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科学上册实验教案模板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带表格)【精品教案】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五年级,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伴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我校的实验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
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
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
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
(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2019年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9年秋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准备: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我的大树一、教学要求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三、教学准备1、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9学年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5人,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主要由三个大块,第一块是“水”,分为8个课题,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块是“空气”1.课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块是“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三、教学措施:开展生动的实验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投影)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
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
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二)探究活动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
仔细体味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三)看书研究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五)小组协作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否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身分有关?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
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实验课下完成,而且作好记录)(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水蒸气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第二课:水沸腾了一、教学方针知识目标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3.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2.理论接洽实际的思考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当中温度保持稳定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天气⒈我们关心天气一、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第二部分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中的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了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也便于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活动的前提下,学生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接下来把学生带到室外,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对当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并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回来后并进行交流。
二、教学背景:天气几乎每天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
三、教学设计:这个星期正式进入四六年级科学的学习。
我们学校对科学课的安排是四年级每周两节课六年级每周三节课。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
《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
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
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
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2.风3.温度4.降水量)。
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
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
2019苏教版小学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苏教版最新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
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三)打气观察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四、拓展延伸,应用挑战【板书设计】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湿水进入杯子不湿杯内有空气【作业设计】1.把纸团粘在塑料杯底部,把被竖直倒扣在水槽中(杯子全部浸没),杯子中的纸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有质量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2019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科学集体备课五年级上册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2019教科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2、水沸腾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水沸腾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顺序来进行观察。
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
【学习难点】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
【学习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习流程】一、聚焦1、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家里的锅是不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实验室里,来研究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实验装置)。
这样,我们会看得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二、探索1.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同学们回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讲解: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水沸腾》)。
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我们就来实验一下。
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2019年XXX《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并知道水蒸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2.经历水蒸发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蒸气的形成与水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的形成和水有关系。
【教学准备】水、玻璃片、透明塑料杯、塑料薄膜、湿布、棉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用棉签在黑板前面的玻璃上写上“水”字,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过一会儿,“水”字渐渐不见了。
3.教师提问: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水到那里去了?(板书课题)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2019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2、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2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进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二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展示水蒸发的教学课件,并提问:1号杯和2号杯中水的多少发生了什么变化?2号杯上的塑料膜在实验前后有什么变化?(2)学生窥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3天后,1号杯比2号杯中的水少了许多,而且2号杯的塑料膜上出现了小水珠。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塑料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2)学生进一步完成培养皿扣在湿土上出现小水珠的实验,观察塑料膜上水珠形成的过程。
(3)学生说一说杯中的水与塑料膜上的水珠的关系。
(完整)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
摸三个蒸发皿的底部有什么?(注意不要烫到手)(2) 指名到前面摸…摸,汇报观察结果:你观察到了什么? (3) 这里的水珠是从哪儿来?水蒸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4)小结:当水蒸气的微粒遇到较冷的杯底,就像我们同学在很 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 抱在一起就变成了 “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蒸发后变成了什么?那教室里有水蒸气吗? (用手指一指,问: 这有吗?哪儿有吗?也就是说水蒸气就在我们教室每一处的空气当 中。
)还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气? {操场上有水蒸气吗?家里有水蒸气吗? 概括的说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4 •既然水蒸气就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当中, 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看见 水蒸气了吗? ?你觉得水蒸气是什么样的?(可以用多种感官)。
谁 能完整的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5. 出示维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 拓展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 气有什么关系吗?1.水到哪里去了看不见(时刻)蒸发 无色无味 水 •••■水蒸气 (液体)(遇冷)凝结(气体)无处不在板 书 设 计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屮,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屮,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水(液态)凝固冰(固态)教学后记:自来看一看。
板:冰融化了:我要怎么来察呢?大家一起看P504.学生介察方法,生共同充。
(:(1)把冰放入杯内,用温度量,并冰的温度。
(2)冰自行融化。
在冰融化的程,按均勻的隔量温度。
(3)当冰完全化成水,温度上的数。
)5.:方法知道了之后,我就来量一下吧,同冰融化的温度和周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一次,把数据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版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
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
这些水去哪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
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
【学生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的作用很大,但大部分学生较少注意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
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并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水的问题。
本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比较两个装有等量水的杯子(其中一个有盖,另一个无盖),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水量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
课外拓展通过观察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料盒中的变化,研究水去哪儿了。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水蒸气的特点。
进一步理解“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
学生观察这个湿的字。
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教师用湿抹布板书课题“水”,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埋下伏笔。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将话题引向水的形态。
二、探索提问: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师生小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
(完整word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
2019苏教版小学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懂得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了解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树立起保 教学难点
护土壤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做水土流失模拟试验的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土壤的保护情况,初步了解。怎样才能保护土壤。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7、保护土壤
板书:腐殖质
教师小结: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
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土壤中的小动物
四、研究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知道如何改良贫瘠的土壤
五、动手做肥料袋
2019 苏教版小学科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
板书 设计
6。肥沃的土壤 影响土壤肥力因素——腐殖质的多少、小动物等 做肥料袋
2019 苏教版小学科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
板书 设计
4、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2019 苏教版小学科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土壤的类型 教案教学设计
执教
日
课题
5。土壤的类型
者
期
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 教学目标
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
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
的流动。
二、热空气的流动
三、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空气轻,会
2019教科版六年科学上册实验全部教案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三、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六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
名称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实验器材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实 验 过 程
一、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六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
名称
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 验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2019年秋季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授课日期:2019年 9月3日审核人:教学内容:四年级科学1-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
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思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二、互动生成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
(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三、学以致用(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
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
新版2019最新教科科学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pdf
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我们就来实验一下。
2.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 ).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
1 ).介绍:三角架、石棉网、烧杯
2 ).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A 、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
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
现象 封口水杯 开口水杯
怎么解释 依据
学生研讨交 流,填写活动 手册
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
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 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 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 2) (1)实验过程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②放置一段时间 ③观察盒中变化 (2)研讨 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
1) .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2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
4 ).师生总结
水沸腾的温度是 100 摄氏度;水中有很多气泡上升;气泡在水面破裂逬出水花,水面
的水会不停翻滚;水面上会有大量的水气飞向空中。
四、 .讲解
1.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
体验
探究
学生填写活动 手册,并交流
对一只手吹气 甩动一只手 …… (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二、探索 2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 三、探索 3:模拟实验 1、导入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在制定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教学准备:北斗七星、仙后座的录像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北斗七星、仙后座的录像。
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引出课题。
(二)、科学探究1、学生自主交流课前的观察和发现。
2、引导学生认识秋季的代表星座:仙后座和大熊座。
3、指导学生看星空图。
4、让学生提出自己乐于研究的问题。
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开展活动,教师在巡视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恰当评价。
对一些不太可行的问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恰当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适合学生探究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研究,不至于使学生的问题成为空想而不能落实。
5、让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
学生制定完观察计划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与补充,教师可在此对学生的观察计划进行恰当的评价。
6、制作观星箱:教师先出示制作观星箱的步骤,再选定物体来试用观察。
三、拓展活动:建议让学生课后至少再制作一个观星箱,分别用来观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星座,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的观察,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
第十三棵冬季星空教学目标1、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
2、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原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乐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长期科学观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猎户座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变化;观察猎户座在不同日期发生的变化。
难点:长期观察星空中的北斗星、猎户座并做好纪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的材料:北斗七星、猎户座的图片。
学生准备的材料:整理好秋季星空的观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