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诊断学-头颈部
合集下载
头颈部影像学表现(详细、全面)ppt课件
2. CT和MRI 常表现为以上颌窦为中心的不规 则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明显强化,广泛侵犯 邻近结构,周围骨质明显破坏。
肿块在MRI 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 信号,强化显著。
可编辑课件PPT
58
可编辑课件PPT
59
可编辑课件PPT
60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颌窦内肿块、周围骨 质破坏、增强有明显强化可以 确诊。
CT:乳突气房密度增高,鼓室及乳突腔 可见液平。
MRI:在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 信号。
可编辑课件PPT
39
2. 慢性中耳乳突炎
(1)单纯型:乳突呈板障型或硬化型, 一侧或双侧中耳乳突密度增高,骨质增生 硬化,无骨质破坏。
HRCT:中耳乳突粘膜增厚和积液,乳 突气房间隔增厚,一般无听小骨破坏。
CT:显示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气腔。
MRI: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
可编辑课件PPT
13
可编辑课件PPT
14
可编辑课件PPT
15
六、X线平片 中耳乳突小房内有气体,有
自然对比,X线平片可以显示。 现在几乎被CT所取代。
可编辑课件PPT
16
可编辑课件PPT
17
三、鼻与鼻窦
(一)CT、MRI表现
1、鼻腔 呈梨形或三角形,上窄下宽, 中间鼻中隔将其分开,鼻中隔由软骨部和 骨部组成。
鼻腔外侧壁有上鼻甲、中鼻甲、下鼻 甲骨性结构,以及相对应的上鼻道、中鼻 道、下鼻道。
可编辑课件PPT
18
2、鼻窦
额窦:位于额骨内,分为左右两侧,中 间有骨性分隔将其分开。
筛窦:位于鼻腔两侧,由筛窦气房组成, 分为前后两组。
可以发生于一侧眼球或两侧眼球,肿瘤常沿视 神经蔓延侵犯颅内。
肿块在MRI 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 信号,强化显著。
可编辑课件PPT
58
可编辑课件PPT
59
可编辑课件PPT
60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颌窦内肿块、周围骨 质破坏、增强有明显强化可以 确诊。
CT:乳突气房密度增高,鼓室及乳突腔 可见液平。
MRI:在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 信号。
可编辑课件PPT
39
2. 慢性中耳乳突炎
(1)单纯型:乳突呈板障型或硬化型, 一侧或双侧中耳乳突密度增高,骨质增生 硬化,无骨质破坏。
HRCT:中耳乳突粘膜增厚和积液,乳 突气房间隔增厚,一般无听小骨破坏。
CT:显示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气腔。
MRI: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
可编辑课件PPT
13
可编辑课件PPT
14
可编辑课件PPT
15
六、X线平片 中耳乳突小房内有气体,有
自然对比,X线平片可以显示。 现在几乎被CT所取代。
可编辑课件PPT
16
可编辑课件PPT
17
三、鼻与鼻窦
(一)CT、MRI表现
1、鼻腔 呈梨形或三角形,上窄下宽, 中间鼻中隔将其分开,鼻中隔由软骨部和 骨部组成。
鼻腔外侧壁有上鼻甲、中鼻甲、下鼻 甲骨性结构,以及相对应的上鼻道、中鼻 道、下鼻道。
可编辑课件PPT
18
2、鼻窦
额窦:位于额骨内,分为左右两侧,中 间有骨性分隔将其分开。
筛窦:位于鼻腔两侧,由筛窦气房组成, 分为前后两组。
可以发生于一侧眼球或两侧眼球,肿瘤常沿视 神经蔓延侵犯颅内。
头颈部影像诊断
肿块
眼眶轴位CT平扫:弥漫型炎 性假瘤
肌炎型炎性假瘤
眼眶CT平扫 肌炎型炎性 假瘤
左侧眼 肌炎型 性假瘤
3、MRI表现(MRI findings): 炎性 期呈长T1WI和长T2WI,中度到明显强 化,形态与CT一致。
(二)甲状腺眶病(Graves病) 影响甲状腺、眼眶和四肢皮下软组织的
自身免疫性病,女性多,是突眼的最常 见原因。
三、颅底病变 (一) 颅底凹陷(专题) (二) 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骨源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软 骨瘤、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 症等。
2、神经源性肿瘤:三叉神经瘤、 副神经节瘤(颈V孔扩大及肿块)、脊 索瘤
3、邻近肿瘤侵犯和转移瘤:鼻咽癌
MRI冠状面 和矢状面增 强扫描
颅底脑膜瘤: 肿块呈不均 匀强化。
玻璃体 及眼环 外直肌 球后脂肪
视神经
(三)正常 MRI表现
T1WI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abnormal
manifestation of imaging (一)大小与形态异常size and
shape abnormality 眼眶、眼球、眼外肌、视神经 (二)密度和信号异常density
and signal abnormality 高——钙化、出血;低——气
眼眶侧位
眼球 球后 脂肪
下直肌
(二)正常CT表现
normal manifestation of CT
前房
晶状体 眼环
外直肌 内直肌
玻璃体
眼环厚 2-3mm
视神经 4-5mm 视神经管
筛窦(左边密上下内外直肌及 度增高) 中央视神经
眼球 和眼 环 上颌窦
眼眶冠状面CT 平扫
泪腺 上直肌
眼眶轴位CT平扫:弥漫型炎 性假瘤
肌炎型炎性假瘤
眼眶CT平扫 肌炎型炎性 假瘤
左侧眼 肌炎型 性假瘤
3、MRI表现(MRI findings): 炎性 期呈长T1WI和长T2WI,中度到明显强 化,形态与CT一致。
(二)甲状腺眶病(Graves病) 影响甲状腺、眼眶和四肢皮下软组织的
自身免疫性病,女性多,是突眼的最常 见原因。
三、颅底病变 (一) 颅底凹陷(专题) (二) 颅底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骨源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软 骨瘤、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 症等。
2、神经源性肿瘤:三叉神经瘤、 副神经节瘤(颈V孔扩大及肿块)、脊 索瘤
3、邻近肿瘤侵犯和转移瘤:鼻咽癌
MRI冠状面 和矢状面增 强扫描
颅底脑膜瘤: 肿块呈不均 匀强化。
玻璃体 及眼环 外直肌 球后脂肪
视神经
(三)正常 MRI表现
T1WI
二、异常影像学表现abnormal
manifestation of imaging (一)大小与形态异常size and
shape abnormality 眼眶、眼球、眼外肌、视神经 (二)密度和信号异常density
and signal abnormality 高——钙化、出血;低——气
眼眶侧位
眼球 球后 脂肪
下直肌
(二)正常CT表现
normal manifestation of CT
前房
晶状体 眼环
外直肌 内直肌
玻璃体
眼环厚 2-3mm
视神经 4-5mm 视神经管
筛窦(左边密上下内外直肌及 度增高) 中央视神经
眼球 和眼 环 上颌窦
眼眶冠状面CT 平扫
泪腺 上直肌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影像诊断学1
影像系陈文
眼球
前后径约24mm(成人),横径约23.5mm,上 下径约23mm
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高密影,直径约9~10mm ,中央厚约4~5mm
玻璃体及房水呈水样密度影
影像系陈文
影像系陈文
眶隔
位于眶前软组织与眼眶其余部分之间, 源于骨膜,附着在眼睑的睑板上。
-眶隔之前的腔隙称为眶隔前间隙 -眶隔之后的腔隙(不含眼球)为眶隔后 间隙 眶隔对眶部疾患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帮 助
3.球壁: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连不易区分,巩膜T1及 T2WI均为低信号,可区分
影像系陈文
4.视神经:T1及T2WI均为软组织等信号,3-4mm 5.眼外肌:T1及T2WI均为等或稍低信号 6.眶内脂肪:多位于球后,T1及T2像均为高信号 7.血管:T1及T2WI呈流空信号 8.泪腺:外上象限,T1等信号,T2略高信号
眶下裂位于眶上壁与眶下壁之间,上颌骨、 腭骨和蝶骨大翼构成其边缘,内有第Ⅴ颅神经的 第二支、眶下动脉、颧神经和下眼静脉丛等
影像系陈文
视神经
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长约10 ~ 12mm,由蝶骨小 翼构成,视神经管内段和眼动脉位于管内 ,眼动脉位于视神经下方
影像系陈文
影像系陈文
两侧眼眶重叠,可 显示眼眶顶、底壁及眶 上方的额窦、后方的蝶 窦
影像系陈文
视神经孔片
视神经孔 1 额窦 2 眶上裂 3 筛窦 4 上颌窦
R
1
3 2
4
L
1 3
2 4
影像系陈文
异常眼眶平片表现
眶窝扩大:眶内缓慢生长的肿瘤,多呈均匀性 膨大
眶壁改变:邻近眶壁的肿瘤使局部眶壁受压、 变形或破坏
放射课件:头颈部影像诊断学-咽部
口 咽 平 面
喉 咽 平 面
咽隐窝层面: 咽鼓管隆突层
鼻咽腔呈梯形,面:鼻咽腔呈
隆突影已消失,双梯形,结构
咽隐窝显示明 有;咽鼓管隆
显,咽后壁为 突,咽鼓管咽
头长肌。
口,咽隐窝,
咽旁间隙,翼
外肌,颈内动
脉。
软鄂上层面; 鼻咽腔呈长方 形,软鄂已消 失。
软鄂层面:中 央空腔为鼻咽 腔成方形,两 侧为鼻咽侧壁 软组织,外侧 为咽旁间隙, 间隙前外缘为 翼内肌。
颅底位像 观察颅底骨破坏 茎突摄影 茎突过长 梨状窝造影 观察咽腔形态及吞咽运动等功能改变;
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正常 CT表现
横断3~5mm,软组织窗、颅底用骨窗、多平面重建; 发现病变后应增强扫描; 鼻咽腔在不同层面形态各异;咽鼓管圆枕-典型层面; 口咽部横断面比邻; 咽旁间隙及其内部结构;
咽部
头颈部影像诊断学
范围:颅底------胸廓入口,包括眼、耳、 鼻腔鼻窦、咽部、喉部、涎腺、颌面、甲状 腺、甲状旁腺和颈部间隙等。
常见病变:先天性畸形、炎性病变、外伤、 肿瘤等。
检查技术:X线检查、CT、MRI、超声等。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鼻咽侧位像 观察鼻咽顶后壁、咽后壁、颈前软组织、 软鄂、舌根、会厌即咽腔气道。顶壁软组织厚度平均 4.5mm, 后壁3.5mm,5岁以下儿童腺样体肥大,厚 度不超过8mm。
度强化;
颅底骨质改变 恶性肿瘤引起颅底骨质溶骨性破
坏,少数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改变 颈椎结核引起咽后壁脓肿; 咽旁间隙受累 位置和形态的改变有助于肿瘤定
位;
先天性囊肿
咽囊囊肿
影像学表现
CT:鼻咽顶部中线类圆形低密度区,囊壁薄、边缘清。 增强内部无强化,感染后囊壁可增厚强化;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咽部)影像学诊断
窝癌最常见,病理上多为鳞状细胞癌 ★ X线:环后区和咽后壁癌表现为披裂或环状软骨后区
椎前软组织局限增厚 ★ CT:
◆ 梨状窝癌:梨状窝变形、狭窄,甚至消失,壁不规则增厚 或出现突出于表面的肿块,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环后癌及喉咽后壁癌:椎前软组织增厚,超过1cm
下咽癌(图) 第六节
七、咽部感染性疾病 第六节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边界清楚
★ MRI
◆ 矢状面可清楚显示腺样体肥大及鼻咽腔狭窄的程度 ◆ 于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与黏膜信号等同,T2WI为
较高信号
第六节
腺样体增殖
九、咽部异物 第六节
★ 多为误咽鱼刺、骨片、果核或婴幼儿吞入玩具碎片等 ★ 异物易停留于口咽或喉咽隐蔽处,不规则或带尖刺的异物,可
★ 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0~25岁男性,故又 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
★ 瘤内血管丰富,易出血 ★ 病理: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构成,
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出血 ★ 虽属良性,但具侵袭性;术后易复发
咽部肿瘤(2)
第六节
(一)鼻咽纤维血管瘤
CT表现
★ 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块,境界清晰
嵌入或刺入咽峡、扁桃体、舌根、会厌谿及梨状窝等 ★ X线:
◆ 不透X线异物可由X线直接显示 ◆ 可透X线异物或异物密度较低、较小(如鱼刺等),则必须摄片或吞钡
点片摄影,或需要在钡糊中掺入少量棉絮
★ CT:
◆ 清晰显示不透光和半透光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量 ◆ 透光性异物不能检出,但可显示异物周围肉芽肿反应
◆ MRI
▲ 肿瘤的信号:T1WI与肌肉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 号;轻至中度强化
▲ 颅底骨质破坏:显示松质骨优于CT ▲ 颈部淋巴结转移
椎前软组织局限增厚 ★ CT:
◆ 梨状窝癌:梨状窝变形、狭窄,甚至消失,壁不规则增厚 或出现突出于表面的肿块,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环后癌及喉咽后壁癌:椎前软组织增厚,超过1cm
下咽癌(图) 第六节
七、咽部感染性疾病 第六节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边界清楚
★ MRI
◆ 矢状面可清楚显示腺样体肥大及鼻咽腔狭窄的程度 ◆ 于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与黏膜信号等同,T2WI为
较高信号
第六节
腺样体增殖
九、咽部异物 第六节
★ 多为误咽鱼刺、骨片、果核或婴幼儿吞入玩具碎片等 ★ 异物易停留于口咽或喉咽隐蔽处,不规则或带尖刺的异物,可
★ 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0~25岁男性,故又 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纤维血管瘤
★ 瘤内血管丰富,易出血 ★ 病理: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构成,
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出血 ★ 虽属良性,但具侵袭性;术后易复发
咽部肿瘤(2)
第六节
(一)鼻咽纤维血管瘤
CT表现
★ 鼻咽部软组织密度肿块,境界清晰
嵌入或刺入咽峡、扁桃体、舌根、会厌谿及梨状窝等 ★ X线:
◆ 不透X线异物可由X线直接显示 ◆ 可透X线异物或异物密度较低、较小(如鱼刺等),则必须摄片或吞钡
点片摄影,或需要在钡糊中掺入少量棉絮
★ CT:
◆ 清晰显示不透光和半透光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量 ◆ 透光性异物不能检出,但可显示异物周围肉芽肿反应
◆ MRI
▲ 肿瘤的信号:T1WI与肌肉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 号;轻至中度强化
▲ 颅底骨质破坏:显示松质骨优于CT ▲ 颈部淋巴结转移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头颈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 常见头颈部疾病影像表现 • 头颈部特殊检查技术与应用 • 头颈部影像诊断思路与方法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头颈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颅骨结构与特点
01
02
03
颅骨组成
由23块形状、大小不同的 骨块组成,分为脑颅骨和 面颅骨两部分。
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
案例三:颅内肿瘤患者影像诊断思路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影像检查过程
中年女性,因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就诊 。
患者先后进行CT和MRI检查。CT平扫可见 颅内占位性病变,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进一 步明确病变性质。
影像检查结果
诊断思路分享
CT平扫可见右侧颞叶类圆形高密度影,边 界清晰。MRI平扫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 号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前沿领域,通过探测和成像生 物体内的分子变化,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01
持续学习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关
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
02
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和鉴
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头颈部领域发展趋势预测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医学影像诊断将更加智能 化,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影像特征,提高诊断效率和 准确性。
多模态影像融合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进行 融合,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复杂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
contents
目录
• 头颈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 常见头颈部疾病影像表现 • 头颈部特殊检查技术与应用 • 头颈部影像诊断思路与方法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头颈部解剖与生理基础
颅骨结构与特点
01
02
03
颅骨组成
由23块形状、大小不同的 骨块组成,分为脑颅骨和 面颅骨两部分。
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
案例三:颅内肿瘤患者影像诊断思路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影像检查过程
中年女性,因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就诊 。
患者先后进行CT和MRI检查。CT平扫可见 颅内占位性病变,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进一 步明确病变性质。
影像检查结果
诊断思路分享
CT平扫可见右侧颞叶类圆形高密度影,边 界清晰。MRI平扫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 号影,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前沿领域,通过探测和成像生 物体内的分子变化,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01
持续学习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关
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
02
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和鉴
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头颈部领域发展趋势预测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医学影像诊断将更加智能 化,通过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影像特征,提高诊断效率和 准确性。
多模态影像融合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进行 融合,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复杂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
放射课件:头颈部影像诊断学
鉴别诊断:
肌炎型---典型表现为肌腹和肌腱同时增粗,肌锥外间隙脂肪影被炎性组 织取代而消失.颈动脉海绵窦瘘;常有多条眼外肌增粗,眼上静脉增粗,同时 海绵窦扩大一般易鉴别.鉴别困难时可行DSA;GRAVE眼病;眼外肌增粗, 外形清楚,以肌腹增厚为主,肌腱附着处正常;
或不规则肿块。 弥漫型:病变广泛,眼球壁、泪腺、眼外 肌、视神经及球后脂肪,形成所
谓“冰冻眼眶”
MRI检查: 炎性细胞侵润期 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纤维化期T1,2一般均呈低信号,增强后中 度至明显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泪腺增大,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增粗,眼睑软 组织肿胀增厚,眶内异常密度或信号影,巩膜增厚和视 神经增粗,具有上述任何一项并排除肿瘤后即可提示 诊断.
二、眶骨外观上以视神经为中心,呈四面锥形 上壁:额骨水平板及蝶骨小翼组成, 前外上方有一凹陷----泪腺窝1×2cm大小 下壁: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及腭骨眶突构成 内侧壁: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蝶骨体。内侧壁前部---泪囊窝 外侧壁:颧骨、蝶骨大翼. CT上内下壁薄,外壁最厚、上壁厚薄 不均、
【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膜下脓肿,骨髓炎需与转移瘤,骨膜下血肿鉴别;
眼部炎性病变
(二)特发性炎症(炎性假瘤) 【临床与病理 】原因不明的眼眶内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发病年龄10~60岁,
中年男性多见;以突眼、疼痛、复视,运动障碍;经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治疗有 效.常被称为炎性假瘤,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 【影像学表现】CT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及受累范围分四型 泪腺型:泪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眶窝一 般不大。骨质无破坏。 眼外肌型:内外上下直肌由多到少顺序发生,肌腱附着处眼环可有增厚 ,模 糊,少部分病例仅肌腹肿大,肌腱正常 肿块型:可发生于眶前及球后部,肌锥内 外均可发生。边界不清晰的规则
头颈部影像诊断口腔颌面颈部
41
42
43
腮腺恶性肿瘤
常见的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 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 长,包膜多不完整或无包膜,常累及周围的组织或 皮肤。
CT表现:边界不清楚、轮廓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相邻脂肪 或筋膜界面消失,若中央坏死,出现不规则低密度 区。
29
30
31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较常见良性肿瘤,起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下颌骨,单发,病变生长缓慢。主要就诊 原因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和不对称畸形,咬合不 良等
CT和MRI: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 膨胀,肿瘤呈等或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锐利,有菲薄完整的骨壳,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骨 化影
区 CT:颌骨内类圆形低密度区,轮廓清晰,
边缘光滑,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7
根尖囊肿
8
9
角化囊肿
10
11
含牙囊肿
12
13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是上皮性牙源性 颌骨肿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CT表现:呈分叶和多发小囊样,肿瘤与腺体之 间无低密度带存在(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与腺体 之间有一低密度带),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 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 移位。
MR表现:瘤体较易产生蛋白含量高的囊腔, 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
40
Wa r t h i n 瘤 C T 表 现
CT:典型部位是下颌骨,可见边界清楚、圆形或 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0-20HU之间,囊壁 薄,平扫时因囊肿壁与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密度相 近,囊壁显示欠佳,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轻
42
43
腮腺恶性肿瘤
常见的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泡 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 长,包膜多不完整或无包膜,常累及周围的组织或 皮肤。
CT表现:边界不清楚、轮廓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相邻脂肪 或筋膜界面消失,若中央坏死,出现不规则低密度 区。
29
30
31
颌骨骨化性纤维瘤
较常见良性肿瘤,起源于颌骨内成骨性纤维组织。
常见于下颌骨,单发,病变生长缓慢。主要就诊 原因为颌面部无痛性肿块和不对称畸形,咬合不 良等
CT和MRI:病灶呈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 膨胀,肿瘤呈等或高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 锐利,有菲薄完整的骨壳,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骨 化影
区 CT:颌骨内类圆形低密度区,轮廓清晰,
边缘光滑,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密度增高。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7
根尖囊肿
8
9
角化囊肿
10
11
含牙囊肿
12
13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又称造釉细胞瘤或齿釉细胞瘤,是上皮性牙源性 颌骨肿瘤。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
CT表现:呈分叶和多发小囊样,肿瘤与腺体之 间无低密度带存在(来源于腮腺旁组织者与腺体 之间有一低密度带),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 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 移位。
MR表现:瘤体较易产生蛋白含量高的囊腔, 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
40
Wa r t h i n 瘤 C T 表 现
CT:典型部位是下颌骨,可见边界清楚、圆形或 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块,CT值0-20HU之间,囊壁 薄,平扫时因囊肿壁与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密度相 近,囊壁显示欠佳,增强后囊液不强化,囊壁轻
影像诊断学实习头颈部实习PPT课件
颈动脉狭窄病例
总结词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 管狭窄,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评估病 情。
详细描述
颈动脉狭窄病例的影像学检查通常包括超声 和CT血管成像,这些检查可以观察颈动脉
的管腔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和性 质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对这些影像学 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
MRI可以显示头颈部的软组织 结构,对脑部病变、神经根和 脊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MRI增强扫描可以显示病变组 织的血流灌注和代谢情况,有 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MRI检查具有无辐射损伤、高 软组织分辨率和高敏感性的优 点,但价格较高且检查时间较 长。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成像的影像诊断技术。
X线诊断
X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头颈部 进行检查的一种影像诊断技术。
X线造影技术可以显示血管、消化道 和泌尿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有助于诊 断相关疾病。
X线平片可以显示骨骼、牙齿和气道 的结构,常用于骨折、炎症和肿瘤的 诊断。
X线检查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 优点,但也有辐射损伤的风险。
CT诊断
CT诊断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 扫描的影像诊断技术。
CT增强扫描可以显示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和血管情况, 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CT可以显示头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病理变化,对肿瘤、炎 症和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敏感性的优点,但也有辐射损 伤的风险。
MRI诊断
MRI诊断即磁共振成像,是一 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进行成
像的影像诊断技术。
超声可以显示头颈部的实质器官和血管的结构,常用于甲状腺、血管和淋巴结的检 查。
头颈部影像学诊断
13
整理课件
14
耳廓
前 庭
外 耳
外耳道 鼓室壁 鼓室 听小骨
中 咽鼓管
肌肉、韧带 血管、神经
耳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传导声波
蜗
路 骨 半规管
器
内 迷 前庭 耳蜗
耳
膜 膜半规管 迷 椭圆囊和球囊
路 蜗管
接受声波、位整理觉课件 感受装置
15
临床和病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胆脂瘤型
整理课件
34
临床与病理
起源:呼吸道柱状上皮,分鳞癌、腺癌、未分化癌 蔓延途径:
向前:经鼻后孔入鼻腔,还可侵犯翼腭窝; 向前上:经眶下裂入眶尖,球后; 向上:蝶窦、斜坡、经颅底卵圆孔、破裂孔进入海绵窦; 向外:咽旁间隙、翼内外肌、咬肌、颞下窝; 向后外方:颈动脉鞘 向下:口腔(软腭、扁桃体) 向后:椎前肌肉及筋膜
整理课件
1
范围: 颅底至胸廓入口 特点: 解剖复杂,内容繁琐 检查技术: CT、MRI为常规
整理课件
2
为四边锥体形骨性深腔 开口向前、向外,尖向后、向内 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泪骨、上颌骨
和颧骨7块骨构成 成人眶深40-50mm
整理课件
3
临床和病理
病因未明的免疫反应性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男性多见 症状与炎症累及的眼眶结构有关 激素治疗有效,但会反复发作
进行性鼻塞,脓血涕等 疼痛,面颊麻木 面颊部、鼻部畸形 侵犯颞下窝及翼内外肌、三叉神经等结构,可引起三叉神
经痛、面部感觉障碍
鳞癌多见、也可为腺癌、腺样囊性癌等
整理课件
28
CT表现
窦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中心可有液化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和密度。两侧对称。 (2)眼眶侧位:观察顶底
壁与眶腔密度。
眼部横断位
正常CT
眼部冠状位
眶内异物
1.X线诊断: ⑴不透光异物(阳性异物)表现为致密影,如铁等重金属; ⑵半透光异物:密度略高于眶内软组织的较淡阴影,如石片、玻璃碎屑
等; ⑶透光异物(阴性异物):不显影,如木屑、泥沙等。
眼部异物定位需借助眼异物测量尺来确定异物位于球内、球外及方位等。 对半透光及透光异物不易显示。 注意:双曝光、异物测定,现少用。
颅底X线平片
颅底CT冠状位、横断位 1.圆孔2.翼管3.卵圆孔4.棘孔5.破裂孔6.卵圆孔7.舌下神经孔
(一)颅底骨折
诊断手段:CT为主要方法; 骨折并发症:儿童见骨缝分离,骨折常伴相邻鼻 窦粘膜增厚,窦腔积血及颅内血肿;常累及颅底 孔道,损伤神经血管,应仔细多方位观察。前中 颅底骨折多见,前颅底注意筛板部位,骨折易造 成脑膜撕裂,形成脑脊液漏;中颅底骨折易累及 孔道内神经血管。 注意:颅脑损伤应首选CT,不宜颅底颏顶位平片。 HRCT技术是常规检查,一般不需要MR检查。
鼻窦炎伴骨壁硬化
CT横断位
CT冠状位
正常比较
鼻窦霉菌感染
(二)鼻窦真菌病
致病菌:曲霉菌、毛霉菌和念珠菌 等。多因长期使用抗菌素、激素、 免疫抑制剂或糖尿病、肿瘤等消耗 性疾病引起,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通常只侵犯一个鼻窦,上颌窦多见, 临床表现为血涕常见,鼻镜见不同 色泽、干酪样、质脆、常伴恶臭等 典型的分泌物,真菌菌丝中的钙、 铁、镁等重金属形成点条状、云絮 状高密度影,窦壁骨质增生肥厚, 有时破坏。 CT:结节或息肉样改变,密度高, 强化,多伴钙化,骨质硬化,侵袭 性可见骨质破坏向周围蔓延,需与 肿瘤鉴别。
鼻骨骨折
柯氏位
华氏位
双侧副鼻窦正常
上颌窦正常额窦未发育
副鼻窦正常CT
横断位 冠状位
上颌窦炎症
(一)副鼻窦炎症
继发于感染、过敏、免疫状态改变, 分为急性和慢性,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常多发,临床:鼻塞、流涕、鼻窦压 痛及全身症状。 X线:窦腔密度高,液平、粘膜增厚、 息肉样、窦骨壁硬化或吸收等。可见 粘膜下囊肿,多见于上颌窦。 CT:显示更清晰。
★重点:真菌病的诊断与上颌窦癌的鉴别
(三)上颌窦癌
组织学:多为鳞癌; X线: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 CT:软组织肿块、中心坏死液化、强化、骨质破坏、向周围侵犯情况等。
(四)副鼻窦骨瘤
右筛窦致密性骨瘤
正常副鼻窦
骨瘤是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呈圆形、卵圆形、分叶状致密影,界清;分为密 质骨型、松质骨型和混合型。最常见于额窦,其次上颌窦、筛窦,蝶窦少见。多 单发,多无症状,大者引起阻塞性鼻窦炎等。平片即可诊断。多发性骨瘤合并多 发性结肠息肉,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即Gardners综合征。
鼻骨骨折
1.因正位重叠显示不清,主要 靠侧位诊断。 2.鼻骨是面部最常见的骨折部 位,约50%伴发邻近结构骨折。 3.分为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及复合型骨折;后者可伴发上 颌骨额突、鼻中隔、泪骨等骨 折;
鼻骨骨折
1.因正位重叠显示不清,主要 靠侧位诊断。 2.鼻骨是面部最常见的骨折部 位,约50%伴发邻近结构骨折。 3.分为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及复合型骨折;后者可伴发上 颌骨额突、鼻中隔、泪骨等骨 折;
颅底骨折
(二)颅底骨肿瘤
1、脊索瘤
起自胚胎残余的脊索组织, 临床少见,低度恶性,发展 慢,好发骶尾部及颅底蝶枕 软骨结合处。多发于30-40 岁,常累及蝶窦及鼻咽部。 影像:斜坡区肿块,膨胀性 溶骨性破坏,内散在钙化及 碎骨片,增强强化。需与软 骨肉瘤鉴别。
2、软骨肉瘤
常发生于破裂孔区, 偏中线,钙化常见。
右乳突气化型无明Βιβλιοθήκη 骨质破坏头颈部• 范围:颅底至胸廓入口;
• 内容:主要包括颅底及颅N 、眼及眼眶、 颞骨(耳部)、鼻窦、口腔颌面部及颞颌 关节、咽与喉影像学诊断等。
• 影像学方法及选择:CT与MRI检查已成为 头颈部影像学的常规检查技术。
第一节 颅底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 前:由额骨眶板、筛骨的筛 板及蝶骨小翼构成;
• 中:由蝶骨大翼构成;
第四节 耳部
X线平片 (1)常用:乳突35° 侧斜位(伦氏Ⅱ位)+
轴位(梅氏位) 把乳突分为气化型、板障型与硬化型
(2)可见外耳道、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 听小骨、乳突气房等
CT:常规HRCT,层厚1mm、间距1mm连续扫描: 骨性外耳道、鼓室、听小骨、乳突窦、面神经管、 前庭、、半规管、耳蜗、内听道等
3、颅底转移瘤
少见,成人多来自乳腺、肺、膀胱、 胃肠道、肾脏、甲状腺等部位癌, 儿童多来自胚胎神经性肿瘤和肉瘤, 尤其是神经母细胞瘤,多数单发,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影像学表现: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 坏,前列腺癌及乳腺癌多为成骨性 转移,表现为骨质硬化。
眼眶正位 眼眶侧位
第二节 眼及眼眶
X线平片 (1)眼眶正位:形态、大
左眼眶双曝光片显示异物
侧位眼眶异物
眶内异物
⒉CT:对不透光和半透光异物较平片敏感, 并清晰显示异物大小、位置、数量、与眶 内结构关系及周围损伤情况,为首选方法。 不能显示透光异物。
第三节 鼻与鼻窦
X线平片: • (1)鼻骨侧位 • (2)鼻骨轴位 • (3)华氏位 • (4)柯氏位 • (5)侧位
• 后:由颞骨岩部及枕骨构成。
颅底X线平片——颏顶位
骨性结构,大多两侧对称。中 颅窝两侧可见前方的卵圆孔 和后外侧的棘孔、破裂孔位 于岩骨尖与枕骨斜坡侧缘和 蝶骨大翼后缘之间。
颅底
• 侧位片——前、中、后颅窝位置从前到后依次呈阶梯状 下降。
• 颏顶位可显示颅底全貌。
(1)前颅窝——在鼻腔和眼眶上方,由鞍结 节至额窦后缘,中线可见致密的鸡冠。
(2)中颅窝——侧位呈下突的弧线状致密影, 中央区域为蝶鞍和蝶窦,两侧较鞍底低1.5 ㎝,后界为岩骨嵴部。颅底位可见破裂孔、 卵圆孔、棘孔等结构。
(3)后颅窝——位置最低,在侧位片上,枕 骨斜坡由鞍背向下向后延伸,止于枕骨大 孔前缘,后颅窝通过枕骨大孔和椎管相连。
CT检查目的 显示骨性结构及其 孔道,必须采用 HRCT横断及冠状 位多方位观察,采 用骨算法重建、骨 窗观察,不能观察 神经血管本身。
壁与眶腔密度。
眼部横断位
正常CT
眼部冠状位
眶内异物
1.X线诊断: ⑴不透光异物(阳性异物)表现为致密影,如铁等重金属; ⑵半透光异物:密度略高于眶内软组织的较淡阴影,如石片、玻璃碎屑
等; ⑶透光异物(阴性异物):不显影,如木屑、泥沙等。
眼部异物定位需借助眼异物测量尺来确定异物位于球内、球外及方位等。 对半透光及透光异物不易显示。 注意:双曝光、异物测定,现少用。
颅底X线平片
颅底CT冠状位、横断位 1.圆孔2.翼管3.卵圆孔4.棘孔5.破裂孔6.卵圆孔7.舌下神经孔
(一)颅底骨折
诊断手段:CT为主要方法; 骨折并发症:儿童见骨缝分离,骨折常伴相邻鼻 窦粘膜增厚,窦腔积血及颅内血肿;常累及颅底 孔道,损伤神经血管,应仔细多方位观察。前中 颅底骨折多见,前颅底注意筛板部位,骨折易造 成脑膜撕裂,形成脑脊液漏;中颅底骨折易累及 孔道内神经血管。 注意:颅脑损伤应首选CT,不宜颅底颏顶位平片。 HRCT技术是常规检查,一般不需要MR检查。
鼻窦炎伴骨壁硬化
CT横断位
CT冠状位
正常比较
鼻窦霉菌感染
(二)鼻窦真菌病
致病菌:曲霉菌、毛霉菌和念珠菌 等。多因长期使用抗菌素、激素、 免疫抑制剂或糖尿病、肿瘤等消耗 性疾病引起,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 通常只侵犯一个鼻窦,上颌窦多见, 临床表现为血涕常见,鼻镜见不同 色泽、干酪样、质脆、常伴恶臭等 典型的分泌物,真菌菌丝中的钙、 铁、镁等重金属形成点条状、云絮 状高密度影,窦壁骨质增生肥厚, 有时破坏。 CT:结节或息肉样改变,密度高, 强化,多伴钙化,骨质硬化,侵袭 性可见骨质破坏向周围蔓延,需与 肿瘤鉴别。
鼻骨骨折
柯氏位
华氏位
双侧副鼻窦正常
上颌窦正常额窦未发育
副鼻窦正常CT
横断位 冠状位
上颌窦炎症
(一)副鼻窦炎症
继发于感染、过敏、免疫状态改变, 分为急性和慢性,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常多发,临床:鼻塞、流涕、鼻窦压 痛及全身症状。 X线:窦腔密度高,液平、粘膜增厚、 息肉样、窦骨壁硬化或吸收等。可见 粘膜下囊肿,多见于上颌窦。 CT:显示更清晰。
★重点:真菌病的诊断与上颌窦癌的鉴别
(三)上颌窦癌
组织学:多为鳞癌; X线: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 CT:软组织肿块、中心坏死液化、强化、骨质破坏、向周围侵犯情况等。
(四)副鼻窦骨瘤
右筛窦致密性骨瘤
正常副鼻窦
骨瘤是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呈圆形、卵圆形、分叶状致密影,界清;分为密 质骨型、松质骨型和混合型。最常见于额窦,其次上颌窦、筛窦,蝶窦少见。多 单发,多无症状,大者引起阻塞性鼻窦炎等。平片即可诊断。多发性骨瘤合并多 发性结肠息肉,是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即Gardners综合征。
鼻骨骨折
1.因正位重叠显示不清,主要 靠侧位诊断。 2.鼻骨是面部最常见的骨折部 位,约50%伴发邻近结构骨折。 3.分为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及复合型骨折;后者可伴发上 颌骨额突、鼻中隔、泪骨等骨 折;
鼻骨骨折
1.因正位重叠显示不清,主要 靠侧位诊断。 2.鼻骨是面部最常见的骨折部 位,约50%伴发邻近结构骨折。 3.分为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及复合型骨折;后者可伴发上 颌骨额突、鼻中隔、泪骨等骨 折;
颅底骨折
(二)颅底骨肿瘤
1、脊索瘤
起自胚胎残余的脊索组织, 临床少见,低度恶性,发展 慢,好发骶尾部及颅底蝶枕 软骨结合处。多发于30-40 岁,常累及蝶窦及鼻咽部。 影像:斜坡区肿块,膨胀性 溶骨性破坏,内散在钙化及 碎骨片,增强强化。需与软 骨肉瘤鉴别。
2、软骨肉瘤
常发生于破裂孔区, 偏中线,钙化常见。
右乳突气化型无明Βιβλιοθήκη 骨质破坏头颈部• 范围:颅底至胸廓入口;
• 内容:主要包括颅底及颅N 、眼及眼眶、 颞骨(耳部)、鼻窦、口腔颌面部及颞颌 关节、咽与喉影像学诊断等。
• 影像学方法及选择:CT与MRI检查已成为 头颈部影像学的常规检查技术。
第一节 颅底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 前:由额骨眶板、筛骨的筛 板及蝶骨小翼构成;
• 中:由蝶骨大翼构成;
第四节 耳部
X线平片 (1)常用:乳突35° 侧斜位(伦氏Ⅱ位)+
轴位(梅氏位) 把乳突分为气化型、板障型与硬化型
(2)可见外耳道、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 听小骨、乳突气房等
CT:常规HRCT,层厚1mm、间距1mm连续扫描: 骨性外耳道、鼓室、听小骨、乳突窦、面神经管、 前庭、、半规管、耳蜗、内听道等
3、颅底转移瘤
少见,成人多来自乳腺、肺、膀胱、 胃肠道、肾脏、甲状腺等部位癌, 儿童多来自胚胎神经性肿瘤和肉瘤, 尤其是神经母细胞瘤,多数单发,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影像学表现: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 坏,前列腺癌及乳腺癌多为成骨性 转移,表现为骨质硬化。
眼眶正位 眼眶侧位
第二节 眼及眼眶
X线平片 (1)眼眶正位:形态、大
左眼眶双曝光片显示异物
侧位眼眶异物
眶内异物
⒉CT:对不透光和半透光异物较平片敏感, 并清晰显示异物大小、位置、数量、与眶 内结构关系及周围损伤情况,为首选方法。 不能显示透光异物。
第三节 鼻与鼻窦
X线平片: • (1)鼻骨侧位 • (2)鼻骨轴位 • (3)华氏位 • (4)柯氏位 • (5)侧位
• 后:由颞骨岩部及枕骨构成。
颅底X线平片——颏顶位
骨性结构,大多两侧对称。中 颅窝两侧可见前方的卵圆孔 和后外侧的棘孔、破裂孔位 于岩骨尖与枕骨斜坡侧缘和 蝶骨大翼后缘之间。
颅底
• 侧位片——前、中、后颅窝位置从前到后依次呈阶梯状 下降。
• 颏顶位可显示颅底全貌。
(1)前颅窝——在鼻腔和眼眶上方,由鞍结 节至额窦后缘,中线可见致密的鸡冠。
(2)中颅窝——侧位呈下突的弧线状致密影, 中央区域为蝶鞍和蝶窦,两侧较鞍底低1.5 ㎝,后界为岩骨嵴部。颅底位可见破裂孔、 卵圆孔、棘孔等结构。
(3)后颅窝——位置最低,在侧位片上,枕 骨斜坡由鞍背向下向后延伸,止于枕骨大 孔前缘,后颅窝通过枕骨大孔和椎管相连。
CT检查目的 显示骨性结构及其 孔道,必须采用 HRCT横断及冠状 位多方位观察,采 用骨算法重建、骨 窗观察,不能观察 神经血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