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人的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技巧
印象管理的技巧
“印象管理”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技巧,它主要关注形象,主要用于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达到更大的成功,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冲突和误解。
首先,要做好印象管理,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定位,穿着体面,要使自己与众不同,给人留下一个积极的印象,使自己显得优雅大方。
其次,当谈论其他人的话题时,我们应该表现得有礼貌大方,不要插嘴,也不要把别人的话说得很不堪。
再者,在与他人讲话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调和语气,不要说话过于强烈,也不要说话态度不够诚恳。
同时,当在社交场合陌生人时,我们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尽量使自己的态度更加友好,表现出得体的礼貌,这样有助于建立一种良好的氛围。
此外,印象管理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局面。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有冲突时,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立场,也要弄清楚他人的立场,在这之前不要发表看法,避免与他人发生误会和误解。
当我们提出不同观点时,也要使用正确的语言,使对方感到尊重,而不是触动对方的自尊。
最后,在与他人沟通时,我们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谦虚,友好,有礼貌,不干涉别人的隐私等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双方的矛盾,展现良好的形象,达到更大的成功。
以上是印象管理的一些关键技巧,如果遵循以上原则,那么我们在社交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表现。
同时,印象管理也是一种基本的技
术,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冲突和误解,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实现我们的目标。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
印象管理是指通过行为,言论和打扮来影响他人认知和观点的策略,从而有效
完成沟通及达到自身期望的过程。
随着社会现代化越来越发达,印象管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第一,关注自身形象管理,也就是说要求自身的形象和外表,保持一致的标准,把握住有利于自身的形象:选择合适的服饰,注重体格保养,经常参加健身活动,同时调整自己的举止,保持良好的礼仪。
第二,尊重他人,通过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密切沟通来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客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第三,做好情绪控制,拥有良好的社交情商,学会正式正面的把握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无论任何机会都可以胸有成竹的面对复杂的情况。
第四,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学习成果,丰多认知,获得
自信,进而运用印象管理来满足工作和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几种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希望通过它们可以有效地帮助
大家维持良好的印象,达到有效的沟通,达到自我价值。
印 象 管 理
(二)印象管理的分类
1.获得性印象管理
所谓获得性印象管理,就是试图使别人更 积极地看待自己,努力树立和完善在他人心目 中的完美形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 和赞许。通常情况,人们会选择以下的手段来 进行获得性印象管理:意见遵从 、热情相助、 抬举他人、自我抬高、自我宣传和以身作则。
(1)意见遵从。即附和他人意见。为了避 免“应声虫”的骂名,他们在表现意见遵从时 一般不会一味地表示赞同,而常常是在一些无 关紧要的事情上表示不同意见,而在重大问题 上则意见一致,或在开始时发表不同意见,而 后逐渐趋同,制造出一种虽然被说服但自己却 很有主见的假象。
其次,过分的重视印象管理也很可能无法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为你把自己包装得过 于严密,别人根本无法了解你究竟是什么样的 人,因此也无法信任你。
最后要特别提到的是,如出于不良的动机, 为了庸俗的目的,印象管理就会恶化社会风气, 但这应该不是印象管理本身的问题,而是动机、 目的的问题。
印象管理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小
2.保护性印象管理 所谓保护性印象管理,是人们尽可能地弱
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免 于形象受损的一种努力,其目的是在于避免惩 罚和责备。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以下手段进 行保护性印象管理。
(1)借口。即承认行为本身有错,却否认 自己应该对行为负责,于是把过错归于偶然因 素、不了解情况、生理驱动力,甚至推诿他人。 例如,迟到的员工可能借口路上堵车、昨夜失 眠等。借口若有效必须充分、正规、真诚和易 于被人接受。
中国人的印象管理
中国人的印象管理所谓印象管理,是指自我服务偏见、虚伪的谦逊和自我妨碍都揭示出个体十分在意自我形象。
在不同程度上,我们始终在管理自己给他人营造的印象。
对于中国人,这种印象管理大多体现在“面子”“脸面”上。
中国人十分注重面子问题,害怕在人前丢面子。
并且中国人对于一个好印象的定义也和西方人大不相同。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印象管理受中国儒家的传统文化影响很深。
一、面子与爱面子。
翟学伟认为面子是个体对作出良好行为后的自我评价及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
左斌通过对脸面问题的实证研究认为,中国人认定的丢脸行为分为四类:违背道德的行为、暴露隐私的行为、能力缺陷行为和不良习惯的行为。
之所以中国人不愿意做出这些“丢脸”的行为,大多是认为这样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正是在乎自我的形象,在对自我不良习惯等的掩饰中,很明显我们是在努力管理自己给他人营造的形象,这便是印象管理了。
中国网关于中国人“面子”观的调查表明,认为“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很重要的占%,认为一般的占%,认为不重要的仅占%。
好面子的这种印象管理充分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比如说,一般情况下,中国人不愿意在街上大吵大骂以防给陌生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便是有助于实现社会安定的一个实例。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说每个人每一天都在给不同的人演不同的戏,进行着自我的印象管理。
同样,通俗的来说,中国人每天努力的去做让自己有面子的事或者说是为了自己做了丢面子的事情而懊悔都是在进行自我的印象管理。
我们说中国人好面子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再往深说,中国人印象管理的方向也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印象管理方式中华上下五千年,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就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于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对长辈的绝对尊敬是给人留下好印象的。
相反,虐待父母,不尊重老人等行为会受到整个社会的指责。
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人一般趋于在陌生人面前尽力表现出对长辈的尊敬。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的看法和认识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的看法和认识1.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的概念人际交往印象管理,简称印象管理,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自我介绍、仪表、言谈举止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印象的过程。
这个概念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戈夫曼提出,并在现代社交媒体的普及下变得更加重要。
2. 印象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通过第一印象来评价他人,因此良好的印象管理能够给他人留下积极的、有利的印象,对于职场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印象管理也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个人对印象管理的认识对于个人来说,印象管理意味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言行举止,要有礼貌、自信、真诚等。
印象管理也包括了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呈现自己,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等方面。
4. 印象管理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印象管理的过程中,个人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比如他人的偏见观念、自我认知的局限等。
针对这些挑战,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思考、积极反馈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印象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5. 总结与展望人际交往印象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影响个人的社交生活和职业发展,还能够反映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印象管理,不断提升自己的印象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人际交往印象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性,良好的印象管理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展现自我,提升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会继续关注和学习印象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印象管理能力。
人际交往印象管理是一个涉及到个人形象、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的复杂过程。
它不仅仅是通过仪表和言行来展现自己,更是需要在心态、行为和沟通上都能够保持一致和积极。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个人形象管理变得愈发重要,对印象管理的重视和学习也成为当下非常必要的能力。
管理心理学.印象管理
21
Research)
3、李琼,郭德俊,印象整饰的概念、动机及行为策
略简述.心理科学,1997,20(l):6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85
6、李琼,郭德俊. 中国人的印象整饰特征及 其影响因素初探.心理科学,1999, 22: 488~491
18
✓相关概念的区分问题 ✓ 研究内容上还有待完善 ✓测量方法还有待改进 ✓研究结果的推广问题还需小心处理 ✓跨文化的研究比较缺乏
19
参考资料
1、社会心理学,作者:Guangguo Xu, 徐光国,出 版者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
2、Youk University Article (Theories Used in IS
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15
受这一理论模型的指导,其测量工具上也发生 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印象管理量表。Conroy, Motl 和Hall在2000年[10]和2003年[11]进行了三项研究, 用来检验Leary和Kowalski提出的印象管理两因素 模型。他们编制了SPEQ(the self-Presentation in Exerciase Questionnaire),结果两因素模型 的合理性,总量表共9个项目(印象动机6个,印 象建构3个),其中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之间的相 关系数为0.34。印象动机的加权Ω系数 (Weighted omega coefficients)为0.87,印象
11
二、人格因素大致包括:
(一)自尊与印象管理 (二)自我监控与印象管理 (三)控制点与印象管理 (四)归因与印象管理
12
三、情境因素
从情境因素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情境 的公开性、个体对表现结果重要性的知觉、 任务的本质和结果反馈。其中研究最多的 是情境的公开性。Kolditz和Arkin(1982) 提出印象管理更多出现于公开场合而非私 人场合。
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
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印象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来管理自身形象和他人对自身的印象。
在现代社会中,印象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影响一个人或组织在职场、社交和公众舆论中的形象和声誉。
下面将介绍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
1. 自我表现模式自我表现模式是指个人通过言行举止、仪态仪表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形象。
在职场中,一个人的自我表现往往是他人对他印象的首要来源。
因此,个人在职场中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保持专业、自信和亲和力等积极的形象特质。
同时,还应该注意细节,比如穿着得体、言辞得当等,以提升自己的形象。
2. 信息管理模式信息管理模式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传递和控制信息来管理自身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非常广泛,因此个人或组织需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来传递正面的信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包括在媒体上发布正面的新闻、通过社交媒体展示积极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以避免误导他人或破坏自身形象。
3. 社交关系管理模式社交关系管理模式是指个人通过维护和发展社交关系来管理自身形象。
在社交活动中,个人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往往是他人对他印象的重要因素。
因此,个人在社交活动中应该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同时,还应该注意在社交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赞赏。
4. 品牌形象管理模式品牌形象管理模式是指组织通过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来管理自身形象。
在商业领域中,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往往是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也需要注意与消费者和社会的沟通和互动,以增强品牌形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5. 纠错和修复模式纠错和修复模式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形象受损或出现问题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修复和恢复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或组织难免会遇到形象受损的情况,比如产品质量问题、领导失误等。
印象形成与管理
第二节印象形成与管理第一部分印象形成主讲人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给大家讲的是印象形成与管理。
我给大家讲的呢就是印象形成。
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在大一刚来时,你遇见你的室友,新的同学。
在一开始接触时,你会注意到他的外表,他穿的衣服,他的行为等等。
这些东西会给你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就形成了第一印象。
随着交往的增多,你会了解他们的其他方面,然后你会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一、印象形成概述那么印象的定义是什么?人际印象?人际印象形成?哪些同学能来回答下。
(印象是指人们记忆中保留的有关客体的形象,人际印象就是保留有关他人的形象,人际印象形成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形成的过程。
)然而,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中都包含了三种成分?分别是行动者、知觉者和交往情境。
首先,介绍一下行动者,就是被形成印象的人。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行动者的许多特质会被人们用来推论及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如书中提到的,行动者的性别是影响知觉者选择线索和对线索加权的一个因素。
还有行动者的行为也是影响总体印象形成的因素。
曾有一项研究,让被试阅读一些个体的行为描述,第一组描述行动者为一个早先对行动者友好的人做了一件好事;第二组描述行动者做了一件回报他人善意的好事;第三组描述行动者拒绝帮助一个行为自私的人。
第四组描述的是行动者拒绝做一件好事来回报早先对他友好的人。
然后让这些被试来评价这些行为,得到最好评价的是第二组,其次是第一组,然后是第三组,最后是第四组。
这一项研究说明了行动者的行为是影响总体印象形成的因素。
第二个是知觉者,也就是形成印象的人。
由于印象是知觉者形成的。
所以会受到知觉者的影响,包括心理过程和信息的加工过程。
定势就是影响因素中的一个,而定势是什么?比若说,你在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事先告诉你他是一位老师或者警察。
那么你是否会不自觉的注意和观察那些符合他身份和职业的行为?而这就是定势。
心理学课件第六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
积极性
1、成功的印象管理可以用来建立真诚的人际 关系,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能够顺利地 进行下去(彭湃)
2、成功的印象管理还能够调节和润滑人际关 系
消极性
既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真 实身份,也有人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
Social Perception & Impression Management
主要内容
第三节 印 象 管 理
第四节 社 会 知 觉 的 偏 见
第三节 印 象 管 理
一、印象管理的涵义 二、印象管理的正负两面性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涵义
印象管理:有意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6
一、晕轮效应
二、社会刻板印象
一、晕 轮 效 应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知觉者对一个人的某 种人格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 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凯利1950年
个人主观推断的泛化、扩张和定型的结果
二、社 会 刻 板 印 象
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 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利用服装、首饰、宴席、车马、楼台亭宇 逢迎:恭维和施惠 恭维:又称奉承和拍马屁,通过一定的语言、 表情、行为等印象管理手段来抬高他人的威望和尊 严,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利用此为自己的个人目的 服务 施惠:更注重利用金钱或其他物质手段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管理
鲁 迅 《说“面子”》 林语堂 《吾国吾民》 史密斯 《中国人的性格》 1894年
人生是个大舞台,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有如演员相 互配合的演习
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印象管理
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印象管理从20世纪50年月开头,印象管理现象开头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在短短半个多世纪中,有关印象管理的讨论在社会学、组织学、管理学、沟通学和心理学领域中得到快速的进展,尤其是90年月以来,实证主义社会心理学家以人与情境之间的联结为切入点,试图揭示人类互动的本质,并把这一概念应用到广泛的社会现象领域。
印象管理无所谓好坏,然而,运用印象管理来适应社会生活,调整人际关系则有乐观与消极之分。
其乐观方面是争取别人的理解,协调人际关系,使人们的交往顺畅地进行;其消极方面是经常被人用来骗取别人的信任,以达到自己不行告人的目的。
一般来说,人的抽象认知力量与共性进展越成熟,其印象管理力量也就越强。
理论介绍印象管理,也叫自我呈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掌握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理论由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通过系统的观看和分析,于1959年提出。
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现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乐观的评价。
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制造出乐观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胜利地与人交往。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
印象管理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
1.印象管理的动机。
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掌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意愿程度。
个体印象管理的动机水平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
越是与个人目标相关亲密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剧烈。
比如,假如某人特别盼望能够在某闻名学者门下学习,他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会很剧烈。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追求异性时,特殊会掩饰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这就是由于在对方面前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特别剧烈,由于得到这位异性的爱与个人目标极其亲密,甚至得到爱本身就是个人目标。
人生法则——印象管理
人生法则——印象管理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律和生活法则,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
掌握它们,会帮你发现事物真相,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和人性;合理运用它们,许多复杂和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
印象管理有个齐国人,家中一妻一妾。
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这个齐国人却经常独自一人外出,酒足饭饱后才回家。
他的妻妾感到有些奇怪,就问他:‚没听说你在外面做什么大事啊,你怎么有钱经常在外大吃大喝呢?‛他回答说:‚噢,我有许多富贵朋友,是他们经常请我吃饭,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的,我都厌烦了!‛这人的妻子还是有点不相信,就悄悄对妾说:‚我们家可是从来都没有贵客登门呀!我看他是在撒谎,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啊。
‛第二天,那个齐国人一离家,他的妻子就跟了出去。
她躲躲闪闪地尾随在他后面,但是走遍了全城,也没见他和谁讲一句话。
走着走着,妻子看见自己的丈夫朝东门外走去,于是紧跟了上去。
哪知道东门外是一块坟地。
天啊!丈夫正在向各家上坟的人乞讨着剩下的残酒冷菜。
妻子全明白了,气呼呼地跑回家去,把真相全都告诉了妾。
妾说:‚没想到咱们的男人竟然这么不争气,我们怎么依靠他啊?‛那男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妻妾已经知道了真相,回家后仍然像往常一样得意洋洋地在妻妾面前夸耀与贵人聚会的热闹场面。
这两个女人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他数落了一通。
这个齐国人面红耳赤地说:‚我之所以这样,还不是为了一个面子嘛,我不想让你们瞧不起我啊!‛这个齐国人就是在进行印象管理,尽管他的行为有死要面子之嫌。
这种通过自觉调控自己的仪表、体态、言谈等方面,从而间接影响或控制他人的知觉和感受的过程叫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这个名词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得到别人乃至社会的认可、赞同,并期望能够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就要有意无意地进行印象管理。
比如,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对什么人说什么话,通过表情更好地表达自己等,都是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还有,当一个人要去面试的时候,总会事先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个人资料、形象设计、谈话内容等;当一位热恋中的小伙子被女朋友甩了,他总会在别人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
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一、积极自我形象管理积极自我形象管理是指通过塑造自己积极向上的形象,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模式下,个人应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如仪表、服饰、言谈举止等,以展示自己的自信和专业能力。
此外,个人还应注重内在修养,如自我认知、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提升,以树立自己的领导者形象。
二、关系管理模式关系管理模式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互动中,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种模式下,个人应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以建立信任和友好的关系。
个人还应注重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见,以积极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
此外,个人还应注重维护和发展人际网络,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获取能力。
三、专业能力管理模式专业能力管理模式是指个人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种模式下,个人应注重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个人还应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以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此外,个人还应注重与行业专家和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以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四、价值观管理模式价值观管理模式是指个人通过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种模式下,个人应注重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思和思考,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个人还应注重与他人的价值观进行对话和碰撞,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此外,个人还应注重将自己的价值观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以展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是指个人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公益活动,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这种模式下,个人应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个人还应注重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此外,个人还应注重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合作,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印象管理的五种模式分别是积极自我形象管理、关系管理模式、专业能力管理模式、价值观管理模式和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印象管理,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影响力。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的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最容易被人察觉。
所以个体往往注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是如此。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有时候,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的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会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了“面具”。
同时,也会通过自我抬高的方法,让他人觉得自己总的方面或者某一方面很优秀,进而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是指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大家对其社会角色的期待。
比如,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行为举止要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要求(有知识、有涵养、有责任心等),这样就会给别人留下“好老师”的印象。
4、投其所好
有时候,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会采取符和(认同别人的意见)、施惠(给别人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好处”)等方法,去支持别人的自我价值感。
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
如何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如何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进行各种交往活动。
而且,当今时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在交往活活动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能留一个美好的印象,好的印象便于我们与他人更好地相处,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第一印象无论好坏都很难抹去。
因此,初次见面就不讨人喜欢的人通常不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而第一次就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人,更受人欢迎。
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这就需要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
所谓印象管理,也就是印象控制,是指一个人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过程,使他人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
印象管理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日常交往活动中,我们应如何做才能产生有效的印象管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行动: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包装,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着装要得体而应景,合理搭配衣服,要保持干净整洁。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靠衣装马靠鞍。
确实,得体的衣着、打扮在交往中很容易给人留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但是,衣着打扮要以得体为前提。
所谓得体,就是要符合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社会角色等特征,还要注意时间、地点与场合。
而且,两个陌生人在首次见面时,大多都会从衣着打扮去评判对方的品味和性格。
所以,如果你想让对方觉得你成熟稳重,那么你就应该穿西装这类较正式的衣服;如果想向对方法展现你的热情青春,那就可以穿一些运动类的衣服;如果你想表现你的温柔贤惠,就可以穿裙子或者较淑女的衣服。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身体语言,言行举止要得当,要有礼貌。
言行举止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涵养,因此,在交往中,找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好说话的艺术,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努力排除一切干扰良好印象形成的因素。
印象管理ppt课件
2、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
①往自己脸上贴金(entitlements)。如在面试中,应试者试着去 强化一个正向的事件,并最大化自己与此事件的关联。比如公司 需要具有良好外语水平、善于团队合作、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 员工,那么可以观察到,许多应试者会声称自己具有公司需要的 才能。 ②自我提升(enhancement):指的是除了最大化自己与正向事物 的关联外,还会让他人认为他做的比别人认为的还要多更多。 ③克服障碍(overcoming obstacles):在面试中,应试者会特别 强调在向目标迈进时,问题与障碍是如何妨碍他,以提升他完成 该事件的价值。
印象管理• • • • •来自对印象管理的理解 印象管理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策略 印象管理的识别 结束
(一)对印象管理的理解
•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提出“戏剧论”,又称 为印象管理.他认为社会交往就是戏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某种角 色,演出一定的节目.当个人出现在别人面前时,他总是企图控制别 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及交往的性质。面子功夫即印象管理的策略. • 亚力山大等:20世纪70年代提出情境同一性理论也认为印象管理是社 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 • Schlenker(1981)对印象管理的定义为:表演者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信 息进行操控,也就是表演者(actor)试图影响目标观众(target)对表演 者本身的知觉。 • 而Jones(1982)也提出把策略性的自我表现定义为:受到权力增长动机 影响的,被个体设计来去引发他人对自己的特质进行归因的行为特点。
(三)印象管理的策略
Jones和Pittman(1982)对印象管理的分类有逢迎、自我推销 、模范、恳求和威慑五项。 1、逢迎(ingratiation) ①强化他人(complimentary other-enhancement),这种行为 通常是特意去夸大他人正面的地方、而刻意忽视负面的地 方。 ②同意他人意见、判断与行为(conformity in opinion,judgement and behavior),表演者表现出自己和 目标观众有许多共同点 ,这种假设是基于人们都喜欢和与 自己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相处。 ③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即是对目标观众表现出自 己拥有、而且他也喜欢的特质。 ④略施小惠(rendering favors)而不怀抱着任何回报的心理 也会是非常成功的一种策略。
演讲中的印象管理
演讲中的印象管理演讲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
无论是在商务场合、学术研讨会上还是在公共演讲中,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印象,成为了演讲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的印象管理,并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策略。
一、形象塑造首先,演讲者的形象对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至关重要。
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素质,都能够在演讲过程中产生直接的影响。
外在形象方面,演讲者需要注重穿着得体、仪态端庄,并且与演讲的主题相一致。
同时,面容表情、声音语调等也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增强演讲者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另外,内在素质包括个人修养、学识水平和情绪控制等,演讲者需要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平和稳定的心态和情绪,以展示出专业性、自信和真诚。
二、沟通技巧在演讲中,演讲者的沟通技巧直接决定了观众对他的印象。
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者需要具备清晰、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长句子,同时要注重语速和语调的控制,以确保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是肢体语言的运用,演讲者应当注意身体姿势、手势运动以及眼神交流等,这些细微的动作能够加强沟通的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增强记忆点。
最后是关注观众反馈,演讲者需要时刻关注观众的表情和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演讲节奏和内容,以及时满足观众的需求。
三、故事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共鸣,并且更容易被记忆。
在演讲中,演讲者可以通过讲述个人经历、分享真实案例或者编排寓言故事等方式,向观众传达主题和价值观。
故事讲述需要注意时间把控、情感表达以及与主题的关联性。
演讲者可以利用情感化的表达方式,使故事更富有感染力和亲近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
四、备而不用演讲者在演讲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演讲的顺利进行。
然而,备而不用同样是演讲中常见的问题。
即使准备充分,演讲者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避免呈现出过于生硬和呆板的表现。
相反,演讲者应该将准备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演讲时达到流畅自然的效果。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也被称为个人形象管理,是指个人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形象塑造和维护,以达到良好的社交交往和职场发展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印象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一个人的形象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品味和态度,还直接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在印象管理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从外在形象、仪态举止到言谈举止,都需要注意。
首先是外在形象,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我们可以从穿着、发型、修饰品等方面入手,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和风格,让自己看起来整洁、自信而舒适。
此外,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姿势也是形象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正确站姿、坐姿和走姿来展现自己的自信和专业形象。
言谈举止也是印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交流。
在与他人沟通时,要注意声音和语速的控制,避免过于大声或过快,以免给他人带来不适。
此外,还要注意言辞的礼貌和举止的得体,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以及保持一定的社交礼仪。
除了外在形象和言谈举止,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来提升自身的形象。
不断学习和进修,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
在职场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来展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印象管理不仅在社交场合中有用,也在职场中起到重要作用。
形象良好的员工通常能更好地与同事和上级进行合作,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晋升,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并努力发挥最佳状态。
总而言之,印象管理是一个综合考虑个人形象和行为的过程。
通过注重外在形象、言谈举止和知识技能的提升,我们可以塑造出一个积极、自信且专业的形象。
印象管理不仅对个人的交际和职场发展有好处,还能帮助个人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印象管理能力,从而在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演讲中的印象管理
演讲中的印象管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演讲已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公共活动中,我们都会不时地面临着演讲的机会。
而在演讲中,印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在听众心中的形象,更关系到我们演讲的成败。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演讲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演讲中的印象管理。
二、准备工作1.明确目标在进行演讲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演讲目标。
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观点?还是要传达一种情感?只有明确演讲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准备工作。
2.了解听众在准备演讲稿时,我们需要对听众的背景和需求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例如,如果我们的听众是学生,我们可以使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是专业人士,我们可以采用更加正式和专业的措辞。
3.科学组织内容演讲内容的组织结构对于印象的形成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整体性地介绍主题,再逐一展开每个要点,并最后总结概括,让听众对整个演讲有清晰的认识。
三、演讲技巧1.身体语言身体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在演讲中它能够增强我们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我们应该注意站姿、手势和眼神的运用。
保持挺胸抬头的姿态,采用适当的手势来强调重点,目光要与听众进行接触,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自信和真诚。
2.声音运用声音是演讲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够传递我们的情感和观点。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调整声音的音量、语速和语调,使之与演讲内容相匹配。
适当的变调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引起听众的注意。
3.故事和例子在演讲中,故事和例子是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它们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或借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观点,这样不仅能够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四、形象塑造1.穿着打扮在演讲中,我们的外表形象直接影响着听众对我们的印象。
我们应该合理选择穿着打扮,既要符合场合要求,又要展现出我们的个人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中国人的印象管理一、社会知觉中的习惯性效应――选择性知觉:观察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对被观察对象进行主动的知觉选择。
――晕轮效应:当观察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好象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月晕)一样,故称为晕轮效应。
――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受到最近遇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投射效应:又称假定相似性效应。
观察者把自己的特性或感觉加到被观察者身上的现象。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或定势效应。
指观察者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看法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现象。
――重显轻潜效应:又称煮蛙效应。
指对明显的、突发的事件容易察觉,而对于缓慢而来的威胁习而不察。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
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初次所接触的印象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影响着对某个人的看法。
――近因效应:被观察者最近一次的表现容易给观察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和影响,从而使观察者忘记他在过去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偏见:在社会心理学中, 偏见 (prejudice) 通常被理解为是一种错误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对某个社会群体产生偏见, 就会倾向于用特殊的(通常是消极的)方式来评价其成员, 而对该成员的具体情况和表现只给予很少的关注或根本不关注。
因此, 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偏见可以被定义为对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一种不公正态度, 它是一种事先或预先就有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 偏见与歧视经常被人们作为同义词使用, 但在社会心理学中, 这两个词的含义有本质的不同。
偏见是一种态度, 因而是一种心理现象, 而歧视 (discrimination) 则指行为。
偏见形成机制:(1)刻板印象效应认知心理学家认为, 人类是“认知吝啬鬼”,生活在信息纷繁而又无法回避的环境中的人们为了节省认知资源, 总是尽可能简化自己的认知过程,方法之一便是分类 ( categorize) 。
如把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每一类别的人具有某些特点, 知道了个体属于某个类别, 就容易预见该个体的行为。
可见分类可以节省认知资源,认识世界也就相对简单了一些。
对某个人群的看法实际上就是刻板印象。
有研究者指出, 刻板印象其实就是认知心理学家所讲的“图式”, 只不过它是一种专门针对社会群体的图式1。
当然, 刻板印象与偏见有本质的不同。
刻板印象是纯认知的, 而偏见作为一种态度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但是, 刻板印象可以作为偏见的一部分。
态度结构的经典理论认为, 态度由认知成分( cognition)、情感成分( affect) 和行为倾向 ( behavior tendency) 三个部分构成。
刻板印象可以充当其中的认知成分。
由于上述列举的原因, 刻板印象经常是错误的, 这就导致以它作为基本成分之一的态度也是错误的, 偏见即由此生成。
[新闻报道中的刻板印象]正常社会需要法治沈泽玮联合早报2012年11月30日哥哥到北京出差,工作结束他到我家住,顺便在北京溜达一下。
要离开时,我安排相熟的师傅送他到机场,师傅询问要打张发票吧?我说不用,在北京多呆一天是他的私人行程,他自己付车钱。
师傅很惊讶地说:“不打票?中国人早打两张票了。
”同个师傅在知道我母亲是退休记者后,很委婉地询问,进报社要参加考试的吗?外派记者要有什么背景吗?师傅完全没有恶意,我却不幸成了中国人认知中的“记二代”。
大清早,看到一个貌美女子从名车上走下来,你会联想到什么?她是富太?二奶?富二代?按摩师傅告诉我,他和同乡窃窃私语说是1吕勇. 社会刻板印象与图示. 社会心理研究, 1992, 4: 34~39二奶,结果该女子说:“你看过二奶一大早开车上班吗?”这种与中国普通市民的交谈很有意思,经常能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论里头,发现两国社会和人民之间的差异,也慢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的组成生态。
发票就该多打的,一张不够,要报就报两张,一个人的发展际遇完全靠血统、背景和关系,一个人的财富不是睡来就是继承而来。
当法治和制度松弛时,游戏没有规则,竞争没有规则,社会就乱套。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容易混乱并产生刻板印象,看到鞋就想到脚、看到脚就想到大腿、看到财富就想到腐败,看到不公就想到特权,看到香车美女就想到二奶。
(2)内群--外群效应:人们通常会把社会分为两大部分——我们和他们。
这就是说, 将人们分为内群 ( 我们, 自己人)和外群 (他们) 是一种惯常的思维方式。
外群的人经常被认为有更大的相似性。
例如许多人觉得外国人长相都很相似 (异族效应)。
不仅如此, 外群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 具有更多的消极品质2。
外群和内群的划分在对行为的解释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公平世界效应:许多人觉得世界是公平或公正的, 即所谓的“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一个人现在所获得的奖惩由他过去的所作所为决定。
许多事实和研究都表明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人们经常视而不见。
假如某个人遭到另一个人粗暴无礼的对待, 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这个人做了什么错事, 其实, 也有可能是另一个人的责任。
这并不是因为人们不关心正义, 而是他们没有看到事情不公正的一面。
公平世界现象实际上是让人满足现状, 所导致的偏见使人们对不公平的现象心安理得。
偏见的形式内隐偏见与外显偏见首先介绍一个有趣的研究。
Ayres 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员走访了芝加哥地区 90 多家汽车销售商,采用统一的策略讨价还价, 就销售商2Lambert A J. Sterotypes and social judgment: The consequences of group vari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8 (3) : 388~403的一款成本价约为 11000 美元的新车, 询问最便宜的售价。
结果发现给白人的最终售价较为便宜, 给有色人种的最终售价较贵3。
由这种价格的不平等可以看出偏见的存在。
由此可见, 在行为中, 偏见常常以一种微妙的形式间接地表现在人们对那些熟悉的、相似的以及感觉舒适的人或事物的偏好上。
这说明了人们具有双重态度体制 (dual attitude system) 。
针对同一对象人们可以有不同的外显 (意识) 和内隐 ( 自动) 态度。
在内隐态度中偏见常常表现为自动刻板化、现代种族歧视 ( modern racism) 、文化种族歧视 (cultural racism) 等。
二、印象管理的理论阐述概念:从已有文献来看,有关印象管理的研究领域常常会出现三个名词,即自我表现、印象管理和印象整饰。
其中印象管理和印象整饰是指同一概念,都来自英文“impression management”,只是我国学者用词习惯的不同。
但是,自我表现却不同,它来自self presentation。
Schneider(1981)指出,印象可以通过自我表现之外的方式来管理,如第三者。
由此可见,印象管理是比自我表现更广泛,包含性更强的概念。
含义:印象管理是控制或管理信息,以影响他人对我们的印象的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是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每个个体都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然而,这并不是说印象管理是一种欺骗性行为,也可能是个体已经形成的一种处事风格,并且,在个体进行印象管理活动时可能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所以说印象管理并不完全是欺骗性的。
源起:印象管理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政治家兼作家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1469~1527)。
他在《君主论》中写到,“一位君主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4。
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machiavellianism),是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这一思想反映了“马基雅维里对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理解。
对现代社会心理学中有关‘印34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象管理’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真正划时代作用的则应首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offman。
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提出,“印象管理就像戏剧”,互动中一方的兴趣在于控制别人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5。
他把社会互动和戏剧表演结合起来,认为每个人均在扮演一个“行当(line)”。
一个行当是一套细致的对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选择。
这就是自我表现。
然而,作为一个社会学家,Goffman 关心自我表现在社会现实的建构中的作用,只关心个体在社会现实中扮演的角色,他倾向于排除内在心理因素在符号式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而重视外部因素的作用、相对忽视心理因素在符号式的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他对自我表现的研究只侧重于欺骗性和防御性的个体行为,然而后来的学者提出,印象管理并不是一种欺骗性行为,行为者个人在进行印象管理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Jones 及其同事则把自我表现扩大到包含企图控制他人对自己的个人特征的印象6。
这一思想引起了心理学家对印象管理的兴趣,改变了印象管理一直属于社会学范畴的地位,使这时的印象管理研究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到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人们对印象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剖析,认识到印象管理与维持一种身份有关,印象管理问题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如 Baumeister(1982)认为,印象管理是“利用行为去沟通关于自己和他人间的一些信息,旨在建立、维持或精练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7。
与之相似,Tetlock等(1985)认为印象管理是“人们使用了造成受赞许的社会形象或社会认同的策略”8。
这两种概念都反映了印象管理与维持一种身份有关。
模型:Leary 和Kowalski(1990)在对印象管理的二成分模型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印象管理的三成分模型9。
他们认为,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包括印象监控、印象5Goffman E.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ewYork: Doubleday, 19596Jones E E. Pittman T S.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strategicself-presentation. In: Suls J. e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 Hillsdle, New Jersey: Erlabaum, 1982. 231~2637Baumeister R F. A self-presentational view of social phenomena.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2, 91(1): 2~368Tetlock P E, Manstead A R. Impression Management versusintrapsychic explanations in social psychology: useful dichotomy? Psychological Review, 1985, 92(1): 59~779Leary M R, Kowalski R M. Impression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two-component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0, 107(1): 34~47动机和印象建构三个成分或过程:印象监控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想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并留意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印象动机反映的是个体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知觉和印象的愿望;印象建构是指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用来产生具体印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