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_副本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_副本

.给排水专业课程设计城市给水厂设计说明书:班级:学号:.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 . (4)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 (4)1.1.1 设计题目 (4)1.2 设计原始资料 (4)1.2.1 设计水量 (4)1.2.2 原水水质 (4)1.2.3 气象水文资料 (5)1.2.4 工程地质资料 (5)第二章总体设计 (6)2.1 设计原则 (6)2.2 厂址选择 (7)2.3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7)2.4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8)2.4.1 混凝剂 (8)2.4.2 混合设备 (10)2.4.3 絮凝设备 (11)2.4.4 沉淀池 (13)2.4.5 滤池 (14)2.4.6 消毒 (16)第三章净水构筑物的计算 (18)3.1 设计水量 (18).3.2 药剂投配设备设计 (18)3.7 消毒设施的设计 (38)3.7.1 加氯量及储氯量 (38)3.7.2 加氯设备 (39)3.7.3 加氯间 (39)3.8 清水池 (39)3.8.1 平面尺寸计算 (39)3.8.2 管道系统 (40)3.8.3 清水池布置 (42).第一章设计任务及要求1.1 设计任务及工作要求1.1.1设计题目某地区给水工厂工艺设计1.1.2设计任务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设计规模为(10+M)3×104m/d (M 为学生学号的个位数字)。

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和主要管网布置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 1 份(总篇幅 1 万字以上),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容。

完成给水处理厂平面图(1:500)和处理系统高程图(1:100)1( 1#)。

1.2 设计原始资料1.2.1设计水量3满足最高日供水量30 ×104m/d 。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ss最高/(mg/L) 700最大时变化系数1.251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8 7.23 DO溶解氧11.2 6.384 BOD5 2.5 1.15 COD 4.2 2.4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Ⅰ级标准2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m,最低水位----------m,常年水位-----------m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年最高平均气温--------,年最低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高降水量----------,年最低降水量-----------。

常年风向-----------,频率--------。

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3 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 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

1.1.2、设计水量设计人口6.1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00L/d工厂A(万立方米/d)0.4工厂B(万立方米/d)0.7工厂C(万立方米/d)0.9工厂D(万立方米/d)1.4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 195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90Qd=1.067×﹝(200×6.1×(1+1.95+0.9)/1000+0.4+0.7+0.9+1.4﹞=86400立方米/d1.1.3、分析原水水质显著特点为ss含量较高,水量变化较小,故在后续工艺设计中会针对上述两个特点做出设计,以求实现工艺的优化。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设计说明书1、引言在这个章节,我们将介绍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和范围,以及背景信息和设计团队的角色和职责。

1.1 目的本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是为水厂设计提供详细的设计指南,包括技术规范、材料选择、工程流程和其他设计相关的信息。

1.2 范围本设计说明书适用于给水厂的设计,涵盖了从原水处理到净化水处理的全部过程。

1.3 背景信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有关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给水厂的规模和位置,以及相关的环境和地质条件。

1.4 设计团队本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由设计团队完成的。

团队成员包括水处理专家、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和自动化工程师。

每个团队成员在设计过程中都有特定的职责和角色。

2、技术规范2.1 原水质量要求在此章节,我们将详细说明原水的质量要求,包括pH值、悬浮固体的含量、有机物的浓度等。

2.2 处理工艺选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展示不同的处理工艺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工艺。

2.3 处理设备选型详细介绍所选工艺相关的处理设备的选型原则和参数要求。

2.4 运行参数给出运行参数的范围和要求,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

3、水污染控制3.1 溶解物质的控制说明如何控制水中的溶解物质,包括硬度、铁、锰等。

3.2 悬浮物质的控制介绍悬浮物质的控制方法,如沉淀、过滤等。

3.3 有机物质的控制详细说明有机物质的控制策略,包括活性炭吸附、氧化等。

4、设备布局和工程流程4.1 设备布局以图表形式展示设备布局,并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的布局方案。

4.2 工程流程展示水处理的整个流程,并详细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和控制要求。

5、施工和安装5.1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阶段、关键工序和所需人力资源。

5.2 安装要求列出设备安装的要求和步骤,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的相关规范。

6、运行和维护6.1 运行参数详细说明运行参数的监测和调整要求,包括定期检查设备和水质。

6.2 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保养和故障排除的步骤和频率。

自来水厂设计说明书

自来水厂设计说明书

摘要xx市新东区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

该工程分为两期工程,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0万m3/d,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

其工艺流程如下:水源取水口自流管管道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 V型滤池清水池送水泵房配水管网用户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多通道折板絮凝池:13min平流沉淀池:1.5hv型滤池的滤速为12v/min目录Abstract摘要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设计依据及资料第二节设计规模及范围第二章设计原始资料第一节自然条件第二节城市概况第三节城市用水资料第三章给水工程设计第一节用水计量第二节给水水源第三节给水系统和给水方案比较第四节输水管与给水管网第五节取水构筑物第六节净水厂第七节二级泵站和清水池第八节加氯加药间第九节辅助建筑物第十节水厂平面布置第四章.投资估算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估算依据第三节.估算方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设计依据及资料设计主要依据及资料如下:1xx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2敖江水源水质分析表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一)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三)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十)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十一)7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8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一)9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四)第二节设计规模及范围设计规模:30万立方米/天设计范围:xx市新东区第二章设计原始资料第一节自然条件2.1.1地形、地质xx市地处xx江下游xx盆地,盆地总面积约200Km2,四周有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等群山环抱。

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中心散落有乌山、于山和屏山等小山,南台岛上有仓山、盖山和城门山。

市区高程一般为5~15m(黄海高程系),xx江横贯市区,由于地势较低,易受洪涝灾害,需沿江、河筑堤。

市区主要有两类地质:一是靠山的丘陵地区,主要在于于山、乌山、屏山一带以及市区四周群山余脉高地和仓山区丘陵地带,容许承载力约0.25Mpa;二是淤积、冲积地区为高压缩性土,范围较广,淤泥埋藏浅,容积承载力为0.05~0.08MPa,地下水位高,一般在地面下0.5~2.0m。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给水厂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生产的扩大,给水厂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供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给水厂面临着供水能力不足、水质问题等诸多挑战,急需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

因此,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座现代化、高效的给水厂,以满足城市人口的用水需求。

二、设计内容1.总体设计(1)给水厂选址:选择离城市主要消费区较近的地段,便于供水管网的布置和供水效率的提高。

(2)供水能力计算: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水用量和产业用水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计算给水厂的供水能力。

(3)布局设计:科学配置给水厂的各个功能区域,包括进水处理区、净水处理区、卫生消毒区、出水区等,使各个区域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

2.进水处理(1)原水选取:根据当地水源情况,选择适合的水源进行供水。

(2)原水处理工艺:结合进水水质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原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絮凝、混凝、沉淀等,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3)给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原水处理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3.净水处理(1)滤池设计:选择合适的滤料和滤程,对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进行有效过滤。

(2)消毒工艺:采用先进的消毒方式,对滤后水进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

(3)水质在线监测: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净水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水质达标。

4.卫生消毒(1)消毒剂选用: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对供水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2)消毒剂投加系统:设计合理的消毒剂投加系统,确保消毒剂准确投加。

(3)消毒设施定期维护:对消毒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5.出水区(1)出水泵站设计:根据给水厂设计的供水能力,设计合理的出水泵站,保证水压稳定。

(2)水质监测系统:引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出厂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3)备用设备设置:设置相应的备用设备,确保在设备故障或维护期间,能够正常供水。

水厂设计说明书(3篇)

水厂设计说明书(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用水需求,提高水厂的生产能力,确保供水安全,本水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约XX亩,设计规模为XX万吨/日,旨在为周边居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自来水。

二、设计依据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3.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DBJ01/T-102-2007)4. 《城市给水工程水质标准》(GB 5749-2006)5. 《城市给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GB 51001-2014)6. 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三、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水厂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供水安全。

2. 高效节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提高水厂运行效率。

3. 环保节能: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降低水厂对环境的影响。

4. 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5. 易于管理:设计合理,便于水厂运行、维护和管理。

四、设计范围1. 水源取水工程:包括取水泵房、取水管道、水质监测系统等。

2. 水处理工程: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等环节。

3. 水厂构筑物:包括清水池、反应池、沉淀池、滤池、消毒间等。

4. 辅助设施:包括变配电室、化验室、维修间、仓库等。

5. 输配水工程:包括输水管道、配水管网、加压站等。

五、设计内容1. 水源取水工程(1)取水泵房:设计采用双曲线倒锥形泵房,泵房尺寸为XX×XX×XX米,有效容积为XX立方米。

(2)取水管道:采用钢管,直径为XX米,长度为XX米。

(3)水质监测系统:设置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源水质,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 水处理工程(1)预处理:采用絮凝沉淀工艺,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

(2)常规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确保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原始资料 (3)第二章工艺流程确定和选择 (5)2.1原水水质情况 (5)2.2出厂水水质要求 (5)2.3工艺流程确定设计水量 (4)第三章设计水量 (6)第四章混合设备计算 (6)4.1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6)4.2投药系统 (7)4.3加药间及储液池 (8)4.4混合设备 (9)第五章絮凝池的设计计算 (11)5.1絮凝池的选择 (11)5.2设计水量计算 (11)5.3平面布置 (11)5.4过水孔洞和网格设置 (12)5.5水头损失计算 (13)5.6校核 (15)第六章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7)6.1沉淀池的选择 (17)6.2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18)6.3水力条件校核 (19)6.4进水系统 (19)6.5出水系统 (20)6.6排泥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20)第七章过滤设计计算 (22)7.1平面布置 (22)7.2设计水量 (22)7.3设计参数 (22)7.4滤池高度 (23)7.5配水系统 (24)7.6排水系统 (26)7.7滤池各种灌渠计算 (27)7.8冲洗水箱 (28)第八章清水池设计 (30)8.1容积计算 (30)8.2清水池平面尺寸 (30)8.3管道系统 (30)8.4清水池布置 (30)第九章消毒 (32)9.1消毒剂和加氯点选择 (32)9.2加氯量的计算 (32)9.3加氯设备的选择 (32)9.4加氯间与滤库的布置 (33)第十章净水厂平面布置与工艺 (35)10.1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35)10.2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36)参考文献 (39)设计心得 (39)第一章原始资料城市自来水厂设计水量为20万 m3/d3、厂区所在地区为江西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o m,厂区地下水水位深度-5.5 m,主导风向西南。

4、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不少于10页(A4)。

(2)设计图纸二张:1:50~1:100水厂平面和工艺流程图,单体构筑物平、立、剖面图。

自来水厂设计书

自来水厂设计书

目录一、设计说明书 (3)1工艺流程的选择 (3)1.1原水水质 (3)1.2《生活饮用水标准》(GB 5749-2006) (3)1.3工艺要求 (3)1.4设计工艺流程与选择 (3)2构筑物形式的确定 (4)2.1构筑物总体布置形式 (4)2.2配水 (4)2.3絮凝剂的选择、投加及混合 (4)2.4絮凝池 (5)2.5沉淀 (5)2.6臭氧接触处理系统 (5)2.7活性炭滤池 (5)2.8消毒系统 (5)3水厂平面布置说明 (5)3.1常规因素 (5)3.2特殊因素 (6)3.3主要构筑物及管路尺寸 (6)3.4布置方式 (6)4水厂高程布置说明 (6)二、设计计算书 (7)1设计水量 (7)2配水井设计计算 (7)2.1设计规模 (7)2.2有效容积 (7)2.3配水井外形尺寸设计 (7)2.4进水管管径D1 (7)2.5出水溢流堰 (7)2.6配水管管径D2 (7)3混合加药设计计算 (7)3.1絮凝剂选择及投加量 (7)3.2投加系统设计计算 (7)3.3混合器设计计算 (8)4絮凝池设计计算 (8)4.1絮凝池有效体积 (8)4.2过水孔洞流速 (8)4.3内部水头损失计算 (9)4.4外形尺寸计算 (9)5沉淀池设计计算 (10)5.1沉淀池基本设计 (10)5.2清水墙面积A (10)5.3斜管长度 (10)5.4池子高度 (10)5.5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 (10)6砂滤池设计计算 (10)6.1滤池基本设计、尺寸 (10)6.2滤池相关的高程设计计算 (10)6.3配水系统设计计算 (10)6.4洗砂排水槽 (11)6.5滤池的管渠计算 (11)7臭氧接触池设计计算 (12)7.1臭氧发生器气源、发生系统 (12)7.2臭氧接触池设计计算 (12)7.3对尾气处理装置的简单说明 (13)8活性炭滤池设计计算 (13)8.1主要设计参数 (13)8.2滤池面积及个数 (13)8.3炭滤池总高度 (13)8.4配水系统 (13)8.5炭滤池的冲洗与冲洗排水槽高度 (13)8.6支撑系统 (13)9消毒 (13)9.1加氯量计算 (13)9.2加氯系统 (13)10清水池设计计算 (13)11水厂高程设计计算 (13)12.水泵选择 (14)三、图纸 (14)1、水厂平面布置图 (14)2、水厂高程布置图 (14)3、沙滤池结构图 (14)四、参考文献 (14)1、参考书籍 (14)2、参考论文 (14)一、设计说明书1工艺流程的选择1.1原水水质原水呈现异色,存在着氨氮及耗氧量较高等问题。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资料1.1.1 供水要求1)给水厂水量为30000m3/d。

2)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为5~8%,时变化系数1.5~1.4。

3)水厂出水水压为45~50m。

4)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5)水厂自用水取5%。

6)时变化系数取1.5。

1.1.2 原水水质某河流原水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某河流的原水水质分析结果1.3 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2)表2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62项)1.2 设计任务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检查井的位置。

6)水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二.设计说明2.1 选择方案2.1.1 絮凝工艺:方案:采用机械絮凝池和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组合使用机械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节省药剂;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弯处絮粒容易破碎;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出口处易积泥,适用于流量每日大于3万立方米且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

两种形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有如下优点: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机械搅拌速度以弥补隔板往复式絮凝池的不足;当机械搅拌装置需要维修时,隔板往复式絮凝池仍可继续运行。

此外,若设计流量较小,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不利于施工,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摘要本设计分为四部分,即由给水管网计算、一泵站、给水厂工艺、二级泵站组成。

首先,进行水量计算。

城市总用水量的计算,应包括设计年限内该给水系统所供应的全部用水,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

给水厂工艺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清水池。

混凝是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混凝包括混合和絮凝两个阶段。

混合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合,絮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隔板絮凝池。

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即为沉淀,沉淀池接絮凝池,采用斜管沉淀池工艺。

过滤一般是指通过过滤介质的表面或滤层截留水体中悬浮固体和其它杂质的过程,本设计采用普通快滤池。

消毒主要是借助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本流程采用液氯消毒。

给水管网进行平差分为两部分:统一布置管网最高时平差,并消防校核。

根据流量和扬程进行选泵。

关键词:设计流量,给水系统,给水厂,泵站SummaryThis design include four parts which include how to calculate network of pipes 、how to design the first pumping station、how to design waterworks、how to design the second pumping station.First of all, we should calculate the water volume. The water volume should include the whole water which the water-supply system can use during the design period, demand for domestic and public use(include the domestic water demand of urban and rural inhabitants and providing water for public building);water supply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 street flushing water and the water of afforestation; network of pipes’ s loss; the water we can’t foresee; the water of fire protection.The way to design water include five parts: coagulate→deposition→filtration→disinfection→reservoir of clean water. Coagulate is an important part, coagulate include two steps which are mix and flocculation. We use water pump to mix, we use aluminium chloride as coagulating agent and separate flocculation basin. Deposition is the rigid granules that separate from the water at the action of gravity, setting basin is connected to flocculation basin, here we use inclinedtube Evaporator. When the water go through the surface of the filter medium, the rigid granules or something dirty can seprated from the water, that is we called filtration, here we use rapid filter. We also use physical method or chemical method to kill the bacterial in the water. We use liquid chlorine to kill the bacterial.The balance of the network of pipes include two parts: when unified the pipe, we should check out the volume when in the worst and firefighting condition.According to the volume and delivery lift you can choose the water pump.Key words: Design flow,Water-supply System, To the water plant, pumping station, Pipe network fixed-line目录第1章绪论1.1设计原始材料1.2 设计任务1.3 设计依据第2章设计用水量的计算2.1 给水管网布置及水厂选址2.2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2.3 清水池调节容积第3章给水管网的设计与计算3.1管网水力计算3.2管网平差3.3消防校核第4章取水工程4.1 取水构筑物位置及形式的选择。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给水水厂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资料1.1.1 供水要求1)给水厂水量为30000m3/d。

2)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为5~8%,时变化系数1.5~1.4。

3)水厂出水水压为45~50m。

4)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5)水厂自用水取5%。

6)时变化系数取1.5。

1.1.2 原水水质某河流原水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某河流的原水水质分析结果1.3 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2)表2 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62项)1.2 设计任务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检查井的位置。

6)水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二.设计说明2.1 选择方案2.1.1 絮凝工艺:方案:采用机械絮凝池和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组合使用机械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节省药剂;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弯处絮粒容易破碎;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出口处易积泥,适用于流量每日大于3万立方米且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

两种形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有如下优点: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机械搅拌速度以弥补隔板往复式絮凝池的不足;当机械搅拌装置需要维修时,隔板往复式絮凝池仍可继续运行。

此外,若设计流量较小,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不利于施工,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

自来水厂设计说明书

自来水厂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1.1 设计基本资料近期规模1万m3 /d.水处理构筑物按照近期处理规模进行设计.水厂的主要构筑物分为1组。

第二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2.1 设计基本资料水处理构筑物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水厂规模、水厂用地面积和地形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初步选定方案如下: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竖井式絮凝池→斜管沉淀池→重力无阀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第三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3.1 一级泵站1.一泵房吸水井水厂地面标高0.000m,河流洪水位标高为-1.000m,枯水位标高为-6.000m,设计一泵站吸水井底标高为-8.000m,进水管标高为-7.000m,一泵站吸水井顶标高为0.500米,宽为6m,长度20m,分为两格。

2.一泵房一泵房底标高为-9.000m,一泵房顶标高为6.500m.3.2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设计原则:溶液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

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上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1.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来防腐。

已知条件:水厂构筑物设计流量Q=10000m3/d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致硫酸铝为混凝剂。

最大投加量为30mg/L,精致硫酸铝投加浓度为10%。

采用计量投药泵投加。

计算过程:1.溶液池容积W1W1=uQ/(417bn)式中:u—混凝剂(精致硫酸铝)的最大投加量,30mg/L;Q—处理的水量,416.67m3/h;b—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10%;n—每日调制次数,2次。

所以: W1=30×416.67/(417×10×2)= 1.5 m3溶液池容积为2 m3 ,有效容积为1.5 m3,有效高度为1m,超高为0.3m,溶液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长×宽×高=1.5×1.0×1.3m.置于室内地面上,池底坡度采用0.03.溶液池旁有宽度为1.5m工作台,以便操作管理,底部设放空管。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给水处理厂设计
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书
设计原始资料
设计水量
设计水厂总供水量:近期 4 万吨/天,远期 6 万吨/天。本设计中按近期设计。
给水水源 县城现状取水点为大岩洞取水站
水源水质资料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不富,开发利用率低。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量 836 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亿 m3,地下水亿 m3,过境水亿 m3。
.管式静态混合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向流斜管沉淀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通快滤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水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泵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水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泵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药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氯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洗废水回收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程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水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通快滤池—清水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快滤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淀池→普通快滤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给水设计参考说明书

给水设计参考说明书

给水处理厂设计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设计原始资料1.1 设计水量设计水厂总供水量:10万吨/天,已建水厂供水规模:5万吨/天,新建水厂供水规模:5万吨/天。

1.2 给水水源设计水厂以南河为供水水源,新增水量以鲤鱼塘水库为水源。

根据重庆市开县水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南河全长91Km,最枯流量2.19m3/s,洪峰流量达4272 m3/s,流域面积1117.2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6.6亿m3,根据重庆市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石龙船水厂取水口所作的原水水质分析显示,以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评价:开县水环境全年不考虑大肠菌群时,南河干流开县县城段水质较好;在考虑大肠菌群时,南河干流开县县城段属轻度污染。

因此,南河干流开县县城段的水质较好,水量充沛,是较理想的取水水源。

1.3 水源水质资料⑴浑浊度:最高浑浊度4000NTU,含砂量26Kg/m3⑵碱度:>5mg/L⑶总硬度:月平均最高4.0meq/L,月平均最低1.8meq/L⑷ pH值:6.9~7.6⑸色度:5⑹大肠菌群指数:38000个/L,细菌总数:12000个/L⑺水温:月平均最高27.7℃,月平均最低6.9℃⑻嗅和味:微量⑼铁:1mg/L1.4 净化水质要求生活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无地下水生产用水:无特殊要求1.5 净水厂地形图比例尺1:5001.6 地质资料水厂地质为:砂质粘土,抗压强度1.5 Kg/cm2以上,无地下水。

1.7 建筑材料供应情况各种建筑材料均可供应。

1.8 混凝剂Al2(SO4)318H2O,纯度50%,最大投加量40 mg/L。

1.9 消毒剂采用液氯,最大加氯量0.5~2.0 mg/L。

1.10 气象资料最冷月平均气温 5.7℃最热月平均气温 34.8℃极端温度:最高39.5℃,最低-3.0℃风向:见地形图中风玫瑰图2、工艺流程的确定2.1 常规工艺流程水厂是给水处理中的主要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它有害成分及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概述:该毕业设计主要目的是设计一个给水厂,以满足某一城市的供水需求。

设计的给水厂应包括取水、净化处理、储水、供水等设施,以确保水质安全和供水可靠性。

设计目标:1.满足城市的供水需求:设计的给水厂应能够满足城市的日常饮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供水需求。

2.保证水质安全:设计的净化处理设施应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提供可靠的供水:设计的储水设施应能够满足城市的峰值用水需求,以确保供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步骤:1.水源选择:根据城市的地理、气候和水资源情况,选择适合的水源,如河流、湖泊或地下水。

2.取水设施设计:根据所选水源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取水设施,包括取水泵站、取水管道和进水口等。

3.净化处理系统设计:设计适当的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颗粒物过滤、化学处理、混凝沉淀、酸碱调节和消毒等,以确保水质安全。

4.储水设施设计:根据城市的用水需求和峰值用水量,设计适当的储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塔或水池等。

5.供水系统设计:设计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道、供水泵站和供水阀门等。

6.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测和控制整个供水过程,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便利性。

设计考虑因素:1.水质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安全饮用水标准。

2.水压要求:根据城市的用水需求和供水距离,确保供水压力满足工业和居民用水的需求。

3.供水可靠性:在设计储水设施时,考虑城市的日常用水量和峰值用水量,以保证供水的可靠性。

4.设备可行性:在选择设备时,考虑设备的可行性、耐久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5.可持续性: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节能、环保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确保给水厂的可持续运营。

设计成果:通过本毕业设计,将得到一个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给水厂设计方案,包括取水设施、净化处理系统、储水设施和供水系统等。

该设计方案将确保供水的可靠性和水质的安全,为城市的居民和工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_secret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_secret

⒈概述1.1项目所在地概况1.1.1当地概况沭阳县隶属地级宿迁市,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

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

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

沭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

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

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

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

年产粮食100万吨、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

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1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

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

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

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沭阳县现有耕地210万亩,乡镇38个,全县总人口174.5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151.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农业结构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为主,上年农业总产值为49.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149元,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全县经济较为落后,农民收入较低。

1.1.2自然条件⑪地质条件: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毕业设计说明书尊敬的指导老师:我打算在我的毕业设计中研究和设计一个给水厂。

作为一个民生项目,给水厂的设计对于保障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本设计说明书中,我将详细介绍我的研究动机、目标、方法和计划。

动机:当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给水厂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许多现有的给水厂存在一些问题,如供水能力不足、节水措施不完善等。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给水厂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此外,与传统给水厂相比,新型环境友好型给水厂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等。

目标:本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功能完善、性能稳定的给水厂。

主要目标包括:1.提高供水能力:通过合理设计给水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确保供水能力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实施节水措施: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回收利用和节水管理措施,减少供水厂的水资源消耗。

3.提高给水厂的环保性: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降低碳排放,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环境。

4.提高运行效率:通过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测和优化运维等手段,提高给水厂的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5.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体系,确保给水厂的安全运行。

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将采取以下方法:1.调研: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了解现阶段给水厂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设计:基于调研结果,设计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和布局。

3.模拟分析:运用专业的建模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其性能和可行性。

4.优化改进: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改进,提升其效能。

5.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调试,验证改进后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6.经济评估: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包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投资回报等方面的分析。

计划:为了按时完成我的毕业设计,我制定了以下时间计划:1.第一阶段(一个月):开展文献调研,了解给水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设计概要-------------------------------------------- 41.1设计题目------------------------------------------ 41.2设计任务------------------------------------------ 41.3原始资料------------------------------------------ 41.3.1 工程设计背景 -------------------------------- 41.3.2 设计规模 ------------------------------------ 41.3.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5二、总体设计-------------------------------------------- 72.1设计原则------------------------------------------ 72.2 厂址选择 ----------------------------------------- 72.3 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 82.4 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 92.4.1 混凝 ---------------------------------------- 92.4.2 沉淀 --------------------------------------- 132.4.3 过滤 --------------------------------------- 142.4.4 消毒 --------------------------------------- 16三、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183.1 配水井设计计算 ---------------------------------- 183.1.1 配水井设置 --------------------------------- 183.1.2 配水井有效体积 ----------------------------- 183.1.3 配水井尺寸确定 ----------------------------- 18 3.2加药间设计计算----------------------------------- 183.2.1混凝剂剂量---------------------------------- 183.2.2混凝剂的投加-------------------------------- 193.2.3 加药间及药库的设计 ------------------------- 21 3.3混合设备设计------------------------------------- 22 3.4 反应池设计 -------------------------------------- 263.4.1 设计参数 ----------------------------------- 263.4.2 反应池尺寸计算和确定 ----------------------- 263.4.3 网格的设计布置 ----------------------------- 273.4.4 水头损失计算 ------------------------------- 293.4.5 校核 --------------------------------------- 30 3.5 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 313.5.1 设计流量 ----------------------------------- 313.5.2 平面尺寸计算 ------------------------------- 313.5.3 校核 --------------------------------------- 323.5.4 进水穿孔墙设计 ----------------------------- 333.5.5 出水系统设计 ------------------------------- 333.5.6 沉淀池的放空管 ----------------------------- 353.5.7 排泥设施选择 ------------------------------- 353.5.8 沉淀池的总高度 ----------------------------- 354.1 高程布置 ---------------------------------------- 474.1.1 管渠水力计算 ------------------------------- 474.1.2 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计算 --------------------- 484.4.3给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49一、设计概要1.1设计题目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工艺 )1.2设计任务1)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资料1.1.1供水要求1)给水厂水量为30000m3/d。

2)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为5〜8%,时变化系数1.5〜1.4。

3)水厂出水水压为45~50m。

4)出厂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5)水厂自用水取5%。

6)时变化系数取1.5。

1.1.2原水水质某河流原水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某河流的原水水质分析结果1.3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2)表2生活饮用水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62项)氯乙醛(水合氯醛) 氯化氰(以CN 计)1.2设计任务1) 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 理工艺流程。

2) 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 )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 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 )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 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 )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 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检查井的位置。

6)水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2.1选择方案2.1.1絮凝工艺:方案:采用机械絮凝池和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组合使用机械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节省药剂;水头损失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溴仿 0.1(mg/L) 二溴一氯甲烷 0.1(mg/L) 一溴二氯甲烷 0.06(mg/L) 氯乙酸 0.05(mg/L) 氯乙酸0.1(mg/L) 0.01(mg/L) 0.07(mg/L)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弯处絮粒容易破碎;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出口处易积泥,适用于流量每日大于3万立方米且水量变化较小的水厂。

两种形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有如下优点:当水质水量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机械搅拌速度以弥补隔板往复式絮凝池的不足;当机械搅拌装置需要维修时,隔板往复式絮凝池仍可继续运行。

此外,若设计流量较小,采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不利于施工,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

2.1.2沉淀工艺:方案:采用平流沉淀池优点:造价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简单;对源水浊度适应性较强;处理效果稳定;采用机械排泥设施时,排泥效果好。

缺点:需要维护机械排泥设备;占地面积较大;水力排泥时排泥困难;一般使用于中小型水厂。

2.1.3过滤工艺:方案:V型滤池优点:可以采用均质滤料,截污能力大,反冲洗干净,过滤周期长,处理水质稳定,节省反冲洗水量。

缺点:对施工的精度和操作管理水平要求甚严,否则会产生如下问题:反冲洗不均匀,有较严重的短流现象发生;跑砂;滤板接缝不平、滤头套管处密封不严,滤头堵塞甚至发生开裂;阀门启闭不畅等现象时有发生。

2.2水厂设计说明2.2.1设计规模设计任务书已给出最高日用水量为:Q d= 30000 ,水厂自用水系数按5%计,则设计水量为:Q d= 300000 1.05 = 31500 J。

222省略取水及取水泵站设计计算223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混凝剂投加采用如下流程:搅拌>提升贮液计量投加最大的投加量为40mg/l,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3次,药溶液浓度为10%,不用助凝剂。

2.2.3.1溶液池分成两格,每格的有效容积为 2.05 m3,形状采用矩形,有效高度为 1.2m,超高0.3 m , 每格的实际尺寸为1.2m 1.4m 1.5m,置于室内地面上。

2.2.3.2溶解池溶解池分成两格,每格有效容积为 1.40 m3,有效高度0.7m,超高0.3m,每格的实际尺寸0.9m 1m 1m。

2.2.3.3投药管投药管采用给水聚丙烯管(PP-R管),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的管径d=20mm,相应的流速0.35呎。

2.2.3.4投药计量设备采用JM型微型机械隔膜计量泵。

2.2.3.5药剂仓库混凝剂为精制硫酸铝,每袋质量是40kg,每袋规格为0.5m 0.4m 0.2m。

药剂堆放高度为1.5 m,药剂储存期为30 d。

仓库平面尺寸为: B L 15 10m。

2.2.3.6力口药间加药间靠近投药点,与药剂仓库相连,设置两条投药管路,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

投药间要求有值班室,面积在15m2左右。

224混合设备采用2个热浸镀锌管式静态混合器,水厂进水管投药处至絮凝池的距离为30m,进水管采用两条DN700钢管。

静态混合器设三节混合元件,混合时间为 30s ,两个静态混合器共用一个混合器井,混合器井的尺寸为:长宽=3m 6m 。

投药点应该靠近水流方向第一节的2.2.5絮凝池 2.2.5.1絮凝池选用因为Q=30000 m^d ,故应属于小型水厂,当采用隔板絮凝池时,往往前端廊道宽度不足0.5m ,则前端采用机械絮凝池可弥补此不足,故采用机械絮凝池前置,隔板絮凝池后置来组合适用。

在这样的条件下,机械絮凝池机械设备不多,可减少设备运行维修工作量,当需要 检修时,又有隔板絮凝池起保护作用,从而较好地适应了水量水质要求。

225.2机械絮凝池机械絮凝池设成一组,有个六池,采用垂直轴式机械絮凝池,设计流量为31500 m %絮凝时间为10分钟,平均水深3.06m ,每格尺寸为3.45 3.45m ,单格面积为11.9m 2,絮凝池超高取0.3 m ,总高度为3.36 m 。

2.2.5.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分为一组,设计流量为31500 m 3d 。

絮凝时间取10分钟,池内平均水深取2.3 m ,每组絮凝池总容积为 237m 3,面积为103 m 2。

隔板厚度按0.2 m 计。

池子宽 度与平流沉淀池宽度相同,为 6.76m 。

2.2.6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设为一组,每组设计流量为31500 m 2。

沉淀池表面负荷为0.50m^S =43.2 m^n^),停留时间取2.0 h ,沉淀池水平流速取15m^s 。

每组沉淀池表面积为730 m 2,长度为108 m ,宽度为6.76 m ,池壁宽取0.3 m 。

沉淀池有效水深为混合元件,投药管插入管内径3.3 m ,保护高为 0.3 m ,沉淀池总高为 3.6 m 。

吸泥采用轨距为 8m 的HJX 2型虹吸式机械吸泥机。

2.2.7 V 型滤池2.2.9给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水厂的基本组成包括两部分:生产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

生产构筑物尺寸根据计算确定, 生活附属建筑物建筑面积应按管理体制、 人员编制和当地建筑标准确定,生产附属建筑物应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各构筑物数量、平面尺寸确定后,根据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 水厂平面布置。

处理构筑物一般均应分散露天布置,北方寒冷地区可采用室内集中布置。

2.2.9.1平面布置水厂平面布置的内容包括:各构筑物的平面定位, 各种管道(处理工艺用的原水管、加药管、沉淀水管、清水管、反冲洗水管、加氯管、排泥管、放空管、水厂自用水管、厂区排 水管、雨水管、电缆线、通讯线路等) ,阀门及配件布置,厂区道路、围墙、绿化等。

水厂平面布置要求:A 构筑物间距宜紧凑,但应满足各构筑物和管线的施工要求。

滤速为8mh 。

水冲冲洗强度为15 L 2。

水冲时间为3 min 。

.(s.m )滤池超高为0.3 m ,通过控制出水阀门的开启度来保证滤层上的水深为1.5 m ,滤料厚度为1.0 m ,滤板厚度为0.13m ,滤板下布水区高度为0.9 m ,滤池总高为 3.83 m 。

DN500,流速为1.60叹。

配水支管DN500,流速为 1.60 叹。

2.2.8消毒向滤后水加液氯消毒,水和氯的接触时间大于30min ,加氯量为1.3125反冲洗用水量为 0.315,表面扫洗用水量为0.12。

反冲洗配水干管用钢管,,储氯量为945OB构筑物布置应注意朝向和风向,如加氯间和氯库应尽量设置在水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泵房及其它建筑物应尽量布置成南北向。

C生产构筑物间连接管道的布置,应水流顺直和防止迂回。

D生产构筑物与附属构筑物应分开布置。

E并联运行的净水构筑物应配水均匀,必要时可设置配水井。

F加药间、沉淀池和滤池相互间的布置,宜通行方便。

G水厂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流排放,必要时可设排水泵站。

H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

I水厂内根据需要,设置滤料、管配件等露天堆放场所。

J水厂内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构筑物的道路,一般按下列要求设计:(1)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 3.5m,双车道为6m,并应有回车道。

人行道的宽度为1.5~2.0m。

大型水厂一般可设双车道,中、小型水池拿过可设单车道。

(2)车行道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0m。

229.2高程布置水厂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各构筑物间应采用重力流。

三.设计计算3.1给水处理厂设计用水量3.1.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设计任务书已给出最高日用水量为:Q d= 30000 d,水厂自用水系数按5%计,则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 Q d = 30000 1.05 = 31500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06级给排水专业张灿清3.1.2平均时用水量Q h 31500 24 1312.5m h取时变化系数K h 1.53.2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3.2.1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采用如下流程:搅拌提升贮液计量投加3.2.1.1选择药剂.设计参数综合考虑,采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表4)硫酸铝 13.5 18.2 30.7 39.6 54.5 70.3 86.6 三氯化铁 1214.6 21.5 28.4 32.8 37.7 42.8碱式氯化 铝10 12.8 17.4 23 26.8 29.5 32.1混凝剂最大投加量为 a=40 mg L ,最小投加量为20 mg L ,平均投加量为30mg L ,硫酸铝 溶液浓度为c=10 %,不用助凝剂,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n=3次。

321.2设计计算 A 溶液池溶液池容积W i ,设计流量 Q 31500 m d 1312.5m 'h ,最大投加量a=40mg L ,溶液浓度c=10%,每天调制次数n = 3,溶液池的调节容积:aQ 40 1312.53W 14..2m417cn 417 10 3溶液池分成两格,每格的有效容积为2.1 m 3,形状采用矩形,有效高度为1.2m ,超高0.3m 。

每格的实际尺寸为:长 宽高=1.2m 1.4m 1.5m ,置于室内地面上。

B 溶解池溶解池分成两格,每格容积为:3W 2 0.3W 1 0.3 2..1 0.62m ,取 0.6有效高度0.7 m ,超高0.3 m ,每格的实际尺寸为:长 宽 高=0.9m 1m 1m溶解池建于地下,池顶高出室内地面0.5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