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1-计算机概述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硬件认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让学生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学会识别和选购计算机硬件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机箱等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和作用:CPU是计算机的运算核心,主板是各个硬件组件的连接桥梁,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设备,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设备,显卡负责计算机的图形显示,电源提供计算机所需的电能,机箱则是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保护装置识别和选购计算机硬件:了解各个硬件组件的品牌、性能、价格等信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组件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功能和作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观察和识别各种硬件组件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选购计算机硬件1.4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计算机硬件组成图,并简要说明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和作用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计算机硬件的知识,检查学生对硬件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二章:计算机组装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螺丝刀等工具进行组装让学生了解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准备好组装工具和组件,安装CPU和散热器,安装内存,安装主板,安装硬盘,安装显卡,安装光驱,连接电源线和信号线,检查和测试计算机使用螺丝刀等工具进行组装:了解各种螺丝刀的用途,掌握正确的组装方法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防止静电,避免对硬件组件造成损害,确保组件的安装位置正确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装实践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组装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计算机组装的知识,检查学生对组装步骤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三章: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安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界面操作系统安装的基本步骤:准备安装介质,启动计算机进入BIOS设置,选择安装分区,执行安装程序,完成安装并设置系统解决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启动盘制作、分区格式化、安装过程中错误处理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安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系统安装实践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并解决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操作系统安装的知识,检查学生对安装步骤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计算机维护与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维护与优化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维护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4.2 教学内容计算机维护与优化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计算机硬件维护方法:定期清理灰尘,检查和更换损坏的硬件组件,优化硬件配置计算机软件维护方法: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卸载不常用的软件,清理垃圾文件,优化系统设置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了解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蓝屏、死机、网络故障等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维护与优化的基本知识,以及硬件和软件的维护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维护与优化实践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并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4.4 教学评价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法和配置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和服务6.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网络硬件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网络软件(如TCP/IP协议)、网络媒体(如双绞线、光纤)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法:有线连接、无线连接、宽带接入计算机网络的配置:IP地址设置、子网掩码设置、网关设置、DNS设置使用网络资源和服务: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文件、在线交流等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连接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网络连接和配置实践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并解决网络连接和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检查学生对网络概念和连接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七章:计算机安全与防护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和威胁来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应对计算机安全事件7.2 教学内容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数据保护、隐私保护、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计算机安全的威胁来源: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计算机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使用防火墙,定期备份数据,加强密码设置,警惕网络钓鱼等应对计算机安全事件:了解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学会使用安全软件清除病毒和恶意软件,恢复受损数据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和威胁来源,以及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安全防护实践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并解决计算机安全事件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知识,检查学生对安全概念和防护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常用软件与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用软件的分类和功能让学生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常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8.2 教学内容常用软件的分类:系统工具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图形图像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了解软件的安装流程,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常用软件进行系统优化、数据恢复、文件压缩等操作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常用软件的分类、功能和安装使用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软件安装和使用实践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常用软件的知识,检查学生对软件安装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九章: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与维修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常见原因和表现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9.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常见原因:过热、过载、兼容性问题、物理损坏等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表现:系统启动失败、蓝屏、死机、硬件无法识别等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基本方法:观察故障现象、检查硬件连接、使用检测工具、替换故障硬件等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了解故障诊断流程,掌握维修技巧,避免造成二次故障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常见原因、表现和诊断维修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实践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程》李远敏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程》李远敏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程》李远敏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组装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1.2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1.3 计算机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第二章:计算机硬件选购与组装2.1 计算机硬件选购CPU选购主板选购内存选购硬盘选购显卡选购2.2 计算机组装步骤准备工具和配件拆卸主机壳安装CPU和散热器安装内存安装主板安装硬盘安装显卡连接电源和输入输出设备组装完成后的检查和调试第三章: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3.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种类3.2 操作系统安装步骤准备安装介质和工具启动计算机进入BIOS设置设置启动顺序启动操作系统安装程序按照提示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重启计算机第四章: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4.1 硬件维护知识清洁硬件设备检查和升级硬件驱动程序检查和升级BIOS4.2 硬件故障排除常见硬件故障现象和原因硬件故障排除方法硬件设备恢复和更换第五章:计算机软件维护与病毒防护5.1 软件维护知识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清理磁盘空间优化系统性能5.2 病毒防护知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危害病毒防护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定期更新病毒库和操作系统第六章:常用外设的安装与维护6.1 打印机的安装与维护打印机的类型和选用打印机的安装步骤打印机的日常维护6.2 扫描仪的安装与维护扫描仪的类型和选用扫描仪的安装步骤扫描仪的日常维护6.3 投影仪的安装与维护投影仪的类型和选用投影仪的安装步骤投影仪的日常维护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7.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7.2 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网卡的安装与配置7.3 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故障的常见现象和原因网络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八章:计算机安全与维护8.1 计算机安全概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计算机安全威胁的种类8.2 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密码和权限控制安装和使用防火墙安装和使用杀毒软件8.3 计算机维护与升级定期检查和清理磁盘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硬件设备的升级和更换第九章:服务器安装与维护9.1 服务器概述服务器的定义和功能服务器的分类和性能指标9.2 服务器的安装步骤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硬件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服务器网络和服务9.3 服务器的维护与管理服务器的日常维护服务器的性能监控与优化服务器的备份与恢复第十章:综合实训与案例分析10.1 综合实训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实训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实训网络搭建与故障排除实训10.2 案例分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实际案例分析计算机软件故障的实际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1.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选购与组装重点关注内容:硬件选购、组装步骤、工具使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过程:导言: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

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

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

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教案课程定位(所授课程在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指导思想: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

广大计算机使用者已经不满足于只会使用应用软件而不会解决计算机的一般故障。

如何组装一台性价比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计算机,如何维护好自己使用的计算机,可以说是每位计算机使用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必然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要求(概述本课程使学生所达到的知识、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当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掌握有关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会自己选购各种配件,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会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对于电脑的常见故障,可以自己着手解决。

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课堂讨论、使用多媒体等情况):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既提高效率又把握节奏。

2、根据课程需要,在某些章节采用实践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解决新问题的创新精神。

3、通过课堂演示、学生自主研究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试的学习,也使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实训,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5、实行考核制度的改革,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实训成绩、期末考试三项组成,适当降低闭卷考试成绩的比重。

第01讲:微型计算机概述第02讲:CPU第03讲:CPU第04讲:主板第05讲:主板第06讲:存储设备第07讲:存储设备第08讲:输入设备第09讲:输入设备第10讲:输出设备第11讲:输出设备第12讲:其他设备第13讲:实训一第14讲:组装计算机第15讲:实训二第16讲:BIOS设置与硬盘初始化第17讲:BIOS设置与硬盘初始化第18讲:实训三第19讲:实训四第20讲: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第21讲: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第22讲:实训五第23讲:组建局域网第24讲:实训六第25讲: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维护第26讲: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维护第27讲:实训七第28讲:实训八第29讲: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检测第30讲:实训九第31讲:笔记本电脑第32讲:笔记本电脑。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讲解计算机的分类: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1.2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等讲解硬件的性能指标和选购技巧1.3 计算机软件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第二章:计算机组装2.1 组装工具与设备介绍组装计算机所需的工具和设备:螺丝刀、主板安装架、数据线等2.2 组装步骤详细讲解组装计算机的步骤:安装CPU、安装内存、安装主板、安装硬盘、安装显卡、连接数据线、安装外设等2.3 组装注意事项讲解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防止静电、正确安装硬件、连接数据线等第三章:计算机维护3.1 系统维护讲解系统维护的方法和技巧:清理垃圾文件、优化系统设置、更新驱动程序等3.2 硬件维护介绍硬件维护的方法和技巧:清洁硬件、检查硬件连接、替换损坏硬件等3.3 数据备份与恢复讲解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和技巧:使用系统备份工具、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备份、恢复丢失数据等第四章: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修4.1 故障诊断讲解计算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故障现象、使用诊断工具、查找故障原因等4.2 常见故障维修介绍计算机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电脑无法启动、蓝屏死机、系统崩溃等4.3 维修注意事项讲解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第一、防止静电、正确拆卸硬件等第五章:计算机性能优化5.1 CPU优化讲解CPU性能优化的方法:超频、更换散热器等5.2 内存优化讲解内存性能优化的方法:增加内存条、使用内存加速软件等5.3 显卡优化讲解显卡性能优化的方法:更新显卡驱动程序、更换显卡散热器等5.4 系统优化讲解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优化系统设置、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等第六章:硬盘与存储设备6.1 硬盘概述介绍硬盘的类型: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讲解硬盘的性能指标:容量、转速、缓存等6.2 硬盘安装与分区讲解硬盘的安装方法:IDE、SATA、NVMe接口的使用介绍硬盘分区的操作:使用磁盘管理工具进行分区、格式化等6.3 存储设备扩展讲解存储设备的扩展方法:硬盘架、硬盘盒、固态硬盘扩展卡等第七章:外设与接口7.1 常见外设介绍介绍计算机常见外设:鼠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7.2 接口类型与连接讲解计算机接口的类型:USB、HDMI、VGA、DVI等介绍接口的连接方法:使用数据线、转接头等连接外设7.3 外设驱动程序安装讲解外设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使用随机光盘、官方网站等第八章:网络连接与设置8.1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讲解网络协议:TCP/IP、DNS、等8.2 网络连接设备介绍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讲解网络连接的方法: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8.3 网络设置与优化讲解网络设置的方法: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介绍网络优化的方法:提高网络速度、防止网络攻击等第九章: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9.1 操作系统安装准备讲解操作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安装镜像、制作启动盘等9.2 操作系统安装流程详细讲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分区、引导、安装界面、选择安装选项等9.3 操作系统配置介绍操作系统配置的方法:设置系统主题、安装常用软件、配置网络等第十章: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策略10.1 计算机安全知识讲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防范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介绍常用的安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安全监控等10.2 维护策略与技巧讲解计算机维护的策略与技巧:定期检查硬件、更新软件、备份数据等10.3 安全与维护实例介绍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的实例:修复系统漏洞、清除病毒、恢复丢失的数据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性能指标解析: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础,理解硬件的组成和性能指标对于组装和维护计算机至关重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解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说明计算机的用途和重要性1.2 计算机硬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解释中央处理器(CPU)的作用说明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的作用1.3 计算机软件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解释操作系统的作用说明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软件的特点和用途第二章:计算机组装2.1 组装工具与设备介绍常用的组装工具和设备解释螺丝刀、主板、机箱等工具和设备的作用2.2 组装步骤说明计算机组装的基本步骤包括拆卸和组装计算机的过程强调组装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2.3 组装示例提供具体的组装示例包括拆卸和组装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组装实践第三章:计算机维护3.1 维护基本知识介绍计算机维护的重要性和目的解释维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2 清洁与保养说明计算机清洁和保养的方法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屏等设备的清洁和保养3.3 故障排除与维修介绍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解释维修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第四章: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4.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用途4.2 安装操作系统说明操作系统安装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硬盘分区、安装文件传输等操作4.3 配置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配置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设置桌面环境、网络连接、驱动程序安装等第五章:计算机安全与维护5.1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网络安全工具的作用5.2 数据备份与恢复说明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使用外部存储设备、云存储等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5.3 计算机维护与升级介绍计算机维护和升级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硬件升级、系统更新等操作第六章:硬件故障诊断与处理6.1 硬件故障分类介绍硬件故障的常见类型,如电源故障、内存故障、硬盘故障等。

解释各种故障的特点和影响。

6.2 硬件诊断工具介绍常用的硬件诊断工具,如测量仪器、诊断软件等。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3 计算机的软件组成1.4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组件2.1 中央处理器(CPU)2.2 主板2.3 内存2.4 硬盘2.5 显卡2.6 声卡2.7 电源供应器第三章:计算机组装过程3.1 准备工作3.2 安装CPU3.3 安装内存3.4 安装主板3.5 安装电源供应器3.6 安装硬盘3.7 安装显卡、声卡3.8 连接机箱线3.9 组装完成第四章: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4.1 操作系统安装4.2 驱动程序安装4.3 常用软件安装4.4 计算机系统设置4.5 计算机故障排除第五章:计算机维修与保养5.1 计算机硬件故障判断与维修5.2 计算机软件故障判断与维修5.3 计算机清洁与保养5.4 计算机安全防护5.5 计算机硬件升级与更换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6.2 网络拓扑结构6.3 网络通信协议6.4 IP地址与子网掩码6.5 域名系统(DNS)第七章:计算机网络设备7.1 交换机7.2 路由器7.3 网卡7.4 无线AP7.5 防火墙7.6 网络线缆与连接器第八章:网络故障排除8.1 网络连接故障排除8.2 网络速度慢故障排除8.3 网络中断故障排除8.4 域名解析故障排除8.5 安全防护故障排除第九章:网络安全与防护9.1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防护9.2 防火墙设置与应用9.3 数据加密与解密9.4 用户权限与管理9.5 网络攻击手段与防范策略第十章:计算机维护与优化10.1 计算机性能监测10.2 磁盘碎片整理10.3 系统优化与调整10.4 启动项管理10.5 软件卸载与清理10.6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升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组装过程难点解析:硬盘的安装需要注意数据的线缆连接和电源线连接,内存的安装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力度,电源供应器的安装需要了解电源线和地线的连接,显卡和声卡的安装需要注意接口和线缆的正确连接,整个组装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授课时间: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过程:导言: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

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

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

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

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电子教案(叶冬)【课题】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一)思政目标陶冶计算机文化、培养兴趣(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三)能力目标掌握计算机使用常识【教学重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计算机的使用常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计算机的发展很快,现在各个方面都在使用计算机,因此,我们要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发展,计算机的行情都要有所了解。

所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是必备知识。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用途,从而提出计算机的结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讲授新知一、微型计算机系统发展历程与用途简介:1、发展历程:微机的主要核心部件是中央处理器CPU,因此微机均以CPU来划分档次。

个人计算机采用美国Intel公司的“x86”系列微处理器或其他公司生产的兼容微处理器作为CPU。

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ENIAC,产生地:美国。

从第一代个人微机问世到今天,微处理器已经发展到第七代产品,产生了相应的7代个人微机系列产品。

2、计算机发展的五个主要阶段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第五代计算机:智能计算机。

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新的更大容量的仿生存储组织、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自动推理的新操作方法;具有对知识进行处理和智能模拟功能。

3、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模拟网络通信计算机辅助设计按照计算机的发展和组成来讲,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T:计算机辅助测试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从上面的发展历程和用途可知,计算机要有某种用途,那么这台计算机就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要求,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软件支持,这样计算机才能发挥其基本功能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的。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部件共同工作,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缺一不可。

计算机硬件系统:安装在计算机内的部件和设备按照系统结构要求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硬件系统是计算机实现各种功能的物理基础。

二、计算机硬件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各种电子元件和机电装置,是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是程序运行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外设两大部分组成;从其内部结构也可以说基本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子系统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三者由系统总线连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主机:主机是之指主机箱内所有部件,包括CPU、主板、内存、电源、主机箱、硬盘、软驱、光驱、显卡、声卡、网卡、Modem卡等各种系统功能扩展卡;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的所有操作都通过主机完成。

各种硬件结构的功能参考教材表格。

(1)、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CPU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是电脑的心脏。

用于管理和指挥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它是电脑的指挥中心。

CPU的性能直接决定整台电脑的性能。

(2)、存储器: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为内存,也叫内部存储器简,与CPU直接相连,它与CPU之间频繁地交换数据。

辅助存储器又称为外存,存放着所有的资源。

存储器是电脑的记忆仓库,而内存则用来暂时存放电脑运行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所以,内存的容量及其存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脑的总体性能。

(3)、主板CPU是电脑的心脏,主板是电脑的躯干,几乎所有的部件都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主板上,对各部件协调工作。

影响着计算机的速度和稳定性。

在主板上除了有各种插槽外,还有连接各部件的总线,用来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4)、显示卡显示卡(简称显卡,也叫图形加速卡,是连接显示器的桥梁.它分担了CPU图形处理方面的工作,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只有经过显示卡翻译成显示器能够显示的模拟信号以后,我们才能在显示器上看到图像。

(5)、声卡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声卡(也叫音效卡),它就像一个翻译,将cpu产生的音频数字信号翻译成音箱能够播放的声音模拟信号,由此我们才能听到音箱发出的声音.另外,声卡还可以收集来自外面的声音,这个过程与发音的过程相反.(6)、硬盘硬盘是电脑最重要的外部存储器(简称外存)之一,外部存储器与内存的区别就在与它可以长期存放数据,而内存只能暂时存放数据,如果遇到停电等情况,硬盘中的数据就不会消失不见了.硬盘将驱动器和硬盘封装在一起,固定在机箱内,一般不可移动。

(7)、软盘和软驱软盘也是电脑的外存之一,与硬盘相比,容量小,存储数据的速度慢,便于携带。

软盘需要和软盘驱动器配套使用,软驱负责将数据保存在软盘上,或从软盘上取出数据。

(8)、光盘和光驱光盘也是电脑的常用外存之一.目前,最常用的光盘是CD-ROM,容量为650MB,必须和光盘驱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动器配合使用。

2、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是用户与计算机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按其功能分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外部信息,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据存储在内存中。

常见的有: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数码相机、数字摄像头等。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用户。

常见的有: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绘图仪等。

输入输出设备及其接口:总线(BUS):是连接计算机中CPU、内存、辅存和各种输入/输出控制部件的一组物理信号线及其相关的控制线路,他是计算机中用于在各种部件间运载信息的公共设施。

系统总线上有三类信号:数据信号、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负责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传输这些信号的线路称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总线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内部总线位于芯片内部;外部总线是中央处理器与存储器、I/O接口之间的总线,外部总线通常称为系统总线。

总线按功能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组。

数据总线用于各部件之间传送数据信息,是双向总线;地址总线用于传送通信所需的地址,用以指明数据的来源或目的地,是单向总线;控制总线用于传送CPU对存储器和I/O设备的控制命令和I/O设备对CPU的请求信号,使微型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三、计算机软件1、只有硬件而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它本身并不能正常工作。

2、计算机软件是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编制的各种程序的集合,承担着为计算机有效运行和进行特定信息处理任务的全过程的服务。

3、计算机软件的主要功能:(1)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提高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效率,协调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2)向用户提供方便、灵活的计算机操作使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用界面。

(3)为专业人员提供开发的工具和环境。

(4)为用户完成特定应用的信息处理任务。

4、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上面的1、2、3项功能。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具体应用问题而作出的专门软件。

应用软件可以分为定制软件和通用应用软件两类。

(1)、系统软件:是为了计算机正常、高效地工作所配备的各种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的程序。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用程序与软件工具等。

操作系统是最基础的软件,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为其他应用软件构筑一个平台,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如Win98、WIn2000/XP、UNIX、LINUX等。

程序设计软件则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用户可以二次开发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程序,如C语言、Java、VF、VB、BASIC等。

(2)、应用软件: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而开发的一组程序,是针对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Office2000/2003、WPS;电子表格软件、图形、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周期。

影响运行速度。

五、计算机的分类按内部逻辑结构:单处理机、多处理机按CPU字长:16位机、32位机、64位机按其演变和发展:(1)巨型计算机(2)小巨型机(3)主机(4)超级小型计算机(5)工作站(6)个人计算机强化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软件中属于应用软件的是(B)A、C语言B、金山快译C、LinuxD、Unix2、下列软件中不属于操作系统的软件的是(D)A、Windows2000B、LinuxC、UnixD、Word20003、计算机系统由(C)所组成。

A、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B、主机和外部设备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D、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4、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A)A、C语言B、WordC、PhotoshopD、Flash课堂小结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3.微型计算机的使用常识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2.预习下一节3.做本节的习题与实践题4、什么是总线?外部总线分为那三种?每种总线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