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高三语文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材料作文讲评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材料作文讲评作文题目日本是一个岛国,其地理位置在亚欧大陆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高发区。
有史料记载的七级以上地震就高达数十次。
饱受自然灾害威胁之苦的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未雨绸缪措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日本有世界最先进的海啸、地震预防系统,以确保在海啸、地震发生前,让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逃生。
日本的小孩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系列的预防自然灾害基础知识的教育,一些城市每年都会举行一些模拟地震演习。
日本的房屋绝大多数都经过严格的防震处理,能够抵抗较强的地震,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订正错别字警剔震憾版块二、存在问题1、审题不准确,例如以下立意:(1)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谈及是为危机而作准备)(2)逆境(压力、挫折、患难)出人才(本末倒置、偷换概念)(3)缺陷,也是一种力量。
(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2、论据陈旧、雷同。
如:李煜、海尔集团张瑞敏、李想、比尔·盖茨、唐山大地震、生存在有狼群的环境下鹿群才能保持生机、放入冷水中慢慢煮的青蛙最容易被煮死3、体仍然以套路化的议论文为主。
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体裁极度稀缺。
三、经验与教训1、准确立意的办法是尽可能地找出材料所叙述的结果,反推其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第一立意。
比如这则材料的结果是“近代日本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地震,但是都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那么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因为日本人有“危机意识”或者说能对尚未出现的灾难“未雨绸缪”2、在文体无法突破常规的议论文的时候,应当争取用新颖和典型的论据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评论型文章。
力避陈旧、泛滥的论据;尽可能地选择最近发生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论据。
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前言中日同处东亚,由同文同种到一衣带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联系,有着上千年的恩怨情仇。
古代日本给中国当了一千多年的徒弟,进入近代日本又给中国当了几十年的老师。
这个国家在一百多年内曾三次入侵中国,两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一次次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惨不忍睹的教训。
中日之间绝非一笑眠恩仇。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讲求与人为善,与邻为伴,和谐相处。
但和谐相处,不可能一厢情愿。
我们保护生态,总不能让狼把人都吃掉。
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是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可是以日本为首的大小无赖国家,追随美国围墙中国,遏制中国,妄图再次阻止中国现代化进程。
“大狗小狗在叫,大鬼小鬼都在跳”。
不断挑起领土、领海之争。
我们如何捍卫国家的利益,维护民族的尊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要维护我们的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我们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越大。
并不是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
”纵观中外历史,人们只尊重强者,你越强,别人越尊重你;你越弱,别人就越看不起你。
尤其是日本人,你不把他打趴下,他是不会认输的。
中国汉朝和亲的故事史不绝书。
但汉朝又留下了“犯强者虽远必诛”的雄心霸气。
二战后日本天天叫嚣要收回北方四岛。
但俄罗斯副总理公开称:“占领北方四岛是对日本发动二战的惩罚。
”日本政客们听了都默不作声了。
美国自1945年以来占领日本,一直骑在日本人身上,日本人只能点头哈腰,充当美国人的太监。
强字源于弓,对于得了战争狂犬病的日本人,我们只能用霹雳手段,才能抑制日本人的战争狂犬病,才能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才能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才能维护民族的尊严,才能洗刷中国一个世纪的耻辱。
一、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催发了侵略意识日本人总埋怨上帝给了他们大国的人口和充当大国的民族意识,但没有赋予它大国的领土和资源。
日本人口126486000人,世界排遣名第十一位;日本国土面积377833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六十一位。
日本人与自然论文
日本人和自然——浅谈日本资源匮乏和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前言在两年多的日语学习的时间里,我学习了不少关于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性,同时也明白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事情和现象。
在历史面前,也许我们大多数的人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日本,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今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方面,我们做的的确远不如这个面积仅约3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
比如,在看待人口的问题上,或是环境保护方面,在这些方面,他们的觉悟远比我们高出很多。
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日本人在面对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等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危机意识,并在这种危机意识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通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多灾多难的袖珍之国(一)恶劣的自然环境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侧的一个岛国,大大小小一共有6000多座岛屿,其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冲绳为主的五大岛屿。
它的国土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仅约为中国的960万的二十五分之一,相比之下,日本的土地资源严重匮乏,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袖珍之国”。
并且,它的国土的四分之三均为森林覆盖的山地,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70%的人不得不住在关东南部至北九州之间的平原地区,从而使日本的可居住面积的人口密度位于世界前列。
此外,火山众多使日本的地壳由于高温而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加上日本列岛又位于地壳运动带,所以地震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在气候方面,从初春到夏季的植物生长期内,特别是梅雨时节,经常地阴雨连绵使整个日本笼罩在沉闷的气氛之中。
当秋季快来临的时候,台风也会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日本岛,同时带来大量的雨水,使这片脆弱的国土饱受台风和洪涝的危害。
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它的沿海地区不停地刮着寒冷刺骨的西北季风,降雪不断,最高的积雪厚度听说可以达到一层楼那么高,这与多晴干燥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思想的转变自从唐朝的鉴真和尚把唐学带到日本国土上以来,日本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深受着唐文化的影响,佛教和汉学在日本盛行。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心理状态,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历史、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表现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
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
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
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
在集体内部,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找到安全感,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
这种对“集体”的认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
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
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
日本1989年泡沫经济危机的启示
日本1989年泡沫经济危机的启示1992年,查莫斯·约翰逊的《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中译本在原版发表10周年后问世,甫经推出,顿时风靡国内发展经济学界。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学人热议“日本奇迹”之成因时,它却正在以一场愈陷愈深的经济萧条贡献给世人一个新的议题——“失去的十年”。
事实上,就宏观统计数据、特别是GDP与政府负债比率的变化而言,当今日本失去的或许已经是20年了。
总体说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 52.1%和76.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对比: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
(3)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一个外国游 客习惯性地闯红灯,被一位站在街边协警 的老头发现……
(4)日本出版业有一个规矩,书店是从 出版社购进书的,如果书没有卖出去,出 版社还需要把书从书店买回去。为什么会 形成这个规则呢?
(4)日本人的群体观念更突出表现在以 公司为家,很少出现“跳槽”现象,管理 者很愿意拨出大量资金来培训员工,不是 特殊情况从不轻易解雇员工。日本的管理 人员一般不会个人作出重要决定。
形成团队意识的原因:自然原因;日本人 从小就被教育要服从集体。小学生过红绿 灯;中午吃午餐时……
4、时间就是生命
3、蚁族般的团队精神
蚂蚁究竟是怎么一种团队精神? (1)日本企业的员工一律穿着整洁的制服,佩
戴公司的徽记,处处维护公司的形象。 (2)例:日本某电脑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在外休
假时…… (3)日本人出外旅游时总有举着小旗的领队率
领,不会有喧哗的现象;日本的机场非常安静, 夏天机场的室内温度相当高……
(5)小学课本中一再告诉学生“这个国 家生存是很艰难的,这个国家的处境是很 危险的,这个国家是随时可能被别人打垮 的”,对小学生进行防灾教育。
(6)出租车司机搬行李时从来都是快步 小跑,人们工作起来都有点“拼命三郎” 的作风。
(7)从日本的建筑物来看:不管是在东 京这样的现代化都市,还是在乡村小镇, 建筑物的牢固程度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混 凝土打得结实,并且每幢大楼、房子都有 防震设计,粗大的三角架钢梁,把整个楼 房支撑得结结实实,虽然有点影响美观, 但着实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灾难文化”是一个与日本紧密相关的概念。
这个国家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
然而,相较于其他国家,日本人的灾难意识更为强烈,其灾难文化已经融入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而《日本沉没》这个小说,正是日本灾难文化的重要代表。
本篇论文将通过解读小说中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来分析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提纲如下:一、日本沉没的背景和重要性- 日本的自然灾害严重性- 日本沉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二、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 日本历史上的灾难事件- 日本宗教对灾难文化的影响- 日本政府对灾难文化的支持三、日本沉没中的危机意识- 小说人物的行动反应- 对于未知危机的恐惧- 个人与社会危机意识的关系四、日本沉没中的社会问题-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 社会秩序的瓦解和重构- 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五、日本灾难文化的价值- 对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 日本人的自我反省和整合- 对灾难后重建的启示六、日本灾难文化的现状和趋势- 日本灾难文化的现阶段特征- 全球灾难文化的启示- 日本灾难文化的未来趋势七、日本灾难文化所带来的思考- 中国现有的危机意识与日本的异同- 如何提高中国的危机意识八、日本灾难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 经典小说中灾难元素的运用- 日本灾难文学的创作倾向- 灾难文学对于我们的启示九、结论- 日本灾难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日本灾难文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如何正确理解和引领灾难文化1. 日本沉没的背景和重要性本篇论文开头介绍了《日本沉没》的背景以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引出整片文章的主题。
介绍日本的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以及日本沉没事件的影响。
2. 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本部分着重介绍日本历史上的灾难事件、宗教和政府的影响,是讲述日本灾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和关键部分。
3. 日本沉没中的危机意识第三部分对日本沉没事件中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小说人物的行为反应、对于未知危机的恐惧等因素,深刻揭示了日本人危机意识的强烈性。
日本沉没与危机意识
日本沉没与危机意识我不知道大片《日本沉没》在国内的票房,也未见国内媒体如何评论这部影片的主题和人物命运,因此不揣冒昧的打破沉默,谈谈个人看法。
影片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说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终于在劫难逃,海底板块儿的撞击结果是岛国日本将不可避免的被海水淹没。
于是,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孤胆英雄借助现代科技潜入三千米以下海底,引爆埋设好的相当于几十枚核弹爆炸当量的装置,把可能拖日本入海的板块儿拦腰炸断。
首先承认,拍灾难篇日本决不是好莱坞对手,其视觉冲击力远非《泰坦尼克》和《海神号》,电脑特技效果过多过滥,很假。
不过,这并非本文的焦点。
先从一个看似并不相关的现象说起。
两周前我去日本京都开会,难免四处看看,体察民情和风俗,增加自己对邻国的认识。
发现最扎眼的莫过于散见市区大街小巷无数座神道寺庙如星罗棋布。
那里香火不断,贡品常设,每逢节假日和各种民间仪式,这里总要聚集着各年龄段的居民,寻找精神的寄托。
陪同我的渡边教授说,日本国教神道寺庙的数目相当于日本小学校,全国共有二十万座。
京都曾是日本国都,虽说明治时期的日本政教分离,但是类似神社和神龛kān的建筑在日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一位久居京都的美国朋友告诉我,京都古老建筑得以保存幸赖结束二战时美国前驻日本大使对盟军的忠告。
他急电五角大楼:可以对东京和其他地方实行大轰炸,但不要动京都。
他的一句良言拯救了这里无数历史建筑,使其免遭欧洲战场上德国历史名城德累斯顿断垣残壁的下场。
徜徉其中,最让我感到似曾相识的是每个神道寺庙大门上方的匾额都写着类似:人定胜天,战无不胜,英勇无敌,盖世豪气等等的豪言壮语。
渡边教授调侃地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出征前,军人们和送行的家属都要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鼓舞士气,壮军威军魂。
渡边苦笑一声:"什么战无不胜,我们战败了,而且非常悲惨。
无数年轻无知的生命充当了炮灰,昔日的帝国不复存在。
"但是,日本没有沉沦。
当发现军国主义和战争无法取得一个岛国所亟需的战略资源和令人尊敬的国际地位时,他们转向了实业救国。
从赏樱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赏樱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摘要:每到春天来临,日本各个电视和报纸上便会报道日本各地樱花盛开的日期,日本的地形呈长条形状,樱花从南部到北部依次开放,日本气象厅每年会预测各地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即称为“樱花前线”。
日本民众翘首以待樱花的盛开。
在花季来临之际,日本人会做好饭团和美味的食物与亲朋好友相约在樱花树下,欣赏着漫天飞舞的樱花,小酌一杯清酒,谈谈心,放松下心情,享受惬意的生活。
日本人为何对樱花情有独钟呢?其根本原因是樱花的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具有一致性,而樱花盛开的过程恰恰能够反映日本人的生死观。
本文从赏樱活动中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樱花生死观自杀一、生如灿樱众所周知,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樱花为国花,但樱花早已以国花的身份深入人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比日本人更加喜爱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名花,被认为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征。
赏樱是日本人的习俗,日文称作花见。
赏樱源于奈良时代开始的花祭、花会、花宴和花舞等。
从平安时代起赏樱作为京都宫廷贵族的一种娱乐而流行。
武士时代的足利义满和丰臣秀吉等将军都酷爱赏樱,遂使赏樱亦成为武士的爱好。
在江户时代商人阶级兴起之后,赏樱逐渐扩展到庶民之中,成为人们春季游乐的活动之一。
在今天,赏樱已成为日本的全民性活动,樱花初露姿色,探出花蕾,便会吸引路人驻足观赏。
到了满开之际,粉红色的樱花树下聚满人群,人们推杯换盏,享受着赏樱的快乐。
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0年樱花花环称为东京申奥的标志;日币一百日元的硬币上是樱花图案;日本公安部门警视厅的徽章为樱花型。
除此之外樱花还受到化妆品、家电家器等各大广告商的青睐。
随着经济的发展,樱花周边产品风靡全球,如星巴克樱花系列、樱花饮品、樱花甜品、樱花杯子。
据《人民日报》登载,1982 年3月,日本福冈市为拓宽高速公路将不得砍掉大片樱花树。
当市民得知这一消息时,纷纷到市政府请愿,请求市长宽限几日以让樱花开罢最后一春。
这样一来,随时工期延误了半月,但福冈市却为此沸腾,市民赏到了最后一春的樱花。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探析
(10)日本历届政府都十分注重保持和增 加战略物资的贮备。日本的财力贮备相当 雄厚,外汇贮备达9千多亿美元,黄金贮 备也有104多亿美元。
为什么日本人有如此深刻的危机意识
呢?
偏安一角的岛国,缺乏安全感,对外界保 持相当的敏感度。99%石油、73.3%的 煤炭、99%的铁矿100%的稀有金属如钛、 錳、镍 依靠进口。
8、超强的环保意识
(1)各种商品的包装上都印有保护环境 的宣传语。有的啤酒罐上,除了印有提醒 未成年人不得饮酒的字样,罪明显的标语 就是“这是铝制品,请您配合回收。”即 使是平时使用的名片,也都大大方方地印 着“使用再生纸印刷”。 (2)丰田汽车公司的工厂污水处理池的 最终排放环节竟然被当做一个养鱼池。
例如:日本有些乡村地区或街道,每年定 期参加一次神社的除草或大扫除活动,规 定届时每户都要出一个劳力,不能参加的 交1000日元。这就是一种分摊。再如: 集团住宅的公共事业费、物业管理费等也 是分摊,而且,只要是约定好的都不会不 交的。但少不了上述“请求”的手续。
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从小就开始培养,国 土狭小、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等等, 一直在他们心底警钟长鸣。“日本天生不 足,所以后天必须多努力”,这样的观点 是日本国民的普遍想法。
2、做事认真到极致
(1)日本人做事认真到“愚蠢”的地步, 餐馆洗盘子要洗七遍。日本宾馆领班培训 员工时做示范,他把抽水马桶洗干净 后…… (2)日本居民搬家首先要通知政府部门, 粗大垃圾要向政府购买垃圾处理票。 (3)公司搬家更是注重细节,搬家方案 非常详细。
日本人就像抱着一个走时准确的大钟,每 时每刻都在按照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 行着。 (1)东京的地铁时间几乎精确到用秒来 计算。 (2)会在一两个月前把约会定下来;半 年前就把旅游计划好预定酒店;约会迟到 不好早到了也不好。
关于日本核危机的论文_综合论文
关于日本核危机的论文_综合论文摘要:后危机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审视、反省已成为一种潮流。
日本核危机的爆发,有其自然灾害的突发性,但处理核危机中所暴露的问题,令人深思。
随着日本核危机的加深以及日本东电公司擅自向太平洋排放污水,核辐射遍布全球。
恐怖、焦虑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这不仅仅是“天灾“,而更多的是“人祸”。
其背后隐涵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这一方面进一步印证了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确定性;另一方面,从制度层面,尤其是对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反思,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伴随着人类社会矛盾的凸显,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议题,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人的尊严已成为社会正义的强烈呼声。
西方理论家的制度、结构理论,提供了发思当前全球社会矛盾的的有效方法。
抨击威胁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弘扬马克思人本思想,使核危机远离人类生活,实现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发展模式惠及全球的目标,是当今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
[关键词]:日本核危机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人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发展模式自日本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泄露以来,几乎全球都已陷入了核危机的恐慌之中。
各种媒体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危机不断加深的信息。
从现有观点来看,是天灾还是人祸,问题的焦点在哪里,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核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不能仅就问题本身分析危机发生的缘由,而应从后危机时代的时代特征及其走向来分析,从制度与结构关系的理论层面反思这一危机。
反思性是西方学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视角之一,吉登斯在他的社会结构理论中体现了制度、结构、行动之间关系的思想,强调了社会实践的反思性:“行动者不仅始终监控着自己的活动流,还期望他人也如此监控自身。
这是反思性的基础所在。
反思性的另一个基础是行动的理性化,它是指行动者对自身活动的根据始终保持‘理论性的理解’。
” [1]反思核危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启示
( 11).15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
·10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15 期
确, 金融稳定难以定量, 也难以准确定义, 因此中央银行要取 得维护金融稳定的声誉远比取得传统的物价稳定的声誉要 政策意图很清楚 难得多。如果要增加中央银行政策可信性 , 设定, 并向公众及时透露、 很好沟通成为了关键。 在得出任何结论之前, 笔者认为, 不论中央银行是否负 它都将需要思考一些额外的问题 , 范围甚至包 责金融监督, 括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内部组织结构等问题 。 相比概念性 和制度性问题, 它们可能看起来很微小 , 但是在笔者看来, 这 因此也并不是 些问题关系到我们所讨论的央行面临的挑战 , 可以忽略的。 三、 结语 本文介绍了后危机时代中央银行应遵循的四大行动准 则。简言之, 危机后政策框架应更加注重有效地抑制金融失 衡的积累; 对有可能埋下金融危机隐患的长期过于宽松政策 风险, 中央银行需要保持严重的关注 ; 对全球货币政策的外 溢效应, 中央银行需要以系统性的方式作出反应 ; 在履行新 的宏观审慎职能时, 中央银行必须一如既往地捍卫其独立 性; 在整个经济周期内, 中央银行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 、 更系 统的观点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上述结论对目前问题同样适用 。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 发展中国家, 基于各国具体国情, 宽松的货币政策均需要适 时退出。政策利率及时回归常态将有助于抑制日益增加的 通货膨胀压力, 防止出现新的金融失衡积累 。 长期内, 这也 有助于捍卫中央银行得来不易的政策可信度 。 【参考文献】 1. aime Caruana. Central banking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which way forward after the crisis? speech at South African Reserve Bank 90th Anniversary Seminar,Pretoria, 1 July 2011 Claudio ( 2011 ), “Central Banking Post - Crisis: What 2. Borio, ,BIS Working Paper no. 353 Compass for Uncharted Waters? ” 3. Coase,Ronald H ( 1937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 ? Eco4 : 16 : 386 - 405 nomica, Eichengreen, Barry, Eswar Prasad, and Raghuram Rajan ( 2011 ) ,“Rethinking Central Banking ” ,VoxEU. org,20 September 4. Goodhart, Charles AE ( 1988 ) , ? 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s,MIT Press 5. Hicks, John ( 1969 ) , ?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Kocherlakota,Narayana ( 2011)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Sovereign Default” , speech at the Sovereign Debt Seminar,CME Group - MSRI Prize in Innovative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Chicago,Illinois, 26 September 2011 7. Merton, Robert C ( 1995 ),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 Financial Management, 24: 2: 23 - 41 8. Ugolini,Stefano ( 2011)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 Long - Term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ing? Evidence from the Past,Insights for the Present ” , Norges Bank Working Paper 2011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
《日本沉没》中的“灾难文化”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解读《日本沉没》一书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化”作品,其中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涉及了众多方面的问题。
本篇论文将对其进行解读,并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分析。
I. 日本的自然灾害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日本,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有多次地震、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给日本社会造成过极大的伤害。
这些自然灾害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使得日本人从小就养成了一种面对危机的强烈意识。
II. 小说《日本沉没》的情节及其象征意义小说《日本沉没》的情节描述了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导致日本本土沉没的过程,其中蕴含了对日本人的自信和信仰的深刻探讨。
它也在某些方面暴露出日本人在危机时刻的焦虑和无助感。
III. 日本人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防范措施日本人在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方面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例如建筑物抗震技术和紧急应对预案等。
他们的这种行为反映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IV. 日本社会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的应对机制日本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设立相应的救援机构和加强紧急应对的能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日本社会在面对灾难时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抵御力。
V. 日本人对平常生活中的风险的敏锐感知日本人在面对平常生活中的风险时,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风险,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和认识。
例如,他们在过马路时会按照规定使用人行道,遵守交通信号等。
VI. 日本灾后重建的特点和意义在自然灾害后,日本社会及时开展重建工作,重建工作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团结精神。
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吸取启示。
VII. 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认知和习惯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认知和习惯对日本人在面对灾害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对于死者和家属的关怀和尊重等。
VIII. 日本文化中对灾区和灾民的支持和关注日本人对于灾区和灾民的支持和关注也反映了他们的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社会舆论的支持和关注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一环。
日本人的危机感
有专家讲 , 本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强调 日
精神 比物 质 更重要 , 宣扬非 物 质 资源 方 面 在
可 以说 是 始 终一 贯 的 。 当年 “ 战” , 二 时 日本 人 的无 线电 广播 曾叫嚷 “ 物质 资 源是 有 限度
练有素 , 少有人逾越规矩。 很 看来危机意识
已渗透 到他 们 的血 液 里 , 不需要 大 张旗 鼓 并
在有危机感的同时, 日本 人 常备 “ 灾 防 物 资 ” 家 中 。 灾物 资 包括 : 电 式 收 音 在 防 手
机、 战备 服 、 用 水 、 饮 战备 饼 干 、 用 医药 品 备
接 受战 争 教 训 有 关 。 但作 为一 个 岛 国 , 日本
的 经济 越 发 展 ,资 源稀 缺 的矛 盾 也 就越 突 出。 几 十年 来 , 这 日本 不 断地 填 海造 地 , 东京 有好 几个 新城 区是 从 大海 上建 造起 来的 。
地 去 宣传 环 保 概 念 、 环 经 济 的好 处 。 应 循 这
的” “ ,毫无 疑 问 ,物 质 性 的事 物 不能 维持 一 千年 ” 日本 军人 问答 手 册 中被 特 别提 及 的 。 口号 是 :( “敌人 的) 量要 以( 们 的) 练 来 数 我 训 抵 挡 , 人 的) 铁 要 用( 们 的) ( 敌 钢 我 肉弹 来 碰 撞 。 那些 驾驶 着 小型 飞机 偷 袭珍 珠 港的 飞 ”
井先 生 '场 驳斥说 :我做 过 自治 大 臣 , 3 - “ 比你
人 对废 物一 再 利 用 的 能 力 也 到 了 出神 入 化
的 地步 。
清 楚哪 有帐 篷 , 看福 田首相 和 内阁诸位 支 就 不 支持 我的 建议 。 国各 市 县村 为地 震 备 用 全 的物 资 中有 上万顶 帐 篷 , 出一 半给 四 川 灾 抽
211124517_危机意识下的灵魂拷问:日本灾难题材动画电影的审美意蕴和价值诉求
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日本灾难题材动画电影《你的名字。
》等都是以人类面临的灾难为背景,将人类精神置于绝境中考察,在命运对人类欺凌时,全面呈现人类精神的高贵。
灾难题材的电影凭借深刻、强大的悲剧力量,去体现人类对生命价值、意义的审美关注,依托对生命的苦难、毁灭的思考,明确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一直活着,更在于为何而活,去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灾难题材动画电影才能凭借深刻的悲剧力量,打动人的心灵,所以才具备庄严悲剧美。
[1]一、灾难题材动画电影危机意识根源灾难题材动画电影的核心主题词“灾难、死亡、生命”,借助灾难场景体验死亡,去感受生命的价值,激发人内心深处的共同情感,感受和谐美好的珍贵,深刻领会生命的可贵,触发对生命、生存的深层次思考。
西方灾难电影的主题包含地震、海啸、外星人入侵等,并借助日渐发达的电影技术带给观众更为真实的体验,但东方语境下的日本在灾难的悲剧意识呈现上以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为主。
灾难题材的动画电影呈现给人们带来视听冲击感时,也传达出强烈的灾难意识。
日本的影视、文学等文艺类作品对灾难表现较多,探究其根本原因是与日本“物哀”美学悲剧意识紧密相连的。
“物哀”已经渗入日本民族文化心理层,关于“物哀”在宣长《增补本居宣长全集》中谈道,遇到应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深刻理解感动之心,是知“物哀”,反之则不知“物哀”;他还指出物哀属于被动的情感,其将憎恶、愤怒等情感,以及对待僧人的宗教情感,都列入不属于知“物哀”的序列;[2]他还举了欣赏樱花的例子来解释道,看到开放的樱花感觉美丽,这是“知物之心”,但看到樱花的美,内心感动,就是“物哀”。
学者大西克礼认为,宣长关于“哀”的理论是将语言学、心理学融合在一起,与“移情说”的心理美学更接近。
大西克礼在《物哀论》中拓展了宣长的解释,将其向美学方面引申,将“哀”和西方美学“优美”的概念相对应,对“物哀”开展了美学方面的提炼,从一般层面的审美提升到特殊的层面。
浅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及其反思
㊃108㊀㊃Business浅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及其反思孙圣音作者简介:孙圣音,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在读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㊂摘㊀要: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近代先后经历了三次崛起,而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正是促使日本自逆境崛起的无形而又强大的推力㊂危机意识因日本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而产生,而其在促进日本不断发展的同时,却又使日本民族孤傲而富有侵略性㊂如今,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危机意识并使其为我们所用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崭新课题㊂关键词:日本;危机意识;反思一㊁日本近代三次崛起的历史演进在1863年面对强大的美国选择不战开国之后,日本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不到50年就成为世界五强之一,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出日本的力量㊂而二战中的日本却在对外征战的同时也对内进行残酷剥削,战争结束之后的经济一度面临崩溃㊂但日本却马上出台了‘和平宪法“,在美国扶持开始了经济的复苏㊂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再次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㊂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日本因泡沫经济的破裂再次导致经济的长期衰退㊂但日本人在一片废墟中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反危机政策以及体制改革,终于在21世纪初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直至今日㊂纵观日本近代三次崛起,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拥有的独特而又深刻的危机意识是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在逆境中崛起的巨大推动力量㊂二㊁日本民族危机意识的由来所谓危机意识,是指人类在主观上有注视或警惕不利于自己或危及自己生存事态发生的自觉,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做出反应,以此来避免这种事态的发生;即便是无力阻止事态的发生,也要尽量避免或减轻由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与伤害的精神活动㊂ ①由古至今,拥有危机意识的民族并不止日本一个,但却并没有哪一个像日本的那样深刻而长久;即便日本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也不能消除已经根植于其民族深处的危机意识㊂而日本民族之所以拥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意识,其实与他们的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周边的地缘政治是分不开的㊂(一)地理环境的恶劣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恶劣的岛国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㊂首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日本长期封闭㊂国土狭长而窄小的国土使得日本任何一块陆地离海洋的直线距离都不超过60公里,缺乏相应的战略纵深㊂而其身为岛国四面环海,在工业未发达之前对外也几乎处于封闭状态㊂岛国带来的支离破碎的地形与日本本身少平原的地势又使得人们长期分散地生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②㊂而这样的地形导致日本割据势力林立,国内长期得不到团结,在对外封闭的同时内部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分离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国力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㊂其次,狭小的国土,破碎的地形导致了日本自然资源的乏善可陈㊂除了少数几种资源,如林木㊁水电等能够自给自足外,日本其他大多数资源都不得不从外部调入,甚至包括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而这种情况也随着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与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愈发严重㊂再次,特殊的地理位置带还使日本频发天灾㊂日本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的同时又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一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这样的巧合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遭受地震次数最多的国家㊂而除了地震之外,台风㊁火山以及暴雨(雪)等自然灾害也在无时无刻侵害着日本㊂(二)地缘政治的压力日本人危机意识的产生,与其自古以来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也大有关联㊂首先,在文化形成早期,日本与其周围发达文明的交往和比较使其倍感压力㊂当时日本周围分布着中国㊁印度和俄罗斯这三个强大的古文明国度,而日本本身的文明又因本国所处的不利地形发展缓慢,完全无法与这些强国相比,由此也带给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也使其在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㊂其次,与他国的直接战争也加剧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㊂大和时代,日本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两国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㊂这次战役被称为白村江战役,而日本的惨败迫使其退守本土,900余年间未敢再大规模入侵朝鲜半岛㊂③之后,忽必烈率领元军于13世纪后期对日本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进攻,虽均因遭遇飓风损失惨重而以失败收场,但野蛮而残忍的蒙古人仍给日本人带来了深刻的心理阴影㊂而在日本1853年在欧美列强的强迫下被迫打开国门后,更是先后签订了涉及将近20个国家包括通商㊁关税㊁领事裁判权等内容的不平等条约㊂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周边国家所带来的生存压力,注定使得日本民族具有与众不同的方面 强烈的危机意识㊂三㊁危机意识对日本的影响在危机意识的作用下,自然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进而采取自我保护行动,这是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本能反映㊂ ④纵观日本历史尤其是近代史,我们可看出日本的崛起之路充满了坎坷起伏,而深植于日本国民意识中的危机意识,无疑刺激了日本民族为自身强大而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和抉择,进而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㊂(一)危机意识化为了日本民族发展的动力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日本人富有改革创新㊁精益求精的精神㊂在危机意识的影响下,日本善于意识到危机并把它化为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动力㊂日本历史上先后有三次重大改革,即圣德太子改革㊁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而这些改革无一不是在吸收其他国家先进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的㊂前两次改革都是以中国隋唐两朝的律令为蓝本,使日本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转变㊂而近代的明治维新则是日本政府派遣岩仓使节团遍访欧美12国,求知识于世界,终使日本从一个面临沦为殖民地危险的封建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的资本主义强国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为日本国力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㊂(二)危机意识加深了日本孤傲的民族性格日本地域的狭小㊁资源的匮乏以及与邻国充满恩怨的关系,使日本民族在拥有强烈民族感的同时又深刻意识到其民族的脆弱性㊂这种矛盾不仅形成了日本民族个人对集体极端负责的民族心理,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反过来也促使了日本人产生了一种过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即把人类分为 我们 和 他们 两类,除了日本人就是非日本人㊂⑤虽然这种内外有别的观念有利于催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发挥到极致却也养成日本人孤傲㊁冷漠和自私的民族性格㊂因此,日本的经济成就虽然被世界所羡慕,但日本民族却很难获得其他民族的爱戴和尊敬,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影响力㊂(三)危机意识催化了日本民族的侵略性恶劣的岛国地理环境,频发的天灾与匮乏的资源使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㊂他们在积极向外国学习的同时却又对邻国广阔的大陆㊁丰富的资源与财富充满渴望,在借鉴了同为岛国的英国的经验后,日本人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㊂但出于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人更害怕被人入侵本国领土㊂不管是德川幕府时代,还是近代,日本人对外侵略总有 自卫 的理由,声称 进入 邻国是保卫日本的安全⑥㊂今天日本右翼为战争史翻案提出 自卫战争史观 也是如此㊂这不得不说是日本人在强烈危机意识下的一种应激表现,但也凸显出日本民族在危机意识刺激下滋生的侵略属性㊂甚至这样的危机意识还使得今天的日本对邻国中国的快速发展忧心忡忡,在渲染 中国威胁 的同时还构筑 对华包围圈 ,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友好发展㊂四㊁反思古语有云: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㊂ 日本可谓是真正生于忧患并长于忧患之中,居安思危几乎成为日本民族的本能㊂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在推动日本崛起的同时,却又对其产生了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㊂而与日本一衣带水的中国在面对危机意识时,却有着不同的表现㊂与日本人的 神经质 相比,中国人可以说是一个缺少忧患意识Business㊃109㊀㊃的民族㊂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乏关于危机的思想理念,比如老子‘道德经“关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的辩证思想以及唐代‘贞观政要“指出的: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等等,都表达了古人超前的危机防范意识㊂⑦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还是缺乏忧患意识㊂反观历史,传统的危机意识并没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也未在中国的思维习惯扎根㊂历经诸多战争与灾难的中国人对于种种危机几乎已经熟视无睹,近乎麻木,因此才有近代以来诸多深感忧患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奔走呼号,力图唤醒民众㊂究其缘由,还是因为我国 自秦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被高山峻岭和大漠海洋阻隔在欧亚大陆的东端,因地理条件限制和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意识不到世界多种异质变化与中原文明并存的客观现实,因此缺乏历史紧迫感;同时由于内陆农业文明所具有的高度稳定性与凝聚性,故缺乏向外发展的内在动力㊂ 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也要居安思危,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㊂比如加强宏观调控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㊁完善社会保障以及伸张社会正义等等㊂当然仅仅正视矛盾还不够,适时制定出应对的策略,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长期㊁稳定发展㊂以史为鉴,我们应当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在新时代下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习新知识,适应新改变,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创新,才能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国际社会之中㊂(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注释:①㊀高富.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②㊀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③㊀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 遣唐使 .宋丞策[EB/OL]http:///s/blog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④㊀高富.危机意识与日本的文化特性[J].日本学论坛,2003.⑤㊀周兴旺.日本人凭什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⑥㊀百度文库.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 /OL], /view /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8.7⑦㊀陈桂蓉.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⑧㊀陈奉林.近代日中民族危机意识的比较与思索[J].外国问题研究,1993(3).参考文献:[1]㊀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2]㊀陈桂蓉.传统危机意识的现代价值及其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6).[3]贾志明.略论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J].沈阳大学学报,2010(10).[4]㊀孟晓旭.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J].当代世界,2012(6).[5]㊀应俊.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㊀周兴旺.日本人凭什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㊀[日]森岛通夫.透视日本:兴与衰的怪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9-20.[8]㊀百度文库.浅谈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因[EB/OL],http://wenku./view/a55316f19e3143323968932c.html 2012.8.7[9]㊀梦回大唐:战败的日本缘何频派 遣唐使 .宋丞策[EB /OL] /s /blog _4a9cb902010106bq.ht-ml2012.6.27┈┈┈┈┈┈┈┈┈┈┈┈┈┈┈┈┈┈┈┈┈┈┈┈┈┈┈┈┈┈┈┈┈┈┈┈┈┈┈┈┈┈┈┈┈┈┈┈┈┈(下接第116页)四㊁西安商业综合体的设置标准西安商业综合体的设置与西安市商业体系发展密切相关㊂商业综合体是商业形态的一种高端复合化的类型,依据‘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4 2020)“,西安市商业体系分为三级商业服务网:表1㊀西安市商业网级别级别内容一级商业服务网中心商业区二级商业服务网区域商业中心㊁二环商业带㊁三环商业带㊁卫星城商业圈三级商业服务网市区商业中心㊁城镇商业区㊀㊀同时,根据商业分级设置的标准,在市级商业中心㊁区域商业中心㊁新城商业中心可以设置商业综合体㊂并将商业综合体的类型划分:城市级㊁片区级㊂(一)城市级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㊂项目一般选址于城市级别的中心区地带,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消费群体,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KM㊂是西安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服务人口宜为50-100万人,核心服务人口为内城区与中距离郊区(半小时车程内)居民与办公工作人员㊁旅游者㊂(二)片区级综合体:建筑面积在10-50万平方米㊂项目一般选址于片区级别的中心区地带,主要利用交通枢纽带来的客流,吸引区域消费群体,服务半径不宜超过4KM㊂五㊁商业综合体的布局规划(一)规划原则1㊁合理性原则 基于合理的商区结构,考虑到周围市民的使用;合理的服务半径,明确的服务对象㊂2㊁市场化原则 基于商业主要为市场行为,通过合理的规划,引导商业服务设施符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实现多方共赢㊂3㊁国际化原则 满足本地居民的使用,体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提供便利旅游服务设施㊂4㊁特色化原则 引导其差异化发展,避免形成恶性竞争,突出城市的个性与特色㊂(二)选址的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在保证一定的利润率前提下,商业综合体要达到高效运营,必须满足:商区服务人口ˑ人均消费需求ȡ营业额的门槛规律,这就需要其所在区域提供:1㊁足够的服务人群;2㊁服务人口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考虑,第一,区位中心性原则,选址应位于城市中心㊁副中心㊁组团中心及特色中心;第二,商业原则 服务商区原则,选址应位于未来人口集中的合理商区中心;第三,交通原则,考虑其便捷性,优先考虑新建交通枢纽型综合站场(铁路站㊁主要轨道交通站㊁长途客运中心㊁旅游集散中心㊁公交换乘枢纽),以保障大量人流往来的方便㊂第四,功能原则 集聚性,都市产业功能集聚区,如科研㊁办公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㊂这类区域服务业发展高度集聚,对功能复合要求高㊂(三)布局规划在西安市商业综合体未来发展规模预测的基础上,参考国内诸多商业综合体的规模及布局,在西安板块经济㊁城市交通发展㊁商业发展的分析基础上,预测2020年,规划共布局47个商业综合体㊂其中近期布局26个商业综合体,远期布局21个商业综合体㊂(作者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考文献:[1]㊀李晓刚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研究 以厦门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12期[2]㊀王宁杭州城市综合体发展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2009年第2期[3]㊀李蕾开放下的聚合_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设计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6期[4]㊀孙蔚蔚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角度
6.侵华战争
① 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 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 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②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 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③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 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 “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④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 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 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终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日本获胜。1895年4月17日,日本和清朝签订《马关条 约》,不仅割占收入的 四倍多,然后日本又将这些赔款中的一半以上用于扩充 海陆军军备。
第一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战 间期建立伪满洲国 第二步:占领全中国 第三步:占领东南亚、澳大利亚 第四步:在印度与纳粹德国会师, 北上攻克苏联 第五步:攻打美国,称霸世界
站在日本角度而言,侵略是其的必经之路:
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一些特性强化了日本的
国力,也强化了日本侵华的能力在推动和有利于日本侵华 的种种因素当中,除了武士道、天皇制、军国主义、法西 斯主义和经济发展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体现日本民 族性格和民族文化特性的东西,如团结、认真敬业、善于 创造性摹仿和有危机意识等。日本因为强大起来才可能发 动一场全面侵华战争,而日本的强大是与这些民族特性分 不开的。也正因此,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而作为邻 居的我们,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人民愚昧而 不觉醒。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侵略我们,也就不奇怪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及感恩之心
古丽巴努20081786
居安思危是中国人由古至今都推崇的一种思想。
但是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中国人是真正居安思危的呢?答案只能在极少的一部分人当中寻找,并且这个人群固定在老年人当中。
以前对这个话题,我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
自从升格成为大学生又选择了日语为专业后,我开始在一些细小的方面关注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亦或是他们的处世之道。
一直以来,我都热衷于搜寻好的日剧,比且一步步解读它所表达的含义。
在看日剧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日剧有很多都是很国际化的,比如,时常有一些题材为日本沉没,日本遭遇毁灭性灾难或病毒入侵的电视剧。
我想日本人在观看这些电视剧的同时一定会有所想法,比如在真正的灾难到临之时该如何做,如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这也就难怪日本人的团结意识会如此之强了。
通过这么多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国民的素质也会逐步提高,团结意识也就愈加强烈。
在这一点上,显然我们要落后于人一步。
看完这些片子,我不仅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感到由衷的敬佩。
撇开一些恩怨不谈,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能先他人而忧,而且光是在电影行业就能想到这些重要的题材,从而来提醒国民居安思危,着实令人佩服。
有时候想想不是我们不支持国产剧,而是因为我们再这一方面实在是做的不够,光看看那些毫无教育意义的肥皂剧,不但浪费钱财,也浪费了观众们宝贵的时间。
倒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做些贡献社会的事情。
除了灾难片之外,日剧中也不乏侦探片和描写现实伦理的片子,每当看完一部日剧,都足以让我思考很长一段时间,并且看清一种社会现实。
近几年,国内也有写实的片子出现,让我欣喜不已。
在中国,我们过着小康生活,享受着和平与快乐,因此当代青年的危机意识也越来越淡,我们相信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灾难。
但是事实又是如何呢。
灾难真正降临的时候我们手足无措,我们只能叹息为什么没有危机意识,为什么没有早点做好准备。
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也体现在生活当中。
就拿地震来说吧,日本属于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小地震就如家常菜一般出现。
在看日本的电视节目的时候时不时就有地震预警或是地震新闻出现,这让我不禁感叹,如此多的地震日本人是如何防止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的呢?我觉得这也是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比较强的原因。
512汶川大地震无疑是一场国难。
灾难过后,看着那一堆堆的废墟,我们很应该好好想想这是为什么。
日本的房屋也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地震,但是却鲜见人员伤亡,当然是因为他们在建造这些防震屋的时候从各方面考虑,并且绝不偷工减料,认认真真建造的结果。
日本的居民在住进这些房屋的时候是非常安心的.除此之外,2003年,日本科学家还称研制出了可抵抗8级地震的防震屋,这无疑又是一项大的突破。
我在新疆曾经偶遇一个日本人,我们也谈到了日本地震的问题,她的一席话令我感受颇深,她说:“日本是个地震频繁的国家,每年平均地震好几千次,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平均就发生4次,我们必须要时刻应对地震的到来。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本人的想法,因为经历过所以就懂得去应对,这才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义务,对于现在的我们更是极为重要的经验。
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这一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不少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在这些地震博物馆内,市民们能够亲身体验地震时的感觉。
借助博物馆内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和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参观者可以体验到6级地震发生时的状态。
我曾经在日本的一个综艺节目中看到过嘉宾进入地震演习屋,那只是一件普通的卧室,刚踏进去就发生剧烈震动,人在里边可以体验到真实的震感并且学着逃生。
每年法定“防灾日”来临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地震防灾演练,
向市民介绍面对突发灾难的应急对策,也提醒市民加强危机意识。
从这些举措当中,我又一次强烈的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是多么的强烈。
这样一个严谨的民族,严谨的国家怎么能不走向国泰民安呢?虽然有时候也觉得日本人太过于一板一眼,但正是在这些方面,无一不体现着日本人的素质之高。
不得不令人佩服。
危机意识暂且说到这,还有另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也就是日本人的情意,这件事完全是由我自己身边的事而获得的真实感受。
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我被委任去接待新来支教的日本老师。
记得当时将近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都是为了安排老师的生活起居而忙碌,老师初来乍到,有很多事都需要我们来教。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老师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新老师和蔼可亲,而且非常爱学习,刚刚来到我们学校,她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就如同儿童般问东问西,我和其他同学都会耐心的讲解,在我们看来这无疑是一个练习口语的好机会。
当所有的事几乎都告一段落,老师便张罗着要感谢我们,觉得我们为她做的太多了。
而这原本是我们应该做的。
不管我们这么跟她说,她都不愿意就此罢休。
她总是非常认真的跟我们说,知恩图报是她父母从小就教给她的,这对她来说非常的重要。
就从这件小小的事情当中,我感受到了日本人那颗懂得感恩的心。
在我阅读《菊与刀》这本书的时候也从书中名为“恩”的章节中看出了日本人对于恩这个字眼的理解是多么的深刻。
这是因为“知恩必报”的日本人道德心性在起作用。
这种思维方式很早以前就存在于日本社会中,直到今天仍在起作用。
《菊与刀》中写到日本人所认为的恩人就如同债权者一般,如果你受了他一次恩,那么你就必须努力去偿还,并且要一直抱着感谢的心情。
前些日子外教生病,我们去探病,之后她竟然亲自做饭叫我们去她家里吃,就是为了感谢我们去看她的恩情。
在她之前我似乎还没有遇到过像她这么认真并且懂得感恩的人。
这种人难道不值得尊敬吗?当然日本人的感恩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师恩,父母之恩,邻里之恩,友人之恩,学生在学校里即使没有受到某位老师的恩情,毕业的时候,一定要举行谢恩会,招待自己的老师,并称老师为恩师。
邻里之间也是如此,当日本人新搬入住所时,一定会先带着礼品区慰问邻居,他们深切的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因此他们格外注重和邻居搞好关系。
百货公司和商店平日对顾客并不那么在意,年终和结算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库存举行“谢恩大贱卖”。
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恩情的重视。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常感觉到人性的虚伪,每个人几乎都只为自己活着,朋友也不是真正交心的,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类型。
就算某天受了某个人的恩估计一个谢谢就分道扬镳了,下次再见面说不定都不记得对方。
这是一直以来我感到悲哀的地方。
如果每个人都能懂得知恩图报,估计世界上就会少许多冷漠的人。
我承认自己有点愤世嫉俗,但是我真心的希望祖国能更强大,人民素质能越来越高,为了实现这些,我们不得不借鉴别人的经验并且能虚心的学习。
国人也许在某些方面无法接受日本人,但是日本人毕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拿以上两方面来说,在危机意识上,我们还欠缺很多,我们如果也能像日本人那样做好各种灾前工作,相信在灾难来临时,我们不会再手足无措,不会再惋惜自己做的不够。
那么就算再强的灾难来袭,我们也不怕了。
因为我们有所准备。
再拿感恩之心来说,我们所拥有的和平而美好的生活是多少人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在某一方面我们等于是坐享其成,父母成天辛苦工作,就是为了孩子们日后能有个好的出路。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用心铭记且付诸行动的努力回报父母和社会。
我妈妈常跟我说,只要抱着一颗感恩之心,一定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我相信并且为此而努力。
中国现在正在飞速发展当中,身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应该在学习日本人的这些精华的基础上,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