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

(1)不设超高时(反超高,ih=-2%):
Rmin=V2/127(μ+ih)=802/[127×(0.035-0.02)]=3359.58 m,规范中取3350m。
设超高时:
Rmin=V2/127(μ+ih)=802/[127×(0.15+0.08)]=219.1 m,规范中取250m。
(2)粗略的计算:
△y=151.438×sin(160°48′03″+180°)=-49.801
x=40433.528+143.015=40576.543
y=91250.097-49.801=91200.296
HZ坐标:△x=151.438×cos78°30′37″=30.165
△y=151.438×sin78°30′37″=148.403
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
Lc=B·△i/p=9×(8%+2%)/(1/150)=135m
以中线为旋转轴:
Lc=B·△i/p=(9/2)×(8%+2%)/(1/150)=67.50 m
在已有第五章超高过渡知识的情况下,应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已知设计速度80km/h,超高渐变率p=1/150,由教材P113表5-10可知,旋转轴位置为行车道内侧边缘。
则:
→x0=27m
又:
Lc=108m
3-9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
由 ,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367)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技术指导文件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技术指导文件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引言
道路勘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涵盖道路工程勘测、设
计及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的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
1.计算标高为300.00米的点在等高线(断面距为20米)上的投影长度。
答案:10米
2.某平面图比例尺为1:4000,某线段距离为300米,其在图上的长度
为多少?
答案:0.075米
第二章
1.求垂足高差为3m,边坡坡度为1:1的边坡高为多少?
答案:5.657m
2.一辆车所通过一段道路的沿线里程为4000m,根据该路段纵坡梯度的
要求,它应当超高原点多少?若某一中央桥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2200m,同
时已知其平均高程,求两端的高程值。
答案:96.57m,168.78m,174.65m
第三章
1.求某一房屋的建筑用地面积,东西距为18m,南北距为12m,距东南
角10m处的点标高为25.21m,距西北角15m处的地面高程为25.73m,并已知地形分别为1级、2级、3级,距形分别为400m²、300m²、200m²。
答案:216m²
2.一条规划红线内的机场跑道,总长为3500m,顺坡边坡为3%,倒坡边
坡为1%,那么,梯度点高差为多少m?
答案:36.11m
结论
通过上述课后练习题及对应的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中各章节所涉及的知识及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 刘文生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现代交通由哪几种运输方式组成?各有什么特点?5种交通运输方式,航空、水路、铁路、道路、管道。
航空:速度快、成本高,易受天气影响,安全性好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五种中货物周转量第一)铁路:运量大,迅速,转运多,属于线性运输。
公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其主导作用。
管道:目前只能用于液态,气态及散装粉状材料的运输,埋在地下,不易受外界影响。
2.如何划分公路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5个等级,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高速公路)15000辆以上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场区,港口或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一级公路)5000-15000辆(二级公路)2000-6000辆(三级公路)2000辆以下双车道或400辆以下的单车道(四级公路)3.如何确定某公路的等级?一条较长的公路是否可以有不同的等级?在同一地形范围内,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取不同的等级,但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20km/h。
4.道路红线及其规划内容是什么?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的分界控制线,其规划的内容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路肩、护坡(公路)、排水沟(公路)等5.简述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
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预测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车安全,经济,舒适。
5.简述道路勘测设计的原则。
安全,迅速,经济,舒适。
5.简述道路勘测设计的程序。
道路勘测设计的工作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的,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确定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设计阶段划分(一阶段测设,两阶段测设,三阶段测设),建设期限和投资估算,施工图及设计文件的编制。
6.道路勘测设计的控制要素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设计交通量等。
第二章1.汽车行驶性能指哪些?其对路线的要求有哪些?(P24-25)汽车行驶阻力有哪些?(P29-31)1.动力性能2.制动性3.行驶稳定性4.操纵稳定性5.燃油经济性6.通过性7.行驶平顺性1.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2.尽可能地提高车速 3.保证道路上的行车连续4.尽量满足行车舒适道路阻力 惯性阻力 空气阻力2.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受哪些阻力?影响阻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 与空气密度、汽车与空气相对速度、推力与车轮总重之比、路面、速度、轮胎、道路纵坡度等因素有关3.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是什么?1、运动方程:行驶条件:必须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T ≥ R;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4.汽车行驶中滚动阻力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从而使地面对轮胎的反作用力相对于法线向前移动了一个距离a ,产生滚动阻力偶矩。
道路勘察设计课后题 -回复

道路勘察设计课后题 -回复一、选择题:1. 道路勘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 美观B. 节省成本C. 安全、舒适、环保D. 装饰作用答案:C。
安全、舒适、环保是道路勘察设计的主要目的,而美观和节省成本则是次要目的。
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道路勘察设计的主要因素()。
A. 地质条件B. 气候条件C. 建筑风格D. 道路使用年限答案:C。
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道路使用年限是影响道路勘察设计的主要因素,而建筑风格不是。
二、简答题:3. 请简述道路勘察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案:道路勘察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现场调查、地质勘察、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审批等。
在现场调查阶段,需要对地形、地质、气候、交通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道路使用需求,进行道路线形设计、路面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
方案评估和审批则是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过程。
4. 在道路勘察设计中,如何考虑道路的使用年限?答案:在道路勘察设计中,道路的使用年限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需求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道路的结构稳定和耐久性。
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道路的养护周期和维修方式,确保道路在使用年限内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三、论述题:5. 请论述道路勘察设计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道路勘察设计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良好的道路勘察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
其次,道路勘察设计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此外,道路勘察设计还可以为城市景观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应用题:6. 假设你是一名道路勘察设计师,需要设计一条连接两个城市的重要通道。
请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提出你的设计方案。
道路勘察设计课后题答案

道路勘察设计课后题答案一章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四、参考答案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其中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部分答案教材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部分答案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一般有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和(惯性阻力)。
5、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形状)的最关键参数。
7、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8、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9、山岭区选线布局有(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三种方式。
10、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专用车道)、(修建立体交叉)等。
P2331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12、汽车行驶出现的纵向不稳定有纵向倾覆和纵向倒溜滑移两种情况。
1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C形、复合型、回头形曲线。
15、.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纵坡、竖曲线。
16、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17、视距的类型分别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9、展线的方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三种。
20、实地放线常用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三种。
21、城市道路道路网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四种基本形式。
25、.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一般取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
26、公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
27、无中间带的超高过渡方式有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30、纸上定线的方法有直线形定线法、曲线形定线法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部分)第一章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答: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答:四种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特点:p19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内容:p24第二章计算题:p48第三章1.道路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答: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考虑因素:汽车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及运营的经济等。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1% ;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可上调1%(特殊情况);海拔2000m以上,四级公路最大纵坡8% ;大中桥上最大纵坡4% ;桥头引道最大纵坡5% ;隧道内最大纵坡3% ;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时:平原微丘2~3%;山岭重丘4~5%2.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答: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
限制合成坡度可以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3.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如何设置?答:在公路纵坡段较大的路段,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
速差较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小快车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
为消除不利影响,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设置包括:横断面组成、横坡度、平面布置与长度4.避险车道的作用及其组成是什么?答: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
组成: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辅助设施5.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答:1.拉坡前准备工作(绘制纵、横断面图)2.标注控制点位置(高程控制点,经济点)3.试坡(用直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4.调整(根据规范和选线意图进行微调)5.核对6.定坡6.计算题:p83第四章1.公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其适用性是什么?答: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变速车道等。
分离式断面不包括中间带。
还有人行道自行车道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类型及适用性:单幅双车道(适用于二级、三级和一部分四级公路)、双幅多车道(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单车道(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类型及其适用性是什么?答:行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类型及适用: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且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积极用地不足和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双幅路(主要用于各向至少具有两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三幅路(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3.各级公路都要设置路肩,路肩的作用是什么?答: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之用;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4.试述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答:绕内边线旋转(车道内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绕中线旋转(保持中线高程不变,多用于旧路改建工程)、绕外边线旋转(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5.试述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及适用条件?答: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自行车道中线旋转;三种方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用6.在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什么?答:为行车舒适、路容美观,超高过度段应不小于计算的长度。
从利于排除路面雨水考虑,超高过渡段不能设的过长7.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中,为避免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过度超高而造成路面横向排水不畅,超高过渡段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8.各级公路对视距有何要求?答: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埋在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课采用停车视距;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级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三分钟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其他双车道公路课根据情况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9.道路上可能存在视距不良的路段有哪些?如何保证?答:平面线内侧有树林、房屋、边坡等阻碍驾驶员视线的平曲线。
保证:将障碍物清除,采取加宽中间带、加宽路肩或将构造物后移,或按所需净距开挖视距台第五章1.平面线性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答:基本行(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s形(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卵形(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凸形(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c形(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组合)、复合形(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组合)、回头形(在同一坡面上转角接近或大于180°,由主曲线和辅曲线的组合)2.纵断面线性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一级相关高程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对纵断面的要求2.纵断面线性设计应根据设计速度,在适应地形及环境的原则下,对纵坡大小、长短及前后坡段协调的情况,竖曲线半径及其与平面线性的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反复调整,设计出平顺、连续的纵断面线性;3.平面上直线路段不宜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起伏频繁的纵断面线性,起凸起部分易遮挡视线,凹下部分易形成盲区,使驾驶员产生茫然感,导致视线中断,使线性失去连续性,影响行车安全。
4.连续上(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并采用运行速度对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进行检验。
5.长下坡的直坡段端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或平曲线,以保证行车安全。
6.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路面排水的要求3.纵断面线性设计中考虑哪些高程控制因素?答:考虑洪水位、地下水位、特殊地质路段、桥涵通道净空高度、隧道等对纵断面线性设计高程的特殊要求4.平、纵线性组合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有哪些?答: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保持线性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要点: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直坡段---构成恒等坡度的直线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直坡段---构成恒等坡度的平曲线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平曲线第六章1.道路选线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是什么?答:原则:1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有路线方案。
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做到少占田地。
4.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5.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6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营运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
7 .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较宽,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步骤和方法:1.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问题。
首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价值的方案。
然后进行现场勘查,通过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
当没有地图时,可采用调查或勘测的方法收集资料,地形复杂或区域范围很大时,可以通过航空观察或遥感测量。
2. 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之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
3. 具体定线。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答: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2 .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
3. 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同野外调查中发现新的方案,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可能的方案。
4. 分项整理汇总调查成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上级编制或补充修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4.简述平原区选线要点.答 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 .注意土壤水文条件5. 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6 .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5.简述沿河线布设要点。
答 1.河岸选择。
(1。
地形、地质条件2。
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3。
考虑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2.路线高度(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准和工程经济来选定);3. 桥位选择(按路线与河流的关系,有跨支流和跨主流两类桥位)6.简述越岭线布设要点。
答:1.哑口选择(位置、标高、展线条件、地质条件的选择);2. 过岭标高的选择(浅挖低填、深挖垭口、隧道穿越);3、哑口两侧路线的展线(展线布局、方式)7.简述山脊线布设要点。
答:控制垭口选择、侧坡选择(选择布线条件好的一侧,以保证平纵线性好,工程量小和路基稳定)、试坡布线(在两固定控制点间布线,力求距离短捷,坡度和缓)8.简述丘陵区选线要点。
答: 1.注意利用有利地形减少工程量2.注意平、纵组合合理设计3.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