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建筑实测简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修缮与复原

大观楼建筑实测简析

李 琦

大观楼位于滇池之滨的昆明市大观公园近华圃,为历代人们观五百里滇池和西山睡美人的绝好去处和休息游览的良好场所。该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 ,僧人茅庵 建楼二层,名曰大观 。后因面临滇池,风帆烟树,揽湖山之胜,逐改名 大观楼 。道光八年 1828年 按察使崔锦观重修,改为三层。咸丰七年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 1866年 ,提督马如龙重修。同治十年 1871年 大水毁楼,逮光绪九年 1883年 总督岑毓英及住持僧性田重修后保持至今。大观楼周围的附属建筑有康熙年间兴建的催庚馆、观稼堂、涌月亭以及后代修建的揽胜阁、澄碧堂、牧梦亭、华严阁等。民国初期,大观楼辟为公园,增建曲廊将各楼阁堂馆联接起来。大观楼自建成后颇得名人雅士之青睐,诗词楹联不断,最著名的为悬于底层正门,由乾隆寒士孙髯翁所撰的 古今著名第一长联 ,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观楼也因此而享誉中外。底层后门有清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宋湘撰书的木刻联: 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 。楼二层正面有咸丰帝御书颁赐大观楼的 拔浪千层 匾额。一九六一年,郭沫若游大观楼,乘兴赋诗 登楼即事 一首,置于厅内。鉴于大观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文物价值,大观楼在一九八三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观楼曾于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进行维修,一九九八年,为迎接一九九九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再次对大观楼进行落架大修。我院趁大修之机对大观楼进行了实测,下面,根据实测结果对大观楼各方面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剖析。

大观楼为一座三重檐攒尖顶云南传统古建筑(图1),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底层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四周设有月台,南面面水,月台东西方向宽21 30米,进深4 75米,台高1米,设有石栏杆,通过七级台阶下到地面,使大观楼的正面蔚为壮观。月台南北方向长18 90米,北面月台因西面缩回,宽18 60米,进深2 40米,由于北面地坪抬高,月台仅0 15米高。整个月台周边为石灰岩方整石所砌,上墁石板,建筑西面和长廊相接(长廊为后建)。大观楼的平面布局简洁,主要入口在南北向,东西向各有两道拱形小门(因管理不便已封)。两座楼梯在建筑东西两侧(图2),从底层上楼到二层,经过廊再进入室内,走廊和室内用樘板门窗分隔;三层没有外廊,通过楼梯直接进入室内。

大观楼主体为三层全木框架穿斗结构,定底层室内地坪标高为 0 00米,则二层楼地板标高5 45米,三层楼地板标高9 70米,屋顶标高(含宝顶)17 30米。台明为石砌,略宽出墙面,高0 51米。方形布局的柱子分为檐柱、金柱两层,金柱由四根间距为5 2米、柱径0 4米、收分0 7%的通天柱从底层直伸到三层屋面,和梁架一起构成支撑建筑的主体框架。檐柱逐层退台内收,底层的檐柱离金柱中2 80米,包在0 7米厚的金包银(北方称金镶玉)墙内,二层檐柱内退1 3米,三层檐柱再内退0 8米。上层檐柱固定在下层金柱和檐柱之间的穿插枋上,穿插枋由4根直径为0 2米的园木重叠组成,并穿过檐柱形成檐口的挑头。为加强该建筑的稳定性,四棵通天柱的正升达3/100。下面两层屋面是靠上部柱子向内退台部分及檐口部分组成(图3),底层屋面正沟长3 1米,二层屋面正沟长2 8米,屋脊靠四根角梁起翘,角梁两边设抱刀枋来固定翼角椽子。顶层屋面的做法是:在金柱两边的金檩上2/5的地方置抹角梁,四个角有4根抹角梁,在抹角梁中45度设内金枋、内金檩,在上下两根内金枋之间安装了两层云南古建特有的装饰构件如意托和吞口。支撑内金枋不仅靠抹角梁,也依靠了檐口的挑头,挑头巧妙的利用杠杆原理,以金枋为支点,以挑头为挑杆来悬挑檐枋(檐枋的跨度为9米),一方面缩小檐枋的跨度,实际上也起到了减轻内金枋重量的作用。在内金檩上设吊顶,和四周的装饰构件一起形成屋顶天花。在屋面的四个转角,分别沿45度方向安置了角梁形成了屋脊的主要构件,4根角梁直伸到屋顶,和悬空的雷公柱用鱼尾榫扣在一起,角梁下部和金檩、檐檩固定。该建筑上面两层因角梁下部过重,而采用一根柱子撑住角梁,下部落在下层屋面角梁上,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均衡得体。顶层攒尖顶屋面举架6举,出檐1米,未设檐口桁条,屋面椽子断面均为园形,未设飞椽。

二、三层楼面做法为采用两根长9米多、高0 2米、间距有3米多的工字钢置于南北向的横梁上 工字钢估计为以前修建时更换 ,上置楼楞、楼板、下置平

47

顶木筋、木板蒙顶。该建筑整幢建筑的大木断面尺寸较小,除底层柱断面直径为0 4米外,梁枋断面直径最大也就是0 2米,承重较大的部位采用多根梁枋重迭受力。室内的两把楼梯设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内外两柱之间的空间而又避开了来自上部梁的干扰。

云南古建很多做法都与我国南北方不同,它的屋面不似北方古建的厚重雄健,又不似南方古建的轻盈秀雅,而是处于二者之间。云南古建屋面坡度较缓,出檐大,翼角部分做法独到,起翘主要靠仔角梁,仔角梁形状似一把关公的大刀,云南工匠习惯称其为大刀,称老角梁为大刀把,刀把头(即刀把端头和刀口相接处)的做法形态各异,有龙、凤、鹰等各种造型(图4),屋面为筒板瓦或琉璃瓦屋面。大观楼的屋面做法是如此,刀把头似龙口含珠。屋面采用金黄色琉璃筒瓦、脊、宝顶及兽头,灰色底瓦。宝顶造型独特,宝顶和四脊上的走兽之间坠一(下转第33页)

48

也都是成功地运用了 因地制宜 这条造园原则的。

第三,在构建新园林时,其总体布局必须注意层次分明。

精心的布局,对园林的层次起着制约和整顿的作用,亦即园林的层次,依赖于周密、恰当的布局。

层次分明的布局,犹如打仗时的 调兵布阵 : 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卫、士、卒须按部就班。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 (朱光潜 选择与安排 )

没有层次分明的园林,好像写文章时篇章的脱节,文气的阻断,终于不能成其为华章美文。没有层次分明的园林,又好像乐曲没有抑扬顿挫,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终于不能成其为华章美乐。

整体布局,须将开头、主体与结尾三大部分安排好,三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相互连贯而不割裂,一气呵成。在整体布局时须注意抑与扬、疏与密、正与反、曲与直、高与低等矛盾关系,进行辩证搭配,使其整座园林有抑有扬、有疏有密、有虚有实、有正有反、有高有低,游后感到丰富多彩,疏密有致,虚实相间,高低相衬,抑扬顿挫,匀称得体,韵味无穷。

第四,在构建新园林时,其总体布局必须注意 重视开头 ,切勿草率从之。

文章的开头,古人称为 起笔 。由于它的位置比较特殊,带有全文的 基调 和 奠基 作用,因此历来文章大家都对它无比地重视。它是组成美文华章的第一层 阶梯 ,所以显得至关重要,切切不可轻视。

如何开好头,这是颇费脑筋的。高尔基在 论写作 中说: 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这可谓大文豪的经验之谈。文章之所以开头难,难就难在:因为开头关系到以后行文的思路是否畅通。开头决定全文采取什么格调,开头直接影响文章的吸引力。

因而,李渔主张,文章若找不到好的开头,那么宁可不作。他在 闲情偶寄 里这样说: 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如此时此际文情艰涩,勉强支吾,则朝气昏昏,到晚终无晴色,不如不作之为愈也。 说得何等深刻!有经验的大文豪,往往文章一开就切题,新鲜,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

这里讲的虽是写文章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但构园如写文,因而,在构园布局时,务必要将园林的开头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切勿草率从之。

第五,在构建新园林时,其总体布局必须注意 重视结尾 ,亦切勿草率从之。

这里仍以写文章为例,来进行阐发。文章的结尾,古人称之为 收笔 ,它是写文章的最后一层 台阶 。结尾的好坏,同开头的好坏一样,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好的结尾,能使文章 锦上添花 ;差的结尾,却使文章 前功尽弃 。文章结尾要力求新颖,最忌雷同。综观古今中外优秀文章的结尾,总是 特色各异 , 百花齐放 。正如洪迈在 容斋续笔 中所说: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撰写文章是如此,构建园林亦是如此。

泰山的玉皇顶,武当山的金顶,是寺庙园林高潮式结尾,令人精神高扬、激动、振奋;拙政园的西园,留园的北园与西园,是私家园林交响乐的尾声作结,令人追忆、遐思与回味,这些都是园林结尾佳构的成功处理,值得今天借鉴。

因而,在构建新园林时,其总体布局必须注意 重视结尾 ,亦切勿草率从之。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旅游文化研究中心

邮 编:201900

(上接第48页)铁链。脊采用七线脊,即用七层构件组成的脊(用花蓝、托盘砖、瓦组成)。挑头采用龙头状木雕,由于挑头过长,固挑头下安有吊牙(装饰物)。两层檐枋之间设有吞口和如意托(装饰物),檐枋下有挂落(北方称倒挂楣子)。大门的安装,下用石门枕,上用连楹,门扇、窗扇的中部为透空斜格梅花纹样、两头为木浮雕(图5),门窗均漆果绿色 这次装修被改为栗色 。建筑外装修为栗色柱、白墙,柱头、梁坊采用云南风格彩画。云南古建受内地影响,彩画为北方的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结合,但细部处理和这两种彩画都不尽相同,带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

大观楼的大修于世博会前完成,做到了修旧如旧,并把从前历次施工中违反古建修缮原则的做法恢复其本来面目。如二、三层楼的窗从现代的玻璃窗改回原有的格子窗,把一、二层屋面的正脊用砖砌高围合(为防水)的做法恢复成古建的做法,露出了樘板。使大观楼呈现出清朝建筑的原有风貌。

作者单位: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

邮 编:650031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