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 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 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4、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5、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三、阅读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答: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答: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湖心亭看雪》答案【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3、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4、(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5、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是哪座古代园林的代表性建筑?A. 醉翁亭B. 虎丘塔C. 虎丘山D. 虎丘寺答案:A2. 在哪个季节,湖心亭的景色最为迷人?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3. 湖心亭位于下列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D. 广州答案:C4. 湖心亭的名称与其建筑特点有关,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湖心亭的特点?A. 建在湖中心的亭子B. 形状像湖的亭子C. 亭子周围环绕着湖水D. 亭子内部有一个湖景窗答案:C5. 湖心亭建于哪个朝代?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南宋答案:D二、填空题1. 湖心亭位于苏州的西湖之 _______。

2. 湖心亭是以 _______ 命名的。

答案:亭位于西湖之心的位置而得名3. 古人赞美湖心亭看雪的诗句是 _______。

答案: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4. 清代画家 _______ 曾经在湖心亭写生过。

答案:石涛5. 湖心亭曾经是 _______ 的私家园林。

答案:官员、文人三、简答题1. 简述湖心亭的历史背景及建筑风格。

答案:湖心亭建于南宋时期,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江南园林的典型特点。

湖心亭是由小石桥横跨较宽水域、水面上修筑了一座红砖圆形桥基,并在桥基上建造了亭阁式构筑物。

亭阁采用木材和瓦片作为主要材料,整体建筑简洁而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2. 描述一下你在湖心亭看雪时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我在湖心亭看雪时,首先被周围雪景的美丽所吸引,整个湖面都被洁白的雪覆盖,远处山城也被雪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

站在湖心亭上,我感受到了宁静与恬淡,湖水静谧地融入了雪景,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

我静静地凝视着雪花纷飞的景象,仿佛时间也随之凝固。

湖心亭的建筑物为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观景点,我可以远望山城千里雪,近听湖亭一夜钟,不受寒风侵扰,只专注于享受这片美丽的冬日景色。

3. 你认为湖心亭在什么方面对苏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意义?答案:湖心亭作为苏州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对于苏州的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岱《湖心亭看雪》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湖心亭看雪(张岱)崇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余拏一小舟②上下一白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⑤是日,更定矣⑥与余舟一芥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⑧湖中人鸟声俱绝:⑨上下一白:⑩拥衣:⑽及下船:二、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③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夫观人风者得焉B.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C.是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D.其问其姓氏其如土石何2.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拏∕一小舟4.下列“而”的用法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是 ( )A.杂然而前陈者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填空题本文选自《》,作者,字,号。

(时期)文学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绝:2.是日更定..:3.余挐.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拥:毳衣:毳:5.沆砀: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更:7.三大白.:8.客此..:三、问答题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写景有何妙处?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找出这句描写中的数量词,说说其表达效果。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偶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5.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对“痴”的理解。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答案)一、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家。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湖中人鸟声俱绝..俱:全,都。

绝:断绝,消失。

2.是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3.余拏.一小舟:撑(船)。

4.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毳衣:裘皮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5.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8.客此..:客居此地。

三、问答题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雪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

侧面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为下文遇见金陵客的意外与惊奇作了铺垫。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从数量词的角度赏析这句描写。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高度概括地写出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流露出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偶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1)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2)通过写所遇之人的喜悦来侧面烘托作者得遇知音的喜悦之情。

29.湖心亭看雪(答案)

29.湖心亭看雪(答案)

厦门市音乐学校2014—2015学年(上)初二语文导学练班级:姓名:座号:第29课湖心亭看雪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gēng ) 拥毳衣炉火( cuì) 雾凇沆砀( hàng )( dàng )长堤一痕( dī) 与余舟一芥( jiâ) 舟子喃喃曰( nán )2.文学常识填空(1(3)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①___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②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阅读并背诵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2)(3(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 消失,停止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 与人世隔绝 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下了三天,西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的妙处: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语段(一)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 喃之语来收束全文?(4 分)
①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 淡淡的愁绪。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 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 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湖心亭看雪》复习
原文
译文
段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
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 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
总写
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 雪景和雪
消失。 极。
Hale Waihona Puke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5.是是是..日金更陵定人矣
代词,这。 系词,是。
6.大见 余强 余大 饮.三 喜大.白大而大别地。表大示。范与围“广小,”程相度对深。。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一、内容理解类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 结构上有何作用?句中“绝”字妙在何处? 答案: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 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妙处:“绝”字从听觉入手,描 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 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内容主旨:本文通过记述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历,描绘了西湖大雪之 后悠远脱俗的雪景,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 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寄托了人生 渺茫的慨叹。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知识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雪.三日雪:(2)湖中人鸟声俱绝.绝:(4)拥.毳衣炉火拥:(5)雾凇沆砀..沆砀:(6)惟.长堤一痕惟:(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更:(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内容理解。

(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2)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精题演练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上下一.白一:(2)余拏.一小舟拏:(3)从武林门而西.西: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接着写赏雪的过程,然后笔锋一转,叙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本文语言简洁,多处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照应。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的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7.这篇文章可谓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对比阅读(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二)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D2. 文章中提到的“湖心亭”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南京答案:C3.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哪些情绪?A. 喜悦B. 忧愁C. 宁静D. 激动答案:C4.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自然元素?A. 雪B. 湖C. 亭D. 所有选项答案:D5.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雪的描写主要突出了雪的哪些特点?A. 纯净B. 洁白C. 轻盈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文章中提到“________”,形容了雪的轻盈。

答案:轻如鹅毛7. 作者形容雪覆盖的湖面为“________”,展现了雪的洁白。

答案:镜面8. 文章中提到“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

答案:雪景如画9.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________”,体现了雪的宁静。

答案:万籁俱寂10. 文章中,作者通过“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雪的热爱。

答案:心旷神怡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对雪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雪景之中。

12. 文章中,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有哪些感受?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宁静和心旷神怡。

雪的洁白和轻盈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而雪覆盖的湖面和周围环境的宁静则让作者感到万籁俱寂。

四、论述题13. 根据《湖心亭看雪》一文,论述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及其对自然美的感悟。

答案: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是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雪的热爱。

同时,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的宁静感受,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

作者认为自然之美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宁静,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

五、翻译题14.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湖心亭看雪,心旷神怡。

(完整word版)《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 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2)余挐.一小船( 通“桡”,撑(船) ) (3)拥毳衣...炉火(穿着)(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 (4)雾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5)上下一白..( 全白 ) (6)惟.长堤一痕( 只有 ) (7)客此..( 在此地客居 ) (8)及.下船( 等到 )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10)余强.饮三大白.(尽力)(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 (11)舟子..(船夫) (12)更有痴似相公..者(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三、阅读理解。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湖心亭看雪》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湖心亭看雪》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20《湖心亭看雪》⑴张岱(1597一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⑵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⑵[拏]撑(船)。

⑶[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⑷[拥]裹、围。

⑸[毳]鸟兽的细毛。

⑹[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⑺[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⑻[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⑼[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⑽[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⑾[焉得]哪能。

⑿[更]还。

⒀[三大白]三大杯酒。

⒁[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⒂[客此]客居此地。

⒃[舟子]船夫。

⒄[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答案】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⑵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答案】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⑶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⑷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⑸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答案】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⑹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案】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doc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doc

《湖心亭看雪》检测姓名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词多义更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上下一白()长堤一痕()绝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古今异义余住西湖古义:()今义:剩下3、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客此|: )4、重点实词余等一小舟()拥()?衣炉火沆竣()焉得更有此人()及下船()余强饮三大白()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雾漱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1、《湖心亭看雪》中,开头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初, 而作者却用明代纪年开头,表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尾的“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写景的顺序。

【共两句话。

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

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29.《湖心亭看雪》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2、掌握重点句子:3、能对文章综合分析。

复习进程:一、导入二、导学-自主复习(一)复习翻译。

复习指导:把握翻译,快速朗读文章,参看文章翻译。

勾画重点句子并记忆。

5分钟。

(二)重点实词虚词。

复习指导:1、迅速记忆课下注释。

(10分钟)(三)课文把握:复习课后练习。

(5分钟)三、导思-归纳总结:四、导练-训练反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一、1.ɡēnɡ cuìzhēn sōnɡhànɡ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湖心亭看雪》课后巩固练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巩固练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课后巩固练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基础知识积累一、文学常识《湖心亭看雪》作者是,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朝代)文学家。

他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明亡后不仕。

著有《》《》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古义:今义:剩下,余下白:古义: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3.其他重点实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余拏一小舟拏:(3)拥毳衣炉火拥:(4)雾淞沆砀沆砀:(5)上下一白一:(6)及下船及:4一词多义(1)白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 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③更造崩山之音(《伯牙善鼓琴》) ④不更颠乎(《河中石兽》)三、文言虚词1.天与.云与山与水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更有痴似相公者.四、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理解性默写1.《湖心享看雪》中描写西湖大雪三日后寂静场景的句子是“”2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

3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的句子是:,、、、。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

阅读理解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拥.毳衣炉火(拥:裹,围)B.余.擎一小舟(余:我)C.惟.长堤一痕(惟:只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白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独.往湖心亭看雪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D.是.金陵人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含答案)湖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解释1.拥毳衣炉火(yǒng huī yī lú huǒ)________(指在炉火旁拥有毛皮衣服的人,表示温暖舒适的场景)2.雾凇沆砀(wù sōng huáng dàng)________(指寒冷天气中植物上结成的冰,表示冰冷的景象)二、填空湖心亭看雪》选自《唐诗三百首》,作者是___,字宗子,又字___,号___,唐代时人。

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时值隆冬,大雪满弓刀。

江南好,雪霁天晴,景色独好。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银烛秋光冷画屏,___小扇扑流萤。

」。

四、阅读一)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___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好一朵梨花压海棠!”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湖中怎么可能有比你更好的人呢?2)___三大白而别:我喝了三杯白酒就离开了。

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有两个人铺了毡子坐着,一个童子正在烧着酒炉。

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中运用了对话和情景描写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对湖中美景和人情的赞美。

4.请有原文处填上___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___的话有什么用意。

舟子喃喃曰:“好一朵梨花压海棠!”作者引用___的话,是为了表达对梨花和___这两种美丽的花卉的赞美和感叹,同时也突出了湖景的美好和引人入胜。

二)从武林门而西,___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

)小舟入湖。

湖心亭看雪_练习附答案(全面)

湖心亭看雪_练习附答案(全面)

同步练习(1)一、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 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二、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填空:张岱,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贯)人。

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 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2、解释下列词语。

本文更定:②雾凇沆砀:本文独往湖心亭看雪:④素帐:本文上下一白:⑥焉得更有此人:3、文章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的词语是什么?3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字宗子,号。

他的代表作是。

二、理解与应用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乃披衣起往/见一小舟/中童子拥炉火炉而坐/念非吾知己/则去不可留也/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因索纸笔作书/书毕送往约明日相见(1)给上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本文忽有斯人可与吾同者。

本文因拥炉饮酒,须臾童子已退。

(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这段文字中的两个人铺毡对坐,是在干什么?“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作用是什么?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句话表达了两人怎样的情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这种行为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矛盾吗?为什么?《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情景。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体会作者清高自赏、孤独伤感的精神世界。

(2)品味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调写景、抒情的艺术境界。

(1)学生通过学习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品味本文清新淡雅的描写能独立赏析课外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文。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写景用白描手法,一切都是似有似无,既没有具体的叙述描写,也没有具体的写景语句,让人无法捉摸,却于字里行间透出雪后西湖的美景。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品读文本语言,在想象中体味雪后西湖的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一)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
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
⑦焉得
..()..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⑨客此
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
(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三、阅读理解
1、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 点明主旨的句子:。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答: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
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答: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答: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二)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
()拉余同饮
10.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2.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湖心亭看雪》答案(一)
【中考链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拏.一小舟()
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
⑦焉得
..()
..而别()⑨客此
..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
⑩及.下船()(11)上下一.白()(12)惟.长堤一痕()
(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11)全(12)只有(13)罢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
3、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4、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5、(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6、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7、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

参考答案:(二)
1.ɡēnɡ cuìzhēn sōnɡhànɡdànɡ jiè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客客于客
10.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1.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2.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