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精彩开篇词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以及消极避世的意绪,学会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一、情境导入教学过程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让我们步人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拏.一小舟(ná) 毳.衣炉火(cuì)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 铺毡.对坐(zhān)焉得更.有此人(gèng) 喃喃..(nán nán)余强.饮三大白(qiǎng)2.听老师朗读课文,用“/”划出课文朗读的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五、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1)作者与众不同的表述:
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为什么要用明朝的纪年?
明确:说明在作者的心里明代始终没有灭亡,不忘故国之情永在。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学生诵读课文。
2.抽查重点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音及语句释义。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结合成两个大组,命名为“语词破译组”“心灵探秘组”
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秘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某某,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自古西湖就让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有关诗句,今天让我们随着X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自学指导
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目湖心亭看雪张岱课型单一型:新授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4、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重难点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描写手法——白描。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设想先解题;再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内容,抓住重点理解;最后拓展阅读,深化理解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学生活动和板书)一、导入及作者简介:1、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

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

(板书:《湖心亭看雪》)2、作者简介: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①.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②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

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③“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检测预习:注音:2、疏通文意:释义:①是(这)日更定(大约是凌晨六点的时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从晚上八点算起。

定,完了,结束。

②余拿(撑,划)一小舟。

③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

毳衣,毛皮衣。

④焉得(哪能)更(还)有此人。

⑤上下一白(全白)。

(和“湖心亭一点”比较)⑥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⑦强饮(痛饮)三大白(酒杯)。

?为何“强饮”?——“酒逢知己千杯少”。

(说明他把那两个人当朋友了。

)⑧莫说相公痴(痴迷)。

⑨问其姓氏,是(判断动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9、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

读懂文意。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3.积累文言词汇和常识。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3.问题导航:概述文章大意。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知识链接: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清建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家长签字: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拥毳.()衣强.()饮与余舟一芥.()沆.砀.()雾凇.()铺毡.()挐.()2.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

【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朗读课文(学习方式建议:自由朗读)2.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学习方式建议: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有疑问的做上标记。

)二、交流展示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

【质疑拓展】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当堂检测】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余挐.一小舟 (4)上下一.白________(5)惟.长堤一痕_______ (6) 及.下船________(7)雾凇沆砀..______ (8)余强.饮三大白2.翻译下列句子。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学案(3)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学案(3)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学案(3)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背诵并默写全文。

【知识链接】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他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的不过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

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

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更.有此人()喃.喃()长堤.()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6)雾凇沆砀....()(7)上下一白..()(8)焉得更...有此人()(9)强.饮三大白.()()(10)莫说..相公痴()(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解释多义词:(1)白:上下一白()三大白()(2)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3)大:大喜()三大白()(4)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5)绝: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6)更:时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4、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5、翻译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3、诵读法。

一、诗文导入简介作者请回忆曾经学过描写雪的诗或诗中有“雪”字的诗。

参考诗文: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上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另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吕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二、以读代讲疏通文义1、正音: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

崇祯..chóng zhēn 更.定 gēng 挐. nú毳.衣 cuì雾凇. sōng 沆砀..hàng dàng 一芥.jiè铺毡.zhān2、自由朗读课文。

方式:同座位的同学之间相互朗读,然后给对方一点朗读建议。

朗读目标:①读准字音,掌握好节奏。

②声情并茂。

3、推举一位同学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4、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简单字同学之间相互提示一下即可,难点字提问教师解释。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

29湖心亭看雪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有你的努力更精彩!1.给下列字词注音。

(1)更.定(2)拥毳.衣(3)崇祯.(4)雾凇.(5)沆砀..(6)与余舟一芥.(7)铺毡.对坐(8)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挐.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反复诵读课文三遍以上,完成以下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4.作者在文中主要叙述了哪些事件,从中你读出了作者的一种怎样的情怀?5.有人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

读文中你发现问题了没有?请记下来吧。

课后检测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是日更定.②余挐.一小船③长堤一痕.④客.此2、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3、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八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29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含试卷)

29﹡湖心亭看雪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背诵课文。

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

2.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运用的白描手法。

3.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1.背诵课文。

了解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张岱,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小品文笔墨精炼,风神绰约,寥寥几笔,意在言外。

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赏析写景,学习白描。

1.读准字音。

更.定 拏. 毳.衣 雾凇沆砀...一芥. 铺毡. 喃.喃 长堤. 更.有此人 2.把握节奏。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 ③一童子/烧酒/炉正沸3.解释词义。

余挐.一小舟( ) 雾凇沆砀....( )( ) 大.喜(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客.此( ) 及.下船( ) 是.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人鸟声俱绝. ( ) 课时要点资料链接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重点难点是.金陵人()更.有痴似相公者()沿溯阻绝.()余挐一.小舟()上下一白.()绝.巘多生怪柏()上下一.白()三大白.()哀转久绝.()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①划记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并翻译。

明确翻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面。

③写景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29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

29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一、了解有关张岱的文学常识。

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遇。

3、深切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

4、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五、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一、关于张岱的文学常识,积存文言词语的用法。

二、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探讨作者的精神世界。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身世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他的小品文可谓名不虚传,长的只是千把字,短的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炼,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

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

他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医生的闲情逸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以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名成绩较高的“殿军”。

他一生高作颇丰,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早年生活及有关世俗人情的回忆。

《西湖梦寻》是一些记叙西湖风光及掌故的文章。

《石匮书》是记载明代历史的书。

二、背景资料张岱身世于仕宦之家,明亡以前不曾出仕,一直过着平民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思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看成如何消受?遥思旧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

咱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湖心亭看雪教与学目标: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朗背诵,积累文言词语。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难点】1、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2、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练习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读懂课文,初步理解文意.2、理解文中常考字词。

教与学过程:一、作者、作品背景:见《金榜行动》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2、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

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

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含试卷)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学案(含试卷)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上下一白..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用原文回答)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完成第29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2.2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孟.夏(mèng)花骨.朵(gū)细碎.(suì)B.扳.尖(bān)德熙.(xī)逛.菜市(guàng)C.吆.唤(yāo)乒乓.(pāng)鸡(zōng)D.一碟.(dié)柔和.(hé)井冈.山(gǎng)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的阶级意识。

(3)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4)这种极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A.虽然朴素探寻特别B.虽然朴素探寻特殊C.即使朴实搜寻特别D.即使朴实搜寻特殊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2 新人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2 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创新目标:练习写白描片段和游记。

[教学内容]1、理解“毳衣”“雾凇”“沆砀”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意思,学习通假字、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4、学习白描的手法及写景与叙事、抒情于一体的写作特色;5、处理课后研讨和练习题。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与反思]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滋润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洁白、热烈、静穆、自由。

啊,下雪,真好!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我们在对大雪的期盼中迎来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多媒体演示“西湖雪景”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反思]:通过展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创新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激发怎样的情感?培养哪些方面的创新能力?使本课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克服“盲目学习”和“随意学习”;做到“胸有成竹”“推陈出新”,克服“无的放矢”“学无所用”。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汶南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含义,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流程】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学生活动)下面我出示几张有关西湖的画面看谁能够对这画面说出相应的诗句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板书——湖心亭看雪首先我们先看本文的教学目标。

1、走近作者:(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含义,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流程】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古往今来,杭州的西湖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学生活动)下面我出示几张有关西湖的画面看谁能够对这画面说出相应的诗句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板书——湖心亭看雪首先我们先看本文的教学目标。

1、走近作者:(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下面我们来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活动)2、给加点字注音。

毳()衣雾凇()一芥()沆砀()铺毡()喃喃()3、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整理重点字词或疑难字词含义。

(1)解释加点的字。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余挐一小船()③上下一白()④及下船()(2)辨析多义词的含义。

是:①是日更定是金陵人更:②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白:③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这样的景色:(小组讨论):(1)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概括张岱形象。

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句子回答。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哪里能看出“痴”,具体分析一下。

不寻常的环境:大三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

绝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不寻常的时间:“更定”即晚上八点左右不寻常的举止:“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细读这里,我们发现它与结尾的舟子前后不统一。

虽有舟子同行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这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之中却出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湖心亭上居然还有另外两个痴人!见到张岱,这两个痴人很是激动啊,来,把他们的激动朗读出来。

学生齐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什么言外之意。

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人”?或者用现代汉语说也可以,用“我们都是人”的句式。

生:湖中居然有此雅兴之人!生:我们都是有高雅情趣的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豪情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志同道合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超凡脱俗之人!同学们说的真好,他们就是这样超凡脱俗,有雅情雅致的人。

现在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痴”,我们是不是比舟子理解的更深刻呢?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3)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不能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应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研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品味其写景之妙。

同学们,现代散文家黄裳评价说:“描写西湖风景的人也可谓多矣,可是谁又曾用精炼至极的笔墨如此凸现地勾画出山水的精英?”细读这句,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最传神?请静静的品味写景的精妙,感受作者的情怀。

(小组交流)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句中三个与是不是能够去掉?这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苍茫磅礴浩渺的大场景。

连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孤立起来。

两个“一”字意思相同吗?有什么妙处?“一”是最小的数字,也是最大的数字。

这两句一整体一局部,对照鲜明。

“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而已”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苍茫的夜景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你会体悟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天人合一”教师总结:(出示课件)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

请看我们的课文插图,即是白描。

运用到文章描写上,就是抓事物特征,用寥寥数笔传神再现,"有真意,去粉饰,”相当于“淡妆”。

对照这幅插图,再一起背诵这宁静清绝寄托作者感慨的景观。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我们来感悟下列句子运用“淡妆”(白描)手法。

如: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白描)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

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

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

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这就是白描。

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白描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

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

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6、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视他为知己吗?为什么?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答案1、关于西湖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1)略(2)cuì sōng jiè hàng dàng zhān nán3、(1)①都②撑,划③全,都④等到(2)①这;判断动词“是”②古代夜间计时单位;还③白色;酒杯(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是夜更定”,他居然在晚上的时候去看雪,是“大雪三日,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不寻常的环境:大三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

绝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不寻常的时间:“更定”即晚上八点左右不寻常的举止:“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细读这里,我们发现它与结尾的舟子前后不统一。

虽有舟子同行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生:湖中居然有此雅兴之人!生:我们都是有高雅情趣的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豪情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志同道合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超凡脱俗之人!(2)故国之思,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3)这三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苍茫磅礴浩渺的大场景。

连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孤立起来。

“一”是最小的数字,也是最大的数字。

这两句一整体一局部,对照鲜明。

“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而已”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苍茫的夜景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你会体悟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天人合一”淡泊孤独的独特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