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庭院浅谈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浅谈“缩小”意识
浅谈“缩小”意识作者:孙静石程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8年第08期摘要:众所周知,日本的产品以“精小、简单、方便”而闻名。
小到常见的电子产品,大至丰田、本田汽车,都给人以“精巧简便”的印象。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大自然中的景物缩小做成盆栽摆放在家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座世界文化的微缩景观。
人们将其命名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认为日本人具有与生俱来的“缩小”一切的能力。
日本人这种意识的根源在于“以小为美”传统的审美意识。
这一意识促使他们将很多产品微缩化,以实用为目的,以小巧轻便为其改造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促使日本人十分注重细小之处,注重细节,为日本的产品品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关键词:缩小意识;岛国根性;成因;影响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8-0000-00“缩小”意识是日本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意识的存在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具有“缩小”意识的日本人性格更加缜密、认真,并且怀有集团意识,甚至使日本国民力量不壮大,并逐渐集中起所有国民的力量解决同一个问题。
正是因为这种集团“缩小”意识,才使日本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 文学中的“缩小”意识日本岛国如一艘船一样被大海包围,或像世外桃源一样存在于不被人们发现的地方,使日本人的灵魂得以安静,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因此,日本人在这个安静的生活中从“缩小”开始考虑问题,“缩小”在日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文学是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的表现。
从文学方面可以观察得到日本人“缩小”的审美意识。
韩国学者李御宁的《“缩小”意识的日本人》一书中分析了很多日本社会当中存在的“缩小”意识的文化现象。
美化日本人的自然、从而改造自然、描述在空间内独有的“缩小”意识,深刻揭示了日本社会的民族心理和宇宙观。
从而,在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作品的精致。
随笔、童话故事、俳句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徒然草》是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日本随笔文学的顶峰。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作者:张琼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0期摘要:日本资源短缺,在此环境下人们逐渐形成了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也就有了缩小意识。
日本人的这种缩小意识也可看作是一种简化的风格,本文针对“缩小意识”的内涵并分析了“缩小意识”的有效应用性,以及缩小化设计在绿色设计和低碳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缩小意识;集约;功能;空间[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1第一次提出“缩小意识”这一概念是韩国作家李御宁在他的书《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缩小意识”。
日本人对“小”有着特殊的偏爱,而现在的现代设计中也无处不受日本“缩小意识”的影响,无论从功能、结构、审美等方面都有着体现。
一、日本民族的“缩小意识”审美日本的产品一直以来以小巧、精致著称,主张以小为美。
这样的“缩小意识”蕴含着“折叠”、“攥握”、“聚合”的动态概念。
1、套匣型——装填。
日本把套盒按大小依次叠放,最终都可以收在“一个盒子”里。
这就体现了日本人喜欢把世界上的所有一切缩小考虑的思维特点。
2、扇子型——折叠。
折扇由日本人改造,他们脑海总有折叠起来的意识,甚至连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隔板也要折叠起来,制作出世界上最节省空间的拉门。
3、女孩人偶型——去掉。
人偶简洁到去掉手脚,整体只有一个圆脑袋加一个直身子,为了缩小物体,尽量去掉、削掉多余的东西,使事物简洁化。
它集中体现在一点的集约性。
4、便当型——填塞。
它能容纳下所有要带的饭菜并便于携带、不占空间。
日本文化都与便当文化相似,像袖珍本书籍,日本庭院等,都体现了小即是美。
5、徽章型——凝聚。
日本人通过徽章把抽象的、集团式的东西凝聚成一个象征物来推崇。
他们对名片的喜爱也出于这一理由。
这都体现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二、设计中的缩小文化1、设计中的缩小既要追求简洁,也要考虑全局。
一项好的设计,所要表达的是作品深层次的信息,在做减法的同时要将传达的信息整合容纳进作品中,否则“设计”就只是重复的叠加。
侘寂美学与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
侘寂美学与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侘寂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其主张的是褪去物质性之后,所看到的事物本质之美。
文章通过对侘寂美学和禅宗思想的分析和认识,结合日本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探讨侘寂之美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对于设计的思考和启示。
标签:侘寂美学;禅宗思想;枯山水;意境日本侘寂美学与中国禅宗思想侘寂美学是日本美学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侘寂(Wabi-sabi)是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根基,是顺应自然时间推移变换的结果,是一种强调朴素淡雅的美,侘寂之美的体现存在于多个维度之上,无论寺庙、庭院园林、茶具、还是服饰,到处都是这个概念的展现。
中国的禅宗思想是印度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后经过发展的产物,追根溯源,日本的侘寂思想源自中国佛家中的禅宗思想,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禅宗思想是一种通过心性修持从而得到心性提升的思想,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
禅宗思想强调发现残缺的美,接受自然的变换。
所宣扬的也是一种朴素,淡然,寂静的价值观。
在这种美学的价值观培养下,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残缺美、朴素美,产生对于生活新的美学观点。
日本园林的侘寂美日本园林中侘寂美的典型代表——枯山水,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一本造园学专著《作庭记》中最早出现了枯山水一词,书中写道:“于无池无水处立石之庭园。
”随着室町时期的到来,社会的文化阶层逐渐从贵族向僧侣转化,他们开始在寺院中修建小尺度的庭院,运用这种缩微式的园林景观,在庭院的方寸之间体味到山川江河。
在此之后,枯山水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也被僧侣看做是助益于提升修为、参禅冥想之地,因此枯山水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于日本园林。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京都府龙安寺,其中蕴含的侘寂之美言之不尽,这座始建于1450年的禅宗古寺,将日本庭院园林的抽象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方丈庭前一块面积不大的矩形白沙地上,放置着五组(共十五块)大小不一的石块,这组枯山水用白沙、景石、苔藓以及周围的建筑、植物将侘寂之美的静谧、深邃、朴素、淡雅完美呈现,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为观赏者展示了一幅似画非画不对称的山水画卷,诠释了枯山水的最高境界。
日本缩小意识 ,,
③历史因素
古代日本曾长期作为中国儒家文化圈中的 藩属国存在。 日本名城京都的城市规划不仅 直接搬了中国唐代长安城的式样, 而且还按照日本传统的思维方式, 建造了一个 一模一样且“小里小气”的“微缩长安城”。
这其中固然有着国力的考量, 但同时也应当存在着其藩属地位的认知影响。 作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虽然今日的日本 已经认同了平等观念,但是历史遗留下的 缩小意识依然在发挥其作用。
③社会性
缩小意识在社会性上的表现也有诸多方 面,集中起来而言,可以从其居住空间 及社会观念等方面管窥之。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
“兔子窝”一样的住房
胶囊旅社
茶室
社会结构——以五六人小组为例
日本社会结构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小集团的特征。
日本极其重要的活动—茶室活动常以五六人小组为单位,农民 中也有五人小组,传统式的日本小集团单位组织都是如此。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提到这种小集团模式时认为 “日本的工业和经济基础就是这些小集团”。 东京大学的中根千枝(著名人类学家)也说: “日本社会学的个体认识被置于一种小集团的特征上。”
②自然灾害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每年平均有大小地震两千余次,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99年的阪神大地震和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等更是给日本造成了巨大损失。
季风每年给日本带来的台风以及台风引起的海啸,同样会给日 本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这么多自然灾害的压力下,日本自然只有通过“缩小” 来减少损失,来抵挡灾害。 正如柔韧的小草一样,“缩小”也是日本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
浓缩的年势——世态之字
日本人自1995年开始评选的世态之字(年度汉字) 是日本为迎接新年到来创造的一种庆祝方式。
历年年度汉字:
关于日本人缩小意识的研究综述
关于日本人缩小意识的研究综述作者:程玉云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2期【摘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是韩国学者李御宁描写日本缩小型文化的著作,与中日韩三国进行横向对比。
李御宁眼中的缩小意识表现有六种类型,即:套匣型、扇子型、女孩人偶型、便当型、能面型、徽章型等。
该论文从这六种类型展开论述,分析日本社会文化当中的缩小意识形态。
【关键词】缩小意识横向对比装填;折叠去掉填塞架势凝聚【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8-02戴季陶在《日本论》把日本民族特点归纳为信仰力和好美,美国的本尼迪克特则通过《菊花与刀》解析了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的性格,韩国的李御宁则概括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认为日本文化是缩小型文化,和魂就是缩小精神。
李御宁出生于韩国,在文学、哲学、思想、比较文化、符号学、结构主义、设计等众多领域都独成一家,被誉为“东亚文化巨人”。
眼光独特,与以往仅从欧美各国单一的与日本文化相对比,而是增加了从中日韩三国进行对比等横向的继承与发展的对比。
学者李御宁在《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一书中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对日本社会进行解读,其全书从传统的日本文化到近代的二战、日本的当代社会等角度阐述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例如日本的能面、徽章、日本的庭园、茶道、盆景、相扑、商品、二战中的策略等尽显日本的缩小思维。
李御宁对日本的缩小意识有下面一段有趣的评论:“日本无论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会采取行动:扇子,要把它折起来;散乱的东西,要把它填入套匣内;女孩人偶,要去掉手脚便它简单化,否则就不罢休。
” 日本国虽然地处世界的偏隅之地,犹如一叶孤舟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上,又仿佛远离喧嚣世界的世外桃源,但这也无形中给了日本人足够的时间让心灵沉寂,让思想升华,于是日本人在清寂的生活中学会了从其他泱泱大国不在意的事物中从“小”处入手来思考,这种“小”的意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日本缩小意识 ,,
“枯山水”多见于禅宗寺院。
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 其主要特点,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 布等。
“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
写意、象征。 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 运用隐喻和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历年年度汉字: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金 战 归 虎 灾 爱 命 伪 变 新 暑 绊 金 轮 ” ” ” ” ” ” ” ” ” ” ” ” ” ”
2、日本自然地理对日本文化中 缩小意识形成所起的作用
①岛国的地理和气候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自古代时期就与强大邻国毗邻, 可以说岛国意识是相当浓郁了。
首先, 岛国的各种资源的贫乏使普通日本人不得不将生存的资源 压缩再压缩,由此催生出了榻榻米这种“起来占半张,躺 下占一张”的独特家具。中世纪时伊势地区日本庶民的住 宅小的仅有1.5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平均是5坪。即 使是现在,日本城市一般民众的住房也,价格远低于正常版本的书籍 )
②审美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体现在审美上表现为 其审美上偏向精巧细致的风格。 就审美上的表现,以日本的庭院艺术为例进行解释。
微缩的自然——枯山水
“枯山水”是日本人在 吸收中国园林艺术的基 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 化特征创造出的独特艺 术形式,是日本人深奥 构思能力和压缩聚合想 象能力的典型体现。
桃太郎、一寸俳句是由日本人创造的世界上篇幅最短的诗歌。俳句 通过短短的17个字母或汉字,采用5-7-5的排列形式, 将多种宏大的场面进行高度压缩,展示出了某个极度 浓缩的完整主题或者表现某种高度凝缩的优美意境。
浅谈日本设计中的“缩小意识”
浅谈日本设计中的“缩小意识”[摘要]日本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在短短50年间,日本不仅从战后的废墟中站了起来,而且成为世界上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日本的设计也从单纯的模仿成为当今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这都与其特有的民族审美特征一一“缩小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分析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探讨“缩小意识”对日本当代可持续发展设计思维的影响,可从中借鉴对我国当代绿色设计的发展有价值的内容。
[关键词]日本设计;缩小意识;绿色设计一、“缩小意识”在日本文化生活中的表现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场面:宇宙人为了测试地球各国人的国民性,把一个地球人从没见过的物体扔到大道中去,而他们则藏在盘旋与空中的圆盘中,观察地球人拾到这东西后的反应。
美国人会把这事完全委托给电脑;而俄国人会向组织或克格勃报告一下也就算完事;英国人会仔细观察几天后召集全体家庭成员来投票决定如何处理。
中国人在这方面,要比英国人更有耐心,他们首先在捡之前先小心环顾四周,在确认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再如君子般,不慌不忙地捡起来放入袖筒里,并不急于探明那是什么东西,重要的是先把它保存起来,因为他们认为,总有一天会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玩艺儿。
日本人究竟会怎么样呢?他们一旦捡起那个物体便会以最快的速度试着做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东西,当然并不是按原来的尺寸做,而是把它小型化,精巧地缩小至可以放在手掌心上欣赏,并会一拍大腿念念有词道:“原来如此。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李御宁[韩]这样一则故事很巧妙地显示了各个民族的突出特点:美国人的灵活,中国人的中庸以及日本人做事的那种宗教式的狂热,模仿他人,一丝不苟。
但经历过维新后百余年的历史,日本人做出了文化的抉择,理性地融合外来文化,并深刻地认识了自身的传统文化。
这样的抉择随着日本电子产业的兴起,突出表现在设计成就上。
二、日本“缩小意识”的成因分析日本人似乎是与生俱来就拥有“缩小”的本领,早在一千年前日本人就认识到自己的这种特有的“本性”,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就明确写到:“小东西都可爱、美丽。
从建筑物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从建筑物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作者:廖皓宇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2期摘要:日本人一直与小甚有渊源。
在日剧及动漫中,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小形象。
通过对日本人生活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体现缩小意识的例子的确无处不在。
所谓“缩小意识”,就是指日本人无论对于什么总是善于将其缩小而不是扩大的这种文化的特性。
就是说,日本人擅长将大东西缩小,在小中见大,同时发现其中的美。
纵观日本人的生活,可以发现他们利用这种缩小意识,活用空间,改善生活质量。
本论文将对日本住宅中体现的缩小意识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缩小意识;日本;空间的高效利用一、序言日本一直与小甚有渊源。
在中国人看来,确实很多东西都显得十分微小。
日本的房屋很狭小,河流很短小,山岳也十分矮小。
韩国学者李御宁在其著作《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是者次提出了“缩小意识”这一概念并将其细分为6类。
接着,在其基础之上,任芳发表了《从庭院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从自然风土、稻作生产、审美意识等方面探究了缩小意识形成的原因。
本论文将以这两篇作为先行研究,首先分析日常生活中显现出的缩小意识,深究缩小意识的含义;接着分析缩小意识对日本建筑物的影响;最后论述日本缩小意识形成的原因。
二、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一)缩小意识的定义所谓缩小意识是指比起放大事物而言更倾向将其缩小化。
具体的含义有如下两种。
为了将“大”以“小”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必须掌握缩小的手段,也就是所谓的小型化。
这些被缩小的物体,是区别于那些一般小物件的,它们比原来更显惹人怜爱,更加充满活力,更具一番特色。
其次是善于从细小中发现美。
金田一春彦在其论著《日本语》中也提到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普遍认为越小的东西越是美丽。
(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他们的缩小意识。
从文化方面来看,《桃太郎》《浦岛太郎》《竹取物语》《金太郎》《一寸法师》等的故事在日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虽然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以一个矮小的形象登场,但是他们却展现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并被世人所认知。
从庭院浅谈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课题名称从庭院浅谈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出题人张福旺课题表述(简述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完成课题的条件、成果形式等)课题背景:“缩小意识”被誉为日本文化的特质之一。
日本人擅长将大东西缩小,并且在小东西之中来表现雄大的感觉,即小中见大,同时发现其中的美。
通过对日本人生活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体现缩小意识的例子的确无处不在。
从一寸法师的故事开始到俳句、庭园、茶室,从折扇、便当、袖珍书到笔记本电脑、机器人等等无不都是日本人缩小意识的具体体现。
可以说缩小意识体现于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庭院的研究及对日本缩小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日本文化的研究。
主要内容:首先,通过对几个体现缩小意识的典型例子的具体分析,深入理解缩小意识的内涵。
对日常生活中体现的缩小意识的例子进行具体论述。
其次,从日本传统文化中选出日本庭园作为论述的重点,进一步对日本庭园中表现出的缩小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更深入地理解缩小意识的内涵。
最后,综合日本的自然风土、稻作生产、以及审美各方面因素分析缩小意识形成的原因。
完成课题的条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论文。
成果形式:毕业论文课题来源其他课题类别毕业论文该课题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阅读与论文相关书籍,其中中文书籍不少于十本,日文书籍不少于五本。
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学院意见同意立题()不同意立题()教学院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参考文献玉城哲旗手勲『風土-大地と人間の歴史』平凡社1974 年梅棹忠夫『日本人のこころ-文化未来学への試み』朝日新聞社1974 年柳田国男『日本人』毎日新聞社1976 年李御寧『「縮み」志向の日本人』学生社1982 年真壁仁『野の文化論Ⅲ風土と文化』民衆社1983 年長谷章久『日本文化論Ⅰ』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5 年樋口清之『自然と日本人』講談社1986 年石田英一郎『日本文化論』築摩書房1987 年南博『日本人論―明治から今日まで』岩波書店1994 年梅棹忠夫『日本とは何か-近代日本文明の形成と発展』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99 年斎藤忠一『「日本庭園」の見方歴史がわかる、腑に落ちる』小学館2002 年小野健吉『岩波日本庭園辞典』岩波書店2004 年進士五十八『日本の庭園-造景の技とこころ』中央公論新社2005 年黒川雅之『八つの日本の美意識』講談社2006 年枡野俊明『禅と禅芸術としての庭』毎日新聞社2008 年小野健吉『日本庭園―空間の美の歴史』岩波書店2009 年叶渭渠唐月梅《日本人的美意识-物哀与幽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孔祥旭《樱花与武士-那些决定日本的细节》同心出版社2007 年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叶渭渠《日本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年李御宁著张乃丽译《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年宁晶《中国庭园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从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格探究其扩大与缩小并存的意识_李静
爱、美丽”,如今的日本在科技发明上明显的体现了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识。日本国 民特别钟情于袖珍电子产品,看一下日本电子产品的广告,你会发现其 中隐藏的潜台词: “再小点! 再轻点! ”
2、狭窄的空间观 日本人的住房曾被称作 “火柴式的家”、“兔子窝”,虽然日本人狭 窄的空间观受到国土面积小的影响,但他们有住在狭窄空间中取乐的传 统。在日本建造四张半大的茶室,特意让许多人挤在一处狭窄的空间 里,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体会不到的享受欢乐的方式。对于日本 民族而言,在狭窄的空间里更容易找寻到一种归宿感。 3、文学形式中透露出的小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三句共 17 个音节组成。 小林一茶是日本屈指可数的俳句诗人,那句著名的俳句 “透过窗纸洞, 遥望银河美” 写出了纸上的小破洞带来的却是银河一般广阔的天地。 比起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小说更为日本民族青睐。被称为日本 短篇小说之王的芥川龙之介,写了 150 多篇短小说,语言简洁有力,代 表作 《罗生门》、《竹林中》 早成为经典之作。 4、书籍的袖珍化 日本民族的缩小意识表现在图书发行界便是书籍的袖珍化。虽然世 界其它国家都有袖珍化的书籍,但很少有像日本民族对袖珍图书那样情 有独钟的。在日本电车或郊行。 5、表示缩小的接头语 在日语中 表 示 缩 小 意 识 的 接 头 语 很 多, 如 日 本 人 爱 用 的 “豆”、 “雏”。日本人对小小的豆子甚是喜爱,他们喜欢在喜爱的东西前面冠以 “豆” 字,像袖珍图书说成 “豆本”,小蜡烛说成 “豆蜡烛”。日本人对 缩小了的东西或 单 纯 的小东 西特别 喜 爱,他们觉得单用一个 “豆” 或 “雏”作接头语还不够,经常把 “豆”和 “雏”并用,例如把一个很小的袖 珍读物称为 “雏豆本”。由此可见日本民族的缩小意识是如此的细腻。 6、民间故事中的小形象 日本民间故事特别偏爱于袖珍式的主人公,像一寸法师、桃太郎, 然而他们小的可爱、小的勇猛、小的智慧,他们往往能以小胜大。 7、动漫中的缩小意识 日本动漫中受大众喜爱的主人公多是身体成熟但性格稚嫩,或是有 孩童身体但性格沉稳的形象。童稚的性格和孩童的身体为日本民族喜 爱,在他们看来,小和可爱的东西就是美好的。 《樱桃小丸子》 里的小 丸子活脱脱是个可爱的孩子,观众自然喜爱,就连当中的小丸子爷爷大 家也喜欢,作为大人的爷爷童心未泯,如果说小丸子是小小孩,那她的 爷爷就是大小孩。“小”、“可爱” 是日本动漫人物的显著特点。 三、日本民族扩大与缩小意识并存的原因 日本民族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民族,是什么导致日本民族成为扩大 意识和缩小意识的矛盾体呢? 首先,相对封闭的岛国环境、狭小的国 土、贫乏的资源、不足的身高使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自卑感和 危机意识。其次,强烈的逆反心理也是重要原因,不仅拿国土面积相 比,一些日本人甚至拿身高和西方人相比,越是比较越是自卑,于是以 弱胜强、以小击大的逆反意识越强烈,渴望改变命运成为小巨人的欲望 就被空前激发。 如今日本民族确实成为了小巨人,这对于世界各国都值得借鉴,小 岛之国的日本能由小变大,那地大物博的中国是不是能由大变得更强大 呢?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御宁.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 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上海三联书店,2011 [3] 高子川、段廷志. 逐日日本人.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 祝大鸣. 日本民族对立统一的性格特征———以扩大与缩小性格为
从语言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_刘嫦云
20077・62从语言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日本文化作为东方文化重要一支,经常被称为“体察文化”“耻感文化”等,20多年前,韩国著名学者李御宁以他敏锐的视角首次提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并把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分为“套匣形”“扇子形”“女孩人偶形”“盒饭形”“能面形”“徽章形”,他的独特见解在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确实,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也渗透到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
例如,日本的茶道便是利用缩小时间和空间的方法,把自然的四季和宇宙万物都凝聚到斗室中。
作为日本艺术集大成的庭院,也被称为是缩小了的自然。
那么,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日本文化载体的日语,是不是也有日本特有的缩小文化的体现呢?日语中有着世界上少有的“缩略语”,和制汉语也是利用删繁就简的方法把原来的词句省略压缩而成。
另外,像有着“万能语”之称的“どうも”“ちょっと”等词,简单的几个假名却被冠以几乎数不清的含义用于不同的场合。
确实,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缩小意识在语言上的体现1.假名。
日语中的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经过长期的简化演变而形成的表音文字。
令人惊叹的是,日本人早在1000多年前创造假名之时,就已经体现出他们的“缩小意识”。
奈良时代末期至平安时代初期(8世纪至9世纪),是日本佛教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僧侣们为了便于阅读和研究汉文的佛经,创造了“片假名”。
所谓的“片”,在日语里面是“一半,一部分”之意。
“片假名”,就是借汉字的一部分(或偏旁或部首等)编造成的假名。
例如去掉汉字“阿”右边的“可”,成了“ア”;去掉“伊”右边的“尹”,就成了“イ”;“ウ”来自“宇”;“エ”来自“江”;“オ”来自“於”[1]。
与此同时,日本的贵族妇女为了更便于书写诗歌和书信,在汉字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创作出“平假名”。
例如:“安”写成“あ“,“以”写成“い“,“宇”写成“う“,“衣”写成“え”,“於”写成“お”。
从语言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从语言看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作者:刘嫦云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07期日本文化作为东方文化重要一支,经常被称为“体察文化”“耻感文化”等,20多年前,韩国著名学者李御宁以他敏锐的视角首次提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并把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分为“套匣形”“扇子形”“女孩人偶形”“盒饭形”“能面形”“徽章形”,他的独特见解在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确实,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也渗透到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
例如,日本的茶道便是利用缩小时间和空间的方法,把自然的四季和宇宙万物都凝聚到斗室中。
作为日本艺术集大成的庭院,也被称为是缩小了的自然。
那么,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日本文化载体的日语,是不是也有日本特有的缩小文化的体现呢?日语中有着世界上少有的“缩略语”,和制汉语也是利用删繁就简的方法把原来的词句省略压缩而成。
另外,像有着“万能语”之称的“どうも”“ちょっと”等词,简单的几个假名却被冠以几乎数不清的含义用于不同的场合。
确实,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缩小意识在语言上的体现1.假名。
日语中的假名,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经过长期的简化演变而形成的表音文字。
令人惊叹的是,日本人早在1000多年前创造假名之时,就已经体现出他们的“缩小意识”。
奈良时代末期至平安时代初期(8世纪至9世纪),是日本佛教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僧侣们为了便于阅读和研究汉文的佛经,创造了“片假名”。
所谓的“片”,在日语里面是“一半,一部分”之意。
“片假名”,就是借汉字的一部分(或偏旁或部首等)编造成的假名。
例如去掉汉字“阿”右边的“可”,成了“ア”;去掉“伊”右边的“尹”,就成了“イ”;“ウ”来自“宇”;“エ”来自“江”;“オ”来自“於”[1]。
与此同时,日本的贵族妇女为了更便于书写诗歌和书信,在汉字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创作出“平假名”。
从“大小”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赵冬梅阚煜内容摘要: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大和小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本文试通过介绍具体的实例来阐释日本人喜欢使用“大”字同时又“以小为美”的现状,进而透视日本人的复杂心理。
关键词:日本人大小观审美意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是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区域经过长期的历史活动逐渐形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国家内在本质的反映。
审美意识作为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等的影响和制约。
日本有富士山、大山、东京湾等宽广的自然景观,日本人从这些博大的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美,从而被感动。
同时,日本人又喜欢小,对“小”有着独特的审美。
他们认为小的便是可爱的、美丽的。
日本自身的地域性特点酝酿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大和小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本文试通过介绍具体的实例来阐释日本人喜欢使用“大”字同时又“以小为美”的现状,进而透视日本人的复杂心理。
一.“大”“小”的历史渊源自古日本人就非常喜欢“大”字,这个偏爱可以追溯到3世纪。
古代日本以职业确定姓氏,大概有八种姓———臣、连、君、别、直、首、造、史。
姓氏有高低贵贱之分,以臣、连、君为最高阶层。
为了突出“高级”人士的身份,人们常在其姓之前再加个“大”字,于是就有了“大臣”、“大连”、“大君”等大字辈。
许多有自卑感的日本人往往也是自大狂,非常喜欢用“大”字。
在日本,可以经常听到“大日本”、“大卖出”、“大至急”等。
在日本人的意识中,“大”字具有“夸大”和“炫耀”的意义。
历史上,日本列岛被称为“倭”。
在7世纪后半叶大化革新后,“倭”以法治国家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开始对外称“日本”,对内在“倭”前冠以“大”字,即“大倭”,后又改为“大养德”,直至改为“大和”。
远古以前,大和民族在远东一隅狭窄的列岛生息,环绕着浩瀚的大海。
山岭绵延,最高的富士山海拔也只有3776米,少平原,更乏大荒漠。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壁龛之神与城中隐居
跑到深山老林里去祈福或是求神拜佛?你不觉得太low了吗?人家 都直接把各路神佛接到自己家里啦!
神社
神庙(寺庙)
▪ 本土
▪ 外来
▪ 免费
▪ 收费
▪ 全天开放
▪ 定时开放
▪ 没人住
▪ 有人住
▪ 参拜、祈福
▪ 参拜、祈福、参观
但是,不论这二者有何区别,有一个结论我们都是认可的: “神道”在日本真的很重要!
神中 社宫
摄社、 末社
内宫
神舆
• 神龛 • 壁龛 • 护身符
中国曾经给日本当过“神”
日本敬神、礼神、畏神,但不 会一直如此
住在世俗城市中或是回到大自然的深山里,二选其一?NO!NO!NO!
美 安静 在家里 在城里
▪ “青冈栎树红叶落,洒满奥山寺,古道幽深处,才是寂静无限。”
▪ 答案:城市中的山居 ▪ 解析:日本虽也有保胤、长明、兼好这样优秀的隐士文学家,但他
造个庭院,弄个茶室, 插点花,摆几幅字画, 下盘棋,没事跟当政的 统治者唠唠嗑,嗯,这 样真好。
日本的缩小意识
题目:李御宁的镜子李御宁先生在他的书中的第二章中,罗列出至少表现出了日本的“缩小意识”的类型。
即:套匣型、扇子型、女孩人偶型、便当型、能面型、徽章型六中缩小意识的类型。
在了解作者为何将日本的缩小意识分为以上六种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写作的动机和“缩小意识”的实际意义。
作者在1982年3月接受《东亚日报》东京特派员的专访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要告诉日本的只是阶层,我们不仅像古代那样向日本传播文化,在今天,我们也绝不是他们的盗版写作水平。
让他们在地铁中度我们的书,这不仅是我,也是所有韩国知识分子的愿望。
”11《丑陋的韩国人》(日)金文学著宋义淑译P241页从中不难看出那种一直处于日本压迫之下并且落后于日本的自卑情结,以及对于证明韩国在文化上并不落后于日本的迫切着急心理,让日本人在地铁里读一个韩国人也就是自己写的书,竟成了一个“东亚文化巨人”的最大心愿,这不得不说有一些幼稚,但是也吐露出了当时韩国人对日本人真实的情感。
《丑陋的韩国人》中客观地评价道:“这本书正是表现了对日本极端的自卑情节和傲气的矛盾,是以反对和抵制日本为背景引发的韩国人的知识炸弹。
”2李御宁对于日本“缩小意识”的描写,提出了“勿用岛国地方论”,他认为“日本拥有的空间可以说是最辽阔的,是一个有根钏平原、武藏野平原这样的能够看到地平线的国家”3,而他通过将日本与英国、德国、法国对比,得出结论:“总之,日本不是因为外在条件,而是在主观意识深处存在‘缩小意识’才呈现‘缩小’现象。
”这个结论实在令人费解。
的确,不用岛国地方论是一个新奇的思路,但是脱离了这条路径,李御宁却又走上了一条“唯心”的死路,这未免得不偿失。
李认为日本拥有广阔的空间,而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日本“是2《丑陋的韩国人》(日)金文学著宋义淑译P241页3《丑陋的韩国人》(日)金文学著宋义淑译P17页一个有根钏平原、武藏野平原这样的能够看到地平线的国家”,仿佛有这样看得到地平线的空间,那么日本的缩小意识由此产生似乎不大能解释得通。
对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研究
随 想 。断片 式 的寥寥 数语 ,文字清 淡而 有 意
山水 庭 院 只 是 把 岩 和 石 组 合在 一起 的建 造 从 古 代 起 就 确立 了认 为 小 东 西 很 美 的 美 意
趣 。文 章是 用单 语 、单句 、 短章作 成 ,但是 方 法 , 依 据 这 样 的造 法 , 在庭 院 里 虽然 没 识 。例 如 《 叶集 》 、 《 草 子 》 中作 者 万 枕 把文 章 的意 境表 现 的淋漓 尽致 。徒 然草 ,全 有 山和 川 、 却 呈 现 出 了大 海 上 波浪 起 伏 的 描 述 的美意 识 。 I
成 。这 种 短 片 的文 学表 现 形 式 也 就 体 现 了
院 上 表 现 的 浓 缩 精神 也就 是缩 小 的表 现 。
日本 人 产 生 了深 刻 的影 响 。在 这 里 主要 叙
“ 小 ”意识在 文学 上作用 。 缩
这 种 造 园 法 既节 约 了 真 正 的 山 水所 占的空 述 一 下 积 极 的影 响 。具 有 缩 小 意 识 的 日本
童 话 故 事 本 身 就 是 反 应 日本 人 精 神 的代 表 庭 院 分 为 三 种 类 型 , 池泉 庭 院 ( 庭 ) 、 池 物 。像 这 样 的童 话 故 事 就 能 够 引起 日本 人 茶庭 ( 露地 )、枯 山水 庭 院三 种类 。 的 共 鸣 。 日本 的 民俗 学 者 把 特 殊 出 生 经 历 川 端 康 成 在 《 丽 的 日本 中 的我 》 中 I 美
同,农业循 环经 济要 求把经 济活 动组织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污 染 ,对 当 代 及 后 代 子 孙
的 身 体 健 康 构 成 危 害 。 因 此 , 只 有 大 力
(e s n ) 资源 化 ( e y l n ) 三 个 成 一 个 “ 业 资 源 一 农 产 品 一 再 生 资 R u ig 、 Rc c ig ” 农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从大江大河到一草一木、从神到佛都要被缩小,装进盆、摆上架,日本人的生活空间不仅与欧洲人不同,与亚洲的中国人和韩国人也迥然相异。
人们对日本人居住空间的印象就是狭窄,尽管在后乐园里也有近十万坪的江户大名住的豪宅,但日本普通居民的居住空间却让人得出"香水瓶不可能像灌水用的壶那么大"的印象。
看一下欧洲人对日本住宅的形容:在日本执教过的英国作家威廉·普鲁马把日本人的住房称作"用纸做的家",西方时报则称它为"火柴盒式的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里,"兔子窝"这个词又出现在欧共体秘密报告(1979年度)里,另外,比"兔子窝"一词更能形象地描绘日本人的还有福兰克·蒂布尼的说法,他称"这些国民在小型化的蚂蚁山上为日本公司拼命地工作"。
但值得我们深思的不是"住兔子窝"和"在蚂蚁山上工作"这些描述,而是接受这些描述的日本人的态度。
日本商品席卷欧洲市场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国民不讲究社会福利,只会像蜜蜂和蚂蚁一样拼命地工作。
家窄心宽的住宅观日本传统的住房观和住宅空间感确实与西方人不同。
中世纪伊势地区日本庶民的住宅小的有1.5坪,大的也只有35坪,平均是5坪。
建造四张半榻榻米大的茶室,特意让许多人挤在一处狭窄的空间里,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体会不到的享受欢乐的方式。
你知道日语中特有的"家窄心宽"这个词吗?窄小反而让人心里踏实,正因为是处在像火柴盒一样狭窄的空间里,所以才能够理解辽阔无垠的宇宙,这种禅的感悟你们不知道吧?对凡事只认证据的欧洲人来说,这里再多举些例子大概能说明问题。
明治时代曾经掀起了一股建造洋房洋楼的热潮,前田侯爵花费了19.5万日元(相当于现在的6亿日元)建起了占地204坪的豪华洋式住宅,但它只用于接待客人,侯爵本人却依然住在狭窄的"用纸做的和式房子"里。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之二)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之二)张乃丽/译削剪意识:女孩人偶缩小意识最常见的另一种形式是制作小型模型,即原封不动地缩小实物或者模仿原样制作成逼真的小模型。
这种“缩小”技术对日本人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他们制作出的许多模型都创下了世界记录。
世界上最小的飞机模型、世界上最小的摩托车都是日本人制作的。
日本人自古就有在米粒上比赛写字,看谁写得多的习俗。
最终,这项微缩文字的奥林匹克金牌被吉田伍堂夺得,他的记录为:在一粒米上写了600个字,在一粒芝麻上写了160个字,在一粒大豆上写了3000个字。
以后又从写到刻,一粒米上能刻46个字。
日本还有座微雕美术馆,据说里面收藏着2万多件微雕作品,而且大多是小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细体字工艺品。
仅仅列举个别人的记录还难以说明微型缩小意识是日本人的特点,这种事无论哪个国家都能找出一两件。
为了说明与其他民族相比,这的确是日本式的,就必须设定一个标准,即不把个别人制作的特殊微小模型作品算在内,而选择一种能代表大众文化的带普遍性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日本“人偶”。
日本玩赏人偶的历史不仅古老,而且人偶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日本人偶的特点在于把巨大的、等身大的东西缩小并进行精巧加工,所以它在微小模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种类众多的人偶中,最具日本特色的是用微型压缩技巧制作的女孩人偶。
这一类里不仅有江户“女孩人偶”,还有盛行于日本各地的“乡土人偶”,这些人偶较好地反映了日本民间百姓的兴趣。
女孩人偶不是单纯地、原封不动地被缩小了的人物模型,在制作过程中,人们把它的手脚省略掉了,只剩下一个圆脑袋加一个直身子。
缩小物体,尽量去掉、削掉多余的东西,使事物单纯化、简洁化,这如同只给武士佩把刀,进行最精炼的装备。
正因为如此,女孩人偶才具有了升华之后的简洁性,使它在表现出可爱、动人之外更释放出一种特殊的美。
“缩小”意识已不仅仅被体现于某个“缩小的物体”,而是支配着人们去实施缩小,所以女孩人偶式的缩小,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是以相同的意识去创造不同的物体。
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缩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
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
那么,日本人是怎样发明折扇的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假说。
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一种用棕榈叶做的团扇的启发。
这种棕榈叶可以横握着扇风,受此启发把一些薄板用线穿起来,使之可以自由折合,从而发明出一种叫桧扇的板扇。
有的认为,发明折扇是受“笏”的启发,最早的扇子是一种形状似笏、材料为桧板的桧扇。
也有的认为,这一启发来自一种叫“拍”的古乐器,这种乐器是把许多板子开孔后再穿起来做成的。
上述假说哪种是准确的,至今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
事实上也是,这些假说跟万有引力法则的发现是受了苹果下落的启发、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看到沸腾的水把锅盖顶开等说法一样,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顿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经有许多人看到过,但都没有与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联系起来。
因此,牛顿和瓦特所具有的对物理学的关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从苹果和锅盖联想到的发现和发明,取决于他们的物理学意识,而这甚至比发现和发明本身更重要。
同样,无论是棕榈叶还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缩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识,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体。
可以说,棕榈叶、笏、拍这些东西仅仅是使扇子诞生的父体。
而我们关心的不是寻找父体,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长的母体。
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原型表现,也是看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直截了当地说,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以便人能够攥握。
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
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
如果团扇是满月,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
重次的俳句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这一心情:“修罗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
”惠庆的“袖中藏月”到重次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
课题名称从庭院浅谈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出题
人
张福旺
课题表述(简述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完成课题的条件、成果形式等)
课题背景:“缩小意识”被誉为日本文化的特质之一。
日本人擅长将大东西缩小,并且在小东西之中来表现雄大的感觉,即小中见大,同时发现其中的美。
通过对日本人生活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体现缩小意识的例子的确无处不在。
从一寸法师的故事开始到俳句、庭园、茶室,从折扇、便当、袖珍书到笔记本电脑、机器人等等无不都是日本人缩小意识的具体体现。
可以说缩小意识体现于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目的及意义:通过对庭院的研究及对日本缩小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日本文化的研究。
主要内容:首先,通过对几个体现缩小意识的典型例子的具体分析,
深入理解缩小意识的内涵。
对日常生活中体现的缩小意识的例子进行具体论述。
其次,从日本传统文化中选出日本庭园作为论述的重点,进一步对日本庭园中表现出的缩小意识进行具体分析,更深入地理解缩小意识的内涵。
最后,综合日本的自然风土、稻作生产、以及审美各方面因素分析缩小意识形成的原因。
完成课题的条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论文。
成果形式:毕业论文
课题来源其他课题类别毕业论文
该课题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阅读与论文相关书籍,其中中文书籍不少于十本,日文书籍不少于五本。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学院意见
同意立题()
不同意立题()教学院长签名: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
________日
参考文献
玉城哲旗手勲『風土-大地と人間の歴史』平凡社1974 年
梅棹忠夫『日本人のこころ-文化未来学への試み』朝日新聞社1974 年
柳田国男『日本人』毎日新聞社1976 年
李御寧『「縮み」志向の日本人』学生社1982 年
真壁仁『野の文化論Ⅲ風土と文化』民衆社1983 年
長谷章久『日本文化論Ⅰ』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5 年
樋口清之『自然と日本人』講談社1986 年
石田英一郎『日本文化論』築摩書房1987 年
南博『日本人論―明治から今日まで』岩波書店1994 年
梅棹忠夫『日本とは何か-近代日本文明の形成と発展』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99 年
斎藤忠一『「日本庭園」の見方歴史がわかる、腑に落ちる』小学館2002 年小野健吉『岩波日本庭園辞典』岩波書店2004 年
進士五十八『日本の庭園-造景の技とこころ』中央公論新社2005 年
黒川雅之『八つの日本の美意識』講談社2006 年
枡野俊明『禅と禅芸術としての庭』毎日新聞社2008 年
小野健吉『日本庭園―空間の美の歴史』岩波書店2009 年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人的美意识-物哀与幽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孔祥旭《樱花与武士-那些决定日本的细节》同心出版社2007 年
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
叶渭渠《日本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年
李御宁著张乃丽译《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年
宁晶《中国庭园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