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概论第一章--流通导论(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合集下载

流通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夏春玉流通概论PPT大纲(全套课件齐).doc

流通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夏春玉流通概论PPT大纲(全套课件齐).doc

第一章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交换与商业一、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1.社会分工的概念2商品交换的概念3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二、商品交换的发展与商业的产生1.商品交换的发展(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物物交换游牧部落的出现,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重要标志。

商品交换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交换,交换形式则是物物交换,即W—W。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交换形式由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便应运而生,这就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交换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由W—G—W转变为G—W—G∕,即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 商业的产生三、商业的概念与分类1.商业的概念(1)广义和狭义的概念(2)特点2.商业的分类:业种、业态、流通阶段、流通范围。

第二节商业的特征与贡献一、商业的特征(4点)二、贡献第三节商业的发展一、零售商业的发展1.3次革命的发展历程2.国际化经营二、批发商业的发展1.批发与零售业的分离2.批发市场的产生3.期货交易与商品交易所的出现4.销售形势的变革5.批发商业的组织、经营和技术革新第二章零售商业第一节零售商业的定义、功能与分类一、零售商业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对象是最终消费者2.三大特点二、零售商业的功能1.分类、组合、备货功能2.服务功能3.减少成本负担功能4.储存和风险负担功能5.信息传递功能6.金融功能7.休闲娱乐功能三、零售商业分类:业种和业态第二节、零售商业的影响因素及零售要素组合一、影响因素:政治法律、宏观经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因素。

二、零售要素组合及零售营销特点1.7大要素组合2.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是最大特点第三节零售业态的变迁及其理论假说(6大理论)第四节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一、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涨二、多种业态并存,连锁经营快速发展三、零售网点迅速扩张,非公有制零售业持续增长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同步增长第三章零售业态选择第一节百货店一、定义: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定义二、百货店的产生与发展三、百货店的6大经营特征第二节连锁店一、定义与优势二、产生与发展三、经营形态: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第三节超级市场一、定义与特征二、产生与发展三、种类四、业务构成第四节专业店一、定义与特征二、产生与发展第五节其他业态:便利店、仓储式商店、购物中心、专卖店、无店铺零售业第六节业态的选择标准与评价一、相似零售业态的辨析二、选择标准与评价第四章零售选址与店铺管理第一节零售商圈的确定一、商圈的定义、层次划分和三大客户来源二、商圈分析的作用三、如何确定商圈1.影响因素2.3大理论和购买力指数3.具体方法第二节零售选址一、选址的重要性和主要原则二、选址的步骤分析第三节零售店铺设计一、一般原则二、外观设计三、内部设计第四节零售商品陈列一、商品陈列的功能和原则二、商品陈列的种类和技术要求第五章零售商品与顾客管理第一节零售商品规划一、零售商品的分类二、结构与目录三、零售商品的组合第二节零售商品采购一、商品采购的原则和方式二、商品采购的策略三、采购合同的概念、内容及管理第三节零售顾客管理一、消费者心理二、接待步骤与方法三、顾客服务内容与品质四、顾客投诉处理第六章批发商业概述第一节批发商业的定义、功能与分类第二节批发商业用户特征和经营方式第三节批发商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一、批发商业的发展表2-10西方国家批发商业发展阶段第七章批发市场与商品交易所第一节批发市场的定义、功能、分类与主体第二节批发市场的交易规则与方法第三节商品交易所一、商品交易所的定义与交易特点1.商品交易所的定义:早期的商品交易所实际上就是集中进行现货交易的场所。

商品流通概论课件 (1)

商品流通概论课件 (1)
¨ 供求矛盾在市场上具体表现:
n 1、交换空间上的差异 n 2、交换时间上的差异 n 3、供求数量上的差异 n 4、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n (四)供求规律的作用
¨ 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n 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 n 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 n 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 n 4、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n (一)交换与生产的关系
¨ 1、生产决定交换
n (1)生产为交换提供物质内容。 n (2)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n (3)生产发展的规模、结构决定商品交换的深度和广度。
¨ 2、交换对生产起反作用 ¨ (1)交换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2)交换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 (3)交换对生产具有引导作用。 ¨ (4)交换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第三节 商业的历史与地位
n 一、商业的历史 n (一)商业的产生
¨ 商品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的。
n (二)商业的发展
¨ 1.奴隶社会的商业 ¨ 2.封建社会的商业 ¨ 3.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商业 ¨ 4.新中国的商业。
二、商业的地位
n 由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中介地位所决定。
四、自愿让渡规律
n (一)自愿让渡规律的基本内容
¨ 自愿让渡: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 效的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 客观基础和条件:
n 1、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n 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 n 3、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n (二)自愿让渡规律的作用
¨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 ¨ 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 ¨ 3、有利于市场竞争。 ¨ 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流通概论第十章--流通政策与规制(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流通概论第十章--流通政策与规制(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 (1)商业政策。是针对商业的经济政策,其适用对象主体是商 业。商业政策与商品流通政策的不同,首先在于商业政策是商 品流通政策的一个部分,商品流通政策的对象不仅包括商业企 业的活动,而且还包括生产企业的购销活动和消费者的购销活 动。其次,商业政策是对经济的个别部门或行业的干预,而商 品流通政策则是对构成总体经济中的流通领域的干预。第三, 商业政策是针对国民经济中个别部门或行业的,它不包括对外 商业(即外贸),而商品流通政策却包括国际流通。
流通概论
2019年1月版
目 录
01
第一章 流通导论
02
第二章 流通产业
03
第三章 流通渠道
04
第四章 流通创新
05
第五章 零售业概述
目 录
06
第六章 “互联网+零售”
07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七章 批发08第八章 物流
09
第九章 流通国际化
10
第十章 流通政策与规制
第十章 流通政策与规制
教学目标:
完成这一章内容的学习之后,你将可以: 1.说明流通政策的概念与沿革、我国流 通政策体系的缺失与构建; 2.概述现代规制理论; 3.分析我国流通领域的现行规制及其改 革与创新; 4.概述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及沿 革与转型; 5.指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
(2)市场政策。也是商品流通政策的一部分。市场政策是为了保证市场功 能正常发挥而对市场进行的干预。狭义的市场政策的对象包括零售市场、 批发市场(农贸、集贸市场)、商品及证券交易所等。
(3)流通产业政策。流通产业政策调整和作用的对象主要是流通产业。而 流通产业是指“专门以商品流通为经营内容的盈利性事业”,因此,流通 产业政策调整和作用的对象是专门的或产业化的流通机构的购销活动,而 不包括生产者的购销活动及消费者的购销活动。与此不同,商品流通政策 的外延则要比流通产业政策宽泛,它既包括流通产业政策,又包括针对流 通中的其他主体——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政策。

流通概论

流通概论

辅导第一章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交往、商品交换体系的深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

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2、商品交换的两个前提条件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社会分工一经产生,便立即导致了个人产品供给单一化和产品需要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于是在分工者之间便有了互为供给者和需求者的经济关系。

因此,社会分工的存在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没有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产品供给单一化与产品需要多样化的矛盾,从而也就不会有商品交换。

要维持正常的商品交换,交换双方必须相互承认对方是各自产品的所有者,即明晰的产权制度,并在平等互利、自愿让渡、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进行交换,这是商品交换的第二个前提条件。

对商品交换来说,两个条件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3、商品交换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历史发展来看,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商品(W——W):物物交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商品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准确的表现,从而很难保证等价交换的进行;其次,交换双方必须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

这些局限性给交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商品——货币——商品(W——G——W),也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过程的革命,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突破了交换的时空限制,商品交换的双方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交换活动;它促进了横向经济联系,使商品交换的时空范围扩大了,为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了条件。

流通概论第四章--流通创新(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流通概论第四章--流通创新(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流通创新内涵 • 第二节 流通业态创新 • 第三节 流通模式创新 • 第四节 流通管理创新
第一节 流通创新内涵
一、流通创新机制 二、流通创新的发展趋势 三、流通创新的驱动力量
• 一、流通创新机制
•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流通领域的创新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 经济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流通企业为了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高的利润 水平,
• 一方面会不断谋求在原有业态下的协同融合,推陈出新,以 充分发挥业态自身所具有的原发优势;
• 另一方面会通过业态创新或引进新型业态来形成自已的竞争 优势或实现自身的多业态经营。
• 一、流通业态融合 • (一)批零去边界化融合; • (二)零售多元化融合; • 在零售实践中,零售业态融合的主要形式包括: • 1、实体店铺与虚拟店铺融合; • 2、零售业态多元融合; • 3、新兴业态空间融合。
由参与者在社交网络分享; • 二是零售平台,提供商品、信息、链接、支付、售后服务等技
术支撑; • 三是众多参与者,免费利用平台,从分享中获利。
二、流通业态升级
• (一)共享业态 • 共享零售的主要形式分为B2C ( 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
消费者)和C2C ( Customer to Custom-er,消费者对消费者)两 种, • 前者是指通过企业之间共享客流、信息流、物流以及消费者之 间分享信息的方式来增加企业销售和租赁业务的收益; • 后者是指消费者通过平台企业出售闲置资源来获得收人的方式。
流通概论
2019年1月版
目 录
01
第一章 流通导论
02
第二章 流通产业
03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三章 流通渠道04

流通概论第一章 流通导论(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流通概论第一章  流通导论(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不同企业或个人之间通过某种条件 相互转让自己所生产或拥有的商品
交换
4、商品交换产生的两个前提
一是作为交换主体的个人或组织是彼此独立、互不隶 属的,就是要有明晰的产权制度;
二是作为交换主体的个人或组织彼此生产或拥有不同 的产品,即分工与专业化
对商品交换而言,二者缺一不可。
四、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发展
谢 谢!
2、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是生产成本或资源的节约
思考题:为什么分工与专业化具有经济型?
第一,分工与专业化使得生产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 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能够较快地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
第二,分工与专业化会使生产者节约或减少因经常变换 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

课本P9——10
– 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课本P10——11
– 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课本P11
– 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课本P12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课本P9——10
(一)复合流通到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二)批发流通的变革; (三)零售流通的变革; (四)供应链管理。
三、流通方式的演进
1、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直接流通的含义就是生产者不经过中间者而直接从事并 完成流通行为。
间接流通意味着生产者不直接完成流通过程,而是通过 中间者即专业化的商人来完成流通过程
2、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批发流通的变革 零售流通的变革
3、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期货贸易是指远期进行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其一般形 式是交易双方先就交易商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 期和交货方式等签订合约,而实际的货款交割则在规定 的期限内以实物交割,或非实物交割即补齐现货与合约 的价差等方式履行。 期货贸易的主要功能是规避风险、发现或形成公正的价 格。 案例:经销商卖出保值案例

流通概论.

流通概论.
1-14
流通機構的發展要素
影響流通機構發展要素可歸類為四個層面:
流通機構的內部要素 • 產品、機能(流通活動)以及制度體 (企業、組織、消費者) 流通機構的外部要素 • 包括生產及消費兩大主軸 流通機構的環境條件 • 技術、政治、地理、人口、所得 、文化、交通、通訊網 流通機構的調節手段 • 競爭、協調、整合或政府的行政 介入
1-22
流通業的發展趨勢
未來流通業之發展趨勢具備以下特色:
通路結構整合化與系統化
垂直整合:廠商中間商零售商間整合(統一集團與捷盟行 銷間關係) 水平整合:同業間整合(連鎖方式),共同採購或配送
營運規模大型化及連鎖化:連鎖店經營可達擴大採購 規模(降低成本),兼具彈性與規模經濟優勢。 經營多元化、國際化:如百貨業、量販店(國內系統、 國際系統、環球系統) 流通資訊化與無店舖化:EOS、POS、VAN、衛星定位 系統(降低行銷成本與溝通成本) 服務生活化:滿足顧客所需並具高附加價值。 管理專業化:財務、資訊、行銷、運輸、倉儲、、、
1-25
滿足顧客需求的原則
1. 顧客需要「有價值」的商品及服務 2. 要能替顧客省錢 3. 要能替顧客節省時間,提供更多的「便利 性」 4. 顧客需要某種水準的「尊重」
1-26
結論
• 於顧客滿意之致勝關鍵具有四項要點:
1. 必須在公司、員工、與市場顧客間相互創造共 有吸引力,以滿足人類創造樂趣及喜悅需求。 2. 必須具備市場所需之高度商品與銷售力。 3. 企業必須有強大之後勤支援能力以提升消費者 方便性與價值。 4. 必須隨時創新以革新就有系統的循環能力。
流通機構
流通機構(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Distribution Mechanism ) 是從生產過程到消費過程之間產品流通之社會 性結構,由流通對象、流通機能的執行方式、 負責執行流通機能成員及成員間互相結合所編 組而成的交易連鎖的總體。 • 可視生產(供應)需求(產品/服務)之權利轉移 之社會結構。 • 可有效率地執行流通機能之專業企業,稱之為 流通業者。

流通概论(全部)1

流通概论(全部)1

第四节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现状
三.物流业的发展 1.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流产业规模扩

2.专业化,系统化,全程化的现代物流开始出 现
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案例资料
流通产业创新论
案例讨论题:结合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 与案例资料,说明如何对中国流通产业进 行全面整合和创新.
流通概论 第三章 流通功能与流通机构
5)在流通产业中,有相当多的行业存在着明 显的工作”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倾向,从而 使流通领域的个体经营者的就业比重远 远高于其他产业.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 献
2.进入与退出障碍低,竞争激烈 3.技术进步的从属性 4.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经济效果不够显著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特征与贡 献
二.流通产业的贡献 1.流通产业对GDP/GNP的贡献 2.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流通产业对三次产业的贡献 4.流通产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 5.流通产业对国民福利的贡献 6.流通产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不断增长,要求流通部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资源,以增强”服务”能力. 2).其他产业部门对物流部门的”中间服务需求”的 不断增长,要求流通部门扩大就业规模. 3).物流产业的劳动生存率增长低于其他产业特别 是制造业劳动增长率的增长.
4).与制造业相比,流通产业并不需要体力和 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劳动力,从而会有更多 的人特别是女性劳动力比较容易在物流 产业部门就业.
1).进一步强化渠道系统的统一性或渠道成员 对系统的凝聚力.
2). 渠道系统的解体 3).渠道冲突的潜在化
第三节 流通渠道行为
4.渠道冲突的解决机制 1).说服 2).宣传与教育活动 3).融合 4).制定高级目标 5).提高信息准确度 6).游说

流通概论第一章 流通导论(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流通概论第一章  流通导论(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课本P9——10
– 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课本P10——11
– 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课本P11
– 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课本P12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课本P9——10
(一)复合流通到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二)批发流通的变革; (三)零售流通的变革; (四)供应链管理。
组织或制度层面 :
主要体现在物流活动的专业化、组织化与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专业化与社会化物流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物流领域的分工进一 步细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专业化分工条件下的物流业 务的一体化
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本P22 的案例进行探讨, 谢谢合作!!
案例标题:神经末梢的启示
思考题目:课本P24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交换形式由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 商品交换即W—G—W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以商人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产生形成第三 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交换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商人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由W—G—W转变为G—W—G’
2、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是生产成本或资源的节约
思考题:为什么分工与专业化具有经济型?
第一,分工与专业化使得生产者越来越将其生产活动 集中于较少的操作上,能够较快地提高其生产的熟练程度
第二,分工与专业化会使生产者节约或减少因经常变换 工作或变换生产活动中的不同操作而损失的时间。
(2)零售商的职能: 课本P20——21,3个功能。
商品交换职能; 沟通服务职能。

商品流通经济学第1章流通导论

商品流通经济学第1章流通导论

先卖(W—G)后买(G—W) 先买(G—W)后卖(W—G) 商品 货币
参与者不同
中介不同 归宿不同 经济内容不 同 经济目标不 同
商品生产者
货币 商品(性质不同) 商品运动 获得新的使用价值
生产者、商人、消费者
商品 货币(数量不同) 资本运动 资本增值
1.1.2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1.流通的内涵界定
社会分工发展 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增进 了每个部门 的规模经济 和规模效益
加深了不同部门、不 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种依赖依靠 商品交换来实现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分工与交换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 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是生产成本或资源的节约。 分工带来的专业化导致技术进步 , 技术进步产生 报酬递增 , 而进一步的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的扩 大。 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 , 这个因果 累积的过程所体现出的就是报酬递增机制。
发达商品流通 (G—W—G’)

发生时间: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 商业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形 成独立的经济事业 为了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和节省商品生产者花费在商品交 换上的时间,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便应运而生了, 商品交换变成了复杂形式的商品交换。


第一次分工
物物交换
畜牧业
第二次分工 简单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
无形商品流通:包括服务、技术、劳动力等
1.1.3流通的功能

社会经济系统四要素:生产、消费、流通与分配
生产
流通
消费
分配
起点
桥梁
终点
“守夜人”


1、实现功能

流通概论第二章--流通产业(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流通概论第二章--流通产业(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7),流通产业包括: (1)批发和零售业; (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商品物流; (3)住宿和餐饮业; (4)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互联网和相关业务。
一、流通产业的内涵
实际上,按照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不同,可将 流通产业划分为广义的流通产业和狭义的流通产业。
流通概论
2019年1月版
目 录
01
第一章 流通导论
02
第二章 流通产业
03
第三章 流通渠道
04
第四章 流通创新
05
第五章 零售业概述
目 录
06
第六章 “互联网+零售”
07
第七章 批发
08
第八章 物流
09
第九章 流通国际化
10
第十章 流通政策与规制
第二章 流通产业
教学目标: 一、说明流通产生的内涵及分类; 二、分析流通产业的特点和贡献; 三、概述零售业的发展、批发业的发展 、
(三)流通产业集群
流通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 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
流通产业集群中以流通产业为龙头的相似或相关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大量聚 集,并在流通产业集群信息的引导下,企业之间形成完整的分工体系,为 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物流业的发展; 四、概括流通产业发展新趋势。
• 第一节 流通产业的内涵与分类 •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特点和贡献 • 第三节 流通产业的发展 • 第四节 流通产业发展新趋势
第一节 流通产业的内涵与 分类
一、流通产业的内涵 二、流通产业的分类

流通概论第六章--互联网+零售(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流通概论第六章--互联网+零售(2019年1月版本教材课件)
2.企业竞争形态的变化---商圈 • 3.传统营销关系的改变---直销
二、互联网+零售的内涵
• 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 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 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 零售新模式。
流通概论
2019年1月版
目 录
01
第一章 流通导论
02
第二章 流通产业
03
第三章 流通渠道
04
第四章 流通创新
05
第五章 零售业概述
目 录
06
第六章 “互联网+零售”
07
第七章 批发
08
第八章 物流
09
第九章 流通国际化
10
第十章 流通政策与规制
第六章 互联网+零售
教学目标: 完成这一章内容的学习之后,你将可以: 1.分析“互联网+零售”的产生背景; 2.说明“互联网+零售”的内涵; 3.概括“互联网+零售”的特征; 4.阐述“互联网+零售”的现实意义; 5.了解“互联网+零售”时代传统零售业 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全渠道零售的成因----是由于信息技术进入社交网络和移
动网络时代,寄生在全渠道上工作和生活的群体形成,导致全 渠道购物者崛起,一种信息传递路径就成为一种零售渠道。
• 全渠道零售的对策---需要考虑不变的零售业本质(售卖、娱乐
和社交)和零售五流(客流、商店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发生的 内容变化,随后根据目标顾客和营销定位,进行多渠道组合和整合策略 的决策。
是砖头加水泥的实体店铺时代。单渠道模式经营的企业困境在于渠道单 一,实体店仅仅覆盖周边的顾客,和2003年相比,商铺租金上涨6-10倍! 人力成本上升50%!收入没有变,成本增加,利润微薄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商品流通导论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 商品流通导论

商流:重复交易
重复交易:重复交易是双方基于相互了解或信任的关系而进行的多次交易。 比如像熟悉的卖者购买商品,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不需再重新搜集信息,因此 可以节约搜寻费用。因此交易费用低于市场交易。 在一次性的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是纯粹的经济关系; 在重复交易中,买者与卖者结成社会关系,而且随着交易的持续,这种社会关系会越来越 紧密。 菜市场老主顾
40
第2节 商品流通方式的演进
商品流通方式的演进 ➢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二)批发流通的变革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批发商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实力越来越强。一些批发商不仅是流通领域的 主导者,甚至也是生产领域的主导者。 2.批发商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从而导致批发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3.批发市场的产生,并由自发性批发性市场发展为具有一系列制度与规则的现代批 发市场。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的出现,改变了原始部落集狩猎和采集于一 体的传统生产方式,出现了不同部落分别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生产方 式。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牧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日益改进,生产活动趋于多样化,手 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继而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货币作为交换的 媒介也随之出现。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生产和消费之间产生时空的分离,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应运 而生。
11
商流: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市场交易是以匿名和一次性为原则的当场交换。 在市场交易中,卖方希望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销售商品,买方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入商品。 容易引发机会主义行为,因而交易费用难以避免。 这种交易通常发生在组织程度较低或以流动性或偶发性购买者为主的零售市场上。 黑市、天津大麻花、切糕
12
A.信息发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一、什么是流通(的内涵)? 二、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三、流通与相关概念
一、流通的内涵
一般认为,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是运动着 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在流动中寻找通道并得以实现的过程。
具有双重含义:
课本P2——3
二、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 (一)商流的概念理解
• 课本P3第二段

• 三、流通与相关概念 • (一)商品流通;课本P6 • (二)交换;课本P7 • (三)交易;课本P7 • (四)贸易;课本P7 • (五)商业或贸易业;课本P7 • (六)营销;课本P7 • (七)分销;课本P7
第二节 流通方式的变革
一、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课本P12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课本P9——10
(一)复合流通到批发与零售的分离; (二)批发流通的变革; (三)零售流通的变革; (四)供应链管理。
第三节 流通机构与流通功能
一、流通功能 二、流通机构
三、效果导向法
一、流通功能 (一)商品所有权转移; (二)物流功能; (三)成本节约; (四)信息传递; (五)风险分担; (六)流通金融。
(2)批发商在分销渠道中的功能: 课本P19——20,11个功能。
(三)专业化流通机构 2、零售商; (1)零售商的概念:课本P20 (2)零售商的职能:
课本P20——21,3个功能。 商品交换职能; 储存商品职能; 沟通服务职能。
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本P22 的案例进行探讨, 谢谢合作!!
案例标题:神经末梢的启示
二、流通机构 (一)生产者; (二)消费者; 个人消费者的特征: 1、需求的多样化; 2、人数众多并且地理位置分散; 3、购买批量小; 4、非专家型购买; 5、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差异较大。
(三)专业化流通机构 1、批发商; 2、零售商; 3、物流服务商; 4、消费者合作社。
(三)专业化流通机构 1、批发商; (1)批发商的概念与特征:课本P19
• 商流的交易形式:
• (1)市场交易;
(2)重复交易;
• (3)长期交易;
(4)伙伴关系;
• (5)战略合作;
(6)组织交易。
• (二)物流 • 概念理解:课本P5
• (三)信息流 • 1、信息的产生; • 2、信息的发送或传递; • 3、信息的接收; • 4、信息的分析处理; • 5、信息的反馈。
思考题目:课本P24
谢 谢!
流通概论
2019年1月版
目 录
01
第一章 流通导论
02
第二章 流通产业
03
第三章 流通渠道
04
第四章 流通创新
05
第五章 零售业概述
目 录
06
第六章 “互联网+零售”
07
第七章 批发
08
第八章 物流
09
第九章 流通国际化
10
第十章 流通政策与规制
第一章 流通导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的内容: 1.解释流通的内涵; 2.分析流通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概述流通方式的变革; 4.说明流通机构和流通的功能。
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 一、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本P8
•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课本P9——10
• 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课本P10——11
• 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课本P11
• 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 第一节 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 一、什么是流通(的内涵)? • 二、商流、物流与信息流 • 三、流通与相关概念 • 第二节 流通方式的变革 • 一、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 二、由复合流通到批零分离式流通 • 三、由现货贸易到期货贸易 • 四、由现实空间交易到虚拟空间交易 • 五、由自营物流到专业化物流 • 第三节 流通机构与流通功能 • 一、流通功能 • 二、流通机构 • 三、效果导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