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为孩子们打下了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作为家长或教育工作者,了解小学教育学的重要概念和原则,以及掌握一些复习资料,对于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全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学教育学的重要概念1. 学习适应性: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和学习要求。
学习适应性包括适应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等方面。
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根据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可以提高学习适应性。
2. 教学方法: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引导、讨论、实践等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评价方式:小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
综合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个性化评价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孩子发现和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二、小学教育学的原则1. 个别差异原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潜力,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 循序渐进原则:小学教育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确保孩子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合作交流原则: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和互助,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三、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1. 学科知识:小学教育的学科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方面。
复习资料可以包括教材、习题册、练习册等,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复习,巩固学习内容。
2. 学习方法:小学教育的学习方法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创新等方面。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4)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 导语小学教育学是培养小学教师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涉及了儿童心理、教育方法、学习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温习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2.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儿童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
以下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重要内容:2.1 儿童的生理发展•婴儿期:出生后到2岁左右,身体快速生长发育,进食、睡眠、运动等活动能力逐渐增强。
•幼儿期:2岁到6岁左右,身体协调性和生理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学龄前期:6岁到7岁左右,身体发育基本稳定,注意力、记忆力和社交能力逐渐提高。
2.2 儿童的心理发展•知觉和注意力:儿童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关注。
•记忆和思维:儿童的记忆和思维功能渐渐增强,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和记忆活动。
•情感和社会性:儿童的情感经历逐渐丰富和复杂化,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2.3 儿童的认知发展•传感期:0-2岁,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与外界进行互动,从而获得基础认知能力。
•前运算期:2-6岁,儿童通过观察、比较以及简单操作认识到事物的属性和关系,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
•具体运算期:7-11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技巧性操作,并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3. 教育方法与策略教育方法与策略是小学教育学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它包括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3.1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指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概念和情感目标。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的复习资料A名词: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
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案理论》:被19 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导言:
小学教育学是培养孩子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它涉及诸多教育
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广大小学
教育学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本文整理了一份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小学教育的特
点及教育方法等内容。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够帮助教育从业者和教
育学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小学教育学知识。
一、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1. 教育学的定义与作用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的学科,旨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方
法的研究,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学的
作用是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小学教育学研究内容包括小学教育的宗旨与任务、小学教育的
素质教育、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小学教育的教育管理等。
二、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其中,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等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它还可以引导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
1.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阶段,旨在普及基本文化知识,因此小学教育具有普及性的特点。
2. 小学教育的综合性。
小学教育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得发展(一)教育得概念(1)广义得教育: 所有增进人们得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得思想观念得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2)狭义得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得概念,就是指一个国家得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得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得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得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得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得新阶段。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得标志就是清朝末年得“废科举,兴学校”1902年得《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1903年得《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随着学历社会得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得理想就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得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库姆斯得非正规教育思想、伊里奇得非学校化观念。
建构学习化社会得理想正就是非制度化教育得重要体现。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得趋势(二战后教育制度发展得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得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近代教育得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得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得普遍实施。
(3)教育得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4)教育得多元化(5)教育得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得发展教育学得概念:教育学就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得科学。
(一)历史上得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得教育学思想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最全小学教育学(含答案)
《小学教育学》配套练习题库绪论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1、古代的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的。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是中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3、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 年写成的《大教学论》。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 年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
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
6、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
7、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实事求是地肯定其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因素。
8、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主张出自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言论散见于《论语》一书。
11、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选择题: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以(ABC )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A. 教师B. 书本C. 课堂D. 学生2、以下属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点或教育思想的有:(ACDEF )。
A. 教育即生活B. 教师中心C. 儿童中心D. 活动教学E. 社会即学校F. 从做中学3、教育学的发展,反映了(ABCD )。
A. 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的要求B.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C.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研究的深入D.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发展日益密切四、问答题: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学记》(先秦):孔子弟子整理——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温故知新2、《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学记》晚了400多年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2、《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1776~1841)1806年出版,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传统教育的代表教育学的作用:1、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赏能力;3、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勒图尔诺(1831-1902)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沛西·能(198 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二)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错误:把全部教育归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于教育之外,走向极端。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借助教育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还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对于教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实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3. 原则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律,这些原则和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指导。
4. 预测性:教育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当前的教育问题和现象,还要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
二、教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内容应当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育方法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来确定,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1. 小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限,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启蒙。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小学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提示:黑体部分为特殊关注的知识点,红群部分为增加内容。
)绪论识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领略:教育学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雄辩术原理》等。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二、教育学的形成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咨询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以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一般教育学》,被以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日子”、“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时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进展识记:一、教育的起源有三种别同的主张:1、生物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这种观点以为动物界也有教育,其基本错误识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讲:代表人物是孟禄,这种观点以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摹仿”。
3、劳动起源讲:劳动起源讲是在批评生物起源讲和心理讲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
要紧观点是:a教育具有社会性,惟独人类社会才有;b、教育是有目的、故意识的活动;c、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是教育活动的要紧内容,语言与交往的进展也与劳动密集相关;d、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e、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后要经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与人的进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二、教育随社会的进展而进展。
按社会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水平非常低;教育未独立,是在劳动和社会日子中举行的。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教育学课程的需要从复习资料中掌握一些复习重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的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①贯彻“三个面向” ②实施“科教兴国” ③推进素质教育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二章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物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3、我国小学管理基本内容:①思想品德教育管理②教育工作管理③教务行政管理④总务工作管理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4、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正逐步成为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三章1、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㈠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本《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2、《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4、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成绩评定二、简述题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观是什么?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4、教师的教育素质包括哪些内容?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B A BC B二、简述题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哪些方面?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观是什么?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学生有无限创造潜能;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的明确规定;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4、教师的教育素质包括哪些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教育能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发展创新;(二)教育与政治制度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小学教育学全册复习材料
小学教育学全册复习材料前言《小学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性课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该课程对师范教育系学生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和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美诺篇》、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中国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无名氏的《中庸》、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等。
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如《学记》、《大学》、韩愈的《师说》等。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这样一个具有永久思想魅力的教育问题,并第一次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论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简答或多选)(1)著名的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632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2)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的宗教改革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在1632年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但是,由于他的宗教立场和目的,人们又很难把它看成一本真正的科学著作。
小学教育学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基本概念:•教育学P3;教育现象P3;教育规律P4;教育科学P5;教育改革P21行动研究法P301、论述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教育活动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地说,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 •⑴从纵向上看,有原始教育现象、古代教育现象、近代教育现象、现代教育现象和当代教育现象.•⑵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等形式。
2、论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特点•⑴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教育学逐渐从哲学、宗教、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在学科与内容上走向独立,形成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⑶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上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和论证.3、学习教育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什么?•⑴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⑵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⑷教育原理可为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具有深化和奠基的作用。
4、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什么?•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教育研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基本概念•生物起源论P35、心理起源论P37、劳动起源论P37、终身教育P64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⑵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⑶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⑷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简单的。
2、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小学教育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我们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培养,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然而,由于学科众多和知识点繁杂,时不时地回顾和巩固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为小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一份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帮助他们回忆和加强对小学教育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和目标:介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
2.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介绍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如比较教育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社会性原理、主客观统一原理、因材施教原理等。
三、小学教育学课程内容1. 小学教育学概述:了解小学教育学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让学生和家长对小学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儿童发展心理学: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 小学教学法:介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学教学法,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课程设计与评价:讲解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各种工具和标准。
四、小学教育学实践指导1. 课堂管理和教育心理学:介绍教育学中的课堂管理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如何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
2. 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多媒体教学、网上学习资源的运用等。
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强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五、小学教育学案例分析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学生在小学教育学上的差异,深入理解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案例。
2. 教学策略与实施:提供小学教育学案例,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策略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六、小学教育学的未来发展1. 当前小学教育学的挑战:分析当前小学教育学面临的挑战,如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学生压力增加等。
复习提纲小学小学教育学
1.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
2.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发展教育理论、解释教育问题、改造教育实践。
3.“性相近,习相远”出自孔子的《论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步教育专著。
5.《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柏拉图《理想国》7.教育学的创立是指教育学脱离哲学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
洛克写的《教育漫话》且提出《白极说》9.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被认为世界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他因而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通常所说的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也被看做教育学的代表。
10.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
实用主义学反对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压抑儿童的“教师中心”,主张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1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12.广义的教育繁殖一切影响人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13.农业社会的教育: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十分鲜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奇偶碍于的生产性十分薄弱;教育的依附性十分明显;官学和私学并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4.信息社会的教学: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15.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样三个要素组成。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
16.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清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7.主要的教育类型: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
18.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学前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综合化;成人继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
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1/ 16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
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
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
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
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
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
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