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1.2《雨巷》 word导学案
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雨巷》word导学案
诗两首(课时1)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预习案【学习目标】1.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分析意象,品悟意境之美。
3.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理解诗歌美。
【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人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做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他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人。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云中鹤。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2.文本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雨巷》导学案一、歌曲导入《丁香花》二、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三、重点字词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四、意象情感全文当中有哪些意象?背景道具:人物形象:五、整体感知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2.读完第一节,谁能描述一下此时此刻,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那么其中的“雨巷”的描写有何作用?4.“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作者为什么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不是茶花姑娘、杏花姑娘?6.思考:丁香花象征了什么?7.丁香姑娘的象征?丁香姑娘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六、总结1.雨巷仅仅是一条狭窄破旧、阴暗潮湿的小巷吗?2.原因探究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
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1、失恋的痛苦:2、现实的黑暗3.艺术特色(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2)优美的音乐旋律。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④词的重叠运用⑤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4. 探究: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主题)1.爱情说:丁香姑娘:雨巷:我:情感:2.革命说:丁香姑娘:雨巷:我:情感:《雨巷》一、歌曲导入《丁香花》二、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三、重点字词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四、意象情感全文当中有哪些意象?背景道具: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人物形象:我姑娘五、整体感知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人追寻丁香姑娘,但求而不得。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2雨巷
《诗两首》导学案《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 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3.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4.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5.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教学难点、重点
1. 学习象征的用法。
2. 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六、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 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
2. 通过细节进一步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3.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第二课时
1. 进一步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2. 深入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3.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4. 进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才华,同时再次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七、课后作业
1. 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和意境。
2. 分析文中其他意象的象征意义,如“雨巷”、“油纸伞”等。
3.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自己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雨巷》导学案共3篇
《雨巷》导学案共3篇《雨巷》导学案1导学案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工具,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深入探究一个文学作品,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篇文章以《雨巷》为例,将介绍一个完整的《雨巷》导学案。
1. 感受雨巷的气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雨巷》的世界,我们可以先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来感受雨巷的气氛。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雨巷的样子,用形容词或诗句来描述它的氛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雨巷》的主题。
2. 理解《雨巷》的主题在讨论《雨巷》的主题时,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雨巷》是一首描写什么情感的诗歌?”“作者在《雨巷》中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和思想?”等等。
通过让学生自主发挥和讨论,让他们理解《雨巷》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习诗歌技巧学生还应该学习一些诗歌技巧,比如韵脚、节奏、修辞手法等等。
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可以提高他们对《雨巷》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加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4. 探讨诗歌的背景《雨巷》诗歌出自唐代诗人柳永之手,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雨巷》时,我们应该将这首诗歌放在它所处的历史时期背景下来看待。
就这首诗歌的产生、作者、风格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懂得诗歌也是依附于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
5. 拓展阅读学习《雨巷》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选择一些与《雨巷》相关的作品,比如“越女剑”、“春江花月夜”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雨巷》导学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雨巷》这首诗歌,包括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学习一些诗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 《诗两首》之《雨巷》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一
2.《诗两首》之《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重点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学法指导】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雨巷》 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节奏、语言等方面。
3、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雨巷”“丁香姑娘”等。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音乐美和绘画美。
2、难点(1)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
(2)探究诗歌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融合。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 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
他的诗作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2、写作背景《雨巷》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茫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四、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意象分析(1)“雨巷”:这是一个怎样的雨巷?它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她象征着什么?(3)“我”:“我”在诗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艺术特色(1)韵律与节奏:分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音乐美。
(2)语言特色:探讨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和富有表现力。
(3)象征手法:诗歌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雨巷”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是否存在多种解读?2、交流分享:诗人的情感是单一的还是复杂的?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六、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将《雨巷》与其他现代派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之处。
2、诗歌创作:模仿《雨巷》的艺术特色,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雨巷》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诗歌通过独特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导学案
必修①第一单元第 2 课《雨巷》(戴望舒)设计:田维审查:姜恒权执教:使用时间:【目标择定】1剖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学会多角度解读诗歌。
2经过朗读、联想、想象、鉴赏,研究合作式的学习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意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觉诗歌模糊的情境美。
第一部分【研究一径】【主问题】《雨巷》一诗美在哪处?1.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称,可见《雨巷》一诗在创作上极具特点之美,对此如何点评?2.诗人借助象征意象来创建抒怀诗歌的境界治美,请领会《雨巷》情韵之美。
3.如何理解诗歌中优美的“丁香”?4.依据《雨巷》一诗的境界,请联合当不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前后创作经历,你以为戴望舒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人品之美美在哪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读2.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是中国现代有名的诗人,也创作散文、论文等,翻译外国文学。
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 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前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贞洁而温柔 , 多情又潇洒。
1929年 4 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第一版,此顶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怀诗《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所以被称为“雨巷诗人”。
先期的诗,轻快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模糊、委婉;后期的诗《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愿望》《等候》,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加洗炼纯朴。
3. 写作背景:这成名作约作于 1927 年夏季,发布在1928 年 8 月的《小说月报》上。
1926 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念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踊跃宣传革命,发散张贴传单,煽动工人停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
1927 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举屠戮与追捕。
诗人戴望舒也遇到了公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
从狱中后隐居杭州,松江逃难。
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月里,白色恐惧笼盖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语文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2课《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何延滨一、巧设迁移:二、展示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把握“丁香”这一意象,体会本诗情感。
2、欣赏本诗,把握反复、排比两种修辞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小组研讨——展示评价——总结点拨——训练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样的心灵看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三、自主探究:1、作者背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
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
《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叶圣陶送给他“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诗歌,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加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
1928回到上海,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
曾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辗转漂泊,但从未放弃过译、著工作。
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
”,这首诗约作于风云动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2、“知人论世”是诗歌的一种鉴赏方法,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情感。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一个诗人情感的载体——意象,作者运用这个意象,也就是想借它来传达自己相同的情感。
意象:“丁香”的代表意——孤高、美丽、忧愁。
3、请你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4、情感探究:(1)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这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后,再来品味这首诗。
(听教师范读或录音)(2)作者到底想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表达什么情感呢?并结合书后第二题与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
体会本诗情感。
(自由朗读后小组讨论并记录)(3)请把你对本诗情感的体会与你全班同学分享。
《雨巷》通过对梅雨时节江南小巷阴沉的图景的描写,创设了一种凄凉朦胧的意境,抒写了诗人苦闷、彷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的情感。
四、内化巩固:1、明确以下手法:①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②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探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1、字词识记雨巷()巷()道撑()着彷()徨()寂寥()彳()亍()惆()怅()凄婉()颓()圮()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注意感情基调)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
【探究案】徜徉《雨巷》,品味精读一.鉴赏形象: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导学案】必修1 第2课《雨巷》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二)内容:《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雨巷》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自由诗(新诗)的特点,掌握从意象、艺术手法等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2.掌握《雨巷》所用的复沓、叠句手法和象征手法。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对诗歌艺术细腻、灵敏的感受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从意象、艺术手法等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难点: 掌握《雨巷》所用的复沓、叠句手法和象征手法。
三、知识链接:1.解文题雨巷,即下着绵绵细雨的小巷,是诗中“我”与“丁香姑娘”相逢又擦肩而过的地方,用这一意象作为诗题,引人遐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
2.识作者戴望舒(1905-1950) 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也写作散文、论文等,翻译外国文学。
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施蛰存等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了许多著、译作,成为“现代派”代表诗人。
同年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3年诗集《望舒草》出版。
1935年春回国。
1937年诗集《望舒诗稿》出版。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雨巷》(戴望舒)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雨巷》(戴望舒)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目标择定】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学会多角度解读诗歌.2通过诵读.联想.想象.鉴赏,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3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朦胧的情境美.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雨巷》一诗美在何处?1.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称,可见《雨巷》一诗在创作上极具特色之美,对此如何品评?2.诗人借助象征意象来创造抒情诗歌的意境治美,请体会《雨巷》情韵之美.3.如何理解诗歌中优美的〝丁香〞?4.根据《雨巷》一诗的意境,请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前后创作经历,你认为戴望舒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人格之美美在何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2.作者简介:戴望舒(__-_50)浙江杭县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也创作散文.论文等,翻译外国文学.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_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3.写作背景:这成名作约作于_27年夏天,发表在_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_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_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压抑,极度的苦闷彷徨,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丁香,又名紫丁香.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第二部分必修①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戴望舒)对应检测【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撑着()寂寥()彳亍()彷徨()颓圮()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雨巷》描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我希望逢着..〞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因此获得〝〞的称号.他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因而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在诵读的基础上共同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诵读时注意①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②理解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③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意境.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诗歌是依靠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你认为主要意象是哪些?答:2.诗人笔下的〝雨巷〞是什么样的呢?有着这些特征的〝雨巷〞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受?〝雨巷〞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3.知人论世,你认为〝雨巷〞这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答:4.诗人并没有对〝油纸伞’做过多具体的描写,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意象的?答:5.〝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什么样的?为何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你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答:6.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是怎样的人?答:7.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表达了〝忧伤〞这种典型情节.他为什么这么忧伤呢?有人认为《雨巷》就是一首爱情诗,还有人解读出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雨巷》的主题的?(可结合《雨巷》创作的时代背景来思考) 答:四.课堂检测.1.对《雨巷》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情意绵绵.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耐人寻味.2.比较《雨巷》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答:3.背诵这首诗歌.五.课堂拓展请诵读并品析郑愁予《错误》一诗,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和情感探讨诗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抒情主人公.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必修①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戴望舒)参考答案【探究一径】1.①朦胧.含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②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2.《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3.丁香意象:《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李璟词(见课本).丁香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撑着(chēng)寂寥(liáo)彳亍(chìchù)彷徨(pánghuáng)颓圮(tuíp)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雨巷》描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他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因而总体上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这首诗运用的意象有: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雨.太息一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等.最主要的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2.诗人笔下的〝雨巷〞特征:悠长.寂寥〝雨巷〞传达出诗人的感受:孤独.落寞.凄清.惆怅〝雨巷〞这一意象作用:营造诗歌的环境氛围.长长的青石板路面的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3.象征当时令人焦虑.不满.惆怅的社会现实.4.〝油纸伞〞特征:复古.怀旧.神秘.迷蒙.〝油纸伞〞这个意象的作用:和〝雨巷〞.〝姑娘〞共同营造凄美.朦胧的意境.5.〝丁香〞:美丽.高洁.愁怨.易凋谢;〝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哀婉.惆怅.一飘而过.像梦一般象征意义: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又是虚无.飘渺的,像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6.诗中的〝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特征:孤独迷茫忧愁寂寞有追求.虽然迷惘.彷徨,但没有停下追寻理想的脚步.总结:孤独ㄔ亍的彷徨者,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7.表层意义:诗人对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向往与爱慕,相爱而不得,与爱擦肩而过的淡淡的怅惘与忧伤.深层意义: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和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诗人对理想事物的模糊追求和在黑暗的现实中产生的感伤怅惘的情绪.四.课堂检测.1.B整首诗意境深远,但是哀伤却并让人肝肠寸断.2.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头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五.课堂拓展《错误》中的〝你〞是一个痴痴等待远方心上人归来的思妇.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和情感具体分析如下: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暗含思妇貌美如花.莲开夏季,惹人怜爱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以比喻来表现你的心扉紧锁,只因你苦苦等待的人还没归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为误会的产生埋下伏笔.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并不是你要等的那个人,我只是一个牵你情思让你误会的过客.。
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中心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1.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分析诗歌中心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的称号。
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二.基础知识1.注音并解释词语彳亍踌躇寂寥2.给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惆怅风流倜傥稠密丝绸彷徨惊惶婉转惋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课内探究,合作讨论1.同组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你能否能展开想象勾勒一副“雨巷”中的图景?2.分析我与姑娘:《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
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
你有什么看法?3. 原因探究: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
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4.分析本诗主题:《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5.《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课后检测1.对《雨巷》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C.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D.诗人把自己苦闷彷徨的心态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两首雨巷导学案
《诗两首》(雨巷)导学案【背景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 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3. 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4. 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自主学习1.翻阅《三维设计》第15页,自学作者简介、背景链接以及新诗常识。
2.表现手法简介: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课前预习1、试读,感受诗歌的美。
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字词积累huáng wǎn chóu liáo彷( ) 凄( ) ( )怅寂( )huáng wǎn tìliáo惊( ) ( )惜( )傥( )廓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彳亍:颓圮:3、背诵全文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中淡淡的哀愁。
2、听读,听音频,感受诗歌的情感。
2、竞读,由各组派代表进行诵读,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诵读明星”。
诵读明星:评选理由:二、赏析诗歌,探究下面问题1、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2、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营造这种氛围的?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3、分析丁香姑娘的形象。
4、概括全诗的主旨。
5、朗读第一节和第七节,找出其不同,说说这种重叠与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除了这两节,其它五节诗也多出运用了这种手法,请把它们找出来。
答案:彳亍(chìchù):慢慢走,走走停停颓圮(tuípǐ):毁坏,倒塌,坍塌赏析诗歌1、低沉、伤感、朦胧2、六个意象——雨巷油纸伞篱墙丁香丁香姑娘“我”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人。
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
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
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
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35年回国。
次年创办《新诗》月刊。
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一、基础知识自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
支撑()彷徨()寂寥()惆怅()颓圮()彳亍
()
2.词语辨析
彷徨
彳亍
二、理清文章结构,按诗歌层次填写下列空白总结段落大意
雨巷傍徨一段写:雨巷阴沉悠长
二段写:美丽哀怨傍徨
想象丁香姑娘三段写:
四段写:理想—象征—现实
五段写:
六段写:
彷徨寻求希望七段写:期盼丁香姑娘
三、仿照例子看词语写出了作者的什么状态
“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
“彷徨”
“悠长”
“希望”
“结着愁怨”
四、理解下列词语的象征意
1、“像梦飘过”、“身旁飘过”
象征美好事物转瞬即逝
2、“到了颓圮的篱墙”
3、“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4、“消了”“散了”“消散了”
五、问题导航(可讨论解决)C级
1.“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指什么?
2.你能感受到《雨巷》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吗?
3.为什么“丁香一样的姑娘”要在雨中哀怨,彷徨?
六、课外拓展
品析自读课本中《错误》一诗,请说说“你”是位什么样的人。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七、自我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俯卧撑()彷徨()寥寥无几()惆怅()风流倜傥()枸杞()颓圮()
2.根据读音,补出字形
Yōu()愁 tuí()废 liáo()阔
3.文学常识
①戴望舒因一首诗成名后,被称为,他曾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象征主义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②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重叠反复的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八、教学反思:
1、通过意象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
2、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效果。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课下阅读一些相关的现代诗歌。
第二题答案
三段:冷漠凄清惆怅
四段:如梦凄婉迷茫
五段:默默走尽雨巷
六段:消散颜色芬芳
第三题答案
彷徨: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
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第四大题答案
到了颓圮的篱墙:象征精神的惆怅
远了、远了:象征留给作者的只有孤独和哀伤
散了、散了、消散了:象征理想的飘渺,诗人的伤感
第五大题答案
1、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2、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子第四大题
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散了,散了,消散了”
3、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象征性的意象,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第六大题答案
一个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思妇形象,具体分析如下: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貌美如花.莲花开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
第七题答案
答案:
1.俯卧撑(chēng)彷徨(huáng)寥寥无几(liáo)惆怅(chóu chàng)风流倜傥(tì tǎng)枸杞(qǐ)颓圮(tuí pǐ)
2.忧愁颓废寥阔
3.①雨巷诗人②D项,“新诗”仍然有格律诗,依旧要保持押韵的特点,只是相对自由一些。
4.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首尾两节除个别词语和标点不同外,其它语句完全相同。
这种手法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同时也使得全诗笼罩在缠绵悱恻、挥之不绝的愁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