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一统(范清清)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2篇)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05757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7.png)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1、我对学生的活动组织不够到位,缺乏对课堂的随机应变的驾驭能力。
例如我在分析秦国统一六国原因时,分析到秦国地理位置,指出在西部时,当时学生在课堂中抛出一个问题,西部这么落后,为什么秦国经济却如发达呢?我就以屯田制来回答。
同时,有一位学生提到秦国交通还发达,没有路障,四通八达方面来分析,而我没有加以点拔引导,还有分析中央集权时,讲到地方实行郡县制,我以秦朝开始确立,混淆秦朝和秦国的区分,导致学生知识性错误,缺乏科学性。
2、上课节奏上掌握得不是很到位。
我原来在讲到难点,落实重点方面原本打算让学生写秦始皇墓志铭,这里睡着一位...........以此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
但是很可惜时间不够,快下课了,我就把这个环节草率处理。
所以我只是把评价历史人物的粗略理了一遍,没让学生消化。
3、要大胆地处理课件中不紧凑的教学材料,这样导致教学时间拖长,影响教学效果。
例如,本人教学统一货币时,牵强地把“货币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问题放入教学,导致拖长时间,影响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无定法,但我们要关注生活,驾驭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进度,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中乐于,愉快中健康成长,同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了长足进步。
虽然我这次上课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足。
但是比以前所上的课来讲还是有进步的。
我开始在上课想灵活安排课上的内容了。
但是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灵活起来的。
同时,我还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上得更精彩。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2)秦朝一统教学是一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时光,它对于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以及统一国家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秦朝一统教学也存在一些反思和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更好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之处。
首先,秦朝一统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和单一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将七十二家经典烧毁,禁止私人持有书籍,限制人民的自由思想和知识交流。
秦朝一统
![秦朝一统](https://img.taocdn.com/s3/m/465acd3e3968011ca300917d.png)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 深远影响?
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实行独裁统治。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
请你来评理
以暴虐天下始
孟姜女
朕统一中国,乃 千古一帝
嬴
政
自此中国历史上出 现了一个怎样的称 呼?
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 了“皇帝”这个称呼。
假设你是秦始皇,在秦朝统一 之初,你打算巡游全国。
1、你在这次旅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 难?
2、面对这些困难,你会怎么办?
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到咸阳出售他的千里马, 一路行来发现各地道路宽窄不同,路障横立,很是辛苦。 到咸阳的街头,他吆喝了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可 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耐之下,他只好拿出纸 笔写下一个大大的 “马”字。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 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 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燕国老者有意买他的马,老者解 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 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马?我们楚国都用这 种钱。” 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老者一脸的疑惑。 “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以买东西 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燕国 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材料二 :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 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 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 历史的必然趋势。 材料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朝一统PPT教学课件
![秦朝一统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245f6aec3a87c24128c41d.png)
陇西
长城一带
东 海
南海郡
自由辩论
有人说秦始皇 是千古一帝,有人 说秦始皇是暴君, 对这个问题你有 什么看法?
秦始皇采取了 哪些措施来巩固 统一?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点 4、文化:点 2、经济:点 5、思想:点 3、交通:点 6、军事:点
秦行政系统简表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这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 僚制度,它有何利弊?回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有何优点?
度 衡
统一度 量衡回 量
一大
车修
轨驰
回道
,
排 除
秦
路
障
,
统
燕 赵齐 魏 韩
楚
小篆 隶书
请谈一谈: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回评价:1、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辽 东
临洮
北击匈奴修长城
南
统
越
离
湘
族
水
灵
水
渠
开
灵
渠
越族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经济: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交通:大修驰道,排除路障。 文化: 统一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赵齐 秦魏
韩 楚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赵齐 秦魏
楚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齐
秦魏
楚
燕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齐
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楚
燕
远交近攻,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优秀4篇)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4707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2.png)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优秀4篇)秦朝一统教学反思篇一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举措,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客观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节课的涉及到秦朝统一的过程、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重点是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是“焚书坑儒”的认识评价,及对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一节课下来反思如下: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
根据本框内容,突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个重点。
以情境为切入口,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从而运用信息理解秦始皇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本课有三大环节,一、“秦皇扫六合”,统一天下;二、“秦始皇解难题”,巩固统治;三、“秦始皇功与过”,评价秦始皇。
由浅入深,把秦的统一、秦统一采取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的评价有机串联起来。
线索较为清晰。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前面两个环节处理较好,尤其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举措。
创设情境、运用史料,解决疑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疑问的能力。
学生参与较为积极,出现一些闪光之处。
比如: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措施,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说明此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及目的。
能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待具体的史实。
而在第三环节,评价秦始皇。
由于自身未能较好地把握学情,未能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评价历史人物,只是较浅地讲述了一下。
类似于蜻蜓点水,是本课教学的败笔之处。
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运用历史资料,还原历史本色。
学历史重在论从史出,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论。
教学过程中,甚至将一些较难的文言文资料翻译成,既不改变历史的史实,也做到了让学生读得懂、看得明白。
如“楚国商人的商旅历程”,就引出“驰道、车轨、语言、文字、货币、”等一系列信息,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的原因及作用。
《秦朝一统》一等奖说课稿
![《秦朝一统》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90450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1.png)
《秦朝一统》一等奖说课稿《《秦朝一统》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秦朝一统》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的第四框题、承接前面讲述的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段历史、通过对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及巩固统一措施的介绍、向学生阐述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新的大一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奠定一统的各项制度。
其中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而本课在第四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二、说学情初二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各种媒体上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过有关秦始皇的一些史实、所以比较容易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
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对课标的了解、以及班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原因和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秦朝疆域的庞大和秦长城的宏伟、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秦朝统一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因为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因为年代久远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功过是众说纷纭的、所以我把对“秦始皇的评价”作为本课的难点来突破。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2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911e3c1a866fb84ae45c8d7c.png)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主要王朝的兴替和疆域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特点和统一的趋势。
2、知道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演变,探究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第四课时,讲述了秦朝一统的过程。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秦并天下建基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
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长城”等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和分析,使学生树立伟大的志向,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措施对后世影响的分析,评价秦始皇的是非功过。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自主阅读、合作质疑、互动探究、综合实践、深华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等图片问:这是什么风景点?问:它们都跟历史上的一位人物有关,谁呢?(秦始皇赢政)〈讲授新课〉过渡:现在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会一会赢政,去感受一下他的不平凡的经历。
一、穿越时空会赢政1、秦灭六国(板书)自公元前230年起,赢政进行了大规模兼并战争,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副板书)的策略,陆续灭掉六国。
(图册34页《秦灭六国》地图上落实灭六国顺序:①灭韩②灭赵③灭魏④灭楚⑤灭燕⑥灭齐)问:什么时候完成了统一?(公元前221年)从而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朝,定都哪里?(咸阳)(学生回答并在35页《秦朝疆域》地图上找到咸阳)李白曾写诗颂扬赢政: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30001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7.png)
央
郡(守) 县 县(令或长) 县
集 权
地方政府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情境创设:秦始皇的巡游之旅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朕失望!
唉!有些地方路宽道阔路有宽的窄太不窄一,朕马车差点过 不去;找人问路,听不语懂言话文,字写不出通字,他又不认识 ;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货只币认不楚通国的货币,秦 国的钱花不出;我让他称一斤牛肉,他只给了八两 ,还说他们都是这度么量卖衡的不。统出一来没半月,北方来加 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边…疆这危样机下去,怎 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梁启超《战国载记
问题一:阅读教材,完成秦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时间 都城
公元前221年 咸阳
建立者 秦始皇嬴(yíng)政
意义
28002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至此,统一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的主流。
嬴政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独尊
28002
——《史记·秦始皇本纪》
2.内容
--中央行政机构
总揽大权
皇帝 -----三公九卿
, 皇权至上
军事
太尉
奉卫 常尉
郎 中 令
太 仆
行政
丞相
宗 正
监察
御史大夫
治
廷 尉
典 客
粟 内 史
少 府
2.内容 -地方行政 郡县制的特点
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
郡守
朝廷直接任免。
县令或县长
影响:更好地抵御了匈奴,巩固了边防,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和国 家28002的统一,但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百姓负担。
6.统一的意义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fdcdd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8.png)
秦朝一统教学反思秦朝一统教学,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统一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
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反思也许能够给我们现代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秦朝一统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统治。
秦始皇通过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制度来实现各个地区的统一,其中也包括统一教育。
秦朝一统教育体现了霸权主义的思想。
这种教育制度对人民的思想自由和个性发展造成了限制,使得教育变成了权力工具,而非真正的人才培养。
秦朝一统教学的实施,主要通过统一文字和书籍、推行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首先,秦朝废除了六国不同的文字,统一采用小篆作为正式文字,以确保统治者掌握对知识的垄断。
其次,秦朝开始编纂儒家经典《尚书》、《书经》等,宣扬尊儒学,通过教学内容来植入民族主义思想。
同时,基于统一的文字和儒家经典,秦朝制定了官方的教育课纲,在教育内容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的教育自主权。
秦朝一统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秦朝一统教学导致了知识的垄断和权威主义思维的扩大。
通过废除不同文字,秦朝剥夺了地方文化和知识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只能接受中央统一传授的知识,导致了知识的贫乏和思维的僵化。
其次,秦朝一统教学削弱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教学内容主要是灌输儒家经典,教育更多的是机械地记忆和死板地复制,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批判思维能力。
最后,秦朝一统教学导致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萎缩。
秦代的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以实际事务为导向,忽略了人文精神和个体发展的需求,使得人们对人文艺术、哲学思考等方面较为冷漠。
对于秦朝一统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建议和启示。
首先,我们应当重视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教育中不应剥夺地方文化和知识的权益。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知识,应当充分保护和发展。
其次,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
最后,我们应当重视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和人文关怀。
秦朝一统_历史与社会
![秦朝一统_历史与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a4e26616fc4ffe473368ab96.png)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六国,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四、秦朝一统
1、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后期实力(经济、 军事)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原 因
人民渴望统一、渴望和平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 秦王嬴政既有雄心壮志,又有雄才伟略, 如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谁
能回忆的最多?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 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政治上 a皇帝制 b中央三公制 c地方郡县制 a统一货币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促进 b统一度量衡 经济上 各地经济发展,开拓边疆 c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意 义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影响十分深远
文化上 思想上
县令
御 史 大 夫
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秦度
度:尺寸的长短
圆形方孔钱
统一 度量衡
量:斗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统一货币
秦驰道
“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 南齐吴楚,江湖之上,滨 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 三丈而树…… ” ——《汉书‧贾山传》
车同轨
大修驰道,排除 路障,统一车轨 秦驰道
小篆
马
安
文 化 上 : 统 一 文 字
隶书
焚书坑儒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时间:公元前213年 事件:“焚书”、“坑儒”
请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谈谈 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这是秦始皇的暴政, 是导致秦朝灭亡的 原因之一。 秦始皇这项举措有利 于统一,值得肯定。
统一了思想,巩固了政权;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f0c8f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d.png)
(1)措施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_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②统一________:以秦制为基础,所有度(尺寸)量(升斗)衡(斤两)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2)意义: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1)措施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车同轨),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②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2)意义: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C
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3.以下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C
A.形成以官僚贵族阶层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系B.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C.有利于保障中央决策合理化,加强中央集权D.三公分权制衡,是古代中国民主政治的体现
4.军事(1)措施①南: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②北: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意义: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
5.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拓展: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说文解字》载:“秦并天下……旧有之字,不足于用。丞相李斯乃奏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表明秦统一文字( )
C
A.激起各地文人激烈反抗 B.完全消除各地言语差异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往来
5.有学者说:“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古代秦汉长城的位置大体和现今我国北方的农牧分界线一致。线以南是我国以农耕业为主的农业区;线以北是我国北方的草原区。”学者旨在强调秦汉长城作为分界线的( )
3.9《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9《秦统一中国》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c423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a.png)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返回目录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 课程标准
展的过程。
知识梳理
返回目录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返回目录
(1)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
秦 统 一 中 国
__圆__形__方__孔___半__两__钱___作为 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
经济
济的交流;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
统一货币。
这一货币形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统一__度__量__衡____。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返回目录
巩 秦固 统统 一一 中的 国措
施
领域
内容
作用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形成了以__咸___阳___为中心的全国
【示例三】
图3:修筑秦直道。影响:便于交通往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
控制,促进了民族交融。
(措施2分,影响2分,共4分)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返回目录
任务三 【总结规律——形成历史认识】 材料三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
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
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
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返回目录
巩 秦固 统统 一一 中的 国措
施
领域
内容
作用
统一文字,把__小__篆____作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文化 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9 秦统一中国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5f3e54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d.png)
A. 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民众
(C )
B. 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C. 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
廷
D. 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9. (跨学科·地理)以下是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反
映了秦朝
(C)
郡名
建置时代
郡治
陇西郡 昭襄王二十八年置,始皇因之 今甘肃临洮
辽东郡
3. (2022·广东中考)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
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
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
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 A. 废除郡县制度
(C)
B. 巩固分封
C. 完善法律制度
D. 尊崇儒术
4. (2023·广东中考)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 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 治,最终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西汉建立后, 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东 汉建立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后期,政治动荡, 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 文化的交流。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
战国各国通用 D. 促进交流巩固统一
7. (2023·广东深圳中考)“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
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
现这一观点的是 A. 灭六国
(D)
秦朝一统评课稿
![秦朝一统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42cf1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f.png)
听《秦朝一统》有感听了徐老师执教的《秦朝一统》一课,受益匪浅。
整堂课高潮迭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朴实、严谨的教学风格。
教材处理得当。
“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秦并天下建基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
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教材处理上徐老师遵循紧扣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穿插不少图片、史料素材,使教材变成了“活”的脚本,更丰满,更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了课题“一统”两字。
教学方法科学。
徐老师以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展示、古诗词解读等教学手段,有力地拓展了教学时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徐老师对不同问题情境的指导,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想象、评价、体验等形式自主学习探索,在师生,生生互动中领略了中国的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和中华民族长期统一的历史根源,带领学生探究了秦朝一统的原因、焚书坑儒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提升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思惟品质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徐老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了学习,做到学有所疑,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开课,展示威武雄壮的兵马俑,激发学生向往和探索之情,接着创设秦朝统一的原因、建立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等问题情景,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全局,渐次过渡到对历史规律的探究,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的舞台。
教学目标达成完美。
徐老师的教学注重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结合,知识和技能及价值观的统一。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得见学生发现的欣喜,感觉的到学生搜集、处理、运用史料信息及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在不断提高;体验的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秦朝一统(讲稿)
![秦朝一统(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fd4a52f4b35eefdc8d3330a.png)
秦朝一统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S:……T:进入新课前,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样一段文字。
S:…..T:这段文字说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夷平六国的是哪位历史人物?)S:秦始皇T: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朝一统。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战国期间,经过长期的战争,形成了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哪些国家?S:秦、韩、赵、魏、楚、燕、齐七个大国。
T:战国末期,七雄争霸。
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
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雎(ju第一声)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
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
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
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王嬴政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于前230年攻下最后攻下韩国,公元前228年攻下赵国……最后攻下齐国(如表)。
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T: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79页,阅读秦始皇陵兵马俑,思考下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全国呢。
S:……T: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政治上的分裂混战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人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质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一跃成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秦始皇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T:有句话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请大家快速阅读书本79—81页T:政治上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S: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T: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是没有皇帝这个称号的。
关注学生“生命性”,提升教学有效性——以《秦朝一统》一课的教学为例
![关注学生“生命性”,提升教学有效性——以《秦朝一统》一课的教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66d5ca58f5f61fb736669c.png)
2 0 1 3 — 0 4
关注学生“ 生命性” ' 提 升 教 学 有 效 性
以《 秦 朝 一统 》 一 课 的教 学 为 例
文/ 史 亚萍
摘
要: 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 生的生命个体 , 有效教 学的 目的在于达 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合教 学实践, 从课堂氛围 、 教 学方
法 和 情 感 教 育 等 方 面 阐述 了课 堂教 学 应 关 注 学 生“ 生命 性” , 提 升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问题 。 关键词 : 学 生“ 生命 性 ” ; 关注 ; 教 学有 效 性
“
一
切 为 了每 一 位 学 生 的 发展 ”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核 心 理 念 。叶 养 和发 展 。
力, 在学 生学习 了“ 秦灭六 国统一 全国和巩 固统一 的措 施” 两块 内 伸 。 小组合作学习法应是在 L I 常教学 中运用 的有效学 习方式之一 ,
材料一 : 秦王扫六合 ,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 诸侯尽西来 。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意见 , 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 , 善 于向他人
教学为例 ,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 “ 生命性 ” , 实现课堂教学生 活多样 的方式组织教学 活动 ,充分发挥各种组 织形式 的优势 , 引
命 性与有效性 的统一 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
一
导、 促进学生主动学 习、 积极探究 、 有效合作 , 以挖掘生命 的潜 能 , 学方法 , 获得 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 ( 一) 直观教学法 在新课导入 时 , 笔者 利用 多媒体播放 电影《 秦 始皇》 其中最精
够激发 学生 主动学 习的兴趣 , 使学生有一个愉悦 的学习环境 , 很大 合 。 上一节课我们 了解到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状态持续 了二百多年 ,
三秦一统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追溯
![三秦一统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追溯](https://img.taocdn.com/s3/m/5f0785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6.png)
三秦一统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追溯中国历史上,秦朝之前的各个国家并存,且有多次的纷争,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
而今天,我们所居住的国家是由许多民族和各个地区组成的,这其中也有着一些历史的故事与追溯。
一、秦朝的一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疆域的一体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
但是,秦朝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次的征战和整治,才最终完成的。
在秦朝的统治下,全国被分为36个郡,统一了法律制度和官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但是,秦始皇的统一并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与支持,导致秦朝短命而暴虐,也为后来的汉朝统一提供了历史经验与借鉴。
二、三秦一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但是仍旧在疆域上存在着一些领地的割据。
其中,陕西地区的三秦也是一个颇为独立的地区,当时的陕西地区包括了秦、涇、雍三个郡。
三秦的“一统”,并非与秦朝同步发生的。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与吕雉在陕西地区发动了反秦起义,进而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汉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
三、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北两个政权分别为南朝和北朝,其间疆域上出现了重叠与阻隔,实行各自不同的法律制度和官制,无法实现统一。
在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朝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南北朝,结束了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朝初年,引入了唐朝制度,实行中国历史上最为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元朝时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统治的朝代,其统治的区域跨越了现今的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这个时期,形成了开放包容、宽厚和领土巨大、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
公元1279年,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成功地取得了北方的统治权,并将南方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交通上
秦驰 道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影响
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影响
马
小篆 隶书
安
有 利 于 文 化 的 交 流 。
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
影 响
秦度
圆形方孔钱
度:尺寸的长短 量:斗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巩固统一的措施
模拟廷议 秦始皇(教师扮演):近日,边关呈报,北方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巩固统一的措施
故事讨论
一位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到咸阳出售他的千里马,一路 行来发现各地道路宽窄不同,路障横立,很是辛苦。到咸 阳的街头,他吆喝了不一会儿,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 于是他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大大的 “马”字。围观人看了 仍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 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燕国老者有意买他的马,老者解下 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给楚人。“你用刀子换我 的马?”“我们楚国用这种钱——”楚人掏出一把“石 子”。老者疑惑:“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 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卖掉, 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中学
范清清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感悟
4 1
5
3
2
教 学 过 程
实现统一
时间、过程 疆域范围 原因
巩固统一
措施
统一
评价历史人物
秦始皇
影响
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秦实现 统一的原因; 掌握秦巩固统 一的主要措施 及影响。 通过自主探 究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掌 握学习历史的 方法,提高提 炼信息、分析 理解归纳等综 合能力。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课后拓展
谈古论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请结合当前
的台湾问题,谈谈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小牛试刀
小组讨论完成
◆以“我看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个人独立完成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体
抓住初中生偏形象思维、喜欢活动的特点,设计各种 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体会历史,并采用大量直观图片帮助 学生理解;由于初中生逻辑思维有限,各个环节都采取 “引导-体验-梳理-落实反馈”的方式,将教学落在实处。
匈奴族经常威胁我国和南方越族又不服从统治, 寡人又该如何是好?
大臣(所有学生):分小组讨论,选代表提出
看法(学生讲述时,教师可设问适当引导)。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保护边疆,促进边疆开发。
北击匈奴修长城
辽 东 临洮
军事上
珠 江
开发岭南,促进南北经 济文化交流。
南修灵渠
长 江
巩固统一的措施
镜头回放七嘴八舌
——郭沫若
板书总结
秦朝一统
实现统一
时间、过程
巩固统一
政治 交通文化经济 军事 思想
学法指点
理清脉络
疆域
原因
措施
提炼归纳
分析理解 梳理感悟
评价秦始皇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基础练习
秦巩固统一措施表
根据所学 内容,梳理 归纳知识点 不看书独立 完成学案基 础练习。
组 别
统一措施
影
响
政治
交通 文化 经济 思想 军事
影片导入
此片中的“王” 是谁?为何那么 多人想杀他?他 何以征服天下? 又是如何统治天 下的呢?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实现统一的原因
影片中无名为 何不杀秦王? 1、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为何是秦国 统一六国? 为何是嬴政 实现统一?
2、秦国位置: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 3、秦国物产丰富,能供应长期战争; 4、商鞅变法,秦国成为强国,军队强大; 5、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引导探究
领悟方法
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子寻访 学子(学生甲):请问夫子,王的称呼变了,为何?
皇帝如何统治如此大的疆域呢?
何谓”中央集权”呢?
学者(学生乙):根据预习的内容,发挥回答,解说
“秦始皇”、“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巩固统一的措施
皇帝
太 尉
丞 相
郡守 县令
御史 大夫
中 央 地 方
掌握学历史的方法为目的
整个课堂紧扣“历史”二字:1、学习历史知识;2、掌 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梳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脉 络;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想象历史的能力);3、培 养历史情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形成正确价值观;思考历 史的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为手段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撞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 思索中学,在表演中学,在辩论中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并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学到什么”、“学生是否祖的治 国智慧,增强民 族自豪感;体会 统一的意义;学 会历史地辩证地 评价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
重 点 难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秦 巩固统一的 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评价秦始皇
点
教 学 过 程
自主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5
1
引导
合作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探究
引导探究 领悟方法
4
3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2
激辩升华 感悟历史
镜头一: 公元前213年,有人半夜起来挖地窖;还有的人夜以继 日地背书;也有更多的人按照规定将书简交出去;在眩目的 火光下,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智慧结晶,无数工匠巧艺 体力的付出,全化成飞烟灰烬。
你如何看待 镜头二: “焚书坑儒”呢? 公元前212年 咸阳宫南书房 ……
“有多少人受到株连?”扶苏问。 “不多” 秦始皇说,“四百六十多人”。 “准备怎么处理?”扶苏关心地问…… “父皇,千万不可……” 扶苏急切劝谏。
深圳市宝安区民治中学
范清清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我看秦始皇
唇枪舌剑辩一辩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更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了。有 些学者视其为一个英雄,而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个罪人。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
正方:英明的君主VS反方:残暴的君主
激辩升华
感悟历史
指点迷津
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 该从全面来看问题,应该从他的 大节上来权其轻重,特别要看他 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 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 展有无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