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构成形式20(教案)
肌理_初中美术教案
3. 教师出示课题:“肌理”。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其肌理。
2. 教师指导学生用手触摸树叶的叶脉,感受其表面的纹理。
3. 教师提问:如何将这些漂亮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呢?
4. 学生讨论拓印的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源自教案:肌理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 重点让学生掌握拓印、磨印等方法,能够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
2. 教师强调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不同质地的材料,尝试创作肌理作品。
教学反思:
三、学生创作(15分钟)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如麻袋、树叶等,进行观察和触摸。
2. 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材料的轮廓。
3. 学生选择拓印或磨印的方法,将材料的肌理表现在画面上。
4. 学生可以适当添加颜色,使作品更加丰富。
四、展示评价(5分钟)
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肌理的表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和动手表现,使学生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拓印、磨印等方法,表现出各种材料的肌理效果。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表现能力。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和表现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关于初中肌理讲课教案
关于初中肌理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肌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肌理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特点;2. 肌理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肌理的感知和欣赏;2. 肌理在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肌理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等;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肌理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的概念;2. 学生分享对肌理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肌理的定义和特点,强调肌理是由物体的表面组织结构产生的视觉感受;2. 教师讲解肌理的分类,包括天然肌理和人造肌理,以及抽象肌理和具象肌理;3. 教师展示一些肌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创作,每组选择一种肌理进行模仿和创作;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肌理的细节,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完成肌理创作,展示并分享作品。
四、欣赏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作品,关注作品的肌理效果和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探索和创作不同类型的肌理,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者实地考察,加深对肌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培养了学生对肌理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效果的肌理作品。
通过欣赏和评价,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肌理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肌理知识。
肌理 初中美术教案
肌理初中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各种具有不同质地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石材等。
2. 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3.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让他们观察并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肌理?为什么要在作品中表现肌理?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或质感,它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2. 介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三、示范(10分钟)1. 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肌理效果。
2. 讲解示范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作品中的肌理如何与主题相协调。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欣赏和学习彼此的优点。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更多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鉴赏肌理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让他们了解了肌理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ppt课件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肌理现象?
肌理的种类
1、视觉肌理
通过眼睛就可以观察到的肌理,(形和色),一般强调的是平面的肌理。
2、触觉肌理
用手触摸有凹凸、粗细感的肌理,一般强调的是立体的肌理。
3、自然肌理
自然界与生俱来的肌理。
4、人工肌理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3、平涂法 平涂法是一种基本塑造块面的手法,
一般根据画面的色块分割,用笔将颜 色平涂其中,显出秩序、简洁的数理 美感。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肌理的创作方法
二、拼贴
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 后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肌理的创作方法
拼贴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拼贴画是以各种材料拼贴而成的装饰艺术 。在中国,拼贴画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常
用的材料有贝壳、羽毛、树皮、布帛、 皮毛、通草、麦秆等。
中国的拼贴画以材料产地而得到发展,如 贝壳镶嵌画产于沿海地区,羽毛贴画主要 产于东北及山东,皮毛贴画产于内蒙古, 树皮贴画产于东北,麦秆贴画产于东北及 河北等地。
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布料、纸张、 铁板、塑料板、石板等等。
肌理的创作方法
拓印 (1)压印 (2)湿印 (3)水拓
肌理的创作方法
(1)压印 将纸团、树皮、织物等涂上颜料,压印 在纸上,形成纹理。
肌理的创作方法
(2)湿印 把颜料调稀,滴在玻璃上用纸压印, 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细腻的肌理效果。
平面构成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这些拼贴画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色泽和纹 理等特性,具有民族特色和装饰美感。在 西方,拼贴画属于现代派艺术范畴。西方
肌理课程教案初中
肌理课程教案初中教案标题:肌理课程教案初中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设计一节肌理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种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并深入理解肌理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不同种类肌理的特征和应用。
3.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肌理。
4.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创造具有不同肌理的艺术品。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设备。
2. 不同种类的材料和物体,如纸张、织物、石头等。
3.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 使用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设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肌理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肌理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肌理?为什么肌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2. 知识讲解:- 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设备,向学生介绍肌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分类讲解不同种类的肌理,如粗糙、光滑、柔软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3. 观察与实践:- 将不同种类的材料和物体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描述它们的肌理特征。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肌理?4. 创作活动:- 分组给学生分发不同种类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设计和创造具有不同肌理的艺术品。
- 鼓励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富有创意和独特肌理的作品。
5. 总结与评价:- 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艺术品,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 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不同肌理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展示和评价创作的艺术品,评估他们对肌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练习册和作业本中的练习和问题,评估学生对肌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不同物体的肌理,加深对肌理的理解。
肌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肌理艺术创作课程目标:1. 了解肌理艺术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掌握肌理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
3. 学会运用肌理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对象: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美术教室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肌理制作材料(如砂纸、布料、毛线等)3. 工具(如剪刀、胶水、画笔等)4. 学生作品展示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肌理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肌理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肌理?肌理艺术有哪些种类?二、讲授新课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质感、图案等。
2. 肌理的种类:自然肌理、人造肌理、综合肌理。
3. 肌理的特点:丰富多样、富有创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示范操作1.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不同材料制作肌理。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肌理制作材料,进行肌理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肌理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肌理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肌理艺术的重要性和创作技巧。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肌理艺术创作一、肌理的概念二、肌理的种类三、肌理的特点四、肌理的制作方法五、肌理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案文本)
( 美术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案文本)Allow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rt activities can cultivate their beautiful sentiment andcultivate their perfect personality.小学: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案文本)感觉肌理(二)教学目的: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导入新课:A、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3、讲授新课: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
(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
)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
美术制作肌理教案
美术制作肌理教案教案标题:美术制作肌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习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美术材料:画笔、颜料、纸张、画布等。
2. 肌理制作工具:海绵、刷子、棉线、塑料薄膜等。
3. 展示范例:准备一些肌理丰富的艺术作品或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肌理的概念,解释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肌理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 讨论不同的肌理类型,如粗糙、光滑、凹凸等。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肌理,并描述其特点。
2.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肌理制作技巧,如点描、刮画、拓印等。
解释每种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3. 分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方法和材料。
实践:1. 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对象,准备开始制作肌理作品。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选择适合的肌理制作技巧和材料。
3. 学生在纸张或画布上实践肌理制作技巧,尽可能地表达出所选择的主题或对象的肌理特点。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
每位学生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创作意图和使用的肌理制作技巧。
2.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积极的互动和建设性的批评。
延伸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指导学生肌理制作技巧的提升。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画廊,让学生欣赏和学习不同艺术家的肌理运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肌理制作技巧。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肌理制作技巧。
小学美术《肌理》教案
-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有效沟通、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肌理创作作品。
举例解释:
-对于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创作实践中,教师鼓励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尝试多种材料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逐步突破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肌理相关的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肌理制作的实验操作。学生将尝试使用拓印、刮画、揉纸等方法创作肌理作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肌理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创作。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和分析著名美术作品中的肌理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肌理对作品视觉效果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拓印、刮画、揉纸等肌理制作技法,学生跟随练习,掌握基本技法要领。
-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肌理元素,培养观察力,提高对肌理美的欣赏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肌理制作技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能够灵活运用到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肌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这节课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肌理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创作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肌理教案 初中
肌理教案初中课程类型:初中美术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绘来感受和表现肌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1. 肌理的定义和特点。
2. 感受和表现肌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肌理。
2. 创作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准备:1. 各种具有不同肌理的物品,如石头、布料、木头等。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颜料、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各种具有不同肌理的物品,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引导他们感受肌理的美。
2.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的表面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二、讲解肌理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解释肌理的定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2. 讲解肌理的特点:凹凸、粗糙、光滑、柔软等。
三、感受和表现肌理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让学生触摸和观察不同的肌理物品,感受它们的质感。
2. 引导学生用铅笔或颜料描绘出所感受的肌理效果。
四、创作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多种肌理物品,思考如何将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五、总结和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肌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绘来感受和表现肌理。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能够巧妙地运用肌理,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但部分学生对肌理的表现手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
肌理课程教案
肌理课程教案教案标题:肌理课程教案教案概述:肌理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触感、纹理和质感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艺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肌理元素来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并分辨出不同材料的触感、纹理和质感。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肌理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肌理元素来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准备:1. 材料:不同纹理和质感的艺术作品图片、各种材料(如纸张、布料、油画颜料、粘土等)。
2. 工具:投影仪、计算机、投影幕布。
3. 课堂布置:艺术作品展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学生用品区。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材料的艺术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触感、纹理和质感。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艺术家会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情感?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肌理的概念,解释触感、纹理和质感的区别。
- 分类和展示不同材料的肌理元素,如粗糙、光滑、柔软、硬质等。
-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运用的肌理元素。
3. 实践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并用该材料创作一个小型艺术作品。
- 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肌理元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技巧和材料组合。
4. 展示和讨论(15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解释作品中运用的肌理元素。
- 全班讨论各组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肌理元素如何影响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5. 总结(5分钟):- 强调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不同材料的肌理,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肌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邀请艺术家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肌理创作的讲座或工作坊。
《第10课感觉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
《第10课感觉肌理》(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含义,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感受、观察、探究肌理,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肌理,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含义: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如木材的纹理、金属的光泽等。
2. 肌理的制作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如海绵、刷子、沙子等,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3. 肌理的应用:肌理可以用于美术作品的创作,如绘画、雕塑等,也可以用于生活中的装饰,如墙面、家具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肌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示范视频、肌理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学具:图画纸、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画布、画笔、海绵、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播放示范视频,展示如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感觉肌理》2. 内容: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用图画纸和彩笔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肌理的基本知识,能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肌理。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PPT展示、示范视频、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在实践操作环节,是否有个别学生操作不当,需要加强巡回指导。
肌理试讲教案
肌理试讲教案教案标题:肌理试讲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肌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观察艺术品或观察自然事物时识别肌理。
3. 学生能够从各种材料和工具中选择适当的肌理实施手段。
教案时间:1-2个课时教案步骤:引入 (5分钟):1. 引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引导他们理解肌理是指事物表面的质地、纹理或模样。
讲解和示范 (20分钟):1. 解释肌理的分类: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
自然肌理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纹理和质感,如树皮、水面波纹等;人造肌理是通过人类创造的,如布料的纹理、壁纸的花纹等。
2. 通过图片或实物示范,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肌理,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3. 提供一些实例,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描述不同肌理类型。
例如,使用触摸或观察的方式来感受肌理的特征。
练习和小组讨论 (20分钟):1. 随机分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图片或实物样本。
2. 学生观察并识别出每个样本的肌理类型,并讨论其特点和可能的应用场景。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并描述他们选中的一个样本,同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说明。
应用实践 (15分钟):1. 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应用肌理的场景,如设计、绘画、摄影等。
2. 向学生提供一些不同材料和工具,如铅笔、粉彩、毛笔、玩具模型等。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理解,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具,尝试使用肌理实施手段创作一幅简单的画作或模型。
总结和反思 (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学到的关于肌理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识别、描述和应用肌理方面的困难和收获。
教案评估:1. 在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肌理的理解能力。
2. 通过学生创作的画作或模型,评价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肌理知识实践。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收集不同肌理的实例,并分享给同学。
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如何巧用肌理进行设计。
3.能够运用肌理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内容:1、肌理的概念和作用:肌理是一种图案,由无数个小元素重复组成。
它可以使设计更加有层次感,丰富视觉效果,提高品牌的辨识度,适合于多种设计场景的运用。
肌理通常包括纹理、图案、线条和点等基本元素,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元素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来打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肌理的分类:在设计中,肌理可以分为沉重的、轻盈的、粗糙的、光滑的、有机的、几何的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肌理适用于不同场景,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巧用肌理进行设计:(1) 丰富空间感:设计中可以使用不同层次的肌理来营造出多种空间感,并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例如,在橱窗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精妙的肌理营造出浪漫或高雅的氛围,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2) 增强辨识度: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肌理元素,将这些元素巧妙的融入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品牌的辨识度,还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种特殊的认知。
例如:LV的经典皮纹图案,相信大家一定都能一眼认出。
(3) 提高信息传递效果:当我们在设计中加入一些有着特定肌理的元素时,可以使得传达信息的效果更直观。
例如,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肌理的字体来强调关键信息,增强信息传递性。
(4) 与色彩相互辉映:肌理和色彩不仅要相互搭配,还需要相互促进。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选用颜色和肌理,通过搭配和组合营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
三、教学步骤:1、给学生讲解设计中巧用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通过多种案例向学生展示巧用肌理进行设计的效果。
3、让学生进行肌理元素的拼贴,肌理的合理排列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4、请学生进行肌理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作品展示来检验学生的能力。
5、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检测学生对于肌理概念与分类的掌握程度。
2、检测学生对于巧用肌理进行设计的掌握程度。
初中美术肌理教案
初中美术肌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 肌理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2. 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材》或相关肌理创作教学资源。
2. 教师准备示范作品和评价标准。
3.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和材料(如纸张、布料、石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肌理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的美感。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肌理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演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和理解。
2.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自行尝试制作肌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创作肌理作品,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三、创新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肌理效果,进行创新实践,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
3. 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展评(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肌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肌理的制作方法和技术要领,学生自行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创新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肌理效果,进行创新实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审美意识。
肌理教案设计
肌理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肌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肌理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3. 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材料和物体的肌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
2. 不同材料和物体的肌理表现。
教学准备:1. 材料:各种材质的样本,如纸张、布料、木材、金属、塑料等。
2. 工具:放大镜、放大镜架、相机等。
3.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或实物样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样本展示不同肌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肌理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都接触到哪些不同的肌理?你们对肌理有什么了解?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不同材质的样本。
2. 要求学生观察和描述所给材质的肌理特点,例如颜色、纹理、光泽等。
3.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肌理特点进行分类,如粗糙、光滑、柔软、硬邦邦等。
4. 学生交流并展示各自观察到的肌理特点和分类结果。
拓展:1. 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物体的肌理特点,并进行描述和分类。
2.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细微的肌理特点,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3. 学生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创造出不同肌理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肌理的概念、分类和观察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材料和物体会有不同的肌理?肌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描述肌理的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创作作品中运用肌理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描述不同材料和物体的肌理特点。
2.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肌理元素设计出更具创意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样本展示不同肌理的特点。
2. 各种材质的样本。
3. 放大镜、放大镜架、相机等工具。
肌理构成教学文案
教学任务
1、认识肌理(概念、分类、表现) 2、肌理的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3、肌理的情感特征 4、肌理的应用(教学重点)
一 认识肌理
1.肌理的概念
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
互动环节: 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肌理表达了人们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或
摸一摸,通过触觉去感受 光洁或粗糙、或细软或硬滑、有花纹无花纹、有光泽 无光泽等等。
5.刮擦法:
在着色的表面有硬物刮刻而制成纹理。
6.洒盐法:
利用盐粒遇水溶化的特征,在画面湿时撒上盐粒,盐粒渗化将 颜色挤开,形成了一颗颗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恰似百花竞放又 似雪花飞舞。
注意
下面我给大家进行部分案例的示范,请大家 注意观察。
在示范完成后,请大家自行练习5分钟,之 后会有分组练习比赛。
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 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 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 现出某种美感。画家正是从这 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 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 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 的艺术肌理之美。
思考
用什么办法可以获得肌理呢?
二、肌理的创作方法
1 吸附制作法
将墨或颜料滴在水面上,少进行搅动 (可加油),使其自然混合形成偶然性。用较 能吸水的纸张,然后晾干即可。这是一种多变 的偶然性,可作为仿大理石的效果。
请大家对照图片,回答问题: 我们学过几种构成形式,下列图片属于哪种构成形式
对于以上的构成形式,大家的 创作手法一样么,一般采用什 么手法。
请大家先欣赏一段视频
关注:视频中人物的绘画工具、作画顺序。
视频:唐伯虎点秋香片段
泼墨 作品
创作 印拓
肌理构成形式教学设计
肌理构成形式教学设计肌理构成形式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肌理构成形式的概念和应用。
肌理构成形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用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将一个个简单的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通过肌理构成形式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掌握数学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肌理构成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 掌握肌理构成形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c. 能够应用肌理构成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c.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b.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c.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肌理构成形式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肌理构成形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3. 应用肌理构成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可以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个数字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回文数?”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肌理构成形式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解释肌理构成形式在数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
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肌理构成形式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引入一些应用例子,让学生运用肌理构成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投票表格,采用肌理构成形式的方法整理和统计投票数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肌理构成形式方法,并根据给定的问题或任务,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并对其他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困惑。
肌理教学设计 -完整版教学设计
1.组织学生参与游戏环节,要求学生都动起来。
2.引导学生由摸出来的感受得到肌理的概念,评价学生的表述并给予加分。
学生感受总结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触觉的感受,明白肌理是可以“说话”的,并通过小组讨论推导形成肌理的概念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二)肌理的分类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肌理现象?请同学们说一说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检查了自己的预习成果,掌握了基础知识,为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课上先安排学生“摸”“看”等环节,让学生通过触觉和视觉把对“肌理”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而后引导学生推出“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这一概念及肌理的分类。对本堂课的重难点,我设置了“说一说”“看一看”“动一动”“评一评”四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生生互助解决问题——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升理解。
尺寸:不得小于10cm*10cm2.组长推荐作品上墙,并请学生代表上台评一评。 3.教师做总结、总评
1.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组织学生上墙评比,给予加分。 3.教师总结点评
1.小组展示,学生来评 2.认真听教师点评
此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这块知识中还存在的问题。
教师总结,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与教师一同回顾、总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制作视频教程 导学案 墨汁 水 水盆 宣纸 水粉颜料 素描纸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视频导入《唐伯虎点秋香)视频片段欣赏
教师播放视频,并请学生思考:唐伯虎在绘画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肌理课程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美术》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肌理的概念,认识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观察、触摸、拓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肌理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进行肌理拓印。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通过观察、触摸等手段发现物体表面的肌理特征。
2. 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学准备:1. 学生:观察用的物品(树叶、石头、布料等)、拓印用的物品(纸张、颜料、排笔等)、油画棒、调色盘、水洗布。
2. 教师:范画若干、观察用的物品、拓印用的物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肌理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肌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肌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它可以是通过触摸、视觉感受来感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品的表面,发现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征。
3. 教师展示拓印方法,讲解拓印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观察用的物品,进行肌理观察和拓印。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拓印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肌理的概念和拓印方法。
”二、拓展练习1. 教师展示一组具有不同肌理特征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肌理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肌理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三、创作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具有不同肌理特征的物品,进行肌理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理构成形式》教学设计
《肌理构成形式》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认识什么是肌理。
2、基本掌握平面构成中肌理创作的方法、和创作要求。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肌理的鉴赏力。
2、培养构想力、创作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具准备
毛巾、画具、颜料、纸张、盐、表面有纹路的物品等材料。
三、实习内容
1
、肌理的多种制作方法
2、将肌理效果结合到设计中
四、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课教学的主旨还是精讲多练,重点是学生创作、体验的过程,整堂课是一个动手、动脑的动态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更多的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在设计思维的引导过程中,将自己的作品与设计相结合,当然设计思维的形式过程也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形成了,更多的还要靠平时的积累,多学、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