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题探究
专题10+小说主旨意蕴探究(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10小说主旨意蕴探究——突破高考第8-9题小说考什么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阅读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空场所,以及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情节是按一定结构原则组织而成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过程。
”就揭示社会人生真相、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言,小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体裁。
阅读小说要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
小说的主旨: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小说怎么考(1)(2020浙江卷)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2) (2020江苏卷)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3)(2018江苏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4)(2014.重庆卷)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评价”“探讨”“看待”“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主旨”“意图”“意蕴”“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小说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就揭示社会人生真相、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言,小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体裁。
小说的主题是寓于故事或构思之中,因此,一般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形象、情节来深刻理解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
高考语文小说主题教案

高考语文小说主题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小说主题——高考语文小说主题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主题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2. 分析小说主题在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的考查形式;3.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主题的定义和辨析方法;2. 分析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与小说主题相关的题型;3. 运用分析方法解读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2. 运用分析方法解读小说主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小说文本、小组讨论题目;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相关小说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小说主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2. 展示一幅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二、讲解小说主题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小说主题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小说主题对于整个作品的重要性;2. 分析小说主题与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分析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与小说主题相关的题型(15分钟)1. 介绍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与小说主题相关的题型,如主旨大意题、主题思想题等;2. 分析这些题型的考查要点和解题技巧,并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讲解。
四、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小说文本进行讨论,探究其中的主题;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说的主题,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五、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介绍一些解读小说主题的方法与技巧,如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2. 分析一篇经典小说的主题解读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与技巧解读自己选择的小说。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说,撰写一篇关于该小说主题的读后感,要求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小说的主题探究》课件

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 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 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 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 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
《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小说 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封 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标题作用分析“七角度”
赏析风格
本文标题简洁明了/含蓄 隽永/直指主题
人物方面
塑造/突出人物的××× 形象或者性格
艺术手法
标题运用了双关/象征/ 比喻/反问/反语/悬念等 手法+作用
情节方面
标题是全文内容的概括,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 动(暗示)情节发展
标题作用分析“七角度”
主旨方面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安乐居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 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 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 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 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 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 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喝酒的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北京人喝 酒,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喝一毛三的是一个层次,喝二锅头的是一个层次,喝红粮大曲、华灯大曲乃至 衡水老白干的是一个层次,喝八大名酒的是高层次,喝茅台的是最高层次。安乐居的“酒座”大都是属于一 毛三层次,即最低层次的。他们有时也喝二锅头,但对二锅头颇有意见,觉得还不如一毛三的。一毛三他们 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他们有人甚至觉得大曲的味道不能容忍。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 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 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 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 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 —“兔头酒家”。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

《祝福》主题探究
自然环境(江南水乡、漫天飞雪) 一、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千年不变的民风民俗、
闭塞沉闷
顽固守旧、道貌岸然的四叔)
二、人物形象 的分析必须联系情节的发展, 从祥林嫂的
生命轨迹以及她和周围人的关系看她的形象内涵,
剖析她悲剧命剖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叔夫妇
婆婆
族权
贺家大伯
祥林
夫权 祥林嫂 神权
卫老婆子
贺老六 柳妈
鲁镇其他人
结论:
祥林嫂的死不是哪一个人的罪恶,几乎她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将她往死路上推,而且 每一个人都是合乎“道德规范”(封建礼教) 的自觉行为,所以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夫 权、族权、神权)的迫害,她的死是那样一 个特定时代这样一个特定民族生活的必然。
命题角度二:标题类探究
一、高考真题展示
1 . (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2. (2010全国新课标卷)《保护人》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方面
1.以人物为题,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铁齿铜牙纪晓 岚》《甄嬛传》……
2.以物象为题,比如:《药》《项链》《变色龙》……
3. 以事件为题,比如:《宝玉挨打》《失街亭》《林黛玉进贾 府》……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荷花淀》 《晚秋》……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②引人思考。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全文;暗示情 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人物形象)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主题角度)④寄托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4
❖ 《溜索》深刻意蕴:
❖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
艰险;(事)
❖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
护;(人)
❖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
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物)
❖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节)
❖ 情感取向:(事实上也是小说的意蕴)
❖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景、物)
❖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人)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
整理版课件
1
考纲要求: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意蕴)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 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
❖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 品的深刻思想)
❖
整理版课件
6
❖ 本文主要写了定风珠的故事,请探究深蕴其中的 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 (1)小镇、小镇上的人们:对民风淳朴的赞美;
❖ (2)面对陌生人的索求,屠夫愿意让出自己十
分钟爱的每天用得顺手的案桌:对坦荡无私品质 的赞美;
❖ (3)老者购买“案桌”:对谋取私利以及“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多疑之心的厌弃,以及对 老者能自省自律自励的赞美;
小说主题分析归纳与总结

小说主题分析归纳与总结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通过深入探究小说中隐藏的寓意和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一、主题一:爱与牺牲在很多小说中,爱与牺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
通过描述主人公为了保护他人或实现自己的爱情而做出的牺牲,作者传达了无私奉献和真爱的价值。
例如,在《红与黑》中,主人公朱丽安努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最终证明了爱情比一切都更重要。
这个主题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爱情和牺牲之间的选择。
二、主题二:对抗命运对抗命运是另一个经常出现在小说中的主题。
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常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和困境,通过奋斗和努力来对抗命运的安排。
在《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通过与自己的良心、道德和过去的斗争,最终找到了救赎和自我价值。
这个主题教导着读者要积极面对挑战,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所束缚。
三、主题三:社会阶级和不公正很多小说都探讨了社会阶级和不公正的主题。
通过揭示社会不平等和阶级之间的差距,作者展示了社会的弊端和问题。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通过描绘上流社会的虚伪与空虚,暗示了阶级固化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这个主题引起了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促使他们反思和探索如何消除不公和改善社会。
四、主题四:人性与道德人性与道德是另一个常见的小说主题。
通过人物的言行和抉择,作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判断的难题。
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通过描述主人公与自己内心的冲突,展现了人性的矛盾和道德选择的艰难。
这个主题引发了读者对自己内心的思考,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对以上主题的分析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作为文学形式,在传达作者观点和思想的同时,也启发了读者的思考和重新审视。
每个小说的主题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小说的内涵。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 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 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 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 “摘掉第9车厢!”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 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 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 主题。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 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 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 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 上感受,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 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 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
常见设问方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1.《一只鸟》小说围绕一只鸟写了两个老 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 意蕴。
• 答案:①亲情是伟大的 • ②表现人要宽容,人性的善良 • ③命运无常 • ④知错能改,勇于反省 • ⑤情谊无价,友谊无价
14 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内涵和意蕴(教考衔接教材典例)教学目标探究小说主题的内涵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小说主题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探究主题内涵小说主旨意蕴类分析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多是小说的主旨(主题)及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它既可以要求直接分析主旨,还可以要求挖掘主旨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表现为三类分析题:分析主旨、分析思想意蕴、分析情感意蕴。
主旨的范围要比主题广一些,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小说的思想意蕴,也称主题意蕴,也可以理解为俗称的创作意图。
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二小说主旨常见分类角度分类常见主旨指向人物褒扬类赞扬人物性情宽厚、乐于奉献、见义勇为、公而忘私敬业爱国等优秀品质。
同情类对人物遭遇不幸、生活艰难、处境困窘等表示同情。
批评类对人物的爱慕虚荣、追求私利、墨守成规、唯利是图等缺点进行批评揭露。
指向社会歌颂类歌颂社会进步、国富民强、民族尊严、平等交流、互帮互助、命运与共等。
反思类反思人情冷漠、舍义逐利、固守传统、愚昧落后、迷信思想等错误观念和做法。
三主旨意蕴的两个思考层面从整体来看,不论是哪一类的主旨意蕴题,都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去全面把握。
(1)形象角度。
意蕴总是附着于小说的具体形象中,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就是两个可以展开的小角度。
关注主人公的经历及成败浮沉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人物间的对比映衬关系、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主人公的典型意义(从“一个”上升到“一类”)。
【教材典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就是一个顽固保守、反对一切变革的人,分析透了这个形象,就不难概括出文章主旨意在揭露奴性心理,批判奴性心理对人的戕害,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小说阅读之主旨探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小说阅读之主旨探究【题型问法】1.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有人认为是表现×××。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题型分析】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旨。
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来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概括文章主旨,是高考阅读层级要求较高的考点。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对文章主题的考査主要分为三种情况:①归纳主题(主旨);②阐释主题(主旨);③延伸主题(主旨)。
“归纳主题(主旨)”就是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
“阐释主题(主旨)”就是用自己的话,或者依照例句来解释主题思想,还可以通过关键句子的理解和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对主旨的理解。
“延伸主题(主旨)”就是根据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谈感受。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八千里的暖马海霞①他和她是中学同学,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到祖国的最北疆,她则在家乡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那时,南方的冬天还不像现在这么冷,她从小没见过雪花,他来信说,他那里冬天都是千里冰封的景象。
她问他,冷不冷,是不是冬天得穿棉衣棉裤,外面还要罩个皮袍子,戴三大扇的狗皮帽子,然后狗拉雪撬,他们坐在雪橇上巡逻……②他回信说,不是的,没那么冷,感觉这里的冬天比南方还好过些,屋子里暖和,白天太阳好时,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冷。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

小说意蕴解题方法意蕴探究题主要出现在江苏高考试题中,考察类型可以分为主题意蕴、句子意蕴、标题意蕴等。
意蕴指内容的深刻含义,须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可以停留在表面,应考虑作品的主旨意义,所以主题意蕴最具有代表性。
下面对这几类题型尤其是主题意蕴的探究做详细讲解。
一、标题意蕴其实直接考察标题意蕴的情况不算多,不过解读标题意蕴对于探究主旨、探究主题意蕴有一定帮助,如《药》《审丑》,所以也要稍加关注。
标题意蕴通常的解题思路有:1.标题的含义和手法,有无双关或比喻象征2.标题与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例:“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手法)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表层含义)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人物1)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人物2)补充: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标题是否可以替换①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
②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二、句子意蕴通过江苏卷历年试题来看,考察结尾句意蕴的情况较多。
小说结尾据的意蕴,要结合小说内容,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来思考。
具体可参考下文对主题意蕴的讲解。
句子意蕴的答题思路1.句子的表层意思2.句子的深层意思(比喻义、象征义)3.情感意义4.主旨意义例:《安娜之死》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小说阅读(探究主题)

-----探究小说主题
三台县芦溪中学 李海军
关 于 探 究
发掘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主题的概念 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四类)
探 究 小 说 主 题
小 说 主 题
探 究 主 题
探究小说主题的常见题型(三类) 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注
意:
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 或主观臆断 !
五、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归纳主题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概括内容:环境 (5)表达了什么情感。 +人物+情节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通过描写……,表达了(赞扬了、鞭挞 了、批判了、揭示了等)……
小练习
• • • •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下列小说的主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小说通过描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人生 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揭 示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 必然性。(官逼民反) 《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说运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 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 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揭露了沙皇政 府对自由的压制、对人权的践踏、对民众 的专制。
数不清的艰辛。他用老渔夫多咸味儿的血汗养育他的 心肝。为了鸽子少一声啼哭多一个笑脸加一件新衣, 他曾被雷电的金鞭抽下大海,曾被黑鲨的尾鳍砍断肋 骨…… 鸽子十九岁了,是条美人鱼呢! 通风透亮的日子总浸透了苍老的欢笑。可是,他 渐渐发现鸽子再不像只小猫,整天围着他洒娇,却与 阿根那小子粘乎上了!鸽子的变化使他目眩使他恐慌。 十九年了,他还从没想到过鸽子是会飞的。鸽子要是 飞了,日子还叫什么日子? 而且,他眼里的阿根哪点能同鸽子比呢?而且, 阿根又姓魏! 为此,他告诫,他劝说,他恳求……然而一切都 是徒劳,鸽子总是羞红着脸说:“爷爷,这事您别管。”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标题作用和主题探究 课件26张

• 例2、2017浙江高考《一种美味》(巩高峰)
• 全文讲述了一个穷困的家庭意外收获一条草鱼 后第一次吃鱼经历。表现了在物质精神匮乏的 年代,作者(或人们)对温饱的渴望,以及在 生活重负下的家人温情的弥足珍贵。
五、概括主题的基本格式
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 现、揭示)……现象(实质、罪行、问题); 表达了对……的歌颂(赞扬、同情、批判); 传达了对……的思考,或呼吁人们……;给了 我们……的启发。
总结小说“标题”作用题型的 答题思路和方法
总结标题的妙处和作用——思考角度
• 1、情节(结构) • 2、人物形象 • 3、手法 • 4、主题 • 5、环境 • 6、对读者
五、标题“作用”题型的思考角度和术语
• 1、情节(结构):暗示情节发展,照应情节内容;
线索,贯穿全文,让故事叙述更加集中紧凑;
考纲解读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落实到小说阅读中“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 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 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 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同学们请思考:
常见的“作用”题型命题方式有哪些?如 何设问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作用和主题探究
小说标题的作用
教学目标
• 1、理解小说标题的特点及妙处; • 2、知晓“小说作用”题型的提问方式及常见的答题术语
; • 3、熟练掌握解决该题型的思路、方法与答题术语 ;
考纲要求
• 鉴赏评价 D •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
达艺术 •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小说主旨概括与探究(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

考点解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歧途
艾玛 “爸爸,你能写一只小灰兔的故事吗?它不是我们看到的小灰兔的样子,它像 我这么高,有和我一样的黑头发,像我一样会说话。” 这是儿子五岁时候对他说的话。 很多年以后,他还记得那一刻的情景。儿子悄悄推开门,眨巴着一双大眼睛, 安静地注视着专心写作的父亲。 “好吧。”为了尽快打发走这孩子,他应付着答道,“等我写完这本书,我就 给你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
2.赏析文中两个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 ①运用问句,语气恳切,充满期待。 ②运用排比,形象地描绘出儿子想象中小灰兔的样子,充满童趣。 ③反复手法,天真可爱的儿子一再请求,可见对于此事期盼之深。
1234
3.文中画横线部分详写作家创作小灰兔故事的过程,有何作用? 答案 (1)从内容上看:①点明作家以往的写作多为模仿复制,缺乏原创;②表明作 家改变的决心之彻底,写出作家由真实写作而体验到的幸福感。 (2)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做铺垫,使得下文作家的儿子听完故事后感动得抽泣的结尾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作家下定决心,要写一个小灰兔的故事。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作家决定在儿 子回到家里之前,把这故事写完。
窗外白雪茫茫,一片寂寥,有什么东西能在冬天出得来?他从网上买了一大堆 孩子们看的书。他想,他总能找得到一个故事适合小灰兔。他读到了很多很多的故 事,有的属于一只狐狸,有的属于一只大灰狼,有的属于一只小蚂蚁……总之,各 种各样的故事。起初作家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他会控制不住地想,不妨拿来一 用。要知道,他是个作家,这样的事他并不陌生。有句谚语怎么说来着?如果纸会 脸红,那世界上大部分的书都会是红色的。但这一次,作家却没法这样干了,因为 他意识到小灰兔应该有小灰兔的故事,他坐在电脑前,手指一触到键盘,故事就从 他的指尖流了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写完后,作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写 作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作家也为自己感到遗憾,遗憾自己竟然到人生的暮年才 发现这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探究
小说一般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来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
小说主题的考查包括对主题的归纳和评价、探究。
探究题在小说考查中是特色题,确切地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②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常见的设题角度有:
①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的体会;
③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看法)。
【例一】(考点题)(原文见金版学案小说阅读专题一考点一《面包》)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参考答案:主题: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渡过困境。
分析:①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发现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
②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
③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保护丈夫的尊严而为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传达了对丈夫的爱。
丈夫深感愧疚。
解析: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之中,概括小说的主题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主题是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小说中人和事说明的道理,是给人的启示。
本篇小说鉴于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物关系,应从妻子这个“人”和他们之间的这点“事”去分析。
【例二】(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
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
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起来吸烟。
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
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考点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探究题。
考查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应该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路,联系实际谈看法。
要立足作品本身谈感受,谈看法,切忌天马行空、漫无目的地空谈。
小说探究题型,看似开放性比较强,实则不然,还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要答好这类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文中的关键句子切入。
如“专题检测十七选用的第一篇文章《魔盒》”中“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等句子均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魔盒”的态度,由此可得出小说的主题。
2.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标题往往有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2011年山东高考(见第2讲“典题精解二”《审丑》):“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要挖掘“审丑”的意蕴,可以从艺术本身、社会大众、小臭儿、曾老头、赵无定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
3.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
如“专题检测十七选用的第一篇文章《魔盒》”作者就是通过“贝格斯太太”对“魔盒”的态度来表达主题的。
明确了这一点,在回答第3小题时就找到了切入点。
小说主题的常见题型
1.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答题角度:
(1)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2)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3)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基本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