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生物膜法-讲义

合集下载

《生物膜法》课件

《生物膜法》课件
《生物膜法》课件
目录 CONTENT
• 生物膜法概述 • 生物膜法的基本组成 •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流程 • 生物膜法处理效果影响因素 •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前景与挑战
01
生物膜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01
定义
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 固体载体表面附着或累积形成 生物膜,通过膜的吸附、降解 等作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的水处理技术。
生物膜稳定性
生物膜的稳定性对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和持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种群结构与代谢特性
微生物种群结构
微生物种群结构对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 响,不同微生物种群对污染物的降解能 力不同。
VS
代谢特性
微生物的代谢特性直接影响污染物的降解 效率和产物,对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05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研究 进展
证处理效果。
06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前景 与挑战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低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膜法 处理技术将朝着更高效、低能耗 的方向发展,提高处理效率的同
时降低运行成本。
多元化应用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将拓展到更多领 域,如高浓度有机废水、重金属废 水等,满足不同行业的处理需求。
智能化控制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实现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市场潜力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排放标准 的提高,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的市 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将推动生物膜法处理技 术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开拓更广 阔的市场空间。
新型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资料重点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资料重点

2020/10/24
14
表1 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出现的微生物在类型、 种属和数量的比较
微生物种类 活性污泥 生物膜法 微生物种类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细菌
++++ ++++
轮虫
+
真菌
++
+++
线虫
+
藻类
-
++
寡毛虫
-
鞭毛虫
++ +++ 其它后生动物
-
肉足虫
++ +++
昆虫类
-
纤毛虫 ++++ ++++
(二)教学重点: 1、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2、生物膜处理构筑物的类型和构造; 3、生物膜法的工艺设计。
(三)教学难点:生物膜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2020/10/24
3
目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生物滤池 第三节 生物转盘 第四节 接触氧化法 第五节 曝气生物滤池和生物流化床概述
③ 作为接种的微生物。
2020/10/24
8
1、生物膜的形成
(1) 生物膜的形成:
含有营养物质和接种微生物的污水在填料的表面流动, 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 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
生物膜:附着在惰性载体表面生长的,以微生物为主, 包含微生物及其产生的胞外多聚物和吸附在微生物表面 的无机及有机物等组成,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生物降解 性能的结构。
(1)优点

生物膜法-twj

生物膜法-twj

细菌、真菌、微型动物、滤池蝇具有抑制生物膜的过速增长 的功能。 线虫 具有软化生物膜,促进其脱落的功能,使生物膜保持 活性和良好的净化功能。
2) 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
① 动物性营养者所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 较高; ② 食物链长; ③ 污泥产量少于活性污泥系统(仅为1/4左右)。
3)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有利
两种常见的塑料滤料
滤料比表面积在98~340m2/m3 之间,孔隙率为93%~95%
滤料比表面积在81~195m2/m3 之间,孔隙率为93%~95%
国内目前采用的玻璃钢蜂窝状块状滤料,孔心 间距在20mm左右,孔隙率95%左右,比表面积在 200m2/m3左右。
滤床高度同滤料的密度有密切关系 石质拳状滤料组成的滤床高度一般在1~2.5m之间。 一方面是由于孔隙率低,滤床过高会影响通风;另一方 面由于太重, 过高会影响排水系统和滤池基础结构。 塑料滤料每立方米质量仅为100kg左右,孔隙率高 达93%~95%,滤床高度不但可以提高,而且可以采 用双层或多层构造。
主要的生物膜法

① 生物滤池:其中又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 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

② 生物转盘; ③ 生物接触氧化法; ④ 好氧生物流化床等
第二节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生物膜法中的处理工艺之一, 可分为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和 塔式生物滤池。这三种滤池的负荷差别极 大。
生物滤池的负荷分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 有机负荷指每立方米滤料在1d内所能接受的BOD5 量,单位为kgBOD5/(m3滤料· d)。 水力负荷指每立方米滤料或每平方米滤料表面在 1d内所能接受的污水水量,单位为m3污水/(m3滤 料· d), m3污水/(m2滤料表面· d),也称滤率。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S S0
exp
K
S
m 0
Q A
n
h(13-14)
第二节 生物滤池
上式可以直接用于无回流滤池的计算,令 S=Se,h=h0,解得滤池深度h0:
h0
ln
S0 Se
K
S
m 0
Q A
n
(13-15)
第二节 生物滤池 有回流时:
QSi QRSe Q QR S0
S0
QS i QRSe Q QR
第二节 生物滤池
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1、滤池类型得选择 2、流程得选择 3、滤池尺寸和个数得确定
生物滤池得工艺设计内容是确定滤床总 体积、滤床高度、滤池个数、单个滤池得面 积,以及滤池其他尺寸。
(1)滤床总体积(V):
第二节 生物滤池
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第二节 生物滤池
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单位m3/(m2·d); BOD负荷,单位kgBOD5/(m3·d)。 低负荷:1~4 m3/(m2·d);0.1~0.4 kgBOD5/(m3·d)。 高负荷:5~40 m3/(m2·d); 0.5~2.5 kgBOD5/(m3·d)。
第二节 生物滤池
4、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六、生物滤池的运行
生物滤池投入运行之前,用清水替代污水 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时作必要得修整。 试运行:挂膜-驯化-膜成熟; 运行。
第三节 生物转盘法
一、概述
自1954年德国建立第一座生物转盘污水 厂后,在欧洲已有上千座,发展迅速。我国 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在印染、造 纸、皮革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 中得到应用,效果较好。
(3)回流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

布水管每分钟的旋转速度,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3.478 × 10 7 n= Q 2 md D '第三节 生 物 转 盘
一、生物转盘的构造与原理
盘片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当生物膜处于浸没状态时,废 水有机物被生物膜吸附,当它处于水面以上时,大气的氧向 生物膜传递,生物膜内所吸附有机物氧化分解,生物膜恢复 活性。生物转盘每转动一圈即完成一个吸附-氧化的周期。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生物膜中物质传递过程如图14生物膜中物质传递过程如图14-1所示。生物膜中的微 生物主要有细菌(包括时气、厌气及兼气细菌)、真菌、 放线菌、原生动物(主要是纤毛虫)和较高等的动物,其 中藻类、较高等生物比活性污泥法多见。生物膜内物质浓 度分布如图14-2所示.
废物利用基本方程
取膜上一厚度为dZ,面积为Ac的生物膜微元体。如膜内 底物浓度为Se,扩散进入微元体Ac·dZ的底物通量(进入量与 流出量之差)应等于该膜微元体的底物利用量。 微元体的废物平衡式可根据Fick定律列出:
3.供氧 向生物滤池供给充足的氧是保证生物膜正常工作的必要条 件,也有利于排除代谢产物。影响滤他自然通风的主要因素 是滤池内外的气温差(ΔT)以及滤他的高度。温差愈大, 滤池内的气流阻力愈小(亦即滤料粒径大、孔隙大)、通风 量也就愈大。 滤池内的气温和水温一般比较接近,因废水温度比较稳 定,故池内气温的变化幅度也不大。但滤池外气温不单在一 年内随季节的转换而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在一日内也有较大 变化。所以,生物滤池的通风量随时都在变化着。当池内温 度大于池外温度时,池内气流由下向上流动,反之,气流由 上向下流动。
2、高负荷生物滤池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构造基本上与低负荷生物滤池相同, 但所采用的滤料粒径和厚度都较大。由于负荷较高,水力冲 刷能力强,滤料表面积累的生物膜量不大,不易形成堵塞, 工作过程中老化生物膜连续排出,无机化程度较低。这种滤 池由于负荷大,处理程度较低,池内不出现硝化。它占地面 积较小,卫生条件较好,比较适宜于浓度和流量变化较大的 废水处理。 当要求废水的处理程度较高时,可采用二级滤池串联流 程。二级滤池串联时,出水浓度较低,处理效率可达90%以 上。

13生物膜法

13生物膜法
生物膜总是不断地增长、更新、脱落的一般认为,生物膜厚度 介于2~3mm时较为理想。生物膜太厚,会影响通风,甚至造成 堵塞。厌氧层一旦产生,会使处理水质下降,而且厌氧代谢产 物会恶化环境卫生。
生物膜中的物质迁移
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在其表面 有一层很薄的水层,称之为附着水 层。附着水层内的有机物大多已被 氧化,其浓度比滤池进水的有机物 浓度低得多。因此,由于浓度差的 作用,有机物会从废水中转移到附 着水层中去,进而被生物膜所吸附。 同时,空气中的氧在溶于废水中, 继而进入生物膜。在此条件下,微 生物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和同化 合成,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 产物一部分溶入附着水层,一部分 吸附到空气中去,如此循环往复, 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减少,从而 得到净化。
二次污泥
布水周期
BOD去除率(%) 悬浮物去除率(%) 硝化作用
15
0.15~0.3 1.8~3.0 无 一般黑色,氧化良好 5min以下
85~95 70~80 完全硝化
10~30 0.8~1.2 0.9~2.4 1:1~1:4 一般褐色,氧化不充分
15s以下
75~90 65~75 负荷较低时有硝化
池底
池底包括支承渗水结构、底部空间、排水系统、排 水口和通风口。 支承渗水结构起支承滤料和渗水的 作用。常用的支承渗水结构是架在混凝土梁或砖垫 上的穿孔混凝土板(见图8-4) ,特点是加工方便、 安装容易、堆放滤料时不易错位。支承渗水结构除 应坚固耐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渗水和通风面积。 一般认为,这个面积应等于滤池横截面积的15~ 20%,负荷高的滤池,开孔面积应适当大些。 底部空间的作用是通气和布气。对于面积较大的滤 池,底部空间应适当加高一些,以增大通风量,并 使气流均匀地进入滤料层。

生物膜法介绍课件

生物膜法介绍课件
04
工业废水处理
生物膜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广泛,如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
生物膜法在处理工业废水时,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生物膜法在处理工业废水时,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生物膜法在处理工业废水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适应废水水质的变化。
农业废水处理
01.
02.
03.
04.
目录
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
生物膜法的技术特点
生物膜法的应用案例
生物膜法的发展趋势
生物膜法的定义
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处理废水的技术。
生物膜法主要通过附着在固体表面的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适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
技术优化与创新
生物膜材料改进: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和抗污染能力
生物膜反应器优化:提高生物膜反应器的效率和稳定性
生物膜法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如膜生物反应器(MBR)、生物膜法与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的结合等
生物膜法在废水处理、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拓展:提高生物膜法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应用领域的拓展
04
环保政策的推动
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动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环保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为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扶持政策,为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环保政策的推动,为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污水处理厂应用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第13章生物膜法概述及原理

第13章生物膜法概述及原理

H2O BOD
CO2
H2S NH3
O2
CO2
流动过程中逐步得到净化。微生物
的代谢产物如H2O等则通过附着水层 进入流动水层,并随其排走,而CO2 和厌氧层分解产物如H2S、NH3以及 CH4等气态代谢产物则从水层逸出进 入空气中。
No. 14
O2
生物膜的构造(剖面图)
生物膜
厌氧 好氧
滤 料
附 流 着 动 水 水 层 层 CO2 BOD O2 H2O NH3 BOD
污水与生物膜接触,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作为营养物质,为生 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 取,微生物自身得到 繁衍增殖,同时污水 得到净化。
No. 4
初沉池的作用 是去除大部分悬浮 固体物质,防止生 物膜反应器堵塞, 尤其对孔隙小的填 料是必要的 进水 初沉池
生物膜法的基本流程
回流
出水 生物膜反应器 二沉池
No. 19
选择生物膜载体的基本原则
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抵抗强烈的水流剪切力的作用; 优良的稳定性,主要包括生物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 热力学稳定性; 亲疏水性及良好的表面带电特性,通常废水pH在7左 右时,微生物表面带负电荷,而载体为带正电荷的材料 时,有利于生物体与载体之间的结合程度; 无毒性或抑制性; 优越的物理性状,如载体的形态、相对密度、孔隙率 和比表面积等; 就地取材、价格合理。
处 理 工 艺 方 面 的 特 征
生物膜法受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而引起的有机 负荷和水力负荷波动的影响较小,即或有一段时间 中断进水或工艺遭到破坏,对生物膜的净化功能也 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通水后恢复较快。
(2) 微生物量多,处理能力大、净化功能强 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使生物膜含水率低,单位反 应器容积内的生物量可高达活性污泥法的5~20倍, 因而生物膜反应器具有较大的处理能力,净化功能 显著提高。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基本原理
生物滤池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法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流化床
是附着生长在固体状材料表面的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膜 状生物聚集体; 固体状材料: 滤料——生物滤池; 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转盘——生物转盘;
载体——生物流化床
一、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净化机理
生物膜的形成
1.生物滤池法的基本流程
出水回流
进水
初沉池
生物 滤池
二沉池
出水
剩余污泥
去除悬浮物、 油脂等易堵塞 滤料的物质
截留滤池中脱 落的生物膜、 保证出水水质
优点: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90%,出水BOD5<25mg/L,
NO3- ≈10mg/L,出水水质稳定。 缺点:占地面积大,灰蝇很多,影响环境卫生
生物膜反应器内生物相的分层分布特征
生物滤池中: 从滤床上层往下层,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从低级趋向高级,种 类逐渐增多,但个体数量减少。 上层,进水中营养丰富,微生物以菌胶团为主,繁殖快,膜 厚; 中层,水中污染物浓度下降,出现丝状菌、原生动物、后生 动物,膜变薄; 下层,水中污染物消耗殆尽,生物相以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为主,膜更薄。 出水水质越好,上下层生态条件相差越大,分层越明显。 若分层不明显,处理效果肯定不好!
典型的生物滤池的构造
滤床及池体
布水设备
排水系统
滤床及池体
理想的滤料特性: ①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即大的比表面积); ②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
③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即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
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 ④不被微生物分解,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化学 稳定性;⑤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⑥价格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负荷受到滤床性质的影响,即受到滤料性能的影响; 高的有机负荷,需要高的水力负荷; 在高负荷生物滤池中,提高滤率是改善生物滤池堵塞的常用措施;
(表13-1) ➢ DO ➢ 生物膜量:厚度和密度与进水有机物浓度影响;
➢ pH ➢ 温度 ➢ 有毒物质
表13-1 几种生物膜法工艺的负荷
比较对象
普通生 高负荷 物滤池 生物滤
➢ 采用拳状颗粒滤料,d=3~8cm;工作H=1.2~1.8m; 承脱层颗粒h=0.2m; 滤料的总H=1.5~2.0m<2.5m;
➢ 布水系统:固定式喷嘴布水系统; ➢ 有机物发生吸附、氧化、硝化作用:出水有DO和硝酸盐;二沉

塔式生 生物接触 生物转 物滤池 氧化池 盘
滤率(m/d)
1~5 9~40
90~150 100~160 0.1~0.2
有机负荷
0.1~0.3 0.5~1.5 1.0~2.5 2.5~4.0
(kgBOD5/m3 ·d)-1
BOD去除效率 85~95 80~90 80~90 85~90 85~90
三、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特征
二、
(图13-4)
1. 滤床及池体
(1)滤料:
➢ 主要参数:比表面积A、孔隙率P、密度、机械强度、 生物化学稳定性(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不能抑制微生物 生长);
➢ 早期滤料:碎石、卵石、焦炭、炉渣等颗粒滤料;d为 3~8cm(拳状);孔隙率为45%~50%;比表面积为 65~100m2/m3;
➢ 材料:塑料、玻璃钢、树脂;形状:波纹状、蜂窝管、 环状、空心浮球、多孔颗粒。图13-5 环状 图13-6波纹 状
第十三章生物膜法
精品jing
易水寒江雪敬奉
13 生物膜法
13-1 基本原理 13-2 生物滤池 13-3 生物转盘 13-4 生物接触氧化法 13-5 生物膜法的进展
13-1 基本原理
一. 生物膜:
附着生长在滤料上充满微生物的立体网状结构,具有较强的 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图13-1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小孔直径10~15mm;间距不等,愈近池心间距愈 大,保证单位面积的滤池面积接受的水量相等;
3. 排水系统:渗水装置、集水沟、排水渠;收集并 排出污水和生物膜,保证滤池通风,支承滤料;
几种滤料主要参数的比较
滤料种类
3~8cm的s 环状塑料 波纹板塑 玻璃钢蜂窝
石质滤料 滤料
料滤料 板(f=20)
比表面积A(m2/m3) 65~100 98~340 81~195
2. 生物膜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比活性污泥数量多,种类更 丰富; 且分层聚居,在水流的下层出现。
二、影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 进水底物的组分和浓度及其变化规律 ➢ 营养物质 ➢ 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
有机负荷:kgBOD5/[m3(滤料)·d]
水力负荷(滤率): m3(污水) /[m2(滤料)·d]
丝状菌膨胀的危险; ➢ 需预处理:设初沉等为了①去除原水中悬浮物以免堵塞滤料;
②水质均化。 ➢ 需设二沉池截留脱落的生物膜
四、生物膜法反应动力学介绍
一、概述
13-2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生物膜法的传统工艺。 分 类
负荷不同: 低负荷生物滤池:滤料为碎石、卵石、炉渣、焦炭; 高负荷生物滤池:采用处理水回流; 塔式生物滤池:采用性能改善的滤料;营养物、氧气和微生物 三者充分接触、水流紊动剧烈、通风条件好; 布水方式不同: 回转式布水;(图13-3 a) 固定喷嘴式布水;(图13-3 b)荷、剩余 污泥量少、操作方便;适合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
微生物特征:
➢ 微生物种类丰富、量多、食物链长; ➢ 微生物中存在世代时间较长的菌种,有利于不同功能的优势菌
群分段运行;
处理工艺特征:
➢ 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 可用于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 剩余污泥量少; ➢ 运行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无需调节反应器内污泥浓度、无
逐渐逐渐增多,个体数量减少;上层厚,下层厚度减小; ➢ 载体:填料或滤料、介质 ➢ 生物膜培养:挂膜,过程为几天至几十天 ➢ 生物膜生长速度的影响因素:有机负荷、水力负荷(滤率) ➢ 生物膜脱落:老化;昆虫活动;水力冲刷。
图13-1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 净化有机物的过程(图13-1)
有机物的扩散、氧的扩散(传质); 有机物的吸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好氧分解); 好氧代谢产物扩散; 厌氧层的厌氧代谢(厌氧分解) ; 厌氧代谢的产物如有机酸的扩散; 生物膜的生长和脱落
➢ 结 构:好氧层(0.5~1mm):好氧和兼性微生物,其中异养微 生物位于上层,自养微生物底层;厌氧层:厌氧分解;附着 水层;流动水层
➢ 组 成:细菌(好氧、厌氧、兼性)为主、真菌(包括丝状 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蠕虫、昆虫的幼虫;上 层为低级食物链,下层为高级食物链。
➢ 作用:吸附、氧化分解; ➢ 生物分层:随着水流方向,微生物从低级到高级分布,种类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比较
相同点:
1. 主要利用好氧微生物吸附、氧化降解有机物; 2. 微生物以细菌为主; 3. 微生物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存在说明系统运行正常,
能改善出水水质;
不同点:
1. 丝状菌的大量繁殖使生物膜具有立体结构,能疏松生物膜, 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在活性污泥中则会对系 统构成威胁,
200
空隙滤P 密度(kg/m3)
45~50 93~95 93~95
95
1100~140
100
0
----
三、生物滤池法的工艺流程 初沉池+生物滤池+二沉池
a. 普通生物滤池(低负荷生物滤池、滴滤池)
➢ 水力负荷q低:1~5m3·(m2滤料·d) -1 有机物滤料负荷qF低: 100~300mgBOD5·(m3滤料·d) -1 BOD5去除率高:85~90%;出水水质好,BOD5 <20~30mg·L-1;
➢ 滤料高度:石质拳状滤料1~2.5m高;塔式滤池高 >10m;
(2)池壁:砖石、钢筋混凝土;高度高出滤池表面 0.4~0.5m;
蜂窝斜管和蜂窝斜板
浮球填料
陶粒滤料
立体弹性填料
聚丙烯半软性填料
2. 布水系统:要求布水均匀; 有固定式喷嘴布水系统(现基本不用)和旋转式布水
器(图13-3 a); 布水中心管,布水横管;布水横管的一侧开于小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