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课 华夏之祖 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2333f1195f312b3169a562.png)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人文初祖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教学方法1.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
)引导过渡:与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祭黄帝文》中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
大家再看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段话,p12中华开国5000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呢?——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
轩辕氏指的就是黄帝,鲁迅也把黄帝作为伟大的民族象征。
他在一首诗中说:“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说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
悠悠五千年过去了,黄帝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那么黄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我们民族有过什么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华夏之祖——黄帝资料: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
《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而制四方”。
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原创2:第3课 华夏之祖
![原创2:第3课 华夏之祖](https://img.taocdn.com/s3/m/781dab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7.png)
一、炎黄战蚩尤
时 间: 主要人物: 主要战役:
距今约四五千年(传说时代开始时间) 炎帝、黄帝、蚩尤 涿鹿之战
结 果: 影 响:
黄帝炎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 的华夏族
炎黄战蚩尤
姓姬,号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 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 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孙中山
后人为什么称皇帝是“人文初祖”?
二、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及其属下的发明 创医术 (1)仓黄颉帝造的字发明
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属下的发明
养蚕织布
指南车 星相图
造船
黄帝
建宫室
嫘祖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 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 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炎帝
•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 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 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尧
舜
禹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黄帝部落
发祥于陕西北部, 后向东迁徙。
黄帝
炎黄战蚩尤
神农尝百草图
炎帝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 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 “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原来生活在陕西歧山东面,后向 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七上第3课《华夏之祖》
![七上第3课《华夏之祖》](https://img.taocdn.com/s3/m/a6770c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7.png)
华夏之祖的历史地位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华夏之祖是中国历史的起点,对 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华夏之祖所处的时代,是世界历史 的转折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 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华夏之祖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 意义和价值。
03
华夏之祖的杰出贡献
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
封建制度的确立
在华夏之祖的时代,中国 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建 立了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 基础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影响
华夏之祖所处的时代,宗 法制度盛行,家族观念强 烈,家族关系成为社会关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繁荣的体现
在华夏之祖的时代,中国 文化逐渐走向繁荣,文学、 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华夏之祖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后 世中国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华夏之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民族迁徙、战争、文 化交流等方式,推动了多民族的融合,为后世中国的统一 局面创造了条件。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传播中华文明
华夏之祖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对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创立中华文化
黄帝被尊为中华文化的始祖,他不仅继承了炎黄文化,还开创了华 夏文化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制定文字
黄帝的官员仓颉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使得文化传 承有了更加可靠的载体。
传播知识
黄帝的官员发明了算盘、弓箭等工具,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科技贡献
发明指南车
政治贡献
统一华夏
第3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
![第3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https://img.taocdn.com/s3/m/5234c9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3.png)
第3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第一篇:第3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第3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第一,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
全课围绕主题,向学习者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
首先,介绍炎帝、黄帝和炎黄战蚩尤,为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进一步揭示其主题——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进一步说明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第二,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
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有关他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尊敬。
至今,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仍到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023年华夏之祖说课稿
![2023年华夏之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0eb8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3.png)
2023年华夏之祖说课稿2023年华夏之祖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华夏之祖》。
板书:华夏之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首先是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七年级中国古代历史,主题是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整个古代是的开端篇,而第三课华夏之祖做为第一单元的核心内容,全课围绕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这一主题,向学习者展示了华夏始祖黄帝创造华夏文明这一内容,本课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上承人类的起源,下启人类迈向文明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走向终结和奴隶社会开始的历程。
本堂课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情。
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往往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度的分析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着中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些心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及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出发点。
也是上好一课的前提,关于本科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历史的区别,紧密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并依举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科的教学目标如下: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名起源的基本概况,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插图进行观察、想象以及从具体材料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想象,历史观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以及追踪历史,发展现实的能力。
华夏之祖 说课稿
![华夏之祖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cb981c6c85ec3a86c2c50e.png)
华夏之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之祖》,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学生学法、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等几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地位《华夏之祖》这节课位于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本课内容是第一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接前两节的“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和“原始的农耕生活”,介绍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情况——“人文初祖”黄帝大战蚩尤和他对中华文明奠基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禅让制,及禹建立国家、原始社会终结。
也提启了下一单元内容——国家的产生。
因此,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
1、知识与能力:了解炎黄战蚩尤,掌握黄帝对华夏族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解读、分析归纳能力,进行历史感知、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其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其民族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禅让制。
难点:“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
四、说学习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
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
具体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前预习,课堂上分析史实图片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通过分析归纳、分组讨论和师生交流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获取、应用和升华知识。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华夏之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533337a5e9856a56126079.png)
第3课:华夏之祖
学习目标:
知识: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
2、理解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含义。
3、尧、舜、禹的优秀品质。
4、“禅让制”。
能力: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黄帝是------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1、复习旧知识
2、出示问题
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4、什么是禅让制?
5、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
3、学生自学课文
4、学生展示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分组学习
2、交流问题
1、谈谈自己对禅让制的认识。
2、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学生展示
4、教师评价
三、精讲点拨
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https://img.taocdn.com/s3/m/f7213c02b4daa58da0114a2a.png)
示范教案一(华夏之祖1课时)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其对华夏族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解体的基本过程。
2.奠定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华文明演进的基础。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的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2.通过对课本中所引具体材料的分析,推导结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通过对原始社会整体知识的梳导,培养学生联系,系统地思考问题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通过本课的学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方法1.讲述法。
对于黄帝其人及其对华夏族形成所做的贡献及人们对黄帝的缅怀可以用此法,讲解时应声情并茂。
2.影视辅助法。
对于黄帝在中华民族中间所起到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的作用,可用此法。
3.图示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和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从而了解华夏族的主干——汉族的主要活动区域。
4.讲解法。
对于课文中所引材料原文和尧舜禹“禅让”的实质及原始社会的瓦解过程可用此法。
●教具准备1.《祭祖盛典》录相带。
2.挂图《炎黄战蚩尤》。
3.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我们先看一段录像《祭祖盛典》,请同学们在看录像时细心一点,看完后有三个问题供我们思考。
(放录像……)这三个问题是:(1)录像中海内外华夏人士祭奠的是谁的陵墓?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要祭拜他,他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特殊的贡献?(3)祭拜他的陵墓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我们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以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1efc8b5fbfc77da369b139.png)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 法。
教 学 方 法
1.指导学生通过对本课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
(炎黄战蚩尤、华夏族、黄帝──华夏始祖、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的终结、
教 学 反 思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播放录像
播放录像《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
活动》
学生活动
引起学习的 兴趣和探求 问题的欲望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教师利用多媒
阅读第 12~14 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体出示
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D、社会生产的发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
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 “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夏朝 ,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
B、建立于公元前 20 世纪 70 年代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解他们自学中 的困难,教师
巡视检查
阅读、思考, 自己解决所 遇到的问题, 对一时不能 解决的问题 提出质疑。
组长组织学 生
引导学生去思
(四)检测:
考、动脑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
学生汇报,
更正。
2.质疑、释疑:
学生讲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教案1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华夏之祖教案1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88d561b307e87101f696cb.png)
反思完善
板书设计:
尧舜禹
炎黄战蚩尤华夏族形成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人文初祖
教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其实比较简单,而且很大程度上属于神话传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处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内容中领悟更深呢?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讲故事容易,抽象提炼难。尤其是初一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部落、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等专业概念,如何深入浅出是一个难点。
1.理解禅让制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实施该制度的是那些部落首领,其顺序是什么呢
3.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生:阅读教材(结合小字文)、分组讨论、比较归纳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二、黄帝----“人文初祖”
三、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过渡]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第3课华夏之祖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华夏之祖说课稿
![华夏之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fa103d580216fc700afd86.png)
第三课《华夏之祖》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叫小红,来自文学院10级02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华夏之祖》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内容。
(写板书),对于本次说课我主要设计了四大板块: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材分析(写板书)为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课,明确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述:1、教材地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3、教学重、难点及处理1)重点: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
如:发明舟车,建造宫室,制作衣裳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点处理:我将通过展示图片、影视资料达到学生对本重点的掌握。
2)难点: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首领推选制度。
而且禅让制是一个比较空洞而抽象的概念,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准确地把握。
为此,我会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尧舜禹的相关事迹来分析禅让制的优缺点,达到对难点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写板书)在教材分析之后,我结合教学大纲与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①炎黄战蚩尤②黄帝——“人文初祖”③尧舜禹的“禅让”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以及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2)情感培养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说课稿范文:第三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说课稿范文:第三课](https://img.taocdn.com/s3/m/22a8db9fd1f34693daef3e7e.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说课稿范文:第三课
为大家带来了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一、说教材地位
《华夏之祖》这节课位于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3 课,本课内容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接前两节的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和原始的农耕生活,介绍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人文初祖黄帝大战蚩尤和他对中华文明奠基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禅让制,及禹建立国家、原始社会终结。
也提启了下一单元内容国家的产生。
二、说学生学情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尤其是对比较遥远的上古史非常陌生,此外还保留着许多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感性的图片、动画、影像资料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则相对陌生,难以理解把握。
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加强理解,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需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华夏之祖 说课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华夏之祖 说课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6989c276a20029bd642dfd.png)
:
重: 难点: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班级学生大部 分来自农村,基础薄弱 。从认知能力上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 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于 感性的图片、动画、影 像资料比较感兴趣,但 他们比较遥远的上古史 非常陌生。 此外还保留着许多小学 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 惯,尤其是对抽象思维 能力不强,对于抽象的 概念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则相对陌生,难以理解 把握。因此在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的同时,还需 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指 导。
姓姬,号轩辕氏。 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 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炎
帝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 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 之神,“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 。 原来生活在陕西 歧山东面,后向 东发展,到达今 河南山东一带。
蚩
尤
九黎族的首领。传 说他铜头铁额,打仗非 常厉害。
炎 黄 战 蚩 涿鹿之战 场面 尤 形 势 示 意 黄帝战蚩尤(画像砖) 图
华夏形成过程
黄帝
尧帝 炎帝 蚩尤 舜帝 大禹
夏
“炎黄子孙”
华夏民族
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之祖”的第一个因素:炎 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 族。
黄帝——“人文初祖”
传说中的黄 帝对后世有 哪些贡献?
小组 讨论 交流 展示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炎黄战蚩尤
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
一是阅读教材,二是通过展 示PPT课件来探讨下列问题。
1、说说有关炎黄战蚩尤的相关 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 过程、结果 。 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
黄帝部 落发祥 于陕西 北部, 后向东 迁徙。
黄
帝
原来居住在我国 东部地区,后来 发展到山东、河 南、安徽一带, 是最早进入中原 的部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华夏之祖word教案(9)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华夏之祖word教案(9)](https://img.taocdn.com/s3/m/1b9bc61371fe910ef02df880.png)
《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黄帝的重大发明和巨大贡献、禅让的传说、原始社会的终结等。
培养历史感知、想象的形象思维、思考问题和追踪发展线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的热烈氛围和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讲述法于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重点、难点黄帝、禅让的含义策略和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媒体挂图、投影片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复习二、导入新课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主要有哪些?我们是怎样知道他们的历史的?是古书上记载的吗?历史是近代以来通过考古发掘才发现的,在此之前,我们关于远古的历史都是一些神话传说,而开创中华民族文明先河的则是黄帝。
引导学生复习举例导入回顾旧知、巩固练习利用阅读知识,举例说明三、新授第3课华夏之祖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a时间距今四五千年b人物黄帝、炎帝、蚩尤2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结成部落联盟板书引导阅读出示投影交战双方是谁?结果怎样?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回答讲述大战经过二、人文初祖”—黄帝 1.黄帝时期的发明:车船、房屋、挖井、医术、星相 2.嫘祖:养蚕织布3.仓颉:造字4.伶伦:编乐谱5.“人文初祖”黄帝讲解形成过程出示投影引导识图、说出发明人。
讲解图片为什么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引导找出应有的依据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呢?理解、复述阅读孙中心的一段话结合课文,指出图片代表什么?有哪些发明者?尧舜禹的“禅让”1.尧舜的美德今天治水的最大工程是什么?讲解、思考发言,可有不同见解讨论: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应该怎样看才科学?阅读思考形成认识四、小结1.大禹治水2.禅让的传说3.原始社会的终结我国的原始什会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慢慢岁月,终于走向了终结,原始社会之后是什么社会?讲解社会进步过程利用图示讲解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故事对图示进行解释说明远古传说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板书设计:诼鹿之战——华夏族的形成:黄帝——尧舜禹的传说: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本节课知识点:华夏族的形成、人文初祖、原始社会终结。
华夏之祖ppt13(说课) 人教版
![华夏之祖ppt13(说课)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f4b0a7f242336c1fb95eb4.png)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是从什么时候算起?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 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 界文明,唯有我先。
—— 孙中山
嫘祖养蚕
造车
建造宫室Leabharlann 仓颉造字大挠作干支
指南车
伶伦制乐器
2)新课讲授
二、黄帝——“人文初祖”
• 然后,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有关黄帝的传说 故事及资料,对我提出的问题开展上课讨 论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将本课 推向高潮。
((二一))课操堂作教学方 法
1)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请问同学们听说 过位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吗?千百年来 它一直受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崇敬与祭奠, 此外 当代也有国家领导人、海外侨胞不断 到黄帝陵参加公祭活动。黄帝为什么会受 到后人如此的尊敬?他在历史上有什么杰出 的贡献呢?
2)新课讲授
一、炎黄战蚩尤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本课是第一单元最后一课,主要 讲述了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 的“禅让” 和原始社会走向终 结的史实,说明了我国传说时 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它继承了 原始社会的发展并向奴隶社会 的过渡,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 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1)重点: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四 四(一) 操 作 方 法
➢启发式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课前
指导预习
课上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小结巩固 板书提纲
课后
布置作业
(一)课前导学
• 在课前预习中,我按照本课内 容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要求 让学生搜集黄帝,炎帝,蚩尤 以及尧,舜,禹的相关传说和神话, 以达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提前 了解和掌握的目的。
人教版七上《第3课华夏之祖》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3课华夏之祖》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a897144028915f814dc26d.png)
人教版七上《第3课华夏之祖》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奇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差不多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庞大的奉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纳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奉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什么缘故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奇,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奉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一直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明白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什么缘故称他为人文之祖?让学生在回忆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摸索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炎黄战蚩尤出示问题:1、涿鹿之战是如何回事?2、华夏祖是如何样形成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
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摸索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观看教材中的插图《传奇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奉献》提出设问:后人什么缘故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依照《传奇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奉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明白哪些?你能依照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华夏之祖(说课稿)
桑植县澧源中学陈照平
一、教材分析
《华夏之祖》这一课讲到了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的开始,为第二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是平均水平较高的重点中学学生。
这类学生都基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熟悉“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有完善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课,自觉完成定向自学,有着良好的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定向自学,共同参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新的问题。
(2)通过互相讨论、全班交流共同寻找答案的方式,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3)总结归纳,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4)巩固提升,对过学生阅读课文,课堂练习,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主题得到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
(2)通过比较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提高分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2、难点:正确理解尧、舜、禹“禅让制”的含义。
禅让是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及时指导,提纲挈领并适时总结归纳。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 (出示图片以及相关网页)2007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和他的夫人在河南参加了一个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而与他同时参加的,共有4万人之多。
而近来又有一份报纸用了很大的篇幅,探讨寻根祭祖活动盛行,甚至上升到国家级别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祭拜黄帝陵那么受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根又在哪里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
学生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后人为何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2、新课教学
[教师讲述] 在四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活动着许多部落。
传说中有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那就是黄帝和炎帝。
在东方有强大的蚩尤部落,在南方还有苗蛮部落。
(出示部落分布图)相传蚩尤部落勇猛异常,还曾经与黄帝部落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战在哪里发生?
[学生回答] 涿鹿
[教师讲述](出示形势图)相传蚩尤部落“铜头铁额”,骁勇非常,在涿鹿之战中,黄帝部落一度落于下风,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甚至要找来天女相助,还发明了指南车,才最终打败了蚩尤部落。
[板书]一、炎黄战蚩尤
著名战役:涿鹿之战
[教师提问]你怎么看涿鹿之战?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学生回答]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归纳]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述](出示线索)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并且结成部落联盟。
而在炎帝和黄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
在长期的发展中,华夏民族形成了。
因此,炎帝和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的祖先,我们也自豪的自称为“炎黄子孙”。
[教师过渡]而其中,黄帝更是被称为“人文初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板书]二、黄帝——“人文初祖”
[教师提问]黄帝和他身边的人有哪些发明?
[学生回答]……
[板书]黄帝:宫室、衣裳、挖井、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
仓颉:文字
伶伦:乐谱
[教师提问]看完了黄帝的贡献,请大家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呢?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并交流心得体会。
[教师归纳]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3、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过渡] 相传最后黄帝乘龙归天,而在他之后,我国的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三位杰出
的部落联盟领袖,他们就是尧、舜、禹。
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称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学生回答]禅让
[板书]尧舜禹的“禅让”
[教师讲述]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领袖呢?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 (出示图片)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据《史记》记载,舜非常孝顺,宽厚待人,有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好的影响。
而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
可见他们都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
4、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的终结
[教师过渡] 禅让制固然不错,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结束,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禅让制最终也被世袭制所取代。
我们首先来看看社会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教师讲述] (出示图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部落里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产品平均分配,这也就出现了私有财产。
由于各人的能力不同,所获得的财产多少也不同,于是逐渐出现了贫富分化,一部分人成为了部落里的贵族,一部分人成为了平民。
贵族就是早期奴隶主,而平民和罪犯,以及部落战争中产生的战俘,则成为了早期奴隶的来源。
在公元前大约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国王,在他死后,国王由他的儿子继承。
因此我们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5、总结归纳
[教师讲述] 本课讲述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以及“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而在黄帝之后相继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领袖——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领袖的。
在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终结,奴隶社会开始了。
6、活动与探究:“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指的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而历史事实则是指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因此,远古传说固然存在着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
我们不能把传说等同于史实,但也要学会从传说中分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从而获得对历史更客观的认识。
7、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略)见课件
七、课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其实比较简单,而且很大程度上属于神话传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难处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内容中领悟更深呢?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讲故事容易,抽象提炼难。
尤其是初一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部落、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等专业概念,如何深入浅出是一个难点。
我所采取的方法是尽量用通俗化的语言和举例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演变过程的概念就足够了。
更多的时间着重于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措辞用语,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