉力量下降和功能障碍。

这些功能障碍可能包括面部表情受限、开口困难、说话困难等。

对于体力劳动者或某些职业要求对面部表情有要求的人群来说,功能障碍可能对其工作和社交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原因面肌痉挛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认为以下因素可能与面肌痉挛的发生相关:1. 神经系统异常活动面肌痉挛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有关。

神经系统异常活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发现,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释放和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活动可能是导致面肌痉挛的重要原因。

2.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与面肌痉挛的发生相关。

例如,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的噪音、光线和电脑辐射等环境刺激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进而引发面肌痉挛。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被认为是导致面肌痉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面肌痉挛患者的家族中有其他成员也患有面肌痉挛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情况,暗示遗传因素可能在面肌痉挛的发生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诊断和治疗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观察和患者的症状描述。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患者的面部肌肉抽动和扭曲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

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个方面。

面肌痉挛护理方法有哪些

面肌痉挛护理方法有哪些

面肌痉挛护理方法有哪些面肌痉挛,是一种神经系统类型病,当一个人患上这一种疾病后,会非常的影响生活。

该种疾病主要表现是,一面脸不自觉的抖动,并且在抖动时,没有规律,快慢程度完全无规律。

而患者在发病之后,本身就有这些临床症状,如果再过于劳累,或者心理非常紧张,会使症状更加严重。

为早日恢复健康,面部痉挛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为大家讲解以下有关面肌痉挛的护理小常识。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和分类1、疾病分类:(1)继发性的面肌痉挛:这类患者指的是病因已经明确的患者,例如:由于面部神经受到损伤、面部神经炎等原因,从而使得面部的周围神经受到非常严重的损伤,所以产生了周围面肌痉挛。

(2)原发性的面肌痉挛:通过各类检查之后没有发现明确病因,出现这种现在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异常血管受到神经根除脑桥的压迫,引起神经脱髓鞘性改变,使神经纤维间的电路出现短路的情况。

2.发病原因:(1)病程比较长,发病位置大多在下眼睑处,发病一年到两年之后会漫步到口角、颈扩肌,或是面部其他肌肉。

(2)发病之前大多没有任何征兆,在疾病发作的情况下主要表现为肌肉迅速频繁抽动,每次发作时间为十秒或是十秒以上不等。

(3)脸部不自主的抖动,或者没有任何表情等,还可能会由于情绪过于紧张、激动而引起患者如果过于劳累或是阅读时间较长会使病情加重,而在情绪稳定或是保证充足休息后病症会减轻。

(4)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眼睑处会强直性收缩,导致眼裂变小,口角持续性的向病侧出歪斜;甚至还有一些患者,产生三叉神经痛,以上者两种症状,可能会同时出现,也可能会单独出现;面肌痉挛一侧的耳朵听力可能会下降,还可能会出现耳鸣等情况。

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与诊断(1)面部神经麻痹之后面肌抽搐:面神经炎会引起面神经麻痹,在疾病恢复时,常常伴有瘫痪肌挛缩或是联动运动,例如:在张嘴时眼睛不由自主的闭合;在自主运动时,例如:漏齿时,在抽搐侧面部不抽搐,而健康的一侧面肌正常收缩,患侧的口角向健康一侧歪斜。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面肌痉挛讲课PPT课件
痉挛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面肌 痉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 冷水等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周 炎等炎症刺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疾病
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冷水 等刺激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和 过度疲劳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患者 的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需求和 困难。
教授应对策略:指导患者进行放 松训练、情绪调节等方法,提高 应对能力。
提供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心、 理解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
提供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 朋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减轻 孤独感。
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了解面肌痉挛: 了解疾病的症状、 病因和治疗方法, 以减轻焦虑和恐 惧。
单击
面肌痉挛的治疗 方法
面肌痉挛的康复 训练

面肌痉挛的概述
面肌痉挛的预防 和日常护理
面肌痉挛患者的 心理支持
定义和症状
症状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快 速、不规则的肌肉收缩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 自主抽搐的疾病
发病部位通常在眼睑、嘴角 等面部肌肉
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严 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病因和病理机制
手术治疗:包括微血管减压 术和面神经梳理术等手术治
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癫痫药物 和镇静剂等药物治疗面肌痉 挛
最新技术:如面肌痉挛的电 生理监测技术、面肌痉挛的
神经调控技术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药物治疗:寻找更安全、有效的 药物,以减轻面肌痉挛症状。
神经调节技术:利用神经调节技 术,如电刺激等,对面肌痉挛进 行治疗。

面肌痉挛PPT

面肌痉挛PPT
• 其优点为适应症广、并发症少且操作相对 安全可靠,缺点为破坏了神经的完整性, 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面瘫,复发率较
治疗进展- 微血管减压术
• 近30 年来由于采用MVD 治疗HFS 取得较 好的疗效,又能保留神经的完整性,不易导致 术后面神经麻痹,MVD 已逐渐成为治疗HFS 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段。


异位兴奋


治疗进展--药物治疗
• 对于发病初期和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酌情选用 药物治疗。
• 主要包括卡马西平、抗胆碱能类药物、巴氯 芬、氯硝安定、氟哌啶醇等。
• 但长期疗效欠佳且有较多副作用,尤其是老年
• 20 世纪90年代中期有学者尝试将新型抗癫 痫药物加巴喷丁用于面肌痉挛的治疗。
• 最近的一项开放性临床药物试验显示,23 例 面肌痉挛患者口服900~2400 mg 加巴喷 丁,其中16例(69.57 %) 痉挛症状改善且耐 受良好。
治疗进展-射频消融治疗
• 射频消融治疗面肌痉挛是通过射频针尖的 不同温度变化对面神经总干施加创伤,损 伤和离断部分纤维,对中枢来的神经冲动 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 假定时间固定,温度越高对面神经的毁损 越重,临床上止痉效果越好,但面瘫程度 越严重,反之亦然。
治疗进展- 面神经梳理术
• 基本原理是分隔开面神经纤维,减少因责 任血管在长期压迫下发生脱髓鞘变性所致 的神经轴索间异常电位蓄积和发放,从而 抑制面肌痉挛。
• 4.神经精神抑制剂引起面肌运动障碍:有新 近服用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等强 安定剂或甲氧氯普胺的病史,表现为口的
病因研究进展
1.血管因素: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是 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RCZ)存在血管压迫所致。------是主要原因 。 2.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 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面肌痉挛;后颅窝 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面肌痉挛。在年轻患者中 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之 一。 3.其它因素 面神经炎后遗症,引起面神经的髓鞘脱失, 形成各轴索之间的不正常传导,而引起面肌痉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面神经麻痹后的面肌抽搐:面神经损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时可
以产生面肌抽搐。

这种面肌抽搐常伴有瘫痪肌的痉挛或连带远动(如张口时眼睛不自主闭合),在进行自主运动如露齿时,抽搐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口角歪向健侧。

2.脑桥小脑角病变:如肿瘤与蛛网膜炎,但少见。

这类患者常有临近脑神经(第Ⅶ、Ⅷ、
Ⅸ等脑神经)受损的表现。

疑为肿瘤者,可行CT、MR脑扫描检查。

3.癔症性眼睑痉挛: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

痉挛仅局限于眼睑,抽动时双侧同步,但并不
累及颜面下部的面肌。

4.习惯性面部抽动: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短暂的强迫性面肌运动,呈双侧性,肌电图
检查出现的肌收缩与自主运动时所产生的一样。

5.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可有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但均为双侧性,且伴有四肢类似的不自
主运动,可以鉴别。

6.局限性癫痫:面肌局限性抽搐亦可能为局限性运动性癫痫,但其抽搐幅度较大,并往往
累及颈、上肢甚或偏侧肢体,或出现典型的大脑皮质运动区顺序扩散的局限性癫痫发作。

仅仅局限于面部肌肉者并不多见,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