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本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掌握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特性,了解正弦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知识,了解编码器、选择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分析简单放大器的能力,利用数字电路原理设计三人表决器、定时器等简单电路。
2.技能目标本课程的研究应该能够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晶体三极管形成的放大电路,利用数字电路原理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具备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特性,正弦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知识,编码器、选择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数字电路原理设计三人表决器、定时器等简单电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工学结合,将研究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突出工学结合。
教学中,理论知识强化应用性,教会学生怎么工作,怎样运用理论知识将工作做的更好。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教学做一体的工作过程教学法,将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机结合,让学生学的更快。
教学实训与生产加工相结合,以实现学有所用,提高就业上岗能力。
职业资格培养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再研究、再提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实验报告、设计方案、实际操作等。
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包括笔试、口试等。
考核方式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设计,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
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课程基本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内容和要求]序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号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管及整流电路件的外形和电路图形符号2、熟悉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和参数3、了解整流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是一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基本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有关的电子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后续课程主要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等。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是三门课并成一门课,内容多、概念多、电路种类多、电路与参数符号多,时间又少,因此教学中更需突出重点。
电路部分,重点是直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模拟电路部分,重点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数字电路部分,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对于实际的集成电路芯片,应着重芯片的逻辑功能和使用。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电子技术的学习规律,采用项目为教学情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情境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本课程共划分为电路定理分析验证、助听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表决器的制作与调试、数字电压表的制作与调试等五个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
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程,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电路识图与绘图的能力;对电子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对典型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设计课程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我们以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为依托,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成为主线,主动适应自动化行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等五个对接。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岗位调研,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按岗位能力确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配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按典型工作任务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反映职业标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将理论与实操对应起来,使理论真正起到指导实操的作用。
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训,改革后的本课程侧重实训实操教学,强调学生职业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理论教学围绕实操转,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领教学全过程。
3.全面评价模式作为不断改进的驱动力教学评价采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1《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目前电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发展异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高新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电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机电技术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素质目标(1)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
(3)强化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1)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参数、测试及用途。
(3)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结构、用途及性能特点。
(4)掌握常用设备、器件的特性和应用范围及途径。
(5)掌握基本逻辑电路的原理、结构、用途。
(6)会分析和设计一些简单的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
(7)掌握手工焊接的基本知识。
3.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2)能阅读和分析典型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3)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4)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元件。
(5)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合用专业:电气自动化制定系部:机电工程系制定时间:2018年2月《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括(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标准依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材培育目标和培育规格以及对《电子技术》课程教课目的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电子技术》课程教课与课程建设。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鉴于职业能力剖析,以模拟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模拟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交融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需的知识,并为从事相关实质工作确立必需的基础。
经过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辨别与采纳元器件的能力;电路识图与画图的能力;对电子电路进行基本剖析、计算的能力;对典型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修养。
经过逻辑思想能力训练,培育学生独立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电工技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识图画图能力、电路设计和剖析能力。
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气控制技术、 PLC技术、电气设施故障与保护的学习供给知识贮备和技术贮备,同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此后的工作打下优秀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一定的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灵巧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术;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和技术,提升综合素质,加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为此后就业和连续学习打下必定的基础;经过项目的解决,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道德和优秀的职业道德。
(一)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常用电子器件2、掌握放大电路基础,频次特征与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3、掌握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4、掌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5、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剖析。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三、参考课时64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解决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中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
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和电气维修的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七、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电子电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安装、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电子电工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子产品装配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电子电工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电路类型划分模块,以典型电子电路为载体设置教学单元,以常用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为综合实训项目,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自觉遵守电子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1.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2.会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简单PCB图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会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填写测试记录,排除简单电路故障。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专门化方向基础课程,是从事电子与通信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和基本设计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后,可以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具备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与知识:电工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1.能识别、测试电子元器件2.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与仪器3.能装接调试模拟电路4.能装接调试数字电路5.能处理电子设备的常见故障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必然引起考核内容与方式的改变。
从过去注重期末对学生的考核,到现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考核测试,更注重平时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技能知识的测评。
本课程在考核内容与方法上,增加平时技能考核的积累,向技能考核倾斜,其内容和方法如下:1、平时成绩的组成与比例:为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测评打分,对全班学生建立成绩动态记录表,随时记录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过程,每完成一个项目,都能有效地记录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平时成绩由3个方面组成。
2、期末考试成绩的组成与比例:理论考核60%理论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学时:116 学分:7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主干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其先修课程为《电工基础与技能》,后续课程为专业课程。
通过《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二极管及应用第一节晶体二极管的特性、结构与分类(1)二极管器件的结构及电路符号(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4)特殊二极管第二节整流电路及应用(1)整流电路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2)半波整流电路及元件选用(3)桥式整流电路及元件选用第三节滤波电路(1)电容滤波电路及输出电压的估算(2)电感滤波电路(3)复式滤波电路第二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第一节晶体三极管及应用(1)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及符号(2)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3)晶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4)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5)晶体三极管的测试第二节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2)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3)放大器中电流、电压符号规定(4)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5)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特点第三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1)估算静态工作点(2)估算交流参数第四节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2)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3)电路参数的估算第五节多级放大电路(1)多级放大器的组成(2)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3)多级放大器的简单分析第六节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1)场效应管的结构及符号(2)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曲线(3)场效应晶体管电压放大作用(4)场效应晶体管的使用注意事项第三章常用放大器第一节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及负反馈(1)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2)反馈的分类及判别方法(3)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判别第二节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及分类(1)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第三节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OCL电路)(1)电路基本结构(2)工作原理(3)输出功率和效率(4)交越失真及其消除方法第四节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OTL电路)(1)电路基本结构(2)工作原理(3)输出功率和效率第五节集成运算放大器(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和特点(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四章直流稳压电源第一节稳压二极管并联型稳压电路(1)电路组成(2)工作原理(3)电路特点第二节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电路(1)电路组成(2)工作原理(3)输出电压VO的调节第三节集成稳压器(1)三端固定集成稳压器(2)三端可调输出集成稳压器(3)直流稳压电路性能指标第四节开关型稳压电源(1)开关型稳压电源的组成(2)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3)开关型稳压电源稳压原理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第一节数字电路基本知识(1)数字电路的应用(2)数字电路的优点(3)数字信号(4)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第二节数制与码制(1)数制(2)不同数制间的转换(3)码制第三节逻辑门电路(1)基本逻辑门电路(2)集成TTL门电路第四节集成逻辑门电路(1)普通TTL集成门电路(2)OC门(3)三态输出门(4)TTL门电路使用注意事项第五节基本逻辑运算(1)逻辑代数运算定律(2)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第六章组合逻辑电路第一节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结构(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3)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4)组合逻辑部件的种类第二节编码器(1)二进制编码器(2)二一十进制编码器(3)优先编码器第三节数据选择器与分配器(1)数据选择器(2)数所分配器第四节译码器(1)通用译码器(2)二一十进制译码器(3)常用数码显示器第七章触发器第一节RS触发器(I)基本RS触发器(2)同步RS触发器第二节触发器的几种触发方式(1)同步触发(2)上升沿触发(3)下降沿触发(4)主从触发第三节JK触发器(1)JK触发器的构成(2)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3)集成JK触发器第四节D触发器(1)D触发器的结构与符号(2)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3)集成D触发器第五节T触发器(1)电路组成(2)逻辑功能第八章时序逻辑电路第一节寄存器(1)数码寄存器(2)移位寄存器第二节计数器(1)异步计数器(2)同步计数器第九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第一节555集成定时器(1)555集成定时器的组成(2)555集成定时器的基本功能第二节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1)555集成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2)555集成定时器组成单稳态触发器第十章A/D转换与D/A转换第一节A/D转换器(1)A/D转换器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3)A/D转换器的常见类型(4)A/D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第二节D/A转换器(1)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D/A转换器的指标(3)D/A转换的典型应用2.学时分配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二、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专业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和电气电力类的专业通用课程。
它是研究电学基础的基本学科,支持后续专业课程的研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研究打下坚实的电学基础。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子设计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能。
它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研究的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继续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初步掌握常用电子器件;2.掌握放大电路基础,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3.掌握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4.掌握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5.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分析。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每周6学时,共216学时,学分占6分。
七、课程结构序号研究任务(单元、模块)章节划分1-1 二极管1-2 研究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教学活动设计课时:1在研究本章内容时,学生应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主要参数及伏安特性,并对其他类型二极管的外形、功能及应用有所了解。
学生应理解整流和滤波电路的作用,会估算桥式整流电路和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并会合理选用整流元器件。
此外,学生应会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极性和质量优劣,并会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测量整流、滤波电路相关电量参数和波形。
1-3 三极管1-4 基本放大电路教学活动设计课时:2在研究本章内容时,学生应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学生应理解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主要元件的作用,会估算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八、总结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子设计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适用专业、所适专业的学时数、课程性质《电子技术基础》是理工科及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课程总学时(电类专业)为200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144,实验课学时40。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是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学习本课程有打基础的一面,同时有实际应用的一面,所谓打基础是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准备,比如为“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测量”、“检测技术”、“电视原理”、“数字仪表”、“数字通信”、“微机技术”等课程作必要的准备,所谓实际应用的一面,是本课程有些线路,就是工程上常用的电路,典型的电路比如“稳压源”、“晶体管电压表”、“数字钟”、“红绿灯”、“抢答器”等。
学习本课程后,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建设目标本课程将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践条件的更新与建设,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进一步搞好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力争达到省级一类优秀课程。
3.师资要求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须配备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有合理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师资队伍。
本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既有扎实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此,原则上任理论课教师必须参与实验辅导。
本课程所有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教学管理要求(1)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应2-3年修订一次。
(2)每位教师在开课前应该有完整的教学日历和教案,并填写好教学工作记录本。
(3)本课程为基础课,故作业量较多,每次课均有课外作业,每周交一次作业,学生的作业要求全部批改。
(4)8-10学时中应至少安排一次习题辅导课,根据作业批改情况,进行讲评和辅导。
并讲解典型例题。
(5)考核要求考核分为二部分:一是平时作业和平时阶段课堂练习,占总成绩的20%,学生作业缺交1/3以上的不得参加考试;二是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通过如下程序确定汽车学院汽车电子专业、建环学院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由此进一步确定“电子技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一)确定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行业企业市场调查与分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别为:(1)汽车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汽车机电一体化操纵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汽车检修实践能力,把握汽车诊断仪器的使用、整车电气性能检测技能,具备汽车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在汽车制造和售后服务岗位上从事治理、整车电气故障诊断与修理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消防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研究、设计、评价、监测、施工、管理、监察、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确定对应职业岗位通过走访汽车电子、消防工程等应用技术行业协会、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等途径,确定汽车电子专业对应企业的工作岗位是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电子产品质检员、汽车维修检验员等,消防工程等专业对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为消防工程师、水电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
(三)系统化分析典型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对上述7个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确定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再通过分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得到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的能力递进规律对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和分层,归纳出15个学习领域,依据学习领域,开发和重构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五)确定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既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严谨的职业素养,掌握常见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等基本理论与原理,具备电子电路设计、仿真、制作、调试等方面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荆门职教集团张道平 QQ: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知识目标: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电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常见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养成规范操作习惯。
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2.德育目标:本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的初、中级水平人才。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器件方面:使学生掌握常见半导体器件的外特性。
熟悉常见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2.单元电路方面:使学生熟悉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稳压电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以及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组成,理解其工作原理,了解一般应用。
3.综合应用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线路的能力。
4.实验技能方面:今调试单元电路及测试电路的主要参数。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晶体二极管和整流滤波电路课程内容1.1掌握晶体二极管。
1.2掌握整流和滤波电路。
1.3掌握稳压二极管,简单并联型稳压电路。
教学要求1.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2.熟悉单相整流和滤波电路的组成,理解工作原理。
3.掌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理解简单并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第二章晶体三极管和基本放大电路课程内容2.1掌握晶体三极管。
2.2掌握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2.3掌握多级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器。
教学要求1.掌握三极管共发射极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理解放大原理。
2.理解固定偏置和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会画交R和输入、输出电阻,理解分压式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
3.掌握射极输出器和共基电路的组成、特点和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参考学时:28(1个教学周)参考学分:1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是面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测控仪器与仪表专业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入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电子技术、测控技术、自动化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是在学习完前导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的基础上开设的,为《电子产品设计制作》、《CPLD应用技术实训》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在现代信息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由单一的满足上岗要求,走向贯穿职业生涯、适应社会发展,由终结教育演变为终身教育,职业能力的内涵已由狭义的职业技能拓展到兼具任务能力和整体能力的综合素质。
因此教师应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使“教学”向“学习”转换,引导学生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不仅在学习基础、专业层次、应用导向上区别于本科院校,而且内部还存在多元性、差异化的智能结构、自我定位和心理调适能力。
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保持职业教育共性的同时,尽力发掘学生潜能,发展个性;让学生体验开启智慧和增强自信的经历,培养能适应社会、适应各类专门岗位的人才。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实现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通过师生间互动合作,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1.3 课程设计思路在技能训练中,主要采用“原理了解→工具识别与筛选→元件焊接→安装调试”的训练方法,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进而掌握电路分析和电路安装测试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其他学习领域课程打好基础。
它是针对电子产品生产维修试验员、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测试员、电子产品售后维修人员所从事的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线路板焊接、电子产品参数检测、电路板及整机产品维修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其所需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课程,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安排了13个学习情境。
本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实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电子基本技能、电路分析能力、参与意识、团队意思和自信心。
二、课程基本理念该课程基于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对接行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电子技术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企业实际维修业务为背景,以电子从业资格考试标准为参考,以融“做、教、学、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为手段,以面向电子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建构课程内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仿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第一,课程是从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开始,按照电子操作流程,系统设计“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单级放大电路的组装与调试、OCL功率放大器的组装与测试、运算放大电路的测试、直流稳压电路的组装与调试、调光台灯电路的组装与调试、表决器的制作与调试、加法器的制作与调试、简易密码锁的制作与调试、声光防盗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数字时钟的设计、制作与调试、D/A转换实验”十三大学习情境。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元器件、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3.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技术实验和操作;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元器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2. 电路基础,包括电路分析方法、基本电路、交流电路等内容;3. 数字电子技术,包括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内容;4. 信号与系统,包括信号的基本概念、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内容;5. 微处理器与单片机,包括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编程方法,单片机的应用等内容。
三、教学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2. 强调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理论,又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4.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评价。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 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3. 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等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4. 综合能力的评价,通过综合考核、综合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普专类“高级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知识,掌握电子线路分析的一般方法,对基本的电子线路和数字逻辑电路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简述1.课程目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要求及时数分配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1)教学内容§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2半导体二极管技能训练1 二极管的识别检测(2)教学要求①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②理解PN结正偏、反偏的含义③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④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特性、主要参数⑤判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⑥二极管的识别检测(3)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特性、主要参数难点: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定及识别检测第二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2—1半导体三极管技能训练2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2—2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2—3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2)教学要求①了解三极管的结构、分类、型号及主要用途②正确使用万用表判定三极管的种类和三个管脚的极性③能根据三极管的各极电位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④掌握三极管的伏安特性⑤掌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各组成元件的作用及有关计算方法⑥掌握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的各组成元件的作用及有关计算方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难点: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的各组成元件的作用及有关计算方法第四章直流稳压电源(1)教学内容§4—1整流电路§4—2整流器件的选用§4—3滤波电路§4—4稳压电路(2)教学要求①掌握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②掌握稳压管的特性及用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难点: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第五章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1)教学内容§5—1分立元件门电路§5—2集成门电路§5—3逻辑代数基础§5—4组合逻辑电路(2)教学要求①掌握门电路的逻辑符号及运算②学习应用逻辑代数进行化简逻辑函数③掌握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3)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难点: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第六章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1)教学内容§6—1触发器§6—2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2)教学要求①掌握各类触发器的功能与逻辑符号②掌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3)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类触发器的功能与逻辑符号难点: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第七章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1)教学内容§7—1晶闸管§7—2晶闸管整流电路(2)教学要求①掌握晶闸管的功能与逻辑符号②掌握晶闸管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3)重点和难点重点:晶闸管的功能与逻辑符号难点:晶闸管整流电路的分析学时分配表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内容:万用表的使用,电压的测量,电容器、电感器的判别,单相交流电的测量要求:熟练掌握仪表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元件及电路的测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
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
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
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咼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管及整流
电路件的外形和电路
图形符号
向导电性;了解二极管的结构、
电路符号、伏安特性;熟记硅、2、熟悉二极管的错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和导通电主要特性和参数压;知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3、了解整流电路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组成,理解光电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其工作原理,能进形特征、功能和使用常识;硅行简单的工程计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起到算。
稳压作用。
4、滤波电路的类 2.理解半波、桥式整流的工作
型和应用
原理,能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
3.知道滤波电容参数的选用原
贝聽
1. 了解三极管的外形,掌握三1三极管及应用极管的结构、符号;
2、放大电路的构 2.掌握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三极成 3. 了解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主2 管及基本3、放大电路的分要参数;
放大电路析 4.会画放大器直流通路与交
4、放大器静态工流通路,熟悉用估算法分析基
作点的稳定本放大电路;
5.静态工作点设置不适当会造
成截止失真或饱和失真,并知 道
消除失真的方法。
6. 了解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 放大电路
2.熟悉OCL OTL 功放电路的组
念
放大电路 2、负反馈对放大 3
的负反馈 电路性能的影响
3、负反馈放大电
路分析
1. 功率放大电路
低频功率 4
的基本要求及分
稳定原理,掌握分压式偏置放
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7.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等 于每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
乘积。
8. 熟记放大倍数转换成增益的
定义式。
1. 理解和掌握反馈的基
本概
念;
2. 掌握反馈电路的分类; 2. 掌握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类 型的方法;
3. 熟悉四种典型负反馈放大电 路;
4. 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 的影响。
1.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 作任务、基本要求及电路类型。
1、反馈的基本概
2.双电源互补对成形式;理解工作原理;会计
称电路算它的最大输出功率和理想效
3.单电源互补对率。
称电路 3.掌握复合管组合的原则,并
4.集成功率放大能判断出复合管型和引脚。
器 4.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由三部
1、集成运放的基分构成。
1.了解集成运放的电路构成;理解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零点漂移、熟悉集成运放抑制零点漂移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电路 3.掌握集成运放的付号;
集成运算
52、集成运放介绍 4.掌握集成运放的理想特性
放大器
3、集成运放的应以及虚短和虚断这两个重要结
用论;
5.能识读由理想集成运放构成的
三种基本电路(反相放大器、同
相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能
够计算出输出电压和平衡电阻。
1. 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1、数字电路的特方法;
点及分析方法 2.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
2、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及应用;
特性 3.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复合逻辑门电
63、逻辑门电路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逻辑
路
4、TTL集成逻辑符号、逻辑函数表达式、真值
门表。
5、CMO集成逻辑4.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的
门主要参数。
5.了解CMO集成逻辑门。
1、数制 1.熟悉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及
2、逻辑代数基本其之间的转换。
公式 2.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公式数字逻辑3、逻辑函数的化及基本定律。
"7
7
基础简 3.会进行逻辑函数的化简。
4、逻辑电路图、 4.会进行逻辑函数、真值表的
真值表与逻辑函互换;熟练掌握逻辑代数在逻
数间的关系辑电路中的应用。
1、组合电路的基 1.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及
组合逻辑
8础知识设计步骤。
电路
2、编码器
2. 了解二进制编码器,二-十进
3、译码器
4、显示器制编码器。
3.了解二进制译码器,二-十
1、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进制译码器。
4. 了解半导体数码管及液晶显示打计。
器、JK触发器、D1、了解各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集成触发触发器2、掌握各类触发器的真值表,9
器2、触发器的触发熟悉它们的功能。
方式
3、集成触发器的
应用
1、寄存器
3、了解触发器的实际应用。
2、二进制计数器 1.理解时序电路的特点。
时序逻辑
103、十进制计数器 2.掌握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电路
4、时序逻辑电路
的应用
3.掌握计数器的计数功能。
[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精讲多练、做学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将理论基础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深入浅出。
(3)要注重重点环节的教学设计。
反复强调、演练。
力争把每个知识点理解透彻。
2、教学评价
1.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
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模式。
3.学习评价宜将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
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4.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
考核。
5.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
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