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合集下载

03机械零件的强度

03机械零件的强度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1. 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的变化、尺寸大小、加工质量及强化 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的变化、尺寸大小、 因素等影响,使零件的疲劳极限要小于材料试件的疲劳极限。 因素等影响,使零件的疲劳极限要小于材料试件的疲劳极限。 综合影响系数K 2. 若以弯曲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 σ 若以弯曲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 表示材料r 及零件r 的疲劳极限值之比, 表示材料 = -1及零件 = -1的疲劳极限值之比,即: 及零件 的疲劳极限值之比
§3-4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1、接触应力 、 两圆柱体接触——线接触 两圆柱体接触——线接触 ——
F 1 1 ( ± ) B ρ1 ρ2 σH = 2 2 1− µ1 1− µ2 π( + ) E1 E2
F:作用于接触面上的总压力
(3-36) )
B:初始接触线长度
零件1和零件2初始接触处的曲率半径。 ρ1和ρ2:零件1和零件2初始接触处的曲率半径。 公式中, 号为外接触, 为内接触。 公式中,+号为外接触,- 为内接触。 μ和 E:分别为材料的泊松比和弹性模量
3.零件的极限应力图 3.零件的极限应力图
有影响, 无影响, 由于 k 只对 有影响,而对 σ 无影响,∴在材料 m σ 的极限应力图 A´D´G´C上几个特殊点的坐标计入 影响 σ 零件对称循环疲劳点
k
(一)、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1、 r = σ
σ−1 Kσ = σ−1e
若r≠-1时 , - 时
(3-7) )

σ−1e =
σ−1

3-8) (3-8)
′ σa Kσ = ′ σ ae
因此将零件材料的极限应力线图按比值下移, 因此将零件材料的极限应力线图按比值下移,则折线 ADGCO 即为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即为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第3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用)

第3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用)
变载荷:随时间作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变化的载荷.如
汽车的齿轮和轴所承受的动载荷。
注意:在设计计算中,载荷又可分为名义载荷和计 算载荷,计算载荷等于载荷系数乘以名义载荷。
名义载荷: 根据机器在稳定和理想工作条件下的工作阻力,
按力学公式求出的载荷称为名义载荷. 计算载荷:
考虑机器在工作中载荷的变化和载荷在零件上
s
m rN
N

C (NC

N

ND)
D点以后(无限寿命区间):
s rN s r (N ND )
用N0及其相对应的疲劳极限σr来近
似代表ND和 σr∞,有:
s
m rN
N

s
m r
N0

C
s-N疲劳曲线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疲劳曲线
2、 s-N疲劳曲线
有限寿命区间内循环次数N与
疲劳极限srN的关系为:
CG'直线的方程为:
s a s m s s
σ为试件受循环弯曲 应力时的材料常数,其值 由试验及下式决定:
s

2s 1 s 0 s0
对于碳钢,σ≈0.1~0.2,对于合金钢,σ≈0.2~0.3。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如设弯曲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 Kσ ,且 s 1 ―材料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
s rN s r
m
N0 N
KNsr
式中, N0为循环基数;
sr为与N0相对应的疲劳极限
s-N疲劳曲线
m为材料常数,值由材料试验确定。
疲劳曲线的意义
s rN
sr m
N0 N
KNsr

机械设计第三章1

机械设计第三章1

′ σ lim σ max σ 1 Sca = = = ≥S 17) 式(3—17) σ σ max K σ σ a + ψ σ σ m
原来作用的不对称 原来作用的不对称 循环变应力
Kσ σ a +ψ σ σ m = σ ad
等效的对称循环 等效的对称循环 对称 变应力
ψ
转化过程参看《学习指南P18》 ☆转化过程参看《学习指南 》
§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每循环一次对材料的损伤率为1/N1,则循环了 i次的σ1对材 应力σ1每循环一次对材料的损伤率为 ,则循环了n 料的损伤率即为ni/Ni ,以此类推。当损伤达到100%时,材料即发 料的损伤率即为 以此类推。当损伤达到 时 生疲劳破坏, 生疲劳破坏,故对应于极限状况有
三、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不稳定变应力 非规律性 规律性 用统计方法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统计方法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按损伤累积假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损伤累积假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3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不稳定变应力在σr—N坐标上 不稳定变应力在 N
应力σ 循环了n 曲线可以找出仅有σ 应力 i循环了ni次,由σr—N曲线可以找出仅有 i作用 曲线可以找出仅有 时使材料发生疲劳破坏的循环次数N 时使材料发生疲劳破坏的循环次数 i
式中 τa′及σa′为同时作用的切向及 法向应力幅的极限值。
2
2
OM ' SσSτ 计算安全系数: 计算安全系数: Sca = OM = 2 2 Sσ + Sτ
§3-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5
五、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尽可能降低零件上的应力 集中的影响; 集中的影响; 采用具有高疲劳强度的材料, 采用具有高疲劳强度的材料,并配以提高材料疲劳强度 的热处理方法。 的热处理方法。 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 提高零件的表面质 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零件表面可能发生的初始裂纹的尺 寸。

第3章机械零件的强度-yuan

第3章机械零件的强度-yuan
5
m
rN r
m
N0 N
N r rN
N0
m
σB σrN σr
式中 N0(循环基数)、r( N0所 对应的疲劳极限 )及m(材料常数) 的值由材料试验确定。P23
σmax AB C
静应力区N<103 低周疲劳N<104 D
潘存云教授研制
N
N 0 为寿命系数。 N=1/4 103 104 N N0≈107 KN m 高周疲劳 N N>104 试验结果表明在CD区间内,试件经过相应次数的 变应力作用之后,总会发生疲劳破坏。而D点以后,如 果作用的变应力最大应力小于D点的应力(σmax<σr), 则无论循环多少次,材料都不会破坏。
07:02
σ’a
σ C m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当循环应力参数( σm,σa )落在OA’G’C以内 时,表示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σa
当应力点落在OA’G’C以外 时,一定会发生疲劳破坏。
而正好落在A’G’C折线上 时,表示应力状况达到疲 劳破坏的极限值。
σ0 /2 σ-1
A’
D’
G’
潘存云教授研制
应力幅: a
max min
2
潘存云教授研制
σ 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1 ——对称循环变应力 min r max = 0 ——脉动循环变应力 +1 ——静应力
静应力是变应力的特例
σ =常数

σ
σmax tO r =0 σa
潘存云教授研制 a
σ
T σmax
t
σa 潘存云教授研制
A’
D’ G’ N’
潘存云教授研制
σ0 /2

《机械设计》讲义(第八版)濮良贵(第3章)

《机械设计》讲义(第八版)濮良贵(第3章)

1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静应力及其极限应力:1.静应力: 在使用期内恒定或变化次数很少(<103次)的应力。

2.极限应力σlim: 静应力作用下的σlim取决于材料性质。

1)塑性材料: σlim =σs (屈服极限)2)脆性材料: σlim=σB (强度极限)3.静强度准则: σ≤σlim/S (S —静强度安全系数)-10max§3-1 材料的疲劳特性:1.材料的疲劳特性:可用最大应力σmax、应力循环次数N和应力比r表示。

2.材料疲劳特性的确定:用实验测定,实验方法是:1)在材料标准试件上加上一定应力比的等幅变应力,应力比通常为:r=-1或r=02)记录不同最大应力σmax下试件破坏前经历的循环次数N,并绘出疲劳曲线。

3.材料的疲劳特性曲线:有二种1)σ—N疲劳曲线:即一定应力比r下最大应力σmax与应力循环次数N的关系曲线2)等寿命曲线:即一定应力循环次数N下应力幅σa 与平均应力σm的关系曲线2)C点对应的N约为:NC≈1043)这一阶段的疲劳称为应变疲劳或低周疲劳4、CD段:有限寿命疲劳阶段。

试件经历一定的循环次数N后会疲劳破坏实验表明,有限疲劳寿命σrN与相应的循环次数N之间有如下关系:23σm rN ·N = C ( N ≤N D ) (3-1)5、D 点以后: 无限寿命疲劳阶段。

1)无论经历多少次应力循环都不会疲劳破坏。

2)D 点对应的循环次数N 约为:N D =106~25×107 3)D 点对应的应力记为:σr ∞—— 叫持久疲劳极限。

σrN =σr∞( N >N D ) (3-2)4)循环基数N O 和疲劳极限σrN D 很大,疲劳试验很费时,为方便起见,常用人为规定一个循环次数N O (称 为循环基数)和与之对应的疲劳极限σrNo(简记为σr )近似代替N D 和σr ∞6、有限寿命疲劳极限σrN : 按式(3-1)应有: σm rN·N = σm r ·N O = C (3-1a )于是:K N ──寿命系数m, N O ──1)钢材(材料): m = 6~20 , N O =(1~10)×106 2)中等尺寸零件: m = 9 , N O = 5×106 3)大尺寸零件: m = 9 , N O = 107 注: 高周疲劳——曲线CD 及D 点以后的疲劳称作高周疲劳二、等寿命疲劳曲线 图3-2等寿命疲劳曲线——一定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的特性。

《材料的疲劳特性》PPT课件

《材料的疲劳特性》PPT课件
例如:紧螺栓联接的螺栓 承受轴向变载荷时
min m a 常数
m a min

OGEF区:疲劳强度区



SEF区:静强度区
其安全系数见有关公式.
G E
F
r m ax ra rm
r max S
18
2、复合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安全系数
例如:转轴工作时,往往同时产生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即在复合循环变应 力状态下工作。
安全系数法
许用的安全系数
危险截面处 的安全系数
S S
1. 单向稳定变应力的安全系数 ⑴当试件受对称循环应力作用时
①对于试件,安全系数为:
机械零件受单向应力,是 指其只承受单向正应力或单向 切应力。
S
1 a

S
1 a
②对于实际工作的零件,还应考虑综合影响因素,则零件的实际安全系数为:
S

OAE区:疲劳强度区



OSE区:静强度区
其安全系数见公式。
r m ax ra rm r max S
16
②σm=常数的情况 (例如:振动着的弹簧)
H

OAEH区:疲劳强度区



SEH区:静强度区
其安全系数见见公式。
r m ax ra rm
r max S
17
③σmin=常数的情况
☆疲劳失效的特点
⑴工作应力值较低;
⑵疲劳失效过程: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和断裂;
⑶疲劳断口特征:
贝壳纹
2
☆变应力的种类
稳定循环

变应力





非稳定循

章机械设计疲劳强度

章机械设计疲劳强度
σ0 /2 σ-1
A’ D’ G’
潘存云教授研制
45˚
45˚
O
σ0 /2
σm
C
σS
m 中的参数σ为试件受循环弯曲应 公式 1 a 力时的材料常数,其值由试验及下式决定: 2 1 0 0
对于碳钢,σ≈0.1~0.2,对于合金钢,σ≈0.2~0.3。
q σ (qτ )
350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σ
0.5
1.0 1.5 2.0 2.5 3.0 几何不连续处的圆角半径 r/mm
3.5
4.0
新疆大学专用
作者: 潘存云教授
ε σ 附图 3-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h h h D/mm 0 20
βσ 1.0
0.8
钢材的尺寸与截面形状
7~20 30~40 7~20 30~40 1.3~1.6 1.2~1.5 1.6~2.8 1.5~5
化学热处理方法
氮化,膜厚 0.1~0.4mm 硬度>HRC64 渗炭,膜厚 0.2~0.6mm
新疆大学专用
表3-10 化学热处理的强化系数βq
试件种类 试件直径/mm
5~15 30~40 5~15 30~40 8~15 30~40 8~15
σa
σ
r =+1 r =-1 σmax σa 潘存云教授研制 σa σmin 对称循环变应力
σ
t o
σmin
σm
σ
t
作者: 潘存云教授
脉动循环变应力
疲劳断裂----变应力。 疲劳断裂过程: ▲零件表层产生微小裂纹; ▲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微裂 纹逐渐扩展; ▲当剩余材料不足以承受载 荷时,突然脆性断裂。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OM与AG的交点M'的应力值即为计算时的所用的极限应力。
s ae 。 联解OM及AG两直线的方程式,可求出点M‘的坐标值 s me σa 列出OM与AG的直线方程, A M' G σ ' ae 解方程组即可。 N'
s s me s 1 K s s ae s a s ae s m s me
σmax
σmin
σ
T σa σm
sm
s max s min
2
sa
s max s min
2 s min r
r ─应力比(循环特性)
s max
o
t
描述规律性的交变应力可有5个参数,但其中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σ o
σ
σ
最不利
r = -1 对称循环应力 smax=σ-1
r =+1
t o
r=0 脉动循环应力 smax=σ0
s max s min
2
A
M'
M
G
N' C σm
σa
O
N
sa c' --是一条过原点和M点 sm 的直线。
σm
σ'me
掌握图解法,尺子量。公式不必记忆
☻工作点M:位于AOG区域,零件疲劳损坏,疲劳强度条件是: s 'max s 'ae s 'me s 1 Sca S s max sa sm Ks s a s s m ☻工作点N:位于GOC区域,零件屈服失效,静强度条件为: s ' s 'me sS Sca ae S sa sm sa sm

机械设计-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机械设计-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接触失效形式——疲劳点蚀
引起振动、噪声 使温度升高、磨损加快
ρ1
F F
O1
对于线接触的情况,其最大接触应力可用赫兹 应力公式计算: b
1 1 F 1 2 sH 2 1 12 1 2 b E1 E2
ρ22 ρ
sH
2a O22
F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三、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疲劳强度计算的步骤: 根据零件危险截面上的σmax 及 σmin,确定平 均应力σm与应力幅σa; 在极限应力线图中标出相应工作应力点M或N ( σm, σa ); 找出该点对应的位于曲线AGC上的极限应力 点M’或N’(σ’m,σ’a ) ; 计算安全系数及疲劳强度条件为: ca S
s-N疲劳曲线
低周疲劳(BC段):N↑→ σmax↓。C点对应的循环次数约为104。 有限寿命疲劳阶段(CD段):实践证明大多数机械零件的疲劳发生在CD段,可用 下式描述: m σrN—有限寿命疲劳极限; s rN N C C N N D ) C—试验常数;m —材料常数。 (N 无限寿命阶段(D点以后的水平线): D点代表材料的无限寿命疲劳极限,用符号 σr∞表示,只要σmax<σr∞ ,无论N为多大,材料都不会破坏。可用下式描述:
σa
A’ M D’ G’ N O σm
σa
σs
C
σm
s max s m s a [S ] s max s m s a
M’或N’的位置与循环应力的变化规律有关。 可能发生的应力 变化规律: 1. 应力比为常数:r=C 2. 平均应力为常数σm=C 3. 最小应力为常数σmin=C
P O

材料的疲劳特性

材料的疲劳特性
二 零件的疲劳极限
M ——工作应力点 Mi——极限应力点 例如: M2点为a M2与AB线的交点,坐标为(σm2,σa2)
则极限应力为:σlim=σmax= σm2 + σa2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影响疲劳的因素: σ NΒιβλιοθήκη γ(一) σ —N 疲劳曲线
★ 求不同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
CD段: σmγ N. N=C
在应力循环基数N0时,疲劳极限为σγ N0 . → σγ. ,则有
σ σ m γ
N.
N=
m
γ.
N0
=C
在应力循环基数N0时,疲劳极限为: rN
KN——寿命系数
rm
N0 N
r KN
(二)等寿命疲劳曲线(极限应力图)
★ 求不同循环特性下的疲劳极限
材料的极限应力图:
C ( σS, 0):屈服极限 A′(0, σ-1 ):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D′( 0, )0 :脉动循环疲劳极限
22
G′:交点
在OA′ G′ C 内为安全区
直线CG′的方程:σa′+σm′=σs
直线A′ G′的方程:σ-1= σa′+ψσσm′
其中:常数


2 1 0 0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0.1~0.3)
基本问题: 零件的极限应力图 各类应力变化规律下的疲劳极限
一 零件的极限应力图 零件的极限应力图与材料的极限应力图相似,
考虑应力集中、尺寸、表面质量等的影响,只有 应力幅改变(减少)。

03-01 材料的疲劳特性

03-01 材料的疲劳特性
图示的疲劳曲线为某一给定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的特性。
图1 材料疲劳等寿命曲线
等寿命疲劳线图
2. 安全工作区
等寿命疲劳线图
3. 曲线制作
已知:σ-1、σ0和σs,制作下图。
等寿命疲劳线图
直线A’G’方程: 直线C’G’方程: 材料常数:
例题 解:
已知:a= 80N/mm2,m=-40N/mm2 求:max、min、r、绘图。
max m a 40 (80) 120
min m a 40 (80) 40
min 40 1 r max 120 3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1. 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σ-N 曲线
少 应 力 变 化 次 数
应 变 疲 劳 ( ) 低 周 疲 劳
疲有 劳限 阶寿 段命
疲无 劳限 阶寿 段命高来自疲劳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2. 循环特性 r
• 对称循环变应力 : r = -1 • 脉动循环变应力 : r = 0 • 静应力 :r = 1 • 其它 :r = C
40 0 -40 a -120 min t max
m
疲劳曲线(1)
1. 疲劳曲线及公式描述
有限寿命疲劳曲线(CD段)
无限寿命疲劳曲线(D点以后)
2. 循环基数N0
ND
(106~25×107)
当ND不大时,N0=ND 而当很大时,N0<ND
疲劳曲线(2)
3. 有限寿命区间内任意点疲劳极限的计算
KN称为寿命系数
4. 材料的m和N0
对于不同的材料,m 值由试验决定,而N0值则是人为规定的。 钢材:在弯曲疲劳和拉压疲劳时,m = 6~20,N0=(1~10)×106;

材料的疲劳特性ppt

材料的疲劳特性ppt
由上式可看出,非对称变应力可以转化 为对称循环疲劳极限σ-1。由此推论:
av a m
工程上为计算方便,用折线 AES近似代替曲线ABC。即折线 上任意点的坐标(σrm、σra)代 表某一循环特性下的疲劳极限。
§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 1 应力集中的影响
应力幅
a
max min
2
循环特征(应力比)
min r max
☆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分类——
σ
σmax σa
σmax= -σmin=σa σm=0
σm
σa
σa σmax
σmax=σmin
σa
0
σmin=0
σm=σa σmin
t σmin
σa=0 σm=σmax r= +1
min 0 a m max
零件截面尺寸突变处(如过渡圆角、键槽、小孔、螺纹)及过盈配合处会 产生应力集中,使局部应力大于公称应力。以疲劳缺口系数k(或k )考虑其 对零件疲劳极限的影响。
几种典型机械零件的k、k 值附录表。
2 尺寸效应
零件尺寸越大,在各种冷、热加工中出现缺陷的概率越大,疲劳强度就越 低。以尺寸系数(或)考虑其对零件疲劳极限的影响。 钢制零件的、值见附录表。
4 综合影响系数
以上三个因素只对应力幅有影响,而对平均应力没有明显影响。因此,为 简化计算,将三个系数综合为一个系数,称综合影响系数(k)D或(k)D。即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及轴的设计计算
§1 材料的疲劳特性
机械零件的强度,是指机械零件抵抗各种机械性破坏的能力。 早期的机械零件强度设计只限于静强度计算。到了19世纪中叶,从 火车轮轴大量疲劳断裂的事故中发现了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破 坏现象,开始了对疲劳强度的研究。实际上,常用的机械零件很多 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工作的,疲劳破坏是其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 ☆疲劳失效的特点

机械零件的强度

机械零件的强度

2、情况分类 (1)r=C M’ M’
?疲劳曲线的等应力点M’如何寻找 寻找极限应力值的原则 射线OM的斜率 :


1 /
1 r
ae '
min min max a max 极限应力的 r 与零件工作应力的 rC ' m max min 1 min / max 1 r 相同。
持久疲 劳极限
1、AB段: 静载破坏阶段 2、BC段:
循环次数↑,疲劳极限↓ 破坏断口有塑性变形特征 应变-循环次数来描述材料的疲
低 周 疲 劳
高 周 疲 劳 有限疲劳寿命阶段
-N疲劳曲线
劳情况,称为应变疲劳。 循环次数较少,又称低周疲劳 3、CD段: 高周疲劳阶段,多数机械零件 的疲劳处于这一阶段 应力与循环次数关系为
r =+1
p
受压
?转轴上 a 点的应力变化 σ r = -1
a 受拉
o
t
对称循环变应力
min max m a r ? 描述变应力参数有 5 个,分别是:
通常用五个参数中的两个参数来描述,它们是 max表示变应力的大小, 通常是:max和 r r 表示应力的变化情况。 σ σa ? 几个参数间主要关系式 σa max min max min max m a σmax m a σm σ min 2 2 min m a o
工程实例: 绝大多数转轴在工作时的应力状态
一、单向稳定变应力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2、情况分类 (2)σm=C M’
疲劳安全区
?平均应力为定值点M’如何寻找 原则: 极限应力的 σm 与零件工作应 力的 σm 相同。 过M作纵轴平行线,与曲线交点即为M’

第三章强度理论

第三章强度理论

max =ae +me 1( m a ) 1 max K a m K a m
lim max 1 Sca max max K a m ≥ S (3-17)
如极限应力点落在 GC上,则需计算静强度
(三)
受变幅循环应力时零件的疲劳强度
§2-5受变幅循环应力时
本节只介绍规律性变幅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一、Miner 法则--疲劳损伤线性累积假说 由最大应力分别为
2 、 3 的三个恒 1、
幅循环应力构成的规律 性变幅循环应力,如右 图所示。
ni Ni
1
A
2 3
B

--寿命损伤率
是在应力比 一定时,表示疲劳极限

N
与循环次数 N 之间
关系的曲线。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典型的疲劳曲线如右图所示:
可以看出: rN 随 N 的 增大而减小。但是当 N 超过 某一循环次数 N0 时,曲线 趋于水平。即 rN 不再随 N
疲劳曲线
A
N

有限寿命区
B
无限寿命区
C
D
o n1 n2 n3 N1
累积循环次数
N2 N 3
疲劳寿命
N0
N
显然,在 i 的单独
作用下, 当 ni N i , 寿命损伤率=1 时,就会发生疲劳破坏。
三、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σmax
σ1
σmax σ2 σ3 σ4 n2 n3 n4 n O
σ-1∞ O n 1
σ-1∞
名义载荷:根据额定功率,用力学公式计算出的载荷 计算载荷:=载荷系数K×名义载荷

《材料的疲劳》课件

《材料的疲劳》课件
应力幅值法
基于SN曲线,根据应力幅值得出不同寿命。
损伤累积法
根据材料疲劳失效的疲劳寿命曲线,采用累积损伤理论进行疲劳寿命预测。
残余变形法
在疲劳变形时记录样品的残余变形并得出寿命。
延长材料疲劳寿命的方法
1
提高材料强度
提高材料固有强度可以增加疲劳寿命。
2
降低应力幅值
通过加工处理、构造优化等方式减少应力幅值,降低疲劳风险。
疲劳现象的特点
不可逆性
材料的疲劳变形和破坏是不可逆的。
急剧突出
疲劳断裂往往是急剧发生的,难于预知。
逐渐加重
疲劳寿命较长,一旦开始疲劳变形,变形 程度会逐渐加重。
与本质无关
对于同一种材料、同一种用途条件下,疲 劳寿命会因设计不同而不同。
疲劳引起的失效类型
1
表面裂纹
最容易被检测和诊断的疲劳失效。
2
内部毛细裂纹
材料的疲劳
材料的疲劳是指受到周期性的应力或应变作用,在强度限制范围内反复发生 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产生疲劳的原因
应力循环
材料在应力下来回循环变形 和破坏。
振动疲劳
材料在震动过程中受到的应 力循环导致疲劳。
海洋环境疲劳
海洋工程、船舶、海上风电 机组等在海洋环境下易受疲 劳损伤。
重复负载
材料受到长时间、重复负载 作用导致疲劳。
因为位置难以非破坏性评估,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
微观缺陷
微观缺陷的应力集中效应是引起疲劳破坏的根本原因。
疲劳的影响因素
化学因素
温度变化
湿度Leabharlann 在化学环境下,材料受腐蚀、 氧化等影响会导致疲劳失效。
材料受热冷变化引起内部应 力变化,也会引起疲劳失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通过对大量结构断裂事故分析表明,结构内部裂纹和缺陷的存在是 导致低应力断裂的内在原因。
对于高强度材料,一方面是它的强度高(即许用应力高),另一方 面则是它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要随着强度的增高而下降。因此,用传统 的强度理论计算高强度材料结构的强度问题,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断裂力学——是研究带有裂纹或带有尖缺口的结构或构件的强度和 变形规律的学科。准确的说,上述裂纹是指宏观裂纹,即用肉眼或低倍 显微镜能看得见的裂纹。工程中常认为裂纹尺寸大于0.1mm,就称为宏 观裂纹。断裂力学建立了构件的裂纹尺寸、工作应力以及材料抵抗裂纹 扩展能力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z r s
m s rN N s rm N 0 C
s rN s r (N N D )
有限寿命区间内循环次数N与疲劳极限srN的关系为:
s rN s
m N0 r Nr
K Ns r
式中, sr、N0及m的值由材料试验确定。KN寿命系数.
三、等寿命疲劳曲线(极限应力线图)
材料的疲劳特性
不同应力比时材料的疲劳极限也不相同,可用极限应力线图表示。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3-2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3 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3-4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材料的疲劳特性
二、 s-N疲劳曲线 疲劳极限:应力循环特性r一定时,应力经 过N次循环而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 力。 r一定时,极限应力与应力循环次数的关系 曲线称为疲劳曲线。
二、 材料的疲劳曲线
材料的疲劳特性
材料的疲劳特性
疲劳曲线
机械零件的疲劳大多发生在s-N曲线的 CD段,可用下式描述:
m s rN N C ( NC N ND ) D点以后的疲劳曲线呈一水平线,代表着 无限寿命区其方程为:
详细说明
由于ND很大,所以在作疲劳试验时,常 s-N疲劳曲线 规定一个循环次数N0(称为循环基数),用N0 及其相对应的疲劳极限σr来近似代表ND和 σr∞,于是有:
高强度材料的广泛应用,推进了断裂力学的发展。对断裂力学研究的不断深 入,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目前,断裂力学在工程上主要应用于估计含裂纹构件的 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确定构件在工条件下所允许的最 大裂纹尺寸,用断裂力学指导结构的安全性。 运用断裂力学对含裂纹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和安全评价时: 1、分析确定裂纹的形状、大小及分布。以确定初始裂 纹的尺寸a0,通常应对构件进行精确的无损探伤来确 定a0 。 2、对构件的工作载荷进行充分的分析,运用断裂力学 的知识,确定裂纹顶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 I 。 3、通过断裂力学试验.测定构件的断裂韧性。 4、对构件进行安全性判断。
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对于传统的强度理论,是运用应力和许用应力来度量和控制结构强度与 安全性。为了度量含裂纹结构体的强度,在断裂力学中运用了应力强度因 子KI(或KⅡ、KⅢ)和断裂韧度KIC (或KⅡC、KⅢC) 应力强度因子是反映裂纹顶端附近各点应力大小的物理量,它表征裂纹顶端 附近应力场的强弱。 KI的值越大,应力场越强。 断裂韧度是取决于材料性质的参数,反映了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的能 力。 KIC 值越大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越强。 这两个新的度量指标来判别结构安全性,即: KI<KIC时,裂纹不会失稳扩展。 KI≥KIC时,裂纹失稳扩展。
幅的极限值。 由于是对称循环变应力,故应力幅即为最 大应力。弧线 AM'B 上任何一个点即代表一对 极限应力σa′及τa′。 若作用于零件上的应力幅sa及ta如图中M点表示,则由于此工作应力点在 极限以内,未达到极限条件,因而是安全的。 Sσ S τ OM ' S 详细推导 ca 计算安全系数: 2 2 OM Sσ S τ
详细介绍
s 1e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二、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2
进行零件疲劳强度计算时,首先根据零件危险截面上的 σmax 及 σmin确定 平均应力σm与应力幅σa,然后,在极限应力线图的坐标中标示出相应工作应 力点M或N。 相应的疲劳极限应力应是极限应力曲线 上的某一个点所代表的应力 (s m ,s a ) 。 计算安全系数及疲劳强度条件为:
材料的疲劳特性
极限应力线图
在工程应用中,常将等寿命曲线用直线来近似替代。 A'G'直线的方程为:
详细介绍
用A'G'C折线表示零件材料的极限应力线图是其中一种近似方法。
s s m s 1 s a
CG'直线的方程为:
s m ss sa
σ为试件受循环弯曲应力时的材 料常数,其值由试验及下式决定:
适当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特别是提高有应力集中部位的表面加工 质量,必要时表面作适当的防护处理。 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零件表面可能发生的初始裂纹的尺寸,对于延 长零件的疲劳寿命有着比提高材料性能更为显著的作用。
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
在工程实际中,往往会发生工作应力小于许用应力时所发生的突然 断裂,这种现象称为低应力脆断。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五、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5
尽可能降低零件上的应力集中的影响,是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首要 措施。 在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较大应力集 中的结构处,可采用减载槽来降 低应力集中的作用。
在综合考虑零件的性能要求和经 减载槽 济性后,采用具有高疲劳强度的材料,并配以适当的热处理和各种 表面强化处理。
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机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当两零件以点、线相接处时,其接触的局部会引起较大的应力。这局 部的应力称为接触应力。
对于线接触的情况,其接触应力可 用赫兹应力公式计算。
F 1 1 B 1 2 sH 2 1 12 1 2 E E 2 1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简介
(一) 基本概念及公式 广义讲,可以把一切引起失效的外部作用的参数叫做应 力。而把零件本身抵抗失效的能力叫做强度。则通过 判断应力是否超过强度就可以判断零件的安全性。若 将应力与强度视为随机变量,通过计算强度高于应力 的概率,就得到零件的可靠度。根据这一思想建立的 可靠度计算模型称为应力 --- 强度干涉模型。这也是进 行各种机械零件概率设计的基础。 狭义概念的应力 — 强度干涉模型是以零件的强度指标( 例如零件的极限应力σlim)和作用应力σ都是随机变量 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由于它们都是随机变量,因而必 然会有相应的分布规律。令 g(r) 表示强度指标 r 的概率 密度函数,p(s)表示作用应力s的概率密度函数。显然 ,零件失效的条件可以用下两式中的任一个来描述。 r<s z=r-s <0 z为安全裕度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简介
图中给出了强度 r的概率密度函数 g(r)曲线和应力s的概率密 度函数p(s)曲线。由于r和s都用同样的单位,所以可以表 示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二曲线相交叉部分表示干涉。零件 失效的概率F应等于强度r小于应力s的概率,可以用以下 二式中任一个来描述。 F=P(r<s) F=P(z<0) (二)强度及应力均为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应力和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有 各种不同的表达式。应力和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是最简单 的且又比较典型的情况。由概率论可知,两个正态分布的 随机变量的代数和也是一个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所以变 量z的数学期望μz、标准差σz及概率密度函数f(z) 为
s ad ks s a s s m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于是安 ad
较短使用期限时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如果只要求机械零件在不长的使用期限内不发 生疲劳破坏,具体讲,当零件应力循环次数在
104 N N0
的范围以内事,则在做疲劳强度计算时所采用 的极限应力 s lim 应当为所要求的寿命时的有 限疲劳极限。即在以前的有关计算公式中,统 统以 s rN 代替 s r 。这时零件的计算安全系 数就会增大。
S ca
s max s sa m S s max s m s a
根据零件工作时所受的约束来确定应力可能发生的变化规律,从而决定 以哪一个点来表示极限应力。 机械零件可能发生的典型的应力变化规律有以下三种: 应力比为常数:r=C 平均应力为常数σm=C 详细分析 最小应力为常数σmin=C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四、双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4
当零件上同时作用有同相位的稳定对称循环变应力sa 和ta时,由实验得 出的极限应力关系式为:
ta sa t s 1 1e 1e
2 2
式中 ta′及sa′为同时作用的切向及法向应力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三、单向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3
不稳定变应力
非规律性 规律性
用统计方法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按损伤累积假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若应力每循环一次都对材料的破坏起相同的作用,则应力 σ1 每循环一次 对材料的损伤率即为1/N1,而循环了n1次的σ1对材料的损伤率即为n1/N1。如此 类推,循环了n2次的σ2对材料的损伤率即为n2/N2,……。 当损伤率达到100%时,材料即发生疲劳破坏,故对应于极限状况有: n n1 n 2 3 1 详细分析 N 1 N 2 N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等效对称循环变应力
s 1 sca s ks s a s s m
分子为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分母为工作应力幅 乘以应力幅的综合影响系数(即 ks s a )再加上 s s m 。从 实际效果看,可以把 s s m 项看成是一个应力幅,而 s 是把平均应力折算为等效应力幅的折算系数。因此,可以 ks s a s s m 看成是一个与原来作用的不对称循环 把 变应力等效的对称循环变应力。由于是对称循环,所以它 是一个应力幅,记为 s 。这样的概念叫做应力的等 ad 效转化。由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