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有效朗读,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的 时 候 , 一 形 象 便 会 浮 现 于 脑 海 之 中 , 对 课 文 的 理 这 其
解 自然水 到 渠 成 。
三、 创设情境 , 丰富情感
在 理 解 感 受作 品 的 同 时 , 往 伴 随 着 丰 富 的 想 象 , 往
科研 视 窗 ・ 课堂教学研究
有效 朗读 , 让语文课堂绽放 生命 的活力
江苏 南通 市长 江小 学(200 马洪 芳 2 60 )
新 《 文课 程 标 准 》 出 : 让 学 生 充 分 地 读 , 读 语 指 要 在
中 整 体 感 知 , 读 中 感悟 , 读 中 培 养 语 感 , 验 品 味 。 在 在 体
样 的 教 学 效果 呢 ?朗读 是语 文 教 学 的 主 基 调 , 贯 穿 于 它
1 象 情境 . 想 叶 圣 陶 说 过 :作 者胸 有 境 , 境 始 觉亲 。” “ 入 阅读 时 ,
学 生 一 旦 进 入 了 作 品 描 绘 的 情 境 ,便 会 对 作 品 刻 画 的 人物 、 发的情感 、 抒 阐述 的 哲 理 产 生 一 种 亲 切 感 。这 样 , 学 生 理 解 作 品 的 语 言 时 便 能 化 难 为 易 ,阅 读 起 来 必 然
么 , 千 什 么 , 起 学 生 已有 的 生 活 体 验 和 情 感 积 淀 。 去 唤 再 充 分 利 用 文 章 优 美 的 语 句 、 彩 的 片 段 , 学 生 充 分 精 让 地 感 受 ,全 身 心 地 朗 读 ,让 语 言 所 抒 发 的 情 感 溢 出纸
面。
、
情 感 朗 读 , 养 语 感 培
亲 , 怕 吃 苦 、 强 学 艺 的 决 心 。学 生 的 理解 深刻 了 , 不 顽 读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教 学 活 动要 能拨 动 学 生 的 心 弦 , 发 学 生 的感 情 , 激 调动 学生 的积 们 , 不就 是 一 幅 ‘ 民鱼水 图 ’ ” 这 军 吗?
教师得心应手 , 学生如坐春风, 双方欲罢不 能, 乐融融 。” 其
意 的课 堂 , 含情 意 的 课 堂 , 现 创 新 的课 堂 , 发 生 命 活 力 的 饱 体 焕
课堂。
一
《 标 》 的 语 文 课 文 新课 堂 应 是 充 满 爱 意 的 课 堂 , 有 诗 显 。 课 下 富
;同一 YUW E l NJAOYAN
@吉 林教 育
让
课 堂绽 生命
江 苏省 射 阳县 阜余 小 学 王 家才
摘 要 :如何教 活我们的语文课 堂, “ 让我们 的语文课 堂绽放生命活力” 是每 一位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话题 。针对这一 问题 。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 、 一 彰显语文课堂的 自信 ; 、 二 呈现教 学的立体性 ; 追求动态生成的过程。 三、 关键 词 : 学语 文教 学 活化 课 堂 小
刘 国 正先 生 曾指 出:语 文 教 学 要 追 求 活 。 样才 算 得 活 呢 ? “ 怎 极 性 。不 是我 教 你 学 , 不 是 我 启 发你 , 是 教 与 学双 方 在 教 学 也 而 活 动 中做到 融 洽 的交 流 。 教 师 引着 学 生走 , 生 也 推 着 教 师走 , 学 ( “ 一) 口渴 的八 路 军 战 士在 井 边 喝 水 , 爷爷 在 热 情 地 招 呼 他 ( “ 二) 当爷 爷 看 到 井 水 可 以 为 战士 们 和 过 路 人 解 渴 , 得 到 而 别 人 的 ‘ 啧 赞 叹 ’ 时 ,他 的心 理 难 道 不 是 一种 甜 滋 滋 的感 觉 啧 吗 ?” 此 启 发 点拨 , 如 学生 的理 解 得 以深 入 , 思维 的立 体感 得 以凸 三 、 求 动 态生 成 的过 程 追 要 想 让 我 们 的语 文 课 堂 变 得 更 加 生 动 精 彩 ,必 须 着 力 追 求
让职高语文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让职高语文课堂绽放生命之花摘要: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新一轮职业课改中的重要理念,而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
职高语文课中隐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也为语文课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适时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更是一种责任,引导学生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关键词:职高语文;生命教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16-02语文是一门充满灵性、最接近生活、最具浓郁人文特色的综合基础学科,人文性是语文课的基本属性。
生命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职高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所以,语文学科是学生体悟生命意识的最好场所。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寓生命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之花。
一、在阅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新编职高语文教材不仅注重人文性,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还具备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也蕴藏着众多的生命教育素材。
只要语文教师用心提炼,注重挖掘生命素材,便可寓生命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笔者在讲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先从海子的人生经历讲到卧轨自杀,引导学生读出了海子面对生活的无奈和自身的人格缺陷——性格的孤僻和心灵的脆弱,在反复阅读这首含蓄隽永的小诗中,学生不仅品味了诗人坎坷多舛的人生经历,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洗礼。
在讲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笔者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对“爱”、“美”和“自由”的热切向往,以及失去之后的痛楚与无奈,抒写了一种普遍的生命意识。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论文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读出学生眼中的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我能否让学生感谢到我的精神和脉搏与他们一起欢笑?我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惊喜?这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博士以追问的形式描绘出了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景。
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和期待。
后来我特意在网上拜读了叶教授的几篇文章,读完之后,很受触动,深深地认识到: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她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悄然开放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日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说说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兴趣唤醒,让生命之花美丽地萌动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训‘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所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心里唤醒“我要学语文”、“我乐于学语文”的美丽萌动。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抓住一切有利的学习契机,正确启发诱导。
1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热情,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涌动我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课始,播放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的片断: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两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这一幕幕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以及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险,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这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很快地就把学生带入了课文。
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震撼。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漫画、游戏、电影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来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文化古迹,或参观文化展览。
3. 个性化的教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教学。
这样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 创意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创意的评价方式,例如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表演中得到更实际的提高和认可。
5. 吸引学习的氛围: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还需要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温馨、开心,从而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让语文课堂更加富有生命活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感受语文,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灵动,让语文课堂活力绽放
( 生分 正 方和反 方 自由辩论 … … ) 如 笔者 在上 古诗 鉴 赏课 时 ,和 学 生们 一起 探讨 了许 多
古诗名篇。临近下课 , 忽然有个同学推荐 了《 春夜喜雨》 , 趁 着兴致 , 我便把这首诗抄在了黑板上学生先 自由朗读。 等到
我指 名学 生 站起 来读 的 时候才 发现 这里 面 有个 问题 , “ 花 重 锦 官城 ” 中的 “ 重” 有 几个 同学 念 了 “ z h b n g ” , 还 有 几 个 同学
让 学生 选 择适 合 自己 的学 习方 法开展 学 习则 是实 现 灵 动 课堂 的 关键 。学 生的 认知 差异 必 然给课 堂 学 习内容 的 确 定 带来 不 同 。因此 , 我 们应 根 据学 生特 点 , 允许 不 同层 次 的
课始 , 盛老师对《 卢沟桥的狮子》 课文第二段描写狮子
上, 根 据课 上 学 情及 学 生 暴露 的 问题 , 及 时调 整 教 路 , 进 行
二 次备 课 的应对 策略 。学 生 通过 自主学 习 , 生生、 师 生互 动 等 多种 形式 进行 学 习 , 最终 达到 “ 先 学 后教 , 以学定 教 , 整 体
优化” 的 目的 。 那么 , 如 何 打造 “ 灵 动课 堂 ” , 让语 文课 堂 充满 活力, 从 而提 高语 文教 学效 率呢 ?
2 . 灵活运用各种比较方法, 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有时会变得沉默,除了少数学生能专心上课外,多数学生面无表情,态度漠然。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原有的热情和好奇会逐渐淡化,使整个语文教学走向了死胡同,本来丰富多彩,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更具生命的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正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
可见,培养兴趣是多么的重要!激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进行描绘、叙述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学硬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创设情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直观想象创设情境等。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我先出示课件展示颐和园的景色,让学生整体感受一下颐和园的各个景点的美,再让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说说景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通过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去看颐和园呢?颐和园景色是怎样的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等等。
顿时,课堂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于是通过创设这个情境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来,使孩子产生了观察、探究颐和园的欲望。
孩子有了兴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学习的欲望,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
它能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学习、去探究。
这样课堂上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情动人,渲染气氛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极为灿烂的组成部分。
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称赞》心得
称赞,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灵动之美——《称赞》教学心得二办郝宇群《称赞》是二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
本组教材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为主题,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称赞》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刺猬和小獾,在小獾做的小板凳很粗糙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它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让小獾有了自信;当小刺猬给小獾苹果的时候,小刺猬夸它的苹果香极了,消除了小刺猬一天的疲劳。
从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对话中,体会到了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和这赞美产生的神奇力量。
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想到: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都不太会与人相处。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最棒的,眼睛里只有自己,十分吝啬自己的赞美;有的孩子自己做得不好,却专爱告状、挑别人的毛病,在班里交不到好朋友;有的孩子默默无闻,独来独往,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把赞美送给对方。
综合上述,孩子们在“与人交往”的能力上都有欠缺,而这篇课文则是一篇很好的教学生“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文章。
在教学《称赞》时,我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而是充分创设情境,以情感为纽带,以读为主线,以“称赞”贯穿始终,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还文本以形象,还文本以画面,还文本以旋律,还文本以情感,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让学生学会了欣赏和称赞,体验到了称赞的快乐,称赞的幸福!一、多元解读,感受称赞之快乐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朗读感悟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进行多元解读,具体感受小刺猬和小獾之间的真情,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首先引导学生读好互相称赞的话。
抓住称赞的话,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称赞之真诚,然后让学生自由品读、指名读、小组竞赛读、集体读,让学生互评,老师适时地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课堂生活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生命成长的基地,是师生在学校的基本生活形态,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
课堂生活状态是学校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直接反映。
真正的教育改革最终应发生在课堂。
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每一个教师都要把足够的精力放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先进教学理念,并把自己学到的思想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改善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努力创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活。
那么,如何创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一、研究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好课不一定就能上好课,但备不好课却一定上不好课。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了一遍课文,瞅了几眼教参,就夹着教科书走上讲台,结果课堂节奏拖沓,教学气氛沉闷,教学目标也没有很好地达成。
我后怕了:如若长此以往,学生怎么会又怎么能对语文老师产生好感?又怎么可能对语文产生美好的情感、浓厚的兴趣?不认真备课,晕晕乎乎就开讲,这是“误人子弟”加“自我摧残”!自此以后,我对备课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因为我深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只有认真备好了每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上好每一节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其事”就是保证质量上好每堂课,“利其器”即指认真备好每节课。
只有认真备好了每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上好每一节课。
二、钻研教材,收集资料,做文本的知音众所周知,备课一般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几个方面。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渐渐地,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把文本炖透”,力求让自己成为文本的知音、学生的知音。
其中,“钻研教材”是备课工作的中心环节。
在形成每一课教案之前,我在以下方面花的功夫最多:1.通读整册教材,通读小学阶段的所有课文,力求达到居高临下、俯视教材的境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课文。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况且这也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之一。
朗读最能体现文字的魅力,难怪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有感而发:“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
心灵抚慰: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花朵
68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丰富人文素材内容,教师在执行教学方案时,要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接受健康文化的洗礼。
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而抗压能力普遍较低,教师要正视学生心理现状,从心灵抚慰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针对性展开对接性学习活动,在阅读情境中渗透文化教育内容、在活动组织中渗透心态教育内容、在作业布设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在创新生活实践中渗透健康人生观内容,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及时的帮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设置教学情境,接受教材人文洗礼语文情境设计时,教师不仅要深度解析教材文本,提炼出有价值信息,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展开导学设计,还要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高度对接,这对创造更多学习起点有一定帮助。
教师讲述相关故事、引用名言、设计问题、播放视频、鉴赏人物等,都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接,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自然接受文化的洗礼,建立健康的学习心理。
如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珍珠鸟》,在课堂导学环节,教师播放配乐诵读音频,要求学生跟读课文,体会文本丰富内涵和情感因素,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环节,在主动感受和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
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讲述关于“鸟与人类”方面的一些有趣故事,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涵,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然观。
在阅读鉴赏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描写片段,说说描写的特点,以及喜欢的理由,学生有阅读感知经历,自然有阐释解读的欲望,课堂展示气氛活跃,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与默契。
教师设计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素材,展开课内课外对比阅读学习,学生回馈主动积极。
在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时渗透文化内容,教师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利用诵读学习机会渗透文化教育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课外对比阅读学习,都能为学生创造深度研学的机会。
二、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健康学习心态教师组织学生进入互动环节时,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有意识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无疑能够创造更多文化教育契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的成长。
和谐灵动,让生命课堂绽放精彩
研前}
来, 并 且深人思考 , 使雾 的特点得 以总结 , 从而把握 文章的脉 络。 ’ 感情变化是第二学段 ; 对感情色彩进行判断 , 感受细节描写在文 中
2 . 文章 的内涵从整体细 渎进行体验与感 知 在抒情 与写人 中运用较 为广泛 的是整体细读法 ,它能够使学 生对 于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理解 。 比如 , 在学 习《 比本领 》 这篇文章的
渎。比如 , 在《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中有一句话 “ 同学们常常发现周 把文本本身含有 的意 义进行深刻把握 , 在这 个基 础 E, 联系学生的 恩来一 一 个人在沉思 , 谁也不清楚 他在想什 么……” 我们也不知 道空 现实生活 , 进行 文本的体验 , 在对文本进行 细读 的过程 中 , 令学 生 白的文章 中周恩来 的想法 , 所以 , 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质疑。课文 体会属于本 身的个性 化感受 。 中有证据表 明他在想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他从围观 群众 中体 3 . 学生 主体与文本课题 的融合原则 会落后就要挨打 ; 他看 到租界的中国人 民受到 的压迫 , 于是他 能够 细读 的客体是文本 , 而主体是学生 。 文本的意义由学生主体 的 呐喊 出“ 为中华 之崛起 而读 书” 吗? 深入进行创 造 , 充分体 现主观 能动性 原则 , 同时也要尊 重作者 的 4 . 应用 比较细读 过程 意图 , 严格遵循文本。 对 比的方法可 以运用在许多情节交织或者 有几个 主体 的文章 最后, 应 当特别解 释的是 . 我们在教学过 程 中, 应该引导学 生 之中 。比如 。 在《 特殊的考试》 中, 小白兔 、 小狐狸 、 小猴 和小熊有着 在不 同的侧重点上 ,以多种方法解 读每一篇 文章 所蕴 含的具体思 同样的经历 , 而此 时就要对 比他们的处理 方法 以及心理活动 。 罗列 想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掌握阅读 的全方位性 , 令他 们能够进行 多种 比较 从而判断为什 么被 录取 的是小 白兔 .这样 能够令学生深刻理 。
让语文教学绽放生命之花
让语文教学绽放生命之花作者:于晓波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2012年第06期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
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先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
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
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
在教学中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教学内容上实现重组,教学方法上实现综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找到生命文化的源头,思考生命文化的价值,实现生命文化的延续。
一、用爱培育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那就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为生命教育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
而这种氛围的培育,非得要求施教者要有关爱之心。
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缕缕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
”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要知道,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
教师对成绩优秀者要鞭策其更上层楼,对学习浮躁者要提醒其降低重心,对处于低谷者要激励其走过坎坷,对学习困难者要帮助其建立信心,要时时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沐浴阳光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理解生命的宝贵,体会生命的艰辛。
二、走进文本感悟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本身也理应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异彩
首 先要 学会 包容 , 善 待美 丽 的错误 。 儿 童 的本 质是 一
种 潜在 的可 能性 。 潜 在 的可能 说 明儿童 还不 成熟 , 还会 有 缺点、 出 差错 。我 们要 允 许学 生 出现错 误 , 挖掘 错误 中 蕴 藏 的宝 贵 的教学 资源 , 让 错误 成为 启迪 思 维的 催化剂 。 第
果。
四、 遵 循 语文 规律— — 生命 课堂 的必 然 归宿
语 文 是 唯 一 以言 语 形 式 为教 学 内容 的 特 殊 学 科 , 它
主 要不 是学 习文本 的内 容 ,而是 学 习文 本 本身 所 具有 的 言 语形 式 。 因此 , 语 文课 堂 应重 视 对文 本 语言 的 理解 、 揣
摩、 积 累和 运 用 , 在 品 味文 本语 言 的 过程 中给 学 生 予人 文
关怀 , 让 他们 得 到人 文精 神 的 滋养 。如 , 教学 《 珍珠 鸟 》 这 课, 在 理解 文 本 内容 的基 础 上 , 指 导 学生 逆 向解 构 文 本 ,
教 育最 大 的价 值在 于 让儿 童能 有 尊严 的学 习 。一 句 温 馨 的 鼓励 、 一 次 真情 的 赞 美 、 一 次 成 功 的体 验 , 都 是 对
儿 童人 性 的关怀 和 生命 的关 照 。教 师对 孩 子悉 心 的呵 护 已成为 隐形 的课 程 资源 , 影 响 课堂 气 氛 , 进 而影 响教 学 效
新 课程 背 景下 的教 师 是学 生学 习的组 织 者 、 引导者 、 合作 者 。 因此 , 教 师应 树立 适应 社会发 展 和学 生需 求 的语
文教 育观 念 ,注重 汲 取新 知识 ,不 断 提高 自身的 综合 素
养。
在现 实 的教 学 中 ,有 的 教 师能 在课 堂 上 旁 征博 引 , 对 问题 的 分析 讲 解 入木 三 分 、 得 心应 手 。例 如 , 讲到“ 林
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理想的课堂时时涌动着生命的鲜活与灵动,洋溢着生命的热情。
课堂是师生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是资源的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其生命能否得以延续、绽放,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
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
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要让学生披文人情。
教师首先应该对文本深情投入、对主人公真情流露。
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合理建构文本。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彰显课堂的生命力。
鲁迅先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的是排满,流言家看见的是宫闱秘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面对同一篇文章,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抛开教学参考。
摒弃教学框图,一言以蔽之,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异度重构。
一、与时俱进,正确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些文章,由于时空关系,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些作品在新的时代、新的读者身上生长出新的意义来。
如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教师如果游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性。
重知识介绍轻语文能力培养,那么本课的教学就会纠结在对五种玻璃特点和功能的介绍上。
教材只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通过这则说明文我们可以来一场新型玻璃展销会。
在介绍这些新型玻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也可以是创造性思维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想象进行文本的再创造。
“防雾玻璃”“除臭玻璃”“抗辐射玻璃”……在课堂上应运而生。
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完全不必再拘泥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传统解读,我们可以把文本定位在“以美写悲,悲也求美”的基调上。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灵动之美
者见 仁 、 智者 见智 的 现 象 , 现 出千 差 万别 、 彩 斑 呈 色 斓 的审美情 趣 。教师应 该鼓励 学 生对 阅读 内容 作 出
第2 6卷 第 1 期
Vo . 6 № 1 12
雅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A F YA C T O L C L E E O RN L O AN VO A I NA O L G
21 0 2牟 3月
M ac 01 rh2 2
让 语 文 课 堂绽放 生命 的 灵动 之 美
赵 磊
名 山县建 山 乡初 级 中学 , 四川省 名 山县 6 5 0 2 10
语 文究竟 是 什 么 : 有人 说 语 文 是 天 空 中 一丝 云 儿 飘过 , 淡淡 的 , 自由 自在 , 你觉 得真 好 ; 有人 说语 也 文是初 升 的太 阳 , 光芒 万 丈 , 耀 万 物 , 你 觉得 生 照 让 机勃发 ; 有人说 语 文是 如 血 的 残 阳 , 还 映红 天 边 , 让
心灵 。教 师必须 尊 重学 生这 种生命 的需 要 , 爱心 、 用
耐心、 信心 去感 染学 生 , 学 生产 生亲 近感 、 重感 、 使 敬 信赖 感 , 成平 等 和谐 的课堂 氛 围。 只有这样 , 师 形 教
成 为学生 学 习的真 正 引导者 。也 只有在 这和谐 的学 习氛 围中 , 生才 能 自主地进 行 阅读实 践 , 学 自己去感
时 间之 内去 尊 重 、 体验 、 悟 生 命 , 悟 生命 的 真 、 感 领 善、 , 美 使语 文课 堂 凸现 生命 的灵 动 , 发 生命 的活 焕
语文课堂让学生绽放生命鲜活的亮彩
学过程 开放地进行 调整 ,鼓 励学生 在互动 中 即兴创 造或超 越预设 目标 ,给他 们充分 思维 、联想 、 自主 交流 的生成空 间 。例如 , 《 赠汪 伦》一 诗主要通 过 汪 伦 的送 别 .写 出 了李 白与汪 伦之 间 的深情 厚谊 , 但在 理解 诗意 时 ,有学 生提 出 : “ 我觉 得汪伦 的送 别方式 很特别 ,李 白爱 喝酒 ,为 什么汪伦 不送酒 而
语 文 澡 堂 让 学 生 绽 放 生命 鲜 活 的
识 、 共 享 、 共 进 语 言 同 构 共 生 的 栖 息 地 . 应 该 是 跳 动 着 文 . 的 音 学
引导学生 四次读 “ 句一句地 审 阅 ,看完一句 就用 一
笔在那一句后 面 画上 一个小 圆圈 。他 不是浏览 一遍 的 和 谐 课 堂◇ 湖 北 武 汉 市 江 夏 区 实验 小 学 李 ,应 就算 了 ,而是一边 看一边 在思索 ,有 时停笔想一想 , 该是师生 思维 、 有时问 我一两句 ”这 两句 时 ,每次读 之前都用 生动 的语言创设 情景 ,让 学生 细细感受 到 “ 晚 、夜静 傍 了、夜深 、东方发 白”这漫 漫长夜 ,周总理 始终如
停 留 在 感 受 、 感 知 的层 面 上 ,感 受 混 沌 而 浮 浅 。 此
情表达 ,凸显 得淋漓 尽致 ,学 生也受 到 了一次 深刻 .
的心灵震 撼。
( )让 学 生得 到 “ ” 的 涌 动 二 思
、
叶圣 陶先 生曾指出 : “ 语文教育在基 础训 练 中,
最 重 要 的还 是 思 维 训 练 .不 要 只 顾 及 到语 言 文 字 方
达 成 目标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在 教 学 中 ,找 准 这 类 着 力
让小语课堂惊现生命奇迹论文
让小语课堂惊现生命的奇迹在课改中求索,在求索中课改。
从开始在这个广阔世界外的窥探,到如今能试着把我所解读的课改理念放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教学,在整个过程中,我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慢慢被点燃。
对语文教学渐渐地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觉。
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以至于使我无法再平静如水般漠然地去面对我所从事的职业,而是无条件地将我的思维、我的智慧、我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感动、震撼,冲动、渴望交织在一起,让我清晰地感到在语文课堂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在我内心跃动,那么强烈,那么鲜明!这种力量让我对语文教学如痴如醉。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吗?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我内心充满激情的呐喊,也是我努力践行的课改理论之一。
我呼唤生命的教育,呼唤融入了生命意义的课堂,期盼我的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并且共成长的绿洲。
一、拨动心弦,凸显生命的价值有人曾经这样写道:“在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老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老师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
”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教育,我们有不少人就曾经深受其害。
彻底改变这种“酷刑折磨”的现状,让教师教得有味,教得尽兴,学生学得多彩,学得盎然,让师生真正从灵魂深处感受生命的价值,这很必要。
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受由于作者等游客对自然规律的无知,导致了几乎整个龟群的灭顶之灾,从中让学生再次受到震撼,既体现教育无痕,却又给学生心灵上抹上一笔生命的浓墨重彩,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师:平常当我们听到鸟儿的欢叫,一定是觉得是那么动听、悦耳。
(学生脸上立刻泛起无比甜美的笑意,仿佛听到鸟儿那婉转的鸣叫声一般)如今,你再听到这数十只食肉鸟“响彻云霄”的“欢乐叫声”时,你还会有那样的感受吗?生齐声说(摇头,皱眉,进而是气愤):不会。
生1:我觉得这数十只食肉鸟太可怕了,太恐怖了!师:可我觉得,可怕的,恐怖的并不是这些食肉鸟,而是——生齐声:是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江苏省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224633 韩海涛摘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应当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生命,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在阅读中感悟生命,激发创作的思维火花。
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飞扬。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和谐个性在日复一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繁琐的课文分析,枯燥的阅读训练被很多教师采用,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考试所需,但将原本美丽的课文撕成了碎片,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记得曾有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就是这样地充满人文气息,这样地充满生命的灵动。
语文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人创造语文,语文也培育人,二者是生命的共同体。
如何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情感的需要,有满足的需要,有好奇的需要,有展示自我的需要。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种生命的需要,用爱心、耐心、信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敬重感、信赖感,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才能和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导者;也只有在这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主地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获得营养,体验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1、充满尊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而民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火花。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学会倾听,使学生畅所欲言。
2、充满期待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在课堂中倾注期待,能唤醒、激活、发展学生的新潜能。
倾注期待,就是要教师从心底里确信,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潜在着智慧,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让学生从老师的目光里、微笑中感受到支持和促进。
因此,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在倾听他们发言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能流露出一丝不耐烦,而应用眼神、用语言去启发、激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对自己充满信心。
3、充满赏识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
赏识能使人愉悦、快活、激发潜能、开启心智、迸发灵感,赏识也体现了师生间人格尊严的平等。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上一位学习成绩中等的孩子很会讲故事,但她很少主动举手发言。
于是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全班讲故事比赛,她果然讲得绘声绘色,赢得了一片掌声。
我趁机引导:希望你在以后的课堂中,都能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以后的课堂上,她变得很活跃了。
4、充满激励激励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准确而得体的评价语言,有针对性地做出不同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教师应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发言,寻找其中的闪光点,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不足的地方进行引导,不是“你说错了”、“再想想”,而是“声音真好听,再大声点,就更好了!”“微笑着,再读一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浓了。
二、体验生命,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部分,又作了这样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施开放性教学,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质疑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扫路的老人到底累不累?继而得出两种答案:1、累;2、不累。
接着,我们又一起讨论、交流“累”是什么原因,“不累”又是什么原因。
最终得出答案:扫路人在扫天游峰的过程中,身体是累的,因为天游峰一上一下有一千八百多级石梯,而且老人已经70岁了;但同时老人的内心却不觉得累,因为他热爱这工作,更热爱这里的生活,豁达开朗。
最终得出答案:老人身累心不累!正是“质疑问难”使个性的思考在这里得到发挥、发展。
这与教师一步一扶的“问答”、“分析”相比,教学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但他们说想“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
经过表演之后,全班同学都对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故事时都能脱口而出,且讲得生动有趣、回味无穷。
3、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呈现出千差万别、色彩斑谰的审美情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千万不可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觉得小猪、小牛、小猴谁的方法好时,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劳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法各有好处。
然而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三个小动物的方法都不是最好的。
虽然这与课前设计的目标有了矛盾,但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生成点,我让大家展开讨论,学生想出了各种处理麦子的好方法,如有学生说:“麦子可以一部分吃,一部分保存起来,再把最好的麦子留下来做种子,这样既饱了口福,又可以一直有麦子吃。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三、感悟生命,激发创作的思维火花1、声情并茂,体悟情感“情”是语文的灵魂。
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悟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近文本,走近人物的内心。
例如在学习《孙中山破陋习》一课时,同学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孙中山对于姐姐缠足又是生气又是心疼,而妈妈对于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却无可奈何。
人物的不同情感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对于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激活想象,学会创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体味文章意境,达到情感的共鸣。
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文字中读出不简单,把文章读得丰满,我常在教学时设计一些补白,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例如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我设计了多处补白,例如:“这位老婆婆的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你知道歌声还会怎样吗?能做做小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说说吗?”“瞧!盲婆婆听得多开心呀!她会怎么对小男孩说呢?”……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透彻了。
3、拓展延伸,注重积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
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如我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我让学生自己回去查阅资料,了解“负荆请罪”之前因后果。
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的知识面。
这样尊重个性的作业,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走进课文,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走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世界,去思考、探究、解决心中的疑团。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使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之内去尊重、体验、感悟生命,领悟真、善、美,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飞扬。
参考文献:1、《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佚名2、《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张迎春3、《新课程呼唤绿色的生态课堂》王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