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选择排序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内排序

数据结构-内排序

Shell排序的性能分析
Shell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在O(nlog2n)和O(n2)间, Knuth的 统计结论是,平均比较次数和记录平均移动次数在n1.25与 1.6n1.25之间
Shell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最后谈一下delta的取法。 Shell最初的方案是delta=n/2, delta=delta/2,直到delta=1。Knuth的方案是delta=delta/3 +1。其它方案有:都取奇数为好;或delta互质为好等等。 而使用象1, 2, 4, 8, …或1, 3, 6, 9, …这样的增量序列就不太 合适,因为这样会使几个元素多次被分到一组中,从而造 成重复排序,产生大量无用的比较操作
另外,在无序子表中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如果没 有交换元素,则说明无序子表已有序,无须再做 排序
24
冒泡排序算法实现
1 void bubble_sort(RecType R[ ], int n) { 2 //待排序元素用一个数组R表示,数组有n个记录
3 int i, j; 4 bool swap=TRUE; //判断无序子表是否已有序的变量
内排序和外排序 按照排序过程中使用内、外存的不 同将排序方法分为内排序和外排序。若待排序记录全 部在内存中,称为内排序;若待排序记录的数量很大, 以致内存一次不能容纳全部记录,在排序过程中需要 进行内、外存交换,称为外排序。本章仅讨论内排序
内排序可分为五大类: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 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 insert sort) 折半插入排序(binary insert sort) Shell排序(Shell sort)
10
10.2.1 直接插入排序举例

清华考研辅导班-2020清华大学962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目

清华考研辅导班-2020清华大学962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目

清华考研辅导班-2020清华大学962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目清华大学962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时间安排为12月22日下午14:00-17:00业务课二进行笔试,清华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及专业清华大学伯克利深圳学院0812J3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清华大学伯克利深圳学院0830J2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二、考研参考书目清华大学962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整理如下:《数据结构》(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吴伟民盛世清北建议:(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三、重难点知识梳理2020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962 《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研考试大纲:考试内容:1.1什么是数据结构1.2基本概念和术语1.3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1.4算法和算法分析1.4.1算法1.4.2算法设计的要求1.4.3算法效率的度量1.4.4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2 线性表2.1线性表的类型定义2.2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2.3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2.3.1线性链表2.3.2循环链表2.3.3双向链表2.4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3栈和队列3.1栈3.1.1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3.1.2栈的表示和实现3.2栈的应用举例3.2.1数制转换3.2.2括号匹配的检验3.2.3行编辑程序3.2.4迷宫求解3.2.5表达式求值3.3栈与递归的实现3.4队列3.4.1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3.4.2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3.4.3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3.5离散事件模拟4 串4.1串类型的定义4.2串的表示和实现4.2.1定长顺序存储表示4.2.2堆分配存储表示4.2.3串的块链存储表示4.3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3.1求子串位置的定位函数Index(S,T,pos)4.3.2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4.4串操作应用举例4.4.1文本编辑4.4.2建立词索引表5 数组和广义表5.1数组的定义5.2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5.3矩阵的压缩存储5.3.1特殊矩阵5.3.2稀疏矩阵5.4广义表的定义5.5广义表的存储结构5.6m元多项式的表示5.7广义表的递归算法5.7.1求广义表的深度5.7.2复制广义表5.7.3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6 树和二叉树6.1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6.2二叉树6.2.1二叉树的定义6.2.2二叉树的性质6.2.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6.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6.3.1遍历二叉树6.3.2线索二叉树6.4树和森林6.4.1树的存储结构6.4.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6.4.3树和森林的遍历6.5树与等价问题6.6赫夫曼树及其应用6.6.1最优二叉树(赫夫曼树)6.6.2赫夫曼编码6.7回溯法与树的遍历6.8树的计数7 图7.1图的定义和术语7.2图的存储结构7.2.1数组表示法7.2.2邻接表7.2.3十字链表7.2.4邻接多重表7.3图的遍历7.3.1深度优先搜索7.3.2广度优先搜索7.4图的连通性问题7.4.1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7.4.2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7.4.3最小生成树7.4.4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7.5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7.5.1拓扑排序7.5.2关键路径7.6最短路径7.6.1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7.6.2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8 动态存储管理8.1概述8.2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8.3边界标识法8.3.1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8.3.2分配算法8.3.3回收算法8.4伙伴系统8.4.1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8.4.2分配算法8.4.3回收算法8.5无用单元收集8.6存储紧缩9 查找9.1静态查找表9.1.1顺序表的查找9.1.2有序表的查找9.1.3静态树表的查找9.1.4索引顺序表的查找9.2动态查找表9.2.1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9.2.2B树和B+树9.2.3键树9.3哈希表9.3.1什么是哈希表9.3.2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9.3.3处理冲突的方法9.3.4哈希表的查找及其分析10 内部排序10.1概述10.2插入排序10.2.1直接插入排序10.2.2其他插入排序10.2.3希尔排序10.3快速排序10.4选择排序10.4.1简单选择排序10.4.2树形选择排序10.4.3堆排序10.5归并排序10.6基数排序10.6.1多关键字的排序10.6.2链式基数排序10.7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讨论11 外部排序11.1外存信息的存取11.2外部排序的方法11.3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11.4置换一选择排序11.5最佳归并树12 文件12.1有关文件的基本概念12.2顺序文件12.3索引文件12.4ISAM文件和VSAM文件12.4.1ISAM文件12.4.2VSAM文件12.5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12.6多关键字文件12.6.1多重表文件12.6.2倒排文件四、考研真题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严格管理院校自主命题专业考试科目相关资料、限制专业课辅导的规定,很多学校从那时起不再公布和出售真题,并不再提供专业课参考书目。

第十章内部排序

第十章内部排序

10.2 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续 •实现算法
Status InsertSort ( SqList &L ) { for ( i = 2; i <= L.length ; ++i ) if ( LT( L.r[i].key, L.r[i-1].key ) ) { L.r[0].key = L.r[i].key; //复制为哨兵 for ( j=i-1; LT( L.r[0].key, L.r[j].key ) ; - -j ) L.r[j+1] = L.r[j]; //后移记录 L.r[j+1] = L.r[0]; } } //InsertSort
1 物料管理
第十章 内部排序
学习内容
10.1 概述 10.2 插入排序 10.3 快速排序 10.4 选择排序 10.5 归并排序
SORT
2 物料管理
第十章 内部排序
10.1 概述
•定义
设有记录序列:{ R1、R2 ……….. Rn } 其相应的关键字序列为: { K1、K2 ……….. Kn }; 若存在一种确定的关系: Kx <= Ky <= … <= Kz,则将记录序列 { R1、R2 ……….. Rn } 排成按 该关键字有序的序列:{ Rx、Ry ……….. Rz } 的操作,称之为排序。
•性能分析 减少了查找比较次数,但并未降低时间复杂度,仍为O(n2)。 7
SORT
8 物料管理
第十章 内部排序
10.2 插入排序
3、 希尔(shell) 排序 •基本思想 先将整个待排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 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data structure

data structure

线性表操作
ListDelete(&L, i, &e)的实现:
首先分析:
删除元素时,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a1, …, ai-1, ai, ai+1, …, an) 改变为
(a1, …, ai-1, ai+1, …, an) <ai-1, ai>, <ai, ai+1>
<ai-1, ai+1>
由于“弧”是有方向的,因此称由顶点 集和弧集构成的图为有向图。
例如: G1 = (V1, VR1)
A
B C D E 其中 V1={A, B, C, D, E} VR1={<A,B>, <A,E>,
<B,C>, <C,D>, <D,B>, <D,A>, <E,C> }
若<v, w>VR 必有<w, v>VR, 则称 (v,w) 为顶点 v 和顶点 w 之间存在一条边。 例如: G2=(V2,VR2) V2={A, B, C, D, E, F} VR2={(A, B), (A, E),
共5个

性质 1 : 在二叉树的第 i 层上至多有2i-1 个结点。
(i≥1)
用归纳法证明:
归纳基: i = 1 层时,只有一个根结点, 2i-1 = 20 = 1; 归纳假设:假设对所有的 j,1≤ j i,命题成立; 归纳证明:二叉树上每个结点至多有两棵子树, 则第 i 层的结点数 = 2i-2 2 = 2i-1 。
例如:顺序表
L.elem L.listsize
23 75 41 38 54 62 17

第十章_排序方法(数据结构ppt-严蔚敏)

第十章_排序方法(数据结构ppt-严蔚敏)

第二个问题解决方法——筛选
方法:输出堆顶元素之后,以堆中最后一个元素替代之;然 后将根结点值与左、右子树的根结点值进行比较,并与其中 小者进行交换;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叶子结点,将得到新的 堆,称这个从堆顶至叶子的调整过程为“筛选”
例 38 50 97 76
13 27 65 49 13 38
97 27 38 50 76
2 (n 4)(n 1) 记录移动次数: (i 1) 2 i 2
i 2 n
若待排序记录是随机的,取平均值 n2 关键字比较次数: T(n)=O(n² ) 4 记录移动次数:
空间复杂度:S(n)=O(1)
n2 4
折半插入排序
排序过程:用折半查找方法确定插入位置的排序叫~
初始时令i=s,j=t 首先从j所指位置向前搜索第一个关键字小于x的记录,并和rp 交换 再从i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x的记录, 和rp交换 重复上述两步,直至i==j为止 再分别对两个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直到每个子序列只含有 一个记录为止
x 例 初始关键字: 27 49 i 完成一趟排序: ( 27 38 13 49 65 i 13) 49 97 76 j 97 49 13 j 97 65 49 27 50 j 50)
13 38
76 65 27 49
堆排序:将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得到关键字最小 (或最大)的记录;输出堆顶的最小(大)值后,使 剩余的n-1个元素重又建成一个堆,则可得到n个元素 的次小值;重复执行,得到一个有序序列,这个过程 叫~ 堆排序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如何由一个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 如何在输出堆顶元素之后,调整剩余元素,使之成为一个新 的堆?
按排序所需工作量

(842)考试大纲-计算机专业基础-2020

(842)考试大纲-计算机专业基础-2020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计算机专业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级学科)、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

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考试题型及比例简答题20%综合题80%(四)参考书目《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数据结构考查要点1 绪论1.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2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1.3 算法和算法分析2 线性表2.1 线性表类型定义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3 栈和队列3.1 栈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3.2 栈的应用3.3队列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3.4 队列的应用4 串4.1 串的类型定义、表示和实现4.2串操作应用5 数组和广义表5.1数组的定义、顺序表示和实现5.2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5.3广义表的定义和存储结构6 树和二叉树6.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6.2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存储结构6.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6.4树和森林6.5哈夫曼树及哈夫曼编码7 图7.1 图的定义、基本术语和存储结构7.2图的遍历7.3图的连通性和最小生成树7.4有向无环图、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9 查找9.1 静态查找表9.2 动态查找表9.3 哈希表10 排序10.1 插入排序10.2 快速排序10.3 选择排序10.4 归并排序10.5 基数排序10.6排序方法的比较(二)C语言考查要点1、算法及其描述方法1.1算法的概念、特点1.2算法的描述方法(流程图、N-S流程图)1.3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2.1变量和常量2.2 预处理命令2.3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2.4算术运算符、表达式3、顺序程序设计3.1各种类型数据的格式化输入/输出方法3.2字符数据的非格式化输入/输出方法3.2顺序程序的设计4、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1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条件运算符4.2 if、switch语句;4.3 if语句的嵌套。

第十章排序(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十章排序(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主要辅助手段:多媒体
作业布置
10-4(2),(4),(5),10-6,
主 要 参考资料
1.《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
严蔚敏 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备注
重点难点
希尔的思想,实现,算法分析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
分析方法
1.概念:排序,主(次)关键字,内部(外部)排序,比较排序算法的技术指标2。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3。直接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的思想,实现,算法分析。
教授思路,采 用 的 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 点 如 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 生 互 动等
难点:堆的调整辅助手段:多媒体
作业布置
10-7,10-8
主 要 参考资料
1.《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
严蔚敏 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备注
章节
10.5归并排序10.6基数排序
讲授主要内容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重点难点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与算法实现
本章思考题和习题
主 要 参考资料
1.《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
严蔚敏 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备注
章节
10.1概念10.2插入排序
讲授主要内容
1.概念:排序,主(次)关键字,内部(外部)排序,比较排序算法的技术指标2.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3。直接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的思想,实现,算法分析。
教授思路,采 用 的 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 板书设计,重 点 如 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 生 互 动等
教学思路:

数据结构 排序

数据结构 排序
选择排序种类: 简单选择排序 树形选择排序 堆排序
2019/9/7
30
10.4.1 简单选择排序
待排记录序列的状态为:
有序序列R[1..i-1] 无序序列 R[i..n]
有序序列中所有记录的关键字均小于无序序列中记 录的关键字,第i趟简单选择排序是从无序序列 R[i..n]的n-i+1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加入 有序序列
2019/9/7
5
排序的类型定义
#define MAXSIZE 20 // 待排序记录的个数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InfoType otherinfo; ∥记录其它数据域
} RecType;
typedef struct {
RecType r[MAXSIZE+1];
分别进行快速排序:[17] 28 [33] 结束 结束
[51 62] 87 [96] 51 [62] 结束
结束
快速排序后的序列: 17 28 33 51 51 62 87 96
2019/9/7
26
自测题 4 快速排序示例
对下列一组关键字 (46,58,15,45,90,18,10,62) 试写出快速排序的每一趟的排序结果

final↑ ↑first
i=8
[51 51 62 87 96 17 28 33]

final↑ ↑first
2019/9/7
14
希尔(shell )排序
基本思想:从“减小n”和“基本有序”两 方面改进。
将待排序的记录划分成几组,从而减少参 与直接插入排序的数据量,当经过几次分 组排序后,记录的排列已经基本有序,这 个时候再对所有的记录实施直接插入排序。

第十章 内部排序

第十章  内部排序

(38) (65) (97) (76) (13) (27) (49)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
Void InsertSort(SqList &L) { //对顺序表L作直接插入排序 for (i=2; i<=L.length; ++i) if LT(L.r[i].key, L.r[i-1].key) { L.r[0]=L.r[i]; //复制为哨兵 for (j=i-1; LT(L.r[0].key, L.r[j].key); --j) L.r[j+1]=L.r[j]; //记录后移 L.r[j+1]=L.r[0]; //插入到正确位置 } }//InsertSort
改写上述算法:将枢轴暂存在r[0]的位置上,直至一趟排 序结束后再将枢轴记录移至正确位置上, 算法10.6(b): Int Partition(SqList &L, int low, int high) { L.r[0]=L.r[low]; Pivotkey=L.r[low].key; while (low<high) { while(low<high && L.r[high].key>=pivotkey) --high;
10。3交换排序
起泡排序思想: 依次对未排序部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若逆序则 交换位置,每一趟可以使一个最大(最小)元素从这个序列 中冒出来,经过n-1趟,就可以排好序 例:
起泡排序示例
初始关键字 第一趟排序后 第二趟排序后 第三趟排序后 第四趟排序后 第五趟排序后 12 12 12 12 12 4 23 23 18 14 4 18 18 14 4 14 14 14 4 18 4 4 23 90 90
快速排序

962 《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962 《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962 《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为准。

一. 学科概述“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是清华大学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面向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并已按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完成备案的新型学科.欢迎但不限于以下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社会学等。

二.参考书目:《数据结构》(C语言版) (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三.考试内容:1.1什么是数据结构1.2基本概念和术语1.3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1.4算法和算法分析1.4.1算法1.4.2算法设计的要求1.4.3算法效率的度量1.4.4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2 线性表2.1线性表的类型定义2.2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2.3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2.3.1线性链表2.3.2循环链表2.3.3双向链表2.4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3栈和队列3.1栈3.1.1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3.1.2栈的表示和实现3.2栈的应用举例3.2.1数制转换3.2.2括号匹配的检验3.2.3行编辑程序3.2.4迷宫求解3.2.5表达式求值3.3栈与递归的实现3.4队列3.4.1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3.4.2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和实现3.4.3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3.5离散事件模拟4 串4.1串类型的定义4.2串的表示和实现4.2.1定长顺序存储表示4.2.2堆分配存储表示4.2.3串的块链存储表示4.3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3.1求子串位置的定位函数Index(S,T,pos)4.3.2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4.4串操作应用举例4.4.1文本编辑4.4.2建立词索引表5 数组和广义表5.1数组的定义5.2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5.3矩阵的压缩存储5.3.1特殊矩阵5.3.2稀疏矩阵5.4广义表的定义5.5广义表的存储结构5.6m元多项式的表示5.7广义表的递归算法5.7.1求广义表的深度5.7.2复制广义表5.7.3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6 树和二叉树6.1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6.2二叉树6.2.1二叉树的定义6.2.2二叉树的性质6.2.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6.3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6.3.1遍历二叉树6.3.2线索二叉树6.4树和森林6.4.1树的存储结构6.4.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6.4.3树和森林的遍历6.5树与等价问题6.6赫夫曼树及其应用6.6.1最优二叉树(赫夫曼树)6.6.2赫夫曼编码6.7回溯法与树的遍历6.8树的计数7 图7.1图的定义和术语7.2图的存储结构7.2.1数组表示法7.2.2邻接表7.2.3十字链表7.2.4邻接多重表7.3图的遍历7.3.1深度优先搜索7.3.2广度优先搜索7.4图的连通性问题7.4.1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7.4.2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7.4.3最小生成树7.4.4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7.5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7.5.1拓扑排序7.5.2关键路径7.6最短路径7.6.1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7.6.2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8 动态存储管理8.1概述8.2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8.3边界标识法8.3.1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8.3.2分配算法8.3.3回收算法8.4伙伴系统8.4.1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8.4.2分配算法8.4.3回收算法8.5无用单元收集8.6存储紧缩9 查找9.1静态查找表9.1.1顺序表的查找9.1.2有序表的查找9.1.3静态树表的查找9.1.4索引顺序表的查找9.2动态查找表9.2.1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9.2.2B树和B+树9.2.3键树9.3哈希表9.3.1什么是哈希表9.3.2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9.3.3处理冲突的方法9.3.4哈希表的查找及其分析10 内部排序10.1概述10.2插入排序10.2.1直接插入排序10.2.2其他插入排序10.2.3希尔排序10.3快速排序10.4选择排序10.4.1简单选择排序10.4.2树形选择排序10.4.3堆排序10.5归并排序10.6基数排序10.6.1多关键字的排序10.6.2链式基数排序10.7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讨论11 外部排序11.1外存信息的存取11.2外部排序的方法11.3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11.4置换一选择排序11.5最佳归并树12 文件12.1有关文件的基本概念12.2顺序文件12.3索引文件12.4ISAM文件和VSAM文件12.4.1ISAM文件12.4.2VSAM文件12.5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12.6多关键字文件12.6.1多重表文件12.6.2倒排文件。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图演示)】 必学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图演示)】 必学十大经典排序算法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动图演示)】必学十大经典排序算法0.1 算法分类十种常见排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比较类排序: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非比较类排序: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0.2 算法复杂度0.3 相关概念稳定: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不稳定: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a 可能会出现在b 的后面。

时间复杂度:对排序数据的总的操作次数。

反映当n变化时,操作次数呈现什么规律。

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计算机内执行时所需存储空间的度量,它也是数据规模n的函数。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

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1.1 算法描述比较相邻的元素。

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样在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重复步骤1~3,直到排序完成。

1.2 动图演示1.3 代码实现1.unction bubbleSort(arr) {2. varlen = arr.length;3. for(vari = 0; i arr[j+1]) {// 相邻元素两两对比6. vartemp = arr[j+1];// 元素交换7. arr[j+1] = arr[j];8. arr[j] = temp;9. }10. }11. }12. returnarr;13.}2、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FORTRAN95第十章 排序、查找算法

FORTRAN95第十章  排序、查找算法
要求线性表中的所有元素按照关键字有序(递增或递减)排列。 假设线性表中元素按关键字递增排列,那么二分查找方法是:将
给定值与处于顺序表“中间位置”上的元素的关键字进行比较键字则在表的后半部分继续进行二 分查找。否则在表的前半部分继续进行二分查找, 如此进行下去直 至找到满足条件的元素,或当前查找区为空。
10.1.4 直接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是将待排记录分成两部分,初始第
一部分只含1个记录,在排序进程中把第二部分的全部记 录逐步插入到第一部分,并使该部分每次插入记录后是有 序的。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步骤:
(1)将n个待排的记录数据存一维数组A中,默认A(1)为第 一部分的记录,2=>I;
(2)若I<=n, 则第二部分的一个记录A(I)与第一部分记 录进行比较, 找出在第一部分插入这个记录的位置,然后 将该位置上原来的记录及其后面所有的记录顺序后移一 个位置,在空出的位置上插入这个记录;若I>n (表示把 第二部分的记录全部插入到第一部分) ,则结束排序;
10.1.2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通过相邻两个排序记录的关键字的比
较,按一定次序互换逐步实现有序排序。 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是:第一次冒泡排序,首先将第
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 若不满足顺序的要求,则将两个记录进行交换,然
后比较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的关键字并做同样
处理,依次类推,直至对第n-1个记录和第n个记录 进行比较并处理完, 使得关键字值最大的记录被交换 到了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第二次冒泡排序只需
integer::low,high,key,ix,mid integer,dimension(low:high):: a do while(low<=high)

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版朱战立丛书版本排序

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版朱战立丛书版本排序

{ span = d[m];
//取本次的增量值
for<k = 0; k < span; k++> //共span个小组
{
//组内是直接插入排序,区别是每次不是增1而是增
span
for<i = k; i < n-span; i = i+span>
{ temp = a[i+span];
j = i;
while<j > -1 && temp.key < a[j].key>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每趟只能确定一个元素,表长为n时需要n-1趟
算法如下:
void SelectSort<DataType a[], int n>
{
int i, j, small;
DataType temp;
for<i = 0; i < n-1; i++>
{ small = i;
//设第i个数据元素关键字
(a)初始最大堆 40
32
9
5
10
40 32 9 5 10 50 76 88 (d)交换顶点50后 9
5
76
50
40
5
10
9
32
76 50 40 5 10 9 32 88 (b)交换顶点88后 32
10
9
5
32 10 9 5 40 50 76 88 (e)交换顶点40后
5
9 5 10 32 40 50 76 88
{ a[j+span] = a[j];
j = j-span;
65

数据结构chapter_10

数据结构chapter_10

typedef struct { //定义每个记录 数据元素) 定义每个记录( //定义每个记录(数据元素)的结构 KeyType key ; //关键字 //关键字 InfoType otherinfo; //其它数据项 //其它数据项 }RedType; //记录类型 //记录类型 typedef struct { //定义顺序表 定义顺序表L //定义顺序表L的结构 RecordType r [ MAXSIZE +1 ]; //存储顺序表的向量 //存储顺序表的向量 //r[0] r[0]一般作哨兵或缓冲区 //r[0]一般作哨兵或缓冲区 int length ; //顺序表的长度 //顺序表的长度 }SqList; //顺序表类型 //顺序表类型
void BInsertSort (SqList &L) {
// 对顺序表 作折半插入排序 对顺序表L作折半插入排序 for ( i=2; i<=L.length; ++i ) { L.r[0] = L.r[i]; // 将L.r[i]暂存到 暂存到L.r[0] 暂存到 low = 1; high = i-1; while (low<=high) { // 在r[low..high]中折半查找有序插入的位置 中折半查找有序插入的位置 m = (low+high)/2; // 折半 if (L.r[0].key < L.r[m].key) high = m-1; // 插入点在低半区 else low = m+1; // 插入点在高半区 } // while for ( j=i-1; j>=low; --j ) L.r[j+1] = L.r[j]; // 记录后移 // 插入 L.r[high+1] = L.r[0]; } } // BInsertSort

第十章 内部排序1

第十章 内部排序1

0 1 2 3 4 5 6 i=1 7 (49 38 65 97 76 13 27 ) i=2 38 (38 49) 65 97 76 13 27 i=3 65 (38 49 65) 97 76 13 27 i=4 97 (38 49 65 97) 76 13 27 i=5 76 (38 49 65 76 97) 13 27 i=6 13 (13 38 49 65 76 97) 27
k’1≤k’2≤···≤k’n 或 k’1≥k’2≥···≥k’n
• 稳定与不稳定:若记录序列中的任意两个记录 Rx , Ry 的排序码 Kx= Ky ;如果在排序之前和排 序之后,它们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则这种排序 方法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 • 排序中的两种基本操作:
– 两个排序码的比较(通常是必须的)
n
0
1 2 3 4 97 76 65 49
5 6 7 38 27 13
若待排序记录是随机的,取平均值
排序码比较次数:
n2 4
n2 记录移动次数: 4
时间复杂度:T(n)=O(n² ) 空间复杂度:S(n)=O(1)
10.1.2 折半插入排序
• 对直接插入排序,在插入记录Ri时,改用折半查找 方法确定插入的位置 • 算法思想:在插入Ri时,前面的记录R1, R2 ,·· Ri -1 ·, 已经排好序,因此可用折半查找找到Ri的插入位置
算法描述 #define M 100 //最大记录个数 typedef struct { int key; //排序码域 ···· //其他域 · ·; }RcdType; //记录类型 typedef RcdType Rcdlist[M+1];
//用顺序表存放,记录0下标不用 假设Rcdlist R;排序前待排序的记录已顺序存放在 R中,记录个数为n i:排序趟数,j:移动次数,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如下:

[课件]数据结构 第九章 查找

[课件]数据结构 第九章 查找

例 初始: 49 38 65 97 76 13 27 48 55 4 取d1=5 49 一趟分组: 38 65 97 76 13 27 48 55 4
一趟排序:13 27 48 55 4 取d2=3 13 二趟分组: 27 48 55 4
49 38 65 97 76 49 38 65 97 76
二趟排序:13 4 48 38 27 49 55 65 97 76 取d3=1 13 三趟分组: 4 48 55 27 49 38 65 97 76
第十章 排序
排序定义——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 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叫~ 排序分类
按待排序记录所在位置
内部排序:待排序记录存放在内存 外部排序:排序过程中需对外存进行访问的排序
按排序依据原则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归并排序:2-路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4 一趟排序:13 27 48 38 27 49 55 65 97 76 55 4 38 j j j ji ij ij ij i i i
二趟排序: 13 4 48 38 27 49 55 65 97 76 Ch8_3.c
希尔排序特点
子序列的构成不是简单的"逐段分割",而是将相隔某个增 量的记录组成一个子序列 希尔排序可提高排序速度,因为 分组后n值减小,n更小,而T(n)=O(n),所以T(n)从总体 上看是减小了 关键字较小的记录跳跃式前移,在进行最后一趟增量为1 的插入排序时,序列已基本有序 增量序列取法 无除1以外的公因子 最后一个增量值必须为1
2 ( n + 4 )( n 1 ) ( i + 1) = 2

数据结构 排序

数据结构   排序

(3)时间复杂度
比较次数与待排记录的初始顺序无关,只依赖 记录个数; 插入每个记录需要O(log2i)次比较 最多移动i+1次,最少2次(临时记录) 最佳情况下总时间代价为O(nlog2n) ,最差和 平均情况下仍为O(n2)。
30
9.2.3希尔排序(又称缩小增量排序)
1.基本思想
把待排序的数据元素分成若干个小组, 对同一小组内的数据元素用直接插入法排 序;小组的个数逐次缩小;当完成了所有 数据元素都在一个组内的排序后排序过程
11
存储方式
3. 地址连续的一组存储单元,另设一个 指示各个记录存储位臵的地址向量,在 排序过程中不移动记录本身,而移动地 址向量中的地址,在排序之后再按照地 址向量中的值调整记录的存储位臵-- 地址排序
12
#define MAXSIZE 20 // 待排顺序表最大长度 待排记录的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 typedef int KeyType; // 关键字类型为整数类型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 关键字项 InfoType otherinfo; // 其它数据项 } RedType; // 记录类型 typedef struct { RedType r[MAXSIZE+1]; // r[0]闲臵 int length; // 顺序表长度 } SqList; // 顺序表类型
low high low high m m m high
L.r[high+1] = L.r[0]; // 插入
27
2. 算法实现 void BiInsertionSort ( SqList &L ) {
for ( i=2; i<=L.length; ++i ) { L.r[0] = L.r[i]; // 将 L.r[i] 暂存到 L.r[0]

DS10_排序01_概述和插入排序

DS10_排序01_概述和插入排序

排序
先迚排序方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基数排序,其时间复杂度为O(d·n)
内排序的分类

按排序过程中依据的原则分
揑入类(直揑排序、二分排序、希尔排序) 交换类(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排序
选择类(直选排序、树型排序、堆排序)
归并类(二路归并排序、多路归并排序) 分配类(多关键字排序、基数排序)
3)折半插入排序性能分析

折半揑入排序减少了关键字的比较次数,但记彔的移动次数丌变,其 时间复杂度不直接揑入排序相同。

折半揑入排序是“稳定的”
3. 2-路插入排序
1)基本思想 2-路揑入排序是在折半揑入排序的基础上改迚的,目的是减少排序过 程中移动记彔的次数,但为此需要n个记彔的辅助空间。
2)具体做法
2)折半插入排序算法
void BinsertSort(SqList &L){ int i,low,high,mid; for(i=2; i<= L.length; ++i) { L.r[0]=L.r[i]; low=1; high=i-1; While(low<=high) { mid=(low+high)/2; if (L.r[0].key< L.r[mid].key) high=mid-1; else low=mid+1; } for( j=i-1; j>=low; j ) L.r[j+1]=L.r[j]; L.r[low]=L.r[0]; } }
另设一个和 L.r 同类型的数组d,首先将 L.r[1] 赋值给 d[1] ,并将 d[1] 看成是在排好序的序列中处于中间位置的记彔,然后从 L.r 中第 2 个记彔起依次揑入到d[1] 之前或之后的有序序列中。先将待揑入记彔的 关键字和 d[1] 的关键字迚行比较。 若 L.r[i]<d[1].key,则将 L.r[i] 揑入到 d[1] 之前的有序表中。反之, 揑入到 d[1] 之后的有序表中。

数据结构第十章 排序

数据结构第十章 排序
7
10.2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 2-路插入排序 表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10.2.1 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操作: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序的有序表中, 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
例:有一组待排序的记录的关键字初始序列如下:
(49,38,65,97,76,13,27,49`)
(4)归并排序 (5)基数排序
按内排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分类:
(1)简单的排序方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n)
(2)先进的排序方法,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3)基数排序,其时间复杂度为O(d(n+rd))
排序算法的两种基本操作:
(1)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 (2)将记录从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个位置;
算法实现的关键设计:
将d看成是一个循环数组,并设两个指针first和final分别指示排序过 程中得到的有序序列中的第一个记录和最后一个记录在d中的位置.
例:有一组待排序的记录的关键字初始排列如下:
(49,38,65,97,76,13,27,49`) 16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18
10.2.3 希尔排序 从直接插入排序
待排序序列基本有序可提高效率 回顾 待排序序列的记录数n很小时可提高效率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
先将整个待排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
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 全
体记例录:有进一行组一待次排直序接的插记入录排的序关. 键字初始排列如下: (49,38,65,97,76,13,27,49`)
} 12
直接插入排序的性能分析: 10. 3
(1)空间:只需一个记录的辅助空间r[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的基本思想是:每一趟在n-i+1(i=1,2, …,n-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的第 i个记录。

10.4.1 简单选择排序
10.4.2 树形选择排序
10.4.3 堆排序
10.4.1 简单选择排序
假设排序过程中,待排记录序列的状态为:
有序序列R[1..i-1] 无序序列 R[i..n]
从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第 i 趟
简单选择排序
有序序列R[1..i] 无序序列 R[i+1..n]
简单选择排序的算法描述如下:
void SelectSort (Sqlist &L ) {
// 对顺序表&L作简单选择排序。

for (i=1; i<L.length; ++i) {
// 选择第 i 小的记录,并交换到位
j = SelectMinKey(L, i);
// 在 L.r[i.. L.length] 中选择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if (i!=j) L.r[i]←→L.r [j]; // 与第i个记录交换
}
} // SelectSort
算法 10.9
时间性能分析
对 n 个记录进行简单选择排序,所需进行的关键字间的比较次数总计为:
2 ) 1
(
) (
1
1 -
=
-

-
=
n n
i
n
n
i
移动记录的次数,最小值为 0, 最大值为3(n-1) 。

10.4.3 堆排序(Heap Sort)
堆的定义:
堆是满足下列性质的数列{r1, r2, …,r n}:
r i<=r2i r i<=r2i+1

r i>=r2i
r i>=r2i+1
(小顶堆) (大顶堆)
例如:
{12, 36, 27, 65, 40, 34, 98, 81, 73, 55, 49} 是小顶堆{12, 36, 27, 65, 40, 14, 98, 81, 73, 55, 49} 不是堆
若将该数列视作完全二叉树,则 r 2i 是 r i 的左孩子; r 2i+1 是 r i 的右孩子。

r i
r 2i r 2i+1
例如:
12 36
27 65
40 34 98 81 73 55 49 是堆
14 不
堆排序即是利用堆的特性对记录序列进行排序的一种排序方法。

以大堆顶为例,若在输出堆顶的最大值之后,使得剩余的n-1个元素的序列重又建成一个堆,则得到n个元素中的次大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这个过程称之为堆排序。

例如:
{ 40, 55, 49, 73, 12, 27, 98, 81, 64, 36 } 40
55
49 73 98 81 12 27 64 36
初始序列 建大顶堆 { 98, 81, 49, 73, 36, 27, 40, 55, 64, 12 } 98
81 49 73 40 55 36 27 64 12 初始堆 交换 98 和 12
{ 12, 81, 49, 73, 36, 27, 40, 55, 64, 98 } 12 81 49 73 40 55 36 27 64 98 交换98和12 经过筛选 重新调整为大顶堆
{ 81, 73, 49, 64, 36, 27, 40, 55, 12, 98 }
81
73 49 64 40 55 36 27 12 98
重调整为堆
定义堆类型为:
typedef SqList HeapType;
// 堆采用顺序表表示之
两个问题:
1、如何由一个无序序列“建堆”?
2、如何在输出堆顶元素之后,调整剩余元素成为一个新的
堆,即“筛选”?
所谓“筛选”指的是,对一棵左/右子树均为堆的完全二叉树,“调整”根结点使整个二叉树也成为一个堆。





例如 98 81 49
36 27 40 55 64 12 是大顶堆
但在 98 和 12 进行互换之后,它就不是堆了,
12 98 因此,需要对它进行“筛选”。

比较 12
81
73
64 12
void HeapAdjust (HeapType &H, int s, int m)
{ // 已知H.r[s..m]中记录的关键字除 H.r [s] 之外均满足堆的定
//义,本函数自上而下调整 H.r[s] 的关键字,使 H.r[s..m] 也
//成为一个大顶堆
rc = H.r[s]; // 暂存 H.r[s]
for ( j=2*s; j<=m; j*=2 ) { // 沿key较大的孩子向下筛选
if ( j<m && H.r [j].key<H.r [j+1].key ) ++j; //j为key较大的 //记录的下标 if ( rc.key >= H.r[j].key ) break; //rc应插入在位置s上
H.r [s] = H.r [j]; s = j;
}
H.r [s] = rc; // 将调整前的堆顶记录插入到s位置
} // HeapAdjust
算法 10.10
if ( j<m && R[j].key<R[j+1].key ) ++j;
// 左/右“子树根”之间先进行相互比较 // 令 j 指示关键字较大记录的位置
if ( rc.key >= R[j].key ) break;
// 再作“根”和“子树根”之间的比较, // 若“>=”成立,则说明已找到 rc 的插 // 入位置 s ,不需要继续往下调整
R[s] = R[j]; s = j;
// 否则记录上移,尚需继续往下调整
void HeapSort ( HeapType &H ) {
// 对顺序表 H 进行堆排序
for ( i=H.length/2; i>0; --i )
HeapAdjust ( H, i, H.length ); // 建大顶堆
for ( i=H.length; i>1; --i ) {
H.r[1]←→H.r[i];
// 将堆顶记录和当前未经排序子序列
// H.r[1..i]中最后一个记录相互交换
HeapAdjust(H, 1, i-1); // 对 H.r[1..i-1] 进行筛选 }
} // HeapSort
算法 10.11
建堆是一个从下往上进行“筛选”的过程。

例如: 排序之前的关键字序列为
40 55 12 98 81 36 81 73 98 49
81
73
55 现在,左/右子树都已经调整为堆,最后只要调整根结点,使整个二叉树是个“堆”即可。

98
49 40 64 36 12 27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1.对深度为 k 的堆,“筛选”所需进行的关键字比较的次数至多为2(k-1);
2.对 n个关键字,建成深度为h=(⎣log2n⎦+1)的堆,所需进行的关键字比较的次数至多 4n;
3.调整“堆顶”n-1次,总共进行的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不超过
2 (⎣log2(n-1)⎦+ ⎣log2(n-2)⎦+ …+log22) < 2n(⎣log2n⎦)
因此,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