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知识专题
抗震防灾小常识

抗震防灾小常识
1、抗震准备:应当对家中重要家具和装饰做固定处理,可在家中安装抗震锁,以提升家具固定的结实度;
2、注意及时补充抗震物资:应定期清理家中的抗震物资,如头盔、水桶、煤气罐等;
3、勘察家中的抗震性能:应时刻关注家中抗震性能的变化,并及时发现有害破坏,尽快进行处理;
4、做好抗震应急预案:要积极制定抗震救灾预案,重点关注如何抗震隐患大楼、外出求生绕行、抗震救灾的技巧等;
5、多多参加抗震防灾知识培训:各个地区应定期开展抗震救灾知识培训,平时注意观看抗震宣传节目,多学习有关的知识;
6、及时撤离以及收容避难:在受震区内,应迅速判断及时撤离,在包围圈外立即收容避难,减少受害。
防震减灾应急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应急知识宣传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突然和破坏性最强的一种,因此,加强防震减灾意识,普及应急知识,对于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引起的,当板块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突然释放,形成地震。
2. 地震的类型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人工地震四种。
其中,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最大。
3. 地震的等级地震的等级分为九级,等级越高,破坏力越大。
地震的等级是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来判断的。
二、地震的前兆地震虽然突然,但往往会有前兆。
地震的前兆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地震云、地声、动物的行为异常等。
三、防震减灾的措施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科学手段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内发出预警信号。
2. 地震应急准备地震应急准备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包括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准备应急物资等。
3.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如果有时间,应迅速躲避到室内墙角、桌下等安全地带;如果被掩埋,应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四、地震后的救援和恢复地震后的救援和恢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要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同时,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以上就是防震减灾应急知识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救援与恢复五、地震救援地震救援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对受灾人员进行救助和援助的活动。
地震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救治伤员、分发救援物资等。
1. 搜救工作搜救工作是地震救援的重中之重。
在地震发生后,要尽快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搜救工作。
搜救工作要有序进行,避免盲目乱挖,造成更大的灾难。
2.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是地震救援的重要环节。
地震八大救援知识

地震八大救援知识地震救援知识一、救援队工具配备一定要合理。
昨天看到坐冲锋舟赶去救灾的战士只带了简单的锹稿工具,觉得很不合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建议要合理配带多种简单机械,尤其是千斤顶、倒链、滑轮、大力钳等。
千斤顶可以顶起楼板,而且力量均匀,没有回劲,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使压在楼板下的人免受二次挤压,还可以防止楼体进一步跨塌,压伤下面人员;千斤顶还可以将挡路巨石移开,快速打通道路;倒链可以一端固定,吊起或拉动楼板,一个倒链运用得好可以胜过百人;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省力,大力钳更是断钢筋铁丝的应手工具。
建议赶紧收集简单机械给抢险队配备,千斤顶在机动车上一般都有,在大型吊车等现代化工具无法开进的情况下更加重要,会使抢险工作效率更高。
地震救援知识二、建议赶快疏通排水通道,以免积水灌入地震废墟,给废墟下的同胞生命造成威胁。
唐山大地震时,很多压在低洼地带的人都是被积水呛死的呀。
地震救援知识三、建议快用“人力”打通救灾通道。
救灾通道被堵死,外面的救援车辆无法进入,不要坐等专业修路队,要多派人手,利用现有的交通工具和简单机械打通道路:千斤顶完全可以将巨石移开,卡车也可以用推和拉的方法移开障碍!人命关天,灾情紧急,不容等待!地震救援知识四、建议采取多种方法,搜寻地震废墟下的生命迹象。
在先进科学仪器无法运达或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铁皮等物品围成大喇叭形,小口放在耳朵上,大口对准废墟,这样可以将废墟下微弱的求救声放大几十倍,对寻找生命会很有效尤其夜间效果会更好。
地震救援知识五、建议灾民千万别大规模外撤,这样只会使灾区人心浮动、心理崩溃、人手更缺、道路更挤、灾上添乱。
对抗震救灾工作有百害无一利。
地震不比洪水和战争等灾害,灾民完全可以就地安置获得安全,根本没必要大规模外撤。
看到一方面很多同胞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外面救援人员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却有很多灾民尤其是青壮年外撤,尤其是在一刻千金的救人时刻,很多灾民占用部队冲锋舟往外跑,很不合理!建议马上稳定人心,让灾民就地安置,展开自救,给废墟下的生命增加抢救力度,给伤员让开外运通道。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内容防灾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以下是一些适合宣传的知识内容。
一、地震防灾减灾知识1.了解地震风险区: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政府会划定地震风险区,并公布在地图上,公众应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地震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2.家庭防震准备:在家中选择安全的地方,如桌子下或门边的墙角,躲避时保护头部;同时,家庭应该备齐急救用品、非常规照明、食品和饮用水等。
3.疏散和避难:地震发生后,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开阔地带,避免靠近可能倒塌的建筑物,以免被困。
4.开展防震演习:经常组织家庭和单位的地震演习,提高应对地震的自救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知识1.保持警惕:在汛期,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避免靠近河道、山区和低洼地带。
2.防洪准备:提前储备物资,如食品、饮用水、紧急救援工具等,以备不时之需。
3.疏散和避险:当接到疏散指令时,应迅速高效地撤离,避开被淹的区域,尽量选择高地或安全的建筑物作为避难场所。
4.加强排涝措施:对于低洼地带的居民,要加强排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避免因排涝不畅导致严重淹水。
三、台风防灾减灾知识1.关注气象信息:在台风季节,时刻关注气象局发布的台风路径和强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2.预防物品固定:在台风来临前,将易受风害的物品固定好,如花盆、室外家具等。
3.做好备品储备:提前准备应急物资,如食品、饮用水、电池、药品等。
4.室内安全:台风到来时,尽量留在室内,关好门窗,避免受到风雨的侵袭。
四、火灾防灾减灾知识1.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灭火知识和急救技能,以提高自救能力。
2.避免火灾隐患:不随意乱扔烟蒂,不使用不合格的电器设备,不私拉乱接电线等。
3.保持安全出口畅通: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的畅通,以便火灾发生时快速逃生。
4.定期检查电线设备:定期检查家中电线、插座等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

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它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加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相关知识,并提供实用的应对方法,以帮助大家增强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地震的形成和影响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地震发生时,震源释放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引发地面的晃动。
地震除了直接对人员和建筑物造成伤害外,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水利设施破坏等次生灾害,导致更大的损失。
二、地震应对措施1. 在地震发生之前,应提前做好防震准备工作。
首先,了解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避难点,制定应对方案。
其次,加固和巩固房屋结构,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的冲击。
另外,预留足够的食品、水和急救用品,以备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2. 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首先,当感到地面晃动时,应迅速寻找避难点,如桌子下方、坚固的墙角等。
保护好头部和颈部,尽量减少外伤的发生。
其次,避免使用电梯和楼梯,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
同时,避免拥挤和踩踏,以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三、消防安全知识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中,火灾是最常见的一种。
因此,消防安全知识对于地震后的应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消防安全知识:1. 安装烟雾报警器和灭火器,定期检查和更换电池。
2. 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拨开安全挡板,对准火源喷射。
同时要注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3. 定期清理家中易燃物品和电器周围的杂物,确保通风顺畅。
4. 在火灾发生时,立即寻找安全通道逃生,避免在烟雾中迷失方向。
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开展防震减灾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对于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宣传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讲座、组织演练、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等。
地震安全常识十条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避震原则是保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以下是地震自救的十大常识:一、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地震时,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是自救的第一步。
二、迅速撤离(底层住宅,外有空旷处)地震发生后,应尽快撤离建筑物。
如果在室内,应迅速离开房间,前往开阔地带。
三、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寻找掩护(高层住宅等无法第一时间逃脱)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室内要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边上,如牢固的桌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也可快速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
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不要乘坐电梯,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更不要跳楼逃生。
室外应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不在易燃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若在车内,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或大树旁、电线电缆下。
在学校时,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逃生,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四、寻找生存空间如果被困在废墟中,需要寻找生存空间,以增加自己的存活机会。
可以利用砖木等支撑可能会塌落的重物,扩大生存空间。
同时,还要小心凿通气孔,以避免窒息。
五、切勿乘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切勿使用电梯。
电梯可能会停电、失控,甚至发生坠落事故。
应使用楼梯逃生。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处联系、求助。
六、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防灾减灾知识大全

以下是一份较为详细的防灾减灾知识大全:一、地震灾害1.地震的基本知识(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2)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一般来说,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里氏3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3)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它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2.地震来临时的应急措施(1)室内: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颈部,直到震动停止。
远离窗户、玻璃门、吊灯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
如果没有坚固的家具可躲,也可以选择承重墙的墙角处。
在高楼大厦中,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2)室外:如果在室外,要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广场、操场等,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如果在山区,要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尽量往山顶或空旷地带跑。
3.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被埋压时要保持冷静,有坚定的生存信念。
尽量挪开杂物,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已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尽量保存体力,利用环境物体击打发声,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救援时要注意先易后难,先救近处被埋压人员。
使用工具挖掘时要注意避免误伤被埋人员。
对于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被救人员,要让其先闭眼,避免强光刺激。
二、火灾1.火灾的成因及分类(1)火灾的成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电气故障(如电线短路、过载等)、用火不慎(如炉灶使用不当、烟头未熄灭等)、玩火、雷击等。
(2)根据燃烧物质的特性,火灾可分为A类火灾(固体火灾,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燃烧引起的火灾)、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沥青等)、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E类火灾(电气火灾)。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别怕,小编这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让我们在面对地震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一、地震发生时的自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记住,慌张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2. 寻找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卫生间等。
避免站在窗户、阳台等易坠物的地方。
3. 保护头部:在地震过程中,用双手或枕头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4. 远离玻璃窗:地震发生时,尽量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破碎的玻璃划伤。
5. 等待救援:在地震停止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擅自离开危险区域。
二、地震发生后的互救1. 检查自身状况:在地震发生后,先检查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的状况,确保大家都安全。
2. 帮助受伤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受伤,尽量给予帮助。
如有急救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
3. 寻找失踪的人: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寻找失踪的亲友,看看他们是否平安。
4. 互相帮助:在地震过后,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断水断电等。
这时候,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三、预防地震的方法1. 加强防震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震意识,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 学习防震知识:我们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防震知识,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3.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每个家庭都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明确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行动。
4. 准备应急物品:我们要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手电筒、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 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在地震频发地区,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能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防震减灾平安知识学习资料防震减灾知识资料一、地震是群灾之首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立和人民生命财产平安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宏大的灾难。
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
据结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假如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假如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平安,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
1995年1月17日____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
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
另外,我国大局部城市的根底设施,抗震性能较差。
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织,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才能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
广阔农村多属土、石构造建筑,抗震才能更差。
据估计,地震假设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
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程度高得多。
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场,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究和理论,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兴旺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防震减灾自救小知识

防震减灾自救小知识一、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其影响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雨、旱灾等。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防震减灾自救小知识1. 安全意识:在发生地震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且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
2. 避免危险区域: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避免停留在高层建筑、桥梁、电线杆等易受地震影响的区域。
3. 随时注意:在地震发生后,应随时注意周围情况,并且保持警惕。
4. 疏散逃生:如果需要疏散逃生,应选择安全的出口,并且不要乱推乱挤,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5. 防止火灾:在地震发生后,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并且关闭煤气、电源等设备,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6. 急救措施:如果有人员受伤,在等待救援到来之前,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减少伤害程度。
7. 水电气供应:在地震发生后,水、电、气等供应可能会中断或受到影响。
因此,在平时就要做好备用物资的储备工作。
8. 安全撤离:在地震发生后,如果房屋存在危险,则需要进行安全撤离。
在撤离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且按照指示进行撤离。
9. 常识普及:除了自己要具备一定的防震减灾知识外,还应该将这些知识普及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四、总结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培训,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在平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并且将这些知识普及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内容三则

篇一: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内容地震应对小常识在家中1、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2、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旁边,如:桌、床等;也可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3、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4、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
也可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
注意保护头颈部公共场所1、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2、遇到拥挤,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被困废墟1、尽力保证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2、不盲目呼救,节省力气,用敲击的方法呼救,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3、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候救援火灾的预防和应对预防火灾1、安全用火用电,不乱拉乱接电线,在寝室不使用违规电器2、出门要检查电源是否关闭3、不在楼道、阳台堆放杂物,堵塞疏散通道公共场所1、拨打119报警,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2、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3、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防止浓烟尾随进入4、无法逃离时,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高层建筑1、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不要强行下逃,可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援2、如被困呼救无效,可在窗前挥动被单、毛巾等物,引起别人注意洪水的征兆与应对有何征兆?溪水突然浑浊,流速增大、水位上升;听到由远而近如火车轰鸣般的水声洪水来临时1、如时间充裕,应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2、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的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3、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空的饮料瓶、塑料桶、篮球、树木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落水自救1、不要慌张,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头部浮出水面,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2、如不会游泳,面朝上头向后仰,双脚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击水面,让嘴露出水面,呼出气后立刻使劲吸气3、如在水中突然抽筋,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4、车内进水,车门打不开时,不要砸前挡风玻璃,应该击打车窗玻璃四角。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1、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2、为防震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防震包存放的地点,以及煤气开关、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
3、在楼房里居住、工作、学习时,应熟悉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
4、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地震时要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如烟囱、断墙附近等。
5、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过重的物品。
6、大地震一般在10~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因此要抓紧时间,行动果断,紧急避险。
7、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内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8、避震时自我保护、防止伤害的措施有: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低头,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9、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10、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用手保护自己的头部。
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

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大全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防灾减灾意识日益重要。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全面介绍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自然灾害。
一、地震安全1. 了解地震基本常识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的短暂而突然的震动,了解地震的基本常识对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至关重要。
2. 室内地震逃生技巧在地震发生时,室内是最容易发生伤亡的地方。
了解室内地震逃生技巧,如寻找安全的避难角落、躲避掉落物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3. 户外地震逃生技巧当地震发生时,如果身处室外,应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容易坠落物体的场所。
选择开阔的地方躲避,并采取正确的保护姿势,如蹲下身体、保护头部等。
4. 家庭地震应急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准备十分重要。
家庭成员应了解如何切断电源、关闭燃气,准备好地震应急包和灭火器等必备物品。
二、暴雨洪涝防范1. 预防暴雨洪涝灾害预防暴雨洪涝灾害的关键在于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和留白空间规划,并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2. 居民暴雨洪涝应急措施居民应了解自家住宅区域是否处于洪水易发区域,并掌握应急疏散通道。
在洪涝来临时,要及时与家人沟通联系,做好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三、火灾防范1. 家庭火灾预防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用火不慎、电器故障等。
定期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不乱扔烟蒂,加强儿童火灾安全教育等是预防火灾的有效途径。
2. 火灾疏散逃生技巧火灾发生时,合理疏散逃生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了解安全疏散通道,选择合适的逃生出口,并保持镇定冷静,避免被烟雾呛到。
四、台风防范1. 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预警信号的分类和意义对于台风防范至关重要,只有了解这些信号才能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
2. 居民台风防范措施台风来袭时,居民应做好室内外物品的固定,关闭门窗,储备好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避免外出等措施。
五、地质灾害防范1.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措施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等,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加强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强化公众的安全意识等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
抗震救灾基本常识

抗震救灾是指抵抗地震、支援灾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它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原则。
一旦地震灾害发生,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会立即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1. 震级大小划分:
- 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2. 避震四大常识: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3. 在家中的避震措施:应就近躲在结实、不易倾倒的家具下面,或躲在墙角、卫生间,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防震防洪知识及预案

一、引言地震和洪水是自然界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们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防洪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在地震和洪水来临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本文将介绍防震防洪的基本知识和应急预案。
二、防震知识1. 地震分类地震分为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和强震。
其中,强震是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称为巨大地震。
2. 避震原则(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3)地震结束时,不要着急呼喊,要适当保存体力。
3. 避震措施(1)在楼里,躲在课桌下、床下等坚固的家具附近,用书包等保护头部;(2)在平房里,如果室外空旷,力争跑出避震;(3)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三、防洪知识1. 洪水分类洪水分为洪水、山洪和城市内涝。
其中,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水位上涨,超过警戒水位形成的灾害。
2. 防洪原则(1)加强防洪意识,提高警惕;(2)关注气象预报,了解洪水预警信息;(3)做好防洪准备,及时转移物资和人员。
3. 防洪措施(1)了解居住区域的防洪设施,熟悉逃生路线;(2)储备防洪物资,如沙袋、防水布等;(3)一旦发现洪水预警,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
四、应急预案1. 成立应急指挥部在地震和洪水发生时,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组成的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2.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地震和洪水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救援流程。
3. 加强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地震和洪水应急演练,提高救援队伍和广大群众的应急能力。
4. 宣传教育加强防震防洪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五、结语地震和洪水是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防震防洪工作。
通过学习防震防洪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应急能力,我们能够在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保持冷静
2.寻找掩护
3.避免次生灾害
4.震后自救与互救
正文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掌握一些地震时的自救常识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保持冷静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
不要盲目跟随他人恐慌奔逃,这样容易导致混乱和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2.寻找掩护
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寻找坚固的家具、桌子或床等遮掩住头部和身体,以防止掉落物造成伤害。
同时,尽量避免站在房间中央,远离玻璃窗、悬挂物品等易碎物。
3.避免次生灾害
地震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煤气泄漏、电线短路等。
因此在地震发生后,要立即关闭电源、煤气阀门等,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另外,地震后应避免使用电梯,以防止因电梯故障造成被困。
4.震后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后,要根据所处环境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例如,如果在室
内,可以继续保持掩护状态,等待地震结束。
如果在室外,应尽量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等危险区域,防止坠物伤人。
此外,地震后还要积极参与互救,帮助被困的人脱离险境。
总之,在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及时寻找掩护,避免次生灾害,震后自救与互救。
抗震救灾知识

抗震救灾知识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震的强度和震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度是指地震对建筑物、设施等物体的破坏程度,震级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地震造成的破坏越严重。
二、抗震建筑设计
抗震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完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抗震建筑设计需要从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地基等多个方面考虑,同时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抗震建筑设计规范。
三、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 在地震发生时,应尽快躲到桌子下或者其他坚固的避难场所,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体砸伤。
2. 如果无法躲到避难场所,应尽量躲在墙角或者其他结构较为坚固的地方,避免站在窗户、门口等易受损的地方。
3. 在地震过后,应尽快离开建筑物,避免在建筑物内停留,以免发生余震或者建筑物倒塌。
4. 在地震过后,应尽快向安全地带撤离,避免停留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地区。
四、抗震救灾知识
1. 在地震发生后,应尽快向安全地带撤离,避免停留在可能发生余震的地区。
2. 在地震过后,应尽快向救援人员报告自己的情况,以便及时获得救援。
3. 在地震过后,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器、明火等易引发火灾的物品,以免加重灾害损失。
4. 在地震过后,应尽快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灾情,以便及时获得救援和物资支持。
总之,抗震救灾知识对于我们应对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抗震救灾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以减少地震灾害对我们的影响。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

防震减灾小知识20条一、地震预警1. 地震发生时,要尽快了解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并依据地震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家庭防震计划2.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明确每个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三、地震逃生原则3. 遵循“因地制宜,就近避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逃生方式和避难场所。
四、家庭防震准备4. 准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水、食物、药品、照明工具等。
5. 家庭成员要熟悉周围环境,了解安全避难所的位置和逃生路线。
五、地震应急物品6.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急救包、灭火器、防寒保暖用品等。
7. 定期检查应急物品是否完好可用,及时更新补充。
六、寻找安全避难所8. 寻找周围安全、空旷的避难所,如广场、公园等,远离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压线等危险区域。
七、防止余震伤害9. 在地震发生后,要继续保持警惕,注意观察环境变化,防止余震带来的伤害。
10. 如遇余震,要迅速采取防护措施,如护住头部,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处等。
八、保持镇静心态11. 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和镇定,不要惊慌失措或盲目行动。
12. 通过呼吸调整、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降低恐惧和焦虑。
九、防震演习重要性13. 积极参加防震演习,了解正确的逃生方法和避难场所。
14. 在演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家庭防震计划。
十、地震后注意事项15. 地震后要保持警觉,避免进入危险区域,防止余震发生。
16.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十一、了解建筑抗震性能17. 在地震高发区,要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居住和工作。
18. 对于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要加强抗震加固和维护。
十二、避免使用危险物品19. 在地震发生时,要避免使用明火、锋利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
20. 如遇火灾等危险情况,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用湿布捂住口鼻,趴在地上等待救援等。
抗震减灾小知识

抗震减灾是指在地震发生时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抗震减灾相关的小知识:1、安全位置: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选择就近的安全位置,如桌子下面、门框旁边或者墙角,并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地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2、室内安全:在地震发生时,避免站在窗户、玻璃、大型家具或悬挂物下面,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走安全通道。
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3、疏散计划:家庭和办公场所应制定地震疏散计划,并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大家熟悉逃生路线和安全集合点。
4、建筑结构: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是减少地震影响的重要因素。
确保建筑物符合抗震设计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5、家具固定:重要的家具和设备应该固定在墙壁或地板上,以避免在地震中滑倒或崩塌造成伤害。
6、紧急包备:准备一份紧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应急药物、手电筒等生活必需品,以备地震发生时使用。
7、公共教育:加强公众对地震防范和应对措施的教育,提高大家的抗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8、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警报,这段时间足够人们采取措施避免伤害。
9、社区合作:加强社区居民的合作和互助,建立灾后应对机制,提高整个社区的抗震减灾能力。
10、政府措施:政府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抗震建筑设计和规范,并组织抗震减灾演练和培训。
这些小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地震时的应对能力和减少损失。
然而,抗震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

防震减灾宣传知识一、地震预警知识地震预警是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速度之间的差异,通过检测到地震的初激波(P波)并在破坏性的主激波(S波)到达之前发出警告的一种方法。
在地震高发区,提前预警尤为重要。
当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二、地震应急措施1.紧急逃生:在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停止手中的活动,迅速撤离到开阔、平坦的地面,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
2.保护自己:如果无法迅速撤离,应立即躲到课桌、床铺等坚固的物体下面,用手或枕头等物品护住头部。
避免在吊灯、窗户下面躲避。
3.避免次生灾害:在撤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越堵塞的道路或进入危险区域,如燃气管道附近或化学工厂附近。
三、家庭防震准备1.检查房屋结构:定期检查房屋的结构状况,确保房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储备应急物品:家中应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手电筒、急救包、饮用水、干粮等。
3.学习逃生技巧:家庭成员应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巧,如如何快速打开门窗、如何躲避危险区域等。
四、建筑结构安全1.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在建造房屋时,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2.识别危房:对于一些老旧、不规范的建筑,应进行抗震评估和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疏散与避难方法1.及时疏散人群:在地震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远离危险地带。
2.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在疏散过程中,应选择开阔、平坦且无危险的场所作为避难场所,如公园、广场等。
避免在危险区域停留或躲避。
3.在灾后救援中发挥自身优势:在救援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救援行动,为受灾人群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灾后生活安排1.保持心理稳定:地震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因此灾后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以便更好地应对后续的生活和工作。
2.维护自身安全:灾后要及时清理和维修房屋,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性。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预防疾病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救灾知识专题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学习关于地震知识,我叫曾晓琴,是南昌少年军校里的一名教官。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放地震视频)(看完之后)相信每一位同学看了视频之后心里都是苦涩的,还有的同学眼泪都快掉出来了,没错,地震给我们带来不少灾难,夺走了我们不少宝贵的生命,希望接下来同学们可以认真与我一起学习地震知识,给自己增添一份保命常识。
大家请看这个图片,彭国华(也就是躺着的这个人)是一名矿工,地震前曾经接受过自救常识培训,5.12大地震中被困矿井中,主要靠喝自己的尿液和吃几片草纸,在矿井中生存了7天7夜后成功获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平时多学习一些自救常识,到了关键时刻是非常有用的。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所以一些基本的抗震常识同学们还是有必要的掌握。
下面是我们中国比较著名的八大地震:1.河北邢台地震 1966.3.8 6.82.云南通海地震 1970.1.5 7.73.四川炉霍地震 1973.2.6 7.94.云南昭通地震 1974.5.11 7.15.辽宁海城地震 1975.2.4 7.36.云南龙陵地震 1976.5.297.37.河北唐山地震 1976.7.28 7.88.四川汶川地震 2008.5.12 8.0请看这几张图片,第一张,失去亲人的悲痛;第二张,地震之后倒塌的房屋建筑物;第三张,地震之后被解放军救出来的幸存者。
每一张都让我们感到心酸,相对比,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很幸福。
回到我们的课堂,我们学习第一点:一、地震的形成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地震的分类与起因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三、地震的前兆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
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
接下来我们主要来了解动物异常的前兆表现有哪一些?因为这个比较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
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
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
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
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
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
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看看这图片里的动物,都是我们身边常有的,狗,马,鸡鸭等等)我这么说可能同学们没有多大概念,那我给大家举几个真实的例子。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在深夜12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4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摇摇晃晃地扑来,王财走到哪儿,它们就追到哪儿,拼命地用嘴拧他的裤腿,不让他进屋。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的王春衡,亲眼看见他二大爷家里的猫隔着帐子挠人,非把人挠醒不可。
唐山市殷各庄公社大安各庄李孝生养的那只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让他睡觉,狗叫不起他,便在他的腿上猛咬了一口,疼得他跳起来,追打这条忠实的狗。
通过刚刚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很生动的明白地震前动物异常有哪一些了。
四、遇震逃生的方法如果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地震了该怎么办呢?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很多同学可能会疑惑,什么是三角空间?大家看这张图就能明白了。
)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如何安全度过地震:当地震还在持续时,将你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周围某个安全地点几步以内,在晃动停止、确认安全后再离开室内。
如果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遇到地震,又该怎么逃生呢?(1)如果你在室内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床上,请待在那里不要动。
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
如果你上方有可能坠落的重型灯具,请转移至最近的安全地带。
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
地震中的大多数伤亡,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
要意识到可能会断电,火警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可能会启动。
切勿使用电梯逃生。
(2)如果你在室外待在原地不要动。
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3)如果你在开动的汽车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
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
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
地震停止后小心前进,注意道路和桥梁的损坏情况。
(4)如果你被困在废墟下不要点火柴。
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
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
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你。
可能的话,请使用哨子。
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因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尘并消耗体能。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五、地震后的救护方法地震之后我们就要开展救护工作,分为两种:(一)自救自救是指被压埋人员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所处环境,创造条件及时排除险情,保存生命,等待救援。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
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生存信念,稳定下来,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设法脱险。
此时,如果防震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如一时不能脱险,不要勉强行动,应做到:1、保障呼吸畅通。
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开身边的较大杂物,以免再次被砸伤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尘窒息;如果你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气体引爆),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2、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二)互救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亲人、邻里和一切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震后,因为被埋压的时间越短,被救者的存活率越高。
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因此在外援队伍到来之前,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自动组织起来,开展积极地互救活动。
救助工作的原则是: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应当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和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先救青年人和轻伤者,后救其他人员;先抢救近处的埋压者,后救较远的人员;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这样抢救出来的轻伤幸存者,可以迅速充实扩大互救队伍,更合理地展开救助活动。
合理科学的救助方法可以更多更好地救出被埋压人员,因此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要领是保持救助成果的必要条件。
六、总结请看这一段关于地震动物异常的谚语,大家和我一起读一遍好不好?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
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这些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灾区抢救人员的图片)好的,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希望通过这个学习之后同学们能掌握地震小常识,为自己增添一个保命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