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苏金玲(1983—),女,吉林辽源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20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苏金玲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

摘 要:欧阳修作为宋代散文大家,他的为文和为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仅就欧阳修的部分散文进行比较分析,从他的写实和抒情风格上追溯本源,探讨他对唐代散文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 欧阳修;散文;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09)01-0020-02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

其在散文创作上,虽然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发展

而来,但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了唐代。文学史上的

“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北宋

的范仲淹、晁补之、陆游、胡铨等人,也都是散

文创作大家。

欧阳修师承韩愈,却不拘泥于韩愈,他的散

文更具社会现实性和责任感。欧阳修的作品,大

都被看作开宋代文风的典范,如果没有他领导的

诗文革新运动,古文发展势必是因袭旧体,无创新可言。他在散文创作上讲求徐纡有致,章法讲求曲折变化,语句讲求圆融轻快,自成一家。这种和谐的创作态度和手法,使得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 一、具有阴柔之美 欧阳修散文具有阴柔之美,洪本健在《略论欧阳修散文的阴柔之美》一文中说,欧阳修的散文情韵深美,偏向阴柔一路发展,显示出典型和成熟的艺术风格,并将其阴柔之美总结为:蕴蓄吞吐之美,委婉曲折之美,平易自然之美,清音幽韵之美。欧文“字里行间,情意深至而韵味缅邈” [1]665

。《祭石曼卿文》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美

感,通过“三呼曼卿”来表达对亡友的无限哀

思。

一呼“呜呼曼卿”,是对好友才华的歌颂。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人虽已去,但“卓然

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欧阳修探究了自古以来

的生死之理,与臧克家的《有的人》有异曲同工

之妙。人与万物虽然同有生死,但是圣人贤士死

后,名字可以载入史册,永垂不朽,像日月星辰

一样闪耀着光辉。欧阳修这种对待生死的态度,

显示了他作为儒道熏陶下的文人那种豁旷达远的

精神。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而能仿佛子之

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深藏于地下

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

长松之千尺,产灵芝之九茎”,紧承“一呼”,对亡友无比的崇敬。若非是心灵上的至交,断不会无故作此感叹。而笔锋一转,想象曼卿墓地的“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那透骨的哀思之情,让人嗟叹不已。墓地四周牧童樵叟的吟啸,与惊禽骇兽的咿嘤混和交杂,连成一片,这悲凉幽深的气氛将作者的哀痛之情渲染得极为浓烈。“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2]233

自古

圣贤皆寂寞,生前名利死后空。欧阳修借景抒情,因情发议,从圣贤与常人死后都不过是荒塚一堆这个角度来说盛衰之理,貌似解脱,实则隐喻着难以言传的悲伤。

三呼“呜呼曼卿”,于情不自禁中临风陨泣,在自相矛盾中不觉忘情。清代的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中评说:“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笔已自透顶中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中写入来。不知者

乃惊其文字一何跌荡,不知非跌荡也” [3]252

。 一篇悲凉凄怆跌宕起伏的祭文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欧阳修感情的浓烈奔放,也看出了他为文时的“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二、关注现实生活 欧阳修的散文言之有物,他一方面强调“文以名道”,另一方面又把“道”与世人接近的“实事”联系到一起,这与韩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与韩愈相比,欧阳修更为重视现实生活对古文创作的积极作用。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散文的深入浅出,既精练又流畅,无论是叙事说理,还是抒情写景,都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这一点在他的政论文《朋党论》中有充分地表现。 他早年激情满怀地去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指摘时弊,匡时救世。思想的尖锐,语言的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

21

快,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朋党论》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于庆历四年以谏官身份向仁宗献上的一篇新政推行者的剖白书。作者当时书生意气,有一大群力主新政的志同道合者,于是斗志满满,豪气慷慨。从当时形势需要来说,《朋党论》应是驳论文章,但作者“丰富的征引使义理的阐述化为文气贯注的铺叙,成为形成文章结构和风格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助于布局的完整,义理的畅达,而且能造成汪洋恣肆的文势,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1]665

欧氏不仅重视逻辑上的严密,理论上的完善,而且更重视用事实说理。他在摆事实时,并没有举范、韩等人的所作所为,为他们辩解,仍然是从“自古有之”着眼,用历史事实作为根据。比如,文章后半部列举尧用八元、八恺,退四凶,舜用皋、夔、稷、契等22人,周用同心协力的三千臣子而天下大治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人君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兴”的观点;列举纣使人人异心为朋,汉恒、灵二帝禁绝善人为朋,唐昭宣帝诛戮清流之朋等史实,从反面论证“人君退君子之真朋,则天下乱亡”的推理,从而有力地揭示了君子之朋对于国家治乱兴亡的重

要意义。[3]59

实际上就是规劝仁宗要以历史为鉴,切莫重蹈汉、唐末代君主的覆辙,正确对待和充分信任推行“庆历新政”者的君子之朋,而疏远、斥退攻击别人为“朋党”的小人之朋,只有这样,才能兴利除弊,富国强兵。文章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范、韩等人,但却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也没有一个字提到夏竦等保守人物,却也处处看到对准他们的锋芒。可见作者的高明之处,这比直接驳斥更有效。

三、改革文风,在继承中求创新

欧公恪守“切中时弊”,反映现实的为文风格,对于扫荡宋初的华糜文风,开创平易自然、朴实致用的新文风起到重大的作用。“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析之以至理,以服人口,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这是苏轼对其文的评

价。[3]17

这评价颇符合欧阳修散文的实际,并非溢美之辞。

欧公十分强调“知古明道”,强调“道胜文至”,是一个较为正统的孔孟之道的继承者。但他并不因循守旧,在处理古文、时文和“新时文”的关系上,提倡散文应具有“平易自然”的风格,显示出了欧公善于继承,敢于创新的精神。

“西昆体”沿袭唐末五代柔靡浮艳的文风,“文章专以声病对偶为工,剽剥故事,雕刻破碎,甚者若俳优之辞”,曾经为禄仕养亲而作过“时文”的欧阳修,在认识到这一文体的危害性后,反戈一击,极为反对这种“务以言语声偶挝裂,……以相夸尚”的不良风习,高度赞扬石介、穆修、苏舜卿等人不顾时俗非议,创作古歌诗、杂文的革新精神,并以自己卓异的古文理论

与创作实践,取得了文坛领袖的地位。[3]23

但是,他对“西昆体”并非一味批判,而是取其精华,加以提倡。欧公的一些抒情散文,在以古文为骨且“合于理”的前提下,吸收了骈偶文形式整齐、雅美,音韵和谐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欧公说:“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也。”又说:“近时文章变体,如苏氏父子。以四六述叙,委曲精

尽,不减古人。” [3]24

这种持论公允的态度也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家。明人张綖《刊西昆诗集序》云:杨、刘诸公倡和《西昆集》,盖学义山(李商隐)而过者。六一翁恐其流糜不返,故以优游垣夷之辞而变之,其功不可少,然亦未尝不有取

于昆体也。[4]208

这就是所谓的“欧公变昆”说,即指欧阳修对西昆体有弃有取。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一说:“以文体为诗,自退之始;以文体

作为四六,自欧公始”。[3]24

欧公对西昆体的继承和发展,使他的散文创作形成与唐代散文迥然不同的风韵。他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作。欧公的《醉翁亭记》,读起来琅琅上口,滋味曼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历来被叹为欧公绝作。《醉翁亭记》有着阴柔之美,明人茅坤誉之为“文中之画”,又说:“昔人读此文,谓如幽泉邃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翕然长往矣。此是文章中洞天也。”从语言来看,文章词藻优美自然,而又凝练精粹、音调和谐、韵味悠长、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是散文的诗,又是诗的散文。

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欧阳修为人忠诚厚重,在朝如此,对朋友如此,观察事物,评论得失无不如此。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见重于当时,推仰于后世。王安石在《祭欧阳文忠公文》如此说:“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

知。” [4]2

参考文献:

[1]张毅.宋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3]曾子鲁.韩欧文探胜[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 [4]刘德清.欧阳修论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贺春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