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

合集下载

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规避国有资产流失——以中国石化混改为例

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规避国有资产流失——以中国石化混改为例

在中国石化的此次改革中,除了引进外资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外,改革程序的 合法、合规也使得混改过程中没有产生国资流失的漏洞。销售公司在确保公平、公正、公 开的基本原则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程序和流程,首先对本次引资作了相关审计 和评估;其次综合市场情况,中国石化董事会在保证中国石化所持销售公司的股权比例不 少于 70%的前提下,确定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者和其持股比例以及参股条件等相关 条款;最后在本着“所有股东同股同权同价”的原则,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 逐步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为了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开和透明,所有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和 内外部专家全部公开透明化。独立评价委员由中国石化和销售公司共同组成,并对选定的 意向投资者进行评议。同时,中国石化将和引入的投资者共同完善销售公司的人力资源、
国企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大体可分为体制性流失和交易性流失。
(一)体制性流失分析
体制性流失多发生在非交易状态下,是因国企治理结构不健全、改制相关政策不完善、改 制过程不规范、投资决策失误、管理不当、经营亏损、挪用、巧取、浪费等制度性因素造 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或转移。根据国企近年来的现状,最典型的体制性流失是腐败,2013 年 以来,已有涉及中石油、中国出版集团、华润集团的多名高管落马。假如国有企业的高管 受贿两三百万,就可能产生 10 到 20 倍甚至更多的国有资产流失,由此牵连出的国资流失 触目惊心。还有不负责任的盲目投资,再加管理不善造成的跑冒滴漏等,动辄几十亿元的 投资失败无人问责,反而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因为缺乏相关体制性的改革创新,不 能因地制宜改变原有制度,国有资产一直在流失。
中国信达
汇源国际
人寿保险 中国烟草,主投新能源、环 保 中邮保险
司 合 计

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流失

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流失

价格转让出去,土地转让款共46.58万元
下落不明。轻骑集团从深圳、广西南宁
购入房产两处,面积1028.92平方米,购
买价合计514.20万元;2003年3月,既没
有按规定评估,也未报经批准,将这两处
房产作价246万元抵偿给欠张家岭妹妹
个体企业的货款,形成账面损失268.20
万元。
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触目惊心
由于朝代不同,后官制度也有所区 别。以清代为例,皇帝的老婆们共分8 级:正嫡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是 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 分居东西十二宫,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
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员额多少不 定,随意而设,居东西各宫,勤修内政。
但是,制度规定得尽管十分严格,各 朝嫔妃数目的多少实际上并未完全照规 定执行。康熙、乾隆帝的嫔妃都是大大 超过了规定的数目,而同治、光绪帝等又 远远没有那么多的嫔妃。另外,嫔妃的 晋封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是逐级晋封,有 的是越级加封,还有的是有封有降,有的 入宫时就被封为嫔或妃。有的入官时仅
料审查不严,使大量国有资产在“合理合
法”的借口下划进个人账户。 济南市审计局工作人员建议,一是
将由改制企业支付中介机构服务费的作
法改为由财政支付或由国有资产管理部
门先向改制企业集中收取,然后统一支
付给中介机构,从根本上切断中介机构 与改制企业的经济联系。同时,加大对
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坚
据审计查明,轻骑集团在重大投资
诈骗罪。1995年5月至1999年6月期间, 1126万元,张家岭参与全部偷税犯罪。
决策中,盲目扩张和兼并,又疏于管理,
中国轻骑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在济南、青
法院判决,张家岭犯信用证诈骗罪,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在管理、监督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
而丢失或损失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

首先,某地政府在建设公共设施时,由于工程监管不力,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了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下,国家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值增值,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其次,某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违规行为,包括挪用资金、虚报
利润、非法转移资产等,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和征收过程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导致土地
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流失和损失。

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我们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
的监管制度和责任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和监督,严惩违法行为,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总之,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 厉打击。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案
总结词
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详细描述
某国有企业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被非法挪用或低价处置,给 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03国有资产源自失的原因分析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 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导
致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科学,管理 流程不规范,缺乏有效的信息披 露和透明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 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国有资
产流失。
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 督和外部监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多样且复杂,涉及多 个领域和层面。
研究意义
01
揭示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治理策略 提供依据。
02
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 展。
03
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国有资产管 理水平。
02
国有资产流失概述
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的权益受到侵害,导致国有资产的价 值减少或消失。这通常是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违法行为或 其他不当行为所导致的。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1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不善、监督不 力、决策失误、利益输送等。
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需要从 制度、监管、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 究。
3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西方国有企业防止资产流失做法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西方国有企业防止资产流失做法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发挥社会审计机构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傅磊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是中央1997年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动和促进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而企业并购又是当前国情下一种较为可行的资产重组方式。

在企业并购中,社会审计机构大有用武之地。

在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已逐渐由审计与评估转向为企业提供各种咨询,特别是并购咨询。

在并购市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审计机构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这并不是说我国并购市场不需要社会审计机构的服务,而是社会审计机构自身力量有限,不足以满足社会、市场的要求。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全方位服务。

企业并购涉及很多复杂的财务问题,必须由专业人士解决。

正因如此,并购市场才需要社会审计机构的全方位服务。

如果社会审计机构能够及时地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服务,将会受到社会和市场的欢迎,但目前社会审计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很有限,多数只停留在收购审计和资产评估上,尚谈不上服务的全方位性,因此有必要从全方位服务的角度去开辟市场。

(2)高智商服务。

社会审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企业并购服务,依赖的是专业人员队伍的高智商。

咨询业本身是一个智力集约的行业,它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也不需要高精尖技术,但要有一批具有现代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办事能力强的高智商专业人才。

在美国企业并购市场上取得了相当成就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号称美国第一大会计师事务所,拥有74000多员工,其中90%以上拥有大学以上学历;事务所还制订了多种形式的员工进修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

正是依靠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毕马威事务所才得以在竞争中取胜。

而我国大多数社会审计机构的基本力量还不能适应企业并购业务的需要。

事实上,不但在企业并购业务中,就是其他一些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的范围,也涉足不多,给人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从这一角度讲,谁能够抢先占领高技术市场,谁就能在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论文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论文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论文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论文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

国有资产的快速增长,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

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但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以来,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 000亿元。

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审计发现,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侵蚀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妨碍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1 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1.1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

有的地方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1.2 破产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

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应运而生。

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破产法》以来,全国共审结破产案件2 000多件,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国有资产流失案例是指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的资产被非法转移、侵占或损失的事件。

这些案例的发生往往涉及腐败、权力滥用、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的资产流失案。

该公司是国有企业,拥有国家航空运输线路和国际航线资源,同时也是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对象。

然而,在公司高层和政府官员的串谋下,大量的国有资产被非法流失。

这些资产包括航空运输线路的独家经营权、航空器机组和乘务员资源、机场服务设施等。

通过虚报航班数据、滥发福利、侵占公款等手段,相关人员非法获取了大量利益。

这起案件的影响非常严重。

首先,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资产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资产流失导致国家和人民经济利益的损失,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其次,这个案例暴露了中国国有企业领导层和政府官员腐败的问题。

相关人员以个人权力为工具,大肆侵吞公共资产,损害了国家的公共利益和民众的利益。

此外,这个案例还对中国的航空运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资产流失,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的经营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航班准点率和服务质量下降,损害了乘客的权益。

针对这种国有资产流失案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必须加强监管和监督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监管。

第二,要加强反腐败工作,打击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相关人员一旦涉及权力和资源的非法行为,必须严格依法追究罪责。

第三,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增加企业的竞争性和透明度,减少腐败的机会。

最后,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倡导诚信和廉洁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总之,国有资产流失案例是国家和人民利益受损的典型事件。

对于这些案件,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和打击这些非法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范文

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范文

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供销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组织,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监督缺失等原因,导致一些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

以下是一些供销社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一:资金挪用某县供销社原主任张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大量国有资金挪用于个人投资,导致供销社长期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开展业务。

该案件经审理后,张某被判刑并追缴挪用的资金。

三、案例二:土地流失某市供销社将其拥有的农村土地以低价卖给了开发商,却未按照规定上报国土资源部门,导致大量国有土地流失。

该事件引起舆论关注,相关责任人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案例三:设备转让某供销社新购置的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在没用完就私自转让给了他人,并将转让款据为己有。

该事件被揭露后,相关责任人被行政处罚,并被强制返还转让款。

五、案例四:资源倾斜某县供销社将国有资源倾斜给自己认识的企业,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利益。

该事件被上级部门调查后,责令供销社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六、案例五:合同违约某供销社与某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约定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和数量供货。

然而,在供销社发货后,该企业却未按照合同支付货款。

供销社为了保持与该企业的合作关系,最终放弃了追讨货款的权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七、案例六:违规担保某市供销社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违规为某企业提供了担保。

然而,该企业最终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债务,供销社为此承担了巨额担保责任。

该事件引起了供销社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八、案例七:滥用职权某供销社一位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接受企业贿赂,违规将国有资源出售给相关企业。

该案件经调查后,该干部被开除党籍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相关企业也受到相应处罚。

九、案例八:虚假报销某县供销社一位负责人利用其职务之便,虚假报销差旅费用,骗取国家财政资金。

该事件被审计部门发现后,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并被追缴虚假报销的资金。

从法律案例中得到的启示(3篇)

从法律案例中得到的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案例层出不穷。

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出发,探讨从中获得的启示。

二、案例一:以“瘦肉精”事件为例,谈食品安全问题1. 案例背景2011年,我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瘦肉精”事件。

一些不法商家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瘦肉精”,导致大量生猪和猪肉产品含有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消费者健康。

2. 案例启示(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2)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消费者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学会识别和拒绝不合格食品。

(3)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

三、案例二:以“魏则西事件”为例,谈医疗乱象1. 案例背景2016年,一名患者魏则西因患有滑膜肉瘤,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家医疗机构。

该机构承诺使用一种名为“生物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法,但最终患者不幸去世。

此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医疗乱象的关注。

2. 案例启示(1)加强医疗市场监管。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宣传、过度医疗等违法行为。

(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机构要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3)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化解决机制,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四、案例三:以“疫苗事件”为例,谈疫苗安全问题1. 案例背景2018年,我国某疫苗生产企业被曝光存在疫苗质量问题。

这起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疫苗安全的关注。

2. 案例启示(1)加强疫苗生产监管。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

(2)提高疫苗接种率。

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疫苗的认识和接受度。

(3)完善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案例四:以“滴滴顺风车事件”为例,谈网约车安全问题1. 案例背景2018年,一名乘客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不幸遇害。

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

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

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本报告以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与美国PPG公司在白炭黑生产项目上的合资为案例,探讨这类资产流失的体制根源和政策原因。

一、一宗跨国公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收购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以下简称南昌化原厂)系南昌市化工局所属国有企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

全厂共有职工1600人左右(含退休职工)。

1984年,该厂为适应国内市场对橡胶填充剂的需求,打算开发白炭黑这种新型无机化工产品。

它的主管部门通过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分别接触了西德、日本和美国的有关公司,经比较后,决定引进美国PPG公司的技术。

这一技术引进基础上在江西被列为“七五”期间省内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

江西省建设银行为此提供了专项贷款。

建设过程中,南昌化原厂征购土地建设了向白炭黑生产线供应蒸汽、煤气、水、电等生产要素的配套设施。

整个基础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为8930万元人民币(银行贷款66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330万元),其中引进技术和设备使用国家外汇443万美元(技术使用费175万美元,设备268万美元)。

此外,南昌化原厂还为白炭黑的生产向银行借贷流动资金2369万元人民币。

所以,该基础上的总投资额实际超过1亿元。

南昌化原厂于1986年引进白炭黑技术。

1989年8月白炭黑生产线开始试生产,并很快达到了设计能力(年产1万吨),产品质量也较稳定。

1991年4月28日该基础上通过了化工部验收,5月正式投产。

从1990年下半年起,在国内市场上,南昌白炭黑的声誉渐起,开始供不应求。

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角度看,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基础上是十分成功的。

它的产品质量好,批量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美国PPG公司是化工领域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转让技术使用权通常带有控制技术和市场的附加条款。

PPG向南昌化原厂转让白炭黑技术使用权也是如此。

除南昌化原厂在引进技术时须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外,协议还PPG要与该厂成立一家全部经销该厂白炭黑产品的合资公司。

西方国有企业防止资产流失做法及对中国启示

西方国有企业防止资产流失做法及对中国启示

根 据各
障国家的正常利益 国民经济 难题
。 ,
进 而搞 活 整 个
国 的 具 体 情 况 相 继 开展 了类 似 的 国 有企 业改革 效
。 ,
是 摆 在 我 们 面前 的 一 道
收 到 了不 同 程 度 的成
而 西 方 发 达 国家 国有 企 业 改
,
革过 程 中
防 止 国有 资 产 流失 的 一
,

展 的重 大 举 措 须 经 政 府 主 管 部 门 的 批 准 ; 国家 股 作 为 优 先 股 而 一 般 股 东则持普通股 得 股 息 的权 力 破产时 产
。 , , , ,
尔夫人上 台后不久

就着手进 行被

她称为 改变英国 方向 的股份制改 革

使国 家享有 优先获 当企 业 解 散 改 组 或
,

宏观调控要进一 步加强 而 不 是
,
产 不 能 有 效 运 转 的 重要 原 因
股 票持 有 者 是 以 短 期 获 得 高 额 差 价 为 目的 理

削 弱 ; 同时 要 加 强 国企 改 革 过 程 的 跟踪监督检查 有一 段时间 社 会上 存在一 种 认识
, 。 ,
赢湍瀑 图
国 业 西 防 有 方 企 产 止 资
国 法 对 及 失 流 中 做
目前
,
我 国 国 有企业改革 中资

实 现 股 份 制 改 造 的 国有 企 业 征 收 到
产 流 失 的现 象 时 有 发 生 在十五 大报告中指出 :

江 总 书记
0 亿美 元的税收 5
成 了鲜 明 的 对 比 有 企业

国 有 企 业 实 行 了股 改 后 奇 迹 发

审计案例揭开国企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幕

审计案例揭开国企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幕

审计案例揭开国企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内幕项目背景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前身系中央某信托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由冯某某担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该信托公司于1997年被依法关闭并划转至省国资委。

直至2012年11月相关企业被划转至W市人民政府并由W市某集团公司予以接收。

根据2012年底市委市政府的专题会议纪要精神,W市审计局于2013年2月份派出审计组对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进行资产核实审计,审计后由W市某集团公司予以接收。

审计发现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相关人员存在多项违法违规事实,如涉嫌对外签订虚假合同、内部低价承包投资项目、长期侵占国企资金、挪用公款等,并移送至相关部门。

经有关部门及时介入挽回了部分损失,W市人民检察院对相关人员进行立案调查,并由此牵涉出2个案件,涉案人员共计16人,涉案金额超4000万元。

审前调查锁住重点从对接收单位的审前调查以及中介审计报告了解到,某公司在2011年12月份有一笔5亿元的巨额投资引起了接收单位的关注,并已支付了3000万元作为首付投资款,其次某公司关联单位C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有多个投资项目,部分投资项目有冯某某的亲属参与。

为此,经审计组讨论,将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的对外投资项目作为本次审计的重点。

初看财务疑团重重经了解,国家审计机关多年来一直未对某公司进行审计,某公司将对外投资职能主要委托给C公司,于是审计组对1997年以后C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详细审查,发现C公司在2000年以后分别在江苏省淮安市有三个房产投资项目,在北京市有一个投资项目;其次,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账务处理随意,如将其投资收益均通过往来账户核算,账面无法一眼看出各项投资的真实收益及分红情况;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相当一部分员工为总经理冯某某的亲属,关联企业间资金往来错综复杂,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经初步梳理,发现某公司及其关联单位的投资行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疑点:投资项目疑点一:审计人员进点后,按往常惯例粗略的翻看了某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截至2011年底资产金额1.09亿元,而审前调查发现,2011年12月某公司对外签订的股权收购合同价款为5亿元人民币。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家所有的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丢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并不鲜见,而且在一些领域中甚至呈现出了严重的趋势。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资产流失问题。

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往往被挪用、浪费甚至侵吞。

比如某些企业的资金被用于高消费、赌博等行为,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也损害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中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比如一些基建项目中存在的贪污现象,一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而将国家的资金挪为私用,导致国家的资产流失。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

此外,在一些地方性国有资产中,也存在着流失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的资源开发、土地征用等行为中,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谋取政绩、经济利益,将国家的资源挪为私用,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国家的财产利益,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努力,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5则范文)

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5则范文)

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5则范文)第一篇: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共)国企改制过程的国有资产流失摘要:国有企业改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在改制的实践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流失对策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将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产权和非国有收益,或者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造成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少数人利用控制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和转让的权利,使国有资产流入自己的的腰包,非法积累起巨额财富;另一方面,在国有资产改制过程中,少数当权者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使得企业改制往往达不到预定目标,并极易造成政治腐败,破坏了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

基于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一、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1.资产评估不规范。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通过恶意选择评估基准日和评估方法等途径,操纵评估结果。

对国有资产进行高值低估,低价转让。

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不予评估或低价评估,有意无意的吞噬国有资产。

2.转移和藏匿国有资产。

一些企业改制前纷纷聘请财务高手,在公示财务上大做文章,通过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搞虚亏实盈;有些企业采用空手道的手法,组建皮包公司,通过疏通国有企业管理者,低价收购企业,然后转手倒卖,这些隐匿国有资产的手法都使得国有权益受到损害。

二、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1.评估环节中缺乏监督审核国资监管部门在评估项目备案和核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对评估程序的审查,二在诸如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等决定资产真实价值的重大问题的监督上,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一般不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2.改制环节中管理混乱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后,对经营管理者及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和约束机制,有的监管部门和管理者从中收收好处,对隐匿、转移国有资产行为不闻不问。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运营至关重要。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其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状(一)资产流失的概况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资产价值下降、部分资产被非法侵占或挪用等方面。

这些流失的资产不仅包括实物资产,还包括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等。

(二)流失的具体表现1.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导致资产损失。

2. 某些部门或个人利用职权之便,非法侵占或挪用国有资产。

3. 国有资产的评估和交易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资产价值被低估或高估。

三、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一)管理制度不健全伊金霍洛旗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导致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为资产流失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法制环境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执行不力,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得以利用法律漏洞侵占国有资产。

此外,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也助长了资产流失的现象。

(三)思想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国有资产的认识不足,缺乏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也是导致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对策研究(一)完善管理制度1.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权责,加强监管力度。

2. 完善国有资产的评估和交易制度,规范评估和交易行为,防止资产价值被低估或高估。

3. 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二)加强法制建设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占国有资产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到位。

3.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

国有资产资料流失案例分析

国有资产资料流失案例分析

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本报告以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与美国PPG公司在白炭黑生产项目上的合资为案例,探讨这类资产流失的体制根源和政策原因。

一、一宗跨国公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收购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以下简称南昌化原厂)系南昌市化工局所属国有企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

全厂共有职工1600人左右(含退休职工)。

1984年,该厂为适应国内市场对橡胶填充剂的需求,打算开发白炭黑这种新型无机化工产品。

它的主管部门通过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分别接触了西德、日本和美国的有关公司,经比较后,决定引进美国PPG公司的技术。

这一技术引进基础上在江西被列为“七五”期间省内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

江西省建设银行为此提供了专项贷款。

建设过程中,南昌化原厂征购土地建设了向白炭黑生产线供应蒸汽、煤气、水、电等生产要素的配套设施。

整个基础上的固定资产投资为8930万元人民币(银行贷款66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330万元),其中引进技术和设备使用国家外汇443万美元(技术使用费175万美元,设备268万美元)。

此外,南昌化原厂还为白炭黑的生产向银行借贷流动资金2369万元人民币。

所以,该基础上的总投资额实际超过1亿元。

南昌化原厂于1986年引进白炭黑技术。

1989年8月白炭黑生产线开始试生产,并很快达到了设计能力(年产1万吨),产品质量也较稳定。

1991年4月28日该基础上通过了化工部验收,5月正式投产。

从1990年下半年起,在国内市场上,南昌白炭黑的声誉渐起,开始供不应求。

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角度看,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基础上是十分成功的。

它的产品质量好,批量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美国PPG公司是化工领域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引自韩朝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代理问题》,引用时有删减。

司转让技术使用权通常带有控制技术和市场的附加条款。

PPG向南昌化原厂转让白炭黑技术使用权也是如此。

除南昌化原厂在引进技术时须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外,协议还PPG要与该厂成立一家全部经销该厂白炭黑产品的合资公司。

国有企业警示教育案例与启示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警示教育案例与启示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警示教育案例与启示心得体会在国有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警示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和员工认识到风险、规避危机,以及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中的一个警示教育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启示和教训。

案例描述该案例是发生在某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其中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因为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被有关部门查处,最终导致企业声誉受损、经济损失惨重。

这一事件震惊了企业内外,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分析与启示1.加强内部监督在这个案例中,财务部门管理人员的违法行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因此,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和人员的监督。

2.树立廉洁文化企业应该树立廉洁文化,强调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廉洁从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3.提高风险意识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无处不在。

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应该增强风险意识,时刻警惕各种违法行为的产生。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才能有效规避风险。

4.依法办事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在执法、合同签署等方面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举报渠道,让员工敢于揭露违法违纪行为。

总结这一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的警示教育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企业管理中,警示教育不仅是一种约束和惩戒,更是一种激励和提醒,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全员素质,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希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引以为戒,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健康、稳步发展。

以上是我对国有企业警示教育案例的见解和体会,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
但这部分款也没用全拿到。添地集团找尽理由,在支付了960万元的买地款项后, 剩余款项就拒绝支付了。这样一来职工得不到妥善安置,事情越闹越大,江汉区政 府只能拨款460万元代添地集团支付给武汉冠生园厂。
至此,原评估3680万元的资产,仅收回960万元,此次由私企及江汉区政府部 ⻔联袂导演的“改制”造成2000多万元国有资产的流失。
流失原因
2. 肆意修改评估价值,“暗箱操作”合法化
资产评估过程中虽然有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参与,但并没有达 到初衷。在区体改委的“指示”下,评估机构修改了资产评估报 告,制造了“合理、专业”评估的假象,使国有资产“缩水”。
资产评估价值由政府职能部⻔认定——评估机制不健全
Ø 我国部分地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并未全面进入产权交易市场 Ø 国有企业因历史负债和经营效益不好等因素,急待出售、租赁,
容易导致买方压价
流失原因
3.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违法乱纪者的全身而退,实际上是在为那些窥探国有资产的 人壮胆。本案发生在2001年,至2004年2月才在央视《焦点访谈》 播报,2004年4月《处理通报》随之而来。若是没有公开披露, 这个事没准还真“藏”住了。
政府职能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改制中操作程序均违规、
案例简介
原武汉冠生园厂⻓韩某某擅自与 添地公司签订了第三份资产出售协议 书,将改制变成了单纯的土地转让行 为,又弄虚作假变造职代会决议,办 理了资产变更手续,并将冠生园的土 地、房产两证过户到添地公司。
区体改委、区经贸委在改制过程 中,存在违规操作、违规审批、甚至 弄虚作假等问题。
——《关于对武汉冠生园食品公司违规 改制问题处理情况的通报 》
案例简介
武汉冠生园是一家老字号的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多年来连续亏损,资不 抵债。到2001年他们负债达到1亿元,而资产却不到4000万元,在无力回天的情况 下,他们选定了武汉添地集团来进行改制。经过多次协商,2001年12月双方签署 协议。冠生园将部分资产出售给添地集团,但这个协议并没有实现武汉冠生园改制 的初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合资范围
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生产体系由白炭黑车间、水玻璃(白炭黑原料)车间、空压站、配变电所、造汽车间、铁路专用线以及机修、水电等配套设施组成。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产系统。按常规,这些设施都应进入合资公司。然而,PPG方面坚持只让白炭黑生产线的核心部分(即白炭黑车间、水玻璃车间和空压站)进入南吉公司,而对其配套、附属设施则以安全性和环保标准未达到PPG的要求为由排斥在合资范围之外,由南吉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付费使用。南吉公司吸收的职工只有242人。PPG方面坚持这样做的用意是,既能达到控股目的,又能将其出资减少到最低限度。
本来,到此为止,南昌化原厂已完成了白炭黑技术引进的过程。可是,1990年正当该厂生产的白炭黑市场前景日益看好的时候,美国PPG公司提出了在白炭黑生产和销售上进行 全面合资的意向,并得到了该厂及其主管上级的响应。从1991年初到1992年底,双方经过多次谈判,最后在1993年1月签署合资《合同》,成立了“南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取代原来的“南吉
现在要考察的是,这项企业收购是按怎样的程序进行的?中方当事人怎样对待这件事?其原因何在?中方的得失如何?本文下面就分析这些问题。不过,先要说明,本文只从既定体制环境中各种职能载体的人格化意义上分析当事人行为,不涉及任何个人品质。
二、收购范围和成交价格
在这项合资的谈判Biblioteka 程中,中方当事人在合资范围和成交价格上对外商作出了重大让步。
美国PPG公司是化工领域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转让技术使用权通常带有控制技术和市场的附加条款。PPG向南昌化原厂转让白炭黑技术使用权也是如此。除南昌化原厂在引进技术时须一次性支付的费用外,协议还PPG要与该厂成立一家全部经销该厂白炭黑产品的合资公司。按照协议,1988年成立双方合资的“南吉化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各半,合资期为17年。该合资公司按白炭黑产品销售收入的12.5%向南昌化原厂收取销售费。
合同还规定,南昌化原厂转给南吉公司的4400万元实物资产,在价值上分为两部分:其中与200万美元等值的1120万元人民币作为中方的出资;其中74.55%即分28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则是“出售和转让”,由南吉公司用银行贷款以人民币购买。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在1992年7月18日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六条关于资产变动的分类中指出:“企业出售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分厂、车间及其它整体性资产的出售。”国务院六个部门1992年12月31日联名发出的《紧急通知》又规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向外商出售国有资产产权必须经过审批。”
这样,从形式上看,南昌化原厂与南吉公司在配套、附属设施的使用上是一种外部化的买卖关系,一方提供各种生产服务,另一方按市价付费。但实际上,转入南吉公司的设施都是白炭黑生产线的主体部分,所有配套、附属设施在功能上是依附于它、为它服务的。这些配套、附属设施是一种专用资产,一旦失去了该生产线的主体部分,将变得毫无用处。合资合同对南昌化原厂用这些设施向南吉公司提供生产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作了严格规定,并指明该厂“应尽其最大努力使该等价格不高于同地区国营企业支付的水、蒸汽、电力、煤气和电信价格”,但对于PPG方面应就这些设施的未来命运承担什么责任和义
务却未作任何规定。因此,PPG方面通过南吉公司实际上控制了这些设施,但这些资产的经营风险却全部留给了中方。
2.资产价格
南昌化原厂转给南吉公司的白炭黑车间、水玻璃车间、空压站等设施,经江西省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和南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资产净现价为6161.6万元人民币,但成交价格却只有4400万元。成交价与评估价相差1760多万元。
至于这项“向外商出售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在哪里“经过审批”,只有天知道。1993年3月7日,南吉公司从国家工商局领到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次日,即3月8日,南吉公司宣告正式成立。仅两天之后,即3月10日,南昌化原厂就乖乖地向南吉公司交出了上述“设施和技术使用权的所有权”。可是,到1994年5月,当江西省审计局对南吉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时,竟发现其“迄今未支付购买中方资产的款项”,而且合资合同关于该项资产购买“未对覆约方式、期限、违约责任等作出规定”,“难以追究违约责任,维护化原厂的合法权益”。而此时南吉公司对其1993年度的全部税后利润却已按股权比例作了分配。PPG-FT堂而皇之地分取了其中的60%。
南吉公司直到1994年秋季才偿付这笔资产价款。这项成交价3280万元的国有资产就在长达一年半之久的时间里处于未获支付且无担保而交出了所有权的状态。令人吃惊的是,代表中方在合资合同上签字的南昌化原厂法定代表人(现任南吉公司董事长)不但不认为这种状态有什么不正常,反而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调查时还振振有词地辩护说,拖欠支付的责任不在外方,而在省建设银行不给南吉公司购买该项资产的贷款,因而南吉公司无法向化原厂支付,化原厂当然也无力向建设银行偿还先前建设白炭黑生产线的贷款。国有企业吃国家银行资金大锅饭的逻辑居然也搬到合资公司。本来,南吉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在取得化原厂转让的资产所有权时,就必须覆行即时支付的义务,而为此筹款则是其出资者首先是控股者的责任。即使在中国境内一时得不到贷款,象PPG那样的跨国公司何愁在境外筹集那一点资金(3280万元人民币,按当时处于价汇率计算,也不过500多万美元)。而且
化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南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吉公司”)由美国PPG公司在香港注册的子公司“PPG丰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PG-FT)控股60%,南昌化原厂仅持股40%。PPG-FT仅以300万美元现汇(按当时汇率合人民币1680万元)出资就轻易取得了控股权,而南昌化原厂转给南吉公司的却是国家花了上亿元人民币投资建成的正进入收益期的工业项目。
四、企业出售上的产权主体究竟是谁?
从合资谈判的最终结果来看,PPG方面在实现其占领中国白炭黑市场的战略目标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南昌化原厂渴求与外商合资经营白炭黑的目的也已达到。但问题是,中方当事人为什么愿意以这么大的代价谋求合资?中方各级决策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合资的?
南昌化原厂法定代表人在解释合资必要性时强调,国内白炭黑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该厂只有与PPG联合起来,才能增强竞争实力。同时,合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项合资所产生的竞争优势并不真正属于南昌化原厂,而属于南吉公司。而南吉瓮是由PPG方面控制的。这种控制不仅是因为PPG方面拥有南吉公司的控股权,耐用因为它还控制着南吉公司的技术、商标、管理和销售网。而南昌化原厂在让渡出白炭黑生产线的产权后,就意味着退出了白炭黑生产领域。留给南昌化原厂的是:(1)只能依附于合资公司的配套、附属设计。(2)1000多名无适销产品可生产的职工;(3)6000多万元尚待偿还的建设白炭黑生产线的贷款本息,估计到2000年都未必能还清。
这不是外商投资增加新生产能力的一般合资,也不是非整体性资产的一般资产转让,而是中方新建并已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的整体性资产的出售,即外商对中国企业的收购。跨国公司通过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进入该国市场,是其惯用的方法。这比其投资新建企业要便宜得多。PPG对南昌化原厂白炭黑生产核心车间的收购,就是采用了这种策略。
一个国有资产流失案例的启示*
本报告以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与美国PPG公司在白炭黑生产项目上的合资为案例,探讨这类资产流失的体制根源和政策原因。
一、一宗跨国公司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收购
南昌市化工原料厂(以下简称南昌化原厂)系南昌市化工局所属国有企业,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全厂共有职工1600人左右(含退休职工)。1984年,该厂为适应国内市场对橡胶填充剂的需求,打算开发白炭黑这种新型无机化工产品。它的主管部门通过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分别接触了西德、日本和美国的有关公司,经比较后,决定引进美国PPG公司的技术。
南昌化原厂将其白炭黑生产线的三个核心车间整体转交给由PPG-FT控股的南吉公司,显然是“企业出售”。然而奇怪的是,发生在1993年的这笔价值几千万
元人民币的企业出售,竟没有签订产权交易合同。合资合同只能对合资双方的出资作出规定,不能代替产权交易合同。可是,中方当事人从未提出签订产权交易合同的要求。而且,即使在成立南吉公司的合资《合同》中,对该项产权交易的支付方式、支付期限及其违约罚则和外方对其该承担的责任、应作的承诺也只字未提。
三、不要产权交易合同的企业出售
依PPG方面的提议,合资双方决定将南吉公司的投资总额定为6700万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外汇处于价折算,相当于1170万美元;注岫资本定为500万美元的等值人民币,约合2800万元。
合资合同规定,在这5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中,PPG-FT以300万美元现汇出次,南昌化原厂以其转让给南吉公司的固定资产实物和技术使用权中相当于200万美元价值的部分”作为资本的实物出资”。从而股权构成为PPG-FT60%,南昌化原厂40%。南吉公司成为PPG-FT控股的子公司。南吉公司的英文名称PPG-Nanchang Chemical Company,LTD,也清楚地标明了它的这种地位。
南昌化原厂于1986年引进白炭黑技术。1989年8月白炭黑生产线开始试生产,并很快达到了设计能力(年产1万吨),产品质量也较稳定。1991年4月28日该基础上通过了化工部验收,5月正式投产。从1990年下半年起,在国内市场上,南昌白炭黑的声誉渐起,开始供不应求。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角度看,南昌化原厂的白炭黑基础上是十分成功的。它的产品质量好,批量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当不能清偿债务时,债务人该承担什么责任,PPG方面无疑一清二楚。它之所以敢于在中国拖欠,正是利用了中方当事人的“大方”。
不过,顺便指出,只要在东道国的筹资成本不高,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便宁愿就地借款,争用东道国的资金。这是跨国公司的惯用策略。中国目前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为负值,无疑对跨国公司利用当地银行贷款尤有吸引力,这并不难理解。可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喊资金紧张的时候,竟有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帮外商与国人争夺国内资金,并为其拖欠行为辩护,却是值得深思的。同时,国家银行的利率政策逆向诱导外商行为的问题,似乎也到了该解决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