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数学第 2讲 几何推理过程的书写训练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初一几何推理运用知识点[001]
初一几何推理运用知识点 6.平行线的判定1•线段的中点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AM B 2.角的平分线•••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已知)••• ______ =_____ (中点的定义) C像0B这样,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 OB平分/ AOC (已知)•________ =_____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3.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 1 = 7 2(已知)• // ()•••7 1 = 7 3(已知)• // ()7 1+ 7 4=1800(已知)// ()•/ AB // CD(已知)= ()•/ AB // CD(已知)= ()•/ AB // CD(已知)______+ _____ =180°(______)8.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 b, a// c (已知)•- ______ // _______ (_______ )4.邻补角和对顶角直线AB、CD相交于点O •••/ 1+ / 2=180。
,/ 3+ / 4=180。
,/ 1 = 7 3 (已知)•_______ = _____ (等角的补角相等)•9.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D•= (对顶角相等)C•+ = 1800(邻补角的定义)A(1)D5.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A••• AD是"ABC的高(已知),•_______ = ______ = 90 ° (垂直的定义)••• 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_______ = ______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AD是"ABC的中线(已知),• _______ = _____ (中点的定义)10.三角形的角+ ____ +=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B 丄CD (已知),•••/ AOC=90。
【课件】2022年北京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七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
∵MG平分∠EMB,NH平分∠END(已知),
∴∠EMG= ∠1EMB,∠ENH= ∠END1(角平分线的定义).
2
2
∴∠EMG=∠ENH(等量代换).
∴MG∥NH(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小结
1. 余角、补角.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
角)的补角相等. 2. 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3. 平行线.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探究: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 图1是小亮所在学校周边的道路示意图,如 果把图中的道路都看做直线,就得到图2.
图1
图2
(1)在图2中,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一共形成哪几个角?
(2)观察∠1与∠5,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回答问题并得出概念: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在下图中,∠1与∠2互补,直线a与直线b平
行吗?为什么?与同学交流.
c
3a
2
1
b
如果∠1+∠2=180°,因为∠2+∠3=180°,
所以∠1=∠3,因此a∥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
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记为: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
怎样才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回想一下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由画图过程可以看出,经过直线AB外的一点画AB的 平 行 线 , 是 通 过 画 ∠1=∠2 完 成 的 . 而 ∠1 和 ∠2 是 直 线 AB ,CD被直线EF截得的同位角.这就说明,如果同位 角∠1与∠2相等,那么直线AB ∥ CD.
2
1
1
3
七下几何知识整理
其他几何知识整理:
一.平移的特征
1.平移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只改变位置
2.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点之间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长度相等。
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条线段若要能构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若已知三条线段的大小情况,则只需要从中挑两条较小的线段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条。
2. 若不知三条线段的大小情况,必须满足三个不等式:a+b>c,a+c>b,b+c>a
三:1.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
2. 多边形的外角和=3600
3.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画(n-3)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将对变形分成(n-2)个三角形。
4. 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一共可画2
)3(-n n 条对角线。
四:一些常用结论:(只能用于填空选择,大题目要说理论证)
如图1:∠A+∠APC+∠C=3600
如图2:∠APC=∠A+ ∠C 如图3:∠C=∠A+ ∠APC 如图4:∠A=∠APC+ ∠C
如图5,△ABC 中,若BD 平分∠ABC,CD 平分∠ ACB, 则∠ D=A 21
900+
图5 图6 图7
如图6△ABC 中,若BD 平分∠EBC,CD 平分∠ FCB, 则∠ D=A 2
1900-
如图7△ABC 中,若BD 平分∠ABC,CD 平分∠ ECA, 则∠ D=A 2
1
B
C A
D
A
B E
D
A B
C E
F
D。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2章 素养集训 2.应用思想方法解相交线与平行线问题的九种技巧 习题课件
解:∠AKC= 1∠APC.理由如下: 2
如图③,过点K作KE∥AB. 因为AB∥CD,所以KE∥AB∥CD. 所以∠BAK=∠AKE,∠DCK=∠CKE. 所以∠AKC=∠AKE-∠CKE=∠BAK-∠DCK.
素养集训
过点P作PF∥AB, 同理可得∠APC=∠BAP-∠DCP. 因为∠BAP与∠DCP的平分线相交于点K, 所以∠BAK-∠DCK=12∠BAP-12∠DCP=12(∠BAP-∠DCP) =12∠APC. 所以∠AKC=12∠APC.
素养集训 8.如图,点O在直线AC上,OE,OF分别平分∠AOB,
∠BOC. (1)若∠AOB=120°,求∠EOF的度数;
素养集训
解:因为∠AOB=120°,
所以∠BOC=180°-120°=60°.
因为OE,OF分别平分∠AOB,∠BOC,
所以∠EOF=∠EOB+∠BOF
= =
1 2 1 2
∠DCP=20°,求∠APC的度数.
【点拨】本题采用添加辅助线法,使图形中出现 “三线八角”,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
素养集训
解:如图①,过点P作PE∥AB. 因为AB∥CD,所以PE∥AB∥CD. 所以∠APE=∠BAP,∠CPE=∠DCP. 所以∠APC=∠APE+∠CPE=∠BAP+∠DCP=60° +20°=80°.
素养集训 解:当点P在点C,D之间时,过点P作PE∥l1,则 PE∥l2,如图①所示. 因为PE∥l1, 所以∠APE=∠1. 因为PE∥l2,所以∠BPE=∠3. 因为∠2=∠APE+∠BPE,
所以∠2=∠1+∠3.
当点P与点C重合时,∠1=0°,如图②所示.
因为l1∥l2,所以∠2=∠3.
北师大七年级下几何证明入门专项练习之欧阳光明创编
几何证明题专项训练1欧阳光明(2021.03.07)1、(1)∵∠1=∠A(已知),∴∥,();(2)∵∠3=∠4(已知),∴∥,();(3)∵∠2=∠5(已知),∴∥,();(4)∵∠ADC+∠C=180º(已知),∴∥,();2,如图,(1)∵∠ABD=∠BDC(已知),∴∥,();(2)∵∠DBC=∠ADB(已知),∴∥,();(3)∵∠CBE=∠DCB(已知),∴∥,();(4)∵∠CBE=∠A,(已知),∴∥,();(5)∵∠A+∠ADC=180º(已知),∴∥,();(6)∵∠A+∠ABC=180º(已知),∴∥,();3、如图,∠1=∠2,AC平分∠DAB,试说明:DC∥AB.4,如图,∠ABC=∠ADC,BF和DE分别平分∠ABC和∠ADC,∠1=∠2,试说明:DE∥FB.5.如图2-67,已知∠1=∠2,求∠3+∠4的度数.6、如图2-56①∵AB//CD(已知),∴∠ABC=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80()∴∠BCD+______=②∵∠3=∠4(已知),∴______∥_____()③∵∠FAD=∠FBC(已知),∴_____∥_____()7、如图2-57,直线AB ,CD ,EF 被直线GH 所截,∠1=︒70,∠2=︒110,∠3=︒70.求证:AB//CD . 证明:∵∠1=︒70,∠3=︒70(已知),∴∠1=∠3()∴ ____∥_____()∵∠2=︒110,∠3=︒7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 ().8.如图2-58,①直线DE ,AC 被第三条直线BA 所截,则∠1和∠2是________,如果∠1=∠2,则___//___, 其理由是().②∠3和∠4是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直线____________所截,因此____//____.∠3____∠4,其理由是(). 9.如图2-59,已知AB//C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求证∠1+∠2=︒90.证明:∵ BE 平分∠ABC (已知),∴∠2=_________()同理∠1=_______________,∴∠1+∠2=21____________()又∵AB//CD (已知),∴∠ABC+∠BCD=_____()∴∠1+∠2=︒90()10、如图2-60,E 、F 、G 分别是AB 、AC 、BC 上一点.①如果∠B=∠FGC ,则____//____,其理由是() ②∠BEG=∠EGF ,则_____//____,其理由是() ③如果∠AEG+∠EAF=︒180,则____//____,其理由是()11.如图2-61,已知AB//CD ,AB//DE ,求证:∠B+∠D=∠BCF+∠DCF .证明:∵AB//CF (已知),∴∠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F ,AB//DE (已知),∴CF//DE ()∴∠_________=∠_________()∴∠B+∠D=∠BCF+∠DCF (等式性质).几何证明题专项训练21、如图,∠B=∠C ,AB ∥EF ,试说明:∠BGF=∠C 。
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解析技巧与题目分类与证明分析
七年级数学几何练习题解析技巧与题目分类与证明分析1. 引言数学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对学生发展空间直观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几何的理解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几何知识,本文将介绍数学几何练习题解析技巧,以及题目分类与证明分析方法。
2. 数学几何练习题解析技巧2.1. 仔细阅读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
有时候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很容易被忽略,而阅读完整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2.2. 找出已知条件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同学们需要将已知条件进行整理和归纳。
将已知条件列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题目所给的限制和条件。
2.3. 分析问题在弄清已知条件后,同学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几何的相关知识来发现问题的特征和规律。
2.4. 运用适当的几何图形和定理在解决数学几何问题时,运用适当的几何图形和定理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绘制几何图形或使用相应的几何定理。
2.5. 推导和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运用几何图形和定理后,同学们可以开始推导和解决问题。
通过推导和计算,可以得到问题的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细节,避免计算错误或推理错误。
2.6. 检查答案在得到问题的解答后,同学们应该对答案进行核对和检查。
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或角度重新检查问题的解答,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3. 题目分类与证明分析方法3.1. 三角形相关问题a) 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学习并理解三角形的内外角性质、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基本概念。
b) 三角形的分类:了解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并学会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3.2. 平行线与垂直线问题a)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外错角等概念。
b)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应用:学会应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新北师大版七下第二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书写训练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练习2 •根据如图所示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仁上3,则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仁上4,则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 1 + Z 2=180°,贝 H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3 •如图,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 A=Z 3,则 __ // ;(2 )若 Z 2=Z E ,则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3 )若上 A+Z ABE=180,则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4 .如图(1 )从上仁Z 4,可以推出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2 )从/ ABC+Z ____________ =180,可以推出 AB // CD,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 ________________ =Z ___________ ,可以推出 AD // BC,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4 )从/ 5=Z _____________ ,可以推出AB // CD,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1小题)1.如图,当/ _________________ =/ —时,AB // DC,依据是// ____________ ,依据是 ;当5 .观察图形.(1)•/ Z A=Z 3,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Z 2=Z 4, • AC// ,理由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 •/ Z 5= ___________ , • EF// ___________ ,理由是;(4) ____________________ •/ Z 5= ___________ , • BC// ___________ ,理由是;(5)•/ Z 6+Z C=180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 •/ Z 6+ _________________ =180°, • DE// ______ ,理由是.6 .如图,E是直线AB上一点,F是DC上一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1)如果Z B=Z DCG 可以判断直线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2)如果Z DCG=Z D,可以判断直线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3)如果Z DFE+Z D=180 ,可以判断直线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7 .如图,已知Z 仁68 °, Z 2=68 °, Z 3=112 °,(1)因为Z 1=68° Z 2=68。
人教版七下数学 微课堂讲解(二)与平行线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人教版七下数学微课堂讲解(二)与平行线有关的计算与证明1.如图,已知AF∥CD,∠A=∠D,求证:AB∥DE.2.如图,若AB∥CD,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探究∠APC与∠PAB,∠PCD的数量关系.(1) 图①中,∠APC+∠PAB+∠PCD=;(2) 图②中,∠PAB+∠PCD=;(3) 图③中,写出∠APC与∠PAB,∠PCD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AB∥CD,∠EAB=150∘,∠C=110∘,求∠1的度数.4.如图,已知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C=90∘,若∠1=40∘,则∠2=.5.如图所示,已知AB∥CD,∠B=30∘,∠BCE=110∘,则∠A=.6.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ABCD沿AD方向平移a cm,若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0cm2,则a为( )A.10B.9C.8D.67.如图,已知AB∥CD,∠C=30∘,∠B=150∘,则∠E=( )A.60∘B.50∘C.40∘D.80∘8.如图所示,AB∥CD∥EF,若∠ABE=38∘,∠ECD=150∘,求∠BEC的度数,请完成下列填空.解:第一步,求∠BEF的度数.因为AB∥EF(),所以∠ABE=∠BEF(),又∠ABE=38∘,所以∠BEF=(),第二步,求∠CEF的度数.因为CD∥EF(),所以∠DCE+∠CEF=180∘(),又∠ECD=150∘,所以∠CEF=180∘−=(),第三步,求∠BEC的度数.所以∠BEC=∠BEF−∠CEF=−=.9.如图,已知B,E分别是线段AC,DF上的点,AF交BD于点G,交EC于点H,且∠1=∠2,∠D=∠C,求证:∠A=∠F.1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AC=90∘,E是BC上一点,连接EA,作∠AEC,∠AEB的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F,D,若EF⊥AC.(1) 证明∠B=∠FEC;(2) 探索AC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 【答案】延长AB,DC交于点M,因为AF∥CD,所以∠A+∠M=180∘(平行线的性质),又∠A=∠D,所以∠D+∠M=180∘(等量代换),所以AB∥DE(平行线的判定).2. 【答案】(1) 360∘(2) ∠APC(3) ∠PCD=∠PAB+∠APC.理由如下:如图③,过点P作PE∥AB,所以∠PAB+∠APC+∠CPE=180∘(平行线的性质),又AB∥CD,所以PE∥CD(平行公理的推论),所以∠CPE+∠PCD=180∘(平行线的性质),所以∠PAB+∠APC+∠CPE=∠CPE+∠PCD,所以∠PCD=∠PAB+∠APC.3. 【答案】将折线ECD沿EA方向平移,平移距离为EA,使E与A,C与Cʹ,D与Dʹ重合,则CD∥CʹDʹ,∠C=∠Cʹ.因为AB∥CD,所以AB∥CʹDʹ.所以∠Cʹ+∠CʹAB=180∘,所以∠CʹAB=180∘−∠Cʹ=180∘−∠C=180∘−110∘=70∘,而EC∥ACʹ,所以∠1=∠EACʹ=∠EAB−∠CʹAB=150∘−70∘=80∘.4. 【答案】50∘5. 【答案】80∘6. 【答案】C7. 【答案】A8. 【答案】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8∘;等量代换;已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0∘;30∘;等式性质;38∘;30∘;8∘9. 【答案】∵∠1=∠2,∠1=∠3,∴∠2=∠3,∴BD∥EC,∴∠4=∠C,又∠D=∠C,∴∠D=∠4,∴DF∥AC,∴∠A=∠F.10. 【答案】(1) 因为EF⊥AC,所以∠EFC=90∘,又因为∠BAC=90∘,所以∠BAC=∠EFC.所以EF∥AB,所以∠B=∠FEC.(2) AC∥DE.理由:因为∠DEF=12∠AEB+12∠AEC=12×180∘=90∘,且∠AFE=90∘,所以∠DEF+∠AFE=180∘,所以AC∥DE.。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2讲 第2课时 技巧训练平行线中常见作辅助线的技巧的九种类型优质课件
4. (1)如图①,若 AB∥DE,∠B=135°,∠D=145°,求∠BCD 的度数.
解:如图,过 C 点作 CF∥AB, ∴∠B+∠BCF=180°. ∵AB∥DE,∴CF∥DE. ∴∠FCD+∠D=180°.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B+∠BCF+∠FCD+∠D=180°+180°,即∠B+∠BCD+ ∠D=360°. ∴∠BCD=360°-∠B-∠D=360°-135°-145°=80°.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又∵∠ABE=120°, ∴∠ABE+∠BEF=180°. ∴AB∥EF. 又∵EF∥CD,∴AB∥CD.
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6.如图,AB∥DE,则∠BCD,∠B,∠D 有何关系?为什么? 解:∠BCD=∠B-∠D.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 C 作 CF∥AB, ∴∠B=∠BCF. ∵AB∥DE,CF∥AB,∴CF∥DE. ∴∠DCF=∠D. ∴∠B-∠D=∠BCF-∠DCF.
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
∴∠1+∠2=∠BEO+∠DFO, 即∠EOF=∠BEO+∠DFO.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两次,如图②,则∠BEO,∠EOP,∠OPF, ∠PFC 之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给出理由.
解:∠EOP+∠PFC=∠BEO+∠OPF. 理由:过 O 向左作 OM∥AB,过 P 向右作 PN∥CD,如图②所示. ∵AB∥CD, ∴OM∥PN∥AB∥CD. ∴∠1=∠BEO,∠2=∠3,∠4=∠PF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种类型 优质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新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七年级下
期末提分练案
第2讲 平行线的性质及平移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第二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 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 综合提升
看图填空
A
E1 3D
B2
4
FC
(1)若ED,BF被AB所截,
则∠1与_∠__2__是同位角。
温故知新 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 综合提升
看图填空
A
E1 3D
B2
4
FC
(2)若ED,BC被AF所截, 则∠3与_∠_4___是内错角。
温故知新 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 综合提升
看图填空
(3)∠B与∠AFB是__A_B__和__A_F__被 BC所截构成的_同__旁__内角。
温故知新 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 综合提升
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
温故知新 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 综合提升
C F
1
32
A
D
BE
如图 ⑴若∠1=∠C则__A_C∥_D_F_,
理由是_同_位_角__相_等__两_直_线__平_行___.
⑵若∠2=∠E则__B_C∥_E_F__. 理由是_同_位__角_相_等__两_直__线_平_行___.
④ ∵ ∠4 +__∠__3_=180o(已知) ∴ CE∥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E
2 54
D
B
温故知新 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 43;∠C+∠D=360°,且∠A=∠C, ∠B=∠D,那么AB∥CD ,AD∥BC.请说明理由。
(D)第一次向左拐50º,第二次向左拐130º
4、完成课本48页随堂练习第1题
回顾提升
合情推理猜结论,演绎推理推结论, 学以致用解问题,反思提升成系统
几何学习的一般过程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的判定(提高)
平行线的判定(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画法;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画法及平行公理1.平行线的画法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步骤:①落:用三角板的一条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一条直角边.③推: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斜边通过已知点.④画:沿着这条斜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公理及推论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正确的是:(1)(3).【总结升华】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区分不同表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1)直线a、b、c、d,如果a∥b、c∥b、c∥d,则a∥d.(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直线平行.A.1个 B .2个C.3个D.4个【答案】B2.证明: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与解析】已知:如图,a//c,b//c.求证:a//b.证明:假设直线a与直线b不平行,则直线a与直线b相交,设交点为A,如图.a//c,b//c,则过直线c外一点A有两条直线a、b与直线c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a//b【总结升华】本题采用的是“反证法”的证明方法,反证法证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类型二、平行线的判定3.(2015春•荣昌县校级期中)如图,∠ABC=∠ACB,BD平分∠A BC,CE平分∠ACB,∠DBF=∠F.试说明:EC∥DF.【思路点拨】根据BD平分∠ABC,CE平分∠ACB,得出∠DBF=∠ABC,∠ECB=∠ACB,∠DBF=∠ECB,再根据∠DBF=∠F,得出∠ECB=∠F,即可证出EC∥DF.【答案与解析】解:∵BD平分∠ABC,CE平分∠ACB,∴∠DBF=∠ABC,∠ECB=∠ACB,∵∠ABC=∠ACB,∴∠DBF=∠ECB,∵∠DBF=∠F,∴∠ECB=∠F,∴EC∥DF.【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用到的知识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关键是证出∠ECB=∠F.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答案】A提示:“方向相同”有两层含义,即路线平行且方向相同,在此基础上准确画出示意图.图B显然不同向,因为路线不平行.图C中,∠1=180°-130°=50°,路线平行但不同向.图D中,∠1=180°-130°=50°,路线平行但不同向.只有图A路线平行且同向,故应选A.4.如图所示,已知∠B=25°,∠BCD=45°,∠CDE=30°,∠E=10°.试说明AB∥EF的理由.【思路点拨】利用辅助线把AB、EF联系起来.【答案与解析】解法1:如图所示,在∠BCD的内部作∠BCM=25°,在∠CDE的内部作∠EDN=10°.∵∠B=25°,∠E=10°(已知),∴∠B=∠BCM,∠E=∠EDN(等量代换).∴AB∥CM,EF∥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BCD=45°,∠CDE=30°(已知),∴∠DCM=20°,∠CDN=20°(等式性质).∴∠DCM=∠CDN(等量代换).∴CM∥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M,EF∥DN(已证),∴AB∥EF(平行线的传递性).解法2:如图所示,分别向两方延长线段CD交EF于M点、交AB于N点.∵∠BCD=45°,∴∠NCB=135°.∵∠B=25°,∴∠CNB=180°-∠NCB-∠B=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又∵∠CDE=30°,∴∠EDM=150°.又∵∠E=10°,∴∠EMD=180°-∠EDM-∠E=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CNB=∠EMD(等量代换).所以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升华】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四种,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问题提供的条件来灵活选取.举一反三:【变式】(2015秋•巨野县期末)如图,已知∠BED=∠B+∠D,求证:AB∥CD.【答案】证明:延长BE交CD于F.∵∠BED+∠DEF=180°,(平角的定义)∴∠DEF+∠D+∠EFD=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BED=∠D+∠EFD,(等量代换)又∠BED=∠B+∠D,∴∠B=∠EFD(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提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③因为a∥b,c∥d,所以a∥d.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2.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 .A.相等B.互补C.互余D.相等或互补3.(2015•黔南州)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C.若∠3=∠2,则b∥c D.若∠3+∠5=180°,则a∥c4.一辆汽车在广阔的草原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那么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B.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D.第一次向右拐140°,第二次向左拐40°.5.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CE成立的条件是() .A.∠A=∠ACE B.∠B=∠ACE C.∠B=∠ECD D.∠B+∠BCE=180°6.(绍兴)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1)—(4)):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①二、填空题7.(2015春•高密市月考)如图,在下列条件中:①∠DAC=∠ACB;②∠BAC=∠ACD;③∠BAD+∠ADC=180°;④∠BAD+∠ABC=180°.其中能使直线AB∥CD成立的是.(填序号)8.如图,DF平分∠CDE,∠CDF=55°,∠C=70°,则________∥________.9.规律探究:同一平面内有直线a1,a2,a3…,a100,若a1⊥a2,a2∥a3,a3⊥a4…,按此规律,a1和a100的位置是________.10.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40°,则另一个角的度数是11.直线l同侧有三点A、B、C,如果A、B两点确定的直线l'与B、C两点确定的直线l''都与l平行,则A、B、C三点,其依据是12.如图,AB⊥EF于点G,CD⊥EF于点H,GP平分∠EGB,HQ平分∠CHF,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有.三、解答题13.(2015春•兴平市期末)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14.小敏有一块小画板(如图所示),她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而小敏身边只有一个量角器,你能帮助她解决这一问题吗?1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20°,那么∠BAF为多少度时,才能使AB′∥BD?16.如图所示,由∠1=∠2,BD平分∠ABC,可推出哪两条线段平行,写出推理过程,如果推出另两条线段平行,则应将以上两条件之一作如何改变?【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只有④正确,其它均错.2. 【答案】D;3. 【答案】C;【解析】A、若a∥b,b∥c,则a∥c,利用了平行公理,正确;B、若∠1=∠2,则a∥c,利用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C、∠3=∠2,不能判断b∥c,错误;D、若∠3+∠5=180°,则a∥c,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故选C.4. 【答案】B;5. 【答案】B;【解析】∠B和∠ACE不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到的角.6. 【答案】C;【解析】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折叠的过程,图中的虚线与已知的直线垂直,过点P的折痕与虚线垂直.二、填空题7. 【答案】②③;【解析】①∠DAC=∠ACB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D∥BC,错误;②∠BAC=∠ACD 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CD,正确;③∠BAD+∠ADC=180°利用同旁内角互补得到AB∥CD,正确;④∠BAD+∠ABC=180°利用同旁内角互补得到AD∥BC,错误;故答案为:②③8. 【答案】BC,DE;【解析】∠CFD=180°-70°-55°=55°,而∠FDE=∠CDF=55°,所以∠CFD=∠FDE.9. 【答案】a1∥a100;【解析】为了方便,我们可以记为a1⊥a2∥a3⊥a4∥a5⊥a6∥a7⊥a8∥a9⊥a10…∥a97⊥a98∥a99⊥a100,因为a1⊥a2∥a3,所以a1⊥a3,而a3⊥a4,所以a1∥a4∥a5.同理得a5∥a8∥a9,a9∥a12∥a13,…,接着这样的规律可以得a1∥a97∥a100,所以a1∥a100.10.【答案】40°或140°;11.【答案】共线,平行公理;【解析】此题考查是平行公理,它是论证推理的基础,应熟练应用.12.【答案】AB∥CD,GP∥HQ;【解析】理由:∵AB⊥EF,CD⊥EF.∴∠AGE=∠CHG=90°.∴AB∥CD.∵AB⊥EF.∴∠EGB=∠2=90°.∴GP平分∠EGB.∴∠1=12EGB=45°.∴∠PGH=∠1+∠2=135°.同理∠GHQ=135°,∴∠PGH=∠GHQ.∴GP∥HQ.三、解答题13. 【解析】解:∵∠A=∠F(已知),∴AC∥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D(已知),∴∠D=∠CEF(等量代换),∴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解析】解:如图所示,用量角器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一条线段MN ,用量角器测得∠1=50°, ∠2=50°,因为∠1=∠2,所以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平行的.15. 【解析】解:要使AB ′∥BD ,只要∠B ′AD =∠ADB =20°,∠B ′AB =∠BAD+∠B ′AD =90°+20°=110°.∴∠BAF =12∠B ′AB =12×110°=55°. 16.【解析】解:可推出AD ∥BC .∵ BD 平分∠ABC (已知).∴ ∠1=∠DBC (角平分线定义).又∵ ∠1=∠2(已知),∴ ∠2=∠DBC (等量代换).∴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把∠1=∠2改成∠DBC =∠BDC .。
北师大七年级下几何证明入门专项练习之令狐文艳创作
几何证明题专项训练1令狐文艳1、(1)∵∠1=∠A(已知),∴∥,();(2)∵∠3=∠4(已知),∴∥,();(3)∵∠2=∠5(已知),∴∥,();(4)∵∠ADC+∠C=180º(已知),∴∥,();2,如图,(1)∵∠ABD=∠BDC(已知),∴∥,();(2)∵∠DBC=∠ADB(已知),∴∥,();(3)∵∠CBE=∠DCB(已知),∴∥,();(4)∵∠CBE=∠A,(已知),∴∥,();(5)∵∠A+∠ADC=180º(已知),∴∥,();(6)∵∠A+∠ABC=180º(已知),∴∥,();3、如图,∠1=∠2,AC平分∠DAB,试说明:DC∥AB.4,如图,∠ABC=∠ADC,BF和DE分别平分∠ABC和∠ADC,∠1=∠2,试说明:DE∥FB.5.如图2-67,已知∠1=∠2,求∠3+∠4的度数.6、如图2-56①∵AB//CD(已知),∴∠ABC=__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D+______=180()②∵∠3=∠4(已知),∴______∥_____()③∵∠FAD=∠FBC(已知),∴_____∥_____()7、如图2-57,直线AB,CD,EF被直线GH所截,∠1=︒110,∠70,∠2=︒3=︒70.求证:AB//CD.证明:∵∠1=︒7070,∠3=︒(已知),∴∠1=∠3()∴ ____∥_____()∵∠2=︒110,∠3=︒7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8.如图2-58,①直线DE,AC被第三条直线BA 所截,则∠1和∠2是________,如果∠1=∠2,则___//___,其理由是().②∠3和∠4是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____所截,因此____//____.∠3____∠4,其理由是().9.如图2-59,已知AB//C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求证∠1+∠2= 90.证明:∵ BE 平分∠ABC (已知),∴∠2=_________()同理∠1=_______________,∴∠1+∠2=21____________()又∵AB//CD (已知),∴∠ABC+∠BCD=_____()∴∠1+∠2=︒90()10、如图2-60,E、F、G分别是AB、AC、BC上一点.①如果∠B=∠FGC,则____//____,其理由是()②∠BEG=∠EGF,则_____//____,其理由是()③如果∠AEG+∠EAF=︒180,则____//____,其理由是()11.如图2-61,已知AB//CD,AB//DE,求证:∠B+∠D=∠BCF+∠DCF.证明:∵AB//CF(已知),∴∠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F,AB//DE(已知),∴CF//DE()∴∠_________=∠_________()∴∠B+∠D=∠BCF+∠DCF(等式性质).几何证明题专项训练21、如图,∠B=∠C,AB∥EF,试说明:∠BGF=∠C。
七年级数学下册 7.7.2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同步练习2 北京课改版(2021学年)
七年级数学下册7.7.2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同步练习2 (新版)北京课改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下册7.7.2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同步练习2 (新版)北京课改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下册7.7.2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同步练习2 (新版)北京课改版的全部内容。
7.7。
2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一、选择题1。
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人的观点:甲: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乙: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丙: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丁: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如图所示,将三个相同的三角尺不重叠不留空隙地拼在一起,观察图形,在线段AB,AC,AE,ED,EC,DB中,相互平行的线段有( )A.4组B.3组C.2组D.1组二、填空题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1)∵∠B=∠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D(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A(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BCE=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7.7《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课件2
C
∠1和∠4 是邻补角
A
B 3
1
2 O
4 D
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交于点C.
C
B
O
A
D
例1、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 角的图形有( )个。
1
2
(1)
1 2
(4)
1
2
(2)
1 2
(3)
2 1 (5)
例2、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 OE平分∠BOD,且∠AOC=∠AOD- 80°,求∠AOE的度数。
C
B
E
O
A
D
练习:P132/练习
例3、如图,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且OF平分∠BOD,则
OE平分∠AOC吗?为什么?
C E
A
B
F O
D
几种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 (二)
复习回顾
1、余角、补角的定义
2、若一个角为x°,则
它的余角为
°,
它的补角为
°,
它的余角的补角为
°,
它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
°。
3、互余、互补的性质定理: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的定义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 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2章 集训课堂 测素质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习题课件
集训课堂
9 如图,B,A,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添加一个条 件 , 使 AD ∥ BC , 你 所 添 加 的 条 件 是
∠_E__A_D_=__∠__B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 (不允许添加任何辅助线)
集训课堂
10 如图,直线a∥b,AB⊥BC,如果∠1=48°,那么∠2= ___4_2____度.
集训课堂
7 如图,直线a∥b,将含有45°的三角尺ABC的直角 顶点C放在直线b上,若∠1=27°,则∠2的度数是 (C ) A.10° B.15° C.18° D.20°
集训课堂
8 如图,AB∥CD,则α,β,γ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B) A.α-β+γ=180° B.α+β-γ=180° C.α+β+γ=360° D.α-β-γ=180°
解:与∠C互余的角有:∠AEC,∠D,∠A, ∠BFG.
集训课堂
19 如图,已知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EBD +∠EDB=90°. (1)试说明:AB∥CD;
解:因为BE平分∠ABD,DE平分∠BDC, 所以∠ABD=2∠EBD,∠BDC=2∠EDB. 因为∠EBD+∠EDB=90°, 所以∠ABD+∠BDC=2(∠EBD+∠EDB)=180°, 所以AB∥CD.
集训课堂
4 如图,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35°, 那么∠2=( C ) A.45° B.50° C.55° D.60°
集训课堂
5 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C∥DE的是 (B ) A.∠1=∠A B.∠A=∠3 C.∠3=∠4 D.∠2+∠4=180°
集训课堂
6 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点C,D分别落在 C′,D′处,若∠BFE=55°,则∠AED′为( B ) A.55° B.70° C.75° D.62.5°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总复习 数学思维在几何解题中的巧用 讲义设计(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章总复习之数学思维在几何解题中的巧用一、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重要数学思维1、平行线相关的定理、判定⑴、平行公理及推论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⑵、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⑶、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几何初步知识重要的几个概念以及性质⑴、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⑵、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⑶、垂直、垂线段①、垂直的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②、垂线的概念: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③、垂线的性质:a.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⑷、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⑸、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3、几何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数学思维---转化思维。
数学中的转化思维,是将题目中已知条件与结论中所求的,通过转化思维将它们转化到所知的定理(及推论)、性质、概念中所在的某一个图形中,来运用相关的定理等知识来解决题目的一种方法,有时需要转化几次方能求出或者证出题目中的结论。
例题1:已知:如下图所示,BE 平分∠ABC ,∠CBF =∠CFB =65 °,∠EDF=50 °.求证:BC ∥AE .【解析】证明:65CBF CFB ∠=∠=︒Q ,180180656550C CBF CFB ∴∠=︒-∠-∠=︒-︒-︒=︒,50EDF ∠=︒Q ,EDF C ∴∠=∠,//BC A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数学思维的应用: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将平行线判定中出现的角转化到角的度数方可求出相应角的关系,给出的这个证明过程是利用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定理,而在这个图中除了这对“内错角”,还出现了一对“∠E 和∠CBE ”内错角,同样也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相关知识来解决这2个角相等;除了内错角,还发现了同旁内角,同样也可以通过转化思维求出相关的关系式。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第2课时 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
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1.了解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内错角、同旁内角.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导判定平行线的另外两种方法,并能运用判定方法2,3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47~48,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探究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如果两个角在被截直线之间,在截线两侧,这样的一对角是内错角;如果两个角在被截直线之间,在截线同侧,这样的一对角是同旁内角.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自学反馈如图,∠3和∠5是直线AB,BE被直线A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2和∠5是直线AB,CD被直线AC所截得的内错角,直线AC,BC被直线AB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4和∠5.活动1小组讨论例你能用三块大小相同的三角板(30°,60°,90°)拼接成一个含有平行线段的图形吗?试一试,多拼几个图形,找出平行线段后,说明你的理由.解:答案不唯一,如下图中,BD∥AE,AB∥CE,AC∥DE.理由略.活动2跟踪训练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1与∠3是对顶角B.∠3与∠4是同位角C.∠1与∠4是内错角D.∠1与∠2是同旁内角2.如图,工人师傅在工程施工中,需在同一平面内弯制一个变形管道ABCD,使其拐角∠ABC=150°,∠BCD=30°,则( C )A.AB∥BCB.BC∥CDC.AB∥DCD.AB与CD相交3.如图,可以判定AB∥EC的条件是( D )A.∠B=∠ACEB.∠A=∠ECDC.∠B=∠ACBD.∠A=∠ACE4.如图,如果∠2=∠6,那么AD∥BC;如果∠3+∠4+∠5+∠6=180°,那么AD∥BC;如果∠7=∠BCD,那么AB∥CD.学生试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几何推理过程的书写训练(七下数学)
一、几种基本的推理过程书写
1. 如图∵ AB ∥CD (已 知)
∴∠1=∠ ___(______ , _ ).
2. 如图∵ AB ∥CD ( )
∴∠4=∠3( _______ , _ ).
3. 3. ∵AB ⊥CD 于M (已 知)
∴∠AMD=∠ °( ____ ___ ).
4. ∵a ⊥b ,a ⊥c (已 知)
∴ _____ ∥ ____ ( ____ _ __ ).
5. 5. ∵a ∥b ,a ∥c (已 知)
6. ∴ _____ ∥ ____ ( __ __ ___ ).
7. ∵OE 平分∠BOC (已 知)
∴∠ =∠ ___( _______ .
8. 如图∵ ∠1=∠3(已 知)
∴ _____ ∥ ____ ( __ , __ _ ).
二、例子
【例1】①如图若∠1=∠2,
则 ∥ ( __ , __ _ );
若∠DAB+∠ABC=180°, 则 ∥ ( ,两直线平行);
②当 __∥ ___时,
∠C+∠ABC=180°( ,两直线平行);
③当 _________ ∥ _________ 时,
∠3=∠C (两直线平行, ).
【解法指导】熟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两条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反之亦成立.
【变式题组】
01. 完成推理填空:如图:直线AB 、CD 被EF 所截,
若已知AB ∥CD ,求证:∠1=∠2.
请你认真完成下面填空.
证明:∵AB ∥CD (已知),
∴∠1=∠ ( 两直线平行, _____)
又∵∠2=∠3,( _________ )
∴∠1=∠2 ( _______ _ ).
02.如图,已知∠A=∠F ,∠C=∠D ,试说明BD ∥CE .
解:∵∠A=∠F (已 知)
∴AC ∥ (______ , _ ).
4 4 A B
C E F O
∴∠D=∠_ (两直线平行,_).
又∵∠C=∠D (已知)∴∠1=∠C (等量代换)
∴BD∥C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已知如图,∠BAE+∠AED=180°,∠1=∠2,
那么∠M=∠N.下面是推理过程,请你填空:
解:∵∠BAE+∠AED=180°(已知),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AE=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已知)
∴∠BAE﹣∠1=∠AEC﹣∠2,
即=,
∴__∥(内错角相等,___ _____)
∴∠M=∠N(__ _____,内错角相等)
【解法指导】考察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先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得AB∥CD,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到∠MAE=∠NEA,进而推得AM∥NE,进而得到结论∠M=∠N.
【变式题组】推理说明题
01.已知如图,AB∥CD,∠A=∠D,试说明AC∥DE成立的理由.下面是彬彬同学进行的推
理,请你将彬彬同学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解:∵AB∥CD (已知)
∴∠A=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D (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AC∥DE (________ _)
02.已知:如图,∠2=∠3,求证:∠1=∠A,
(1)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
证明:因为∠2=∠3,(已知)
所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若在原来条件下,再加上_________,即可证得∠A=∠C.写出证明过程:
【例3】推理填空:如图
∵∠B=_________(已知);
∴AB∥CD(__ __);
∵∠DGF=_________(已知);
∴CD∥EF(_______ __);
∴AB∥EF(_____ ____);
∴∠B+=180°(__).
【解法指导】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变式题组】推理证明题
01.完成推理填空:如图,已知∠1=∠2,求证:a∥b.
证明:∵∠1=∠2 (已知)
∠2=∠3 (_________)
∴∠1=∠3 (______ _)
∴a∥b (_______ __)
02.如图已知∠1=∠2,∠3=∠4,求证:BC∥EF.完成推理填空
证明:因为∠1=∠2(已知),
所以AC∥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5,(____ _____)
又因为∠3=∠4(已知),
所以∠5=∠_________(等量代换),
所以BC∥EF(___ _ _____.)
【例4】已知如图,∠1=∠2,且∠1=∠3,求证:∠1+∠4=180°阅读并填空。
证明:∵∠1=∠2(已知)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1=∠3(已知)
∴∠2=∠3
∴∥___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变式题组】
01.如图,∠1=100°,∠2=100°,∠3=120°,填空:
∵∠1=∠2=100°(已知)
∴∥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20°(已知)
∴∠4=_____度.
02.(经典题)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1)∵∠1=∠5(已知)
∴a∥_________(__ __,两直线平行);
(2)∵∠3=_____(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5+=180°(已知)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5】推理填空:已知AD⊥BC,EG⊥BC,
∠E=∠AFE,试说明AD平分∠BAC
理由是:
∵AD⊥BC,EG⊥BC,∴AD∥EG(_______ )
∴∠DAC=∠E(______ )∠DAF=∠AFE(____ _____)∵∠E=∠AFE(_____ _)∴∠DAF=∠DAC(____ )即AD平分∠BAC.
【变式题组】01.如图所示,点O是直线AB上一点,∠BOC=130°,
OD平分∠AOC.求:∠COD的度数.
解:∵O是直线AB上一点
∴∠AOB=_________(平角的定义).
∵∠BOC=130°(已知)
∴∠AOC=∠AOB﹣∠BOC=_________.
∵OD平分∠AOC
∴∠COD=_________=_________.()
02.如图AB∥CD,EF分别交AB、CD于G、N,GH、NM分别平分∠AGN,∠GND.求证:GH∥NM.
证明:∵AB∥CD(_________)
∴∠AGN=∠GND(_________)
∵GH,NM分别平分∠AGN,∠GND
∴∠HGN=∠AGN,∠MNG=∠GND(_________)
∴∠HGN=∠MNG
∴GH∥NM(_________)
三、练习
01.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若已知∠1=∠2,填空.
解:因为∠2=∠3(_________)
又因为∠1=∠2(已知)
所以∠=∠,
所以∥__(____,两直线平行).
02.如图MB∥DC,∠MAD=∠DCN,可推出AD∥BN;请下面的推理填空.
解:∵MB∥DC(_________)
∴∠B=∠DCN(_____ ____)
∵∠MAD=∠DCN(_________)
∴∠B=∠MAD(_______ __)
则AD∥BN(________ _)
03.如图已知∠1=∠2,AB∥DE,
求证:∠BDC=∠EFC.
04.如图,已知AB⊥BC,CD⊥BC,∠1=∠2,
求证:EB∥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