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的方法,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与复习,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中的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等于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性质。
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按角分类、按边分类的方法,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性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特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性质。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等于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三角形》进行复习与整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分类三角形;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2.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三角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性质等。
3. 例题讲解:利用三角板演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边关系。
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展示三角形的各种特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a. 三角形的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底。
b.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______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
2. 答案:(1)判断题答案:a. 正确 b. 错误 c. 正确;(2)填空题答案:a. 任意两边 b. 直角 c. 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掌握情况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并运用三角形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如解释自行车的三角形架构为什么稳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讲解;2. 三角形分类方法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3.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2.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元素3.三角形的性质4.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5.复习三角形相关知识点二、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并进行举一反三;2.能够较熟练地识别三角形的基本元素,包括边、角、高、中线、角平分线等;3.能够提高对于三角形必要的性质的理解,如角的和为180度、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等;4.能够运用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进行计算;5.能够全面复习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巩固所学。
三、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2.基本元素的识别和计算3.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四、教学难点1.基本元素的连线与比例的计算2.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与上节课内容进行连接。
2. 知识讲解2.1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1.根据角的大小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根据边的长度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3.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定理、外角和定理、角的对应角相等原理等。
2.2 基本元素的识别和计算1.三角形的边:边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三角形的角:角的概念和常见角的度数;3.三角形的高:高的定义及计算方法;4.三角形的中线:中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3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1.三角形周长公式;2.三角形面积公式;3.解决应用问题。
3. 练习环节1.以课本的练习题为主;2.根据练习题的难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4.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
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清晰表述?2.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3.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有哪些可以改进和优化的地方?5.下节课如何进行衔接和拓展?七、延伸阅读1.林含玉等. (201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牛顿. (2019). 数学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3 (三角形)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3(三角形)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 新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1)三角形的性质①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 让学生通过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b. 通过画图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②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 让学生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 通过画图验证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分类① 按边分a.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② 按角分a.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 在巩固练习环节,要注意题目的设计,既要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的理解,又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强化学生的三角形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正确地识别和描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难点: 1. 对于三角形的综合性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2. 区分各类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正确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三角形概念介绍、案例分析等内容。
2.教学工具:板书、彩色粉笔、图片资料等。
3.教学材料:相关练习题册、教辅资料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简单有趣的问题或游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概念引入通过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别的三角形,强化他们的辨识能力和思维逻辑。
第四步: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一些练习题,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五步:知识巩固带领学生回顾今日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了重要知识点。
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巩固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总结通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梳理,并提醒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相关知识,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资料或趣味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希望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为他们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6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这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对三角形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计算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和提高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对一些特殊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性质、分类。
2.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整理和复习。
2.难点:对特殊类型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引导、激励、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三角板、直尺等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三角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巩固,重点讲解特殊类型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索三角形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或者进行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的计算方法和特殊性质。
最新三角形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三角形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作者xxxx------------------------------------------日期xxxx《三角形整理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左权宏远学校冯志琴教学目标: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复习的一般方法,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各种知识解决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
课前准备:先展示了知识整理的几种方式,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先进行自主整理。
教学过程:一、自主回顾,再现知识。
师: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三角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整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1、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并把学生回忆的主要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等不同的形式整理出来。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整理的必要性。
2、让学生把自己整理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整理方法,并相互评价,再挑选出各种整理方法的比较好的结果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是给其他孩子一种示范,更是让这些学生体验到首次尝试的成功的快乐,强化自主整理的兴趣.二、回忆梳理构建网络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1、整理三角形认识的各部分知识.①教师出示一三角形教具,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三角形)②请同学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重点突出“围成”)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判断哪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同桌交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通过汇报出示:三角形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④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说说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0-71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涵盖了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内容,三角形的3个顶点、3个角、3个顶点是它的基本特征,而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180°、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按照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学情分析: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内角、稳定性,以及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基本活动经验是猜想、验证、整理。
基本技能是画不同三角形的高,根据内角和和已知条件求其中一个角的大小,根据三边关系求周长或第三边。
基本数学思想是分类和集合思想。
教学目标:1.沟通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明晰各类三角形的概念、特征、特性,掌握画高技能,对各知识技能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以达到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通过猜一猜、画一画、理一理等活动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3.在整理过程中,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按要求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各类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回忆概念1.想一想,猜一猜。
出示课件,这有一个图形被绿色纸片遮住了一部分,猜猜被遮住的这个图形会是一个什么图形?预设: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追问: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预设: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整理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设计意图:三角形的概念是最容易被人忘记的。
上完课后,大家往往只会记住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这个时候让学生回忆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规范的,是很有必要的。
】二、练中有理,理中求联(一)回忆想象,加深理解1.想一想,描一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整理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相关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练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相关习题。
3.课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和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并简要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的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三角形复习与整理》教案与反思
人教四下《三角形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加深对三角形有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初步掌握自主复习的一般方法,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3.学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复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的学习信心。
复习重点:画出三角形的高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应用。
复习难点: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问题。
复习准备:各类三角形、ppt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问:这些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吗?问:生活中在很多建筑里面都可以看到三角形,知道为什么吗?二、回忆梳理,构建知识。
1.整理三角形的认识相关知识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判断:哪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问:还记不记得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问:如果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叫什么名字?问:垂足所在的这条边叫什么?问:三角形有几条高?2.三角形分类问:如果要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问:分别分为哪几类?问:用几何图表示这些三角形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问:这些三角形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出示三角形,让学生判断)3.三角形内角和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4.图形的拼组问: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问:五边形呢?六边形呢?怎样求它们的内角和?三、应用拓展,深化提高。
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接下来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进行闯关比赛,看谁学得最好。
(题目附后)板书:三角形复习与整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1.. 这里有一条红领巾,它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其中∠1=110°,请计算出∠2=()°,∠3=()°。
2.计算未知角的大小。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度,那么一个底角是多少度?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度,那么顶角是多少度?3.画出相应的底边上的高。
《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信息课名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学科(版本)数学(人教版)学时一课时年级四年级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整理一个单元的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学会初步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
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
在本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和含义,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知道了两点间的距离,探索并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辨认和区别各类三角形对三角形进行了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三角形分成不同的类别,对于学生而言仍是一个难点。
因此,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1、整理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学会初步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2、灵活运用所学三角形知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策略:1、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知识,再进行小组合作梳理知识,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梳理出知识的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2、在练习的设计中,既关注到基础的练习,也关注到提高性、拓展性的练习,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明确任务通过认三角形的定义引出本节课要学内容。
说出三角形的定义。
电子白板显示各种三角形,学生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说出所学有关三角形的内容,小组合作整理。
1、让学生说出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包括: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和按角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复习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分类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区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对给定的三角形进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指出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总结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 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并验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讲解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题: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七、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稳定性、三边关系。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对三角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3(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3 (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4.3 (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相关知识。
我们将回顾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重点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三角形模型、图片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如果在森林里迷路了,没有地图,没有手机信号,你该如何确定方向?”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3. 重点复习:我将重点讲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模型和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性质。
4. 练习与应用: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标出其各边和各角的度数。
答案:等边三角形,各边长度相等,每个角为60度。
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8cm,请问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答案: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3cm < 第三边 < 13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复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三角形性质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介绍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历史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设计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
在三角形复习课中,我选择了一个实际问题:“如果在森林里迷路了,没有地图,没有手机信号,你该如何确定方向?”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
【教学设计】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比较基础且重要的概念,也是中考数学中必考的内容。
因此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显得尤为必要。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出示四幅图形,请学生分别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四幅图形有共同点吗?(2)这四幅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3)这四幅图形的名称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四幅图形都是三角形,但是它们的形状、大小、角度都不相同。
2.整理概念教师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性质,包括:(1)三角形的定义:三边相交而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相交所形成的图形。
(3)三角形的角度和:三角形任意一角的两边和第三边的夹角相等。
(4)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任意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5)三边关系:任意一边的长度小于另外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两边长度之差。
3.判定三角形通过几组图形进行练习,在题目中切入“如何判定三角形”,从而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巩固如何判断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等概念。
4.练习题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出一些相对简单的习题,包括:(1)判断一组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判断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和一条边长,求第三个角度。
(4)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5.综合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出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的综合性练习题,如构造 10 个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思考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大小等。
6.总结课堂内容通过本次课堂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判定方法以及解题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后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引导发现、概念整理、判定三角形、练习题、综合练习等多个方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熟练地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可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等于三边之和,面积可用海伦公式或底乘高除以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以及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4)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口头表达等方面。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_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三角形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完善三角形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构。
2、经历自主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基本方法。
3、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完善三角形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构。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基本方法,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一些?有一种平面图形,它是由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三条线段围成的,它有三个角,它是什么图形?(三角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与同学们一起整理和复习三角形这个单元所学的内容。
出示“三角形”的图片,然后将其贴在黑板正中,接着板书“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
二、组织复习(一)、回顾(1)提出问题教师让同学们回顾一下,在三角形这个单元中都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板书:回顾)(2)相互交流指生逐一回答。
1.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三条线段围成的。
2.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有三条底和三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将事先准备的上述知识点的卡片随机粘在三角形的周围。
(3)教师小结请大家看黑板,这些是我们刚才回顾的在三角形这个单元中所学的知识。
看完黑板上的内容,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吗?生发现三角形的知识很全面,但是摆放的比较乱。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摆的不整齐,应该分类整理。
师:我们怎样整理呢?请大家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板书:整理)学生分组讨论。
《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三角形的复习与整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特性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的内角和4.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和内角和。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性。
- 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性吗?让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
2. 讲授新课- 讲解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内角和为180度等。
- 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如按边分和按角分。
- 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三角板拼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观察其特性。
- 让学生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关于三角形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出示一些关于三角形分类和内角和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知识,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6.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关于三角形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 布置一些关于三角形分类和内角和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如参与度、互动和合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角形的复习和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角形的复习和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的目标:1.复习和整理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问题解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的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提问:请举出你们所知道的三角形的例子。
2.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不同边长和角度的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性质。
二、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5分钟)1.通过观察图片,复习并讨论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学生自主查阅课本或笔记,回顾和整理三角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3.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角度和边长的关系解答。
三、整理和应用三角形的性质(3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整理三角形的性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2.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的性质,并编写一个简短的解析和例子。
3.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准备一个小组展示。
四、小组展示和问题解决(25分钟)1.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他们所选择的三角形性质,并根据案例解释其应用。
2.教师提供一个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和知识,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依次给出解题思路和答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三角形性质和解题方法,并强调它们的应用价值。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反思问题:在本节课中,你们对三角形的哪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你们还有哪些困惑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3.教师对上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复习和整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通过导入、复习、整理和应用的步骤,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有效地巩固了他们对三角形的理解。
其中,小组展示和问题解决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分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比较答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下《三角形》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三角形的认识。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在四年级上册相对集中的认识了角,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等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既能为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提供学习经验,又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打好基础,所以本单元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学期教材“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包括对称、平移和旋转)共安排了11课时,其中《三角形》单元就安排了5课时,《三角形》是课时最多,也是内容最丰富、知识点最复杂的单元。
针对以上情况我特别增加了三角形复习与整理这一课时。
教学重点:三角形各部分知识点的梳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圆以外所有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已经具有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还会将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学习积极性很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完善三角形的认知结构.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有关平面图形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课件及三角形图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教师出示一三角形教具,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三角形)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生回答,课件意义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是复习课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引出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将三角形这部分知识来进行整
理与复习。
二、整理与应用
1.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课件出示,让学生判断,重点突出“首尾连接”)
(2)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3)复习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三角形的特性。
2.复习三边的关系
(1)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回答师在黑板上出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判断哪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同桌交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通过汇报出示: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复习三角形的特性
出示图片:为什么这些物体制造成三角形?(课件出示:稳定性)3.复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1)判断:图中的虚线是不是三角形的高?
(2)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课件出示)
(3)学生完成作业纸。
展示并交流,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依次直角三角形(重点强调直角边互为底和高)、钝角三角形(教师示范画钝角一条边上的高,它在三角形外边)各有几条高?
总结出: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
(1) 指名回答并出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提问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出示板贴:不分大小,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3)学生完成作业纸,计算出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并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不同方法。
5.整理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
①结构图:如果把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它分为几类?
②猜一猜每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吗?(根据三种定义分析)
③根据三个角的度数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介绍小窍门:看最大的角。
(2)整理复习按边分的三角形分类。
①按边分可以把三角形分为哪些?
②复习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特征(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③解决问题(学生完成作业纸)
④由上面的问题引入复习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⑤结构图(强调还有一般三角形)
(设计意图:把学生学习的三角形单元的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通过一些题组练习区别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这样一边整理知识点,一边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三角形的不同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
三、巩固运用
1.挑战自我
①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它的一条腰长5cm,底长8cm,则它的周长为。
②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
③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4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2.判断: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
()
②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③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④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⑤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⑥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
四、课堂小结
五、解决问题
出示金字塔的图片,介绍金字塔: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的古埃及金字塔中也运用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大家一起看大屏幕:金字塔的基底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四个侧面的形状都是等腰三角
形,每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约是52°,你能算出金字塔每个侧面的底角大约是多少度吗?
(学生计算并汇报)
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已经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了三角形的知识,其实,在三角形的世界里还蕴藏着很多丰富的知识,有待于我们同学们继续去挖掘探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知识的发展史,既是数学的发展史。
通过神秘的金字塔中三角形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历史以及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浓厚兴趣。
)
六、拓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你能算出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么?(画一画,再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0°×(n-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不仅是已学知识的整理复习,同时还是所学知识的延续,更是探索新知的起点。
我设计的题目是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来探索n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想渗透一点完全归纳法的思想,当然并不是要让学生知道完全归纳法。
)
反思:本节复习课我采用“边理边练”的形式,“边理边练”是指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以求夯实基础。
由于本单元的概念较多,对于这些概念的整理,不是由我完成的而是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回忆说出知识点,再一一呈现。
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
然后针对这些知识点找出了一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习题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是复习课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比如:在复习三角形的定义时,我通过出示2个反例图片,①是其中有一条曲线,由此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②是有一端有缺口,这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首尾相接”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三角形的定义就能顺理成章的出来了。
这样做,学生就不
会去死记硬背这些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概念。
另外:这节课习题的设计我抓住了以下四个特点:
一、在操作探究中形成概念
比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一画中巩固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让学生知道了任意三角形都有3条高。
二、在对比练习中分化概念
这个单元,概念多且概念相近,容易混淆。
需要进行对比练习,促进概念的形成与分化。
对比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关键的字眼,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对比去分化概念。
比如:①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②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③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为了区别开这些概念,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概念的不同。
三、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概念
概念是否形成,要在解决问题中检验。
问题能够解决,说明概念不但掌握,而且还能运用,这就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在复习过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后,我设计了2道练习题,一是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要求顶角的度数;二是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一条腰的长度,要求底边的长度。
在解决这2个问题时都要运用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这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很好的巩固运用了概念。
四、在思维训练中提升智能
可以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提升智能,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比如:在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时,我引导学生由教材中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提升到“最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再比如:根据角的度数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只要看三个角中最大的角的度数就可以直接判断。
这些习题的设计都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