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合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四经世济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农耕文明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四经世济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农耕文明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 一、先秦至明清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1.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1)精耕细作的表现 ①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及日渐推广,汉代的二牛 一人犁耕法、三国时期的翻车、唐代的曲辕犁和筒车,促使精耕细作的农 业生产模式不断成熟与发展。 ②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包括选种、施肥、轮作等在内的经验和技术的 积累,在《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等著名农书中都有记载和收 录。 ③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先秦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之上的井田制的耕作方 式是“千耦其耘”,自战国以来以地主私有、君主私有、农民私有为主的 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制度的主体,另外还有以均田、屯田等形式存在的部分 国有土地,但一家一户经营,仍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A.社会经济分工得到了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C.重农抑商政策被政府废止 D.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答案:D
3.[2023·榆林市一模]清代前期,南方各地形成“一田二主”制度, 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两者可以单独典卖。有些富裕的 人甚至绅缙、土豪,往往置买土地使用权,再行出佃;也有的在购得 土地使用权后,使用雇工经营。这一土地制度的实施( )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并概括 材料中体现的研究角度。(6分)
答案: 主题: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研究角度: 材料一角度,宋代店铺商标广告意识增强; 材料二角度,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研究宋史的新主题,并说明 理由。(6分)
发现问题 史学新论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 点”为学术情境,探究认识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 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感悟明朝至清朝中叶商业的市场化、都 市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阶段特征】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政治上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

经济上南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具体表现】1、政治(1)加强中央集权: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宋太祖主要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宋初这些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却造成了“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

(2)政治制度及措施:(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变化)①宋代:在中央,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在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实行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通判监察地方官)。

②元代:在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枢密院。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经济(1)农业: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2)手工业:手工业部门增多。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景德镇在北宋成为著名瓷都,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3单元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3单元 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 1.生疏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生疏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定位 1.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进展的表现。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3.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主题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进展1.农业的进展概念阐释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指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帮助的经济结构。

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为辅。

随着生产力的进展,这种结构布局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上。

2.手工业的进展3.商业和城市的富强概念阐释榷场宋辽金元时期在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

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

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

4.经济重心南移思维点拨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进展及政局变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由内地向沿海地区渐渐转移。

视角1宋代商业的进展材料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

……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摘编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依据材料,概括宋代商业进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消灭瓦子(特地的消遣场所);服务业发达;夜市富强。

中国古代史(宋元版块) 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宋元版块) 复习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补充拓展:古代城市兴起的规律 ①从兴起的原因看:战国到汉代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的兴 起而成为商业都市;唐宋以来则是因为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
②从功能上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从地域分布上看:从战国到唐代,商业都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唐代以后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城市的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示例
论题: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
论述:①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宋朝户口分布 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 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②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 ,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 提高。③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导致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 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
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
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方千米)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版块四 两宋的新变化与 元朝的统一
• 主干知识线索:
一、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
1、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由枢密院掌军事,三司掌财政,与宰 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三衙”在调兵权与统兵权上 进行分权。 2、元代: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繁荣——宋元文化素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繁荣——宋元文化素材

中华文明的繁荣——宋元文化一、两宋时期的思想:1.程朱理学(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2)思想主张:【注】儒家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亦指自然的法则;犹言天道。

【历史概念】“格物致知”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

(3)地位及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委》,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侄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补】孔孟之道“孔孟”并提,是取其思想的一致性。

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四书章句集注》,认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后来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孔孟之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

2.陆九渊的心学辩:(1)宇宙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认识论:“发明本心”,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

【辩】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印刷术:①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②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③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火药: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天文历法:①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问题导学
辨正误
1.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 2.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违背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
求。( × ) 3.南宋能够偏安江南的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江南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的完成。( √ ) 4.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
(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
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内容②“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是“
存天理,灭人欲
”。
④提出“
格物致知
”。
(3)影响:从_南__宋__后__期___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商业发展 (1)特点:面向_大__众___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①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活跃。
②随着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
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③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2)表现
【链接·选择性必修2·P39】
④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2.阅读教材P61“宋朝五大名窑的瓷器”,思考宋代陶瓷业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陶瓷器的普遍使用; 对外贸易促进了宋代陶瓷业的发展;窑炉的改造和烧制技术的革新;宋人饮茶 风习的盛行。
3.北宋科举考试中出现了南北分卷的现象。(摘自教材P6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提示 利: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稳定北方社会;注重南北均衡,有力地巩固 了国家的统一。 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限制了南方士人的及第机会。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4讲 课题8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4讲 课题8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其整体特征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国家形势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对外贸易发达。

(3)思想上,儒学出现新的发展——理学,儒学走向思辨化、哲学化。

(4)文化上,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发明走向成熟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课题8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宋元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宋元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两宋的兴亡政权北宋南宋建立960年1127年都城东京应天府→临安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灭亡1127年(靖康之变) 1276年(临安被攻破)2.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散机构权力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设转运司和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图解历史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2)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王安石变法背景措施结果(1)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2) 庆历新政失败;(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富国方面(1)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强兵方面(1)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效果并不明显(2)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思维深化王安石变法的本质与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为解除封建地主阶级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附答案解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附答案解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据此可知,宋代()
A.重文轻武B.冗兵冗费C.削弱相权D.重武轻文2.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南北方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情况。

这一变化反映了()朝代项目南方北方南北比例1045年(北宋)赋税(贯)358110004509500044:56 1196年(南宋)赋税(贯)600000001431900081:19 A.民族交融加强B.经济重心南移
C.南方赋税沉重D.北方战乱频繁
3.陈列于福建泉州开元古寺内的宋代沉船,分为13个水密隔舱,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科技水平。

还有哪些航海仪器可能出现在该船上()
A.司南B.声呐C.雷达D.指南针
4.史载唐朝的市(交易的场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宋朝的市“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上述材料说明()
A.宋代“市”的规模要比唐代大
B.宋代对“市”的管控要比唐代宽松
C.唐代比宋代更重视“市”的作用
D.唐代社会风气没有宋代开放
5.小钱币,大历史。

以下关于北宋时期货币使用情况的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第1页(共14页)。

宋元时期课件--高三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宋元时期课件--高三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兴修水利
从 1070-1076 的 六七年间,兴建 了 10793 处 水 利 工程,从中受益 的民田达
36177888 亩 、 官田191539亩。
——《 宋 代 经 济 史 》
产量提高
汉代每个劳动力
年 产 粮 食 4320 斤, 唐 代 4806 斤 , 宋 代 6231 斤 ,
比 唐 代 提 高 30% 。
对农民的盘剥
宋代在全部继承前代各种杂税的同时,又创立了新 的科敛……买卖牛羊有税,粜卖粮食也有税;买卖 田宅有税(田契钱等),修房盖屋也有税(木税); 牛活着有税,牛死了也还纳税(牛皮钱)……
——《 宋 代 经 济 史 》
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朱熹
1、导致宋税沉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对地方的盘剥之物是如何到中央政府的? 3、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对政府与小农家庭的影响?
• 1.基本国策
• 重文教,轻武事
• 材料一 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
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宋·汪洙《神童诗》
• 材料三 宋太祖: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蔡、许、洛之间,平田 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谷,荆棘布野。
——(宋)苏辙《御试制策》
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宋史》卷一七三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两宋300多年的历史,发生400多次农民 起义。虽没有全国性规模的起义,但数量 之多空前绝后。宋徽宗宣和元年,宋江聚 众在梁山泊起义,后接受朝廷招安,成为 宋官军的一部分。其事迹被后世不断演绎, 成为《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

第六讲 宋元时期 基础知识汇编-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讲 宋元时期 基础知识汇编-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统编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汇编第六讲宋元时期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年----1279年)纲要上1.P49政治:●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选一P5、6 P31 P46分散机构权力作用P100基层管理与救济抑制武将势力●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和辽三冗两积北宋和西夏局面形成+选一P61●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富国、强兵)+选一P23作用失败原因南宋: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币”。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长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P60经济:农业;农业发展成就突出。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还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一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加选一P93赋役P98户籍●手工业: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选二P21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汉代开始)作燃料。

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课件
1.农业的发展:⑥ 南宋 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形成稻麦轮 作的一年两熟制甚至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2.手工业的发展 (1)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2)元代时,⑦ 黄道婆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3.商业的发展 (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⑧ 交子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大都成为国际 性的商业大都会。
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 颁行早了三百年。 (3)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之一。 4.绘画: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5.宋词 (1)条件: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 式和标志。 (2)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6.元曲: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为元曲;特点是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性人 物是关汉卿、马致远。
(2)宋代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市的经营时 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 管。 (3)海外贸易发达。元代时,泉州是重要的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 一大港。
考点三 宋明理学及科技文化 1.程朱理学 (1)含义:宋代理学家融合⑨ 佛道 思想,形成的以⑩ 理 为核心的 新儒学体系,被称为“理学”。 (2)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故称理学为“程朱理学”。 (3)主张: 天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 ”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4)影响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三经国序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国家治理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三经国序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国家治理
识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激活思维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秦汉
政治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关注点2 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模式的演变[史学新论] 汉武帝规定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 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 “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 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 国与汉郡无异。
4.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为了巩固刘家一姓的天下,汉初在延续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在地方 上分封一些同姓诸侯国,形成犬牙交错的地方管理形态。但后来诸侯 国力量增强,汉代出现了王国问题。 5.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唐朝后期节度使的权力很大,节度使任免官吏和选择继承人,独立 掌握本地税收。节度使即军队统帅,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 权。 6.北宋地方割据问题的基本解决 从军事上,剥夺节度使权力,军权收归中央。从行政上,派文臣任 地方官,设通判监督。从财政上,派转运使管理财政。这样基本解决 了地方割据的问题,但是也导致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关注点4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精彩瞬间[史学新论] 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 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 型的起点。在社会结构方面,由农业转向工商业者增多,城乡人口流 动加快,自由雇佣劳动者队伍扩大,市民阶层出现。在政治方面,封 建君主专制控制力减弱,东林党、复社等近代政党雏形出现,向公众 领域扩展。在社会习俗方面,由崇尚节俭朴实转向崇尚消费和奢华。 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或出现近代思潮萌芽。 ——张显清在《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五宋元时期一轮复习学案一、阶段划分
二、阶段特征
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出现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两宋民族关系特点:一、多民族政权并立。

宋,辽,西夏,金,蒙古,各族政权相继建立。

二、民族融合是历史主流。

南方宋人往北方,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各族来到南方,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日益加强的。

三、民族矛盾突出: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彼此之间战争不断。

辽、西夏、北宋、南宋、金都是亡于其他民族政权的进攻。

四、封建思想文化制度扩张。

两宋时间南方封建制度日益成熟,随着民族之间的融合,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封建制度一步步向北方延伸。

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特点: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利益,蒙古族在全国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
分四等”政策,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这一政策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是对被征服民族的压迫和歧视。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国内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对外关系方面:蒙古建立连通欧亚两大陆、衔接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超级帝国,使东方与西方的交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达景象。

商人、教士与使节的往来更为频繁。

元朝与亚、非、欧三大洲的各国建立了多种联系。

文化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

大元还包容和接纳外国文化,甚至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大元的重要官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