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5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5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5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婴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方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了50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在皮肤,口腔,眼部,脐部,呼吸道、营养等方面的护理,总结出破伤风患儿的病情特点以及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

结果:治愈为37例,占 74%;好转为6例,占12%;死亡为4例,占8%;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为3例,占6%。

结论:对新生儿破伤风患儿一定要全方位做好护理工作,容不得马虎,只有通过有效的护理,患儿的治愈率才能得以提高。

关键词:新生婴儿破伤风病情特点护理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57-011 前言所谓新生儿破伤风,是指一种叫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了婴儿的脐部,产生了痉挛毒素,进而引起婴儿牙齿紧闭和全身肌肉痉挛。

这是一种急性感染疾病,这种病潜伏周期较短,造成的病死率较高。

随着现代我国接生技术在城乡的普及,这种病在临床上已不多见。

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种病仍经常发生,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广大医务人员应该熟悉这种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这对患儿的及时发现与治疗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1]。

2 临床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出生在5至12天之间。

本组患儿均为传统接生法接生,并且全部患儿的接生消毒都是不合格的。

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为:面容苦笑,肌肉僵硬,拒绝进乳,肌肉时常发生痉挛,体温较高,呼吸困难等。

50例患儿中,有8例最为严重,呼吸已经非常紧促,面色发青发紫,四肢出现紫绀,并且抽搐不断。

另外的30例为中度感染,剩余的12例为轻度感染[2]。

3 护理方法3.1 为患者提供良好环境。

应该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禁止尖锐或过大的噪音惊扰。

要把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之间。

室内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各项操作中,如测量体温、翻身等要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同时进行,而且要快,要轻,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刘斯-外伤后破伤风预防指南解读

刘斯-外伤后破伤风预防指南解读

WHO破伤风立场文件
• 损伤较重或免疫史未知,应给 予破伤风疫苗
• 对于尚未完成破伤风疫苗全程 免疫的,应尽早完成
主动免疫:破伤风疫苗
效果示意图1
体内抗体 浓度
(IU/ml)10
1
0.1
0.01
0 1月 7月
10年
时间
1. 《疫苗》(第6版)。
破伤风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 (Tetanus Toxoid,TT ) TTCV 百白破
污染伤口,满足下面三点之一的伤口:
泥土、粪便或唾液污染 已经感染的伤口 有坏死组织的伤口、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外伤后破伤风预防
免疫史
全程免疫 全程免疫 全程免疫 全程免疫
最后一剂至今
<5年 ≥5年 且 <10年 ≥5年 且 <10年
≥10年
伤口类型
所有 清洁 不洁和污染 所有
破伤风 疫苗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管理科 404000
发表 2018 2018 2018 2018 2015 2015 2014 2014 2013 2013 2013 2013 2012 2012
篇名 成人重症破伤风综合治疗59例
作者单位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路南分院外科, 河北,唐山,063100
45例成人破伤风的治疗 57例成人破伤风的急救护理
TAT效果示意图
体内抗体浓度 (IU/ml)
0.01
0
23
7
破伤风发病率 TAT注射后体内抗体浓度
时间(d) 21
TAT使用
TIG效果示意图
体内抗体浓度 (IU/ml)
0.01
0
23
破伤风发病率 TIG注射后体内抗体浓度

破伤风11例治疗体会

破伤风11例治疗体会

破伤风11例治疗体会资料与方法1995~2006年收治破伤风病人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0~69岁。

有明显感染史的9例,无明显外伤史的2例。

城市2例,农村9例。

所有病例在儿童期均未接种过自动免疫注射。

平均住院天数为19d。

按传染病标准分型,轻型8例,中型2例,重型1例。

潜伏期2~7天7例,8~14天3例,15~20天1例。

临床表现:均有下颌紧张,牙关禁闭、张口、吞咽困难、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腰背疼痛、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等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入院后安置在避光、声隔离的病室,采取小剂量TAT中和游离的毒素,早期、大剂量、间歇使用安定解痉镇静,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结果本组治愈10例,治愈率91.92%,死亡1例,死亡率8.08%,死因为呼吸衰竭。

讨论原发伤口处理:对伤口已经愈合表面无红肿的病例可以不行处理;对伤口未愈合或局部红肿、化脓、有异物存留者在静滴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后进行伤口彻底清创,充分引流,不包扎,无菌罩盖住伤口,同时在伤口周围用TAT1500~3000U浸润注射能使破伤风毒素释放后即被中和,并用3%双氧水湿敷,定期换药。

中和游离的毒素治疗:入院后若TAT试敏阴性即静脉滴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治疗。

资料表明TAT应用原则是小剂量的。

动物试验表明大剂量和多次数应用TAT均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1~2]。

抗毒素用量与病人存亡无肯定关系这一事实已被普遍接受,TAT肌注后6小时血中浓度才逐渐上升,而静脉注射时可使血中浓度立即上升。

因此我院采用TAT6万U静滴,症状明显缓解后,逐渐减量,症状完全缓解后,再用小剂量每日6000U维持2~3天。

部分患者于用药过程中出现血清反应,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水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

一般延缓型在注射后7~14天发病,加速型在注射后2~4天发病,对血清病应对症治疗,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

血氧疗法佐治破伤风18例疗效观察

血氧疗法佐治破伤风18例疗效观察

血氧疗法佐治破伤风18例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2-03-16T09:12:43.0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宫平[导读]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而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芽胞杆菌,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而致病。

宫平 (黑龙江省萝北县团结镇中心卫生院 154200)【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11-02【关键词】血氧疗法破伤风疗效观察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血氧疗法佐治破伤风18例,并与常规疗法进行对照,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就诊顺序将36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

36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嚼肌、颈后肌、面部肌乃至全身肌肉僵硬的症状,即张口困难,甚则牙关紧闭,颈部强直,头向后仰,苦笑面容等;均有由外界强声、强光、触动等诱发局部或全身肌肉痉挛(即发作性抽搐),均可排除狂犬病、癔病、脑炎及脑膜炎等抽搐性疾病。

治疗组男8例,女10例,年龄9-54岁,平均29.17岁,人工或自然流产者3例,有典型外伤史者14例,其中刀伤5例,尖锐农具、农作物或野生作物刺伤者7例,其他外伤2例;一月内无外伤可查者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2例,肺心病3例,并发反复窒息6例,肺部感染5例,全身剧烈的持续抽搐、昏迷者5例;住院天数19-37天,平均27.7天。

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11-55岁,平均31.72岁;人工流产及产褥感染者各1例,有典型外伤史者16例,其中刀伤5例,尖锐农具、农作物及野生作物刺伤8例,其他外伤3例;即往有高血压病2例,冠心病2例,肺气肿2例,并发反复窒息5例,肺部感染6例,全身剧烈的持续抽搐、昏迷者4例,住院天数26-48天,平均36.3天。

以上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常规疗法:36例均采用5%葡萄糖盐水500ml加青霉素560—800万u静滴,每日一次,5%葡萄糖500ral加精制破伤风抗毒素3—5万u静滴,每日一次;0.2%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暂禁食或不能进食者以10%葡萄糖500ml配能量一组静滴,几种氨基酸250ml静滴或脂肪乳250~500ml静滴,每日一次。

破伤风的知识点总结

破伤风的知识点总结

破伤风的知识点总结1. 病因破伤风梭菌是导致破伤风的主要病原体,它存在于土壤、粪便、灰尘、动物粪便等环境中。

当人体皮肤受伤时,如果未能及时清洁和处理,破伤风梭菌可能通过伤口侵入体内,引发感染。

此外,破伤风梭菌还可通过刀、剃须刀、指甲钳等含有细菌的器械传播给人,因此在使用这些器械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

2. 症状破伤风的症状通常包括:1) 伤口处出现红肿、疼痛和创面排脓;2) 出现痉挛性肌肉收缩,主要表现为颈部和嘴部肌肉僵硬;3) 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4) 发热、出汗等全身性症状。

3. 诊断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史,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诊断。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破伤风梭菌培养来确定病原体。

血液检测和肌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4. 治疗治疗破伤风的方法主要包括:1) 清创: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内的异物和脓液,预防感染的扩散;2) 抗生素治疗:针对破伤风梭菌的抗生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等;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法,一般采用破伤风疫苗,对初次接种者,应按0、1、3和6个月接种四剂,之后每10年应接种一剂。

5. 预防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措施包括:1) 注意清洁:伤口发生后应及时清洁,保持伤口干燥,防止细菌感染;2) 及时治疗:如果发现有伤口感染或疑似破伤风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3) 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保持免疫力。

总之,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破伤风。

大剂量地西泮在重症破伤风中的应用

大剂量地西泮在重症破伤风中的应用

大剂量地西泮在重症破伤风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大剂量地西泮在治疗重症破伤风中的应用。

方法:25例重症破伤风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均使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大剂量地西泮,控制肌肉痉挛,每天最大量为600 mg。

结果:25例患者经持续静脉滴注大剂量地西泮镇静治疗,无不良反应,均治愈出院。

住院时间最长35 d,最短10 d,疗效显著。

结论:大剂量地西泮持续静脉滴注治疗重症破伤风疗效肯定。

标签:重症破伤风;大剂量地西泮;微量泵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过伤口侵入人体后,产生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状,是一种特异性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1~2 d,或长达2个月余[1]。

潜伏期短的患者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据报道,重症破伤风死亡率为15%~40%[2]。

近年来,随着重症破伤风治疗上的不断进步,目前其死亡率正呈逐渐下降趋势。

重症破伤风患者应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破伤风的治疗原则为清除破伤风毒素、控制痉挛、预防感染、保证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控制痉挛是治疗的重点。

本科2004年8月~2009年12月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大剂量地西泮控制肌肉抽搐治疗重症破伤风25例,疗效显著。

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1~70岁,平均45岁;铁钉或木刺伤14例,石头砸伤9例,动物咬伤2例。

伤口深浅不一,均为闭合性伤口,其中有14例伤口愈合,其他11例伤口愈合不佳。

潜伏期3~20 d,均有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张口困难,角弓反张,肢体频发抽搐症状,并且畏光怕声。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伤口彻底清创处理,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游离毒素,应用青霉素及甲硝唑对抗感染,并加强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

所有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有15例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行气管切开,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大剂量地西泮有效地控制和解除了痉挛、控制肢体抽搐。

并根据患者抽搐情况、强度,调整泵入速度(在已行气管切开者且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者中使用较安全)。

破伤风

破伤风
C.L. Thwaitesa.Tetanus.Current Anaesthesia & Critical Care (2005) 16, 50–57
五、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定期接种破伤风类毒素1ml/头, 皮下注射,免疫期为一年,第二年再接一次 ,免疫期可达四年。
UK Department of Health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wounds to prevent tetanus
一、流行病学及流行史
(一)流行状况
全世界都有发生,各年龄均易感,但在气候温暖潮湿、土壤富有有机 物质的人口稠密的地区最常发生。
全世界每年发病数约100万。 2003年我国因NNT死亡398例,是继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后
死亡数居第4位的传染病。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cidence was 36–48 cases per year. This rate has
强 心 ( 强 尔 心 ) , 解 酸 ( NaHCO3 ) , 利 尿 (乌洛托品),防并发症(PG、SM),补液 (葡萄糖、VitC、VitB1)等。
Flow diagram showing the management of tetanus. 1—limited evidence; 2—some evidence; 3—good evidence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
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 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 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新生儿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 2 1 0 0年第 2 2卷第 2期
Z  ̄ agPe e ,F bur 0 0 o 2 ,N . h i r M d era 2 1 ,V l 2 o2 n y y

6 ・ 9
新 生儿 破 伤 风 3 6例 临床 分 析
潘 旭芸
中 闺分 类号 : R 2 . 3 7 2 1 3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0 3 (0 0 O 0 6 0 7— 9 1 2 1 ) 2— 0 9-0 2
符合 《 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
3 治疗
新生儿 破 伤风 临床 上应 与 下列 疾 病作 鉴别 : ( )化脓性 脑膜炎 :临床 可表 现为反复抽搐 及发 1 3 护理 避光 避声 ,3 的双 氧水 清 洁脐 残 端 , .1 % 热 ,但 发 作 间隙时无 肌 紧张 、苦 笑 面 容 、牙关 紧 闭 禁 止一 切不 必要 的操 作 ,保 持 呼吸道 通 畅 。 等情况 ,且 脑脊 液有 异常 ,易鉴别 。( ) 颅 内病 变 2 3 中和外毒素 及早足量使用 破伤风抗毒素 1 .2 如 占位、颅 内出血 等,也 可表 现为抽 搐 ,行 头颅 2万单 位静 滴 ,30 0 0单 位 脐 周 局封 。有 条件 者 可 C T检 查 即可 明确 。 ( ) 低 血 钙 、低 血 镁 等 情 况 : 3 应 用人 体 破伤 风免疫 球 蛋 白 50单 位 深部 肌注 。 0 人 院后 均 行 电解 质 化 验 ,若 在 正 常 范 围 ,可 不 考 3 .3 抗生素的应用 青霉素每 日2 / g lh 虑 。 0y k ,q 2  ̄ 静 推 ,疗程 7~1 d 0 。灭 滴灵 每天 7 5 g k ,每天 1 .m/ g 控 制 痉挛 ,预 防感染 ,保 证 营 养 是治 疗 新 生 儿 次 ,连 用 7 。 d 破伤 风 的三 大 要 点 ,疾 病 初 期 的 控 制 痉 挛 尤 为 重 3 .4 控 制痉挛 人 院后 即 给 予安 定 0 3~0 5 / . . mg 要 ,是 治 疗本 病 的关 键 。安 定 为 控 制 痉 挛 的首 选 。 k 静 脉推 注 ,然 后 以安 定 0 3—0 5 g k h用 微 g . . m / g・ 药典记载此药毒性低 ,安全范围大 ,对呼吸、血压 作 者单位 :武义县第一人 民医院,浙江 武义 3 10 2 20 无 明显抑 制作 用 ,其松 弛肌 肉及 抗 惊 厥作 用 强 而 迅

NPWT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论文

NPWT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论文

NPWT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智能创伤负压治疗系统(npwt,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rapy)在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评价。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外伤致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76例,随机分为npwt治疗组36例;对照组40例为传统治疗组。

治疗组行“清创术加npwt治疗”,术后进行常规抗破伤风、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

对照组行常规清创、包扎、换药、抗感染、抗破伤风治疗,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

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创面生长情况、植皮所需时间、植皮存活率,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npwt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创面生长情况、植皮所需时间、植皮存活率及治疗费用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见表)均有明显差异(p<0.01)。

结论:npwt能有效保护创面,减少抗生素用量,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植皮所需的时间。

【关键词】智能创伤负压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10-01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费时、费力、费用昂贵、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2年来我们应用nwwp技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创伤病人取得满意疗效,建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了医药资源。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8-75岁,平均38岁。

上肢6例,下肢30例,皮肤缺损面积10cm×8 cm~28 cm×25cm不等。

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7-72岁,平均36岁,皮肤缺损面积8cm×9cm~30 cm×28 cm。

1.2材料:为山东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专业创伤敷料、耗材,新型医用聚氨脂(pu)聚乙烯醇(pva)泡沫,敷料具有极好的透水、透气性能。

可以确保负压,阻止细菌浸入和抑菌作用,良好的生物相融性,对机体无毒无害,具有保护新生组织加速创面愈合,止血镇疼等功能,为创面创造一个有利肉芽组织生长的环境,整个系统包括: (1)耗材 (2)多种连接头 (3)多种规格粘胶贴膜(4)各种专业引流管(5)zn100智能负压吸引器。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心得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心得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心得摘要: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行了全球免疫计划,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仍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关键词:破伤风;人工气道;护理1.病房环境的准备及伤口处理病室要求遮光,安静,温度15~20℃,湿度60%左右,开关门要轻,操作要集中轻巧,避免外界刺激。

床旁应准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并置于离病人相对较远的地方等。

未愈伤口须进行伤口的扩创或清创,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2.人工气道的护理呼吸道感染是引起破伤风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破伤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痰粘稠。

在气道湿化的基础上,根据痰液的粘稠程度和量的多少调整吸痰时间,痰液越多越粘稠的,吸痰时间间隔就越短,反之时间可适当延长,吸痰应精确轻柔,避免刺激引起患者痉挛。

3.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轻症病人给予高热量半流质馈食。

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病情稍重的破伤风患者,大都伴有张口困难和吞咽困难,若强行进食,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因肌肉痉挛严重,无法置入胃管的患者,采取静脉营养。

只要条件许可,尽量采用鼻饲法给予肠道营养。

4.功能恢复由于患者长期全身肌肉痉挛、强直,导致肌肉受损伤,运动功能不全,因此,在恢复期要帮助患者定期按摩,活动四肢关节,并协助病人完成日常活动,如上下床,穿衣,进食等。

参考文献:[1]《百度文库》[2]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综合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于慧琴林景枝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

破伤风病人病案讨论

破伤风病人病案讨论

插管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应暂 停插入,嘱患者深呼吸;如患者出现呛咳、呼吸 困难发绀等,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 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插入;插管不顺畅时,应检查 胃管是否在口腔内。 每次鼻饲前必须证明胃管在胃内且通畅,并用少 量温水冲管后再进行喂食,鼻饲液温度一般在 38~40℃,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 间不小于2h.鼻饲完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防止鼻 饲液凝结,注入鼻饲液不宜过快,以免造成患者 不适。
病史--体格检查
T:37℃
R:24次/ 分 BP:148/88 mmHg 入院体查 神志清醒,双瞳等大等 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苦笑面容,表情痛苦,张 口上下齿距约0.3cm,颈 强直,腹肌稍紧张,四肢 肌力正常,肌张力稍高。
P:118次/分
诊疗计划:
入院后暂禁食,患者病情危重,下病危通知,加 强心电监护、吸氧,予以“青霉素、甲硝唑”抗 破伤风杆菌、“TAT”抗破伤风毒素、解痉、补液、 对症、支持治疗,拟安置胃管行肠内营养,急查 血常规、电解质。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 抽搐加重、并发肺喉痉挛窒息死亡,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若病情加重,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 转ICU治疗。
国际疾病分类 (ICD)
“A33”: "新生儿破伤风" “A33.X01”: "新生儿破伤风" “A34”: "产科破伤风" “A34.X51”: "产后(产褥期)(分娩)破伤风" “A34.X52”:"破伤风伴有流产或异位妊娠" “A35”: "其他破伤风" "A35.X01“: "破伤风 在其他方面未特指" "A35.X51“: "强直性破伤风"

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了解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

方法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2010年四川省21个市(州)、181个县(区、市)、2个高新区、1个科学城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2种,报告发病总数301975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209人;年报告发病率368.9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48/10万,病死率0.40%。

结论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 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丙类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是近年影响法定传染病总体疫情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对丙类传染病的重视程度,加强监测工作。

1 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来自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统计规则为“发病日期”、“现住地址”、“临床诊断或者实验室诊断病例”。

人口数据来自于国家基本信息系统。

1.2 分析方法用流行病学中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这进行分析。

2 结果2.1 发病死亡情况2010年四川省21个市(州)、181个县(区、市)、2个高新区、1个科学城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2种,报告发病总数301975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209人;年报告发病率368.9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48/10万,病死率0.40%。

2.1.1 类型别发病死亡情况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报告22种传染病,发病总数184509(居全国第3位)例,报告死亡总数1179人;年报告发病率225.42/10万(居全国第19位),死亡率1.44/10万,病死率0.64%。

丙类报告10种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117466例(居全国第10位),报告死亡总数30人;年报告发病率143.51/10万(居全国第23位),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03%。

重症破伤风安置胃管的最佳时间及护理

重症破伤风安置胃管的最佳时间及护理

重症破伤风安置胃管的最佳时间及护理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安置胃管的最佳时间及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36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8例。

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插管护理,实验组实施实验插管针对性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率。

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94.44%、50.00%),差异显著(P<0.05);两组肺部感染率(5.56%、23.99%),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重症破伤风患者进行插管治疗时,气管切开后尽早插管能提升插管成功率,同时给予该病症患者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避免肺部感染发生。

标签:重症破伤风;胃管;插管;时间;护理破伤风属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一旦病发易引起窒息死亡。

据临床资料显示引发破伤风死亡原因是呼吸机持续痉挛所致,尤其是重症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再进行辅助治疗。

然而气管切开后易引发感染,对此气管切开时间以及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我院近年来,对重症破伤风患者在气管切开后尽早安置插管,同时配合心电监护仪、抢劫车、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等抢救设施给予救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36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18~62岁,平均(40.5±1.5)岁。

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面肌痉挛、张口困难、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伤口较深,多见暗红,个别伤口有脓腔和异物等。

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8例。

两组患者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插管方法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插管。

采用16~18号橡胶胃管,插管前30 min静脉推注安定10 mg,插管时胃管外不涂局麻药丁卡因。

②实验组:实施实验插管。

在患者气管切开后尽早插管,采用10~12号硅胶胃管,插管前30 min静脉推注安定20~30 mg,插管时胃管外涂3%胶浆剂丁卡因1mg。

成人破伤风36例临床护理

成人破伤风36例临床护理
及 防 治 并 发 症 等 , 组 治 愈 率 达 9 . 7 , 果 满 意 。破 伤 风 本 16 % 效 主 要 致 死 原 因是 呼 吸 肌 持 续 痉 挛 所 致 呼 吸 衰 竭 , 症 者 建 议 重
行 清创 处理 , 未用过 破伤 风抗 毒素 。患者 人 院后给 予彻 底 均 清创 、 应用破伤风抗毒 素 、 控制痉挛 发作 、 保持 呼吸道 通畅 、 防 治并发症等综 合治 疗 、 护理 措 施。3 6例 中治愈 3 3例 , 死亡 3
齐鲁护理杂志 2 1 Q0年笫 鱼 卷箍 _旦 ! 基
腺炎 的相 关研 究 [ ] 齐 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报 ,0 7 2 J. 2 0 ,8
( 3) 2 4 1 :6 . 1 1 4. 9( ):8
范维铭. 物理 治疗 学全 书 [ . M] 北京 : 学技术 科 [ ] 乔志恒 , 7
例 , 愈 率 为 9 .7 。 死 率 为 8 3 % 。 治 16 % 病 .3
2 护 理
2 1 一 般 护理 .
患者应独居一 室 , 持室 内安静 , 线 柔和 , 保 光
避免声光刺激 。病床 加床栏 , 防止坠床 。加强基 础护理 , 时 定 翻身 、 叩背 , 以利 咳痰 , 防止 压疮 。应用 牙垫 , 避免 舌咬伤 。给 风 3 6例 临床 护 理
孙 永岚
( 沂水县人 民 医院 山 东 沂 水 2 6 0 ) 7 40
破 伤 风 是 由破 伤 风 杆 菌 侵 入 人 体 所 引 起 的 一 种 严 重 的 急 性 特 异 性 感 染 , 床 特 征 主 要 为 全 身 横 纹 肌 频 繁 的 紧 张 性 收 临 缩 或 阵 发性 痉 挛 。2 0 06年 4月 ~ 00年 4月 , 们 共 收 治 3 21 我 6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一)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一)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一)【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结果判断改进方法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重要措施。

由于TAT是一种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作脱敏注射,按护理学基础判断标准〔1〕,TAT 皮试阳性率甚高,脱敏注射全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探讨TAT皮试结果判断和脱敏注射的改进方法,经过三年多的临床试验观察,仅有2例轻微过敏反应,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阳性率低,注射次数少,缩短总注射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和降低材料的消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急诊接受TAT注射治疗的932例外伤患者作为传统组,按护理学基础〔1〕的方法进行皮试结果判断和注射。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987例接受TAT治疗的门诊外伤患者为改进组,应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判断和注射,其中无药物过敏史患者912例,有药物过敏史患者75例。

2.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AT制剂为1500IU/0.6ml,将原液加生理盐水至1ml,使1ml生理盐水中含1500IU的TAT,再抽0.1ml加生理盐水0.9ml,使1ml 里含TAT150IU,最后取0.1ml(含TAT15IU)作皮试。

3.皮试结果判断传统组:按护理学基础〔1〕的方法皮试20分钟后观察结果。

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红肿、硬结>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和青霉素过敏反应相同。

改进组:皮试30分钟后观察结果。

阴性:硬结≤2cm,红晕<4cm,伪足<2个,局部无痒感及全身反应;阳性:皮丘>2cm,红晕≥4cm,伪足≤3个,稍有痒感;强阳性:皮丘>2cm,红晕≥4cm,伪足>3个,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症状。

4.注射方法传统组注射方法:阴性者:将皮试余液0.9ml和TAT余液全量肌内注射后,观察30分钟;阳性者:将皮试余液和TAT余液稀释,分4次脱敏注射,每隔20分钟注射1次,全程注射完毕再观察30分钟。

破伤风误诊1例

破伤风误诊1例

破伤风误诊1例
王仲杰;周俊峰
【期刊名称】《工企医刊》
【年(卷),期】2003(016)002
【摘要】@@ 1 病历摘要rn患者,女,36岁,因张口困难3天就诊.查体:痛苦面容,开口Ⅲ°受限,两侧口角轻度下垂,双侧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Hbl18/
L,WBC102×10~9/L,N0.70.L0.30,尿常规(-).X线片检查近中低位阻生,远中邻面龋.怀疑是一破伤风患者,追问病史,患者近期……
【总页数】1页(P36)
【作者】王仲杰;周俊峰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县直机关医院,251700;山东省惠民县县直机关医
院,25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
【相关文献】
1.重症破伤风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1例 [J], 江明宏;刘峰;李春雨;曹雪滨;黄雄
2.散发性脑炎误诊为破伤风临床分析 [J], 穆娇;王广东;张宏燚;林威;张吉;董红梅
3.早期成人破伤风首诊误诊原因分析 [J], 方尔斌
4.破伤风误诊1例分析 [J], 高静;周谊;贾雍;李杰;飞尔屯
5.破伤风合并脑梗塞误诊1例 [J], 刘清清;韩宁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破伤风治疗时间相关因素分析(附58倒报告)

影响破伤风治疗时间相关因素分析(附58倒报告)

影响破伤风治疗时间相关因素分析(附58倒报告)
黄平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1996(013)002
【摘要】运用逐步回归,对1985年1月至1994年1月中所有痊愈的58例破伤风患者进行统计与分析。

选取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年龄、性别、潜伏期、伤口距神经中枢的距离、入院时的体温、入院时的脉搏、破伤风抗毒素(TAT)使用的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入院时的体重,分别以X1~X9代表。

以住院治疗时间作为应变量(Y),用数理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提示:抗生紊与TAT使用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早期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治疗是破伤风治愈的关键;TAT使用时间长短依赖于伤口的彻底恢复情况、入院时体温的升高表明有感染并发症存在及可能有严重代谢功能紊乱,病情危重,预后不佳。

潜伏期与住院治疗时间呈负相关,潜伏期越短,住院时间可能越长,预后可能越差。

【总页数】2页(P8-9)
【作者】黄平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广州5105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影响破伤风治疗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J], 黄平
2.用"三早三足"疗法治疗破伤风(附15例报告) [J], 郭杏春;苏玉清;王社平
3.颌骨质量与骨内种植牙关系及其他影响种植牙成功的因素分析(附36例58个种植体病例报告) [J], 何涛
4.影响边远山区破伤风发病的因素(附80例报告) [J], 韦物
5.影响破伤风治疗时间相关因素分析(附58例报告) [J], 黄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破伤风医院感染2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医院感染2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破伤风医院感染25例临床分析
揭育彪
【期刊名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年(卷),期】1994(0)1
【摘要】本文报道新生儿破伤风296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5例。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与有、无发生医院感染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反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是医院内环境污染,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增多,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性高。

指出当前医院感染的形势比较严重,需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预防。

【总页数】2页(P21-22)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医院感染
【作者】揭育彪
【作者单位】广东廉江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新生儿破伤风的免疫预防接种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 [J], 陈艳君
2.新生儿破伤风30例临床分析 [J], 张凌姿
3.新生儿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J], 潘旭芸
4.新生儿破伤风35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J], 古玉芳
5.普鲁卡因和地西泮联合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 [J], 谢玉增;谢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风险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风险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风险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佟孝杰;罗银秋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0)018
【摘要】目的探讨对破伤风抗毒素(TAT)试敏阳性者,采用脱敏注射的风险和人破球蛋白的应用.方法对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案例及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在326例皮试阳性者在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中46例出现过敏,其中过敏性休克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认为破伤风抗毒素(TAT)试验阳性者,脱敏注射风险较大,采用注射对人体高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的人破免疫球蛋白(TIG)来替代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总页数】1页(P2336)
【作者】佟孝杰;罗银秋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过敏反应比较 [J], 陈国蓉;郑春香
2.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过敏反应比较 [J], 陈霞
3.比较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过敏反应 [J], 邓飞鹏
4.减少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次数36例临床护理观察应用探讨 [J], 王英
5.基于品管圈模式的急救护理在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变态反应病人中的应用[J], 张玉梅;喻娟;余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07T14:54:37.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火根
[导读] 对破伤风的治疗,除常规治疗,重型病例应尽量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张火根(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江西贵溪 335400)
【中图分类号】R6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104-02
【摘要】目的对36例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提高破伤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破伤风的临床资料。

结果使用安定达到“安定化”,控制抽搐,可有效控制痉挛期的发作。

结论对破伤风的治疗,除常规治疗,重型病例应尽量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破伤风治疗分析
一、引言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急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强直性痉挛、阵发性痉挛,波及的肌群主要有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重者可发生喉痉挛而窒息、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病死率达10%—40%。

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破伤风36例,现分析如下:
二、临床资料
㈠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近期有污染的创伤史或不洁的孕产妇接生及手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3、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躯干肌、颈肌、腹直肌强直性痉挛,呈阵发性,肌强直在痉挛间歇期仍存在;4、重者可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困难、高热。

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上标准。

㈡一般资料:
所有36例中,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31岁。

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手、足部外伤占绝大部分,只有1例是产后破伤风;潜伏期最短7天,最长60天,平均15天;住院时间最短6天,最长32天,平均16天。

㈢症状和体征:
所有病例均有张口困难,牙关紧闭症状,其中出现躯干肌、颈肌、腹直肌、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28例,抽搐26例,肺部感染2例,发热2例,昏迷1例,失语1例。

㈣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12例(10—15)×109/L,白细胞下降1例(3.0×109/L),脑脊液异常1例【潘氏实验(++)】,胸片示:肺部感染2例。

㈤治疗方法:
1、独居暗室,避免外界刺激及不必要的检查,各种治疗在使用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之后进行,维持营养,给予高热量、半流饮食。

对中重型患者应禁食、静脉输液或鼻饲。

2、及时彻底清创,全部伤口清创后局部封闭破伤风抗毒素1万U,敞开伤口,创面用双氧水冲洗,每日2次,冲洗伤口至痊愈,伤口深者宜切开。

3、病原治疗,破伤风抗毒素3—8万u,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三天,用前需做皮试,皮试阳性者需做脱敏治疗,用氨苄青霉素6g/日,青霉素钠盐640—800万U/日,分次静滴;灭滴灵100ml,每日2次,静滴,杀灭破伤风杆菌及预防肺部感染。

4、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应用: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安定用量,安定合适用量即达“安定化”,此时,病人抽搐控制,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醒,过后又入睡,若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呼之不应,则定定用量过大,应减量。

本组病例,安定用量最大者每日达600mg,总量最大者达9070mg,最小者每日仅用20mg,总量最小者仅使用40mg。

有2例经使用大剂量安定仍不能控制抽搐,合并使用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共用3次,抽搐才得到控制,病情严重或者合并肺部感染者,加用地塞米松20mg/日,静脉点滴,有脑水肿者加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4次,进行脱水治疗。

5、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窒息倾向应进行气管切开。

㈥预后及并发症:
36例治愈3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窒息,1例为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自动出院1例,治愈好转率94.4%,病死率5.6%,并发尿潴留6例,肺部感染2例,脑水肿1例,褥疮2例。

三、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外毒素有痉挛毒性和溶血毒性,前者为神经毒性,后者为组织毒性,但临床表现以神经毒性为主,表现为横纹肌的紧张收缩和阵发性痉挛,最初是嚼肌痉挛,但有报道以吞咽困难为首发者,病初误诊为食道病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神经毒素也可影响交感神经,引起发热、大汗、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表现,多见于重型患者。

破伤风治疗包括清理伤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镇静解痉,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其中重症破伤风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抽搐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控制抽搐首选安定,而安定的用量至关重要,量少了不足于控制病情,病人频繁抽搐,量大了抑制呼吸,易导致呼吸衰竭,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咳出,在喉痉挛未控制时易造成窒息。

使用安定必须达到“安定化”,才是最佳状态,那什么样的情况下者是“安定化”呢?本人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些临床经验:抽搐基本控制,病情稳定,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醒,过后又入睡,即达“安定化”;若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呼之不应,则应考虑安定用量过大,应减量;若病人抽搐未控制,烦躁不安,频繁抽搐,则说明安定用量不足,应加大安定用量。

本组病例,严重者每日安定最大用量达600mg,总量最大者达9070mg,而病情轻者,每日安定用量仅用20mg,总量最小者只有40mg,差异巨大。

因此,使用安定时应根据病情轻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量,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潘孝彰.破伤风,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上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0-593;
[2]邱风莲.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的破伤风2例报告[J].新医学1998,29,310.
[3]郑通晓,唐进先,陈静,等.影响破伤风病人的预后和因素探讨[J],新医学,1995,26,5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