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后感400字
《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8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5453f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7.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8篇)《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8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秦帝国》读后感1历经六个月,终于读完了《大秦帝国》这部长卷历史小说,它描述了秦帝国兴亡生灭的过程。
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于山东六国的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断指立碑,变法图强,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经过秦六代君臣一百六十余年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终于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这虽然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但是在今天看来,也能带给我很多启迪。
变革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长远宏大的志向。
强国有强人,强人之所以强,是因为强人皆有强大的意志。
秦孝公以六国卑秦为国耻,断指立碑,树立变法强国的决心和志向,然后才有了商鞅变法一系列的行动措施,为秦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组织变革是极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要组织领导人有强烈的变革之心,能自始至终、矢志不渝,以铁腕手段推动,全力以赴;当然还要有好的变革方略,如何变?变向何方?分几步走?谁来出谋划策,谁来推动变革,担当重任?此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有好的谋才,不会有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光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也不会有好的成效。
《大秦帝国》读后感2终于看完孙皓晖老师所著的《大秦帝国》小说,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
描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在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大秦帝国读后感三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69e35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c.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三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篇一》读完《大秦帝国》,我整个人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幻之旅,那感觉,就像是从一个小胡同突然闯进了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视野一下子被打开,内心满是震撼和感慨。
秦国,在我的印象里原本就是一个“暴秦”的形象,可这本书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这个刻板印象给解剖得七零八落。
秦国,从一个地处西陲、被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的小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统一六国,这里面的故事可太有料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商鞅变法。
这商鞅啊,那可真是个狠角色。
他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铁匠,把秦国这块“铁”硬生生地给捶打成型。
他推行的那些法令,什么奖励耕战啦,废除世卿世禄制啦,在当时肯定是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秦国的老百姓一开始可能也觉得这哥们儿是不是疯了,但也许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改革,才让秦国走上了快车道。
你想啊,在那个年代,世世代代种地的农民突然被告知,只要在战场上杀敌就能获得土地和爵位,这就好比给那些一直处于黑暗中的人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
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那简直就像一群嗷嗷叫的野狼,那股子拼命劲儿,恐怕其他诸侯国的士兵见了都得心里发毛。
不过呢,商鞅的下场也挺惨的。
这就不禁让我想到,改革家有时候就像走在钢丝上的人,虽然能够推动历史的巨轮前进,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他触动了太多旧贵族的利益,那些人就像一群被抢走了骨头的恶狗,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呢?再看看秦国的历代君主,也不是个个都完美无缺。
有些君主可能就像考试勉强及格的学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他们至少没有把秦国这辆马车往沟里带。
而像秦孝公、秦惠文王这样的君主,那就是超级学霸级别的。
秦孝公和商鞅,就像一对黄金搭档,一个有决心改变秦国,一个有能力制定变革之法,两人携手就把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能与其他大国抗衡的强国。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秦国的崛起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呢?也许两者都有吧。
秦国自身有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儿,就像一个倔强的孩子,不甘心一直被人欺负。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10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80ca9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6.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10篇)《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10篇)《大秦帝国》读后感1一个文明的创生期往往是最有活力的,最富创造力的。
大秦帝国,有着与后世很多同样强盛帝国所全然不同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才是大秦帝国得以强盛的依靠,也是被后人所忽视的,在后来历史中所缺失的。
因此,这些东西,才是需要我们重新开掘出来的。
因为,正是缺失的这些,使得华夏的原生文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又蕴含了衰落和失败的可能。
《大秦帝国》正是通过将这些开掘出来,从而使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熟悉的那部分历史,让我们更加看清现在要走的路。
这种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方面:法治与商业精深。
这两点在《大秦帝国》中都有表现。
商鞅是秦国的名将,他实施变法是秦国强大的第一块基石,更是华夏文明史中第一次将法治的理念变为现实,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大秦帝国》读后感2本书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削国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在许多能文能武之士的帮助下,慢慢强大起来,使得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招惹。
而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谁也不敢乱下结论,这个国家便是后世幼童都能知晓一二的——秦国!即使拥有再耀眼的光芒,总有暗淡的时候。
而哪怕只是一个渺小的星星也无惧黑夜,在这漫天的星辰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春秋战国时期许许多多的国家就是这漫天的星辰,而秦国就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星星。
这样一个在当时被其他所有国家都看不起小国,却用它的智慧和手段完成了惊世之举: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在那时它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辉煌。
然而后来却因为奸人从中使诈,使得秦国快速走向衰弱,甚至万劫不复的地步,让人唏嘘不已……秦国,一个奇迹般的存在。
但奇迹不可复制,它有当时年代的局限性。
我们只要学习它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你能做的,永远比你想象的多的多……。
《大秦帝国》读后感3结果,没有刻意去“坚持”,自然而然地就读完了。
读这套书之前,才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不免在心里比较一下。
《大秦帝国》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大秦帝国》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167e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1.png)
《大秦帝国》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大秦帝国》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秦帝国》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秦帝国》优秀读后感1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除了有明君,更有像商鞅、范睢、张仪、吕不韦、李斯、郑国、白起、王翦、章邯、蒙恬等能臣武将的辅佐。
而在秦孝公即位初,是秦国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秦孝公为图秦国能够像秦穆公时期一样与其它诸侯国并列争雄,向天下发布了秦国的“求贤令”,吸引了不少山东士子前往秦国“面试”。
他对士子们说“依六国惯例,士达则任职。
然秦国与列国素来少往,山东士子对秦国知之不详,难确职掌,请各位持国府令牌,遍访秦国三月,后出治秦之策,后确认职掌”,他让士子们下基层,然后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再制定自己的策略,然后再确定岗位。
这是筛选优秀人才的好办法,第一,可以测试人才的态度;第二,可以筛掉急功近利和无学慵才;第三,让员工适应人文环境,让未来的优秀骨干更加了解基层。
在许多入秦士子们眼里,来到这穷乡僻壤已经自感降尊纡贵,内心期盼着来到秦国便能立即做个高官,没想到这位国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竟然还要他们在这穷乡僻壤呆上三个月,因此,许多士子都纷纷离去。
但秦孝公对这些士子们并无半点指责,还给每人送了黄金资助前往他国。
此举不但使留下来的士子们更加敬佩这位国君,还让离去的士子们给秦国散布好口碑,以使秦国更加凝聚人才。
《大秦帝国》优秀读后感2秦国,从中华大地的西部边缘小国、险些被六国瓜分的战败国,成为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靠的是什么,原因可能要写几部书。
我看完《大秦帝国》后,感受最深的是——法治成就了秦国。
从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卫鞅开始变法,到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期间经历六王七次权利的移交,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不同,但坚持依法治秦的主张始终贯穿其中。
大秦帝国读后感7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e78d6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8.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7篇读后感让我对作品的情节发展和转折点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其实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往往都是我们在认真思考书籍中的内容后写下的,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秦帝国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大秦帝国读后感篇1重庆,巴蜀也;巴蜀,秦风也。
战国时期,群雄比起,争先恐后。
秦,崛起于西南群山,与中原各国称霸。
然秦仍后起之辈,亦胜于齐、楚、燕、赵、韩、魏之国,何也?商鞅变法也。
商鞅变法,旨在以中原之礼仪约束其人,强法明法正法,使人皆有耕种之田,上应付之税。
当此之时,素被中国各国所压制的秦国正处于“交接棒”时,可谓是内忧外患。
明君秦孝公拜商鞅为相,以霹雳手段,即保留了秦人骨子里骁勇善战,扭成一根绳一起杀敌的.精神,也扭转了秦国积贫积弱,地主、商人、官人互相勾结的局面,使秦国取长补短,终成一代之霸国。
然秦以区区之地,何以数日立法行法,舍旧拓新,兴六世而亡诸侯以致天下为君,何也?下得民心,上合君意,所以行之通,成效日益显著也。
载舟覆舟,国以民为本也。
新法一行,社会安定,国富民强兵壮,男耕女织,有条不絮,民所拥而法之通也。
另一方面,秦国新君秦孝公年少有为,有鸿鹄之志,立志与六国比权量力,发奋图强。
军民一心,天灾人祸,权臣地主亦不敢干涉也。
然则日长月久,新法之弊端暴露无遗。
孝公之时,百姓顽固、官场黑白倒置,故需用严法而制之。
始皇之时,天下久经战乱,急需修养,以严法而制,则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山东豪佼逐并起而亡秦族也。
以史为鉴,知一代之兴衰。
法需对症下药,不可固执已见,亦窃不可一成不变也!大秦帝国读后感篇2假期阅读了孙皓晖先生所著的《大秦帝国》丛书,颇有感悟。
该小说以战国时代为背景,以秦国为轴心,讲述了秦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争霸直至一统天下创立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秦初为小邦,怎能争鸣天下?创前世不为之功绩,得先祖不得之名誉,唯因变法。
但战国大争,七雄均有改制,大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妙至齐威王铁腕整顿吏治,虽说广度、深度皆难比商君,但也终究改变了天下格局。
2023年《大秦帝国》读后感5篇
![2023年《大秦帝国》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74791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e.png)
2023年《大秦帝国》读后感5篇《大秦帝国》读后感1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绍的书是《大秦帝国》全书共六部11卷先后顺序是《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
全书讲述了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直到秦二世乱政亡国的一百六十余年间,秦国由弱变强,统一中国,又迅速灭亡的故事。
从书中,我们见证了秦国从一穷二白、列强环伺之下,变法图强。
经过了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清六合,统治八荒的艰辛与悲壮。
然而,从始皇帝建立帝国到帝国崩塌,只用了十五年。
鲁迅说:喜剧是将人生中无价值的东西拼凑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而大秦帝国的兴亡史,就好像是这么一个黑色的幽默。
书中,在那个大争之世,在秦面临灭国之危的时候,我读到了老秦人“啾啾老秦,共赴国难”的志气;在山东士子皆卑秦的困境中,我读到了秦孝公的胸怀;在商鞅变法的举措中,我读到了“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肝胆;在张仪与苏秦的连横、连纵中,我读到了一代名士的报复与坚持;在屈原兵败自投汨罗江的时候,我读到了君昏国惑的悲愤与无奈;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中,我读到了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融合;从秦始皇的坚持法治、整肃军政、超拔新锐、修渠利民中,我读到了一代帝王的大刀阔斧;从他扫清六合、统治八荒的连绵大战中,我读到了一代帝王的雄心壮志;从帝国初定,“欲将何等一个天下交付后人,我等君臣,可功也,可罪也”的话中,从他统一架构华夏文明驱逐匈奴中,从他数次巡视天下积劳成疾中,我读到了一代帝王的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一个国家如此,人亦如此。
当你为了一个目标的实现,不惜付出所有的时候,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我不止一次有想过,我的目标实现需要几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还是无限期。
其实,实现目标难的不是路途的艰辛,也不是对未知的担忧;难的是缺乏一种说走就走的勇气,难的是是否对目标还一如既往的坚持。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中这样写到:“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大秦帝国》读后感(优秀7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bca6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e.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优秀7篇)电视剧大秦帝国观后感范文字篇一其实为什么中国有些历史会广为人知,有些历史虽然经典却知之甚少。
我个人觉得原因就在于是否有些民间通俗的演义,比如小说、戏曲、快板说唱等等。
可以说中国最为人所孰知的历史莫过于《三国演义》、《水浒》、《隋唐英雄传》。
《大秦帝国》则是直到现代才被写出来的小说集,用六部书描写了秦国的崛起—发展—统一—灭亡。
几近完美的诠释了战国时代的恋爱、理想、政治的变化、百家的争鸣,展现出254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切一切,如果说《三国》是先驱者,那么《大秦》则肯定是后继者。
虽说小说中有一些不实的描写,比如秦国的铁甲兵团和骑兵,这些在当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小说的最后以完整的一个章节来介绍为什么大秦会是最后的赢家,而后汉王朝为什么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上达到巅峰,并将我们这个民族命名为汉。
可以说是整篇小说最大的亮点所在。
也是我认为《大秦》远超《三国》的原因,《三国》从来没有归纳为什么晋最后可以一统中华,而《大秦》则将一切归纳为一个字:法。
可以说整部小说都是以变法为主线来说明大秦为什么可以一统中华,也是为什么最后自取灭亡的。
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再也没有吸取六国的人才,反而制造了著名的焚书坑儒,又在最后将遗旨交与赵高,自己一统天下后到处游玩,不顾民生修建长城和阿房宫,这些其实都是无法可依的。
我觉得读完这本小说得到的启示远比看一遍贾生的《过秦论》有用的多。
《大秦》对于我们现代已经十分的遥远了,但是这是中国最早的法治,虽然有点野蛮和残忍。
但是却为所有人树立了一个标准,无视了出生的身份。
这是儒家的“礼”所无法做到的。
《大秦帝国》值得我们所有的人一读。
大秦帝国读后感篇二大秦帝国这本书看了不下六遍(电视剧没看过),不仅仅因为我是陕西人,对秦帝国的亲切感,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做企业管理咨询的朋友说,这是当年他们入行要读的第一本书,而且是教科书般的存在!全书讲述了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直到秦二世乱政亡国的一百六十余年间,秦国由弱变强,统一中国,又迅速灭亡的故事。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d423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2.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秦帝国读后感1历时近四个月终于读完这套孙皓晖先生的巨著--《大秦帝国》。
选择读《大秦帝国》仅仅是想对自己国家的每个朝代历史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期然却真的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秦朝,是个不同于以往教科书中"苛政猛于虎""天下苦秦久矣"的秦朝。
诚然历史有的时候是会被歪曲,但是纵使隔绝了几个时空,历史的原本面貌依旧存在,不会因为人为原因而泯灭于世。
读《大秦帝国》的同时,观看了《百家讲坛》中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战国说客双雄》、《战国七雄》,《秦兵马俑及秦始皇陵考古工作回顾》、《丹砂女王之谜》、《真实秦始皇》、《先秦百家争鸣》、《孟子的智慧》。
看的越多,觉得自己的历史越是匮乏,越是对那些辉煌的过去着迷。
我想从我看到的秦国历史、春秋战国政治文化军事、以及众多人物和历史谜团说下自己浅薄的看法,谨以此读后感献给自己这几个月的苦读,更献给让自己膜拜的作者孙皓晖。
一、秦朝发展史西周初分时并沒有秦国,在周孝王时秦人部落有一首领叫非子,养马养的很好,孝王很是欣赏,就封了甘肃陇西一带,继承祖先的贏姓,这可以看做是赢世一族的起点。
后来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时有了叛乱,在没有多少诸侯救援的情况下,秦襄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拼死护主。
虽然西周灭亡了,但东周时的周平王感念秦襄公救国,将西戎之地镐京,及甘肃陇西之地赏给秦国,此时的这块封地西戎之兵占领着,秦襄公多次征战都没有取下,后秦穆公在由余的帮助下得到了此封地,这就是所谓的"襄公得其名,穆公得其实".秦穆公去世后经过了15代国君,秦国均碌碌无为。
在后来的三家分晋,战国时期到来之时,秦国并不强大,直到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后,秦国崛起成为大国,由原来的封锁函谷关之内变成可以抗衡六国的大国。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3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fcc7ba7cd184254a35359a.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3篇)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秦帝国读后感1 《大秦帝国》是我读过的小说中最长的。
当初买这套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坚持读完。
结果,没有刻意去“坚持”,自然而然地就读完了。
读这套书之前,才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不免在心里比较一下。
给我感觉,《明朝那些事儿》好像是把历史当小说写,嘻嘻哈哈中讲述历史故事。
而《大秦帝国》好像是把小说当史书写,一个故事呈现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史。
读《大秦帝国》之前,很喜欢《明朝那些事儿》,但是读后,更欣赏《大秦帝国》的大气。
不过,这样长的著作,要从头到尾都引人入胜也很难。
书一共六部,我感觉最精彩的还是前两部,第一部有商鞅,第二部有苏秦和张仪,而到了后面,就不再有这种偶像式的人物了。
接下来的白起、吕不韦、李斯,塑造得也很鲜明,但已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想,作者把商鞅写得太完美了,成了秦国的神,也成了整部小说的神,以至于后面无法再超越。
最不喜欢的是第三部,感觉结构有点乱。
整部小说褒扬秦人的色彩非常浓厚,有时近乎偏执,不过在作者营造的环境下,觉得褒扬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书中描述的那个由商鞅在秦国一手缔造的“法治社会”,虽说有虚构成分,但也让人不得不改变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
大秦帝国读后感2 起初看大秦帝国只是源于自己对历史由来已久的兴趣,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只是觉得这不过是对于一个盛世的全景式展现罢了。
但是,当我把《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看完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
我认识到雅斯贝尔斯的轴心代理论很有意义。
一个文明的创生期往往是最有活力的,最富创造力的。
大秦帝国,有着与后世很多同样强盛帝国所全然不同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才是大秦帝国得以强盛的依靠,也是被后人所忽视的,在后来历史中所缺失的。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86b8b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c.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大秦帝国》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秦帝国》读后感1最早知道秦史还是从小学历史的课本当中了解到的,当时留下最深印象的大多都是始皇帝和秦二世的残暴苛政与无道,反倒对其统一六国之后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没有太深的感觉。
20xx年年中,在微信读书里的一些比较喜欢读历史的书友向我推荐了《大秦帝国》套装版,只是看了简介就被其阐述的内容所吸引,然后果断买下,六十多元书币,这是我目前买的最贵的一本电子书。
当我开始细细品读这部书时,历时被这部巨著所呈现出的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史所深深的吸引。
全书共分六部十七册,《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附册《大秦帝国进阶指南》。
从秦孝公继位励精图治向天下求才出求贤令起,直到秦二世顽劣乱政荒淫亡国止,前后跨越一百六十余年,齐、楚、燕、韩、赵、魏、秦、名士如织将星闪耀,各国雄主更是纷纷粉墨登场,或合纵、或连横、或变法,无一不想在乱世留名,无一不想成为当世霸主。
但是在相互征伐已有几百年的七国当中只有秦,历经七王(秦始皇为最后一个王)一百六十余年,坚定的将携求贤令入秦的.魏鞅所主持的变法进行到底,使得积贫积弱即将灭国的蛮秦,在列国环伺的情况下,由穷到富由弱到强,最终横扫六合统御八荒,建立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完成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融合。
那是多事之时大争之世,那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那是但有才智皆可尽显,存亡之忧虑大争之精神,迸发出璀璨辉煌的中华文明并延续千年而不衰。
那句‘啾啾老秦,共赴国难’泣血誓言,是这种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这句誓言,在变法图新的阵痛中,在敌众我寡的征战中,在天下卑秦的无奈中,一次一次将支持着老秦人走出困境。
书中著有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写,那些记录详尽事件,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时无刻都在更新着自己对那段模糊历史的认知。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1e134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9.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大秦帝国》读后感[经典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秦帝国》读后感1近日在图书馆发现一本好书,名曰《大秦帝国》。
其历史从商鞅变法奠秦根基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而终,详述了这一段峥嵘岁月,用生动雄奇的笔调再现了文明历史中逆境奋进、自强不息的各类豪杰将相志士英才。
掩卷长思,这些英魂的烈烈风姿兀自震撼人心,令人心绪难平、热血沸腾。
战国,一段强势生存的历史。
“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铁面现实。
也正因此,便有了经济改革、权力争夺、文化争鸣……于是创造的各种奇迹也多。
英主迭起、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将相、治学,三部曲奏出了战国时代的最强音。
英主多矣!秦孝公决意振兴弱秦,彰《求贤令》于天下,开求贤之先词;立国耻碑,惕厉国人;果敢变法,用人不疑,形成英主强臣肝胆合作的`千古佳话。
燕昭王整顿残存弱燕,几十年如一日,因操劳过度,虽年纪轻轻却两鬓斑白,然终不改万丈雄心。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阻力之大令人咋舌,当时被认为是:“舍中国文化而袭胡人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
然赵武灵王从实战中看出了胡服骑射的威力便决意改革,其胆魄之大,手段之强硬令人拜服!英主远不至此,更有秦惠王、秦昭王、秦始皇……个个胸怀天下,意气纵横,令人神迷目眩。
拜将入相者更多。
商鞅十年磨剑,霍霍待试,枕戈待旦,跃跃难平。
生平之志绝不为安身立命谋官入仕,而是为国立制,为民做法。
在《求贤令》感召下,他孤身入秦,铁胆变法,强秦根基。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是时人的公评。
最终护法献身,虽遭车裂,但功业千秋。
在秦人眼中竟是生前如圣,死后如神。
纵横家苏秦,初次谋秦,败而返家,孰料嫂不为炊,妻不下机。
一怒之下,苏秦在荒野中结庐,与风霜雨雪为伴,惕厉奋发,卧薪尝胆,后终佩起了六国相印。
大秦帝国读后感(精彩5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精彩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488a9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7.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精彩5篇)大秦帝国读后感篇一在中国的历史中,除了三国,最喜欢的就是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时代了。
乱世之争方显英雄本色。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在这个大争时代除了从历史书上学到的几个键人物之外,还有那么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和事。
就实而论,大秦帝国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部史书,而不仅仅是一部小说。
除了为了增加书的可看性,将战国四公子的出现写在了同一时代之外,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并无明显违背历史资料的瑕疵。
书的六卷中,从情节上讲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一部《黑色裂变》和第三部《金戈铁马》。
第一部是对奠定秦国根基,从人治到法治彻底变革的描写。
这一部将我对商鞅变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鞅变法,变的不仅仅是当下,更是在勾画秦国和后续中国历史的治理架构。
一个国家和一个文明的延续,不乏对明君雄主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体系与游戏规则,商鞅的变法已经是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构建的虽然是战时法制,却是后世治国的根基。
这个理念在现在也是被广为认同,在刚刚读过的《理想丰满》中,冯仑就专门有一章在讲到这个问题,一个好的CEO可能会在在任期间让公司达到95分的高水平,然而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一旦遇到一个平庸的CEO,这个公司就会沦落为差等生。
而如果一个公司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在,即使CEO的作为平平,整体分数也应该在80分以上,不求突飞猛进,只求稳步提升。
商鞅变法,秉持的则正是这个理念,建立一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则,这里的平等,不能解决起点公平的问题,但解决了制度公平的问题,正是民心所向。
黑色裂变这一部,也极大地将商鞅这个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起来,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这便是他在小说中的形象。
当然,任何的变革乃至革命,都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根本利益,而秦孝公和商鞅的强强联合则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在秦孝公在位期间,变法得到了彻底的实施,就此奠定了秦国强大的根基。
大秦帝国读后感篇二《大秦帝国》六部十一卷到今天就正式全部看完了。
大秦帝国观后感(通用11篇)
![大秦帝国观后感(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b77f1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6.png)
大秦帝国观后感(通用11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大秦帝国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秦帝国观后感篇1先得说说那个伟大的时代与伟大的时代精神。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
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转型的历史过程,就是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
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大争之世”。
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
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纷争组合,就象春水化开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联邦王国时代的窒息封闭,铁器出现、商业活跃、井田制动摇、天子权威削弱、新兴地主与士人阶层涌现,整个社会的生命状态大大活跃起来。
于是,旧制度崩溃了,旧文化破坏了,象瓦罐一样卑贱的平民奴隶雷鸣般躁动起来,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峡谷竟然崛起为巍巍大山!进入战国,这种纷争终于演变为大争,开始了强势生存的彻底竞争。
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铁血现实。
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邦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
由此引发的人才竞争赤裸裸白热化。
无能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
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
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
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争鸣最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人最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cebfa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7.png)
《大秦帝国》读后感《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秦帝国》读后感1我陆陆续续将六部十一册《大秦帝国》看完,期间大概还看了七八本书。
现凭记忆简单回顾如下:第一部,魏齐争霸期。
魏国虽强,但人才流失严重,包括前期的吴起,后来的孙膑、卫鞅。
魏王爱珠宝器物而不重视人才士子,是大量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
吴起之楚、孙膑投齐、卫鞅入秦,可以说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典型。
卫鞅原本卫国人,从学于魏国,习法家,兼兵家。
卫鞅入秦后,获秦孝公信任,坚决支持并维护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大抵包括禁私斗、奖耕战、去封建、废奴隶、行郡县,将原本一盘散沙,私斗成风的秦人凝结起来。
商鞅变法是以剥夺世族王室的权利为代价,来换取平民百姓的巨大生产力,是以变法成功后,秦人瞬间强大起来了。
但商鞅也因此得罪了上层世族,包括太子傅、太子、公子虔等等贵族。
变法期间,齐国借助孙膑之谋两败魏国,魏国遂衰,商鞅趁机收复秦魏边界的河西之地。
秦国遂崛起!然而秦孝公英年而薨,秦惠王继位,老世族起而车裂商鞅,秦惠王趁机一举铲除老世族。
《大秦帝国》开篇以秦孝公商鞅变法为始,以车裂商鞅为终,塑造了一个“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千古法圣影响。
商鞅几乎是整部《大秦帝国》里毫无缺点的秦臣,他不但具有超凡的法家精神,还具备一定的兵将才能,一心一意为秦国崛起而奋斗,即使身死也为秦国铲除旧贵族做了铺垫。
第二部,合纵连横期。
秦国的崛起,引起了山东六国的关注。
洛阳苏秦、大梁张仪顺时而出,张仪相楚齐,苏秦入秦国。
然而苏秦因大略不逢时,而孓然一身出咸阳,张仪也因不堪谈兵错断秦国而险遭楚国世族迫害。
阴差阳错,两人均无奈退出各自阵营,再次各谋前程。
苏秦说燕王,与山东六国结成合纵抗秦之势。
此时张仪相秦国,提出连横破合纵之策。
大秦帝国名著读后感3篇
![大秦帝国名著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cd41f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2.png)
大秦帝国名著读后感3篇(读《大秦帝国》有感)大秦帝国名著读后感1《大秦帝国》是我读过的小说中最长的。
当初买这套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因为不敢保证自己能坚持读完。
结果,没有刻意去“坚持”,自然而然地就读完了。
读这套书之前,才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不免在心里比较一下。
给我感觉,《明朝那些事儿》好像是把历史当小说写,嘻嘻哈哈中讲述历史故事。
而《大秦帝国》好像是把小说当史书写,一个故事呈现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史。
读《大秦帝国》之前,很喜欢《明朝》,但是读后,更欣赏《大秦帝国》的大气。
不过,这样长的著作,要从头到尾都引人入胜也很难。
书一共六部,我感觉最精彩的还是前两部,第一部有商鞅,第二部有苏秦和张仪,而到了后面,就不再有这种偶像式的人物了,接下来的白起、吕不韦、李斯,塑造得也很鲜明,但已经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想,作者把商鞅写得太完美了,成了秦国的神,也成了整部小说的神,以至于后面无法再超越。
最不喜欢的是第三部,感觉结构有点乱。
整部小说褒扬秦人的色彩非常浓厚,有时近乎偏执,不过在作者营造的环境下,觉得褒扬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书中描述的那个由商鞅在秦国一手缔造的“法治社会”,虽说有虚构成分,但也让人不得不改变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
大秦帝国名著读后感2在两千多年以前,是哪个国度结束了战国时期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哪个帝王完成了天下一统的伟任,是秦帝国,是秦始皇。
在小时候我还不懂事的时候,我曾经觉得大秦是天下间国度,而始皇帝则是最可恶的君王。
但上了高中后,我渐渐的觉得没那么简单,我想象不到秦朝做错了什么事,竟要引起天下之人围攻。
后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大秦帝国,我才了解到,人的主观映像对于历史的误解是有多么可怕。
在战国之初,秦国被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都认为是蛮夷之国,不懂礼仪邦交之国,其地位比起楚国还要差很多。
直到孝公继位,发出求贤令,从此秦国举国上下开始尊敬人才,而后商鞅入秦,力图变法改变了秦国落后的局面。
从此秦国一改往日落后局面,一局成为天下第一战国。
有关大秦帝国观后感作文400字精选
![有关大秦帝国观后感作文400字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a11c5be443323968001c92c5.png)
有关大秦帝国观后感作文400字精选有关大秦帝国观后感作文400字精选1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名字叫作《大秦帝国》。
通过阅读,让我知道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一些秦国故事,更让我感受到了秦国的崛起到一统六国的霸气历程。
本书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不起眼的削国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在许多能文能武之士的帮助下,慢慢强大起来,使得其他国家不敢轻易招惹。
而其中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呢?这谁也不敢乱下结论,这个国家便是后世幼童都能知晓一二的——秦国!即使拥有再耀眼的光芒,总有暗淡的时候。
而哪怕只是一个渺小的星星也无惧黑夜,在这漫天的星辰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春秋战国时期许许多多的国家就是这漫天的星辰,而秦国就是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星星。
这样一个在当时被其他所有国家都看不起小国,却用它的智慧和手段完成了惊世之举: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在那时它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辉煌。
然而后来却因为奸人从中使诈,使得秦国快速走向衰弱,甚至万劫不复的地步,让人唏嘘不已……秦国,一个奇迹般的存在。
但奇迹不可复制,它有当时年代的局限性。
我们只要学习它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你能做的,永远比你想象的多的多…….有关大秦帝国观后感作文400字精选2历经六个月,终于读完了《大秦帝国》这部长卷历史小说,它描述了秦帝国兴亡生灭的过程。
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于山东六国的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断指立碑,变法图强,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经过秦六代君臣一百六十余年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终于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这虽然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但是在今天看来,也能带给我很多启迪。
变革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长远宏大的志向。
强国有强人,强人之所以强,是因为强人皆有强大的意志。
秦孝公以六国卑秦为国耻,断指立碑,树立变法强国的决心和志向,然后才有了商鞅变法一系列的行动措施,为秦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秦帝国读后感400字
大家看过大秦帝国了吗?下面XX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大秦帝国读后感4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读《大秦帝国》有感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除了有明君,更有像商鞅、范睢、张仪、吕不韦、李斯、郑国、白起、王翦、章邯、蒙恬等能臣武将的辅佐。
而在秦孝公即位初,是秦国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秦孝公为图秦国能够像秦穆公时期一样与其它诸侯国并列争雄,向天下发布了秦国的“求贤令”,吸引了不少山东士子前往秦国“面试”。
他对士子们说“依六国惯例,士达则任职。
然秦国与列国素来少往,山东士子对秦国知之不详,难确职掌,请各位持国府令牌,遍访秦国三月,后出治秦之策,后确认职掌”,他让士子们下基层,然后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再制定自己的策略,然后再确定岗位。
这是筛选优秀人才的好办法,第一,可以测试人才的态度;第二,可以筛掉急功近利和无学慵才;第三,让员工适应人文环境,让未来的优秀骨干更加了解基层。
在许多入秦士子们眼里,来到这穷乡僻壤已经自感降尊纡贵,内心期盼着来到秦国便能立即做个高官,没想到这位国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竟然还要他们在这穷乡僻壤呆上三个月,因此,许多士子都纷纷离去。
但秦孝公对这些士子们并无半点指责,还给每人送了黄金资
助前往他国。
此举不但使留下来的士子们更加敬佩这位国君,还让离去的士子们给秦国散布好口碑,以使秦国更加凝聚人才。
篇二:读《大秦帝国》有感
每观秦史,总会被其波澜壮阔所震撼,万里长城、九原驰道、都江堰、郑国渠、阿房宫、兵马俑……人们无法想象这个仅仅存在十余年的短命王朝竟能兴建诸多气势磅礴的超级工程。
行者千里,跬步积之,缔造这些奇迹的是老秦人六百年的披荆斩棘,而将老秦人缔造成奇迹的则是一个卫国士子——商鞅。
商鞅以其宏大的胆魄和卓绝的才具在积贫积弱的秦国力行变法,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斗转星移,原来六国不齿会盟的秦国蜕变成六国谈而色变的虎狼之国。
我们惊叹于商鞅变法之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是否也在思考这股神奇的力量到底源自何处?如果说商鞅变法将地处西陲蛮荒落后的秦国引入东方文明社会的发展轨道最终促成秦国崛起,那是浪漫主义者的情怀;如果说商鞅变法规整了社会秩序、团结了老秦部族的战斗力量,那是形式主义的见识。
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力量之源是彻底的社会变革,是从根本上变革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条件。
篇三:读《大秦帝国》有感
秦国,从中华大地的西部边缘小国、险些被六国瓜分的战败
国,成为一统华夏的大秦帝国,靠的是什么,原因可能要写几部书。
我看完《大秦帝国》后,感受最深的是——法治成就了秦国。
从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卫鞅开始变法,到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期间经历六王七次权利的移交,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不同,但坚持依法治秦的主张始终贯穿其中。
最值得敬佩的是舍身护法的宣太后,以一国摄政太后之尊,用自己的鲜血维护法治。
秦国八万铁骑命丧赵国名将赵奢之手,依秦法:无端败军者斩刑不赦,八万将士全部阵亡,此时定要有人为阏于之败担责,宣太后毅然站出说道:阏于惨败,罪在本太后错断大势……秦法昭昭,不究大败之罪,不足以养朝野正气。
遂在宫中自裁,以自刑谢国。
看到这时耳边响起那句老秦人心中的呐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在坚守着秦法,正是这种力量促成了秦国的强大。
我们的首个宪法日刚过去不久,祖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希望我们的法治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中华的强大力量。
作为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将所学所知运用到服务法治中去。
篇四:读《大秦帝国》有感
昨天看了《大秦帝国》1——七集,对秦献公的继位选人独到的眼光及方法所叹服。
秦献公被魏军狼毒箭所伤,他知道自已所剩日子不多,不得不考虑传位的问题,但让他头痛的是传位给那一个孩子。
两个孩子各有所长,长公子更是深得上大夫及世族的拥戴,为了使王位传给真正能带领秦国走向富强的君王,秦献公可谓用心良苦,采取了冒雪前往老乒营地,听取老乒对传位人选的意见,最后秦献公听取了与他出生入死,驰骋沙场老乒的建议,传位给了二公子渠梁,即历史上有名的秦孝公,历史同样也证明了秦献公选人之正确。
秦献公选取接班人的思路及方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通过秦献公选继位人剧情,也给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晋升一个管理干部或观察一个人是否值得培养带来启发,具有以下特征的人值得晋升和培养:
1、遇事临危不惧,头脑清晰,应变能力强;
2、具有大局观,团队、组织及公司利益大于私利;
3、具有独立思考及分析辩别能力;
4、做事能够抓住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篇五:读《大秦帝国》有感
历经六个月,终于读完了《大秦帝国》这部长卷历史小说,它描述了秦帝国兴亡生灭的过程。
在那个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于山东六国的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断指立碑,变法图强,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经过秦六代君臣一百六十余年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终于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
大的历史转型。
这虽然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但是在今天看来,也能带给我很多启迪。
变革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长远宏大的志向。
强国有强人,强人之所以强,是因为强人皆有强大的意志。
秦孝公以六国卑秦为国耻,断指立碑,树立变法强国的决心和志向,然后才有了商鞅变法一系列的行动措施,为秦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要组织变革是极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要组织领导人有强烈的变革之心,能自始至终、矢志不渝,以铁腕手段推动,全力以赴;
当然还要有好的变革方略,如何变?变向何方?分几步走?谁来出谋划策,谁来推动变革,担当重任?此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有好的谋才,不会有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光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也不会有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