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资料

合集下载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

长征的历史资料大全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长征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参阅。

长征历史资料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__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长征跨越的地区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 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 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 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 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 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 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6年10 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 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 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1.翻越五岭 2.急跨乌蒙 3.巧渡金沙江 4.飞夺泸定桥 5.踏岷山雪
强渡大渡桥
红军过雪山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四川西北)
红军过草地
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 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 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 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 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 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 他们是国内

红军长征背景资料

红军长征背景资料

红军长征背景资料红军长征背景资料 1.长征简介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刈芙崃说谖宕畏础拔Ы恕笔О艿木榻萄担勒送趺鳌白蟆鼻忝跋罩饕逶诰律系拇砦螅妨?艘悦蠖淼闹泄仓醒氲恼妨斓迹?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

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

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围剿”,恢复中央苏区。

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这些名称,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经过彝民区。

此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有七个多月的时间了。

扩展资料:长征期间的重大事件介绍: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关于长征 的背景资料

关于长征 的背景资料

关于长征的背景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长征的背景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国共内战背景长征发生在国共内战时期,这场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政府军队之间的斗争。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形成了统一战线,但战争结束后,两党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演变为全面内战。

二、国民党政府的围剿战略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围剿战略,意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力量。

他们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分割红军势力范围,建立包围圈,以期将红军逐渐消灭。

三、中央红军的困境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下,中央红军陷入了极其困境的境地。

红军受到敌军的严密封锁,被迫转移到贵州、四川等地,但仍然难以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

四、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为了保护红军的生存与发展,中共中央决定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等红军主力组成了中央红军。

五、长征的目标与路线长征的目标是突破敌军的封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红军通过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最终到达陕北的延安。

长征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历时370多天。

六、长征的艰苦与牺牲长征是一次艰苦的行军,红军面临着严寒、饥饿、疾病等困难。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许多战士因为疲劳、伤病或战斗中牺牲。

七、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转折点,它展示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长征的胜利使红军转移至陕北,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组织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八、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和军队的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征也使红军队伍更加凝聚力,加强了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九、长征的历史地位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体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起来,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在国共内战时期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关于长征的故事资料

关于长征的故事资料

关于长征的故事资料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于1934年10月开始,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战略转移行动,直至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地区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故事的背景可追溯到193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针对蒋介石政府的围剿策略,提出了进行战略转移的建议,以避开蒋军的围追堵截,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新机会。

这一建议获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通过。

红军主力起初从江西省的秋收起义根据地出发,途经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区,向西北方向行进。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恶劣的天气条件和频繁的敌人袭击。

同时,长征中红军还面临粮草不足、伤病、战斗损失等问题。

长征的其中一段最为著名的故事是红军通过四川的大渡河。

由于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不得不在大渡河上构筑木筏和桥梁,进行渡河。

在这一过程中,红军不惧艰险,勇敢地战胜了敌人的进攻。

经历了多次长途跋涉和战斗,红军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地区的延安,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也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并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被视为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
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壮丽的历史故事,也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象征。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

3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

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

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井冈山。

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右江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长征的简介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各阶段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中国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间。

该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国共内战中的困境,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争取革命的胜利。

长征的过程中,党和红军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长征的起点是红军在江西瑞金的撤退,由于敌人的围剿,红军被迫离开了江西根据地。

长征开始后,红军面临着严峻的情况,包括艰苦的地形、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追击。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穿越了雪山、草地、河流等各种地形,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挫折。

长征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四渡赤水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需要跨越赤水河四次,才能突破敌人的封锁。

红军经过顽强的抵抗,最终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继续前进。

这场战役是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红军逐渐走出了困境,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是陕北的延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

在长征的最后阶段,红军经过了川陕边区、甘肃、宁夏等地,最终到达了延安。

长征的成功不仅使红军得以保存,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延安,共产党得以重新组织和发展,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长征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行动。

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长征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长征精神在中国的抗战和建设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中国长征是一次充满艰辛和困难的伟大行动,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鼓舞着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关于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避免被敌人全歼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这次长征是在1934年10月开始,历时一年多,纵深约2万多公里,行程途中经历了艰苦的山区、草地、雪地、河流等各种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

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保持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可谓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战役。

长征开始于江西瑞金,红军主力分为三大纵队,分别是一纵队、二纵队和四纵队。

他们要穿越险峻的井冈山、五岭山脉,进入湖南、贵州等地。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革命斗志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长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根据地,以便重新组织和发展红军的力量。

长征最终的目的地是陕北,那里有广大的农村和群众基础,适合进行游击战争和军事斗争。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断与敌人进行战斗,同时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争取农民的支持。

这也为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还经历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这是红军为了渡过赤水河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通过不断的战斗和渡河,最终成功突围,继续前进。

这次战役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和智慧,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征中,红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战斗,展示了他们的英勇和忍耐力。

长征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使得红军能够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

长征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长征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之一,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总结起来,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和战略撤退行动。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有关长征的详细资料:一、长征的背景1. 抗日战争背景:长征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战略撤退,以保存实力。

2. 国共内战背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国共两党的冲突逐渐演变为全面内战,长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之际。

二、长征的起因1.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围剿”,红军面临巨大的压力。

2. 湘江战役失败: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放弃原有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三、长征的路线和行程1. 路线选择:红军领导层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选择西北方向,经过陕甘宁边区,与苏区取得联系。

2. 行程和时间:长征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红军行军途经11个省份,跨越18个山脉,总行程达到2万5千多里。

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1. 自然环境的考验:长征途中,红军面临严酷的自然环境,如高山、河流、草地等,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敌人的追击和围剿:红军行军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追击和围剿,红军不得不进行多次战斗和突围。

五、长征的意义和影响1. 保卫中国共产党:长征的成功,保卫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继续领导中国革命。

2. 壮大红军的力量:长征过程中,红军得到了锻炼和壮大,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3. 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长征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历程,对日后的中国革命和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长征的经典事件1. 井冈山会师:红军主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确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2. 红军长征出发: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的历程。

3. 千里跃进黔马:红军在贵州进行了千里跃进的行动,成功突围,避开了敌军的追击。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

这次长征是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同时寻求新的革命根据地而进行的。

长征的历程艰辛而艰苦,但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然而,起义失败后,红军被迫转入游击战争阶段。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不断围剿和打击,红军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困难。

1934年,红军在中央苏区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败,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长征。

长征的总路程约为2.5万千米,历时368天。

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艰苦的山地、草地和河流等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

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疾病和敌人的追击。

长征期间,红军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包括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和巧渡金沙江战役等。

这些战斗体现了红军的英勇和顽强精神。

长征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以继续抗日战争。

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许多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

最终,红军在1935年到达了陕北的延安,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顽强精神。

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革命目标,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顽强精神激励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成功。

其次,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许多地方,与当地群众进行了接触和交流。

他们宣传了共产党的理念和目标,争取了更多的支持者。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长征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经验。

红军在长征中学会了灵活应对敌人的追击和围剿,掌握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和策略。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资料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其神勇艰苦的精神,充分显示了共产主义运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但是,为什么要举行长征?红军为什么能够胜利地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其中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一党中央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一九三二年十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纲领,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

到一九三三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

长征资料_??????

长征资料_??????

长征资料
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
年间,从江西瑞金起跑,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西延安的一次伟大战役。

以下
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
1. 长征的背景: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抵
抗国民党的“围剿”政策的一项重大战略行动。

2. 长征的起因:中共中央认为当时的武装反抗力量已经无
法一次性消灭敌人,决定采取游击战争,打破敌人的封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3. 长征的路线:长征的主要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
西延安。

4. 长征的艰苦条件:长征的路径经过险峻的山脉、密林、
河流等地形,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追击,军队
经历了艰苦的长途跋涉。

5. 坚定的意志和艰苦奋斗: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
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并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
的精神。

6. 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使得中国工农红军转移了根据地,保存了战斗力,确立
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 引言长征是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转移。

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剿,中共领导决定实行全国性的长征。

长征期间,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考验,但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长征的背景、引发原因、历程和影响。

2. 背景长征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革命的前夜。

在1927年至1928年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受到了严重挫折。

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发动了针对共产党的大规模清剿,造成了许多共产党员的伤亡和失踪。

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共领导决定实行全国性的长征。

3. 引发原因长征的引发原因有多种。

首先,红军面临着敌人的严密围剿,如果不进行战略转移,将面临超过30万敌军的围歼。

其次,中共领导决定寻找有利于发展和对抗敌人的农村根据地。

最后,中共需要向中国农民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革命。

4. 历程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至1935年10月结束。

红军根据地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红军指挥部设在井冈山。

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艰苦的山区穿越、敌人的追击和内部斗争等困难。

红军通过长征,最终到达了陕北的延安,成功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5. 影响长征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征展示了中共的坚定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中共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长征使中共掌握了建立农村根据地和发展农村革命的经验,为未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最后,长征使中共的军队转变为革命的主力军,从而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影响力。

6. 结论通过长征,中共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摆脱了敌人的围剿,并在延安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长征的背景、引发原因、历程和影响都表明了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远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长征的一些相关资料。

一、长征的起因和背景长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优势,红军被迫离开了瑞金,开始了长征。

长征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二、长征的路线和过程长征的路线经历了多次变更,最终红军选择了从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这条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跨越了中国的南北和东西方向,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远征。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挑战,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条件。

三、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其次,长征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和顽强意志,使其具备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最后,长征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得到了提升。

四、长征的启示和教训长征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在艰苦斗争中才能锻造出真正的革命战士。

其次,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路线和观点,才能赢得胜利。

最后,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五、长征的纪念和影响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影响。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纪念活动、出版相关书籍等,来追忆和纪念这段历史。

长征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六、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长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关长征资料

有关长征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间】1934~1936年间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地点】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红军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转移和战斗行动。

这次长征是在国共内战爆发后,红军被迫转移基地以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追捕。

长征的起点是从江西瑞金出发,最终目的地是陕北。

红军沿途经历了艰苦的行军、战斗和生活条件,跋涉了约1万2千多公里的山川峡谷,跨越了数座大江大河。

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挑战,还受到了瘟疫和饥饿的困扰。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包括井冈山战役、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

红军以强大的意志力和战斗素质,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进,最终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长征的意义深远。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并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长征使得红军在战略上消除了被敌人包围的危机,保持了红军的生命力。

此外,长征也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英勇的斗争和坚定的意志的象征。

总而言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事件,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战斗的英勇精神。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逃跑),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长汀、全州、桂东、信丰······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长征的资料
红军长征的资料有哪些的呢。

参考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可以借鉴的哈。

欢迎阅读。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

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

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

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
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

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

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

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

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

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

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

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
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

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
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

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