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物贸易演化规律的研究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国际贸易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中国的国际贸易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17世纪和18世纪的中国国际贸易。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
这段时间里,中国以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闻名于世,这些商品对欧洲国家来说非常珍贵和吸引人。
中国国际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出口商品的高质量和独特性。
中国的丝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质的,瓷器也以其精美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国际贸易发生了变化。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变得相对封闭,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这是由于中国政府采用了自给自足的政策,以保护本国工业和经济。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邻近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等。
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中国不再是出口商品的主要来源,而是成为进口商品的主要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国际贸易迎来了新的时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打开了大门,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贸易。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规模呈倍增的趋势。
中国的国际贸易特点之一是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
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迅速崛起,出口商品种类也在不断扩大,包括电子产品、服装、机械设备等。
中国的国际贸易还有一个特点是经济合作特区的建立。
这些特区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贸易。
例如,深圳特区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和生产。
经济特区的成功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的国际贸易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区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这些城市拥有先进的港口和交通设施,便于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也注重与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发展。
我国进口贸易品的技术结构及演变趋势分析
HUN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我国进口贸易品的技术论文题目:结构及演变趋势分析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院名称:指导老师:学院院长:2011年5月23日湖南大学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日期:20 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生签名:日期:20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0 年月日我国进口贸易品的技术结构及演变趋势分析摘要进口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看一国的进口水平,不能只看进口的“量”,即进口了多少;更要看进口的“质”,即进口了什么,或者说进口贸易品的技术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测量一国的进口水平,使进口贸易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采用Lall(2000)的商品技术分类方法,将贸易品分为十类不同技术水平含量的商品,计算了2000—2009年每一类商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以此来衡量我国进口品的技术水平以及分析其变化趋势,并从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和我国政策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原因。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的相关结论为优化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商品技术分类;进口品技术水平;进口结构AbstractImport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s economy , however, when look at the level of imports of a country, we can not only focus on the "quantity", that is, the amount of imports; but more focus on the "quality", that is, what is imported, or that the technical structure of import good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truly measure the level of imports of a country , and make imports play its positive role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ter. This paper adopts Lall (2000) technology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to classify trade goods into ten categories with different technology levels, and calculates each class of goods' proportion in total imports from 2000 to 2009, as a way to measure technology level of import goods in China and analyze its trend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mparative cost theory,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and our policy change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import goods an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relevant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Key words:technic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technology level of imports;import structure目录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Ⅰ)摘要 (Ⅱ)Abstract (Ⅲ)插图索引 (Ⅴ)附表索引 (Ⅵ)一、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文献综述 (2)(三)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4)(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4)二、进口品技术水平度量及结果分析 (5)(一)产品的技术分类 (5)(二)度量结果及分析 (6)(三)小结 (9)三、进口品技术结构变迁的原因分析 (9)(一)比较成本论 (9)(二)要素禀赋论 (10)(三)我国政策的变化 (11)四、结论 (12)参考文献 (15)致谢 (17)图 1 PP等五类产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7)图 2 2000~2009年各类进口品所占比重变化趋势 (9)表 1贸易商品的技术分类 (5)表 2 PP等五类产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6)表 3 各类细分产品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8)我国进口贸易品的技术结构及演变趋势分析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的进口为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变迁及其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外贸发展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贸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贸总值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出口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1978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开展与国际贸易的交流。
1980年代初期,我国的出口贸易额还不足100亿美元,但经过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1985年我国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600亿美元。
这一时期,我国外贸的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对外汇管理、进出口许可证、关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我国,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1990年代至今的外贸发展1990年代以后,我国外贸进一步加速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角色。
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在10%以上。
2019年,我国货物贸易额达到了4.57万亿美元,货物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鞋帽、玩具等成为我国的传统出口货品,而在近年来,高科技产品、新能源产品等也成为我国出口的新亮点。
三、外贸发展的原因分析1.政府政策的引导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推动了外贸的发展。
例如,贸易前置审批制度的取消、关税的降低等。
此外,政府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出口退税等措施,更好地推动了外贸的持续发展。
2.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壮大我国进出口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外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企业在技术、品质、营销等各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改进,更好地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外贸的发展。
3.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使得全球化进程加快,降低了跨国贸易的成本,促进了贸易的便利化。
我国抓住了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推动了外贸的发展。
总之,我国外贸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最新整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docx
最新整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变化分析一、引言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大国,促使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呈上升趋势,无论是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文就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在近几年的重要变化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引起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因素进行详细的。
二、入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我国在20xx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也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20xx年~20xx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可以发现,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推动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不包括20xx年在内)。
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我国每年进口的贸易逐渐增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全球化的逐渐深入,推动着我国贸易出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国际贸易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国际贸易商品流动过程中汇率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就我国汇率的实际情况来说,在2000~20xx年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现有的汇率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急剧膨胀的进出口贸易的需求,进而我国的汇率制度逐渐改变为以“市场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对浮动有着严格管理的汇率制度”,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实施的汇率制度为,人民币的汇率不再是跟以前一样只是对美元这一单一因素进行转换,而是多种汇率共同变化的新汇率制度。
而汇率制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由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短暂性的波动,但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而对于我国整体的进出口贸易额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入世以来我国货物贸易条件逆向变化的相关研究
第36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月 Vol.36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4────────── 收稿日期:2013-09-25作者简介:赵晓梅(1979-),女,河北昌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
-113-入世以来我国货物贸易条件逆向变化的相关研究赵晓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摘 要:入世以来,我国购买力贸易条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价格贸易条件却处于劣势状态,贸易条件逆向变化态势越来越突出。
这一态势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贸易手段及其增长方式、贸易产品结构与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逆转我国货物贸易条件逆向发展态势,应该及时采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规划外商直接投资、提升我国在外贸大宗商品中的地位等有效对策。
关键词:价格贸易条件;购买力贸易条件;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3-0113-06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29A Study of Chinese Adverse Changes in Terms of Trade after Joining WTOZHAO Xiao-mei(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rade condition has been improving while the price terms of trade has been deteriorating. It is very clear that these terms of trade show adverse trend. This trend is related with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pattern of trade growth, the way of trade, commodity structure of import and export and FDI.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adverse trend of trade in China, the paper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irstly, the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and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promoted; secondly, a reasonable guide to FDI should be given to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foreign companies; finally, the voice in the trade of bulk commodity should be raised.Key Words: terms of trad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trade; trade structu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cessing trade我国加入WTO 以来,外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转型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转型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国际贸易也在逐步演化和转型。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贸易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一、崛起期的国际贸易转型中国经济的崛起期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贸易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国际贸易以出口为主。
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大的价格竞争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开始发生转型。
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不再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而是趋向于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品。
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这些措施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多元化,不再完全依赖低端制造业出口,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新时代的国际贸易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在新时代,中国国际贸易转型的主要趋势是向贸易平衡和贸易便利化发展。
在贸易平衡方面,中国开始鼓励企业开拓进口市场,增加进口产品的多样性和数量。
这一措施有助于减少中国贸易顺差,避免出现外部压力和反倾销等贸易摩擦问题。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了企业营商环境,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平衡。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创建新型自由贸易区。
此外,中国还逐步放宽对外商投资管理和市场准入限制,为境外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三、未来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和升级,未来中国国际贸易将逐步向着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进技术创新、提高标准规范化水平、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中国还需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深化国际贸易伙伴关系,推动全球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大国对外贸易政策演进的经验性规律探析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7 - 542 1)7 0 3— 3 1 29 4 (0 10— 0 3 0 6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 , 国家规模 和经济发展阶段
是 一 国对 外 贸 易政 策 选 择 和演 进 的 两大 重 要 因素 。
业 和各产业 价值链 的技术 密集型高端环节则是技
术创新 的载体。在 自由贸易情况下 , 先进国家凭借
、
保 护主义贸 易政策是大 国崛起 的必
由之 路
( ) 国奉 行保 护 主 义 贸易政 策的 必要 性 一 大 第一 , 后进 大 国 的技 术 创 新 能 力 和 国 家竞 争 优
势必须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是 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 而技术 密集 型高端产
资本的高生产率和 国民的高工资率可 以形成 良性
被较高 的资本生产率击败 , 使后进大国陷入低生产 率 和低工资的恶性循环之 中, 而保护主义 贸易政策
可 以扭转 这 种分 T格 局 、 阻断 这种 恶性 循 环 。 第 三 , 护 主 义 贸易政 策 是 后 进 大 国 实 现经 济 保 社会 全 面发 展 的重要 基础 。贸易保 护 主要服 务 于工 业化 , 由于 工 业 领 域 技 术 创 新 的 敞 口大 , 创 新 活 其 动能 够 产生 系统 协 同效应 而 惠及 社会 其他 领 域 。德
文学 、 术 、 蒙 、 艺 启 自由 、 益 的制 度 、 有 以及 国力 和独
立之母” 然 而 , 。q 自由贸易却使后进大 国冻结在技
术 创 新 敞 口小 的低 端 产 业 和生 产 环 节 , 使 技 术 创 致 新 带 来 的 收入 增 益绝 大 部 分被 先 进 国家 占有 , 法 无 实现 工 业 对其 他 领 域 的反 哺 。 因此 , 进 大 国必 须 后
中国外贸政策与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
中国外贸政策与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深入交流,中国外贸政策和国际贸易格局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中国外贸政策的演变以及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外贸政策的演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
起初,中国采取的是进出口贸易的一揽子政策,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促进出口为主要目标。
这一阶段的外贸政策主要以出口退税、关税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吸引外商投资和外国购买中国产品。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外贸政策逐渐从出口导向转变为进出口均衡发展。
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通过直接投资和资源获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外贸政策继续调整和优化,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
同时,政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外贸政策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中国外贸政策的演变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外贸政策转变为进出口均衡发展,逐渐由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市场。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其次,中国外贸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升级。
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同时,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合作,促进了全球创新资源的共享和流动。
再次,中国外贸政策的调整和开放举措对国际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中国外贸政策和国际贸易格局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这对中国出口市场以及全球贸易格局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理论分析阶段,本文主要从货物进出口总额/GDP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阶段,我们得到了货物进出口总额/GDP之间的关系,最终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货物进出口总额;GDP;通货膨胀;贸易顺差1引言1986年,中国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入世不仅使得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得以更成功的实施,还大大降低了中国的主权风险,从而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
过去十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内需不足。
而人力成本低廉使得企业利润上升,从而更加愿意扩大规模。
当内需不足,内供过剩时,中国的贸易顺差自然而然地产生。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环保日益得到重视,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
而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货物贸易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故想通过研究近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变化,发现其规律以及货物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2理论分析从数据中可以观察得出:1990—2002年,GDP货物进出口总额均缓慢增长,2002—2008年GDP货物进出口总额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形势一片大好。
2008—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货物进出口总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GDP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三者在2009—2011年均有较大幅度上升。
由此我们可初步判定货物进出口总额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得出:货物进出口总额/GDP在波动中缓慢上升,2006年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09—2011年开始回升。
由此可见,我国在2006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开始呈现较快下降势头,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条件下,为了避免本国经济过多地受到世界经济衰退阴影的不良影响,我国自主进行结构调整,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显示国内需求比起国外需求来讲,仍显强劲,且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我国国内货物种类日益丰富,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更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困境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困境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贸易显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出口总额在世界范围内居于前列。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境,下面本文将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困境进行分析。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1.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到1991年的起步阶段、1992年到2001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01年至今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在起步阶段,国际贸易主要是原材料和资源产品的出口。
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以及1990年代初期,中国开展对外开放政策,全面放开对外贸易市场。
1992年,《关于加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阶段,国际贸易出口额每年以高速增长,1990年到2000年间,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25.7%、27.2%、28.8%等高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进出口关税、政策协调等方面,给予了中国更多的便利和优惠。
自此之后,中国国际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2001年至2019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从0.5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5万亿美元,进口总额从0.5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1万亿美元。
2.中国国际贸易的地位和影响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供应国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国。
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市场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中国的生产成本低廉和世界各地对中国商品的渴求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
不仅如此,中国国际贸易也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具有的巨大经济规模和稳定发展态势,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变化必然影响全球经济环境。
中国市场被全球品牌视为重要市场,因此中国的需求变化和消费趋势将会影响全球市场格局。
二、中国国际贸易的困境1.贸易逆差压力从贸易流入结构来看,中国在出口方面已非常有优势。
但在进口方面,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利润空间。
中国贸易结构变化成因及趋势研究
中国贸易结构变化成因及趋势研究一、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及其成因1.1 贸易结构演变背景介绍中国贸易结构总体呈现出由传统加工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和服务贸易等现代产业转型的趋势。
这一趋势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需求,也受到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
1.2 特别贸易之一——国际分工及其影响中国对国际分工的参与,使其加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的制造工厂。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日益显现。
如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因此,中国需要着力加强创新和研发,增强产品附加值和新产品的开发。
1.3 特别贸易之二——区域贸易伙伴及其升级近年来,亚洲区域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贸易自由化格局开始形成,中国成为了最主要的区域贸易伙伴,这对中国贸易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1.4 特别贸易之三——自由贸易区及其机遇与挑战在全球自由化潮流中,中国探索出的基于区域的自由贸易安排是中国贸易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面临着不少挑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1.5 特别贸易之四——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贸易区域构建当前,数字化为全球贸易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国应加强贸易数字化建设,构建新的贸易伙伴关系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的贸易模式变化。
二、中国贸易结构的趋势分析2.1 区域化趋势中国贸易结构日益向地区一体化转变,加入区域自由贸易机制,借助政策推动,形成“走出去”模式。
2.2 差异化趋势从传统加工贸易走向差异化与高品质制造贸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加强研发建设,提升自主核心技术,成为高端制造业大国。
2.3 高效化趋势通过提高制造业的产业链水平、创新和研发能力,实现对市场的高效控制。
同时加速服务业与贸易结合的发展,推动互联网产业向贸易渗透。
2.4聚焦一带一路的趋势中国领导下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促进了中国内部区域发展,而且给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动力,带来了重大推动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演化及优化
我国对外贸易的演化及优化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发展及变化,在这个无硝烟的战争舞台上如何保持我国的综合竞争优势成为了首要问题,展望未来,我国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并不断的优化。
本文主要研究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一下我会作出综合的对比以求找出那种道路更能展现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关键词:综合竞争、自由贸易1.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就开始不但的被国外经济不断的冲击,其中有利有弊,在此过程中中国见识了国外经济的面貌,促使我们不断的发展自身经济以适应国际经济模式,并且使自身不但的完善从而能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利益,但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什么都是艰难的,因为不了解所以我们从不单的吃亏,但古人云:吃亏是福。
没错我们从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中成长起来,这些从我国的GDP增长数值和进出口中就能体现出来,虽然我们的经济现在仍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但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这些人不能使我们骄傲,因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更促使我们应不断的寻求适合我们发展的经济道路。
2.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现状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
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2.1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不同,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治型的封闭式保护政策;(2)1978-1992年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3)1992-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入世前具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4)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获得了高速发展,进出口总额连年递增。
中国经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正向一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迈进。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贸易结构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更好的指导我国贸易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贸易强国之路。
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本文研究的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指的是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8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381.4亿美元;2004年,我国加入WTO的第三个年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达到11545.5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居全世界第3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7%。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22.8%提高到了2004年的将近70%,中国外贸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极大的促进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如今,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比达到93:7,这一比重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60:40的平均值,也高于发达国家或OECD 成员国80:20的平均值。
2.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由于中国的要素禀赋的特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是通过国有企业放权改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地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带形成以轻纺、服装、机电组装为主的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二是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速了中国出口导向产业的工业化进程,面向国际市场的轻纺、机电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分析及研究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分析及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并不容易。
这需要中国不断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竞争力,同时应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贸易强国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对策,并进行深入研究。
一、调整贸易结构,提高贸易品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其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大宗商品较多。
要实现贸易强国的转变,中国需要通过调整贸易结构,提高商品质量和附加值来实现。
中国还需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还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扩大对外贸易市场,提高贸易多样性,降低贸易风险。
二、加强贸易投资,推动贸易平衡中国目前的贸易顺差虽然较大,但随着国内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汇率的改变,贸易顺差可能会逐渐减少。
为了实现贸易强国的转变,中国需要加强对外投资,推动贸易平衡。
一方面,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并购或建立生产基地来提高对外投资水平,减少贸易顺差;也可以加强进口,提高商品多样性,降低对外贸易依赖,从而增加贸易平衡度。
三、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拓展贸易渠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贸易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需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拓展贸易渠道。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拓展贸易市场;也可以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提高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能力,推动建立开放、透明、包容的国际贸易环境。
四、加强贸易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中国作为贸易大国,需要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南南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发言权;也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北南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
中国还应积极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改革,推动国际贸易体系的变革,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中国货物贸易地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1
20世纪90年代中国货物贸易地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小组成员陈宝盈陈曼娜陈秋敏林美娟刘康梁晴洪萍苏华谢蓓俪张灿兰邹栩易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号目录一.中国进口贸易数据图表分析 (4)二.影响中国进口贸易变化的原因 (6)(一)国内生产总值 (6)(二)中国入世 (6)(三)体制创新 (7)(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 (7)(五)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7)三.成为进口大国的内在原因 (8)四.中国出口贸易数据图表分析 (10)五.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原因 (12)(一)有利因素 (12)(二)不利因素 (15)六.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6)(一)贸易增长仍表现为粗放型 (16)(二)贸易方式过于依赖加工贸易 (17)(三)贸易条件未获得明显改善 (17)(四)出口产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低 (18)(五)外贸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18)(六)出口经营秩序有待加强 (18)(七)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偏低 (19)(八)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缺乏 (19)七.问题解决对策 (20)图表目录图表 1 1990年至2010年中国进口额及增长比例 (4)图表 2 中国贸易结构 (5)图表 3 世界进口额前十国家 (6)图表 4 世界贸易大国1999~2009十年来的出口占世界的比重 (10)图表 5 1990——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额排名 (10)图表 6 1990——2010 每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增长率 (11)图表 7 1990-2005年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12)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内地、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中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改革开放让中国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走上了快速经济发展之路。
而外贸体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走在了经济改革的前列,在30年的时间里,中国成功地从近于完全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全面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成为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一.中国进口贸易数据图表分析图表 1 1990年至2010年中国进口额及增长比例图表1列出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进口额在进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及其逐年增长比例。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国际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从幼稚的贸易方式到多元化的贸易模式,中国国际贸易不断变革,逐步走向成熟化和稳定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与变革,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过程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发展阶段(1978年-199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际贸易集中在出口贸易中,主要出口商品是轻工业产品和农产品,进口商品则以机电产品和原材料为主。
这一时期,中国国际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等问题。
2. 开放加快阶段(1990年-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际贸易逐渐多元化,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此时,中国的出口产品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进口产品也逐步多样化。
3. 多元化深入阶段(2000年-2012年)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加速,贸易模式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出口和进口贸易外,还加入了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等。
由于贸易多元化,中国国际贸易进一步拓展,通货贸易也更加平衡。
4. 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2012年-至今)进入新常态,中国国际贸易从高速增长中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不断遭遇政策限制和贸易摩擦等挑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升级。
为此,中国已经提出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全球创新网络的联系以提高贸易价值。
二、中国国际贸易变革的原因1. 政策改革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促进贸易还有投资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政策上的变化,不仅扩大了市场范围,使中国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进军国际市场,也为贸易的多元化提供了种种可能性。
2. 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国际市场的变革是中国国际贸易变革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国际贸易也不能再只是以出口贸易为主,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贸易模式。
中国与RCEP国家贸易格局演变分析
中国与RCEP国家贸易格局演变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并与各个国家开展广泛的贸易往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其他RCEP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关系演变过程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趋势,以期为今后的贸易合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关系历史演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贸易史的国家,早在古代就与周边国家以及海外的贸易往来。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贸易体制的建立,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上个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加入WTO并逐步开放市场,这为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最初的简单贸易往来到如今的全面合作,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关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二、中国与RCEP国家贸易关系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方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中国已成为RCEP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也更加紧密,涵盖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不仅仅是传统的商品贸易,还有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等多个层面。
中国与RCEP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日益紧密,为双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合作模式探讨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多边合作、双边合作和区域合作。
在多边合作方面,中国将通过参与WTO、G20等国际机构,与RCEP 国家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挑战。
在双边合作方面,中国将与单个RCEP国家进行双边贸易谈判,寻求双赢的贸易机会。
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将与RCEP 国家共同建设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促进区域内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
这些合作模式将对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双方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国际贸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中国贸易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占比过高等。
因此,本文将研究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描述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
2. 分析中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 探讨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 研究内容本文重点研究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中国贸易结构的演进历史和现状。
(2)分析中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3)探讨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等。
其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分析,以及对中国贸易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深入探讨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以期能够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优化中国贸易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可以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预期成果本文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 描述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
2. 分析中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 探讨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4 预期成果第二章: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2.1 中国贸易结构的演进历史2.2 中国贸易结构的现状第三章:中国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3.1 低端产业结构3.2 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占比过高3.3 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不平衡第四章: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4.1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4.2 加强技术创新4.3 扩大消费市场第五章:结论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物贸易演化规律的研究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不仅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加速增长,而且货物进出口的构成比例也有所变化,在进、出口货物贸易中,制成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燃料。
文章研究了我国货物贸易的演化规律,寻找货物贸易长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贸易增长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04-02一、引言本文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为基础,对我国货物贸易进行展开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00年对外货物贸易是1980年的12.5倍,超额完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对外货物贸易发展目标。
到2011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是2000年的7.7倍,实现了对外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
2011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分别是2001年的7.2和7.1倍。
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额在整体上大幅度提高,但是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货物贸易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货物贸易进出口分析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货物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从2001~2008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在2009年,进出口额均下降,到2010年进出口额迅速上升,增长速度仅低于2003年;到2011年,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相对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08年的增长速度。
(一)货物贸易进出口分类1.一般贸易。
从2002~2004年我国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基本持平,从2005~2008年一般贸易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在2009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均下降,从2010年,一般贸易的进口额反超出口额。
一般贸易的进口增长变化比较迅速,在2009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均呈现负增长,2010年,进、出口迅速正增长,几乎达到最高值点,到2011年,增速有所放慢。
2.加工贸易。
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额总是大于进口额,在2008年,出口额超出进口额2968亿美元,在2009年,二者的差值教2008年有所下降,到2011年,出口额超出进口额3656亿美元,达到史前最高峰。
在2009年以前,加工贸易的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进口额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加工贸易进口的增长速度反超出口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为12.6%、12.8%,二者接近相等。
3.机电产品。
2002~2004年,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额基本持平。
从2005-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但是在2009年,进、出口额的绝对值有所下降,到2011年,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值达到最大,为3323亿美元。
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在2009年以前逐年下降,且出口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进口的增长速度。
在2009年,机电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首超出口的增长速度,且出口呈现负增长。
2010年,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且此时进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出口的增长速度,到2011年,进、出口的增长开始回落,出口的增长有大于进口增长的趋势。
4.高新技术产品。
2005年以前数据的缺失,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的增长从2006年开始分析,我国高新技术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但二者相差的幅度不像其它贸易那样明显。
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增长速度除2007年外大致相同。
5.货物进、出口的具体产品。
这里主要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资料对2007年与2009年的货物进、出口构成进行比较。
近几年比较,我国进口食品和燃料的比例总是低于世界进口食品和燃料的比例,且低于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我国矿物和金属的进口比例恰好与进口食品的比例相反,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等收入国家的进口比例;对制成品而言,我国进口的比例与中等收入国家的进口比例大致持平;对于其它的进口,我国远低于世界。
(二)进口来源、出口去向分析我国进口货物的来源主要是日本和欧盟,从2007年起,我国加大了对东盟和韩国货物的进口。
到2011年,我国对台湾、美国的进口额分别为1249、1222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二者进口额的差距逐渐缩小。
我国货物出口的对象主要是欧盟和美国,从2007年起我国对欧盟货物的出口超过对美国货物的出口,但二者的差额不大;我国对东盟和日本货物的出口额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2009年起,我国对东盟地区的出口额大于对日本的出口额;相比较而言,我国对俄罗斯货物的出口额最低。
除2009年外,我国对其它国家的进出口额呈现递增的趋势,我国对欧盟、美国、香港的货物进口要小于货物出口,我国对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台湾的货物贸易进口大于出口。
(三)货物进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虽然逐年上升,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2010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进口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5%,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9%。
2010年,世界货物和服务出口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6%,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45%。
全世界,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位于中等水平,要低于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货物贸易的规律解释(一)加工制成品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比重高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的制成品贸易所占的比重都在90%以上,但依然处于较低层次。
而其他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比重较低,说明我国货物整体结构层次低。
工业制成品结构中,我国50%以上的出口来自加工贸易,给中国的货物贸易带来了贸易顺差大、反倾销频发等贸易摩擦。
技术密集型产品中90%是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较少。
(二)高消耗高排放产品比重大在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消耗、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比重仍然占较大比重。
现在发达国家在积极酝酿低碳规则,未来各种倡导低碳、环保的规则制度必然会限制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三)低碳产业链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低碳经济。
我国货物贸易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中国的货物贸易带来了贸易顺差大、反倾销频发等贸易摩擦。
(四)科技含量低,人才的匮乏我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额在所有的货物进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一些国家的人民造成恐慌的心理,对我国严加防范,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低。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低,主要是我国教育程度偏低,高新人才匮乏,导致我国在科技研发的过程中,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周期较长。
(五)与我国进行货物贸易的国家相对少在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贸易进出口主要是欧盟地区,在2009年,全球发生经济危机,导致欧盟27国的进出口受到严重限制,欧盟为了改善自身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倾销,征收高额关税,利用国际法维护自身的利益等。
无疑欧盟的这些措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四、改善货物贸易的措施(一)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须立足于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
国际竞争力是运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从经济运行角度看国家未来发展的潜能,主要包括总产出、出口规模、机械设备等经济实力水平。
我国应提高核心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基础竞争力、提高环境竞争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长驱发展。
(二)提倡环保、节能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但追求较高的生活享受,于此同时也更加主要环境的保护。
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研发高科技节能产品,唱响节能生活,也是我国经济实力逐步提高和增强国际贸易比不可少的因素。
(三)培养和吸引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我国是人口大国,且有优良的教育传统,一方面政府应配置较好的教育设施,以此吸引优秀的教师出培养祖国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鼓励创新人才,给技术人才以优惠,进而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
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政策,以防止国内人才的流逝,吸引国外的高新技术人才。
(四)提高我国的国际亲和力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外国民众带来了恐慌心理,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的领导者及公众应加强与国外的沟通,以改善我国的境遇,为我国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应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友好的民族,中国的发展必不会威胁世界其他民族和其它国家。
(五)利用国际法维护自身利益国际法提供了国际上的行为规则,是国家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一种法律形式,同时也是国际裁判的法律依据。
我国应加强国家法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国民的国际法意识;加大对国际法研究的投入和支持;着力培养出自己国家的国际法学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参与能力,增强影响力;建立国际法顾问机制,发挥国际法作用。
积极良好的利用国际法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长趋促进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1] 刘冬.中国与海合会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应对[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1).[2] 张雪春.透视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和启示[j].经济与金融海合会,2008.[3] 吴文杰.两岸货物贸易对两岸经济增长的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信息统计工程,2010,(12).[4] 王岩,高鹤.近十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3).[5] 温怀德.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发展趋向[j].商业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