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抗植物病毒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植物单宁的研究和应用[精品]
植物单宁的研究和应用[精品]植物单宁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杨淇森,韦璐,王林,孙鹤,袁维风(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宿州) 摘要:植物单宁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天然产物,具有结构类型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广谱性,其在医药、食品、农业、材料、化工等多学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本文就植物单宁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予以评述,旨在为新的活性成分研究及其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植物单宁;生理活性应用;研究进展;1引言植物单宁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叶、果实、根及树皮等部位中,是重要的天然多酚类活性物质,也是天然产物中研究得比较早和较多的一类化合物。
不同物种中的单宁因其化学结构[1]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水解类单宁如没食子酸单宁和鞣花单宁,生物活性较强,在医药、食品、-醇和原花青定,如黑荆树皮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
缩合类单宁其最重要的组成单元是黄烷-3单宁、落叶松树皮单宁表现出不同于水解类单宁的特征,在化工、材料等领域虽有应用,但应用面较窄。
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们对植物单宁的化学结构及化学性质的不断探索,单宁的应用研究涉及了医药、食品、化工、农业、材料等领域。
人们发现植物单宁的多酚羟基化学结【】构和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呈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艾滋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单宁能与蛋白质、多糖、生物碱反应,与金属离子络合,对细菌和酶的抑制,对某些农作物病虫害的抗性,以及抗紫外照射、捕捉自由基等一系列化学行为,可被用作抑菌剂、抗肿瘤药物、抗氧化剂、防腐剂、鞣革剂、化妆品、黏合剂、水处理剂以及吸附树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类天然产物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
2 植物单宁在医药领域研究进展和应用 2.1 抑菌和抗病毒[2~3]单宁能凝固微生物的原生质,对多种酶和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茶单宁能抑制幽门螺旋菌的生长,还可作为治疗胃炎和溃疡药物成分;槟榔单宁和茶单宁可阻止链球菌在牙齿表面的吸附和生长,并抑制糖苷转移酶的活性及糖苷的合成,从而减少龋齿的形成;还有一[4]些单宁对毒菌具有抑制作用。
重要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研究
重要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研究天然产物一直以来都是药物和化学品行业的重要来源,它们甚至能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许多重要的药物、植物提取物以及有机合成分子都源于天然产物。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天然产物及其合成研究进展,这些天然产物包括:阿司匹林、紫杉醇、六氢大戟类化合物、酮环桑叶素和狄伐麦汀。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它可用于镇痛、退烧和消炎等多种临床用途。
阿司匹林源于柳树皮层提取物,最早由德国药剂师费利克斯·霍夫曼在19世纪末发现。
霍夫曼利用水提取柳树皮层粗品,经过酸碱极性分离和乙酰化反应,最终合成了阿司匹林。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来制备阿司匹林,绝大多数的阿司匹林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合成得到。
然而,基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的药物研究仍然是一项重要的领域,研究者们在探索植物资源中可能存在的新型有机化合物和药效活性,以期望开发出更具靶向性和治疗效果的天然药物。
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在癌症治疗中广泛使用的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
它是由美洲云杉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由于其抗癌活性以及其结构复杂性,紫杉醇一直是天然产物合成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紫杉醇合成具有挑战性,因为其结构中包含一个高度不稳定的环状乳头状结构。
许多实验室都开展了紫杉醇的合成研究,研究人员们通过组合化学合成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方式,方便地制备出了大量的紫杉醇结构类似物。
这些类似物包括纳鲁鲁三内酯和凯特多基尤金,都相信它能够发挥类似于紫杉醇的抗癌效果。
六氢大戟类化合物六氢大戟类化合物是一类从野猪大戟平常提取的二萜类天然产物,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结直肠癌和罕见的巨细胞肿瘤综合征,能够因其丰富的芳香族环和许多其他分子特性而表现出多用途的药物作用。
这些大戟类天然化合物中的六氢大戟相对更少见,因此它的生产和开发研究经常受到困难。
一些科学家已经尝试了合成一些六氢大戟的类似物,但是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合成过程相对困难,因此对于六氢大戟类天然化合物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强烈的关注点。
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进展第一章:引言人类利用天然产物治疗疾病历史悠久,从最早的植物药、动物药到现代的中药、西药,疾病治疗一直依赖于自然界中的物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药物,这一领域也成为目前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
针对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进展,本文从植物药、海洋生物、微生物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章:植物药植物药或者中药是天然产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植物药中活性成分种类繁多,含有多种生物碱、酚酸、黄酮等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许多临床常用药物都来源于植物药,例如头孢菌素、阿司匹林、紫杉醇等。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植物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分子筛选技术,可以从万千中草药中筛选出活性物质,这为新型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植物药的现代化研发过程中,还需注重严谨的质量控制、合理的配伍应用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
第三章: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是一种比植物和动物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的天然资源,也是药物源的重要来源。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海洋生物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药理学活性的化合物。
例如,海洋腔肠动物菲昂加螺中的映射素和映射素衍生物具有抗癌的药理作用,而紫菜中的藻胆蛋白则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效。
海洋生物的研究有很大的难度,其中之一就是提取出有效成分的难度。
一方面,海洋生物的数量巨大,复杂性高,不易培养;另一方面,海洋生物中的化合物往往结构复杂,提纯和鉴定技术相对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采用先进的分离提取技术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推进海洋生物的药理学研究。
第四章:微生物微生物是天然产物中另一个热点领域。
微生物中存在着多种具有药理学活性的代谢产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微生物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已经成为当前临床重要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药物。
微生物药物的研制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纯度等多个方面,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环萜烯醚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
环萜烯醚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环萜烯醚(cycloartane lactone)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环萜烯醚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活性的研究中,显示出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
本文将介绍环萜烯醚的合成方法,并探讨其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
环萜烯醚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通过天然产物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等方法。
天然产物提取是一种从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天然资源中提取纯化目标化合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的特点。
化学合成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具有高度可控性和灵活性,但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复杂的合成步骤。
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等生物催化剂对底物进行生物转化反应,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和可持续的合成方法。
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环萜烯醚的合成,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降低成本。
环萜烯醚作为一类天然产物,已被广泛研究其抗病毒活性。
许多研究表明,环萜烯醚具有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环萜烯醚可以通过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和病毒复制过程来抑制HIV传播。
另一项研究表明,环萜烯醚可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此外,环萜烯醚还具有抗乙肝病毒和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环萜烯醚可能成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候选化合物。
为了进一步研究环萜烯醚的抗病毒机制,一些研究者进行了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
他们合成了大量的环萜烯醚类似物,并评估了它们的抗病毒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环萜烯醚的抗病毒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化合物类似因子的引入可以增强环萜烯醚的抗病毒活性。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环萜烯醚的抗病毒活性与其对病毒复制关键酶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这些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为进一步优化环萜烯醚的抗病毒活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除了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环萜烯醚还具有其他药理活性,例如抗肿瘤和抗炎活性。
一些研究表明,环萜烯醚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诱导细胞凋亡。
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天然产物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内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中不少成分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成为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
一、研究意义天然产物的研究意义在于挖掘天然资源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天然产物对生物体的毒副作用小,药效显著,可为人类提供较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生物活性成分还可以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一些药物的研制存在瓶颈,天然产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为这些领域提供借鉴。
此外,天然产物的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步,大量的化学药物和副产品排放到环境中,对水、土、空气等造成污染。
天然产物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生态友好的替代品,减轻环境负担。
二、研究进展1.植物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植物是天然产物中最丰富的来源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植物的花、叶、果实、根、茎等部位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生物活性成分。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通过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等多种手段,提取出许多具有药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如黄酮类、生物碱、苷类、鞣质类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作为抗炎、抗氧化、降血压、降胆固醇等领域的药物,对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前景。
2.海洋生物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海洋生物产物与陆地植物产物相比,其种类及数量更为丰富。
海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过天然选择和适应性演化,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和代谢产物特征,因而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和结构也很复杂。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发现海洋生物源的化合物在抗癌、抗衰老、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活性。
其中,海藻、珊瑚、海绵等是海洋生物产物中较为重要的来源。
但是,海洋环境特殊性,生物种类繁多,样品获取难度相对较大,在研究中面临不小的挑战。
三、研究现状目前,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仍处在不断探索、发展的阶段。
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自古以来,天然产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和治疗。
从中药到现代药物的发现,天然产物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和价值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围绕天然产物药物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展开讨论。
现状天然产物药物研究是一个广泛和多样化的领域。
现有的天然产物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在经过系统的分离和提取后,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和测试,最终可以用于药物治疗。
最成功的天然产物药物之一是阿司匹林,其主要成分来自于柳树皮,已在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而中药材中的多种草药也被证明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如决明子、白鲜皮、三七等。
另一方面,在微生物方面,发酵和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也为天然产物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带来了新的可能。
例如链霉素和青霉素等两种非常著名的药物,都是通过培养被称为“青霉菌”的微生物而发现的。
尽管天然产物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例如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持久等优势,但其开发成本较高,且因为原料来源和生产成本的限制,天然产物药物的实际应用仍然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展望天然产物药物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一直受到认可和肯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天然产物的理解加深,其未来仍然将是令人期待的。
发酵和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使得天然产物药物的开发成本得以降低,同时也为新药物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维生素P”的新药物,它是通过发酵菜花玉米的混合物得到的,可用于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与此同时,天然产物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也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研究。
随着生物技术、计算机和化学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人们有望更深入地理解天然产物药物的原理和机制,进一步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总结天然产物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物作用和治疗效果,天然界中的各种草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可能潜藏着宝贵的药物资源。
虽然存在着其开发成本较高等局限性,但天然产物药物在将来依然具有令人兴奋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然产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抗癌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在抗癌药物方面,人们也开始关注天然产物的抗癌活性。
这些天然产物可以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天然产物具有出色的抗癌活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天然产物的抗癌研究进展。
一、小分子化合物天然产物中,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出色的抗癌活性。
其中,黄烷类、倍半萜类和生物碱类的小分子化合物已经被广泛研究。
例如,黄烷类的莲花碱被证明对许多癌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
倍半萜类的紫杉醇和阿霉素也是天然抗癌剂。
这些小分子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其效果。
二、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天然产物之一。
例如,紫锥花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此外,青蒿素也是一种具有非常强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
青蒿素是从青蒿树皮中提取的,在治疗恶性黑色素癌、肺癌和妇科癌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蛋白质和多肽天然产物中,蛋白质和多肽也具有抗癌活性。
这些天然蛋白质和多肽通常是通过食品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获得的。
例如,麦角甾醇二乙酸是一种来自于食用菌的多肽,可以阻止某些癌细胞的生长。
另一个例子是血凝素,这是从新西兰鲑鱼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
血凝素可以直接与肿瘤细胞进行相互作用,促使肿瘤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四、微生物微生物也是一种可以提供抗癌产物的天然来源。
大多数已知的抗癌天然产物都是从微生物中获得的,包括链霉素和卡他鲁多糖。
链霉素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的抗生素,其来源于链霉菌。
卡他鲁多糖是一种从蓝色的海藻中提取的天然产物,被认为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
总的来说,天然产物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抗癌药物来源。
它们不仅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具有独特的抗癌活性,在人类抗癌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总体上,天然产物的抗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分子机制。
植物源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植 物 病 毒 是 自然 界 中仅 次 于 真菌 的一 类 病 原
物 ,其 形 态 和 结 构 比较 简 单 ,通 常 是 由一 种 核 酸
植 物 ,在 全世 界主 要烟 草产 区均有 分 布 ,使烟 草和 其 他农作 物 的产量 和 品质大 大 降低 。据 报道全 世界 每 年仅 T MV造成 的危 害就 超过 l 美元 l。同时 , 亿 2 】 由于植 物病 毒对植 物 细胞具 有绝 对寄 生性 ,病 毒复 制所 需 要 的物质 和能量 场所 完全 由寄 主植 物提 供 , 导 致病 毒和 寄主 的代谢 互相 纠结 融为 一体 。 因此 , 抑 制 植 物 病 毒 病 的药 物 很 难 只 选 择 性地 攻 击病 毒 而 不伤 害寄 主细胞 ,导致 目前筛选 高效 、专一 、安
中国烟草科学
C iee o ac c n e hn s b coSi c T e
植 物 源 抗 烟 草 花 叶病 毒天 然 产 物 研 究进 展
耿 召 良,商胜 华 ,陈兴 江 ,曹 毅
(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贵阳 5 0 2 ) 50 3 摘 要 :烟草普通花 叶病 毒病 ( MV)是严 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 的一种病害 。综述 了植 物源活性天然产物抗 烟草花叶病 T
中 图分 类号 :¥ 3 . 4 57 2 文 章编 号 :10 —1 9( 0 1 10 8 —8 0 75 1 2 1 )0 —040 DO :1 . 75 1.0 1 . 9 9 s 0 00
Ad a c t r l o u t r m a t t t TMV t i v n e i Na u a n Pr d c sfO Pl n s wi An i h - Ac i t vy
Ke w o d n t r r d csfo p a t t b c o mo acv r s T V: n i i ci i ; ci n me h im y r s: au a p o u t r m l n ; o a c s i ; M l i u at r at t at ca s v a l vy o n
当代天然产物开发及进展
当代天然产物开发及进展天然产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物体的化合物或物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活性,天然产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农业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资源的继续开发,当代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医药领域,当代天然产物的开发在新药研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约有40%的临床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
著名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就是来源于紫杉树的树皮提取物,其具有强烈的抗肿瘤活性。
类似大黄素、秋水仙碱、地补丸等都是来源于天然产物,并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被发现和开发,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药物。
除了医药领域,当代天然产物的开发也逐渐渗透到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在食品领域,天然产物可以用于提取食品香精、防腐剂和色素等。
红色素的大部分来源于红曲米和甜菜。
一些天然产物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理活性,如保健食品和植物提取物等。
在化妆品领域,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被广泛用于面霜、护肤品和洗发水等产品中,其具有保湿、抗氧化和抗炎等功效。
为了更好地开发当代天然产物,科学家们不仅积极寻找新的天然资源,还通过创新技术进行有效提取与分离。
通过灵活的萃取方法和高效的固定化技术,可以获得更纯净的天然产物。
现代分析技术的提高也为天然产物的鉴定和活性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通过质谱、核磁共振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可以准确定量和鉴定复杂的天然产物。
尽管当代天然产物的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过度开发与滥用,部分天然资源面临枯竭和灭绝的风险。
很多有活性的天然产物在体内具有复杂的代谢途径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
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成本较高,制约了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当代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应用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创新技术的应用,更多具有活性和独特结构的天然产物被发现和应用。
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新思路
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新思路随着全球传染病的不断爆发,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常常存在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找新思路和方法进行抗病毒药物研发势在必行。
一、天然产物驱动的药物发现天然产物一直被视为宝贵的资源,其具有多样化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对于潜在的抗病毒活性也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从蘑菇、草本植物等自然界中提取有效成分,并通过筛选和优化,可以发现许多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例如利用青蒿素所含有的特定基团,经过改良后开发出了广谱抗疟药——青蒿素类似物。
因此,在天然产物中寻找并开发具有抗病毒功效的新型化合物将是一种效果显著且潜力巨大的新思路。
二、靶向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药物设计病毒感染依赖于一系列靶点及其相应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因此,通过对这些靶标和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抑制剂或活化剂,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例如,在开发针对HIV感染的药物时,重要的目标之一是病毒复制周期中所需酶的活化或抑制。
通过设计特定结构与酶结合,干扰病毒酶活性从而实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这种针对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进行药物设计的新思路,将为快速开发具有高效性和低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提供重要指导。
三、免疫刺激剂的应用免疫系统在抵御感染和清除病原体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开发和利用免疫刺激剂来增强机体免疫力被认为是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抗病毒策略。
免疫刺激剂能够通过增强抵抗病原体能力、增加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例如,调节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或使用疫苗技术,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提高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因此,在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时,免疫刺激剂的应用将成为一个重要且有前景的领域。
四、基因编辑技术在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工具。
该技术可精确、快速地编辑目标基因序列,并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
天然先导化合物研究现状
天然先导化合物研究现状摘要:几乎每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都受到2~3种病毒的危害。
由于植物没有像动物一样完整的免疫系统,并且植物病毒是活体寄生物,侵入寄主细胞后核酸很快与寄主的核糖体结合,借助于寄主的代谢开始复制自身蛋白,因此很难找到对病毒有抑制而对寄主不造成损伤的药物。
20世纪初Allard报道商陆汁液中存在TMV的抑制物质,之后防治植物病毒的重点逐渐转向植物天然提取物方向。
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从天然产物找到了许多抗植物病毒抑制物质,为植物病毒天然抑制剂的开发以及利用天然抑制剂有效成分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新型药剂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天然先导,天然植物1 天然植物病毒抑制物的研究现状1.1 从高等植物中提取抗病毒抑制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高等植物中含有抗病毒物质,从这些植物的茎、叶、根、花和种子的汁液中分离到有效的抑制成分,这些植物大多集中在石竹日,包括商陆科、藜科、石竹科以及莲子草属和叶子花属等数百种植物中,但不同粗提液对病毒抑制作用强度和条件可能存在差异。
成巨龙发现藜科植物中的菠菜粗提液对TMV的抑制作用最强,原液抑制率达到97.3%,其次是苋色藜,再次是昆诺藜,灰藜对TMV几乎无抑制作用。
翟梅枝等发现3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均对TMV侵染心叶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8份提取物对TMV的抑制率在90%以上,它们是:莲、核桃、榕树、柿、杨梅、水蜈蚣、叶下珠和羊蹄甲。
白建军等在试验中发现凤毛菊、盘果菊、瓦松、苦参、香薷的提取物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抗病毒、抑菌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黄遵锡等研究发现,由百合科和忍冬科的一些植物配制的“植毒灵”对TMV有防治作用。
朱水方和裘维蕃在中草药对植物病毒的作用研究中发现,大黄、连翘和板蓝根抽提液对黄瓜花叶病毒具有比较稳定的疗效并能促进植株的正常发育。
另外,已报道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植物还有庭荠、油菜、蔓陀萝、烟草、酸模、钩粉草、紫茉莉、臭牡丹、牛心朴子草、黄细心、莲子草等。
植物天然产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天然产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植物天然产物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这些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因此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植物天然产物的分类植物天然产物的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生物碱、多糖、萜类化合物、黄酮类、酚酸等几类。
1.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天然产物,如可卡因、吗啡、阿托品等。
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镇痛、镇静、麻醉等。
在医药领域,生物碱广泛用于止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药物中。
2.多糖多糖是一类高分子多糖,通常存在于植物中的细胞壁、胶囊等部位。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3.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如青蒿素等。
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4.黄酮类黄酮类是一类植物中常见的化合物,如黄酮、花青素等。
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5.酚酸酚酸是一类植物天然产物,包括咖啡酸、苯甲酸等。
酚酸具有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二、植物天然产物的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天然产物的应用研究也不断深入。
以下针对其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做简要介绍。
1.医药领域植物天然产物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应用广泛。
如利用萜类化合物制备的青蒿素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黄酮类化合物的芦丁则可以帮助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
此外,多糖和酚酸也在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应用于免疫调节和治疗癌症等方面。
2.保健品领域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保健品市场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大。
植物天然产物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金银花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等,都广泛建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食品领域植物天然产物在改善食品质量、延长保质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芦荟提取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蒽醌类衍生物 蒽醌类衍生物是芦荟提取物重 要的组成部分,占芦荟渗出液干物质的 9%~30%,是 存在于芦荟叶片外皮部分具有高度活性的酚类化合 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芦荟中蒽醌类衍生物组分 较复杂,包括芦荟素、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酚、芦 荟皂草甙、芦荟宁、芦荟苦素、芦荟霉素等几十种成 分 , [3-4] 其中芦荟大黄素是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1.2 糖类物质 糖类是芦荟叶片内黏液组织除去水 分外的主要成分,包含单糖和多糖两部分。 单糖组分 有甘露糖、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等,但其 功能特性相对于芦荟多糖较单一,因此芦荟多糖是 芦荟中糖类物质的主要研究对象。 目前已被检测到 的芦荟多糖有乙酰化葡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葡甘 聚 糖 、D- 葡 萄 糖 、D- 甘 露 糖 、D- 半 乳 糖 、AloctinA、B
·432·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 年 7 月第 17 卷第 4 期
综述
芦荟提取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业强,孙振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6)
[摘要] 目前市场上抗病毒药物多为化学药物,滥用化学药物极易导致耐药突变株的出现,一旦耐药株流行,对人类健康是 一个巨大挑战。 纯化合物新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使得植物提取物等天然药物的开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芦荟作为天 然药用植物,其来源广、成本低且无不良反应的特点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芦荟中的蒽醌类衍生物、多糖及糖蛋白均具有抗病毒 作用。 本文就国内外芦荟提取物在抗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系统地总结芦荟提取物的分类及其抗病毒活性,以 期为芦荟的开发利用及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芦荟;蒽醌类;植物提取物;抗病毒作用
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药理学研究
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药理学研究生物碱是一类含有多种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这些物质因其多样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而备受药物研究工作者关注。
其中,天然产生的生物碱是药物研究的重要来源。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许多天然产物已被使用为药物,比如阿托品、奎宁、曲马多等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药理学研究。
一、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来源及药理活性生物碱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它们具有多样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药物研究。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碱类物质如下:(一)黄连素黄连素是黄连中的主要生物碱。
它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炎症作用。
近年来,黄连素的研究表明,它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和抗肿瘤作用等生物学特性。
(二)小檗碱小檗碱是一种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小檗科植物中。
它是一种强效的胆汁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因此被应用于治疗肝脏疾病。
此外,小檗碱还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症和抗肿瘤等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药物。
(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产物。
它们具有多种生物作用,比如抗氧化、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和抑制病毒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黄芩素和蒽醌类化合物是常用的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可用于各种病理状态的治疗。
(四)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局部麻醉作用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比如可卡因和二甲双胍等,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可卡因被广泛用于牙科手术等麻醉或止痛中。
二甲双胍则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其他疾病。
(五)抗肿瘤活性生物碱类物质还被广泛用于肿瘤治疗。
生物碱类物质的抗肿瘤活性源自于它们与癌细胞结合的能力和对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比如卡培他滨就是一种生物碱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其他白血病等疾病。
二、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药理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以下是一些近期的研究进展:(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某些生物碱物质,比如丁香碱、表沙参碱和常山碱等,具有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生态、 健康和安全等问题 的 E t 益重视 , 化学农 药、 转基因等手段在生产 中的使用正受到一定的限制 , 而
利 用 天 然 产 物 防 治 烟 草 花 叶 病 逐 渐 成 为 新 的 研 究
执 占:
可逆的抑制, 具有广谱抗植物病毒 活性 。核糖体失活 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 迄今为止已在大戟科 、 忍
抗性 。
1 植物源类抗烟草花叶病毒物质
根 据现 有研 究结 果 , 物 源活 性 物 质抗 烟 草 花 叶 病 植
2 o ac ce c ee rhI s tt .C e zo o ac o a yo n nP o ic .T b c oS in e R sac n tue h nh u T b c oC mp n fHu a rvn e,C e z o 2 0 0,C ia i h n h u4 3 0 hn )
摘 叶病毒 ( MV) T 的效果 , 并对在生产 实践 中利 用不 同来
源的天然产物防治烟草花 叶病毒病进行 了展 望。
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气候的变化,农作物病害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植物抗病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学领域的热门课题,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一、植物抗病性的研究方法植物抗病性的研究主要包括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揭示植物抗病性的形成机制。
在遗传学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植物种质资源和家族群体的表现型差异,挖掘富有抗病性的基因。
利用分子标记和连锁图谱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和克隆这些关键基因,为培育抗病性品种提供有力的基础。
生物化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抗病性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
通过分析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揭示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分子生物学是植物抗病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向植物中导入外源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此外,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基因进行精确修饰,进一步改善作物的抗病性。
二、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新进展1. 抗病基因的发现与应用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学和逆向遗传学等手段,成功克隆了许多植物抗病基因,并鉴定了它们的功能。
这些抗病基因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方法导入到重要的农作物中,提高其抗病性。
通过精准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对这些基因进行精确修饰,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
2. 免疫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植物的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来调控,而这些途径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植物抗病性的形成机理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RNA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技术,揭示了许多免疫信号传导途径的组成和调控机制,拓宽了我们对植物抗病性的认识。
3. 仿生农药的开发传统的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研发替代品成为了迫切需求。
植物抗病性研究的新进展为仿生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植物的抗病机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抗病活性的化合物,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植物天然产物对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植物天然产物对抗肿瘤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植物天然产物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相比,植物天然产物具有天然、无毒、无副作用、多效性等优点,成为了抗肿瘤新药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植物天然产物对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1. 植物天然产物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现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天然产物中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有:黄酮类、白藜芦醇、生物碱、二萜类、萜类、萜类化合物和固醇等。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多种方式发挥着抗肿瘤作用。
2. 植物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们对植物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相比,植物天然产物具有更优秀的药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植物天然产物在抗肿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黄芩素:黄芩素是一种黄酮类天然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
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多种抗肿瘤作用,如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
(2)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单宁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3)千里光碱:千里光碱是一种生物碱类天然产物,具有比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千里光碱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4)香叶酚:香叶酚是一种二萜类天然产物,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香叶酚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 植物天然产物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前研究正如上文所说,植物天然产物具有多效性和安全性的优点,成为了抗肿瘤新药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对于肿瘤的治疗而言,单一使用植物天然产物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因此,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
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好处是明显的,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还可以抑制化学药物的多重耐药性。
我国生防微生物代谢产物研发应用进展与展望
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
MMP 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广的生物农药。
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是未来绿色农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和应用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例如成都新朝阳研发生产的冠菌素,分析了我国代谢产物农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态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病、虫、草等危害频繁发生。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生产资料,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研发和使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生物农药的定义和范畴因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时期稍有不同,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
MMP 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用抗生素具有特定的杀菌或杀虫活性,化学结构和防治作用机理明确,如井冈霉素和多抗霉素;植物免疫诱抗剂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增强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如阿泰灵;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或抗逆性,如S-诱抗素。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研发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01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点(1)化学结构复杂,不能或不易通过化学方法合成;(2)生物活性具有选择性,病原菌对这些代谢产物不易产生抗药性;(3)兼具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植物抗病性,且有增产效果;(4)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时间短,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利用;(5)微生物代谢产物生产原料多为淀粉、糖类、玉米浆、黄豆粉等廉价再生性生物资源;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废液和废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同一套设备略加改造可应用于其它菌种的发酵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β-榄香烯的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β-榄香烯的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β-榄香烯是一种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香料和药用植物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β-榄香烯的药理活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对β-榄香烯的药理活性进行概述。
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β-榄香烯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某些研究表明,β-榄香烯可以抑制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此外,β-榄香烯还能抗击许多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HIV-1等。
2. 抗氧化作用
β-榄香烯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某些研究表明,β-榄香烯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此外,β-榄香烯还可以通过抑制ROS的产生以及调节蛋白质激酶的活性来减轻细胞损伤。
β-榄香烯可以通过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β-榄香烯还可以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细胞的黏附,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β-榄香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剂。
某些研究表明,β-榄香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例如,它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阻止肿瘤的发展。
总之,β-榄香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药物的潜在价值和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l
2,10一bisaboladien一1一onc的结构
2国内檀物抗病毒剂研究进展 中草药防治动植物病毒在世界上引起了高度重 视,人们不但广泛筛选抗病毒的中草药.而且从其中 提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病毒物质,南开大学邱德 文等人曾总结了近二十年来已报道抗植物病毒天然 抑制物质,详见表l。 80年代后期,林存銮从90种植物中筛选出小
达50%。 2001年Gonazalez c010ma报道‘7 o使用2。l(】一 bisab。ladien—l—one(1)作为Myzus persicae蜘蛛的 驱避剂.防治植物病毒传播媒体,能有效预防植物病 毒发生。
国外植物和微生物抗病毒剂的研究进展 自1925年Dugger和Armstrong发现商陆
萎主著篙竺霖搿笺然产物进展
关键词抗植物病毒荆天然产物进展
S尊譬氏
.。)坤n融
治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1()oomg/kg浓度下,a一 多熔素抑制率达65%,e一多熔素抑制率迭91%。 1992年日本三井农林株式会社原征彦、冈田文 雄从绿茶或红茶叶萃取的单宁酸单或多糖”,,特别 是儿茶酚化合物不仅能保护作物免受病毒侵染,而 且能抑制病毒在作物上扩散,田间用量为300mg/ kg'对烟草花叶病毒防效55.5%.3000mg/kg防技
用丙酬萃取的M油b№植物肇取物,药剂浓度
1mg/n-1,对烟草花叶病毒防效达74%。 1989年日本chiss。公盲J Masahiro Fujii等人报 道”o了采用。一或e一多熔素作活性物质可有效防
藜(函Pn?印讲“m∞c优iMm)和玉簪(F如地
声如n舰g翻∞)两种植物的抽取液对番茄花叶病毒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2001)和贵州省十五攻关资助项目。 xt本文联系人。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ⅣD如跚nf抽d融)什抑制TMV后,为j,寻找更
有效的抑制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已知化 学成分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到生物体的抽取物,包 括从高等植物、细菌、真菌、藻类,甚至昆虫进行了广 泛筛选,发现了好几种类型抑制物。日本、印度等国 研究植物和微生物抽取物居多。1973年kubo和 Tamura报道的抗病毒农药海藻酸多聚体以及1981 年Maedn发现I。entemin都具有使TMV聚集的能 力。Hirai采用昆虫的提取物能抑制TMV、cMV和 PVx侵染,此外还有多酚化合物、核糖核酸酶等。 八十年代日本从菠菜叶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 对烟草花叶病毒有很强抑制作用。 1987年日本烟草公司Kubo susumn报道…采
1
1993年日本烟草公司Yo-chi M-kami等人报 道“J,采用多糖F—Ab,10pg/n・i对烟草花叶病毒抑 制率达76.6%。 2001年日本NoK公司大平等人报道oo于微生 物肠杆菌FERMP一8884培养液500倍稀释倍数, 对黄瓜花叶病和烟草花叶病有良好防治效果。 2001年日本Tayca公司尾崎等人报道“’采用 粗多糖产物(cFERMP一17459,对烟草花叶病防效
达83.6%。
植物病毒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危害,由于 防治困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随着分 子生物学的发展,虽对病毒病害的作用机制有r深 入了解,但病毒病害似乎越来越多,在农业生产上造 成持续不断的损失.由于病毒对植物细胞的绝对奇 生胜.病毒复制所需的物质、能量、场所完全由寄主 细胞提供,这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更为困难,给高 选择的化学抗植物病毒剂在研究与开发上带来很大 困难。各种作物都有不止一种病害发作。作物病毒 性病害造成严重的减产,降低农产品品质,例如:玉 米粗缩病、辣椒病毒病、烟草花叶病,甘薯、马铃薯病 毒病等导致的损失都掘严重。为了防治植物病毒 病.人们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研究,迄今为止,已发 现了多种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具有抑制植物病毒活 性,随着绿色农药对环境生态保护的推动作用,近年 来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下面简要综述近 年来植物和微生物抗病毒剂的研究开发情况。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PESTIC
天然产物抗植物病毒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金林红.宋宝安”。杨松,胡德禹
(贵州大学精细化I研究开发中_,贵阳55()025)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走然产物抗植物病毒荆的研究进展。包括走然产物来源、分类、帝】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