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

合集下载

论皮科六经辨治

论皮科六经辨治

论皮科六经辨治标签:皮肤病;六经辨证;伤寒论关于如何提高皮肤病诊疗效果、中西医怎样有机结合,笔者临证注意到中医病名与西医病名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对病位的认识和治疗内在联系迥异,并联想到刘渡舟教授描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差异时以邮递员送信是否明确到门牌号的比喻,豁然开朗。

兹结合《伤寒论》,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

1 表里半表半里三部分,病邪可从此处寻现代医学诊断湿疹多以其病因、病理变化最显著的系统、部位或形态学决定。

临床按病程和皮损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按病变部位分为头皮湿疹、面部湿疹、耳部湿疹等,除分期对外用药剂型的选择有意义外(即“干对干,湿对湿,半干对半湿”),其部位诊断对中医提高治疗效果似乎并无直接指导。

因中医学关注之病位一般指的是机体正邪交争的层次,与现代医学明显不同。

中医辨治多强调整体病机的处理,如湿热证、血热证、湿阻证、血燥证,并参以脏腑定位,如肝胆湿热、脾虚湿盛等。

而皮科临证除须强调整体病机外,亦需重视“病变部位层次”分析,否则处方往往只对应“街道”,而无法具体到“门牌号”。

《伤寒论》六经辨证三阴三阳系统则将人体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层,观察邪之所凑,可决定汗、和、下、温、清、补、消等大法,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

”2 阴阳虚实四情俱,部位结合治法清表、里、半表半里三部既分,则可根据中医对偶统一思维,分析“某区”病邪之阴阳寒热属性、虚实情况。

如决定治疗表证汗法之辛温或辛凉,开腠理或和营卫;治疗半表半里证和法之偏性所属;治疗里证所用下法之温阳,寒热并调,或寒下或温下,急下或滋阴养血等。

细读《伤寒论》方药和用方指征,可使我们在明确辨出某经病的具体方证时,自觉进行病变部位及寒、热、虚、实、阴、阳鉴别,法随证出;同时,结合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可细化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如朱仁康教授的皮炎汤[1]即是白虎汤与清营汤的合方,增加了血分药,用于药疹、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辨为阳明气分兼血分证者疗效颇佳。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105页)【105页】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105页)【105页】
(注意:病位=病邪反应部位≠病灶) 三个病位,每个病位各有阴阳之病性,三而二之为六,
此六经之由来。
表证
Hale Waihona Puke 表阳证表阴证太阳证
少阴证
麻黄汤、桂枝汤
麻附辛汤、麻附草汤
里证
里阳证
里阴证
阳明证
太阴证
白虎汤、三承气汤
理中汤、四逆汤、走马汤、白散
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阳证
半表半里阴证
少阳证
厥阴证
小柴胡汤、四逆散
予小柴胡汤加味(免煎颗粒,换算成饮片 剂量):柴胡24g,法夏12g,党参10g, 大枣10g,生石膏60g,桔梗12g,炙甘草 6g,生姜6g,1剂。
嘱病人当即开水冲服,门诊留观。1小时后 再诊,发热减退,测T38.6℃,患者自觉精 神好转,头晕、咽干咽痛稍减。继予前方1 剂,嘱次日煎服。
次日再诊,发热已退,测T36.7℃,诸症均 减。前方略作调整,再服4剂而愈。
“抑尝考之仲景治伤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 方,观其问难,明分经络施治之序,缓急之宜,无不反复 辨论,首尾贯赅,如日月之并明,山石之不移也。虽后世 千方万论,终难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 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 撩然手胸中也。” 此首将伤寒六经归入八纲辨证的范畴。
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1
应着重领会小柴胡汤方证病机。《伤寒论》第97条:“血 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 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即 小柴胡汤方证病机。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正气 抗力不济,邪气已突破太阳表之藩篱而入里。但正气又并 非过于虚衰,乃奋力抗邪,正邪分争,而停留于半表半里 之少阳部位,形成少阳证。

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理论和实践j进修-PPT文档资料

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理论和实践j进修-PPT文档资料

•腠理 •营卫
• • • • • •
太阳中风 太阳中寒 太阳中湿 太阳中热 太阳中火 太阳中燥
3、怎么指导皮肤病治疗
秋冬季皮肤干燥瘙痒
• 燥为阴邪 • 易伤阴津
• 《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 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 新加汤主之。 •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 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 气不足,血少故也。
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和 实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华华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 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 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 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1、六经理论是什么 2、六经理论为什么能指导皮肤病治疗 3、六经理论怎么指导皮肤病的治疗
太阳中暍
•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 弦细芤迟。 •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 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复 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 主之。
பைடு நூலகம்
太阳中湿
•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 者,此名湿痹。
•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 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 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 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 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 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 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 • • • •
太阳中风、中寒 阳明中风、中寒 少阳中风 太阴中风 厥阴中风
太阳中风、中寒

冯世纶: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

冯世纶: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

冯世纶: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冯世纶教授为当代经方大家,是中日友好医院知名中医专家。

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

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

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性是根据四诊合参确定的,因此,皮肤病的病位同样可以在半表半里或在里。

笔者跟师冯世伦教授,现将其六经病辨证治疗皮肤病验案撷取三则。

案一:张某,女,21岁,口周反复疱疹三年余,近来加重。

口干,晨起口苦,手脚汗出不凉,偶有腹泻,大便二日一行,月经量少,苔白腻,脉细。

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 清半夏15g,干姜6g,生薏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5g,当归10g,桔梗10g,大枣4枚,生姜10g,七服水煎服。

服七服药后再诊,面部疱疹即明显消退,嘱饮食调理。

解析:冯世纶教授强调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该患者口干、口苦为半表半里热,大便不调、苔白腻为半表半里虚寒,故属于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之证,当属于六经的厥阴病。

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因为邪无出路,故不能采用汗吐下法,治以和解之法,《伤寒论》三泻心汤寒热之药错杂并用,清上温下并行不悖。

该患者腹泻、大便不调,里虚寒较明显,故辨为厥阴病甘草泻心汤证,同时合用薏苡败酱散、赤小豆当归散以清热利湿祛瘀,收到良好效果。

案二:艾某,女,23岁。

面部痤疮,口中和,易汗出,苔白腻,脉细。

生薏仁30g,败酱草30g,川附子5g,桔梗10g,桃仁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甘草6g,七服水煎服。

解析:面属阳明,痤疮病机当为阳明郁热,治法不出清法,但人体是个整体,局部有热,不见得整体就是热证,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患有痤疮的青年女性为寒热错杂,或者是上热下寒,或者是局部热、整体寒的证。

该患者面部痤疮,但无口干口苦,表明其热象不显,同时易汗出、苔白腻、脉细,提示里虚。

身痒荨麻疹 六经辨证思想

身痒荨麻疹 六经辨证思想

身痒荨麻疹六经辨证思想*导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20%左右的人在一生中患过荨麻疹。

其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20%左右的人在一生中患过荨麻疹。

其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成巨大风团。

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疹块损害,瘙痒剧烈。

因身痒是荨麻疹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故属于瘾疹范畴。

《黄帝内经》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李中梓《医宗必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医家多从热、从血治疗,多采用养血活血、清热消风之法,如四物消风散等。

临床实践中以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为指导,采用经方治疗荨麻疹,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患者董某,青年妇女。

慢性荨麻疹2年,反复发作,身痒明显,初服西替利嗪等效果尚可,后来效果不佳。

近来发作频繁而瘙痒难耐,就诊我处。

症见身痒色红、无恶风寒,自汗出、乏力,慢性鼻炎史10余年,近来常有鼻塞,口中和,大便前干后溏,排便不爽。

月经量少,痛经,腹凉,脉沉,舌暗苔薄裂。

经方采用六经辨证,强调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其身痒、鼻塞,虽然没有恶风寒症状,仍属太阳表证。

大便前干后溏、月经量少、痛经、腹凉,脉沉、舌暗苔薄。

此为太阴里虚寒而气血不足。

自汗出,肤痒色红,考虑兼有阳明内热,故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予以桂枝二越婢一加术姜赤豆当归苡仁汤: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石膏45克,生薏苡仁30克,当归15克,赤小豆10克,生白术20克,苍术10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自加姜枣。

7剂水煎服。

服药后汗出偏多,但身上舒适,身痒、鼻塞明显减轻。

药后三天月经至,痛经亦较前明显减轻。

患者感到满意。

二诊时,荨麻疹局限上肢,偶有发作,考虑表证已明显减轻,予以调理太阴为主,兼以祛散余邪等治疗。

分析:患者无恶风寒症状,似乎表证不显,但该案患者有慢性鼻炎10余年,近来常有鼻塞,故身痒与鼻塞同为表证,虽有汗出而不惧麻黄。

【经方实战:六经辨治荨麻疹】

【经方实战:六经辨治荨麻疹】

【经方实战:六经辨治荨麻疹】导读:最近治疗几个慢性荨麻疹的病人,突然想起来受欧阳卫权老师影响比较大,现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不光对治疗荨麻疹有收获,对整体的经方用药,辨证细节方面都有收获! 1.荨麻疹相关简述荨麻疹,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个皮肤病,俗称风疹块。

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皮肤病。

西医对这个病的治疗,我们可以看看2014年版本《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指南》。

这个指南里面指出:一线治疗用药,首选是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的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

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疗程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必要时可以延长至3到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医治疗荨麻疹,主要是以有效控制症状为标准。

在这个指南里面,也顺便提到了中医中药,认为中医疗法在治辨证治疗荨麻疹中,有一定的疗效,需辨证施治。

这是国内的这个指南。

我们也可以看到欧洲的指南,如英国的《慢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治疗指南》,也提到非镇静类抗组织胺药,并不能缩短慢性病变症状的持续时间,在一个较早期的研究中显示,这类药物显著的症状缓解率为百分之三十一,一个较新的研究显示,同样的缓解率为百分之四十四,这可能是新推出药物的疗效更好。

总的来说,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都不是特别的好。

2.传统的辨证分型那么中医治疗这个病的疗效怎么样呢?以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来看,我所有的病人都是一来就停西药,用纯中医治疗,我个人没有做严格的统计,但是自己感觉,应该有80%的病人都能够达到显效以上的效果,应该还是不错。

那么中医治疗荨麻疹,我们权威的当然是教材了,但是教材对荨麻疹的辨证论治主要是分型论治,我们可以看看中国高等院校中医药教材的第九版,它是分为四型论治,一个是风寒束表证,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一个是风热犯表证,用消风散加减;一个是胃肠湿热证,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一个是血虚风燥证,用当归饮子加减。

李赛美六经辨治皮肤病经验管窥

李赛美六经辨治皮肤病经验管窥

李赛美六经辨治皮肤病经验管窥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行医30年有余,崇尚“六经治百病” ,勤学博识,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

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得皮肤病验案多例,每见奇效,悉心揣摩,分享如下。

立足六经病机,证症结合皮肤病病机繁杂,表现多样。

现多数医家治疗皮肤病,多本于脏腑失调、气血失和、邪毒结聚,从风、湿、瘀、热、阴虚论治。

李教授认为,皮肤病虽有形于外,必诸于内,治须临证察机,立足六经病机。

六经病虽是反映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但由于外感与内伤常兼夹,且经络内属脏腑,外连皮毛、肌肉筋膜,故六经辨证实为疾病发展各阶段、包含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1] 。

李教授在临证实践中,尤其突出抓主证为先,其次病症结合,对应经文,重视细节;用方取舍有度,灵活加减,经方与时方合用,或经方与经方叠合,并不拘泥于一方一证 [2] 。

皮疹不红或鲜红,可见发热恶寒,无汗而瘙痒,或有头项强痛,脉浮,是为外感寒邪,搏结肌肤,邪郁而难发,发为皮疹。

此病太阳实证者,麻黄类方主之。

斑疹时现时没,遇风加重,发热恶风而自汗出,脉浮缓,病太阳虚证者,是为素体卫气虚弱,风邪袭表,营卫不和,桂枝类方主之。

此证常有外因,或寒冷刺激,或食物,或接触水、特殊物质等。

如兼有发热恶寒发作有时,伴面红,无汗者,全身多处瘙痒,宜麻黄桂枝各半汤。

病阳明者,身有大热,汗出,斑疹色红明艳,油垢分泌多,瘙痒遇热加重,可有脓点,口舌生疮,若为痤疮,则多发于唇口周边,与饮食不节相关。

伴有腹满、口干咽燥、渴欲饮水,白虎类方主之。

伴有腹部胀满,大便干结,多日未解,为腑气不通,属承气汤证;若瘙痒红疹发于头面项背,伴渗液,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为中焦湿热蕴蒸于皮,茵陈蒿汤主之,若兼表证,麻黄连翘赤小豆主之。

病少阳者,位半表半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皮疹色或红或淡,多发于胸胁,可散至全身,瘙痒无常,或与情绪激动、精神状态相关,伴口苦咽干、心烦喜呕,脉弦,小柴胡汤主之。

经方治疗皮肤病,思维对了效如桴鼓

经方治疗皮肤病,思维对了效如桴鼓

经方治疗皮肤病,思维对了效如桴鼓导读:很实在的一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临床治疗常见皮肤病的思路,有痤疮、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和急性湿疹,并分别分享了他印象深刻的医案,都是经验之谈,相信您读了会有自己的感想。

(编辑/王超)六经辨治皮肤病体会作者/李浩然早年在研究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有学习皮肤病专业的想法,为此还曾在附属医院跟随皮肤科的老师抄方学习了一段时间。

对于一些常见、多发的皮肤病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当然后来因多种原因未能选择该专业,但是对于皮肤病专业的兴趣并没有减少,在工作的阶段常常也去尝试治疗一些皮肤病患者,有些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皮肤病专业其实也是中医的一个优势所在,而且皮肤病的治疗受主观影响较小,效与无效,显而易见,很多时候也很考验医生的治疗水平和经验。

我在临床中喜用经方,经方的优势我就不赘述了,历代医家已经说的很详备。

但是并不是刻意去选择经方,所有的选方遣药,都要以疗效为前提。

在学习了很多前辈的经验加上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实践,我发现其实皮肤病的治疗也可以纳入六经的辨证体系,在六经的辨证体系下选择合适的方剂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个人在临床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1.痤疮痤疮我个人觉得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当然也是我治疗最多的一种疾病。

其好发于青少年时期,特别在青春期,皮损分布于颜面和胸背部,主要表现为白头、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多形性皮损等特点。

观古今医籍,多从肺热,或肝胆湿热论治,疗效参半。

当年我在跟梅国强教授抄方的时候,梅老治疗痤疮十之八九都用柴胡四物汤加减:当时不求甚解,观之疗效显著。

而后自己在临床工作中也学习梅老运用柴胡四物汤加减治疗痤疮,疗效也很稳定,特别是很多患者服药痊愈后随访未复发,这是让人很惊奇的。

再仔细分析痤疮的发病机理,发现该方恰合病机。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有叛逆、易怒、冲动等表现,这些其实均为相火妄动的表现。

郑钦安也曾在其著作里提出头面之火大多为虚火,非实火,且要慎用凉药。

李伟: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之痤疮

李伟: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之痤疮

李伟: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之痤疮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开放共享积极共赢每周一12:00聚友会微信群讲稿首发专注中医·始终原创作者介绍:李伟,女,秦皇岛市军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会员,曾进修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赵炳南皮肤病治疗研究中心,于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完成市级课题一项,获得秦皇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擅长:中医药治疗湿疹、干性皲裂型湿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粉刺、寻常型痤疮、囊肿型痤疮、荨麻疹、玫瑰痤疮、带状疱疹、重症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血管炎、银屑病、白癜风等多种皮肤疾患。

本文根据李伟老师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的讲课录音,由志愿者整理而成,在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微信订阅号首发。

转载请注明讲者,整理者,出处。

前言///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家好!我是秦皇岛抚宁区中医院皮肤科李伟。

2013年进修于北京中医院皮肤科,进修结束后,回到我们地方医院,跟随院长郝向春为首的经方学习团队学习中医六经辨证体系。

我们医院组织学习冯世纶冯老的《经方传真》;还加入吴雄志老师的“無門医述”微信群跟随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更加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皮肤病多应以整体辨证,我们既往也多应用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应用六经辨证,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中医、应用中医,也会增加对中医的认识。

我们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是中医的理论依据、辨证法则、方药对证,也就是理、法、方、药,我将个人在认识六经治疗皮肤病—痤疮的理、法方面,向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

我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时间短,个人认识浅薄,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包含、指正。

六经之病位病性1.表和里及半表半里: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外在躯壳。

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表证。

里:指人体的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道。

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里证。

六经辨证治疗湿疹浅谈

六经辨证治疗湿疹浅谈
经 方是 指 张 仲景 《伤 寒 杂 病 论 》里 面 所 记 载 的 方 剂 。张 仲景 曾在 《金 匮要 略》中指 出 :“浸 淫 疮 ,黄 连 粉 主之 。”《伤寒 杂病 论》里 面对 湿疹 的治疗 记 载 较 少 ,经 过 历代 医 家的继 承 和发 展 ,经 方 广 泛 应 用 于 湿 疹 的治 疗 中。经方 治疗 湿疹 的关 键在 于方 证 相对 。伤 寒大 家 胡 希恕 说 ,“方证 是 辨证 的 尖 端 ”。先 辨 六 经 ,次 变 方 证 ,辨方 证 是辨证 论 治 的尖 端 ,倘 能 方 证 合拍 ,往 往 效 如 桴鼓 。“有 诸 形 于 内 ,必 形 于 外 ”,皮 肤 病 的 辨 证 论 治 ,不仅 要 重视 整体 ,还 要 结 合 自觉 症 状 、皮 损 情 况 进
光 明 中 医 2018年 7月 第 33卷 第 13期 CJGMCM July 2018.Vol 33.13 ·1855 · 六 来自 辨 证 治疗 湿 疹 浅 谈
甄 庆 育 郭 娅 妮 林 颖
摘 要:湿疹 为皮肤科 常见病 ,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 。传 统医家 多采用脏腑辨证 治疗湿疹 ,急性及亚急 性湿疹 多辨证为风 湿热证 、 脾虚 湿 困,慢性 湿疹 多辨证为血虚风燥 ,然而在错 综复 杂 的临床 中,脏腑 辨证 有 时效果不 佳。应用 六 经辨证 治疗 湿疹 临床 效果 较 好 ,包括越婢汤 、麻杏苡甘汤 、麻 黄连翘赤小豆汤 、五苓散、真武汤、桂枝茯 苓丸 、黄连 阿胶 汤、温经汤 等常 见方证 。方 证相对 是经 方 的入 门捷径 ,先 辨六经,次变方证 ,整体辨证为主 ,皮疹辨证为辅 ,方证相对 ,往往效如桴鼓 。
《诸 病 源候 论 》中 :“诸 久 疮 者 ,为 风 湿 所 乘 ,湿 热 相 搏 ,故 头 面 身 体 皆 生 疮 。”《医宗 金 鉴 .夕 科 心 法 要 诀 》中记 载 :“此 证 初 生 如疥 ,瘙 痒 无 时 ,蔓 延 不 止 ,抓 津 黄水 ,浸 淫 成 片 ,由心 火 脾 湿 受 风 而 成 。”《医 宗 金 鉴 ·血风 疮 》日 :“此证 由肝 、脾 二 经 湿 热 ,外 受 风邪 ,袭 于皮 肤 ,郁 于肺经 ,致遍 身生 疮 ,形 如粟 米 ,瘙 痒无 度 , 抓 破时 津脂 水浸 淫成 片 ,令 人烦 躁 、口渴 、瘙 痒 ,日轻 夜 甚 。”中医学 认为 风 、湿 、热 三邪 为 主 要 致病 因 素 ,本 病 的发生 与肺 、肝 、脾 、心 四脏相 关 。朱 仁康 认 为 湿 疹 分 为湿 热 、脾虚 、血 热 、阴伤 四型 ,分 别 用 龙胆 泻肝 汤 、 除湿 胃苓 汤 、凉 血除 湿汤 、滋 阴除湿 汤 加减治 疗 。 2 经 方治 疗湿疹 常 见方证

经方辨治皮肤病的八句箴言

经方辨治皮肤病的八句箴言

经方辨治皮肤病的八句箴言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导读:经方是否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疾病,临床实践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具体如何将经方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本期用“八句诗”来为大家提供参考。

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研究,经方到底能不能治疗皮肤病呢?这个回答是可以的。

六经辨证能不能用于皮肤病?这个回答也是肯定的,完全可以。

下面,我就跟大家交流下辨证的思路。

这个思路呢,我用“八句诗'把它概括了一下: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证奈何难辨识,须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第一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我们翻开《伤寒论》、《金匮要略》,真正在条文中提到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条文多不多?我罗列了一下,大概也就那么六七条。

比如像“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等这一类的是很少的,那么,我们真正要用经方来治皮肤病要靠什么呢?我认为是依靠六经辨证。

第二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我们要认识张仲景的《伤寒论》的真正的旨趣,就必须要经过“六经'这道关,要把六经这个东西好好地把握住,那么“六经”是个什么东西?这就变得其杂起来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就目前而言,注释《伤寒论》的不下数百家,但真正能把《伤寒论》的实质说清楚的,能够真正接近张仲景原意的,估汁是没有。

我个人认为历史永远是历史,你不可能去真正理解张仲景的原意。

那么我们怎么来看,恽铁樵在《伤寒论研究》里有这么一段话,首先他谈论了六经的重要性;其次也谈到了六经的迷惑性,重要之处他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谈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这就是说必须要经过六经这一关,但是,恽铁樵他又说了:“我辈于六经不了了,在最初时尚耿耿于心”,最开始很关注它,“稍久渐渐淡忘。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方证对应显效如神!仲圣经方皮肤病医案合辑(2)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方证对应显效如神!仲圣经方皮肤病医案合辑(2)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方证对应显效如神!仲圣经方皮肤病医案合辑(2)《伤寒杂病论》因其缜密的六经辨证施治体系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发挥应用,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很多疾病可直接应用《伤寒论》原方、或通过变通取其方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仲圣医案系列,分享经方皮肤病合辑。

1.面斑案患者:伍某性别:女年龄:38岁初诊:2019年05月21日主诉:面斑成片伴心烦易生气现病史:心下痞胀,嗳气,口臭,眠差,月经量少,夜尿每日1-2次,大便每日2-3次,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滑偏沉。

诊断:面斑(肝郁脾虚,枢机不利)展开剩余87%处方:柔肝合剂方组:北柴胡15g 附子30g 白术15g 干姜30g 党参15g 大黄15g 白芍15g 炙甘草15g 细辛6g 龙骨45g 牡蛎45g 茯苓15g 桔梗15g 枳实15g 生姜45g(切)剂量:7剂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浸泡60分钟,武火煎沸,文火30分钟,取汁600ml分三次温服。

禁忌:生冷寒冷食物,绿豆石膏及制品。

二诊:2019年6月1日治疗效果:面斑明显减少,颜色变浅,腹胀,嗳气大减,心情平静多了。

舌脉同前,续方7剂。

半个月后患者亲戚代述:斑消失,治愈。

(四川柴官东医生医案)2.带状疱疹案患者:某女年龄:40岁初诊:2019年10月9日主诉:带状疱疹疼痛难以忍受3天来诊,舌质苔厚腻,舌质黯,晨起口苦加重心烦,夜间疼痛难以入睡,脉沉有力。

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量剂量:5剂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60g 党参20g 茯苓20g 龙骨20g 牡蛎20g 肉桂20g 磁石20g 黄芩20g 制半夏60g 生大黄20g 生姜20g (切)大枣6枚(撕)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服用经方后又给予肝腧、心腧、膈腧、肺腧放血拔罐,龙眼穴放血加元气针,当晚疼痛减轻一半,又给三次治疗,患者疼痛彻底治愈,7天后疤结痂痊愈。

(石家庄王慧巧医生医案)3.手脚痒案患者:朱某性别:女年龄:63岁初诊:2019年7月19日,双手掌,双脚掌奇痒,有水泡,伴身痒三年余,有妇科炎症,白带多色黄,有腥臭味,时有口苦,眠差,食纳可,大便微干,小便黄,经多家西医治疗后只能缓解一时,查舌淡红苔略厚,脉滑有力。

皮肤病六经辨证治验浅析

皮肤病六经辨证治验浅析

皮肤病六经辨证治验浅析作者:张艳菊张凤瑞李娜肖玉欧阳晓勇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文章基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把疾病病位一分为三,从阴病、阳病及半表半里病,并分析其在皮肤病的诊治中的应用,附验案以论其说。

【关键词】六经辨证;一分为三;阴阳;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3-0051-02张仲景秉承“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思想,倾心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有效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的诊疗实践,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1 浅析六经辨证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

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来划分疾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阴阳、邪正、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1]。

仲景六经辨证,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把疾病病位一分为三,即阴病、阳病及半表半里病,其三阴三阳分别代表了六气、脏腑和经络。

三阳以阳气盛者为主,故疾病多正盛邪实,以腑病为主。

太阳病为阴阳俱盛,以阳盛为主,主要病位在膀胱,治之以泻阳泻阴,以泻阳为主,以汗法及利小便为法。

阳明病,两阴合明,阴阳俱盛,以阴盛为主,主要病位在胃肠,治之泻阴泻阳,以泻阴为主,以下为法。

少阳病则阴阳俱少,阴少于阳,阳相对盛,病以阴虚为主,以益阴为法。

三阴以阴气盛者为主,其病多正衰邪盛,以脏病为主。

太阴病,阴阳俱盛,以阴盛为主,主要病位在脾,治法为泻阴而护阳,少阴病,阴阳俱虚,阴多于阳,以阳虚为主,主要病位在心、肾,治以温法为主。

厥阴病见阴阳俱虚,阳相对多于阴,以阴虚为主,部位多在肝,治以通法为主,使内热散通,温养外寒。

半表半里则介于阴阳、表里之间,即表之内,里之外,胸腹两大腔内为诸脏器所在之地[1],若病邪集中的反应于此部位时,便称为半表半里证,无论是半表半里阳还是半表半里阴,治之以和法为主,去太过、不及存中间之道。

皮肤病六经辨证治验浅析

皮肤病六经辨证治验浅析

【摘 要】 文章基于 《伤寒杂病论》 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少,把疾病病位一分为三,从阴病、 阳病及半表半里病,并分析其在皮肤病的诊治中的应用,附验案以论其说。
【关键词】 六经辨证;一分为三;阴阳;验案 【中图分类号】 R24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3-0051-02
2 皮肤病与六经
《伤寒杂病 论》 中 对 皮 肤 病 的 治 疗 虽 寥 寥 数 言,但中医之道,在于融会贯通,在于举一反三, “寻余所集,思 过 半 矣 ”, 在 临 床 实 际 中, 皮 肤 病 有不同于内科疾病的特殊性, “观其脉证,知犯何 逆,随证治之”,直观的望诊在皮肤病的诊疗中举 足轻重,局部的皮损及自觉症状往往是患者求诊 之主诉,有时局部皮损的辨证常能决定治疗效果。 如皮疹 色 红, 多 辨 证 为 热 或 阴 虚; 色 白, 辨 证 为
3 医案举例
31 病例 1 患者陈某,男,75岁,昆明人,因 “右上肢疼痛 6天,起皮疹 2天” 于 2016年 6月 6 日至云 南 省 中 医 院 皮 肤 科 欧 阳 晓 勇 主 任 处 就 诊, 刻下症见:自 觉 右 上 肢 及 右 侧 头 部 疼 痛 剧 烈, 右 上肢散在片状红斑,上被簇集粟粒大小丘疹及水 疱,皮损 过 腕 达 掌, 疱 群 间 间 隔 正 常 皮 肤, 体 温 在 385℃ 左右波动,无汗,口干喜饮,口苦,偶 感头晕 胸 闷,纳 可,寐 不 安,大 便 干,小 便 调, 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蛇串疮 (带状 疱疹),予小柴胡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柴胡 30 g,黄芩 15g,潞党参 30g,干姜 15g,大枣 15g, 炙甘草 10g,当归 15g,丹参 30g,制乳香 10g, 制没药 10g,桑枝 30g,姜黄 15g,川芎 30g,怀 牛膝 60g,全虫 5g。3剂,每剂两日,每日两次, 冷水煎服,每次服 250mL。2016年 6月 13日二诊 时皮损大部分消退结痂,头 痛 缓 解,体 温 正 常, 口干口苦减, 但 右 臂 疼 痛 仍 明 显, 以 手 腕 及 手 掌 部为重,因手 腕 部 活 动 受 限, 导 致 局 部 皮 肤 轻 度 萎缩。遂更方为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 15g,黄芩 15g,潞党参 30g,干姜 15g,大枣 15g,桂枝 15 g,炙甘草 30g,白芍 60g,制乳香 10g,制没药 10g,桑枝 30g,姜黄 15g,全虫 10g,蜈蚣 2条。 3剂,每 剂 两 日,每 日 两 次,冷 水 煎 服,每 次 服 250mL。2016年 6月 20日三诊时皮 损 基 本 消 退 留,局部留有色沉,疼痛明显缓解,余症无特殊。 继续予 3剂巩固疗效。

六经辨证调理皮肤病的思路(附语音)

六经辨证调理皮肤病的思路(附语音)

六经辨证调理皮肤病的思路(附语音)【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六百四十二。

(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沈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

泄及便膿血。

”——《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接前文)有一些人症状就会出来,都是往外走表的表现,这是好事,这是一类,这是一种打扫卫生的方式。

第二种打扫卫生的方式就是明明看到这里有垃圾了,铺上一层地毯,把垃圾盖住,这样表面上不就没了。

就打扫卫生之后,你发现屋子里边这么多垃圾,地上全是垃圾,那怎么办?(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铺上厚厚的三层地毯,往上一压,垃圾没有打扫干净,但是表面上看上去干净了,这也是一种处理方法。

所以有一些疗法可能就是选择了后者,就是赶紧把症状给压下去,赶紧消除症状,有些小朋友一感冒发烧,家长就特别着急,有一些大夫就集中精力就赶紧给他压下去,压下去之后,家长高兴了,小孩症状也消退了,但是要是用这些苦寒之药一压的话,有些小朋友胃口就不好,三角区这个地方,就是从鼻子根到口周这一个三角区就发暗发青,肠胃就受损伤,时间长了之后胃口不好,小孩就没精神,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实际上就是把脾胃阳气给伤了。

我只是举一个比方,还有很多种往里压的方式,在这里我就不讲了。

中医的思路,如果我们看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就知道,张仲景绝对不会往里压,张仲景一定是得把这个病给它透出来,一层一层全透出来,给他表出来,这个人身体才好,要不然人家为什么叫六经辨证呢?一层一层往里走,他的治疗思路确实是非常的合理。

治好之后,这个人就神清气爽,“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一旦充足了之后,这个人神清爽,绝对不是治好了病之后就浑身蔫了,没劲了,绝对不是这状态。

所以我们看仲景先师的《伤寒论》就非常感慨,张仲景是一个非常负责任,有爱心,用传统文化来讲,就是有慈悲心的这样一位医者。

明辨六经用经方治疗银屑病

明辨六经用经方治疗银屑病
伤寒杂病论是方书之祖近年来笔者致力于经方的学习探索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独甚于皮肤科收效非常显著进一步体会到六经钤百病准确无过
明辨六经用经方治疗银屑病
牛皮癣是医疗界公认的顽疾,难治愈,易反复.《伤寒杂病论》是、外、妇、儿各科,独甚于皮肤科,收效非常显著,进一步体会到'六经钤百病'准确无过.在此列举1例典型的牛皮癣案以展经方的魅力和明晰经方应用思路-六经辨证及方证相应,打破常规思维,挣脱教学课本的局限,以飨同行读者.

六经辩证治疗荨麻疹(三)

六经辩证治疗荨麻疹(三)

六经辩证治疗荨麻疹(三)刚才讲了太阳病,我个人理解荨麻疹病在太阳的机会是最多的,基本上很多来诊的患者都有太阳证,或者兼夹有太阳证,但是不是所有的荨麻疹太阳证都囊括了呢?其实不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少阳。

少阳的荨麻疹往往多见一些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

少阳证在《伤寒论》里有好几个方,如小柴胡汤、四逆散、大柴胡汤、柴胡加龙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等,这些都有机会用。

重点讲一讲少阳的小柴胡汤证,因为这个方应用的机会相当高。

那么我们用小柴胡汤来治疗慢性荨麻疹如何去抓方证要点呢?首先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这个辨证的主要眼目,但是四大主症不是全部都有,特别是在慢性荨麻疹发作的时候,有些是不存在,比如发热的症状没有。

但是实际上,像默默不欲饮食,默默是一个什么状态?默默就是一个精神状态,精神抑郁的状态。

不欲饮食是什么?是中焦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心烦还是精神状态的改变,喜呕还是胃肠道的症状,所以说我们用这个小柴胡汤来治疗慢性荨麻疹,我们往往要抓住什么样的状态呢?一般来说,这样的患者多伴有一些情绪波动;其次,饮食方面受到影响,往往有一些脾胃的不适,因为小柴胡汤里面的姜枣参草其实都是治疗中焦脾胃的。

从患者体型来说,一般人偏瘦,或者中等,面色往往是青黄或者青白,肌肉相对比较紧,就是我们说的属于那种筋骨质。

患者自诉的症状比较多,情绪状态波动比较大,这是我们抓小柴胡汤证的最重要的一个眼目。

对于女性患者来讲,常有月经周期不准,月经失调,或者经前有胸闷,或者是乳胀乳痛、乳房结块等问题,所以小柴胡汤的方证在临床中是很容易抓的。

小孩子用小柴胡汤机会也是非常多,不但是荨麻疹、湿疹,还有其他的一些皮炎,小孩子用的机会也是非常多。

小孩子的这个小柴胡汤的体质,我们其实也可以抓得到。

我观察到很多小孩子都是这样一些体质:比较消瘦,筋骨质,容易感冒,容易咽喉痛、扁桃体发炎,往往两侧的颈部淋巴结有肿大,头汗多,鼻根部发青,食纳不佳,但是这样的小孩子食纳不佳并不等于是少气懒言,他往往好动,精神看上去很旺盛,脾气也大,脾气比较暴躁,有些还有咽干口苦,睡眠一般来说睡得不太熟,大便往往偏干。

皮肤病与六经

皮肤病与六经

皮肤病与六经“治病不治癣,治癣必丢脸”是长期以来人们送给皮肤科大夫们的一句戏谑的话。

总的意思是皮肤病难治,医生难免丢面子。

为啥难呢?或者,是皮肤病本身复杂,或者就是皮肤病容易治好,更容易复发。

好好坏坏反反复复,治了犯,犯了再治。

终究患者愤愤地送给了医生这样不太荣耀的口碑。

委屈啊,怨尤呀。

患者和医生都不开心。

我门诊接触皮肤病患者多些。

我对目前医疗环境下,目前各地各大医院治疗皮肤病的技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忌惮得很。

目前情况是,有多一半的皮肤病患者,不管轻重,不管属何类型,去了医院都先要检查化验一番。

即使医生明知道是个脚气,也要开单给患者做个几百元的过敏源化验!有疑问?医生会告诉你:不化验怎么知道你得的是个啥病?!唉。

只知道有傻瓜相机,原来医生傻瓜起来也很牛——还能说啥呢?根本就是傻瓜型医生!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抗生素激素常常是医院大夫治疗皮肤病的不二法宝。

因为很管用,见效快啊!激素似乎已经是西医治疗皮肤病的最高境界。

来个带状疱疹患者。

烤电,输液,抗病毒,抗生素,干扰素,也有上激素的。

一个多礼拜或者更长时间,皮肤好了。

体质好些的患者还可以,老年体弱者多是好了皮肤,隐痛留在皮肉里了。

后遗神经痛留下了。

荨麻疹患者来。

交完几百元过敏源化验后。

告诉你输液吧。

VC、葡萄糖酸钙,严重就上激素。

马上也见好了。

过几天荨麻疹又犯了。

接着来,又如此治好。

这般反复几次,那人就是个倒霉的“过敏性体质”,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患者。

患者也只有幽怨这皮肤病可真是顽固啊!还有,最可恨的是面部皮肤病患者给使用激素了。

一个简单的日光敏感了,或者化妆品使用过敏了,再或者脸上被蚊子叮了一口,也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你外用上激素药膏,名曰脱敏止痒。

好啊,激素脱敏止痒快嘛。

但如此这样反复用过了激素后,患者也就类似于吸毒者的“一次吸毒,终生戒毒”一样了。

从此就为那张脸闹心去吧。

这不是害人么?顺便在这里建议女士们不要乱用很高级和功效型很强的各类新上市的美容化妆产品。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上)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上)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上)皮肤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毫无例外地呈现六经证(急性传染性病、冠心病也好、感冒也好、肝炎也好、肺炎也好,是根据六经辨的,皮肤病也不例外)。

一般人,不是在表就是在里,不是在里的就是在半表半里,不是阴证就是阳证。

六经统百病,皮肤病也是六经症状。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也必须是用六经辨证,而具体治疗也是落实在方证上。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最常见的方子。

这个汤证在《伤寒论》是23条。

理解这个方子就能懂得经方治疗皮肤病的道理。

经方治病不是讲病因病机,而是注重症状反应,从这一条就可以看出来。

“太阳病,得之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不是张仲景因为家里瘟疫流行死了好多人,所以他不做官了,去学医了,写成了《伤寒论》,不是这样的。

《伤寒论》是论广而成,根据什么论广?根据《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这本书是在三国战雄。

汉代时候还有的,可惜没有传下来,张仲景见了。

《汤液经法》经过张仲景论广,就是补充,写成了《伤寒论》。

后来又发现一部分没有整进去的内容,又整了整,叫作《金匮要略方论》,也叫《金匮要略》。

所以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伤寒论》或者叫《伤寒杂病论》,它是论广来的,不是张仲景一出道就一下写成的,所以这条文就是这样。

桂枝麻黄各半汤,它治疗身痒、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就是小发汗。

小汗出要注意,不是大汗出,小汗出以后就是让风邪、寒邪和湿一块儿出去。

所以桂枝麻黄各半汤的病因病机以前不知道,后人逐渐总结认识到了,这个痒就是湿在表。

湿,在表,引起了痒,所以解表、小发汗、祛湿是治痒的一个办法。

病例:痒因湿在表例1:王某,女,13岁,2003年3月6日初诊。

自感身痒1周多,自服新息敏效不明显,白天痒轻,晚上痒较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一:张某,女,21岁,口周反复疱疹三年余,近来加重。口干,晨起口苦,手脚汗出不凉,偶有腹泻,大便二日一行,月经量少,苔白腻,脉细。
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 清半夏15g,干姜6g,生薏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5g,当归10g,桔梗10g,大枣4枚,生姜10g,七服水煎服。
冯世纶教授为当代经方大家,是中日友好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冯世纶教授临床采用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性是根据四诊合参确定的,因此,皮肤病的病位同样可以在半表半里或在里。笔者跟师冯世伦教授,现将其六经病辨证治疗皮肤病验案撷取三则。
总结:
冯世伦教授认为痤疮、痘疹的病机多为阳明郁热,治法以清利湿热、凉血化瘀为主,但临床绝不可泥于病机而杂投清热凉血之品。从上面三个病案可以看出,临床不应拘泥于痘疹的清利湿热、凉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应该四诊合参,辨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合拍,才能收到良效。
案二:艾某,女,23岁。面部痤疮,口中和,易汗出,苔白腻,脉细。
生薏仁30g,败酱草30g,川附子5g,桔梗10g,桃仁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甘草6g,七服水煎服。
解析:面属阳明,痤疮病机当为阳明郁热,治法不出清法,但人体是个整体,局部有热,不见得整体就是热证,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患有痤疮的青年女性为寒热错杂,或者是上热下寒,或者是局部热、整体寒的证。该患者面部痤疮,但无口干口苦,表明其热象不显,同时易汗出、苔白腻、脉细,提示里虚。六经辨为厥阴病,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赤小豆散,加桔梗、白蒺藜、桃仁,增大清热祛瘀功效,收到满意疗效。
案三:丁某,男,9岁,发疹三天,色淡红,身痒,晨起口干,身不冷,脉浮,舌苔白。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4枚,荆芥6g,防风6g,生苡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2g,当归6g,鲜芦根30g,桔梗6g,草河车10g,生姜10g,蛇蜕6g,七服水煎服。
解析:此患者身发疹子,身痒,虽然无恶风、汗出等症状,但是根据《伤寒论》“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结合脉浮,可知表证仍在。其人口干,身起疹子为里有蕴热,瘀热郁于机表故发疹。辨为太阳阳明合病,表证未解,里有蕴热。因口干,津液已伤,故用桂枝汤加荆芥、防风替代桂枝二麻黄一汤,以发散表邪,调和营卫,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去附子合当归赤小豆散清利里湿蕴热。桔梗、鲜芦根养阴透疹。草河车、蛇蜕治标。配伍精当,方证合拍,故七服后疹消:冯世纶教授强调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该患者口干、口苦为半表半里热,大便不调、苔白腻为半表半里虚寒,故属于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之证,当属于六经的厥阴病。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因为邪无出路,故不能采用汗吐下法,治以和解之法,《伤寒论》三泻心汤寒热之药错杂并用,清上温下并行不悖。该患者腹泻、大便不调,里虚寒较明显,故辨为厥阴病甘草泻心汤证,同时合用薏苡败酱散、赤小豆当归散以清热利湿祛瘀,收到良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