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概述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概述欧阳修散文的特点欧阳修主张文道并重,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从而为散文的创作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一类历史散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
(2)注重抒情,情文并至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在欧阳修笔下,散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例如《释秘演诗集序》中的一段,寥寥数笔,释秘演、石曼卿两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际已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两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3)体裁多样,各得其宜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
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
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赋,其名作《秋声赋》即文赋的代表。
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为四六注入新的活力。
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4)语言简洁,平易自然欧文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
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环滁皆山也。
古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第一节宋初诗文和西昆派一、宋初的复古思潮和散文作家1. 王禹偁是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之一其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2. 柳开和王禹偁同是宋初倡导古文的作家。
柳开“尊韩”3.柳开和穆修文学理论上提出了鲜明的复古主张。
二、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白体诗人”:李昉、徐铉、徐锴、王禹偁、王奇白体诗:宋初馆阁唱和之风盛行,多模仿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风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
王禹偁字元之诗风平易自然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散文化手法;后期逐渐深刻化“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诗歌创作所具有的成熟化了的宋诗的某些重要特征和内在质素,而这一点也正是王禹偁的诗歌在宋诗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三、宋初的晚唐体诗人稍后于白体诗人活跃于宋初诗坛上的是晚唐体诗人。
这一派诗人继承晚唐诗风,推崇贾岛、姚合等人,故称“晚唐体”。
晚唐体: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但并不忽视炼字炼句。
由于苦吟,所以常有沁人心脾的佳句,而且往往在两联对句上见出功夫。
生活积累不足,意境较狭,往往沉溺于用小巧细碎的笔法来描摹景物,或者发抒清苦幽僻的个人性情,变化不多,波澜很少。
晚唐体诗人主要有:林逋、潘阆、寇准、魏野、魏闲、鲁三交、赵忭及九僧等。
晚唐体代表作家1.潘阆自号逍遥子有《逍遥集》2.魏野字仲先冲淡闲逸,胸次不俗3.林逋字君复卒谥“和靖先生”称为“梅妻鹤子”诗风格清淡,意趣高远山园小梅二首之一曲尽梅之神态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4.九僧学晚唐体最为逼真九僧中当以惠崇为代表。
5.寇准字平仲《寇莱公集》四、西昆体的盛衰(作家众多,影响广泛)“西昆体”这一诗派的形成,以《西昆酬唱集》为标志真宗命杨亿等着手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后改名《册府元龟》)。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二、王安石的诗歌
以56岁退居江宁为界线,创作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比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的 政治见解、人生感悟等,代表作有《河北民》、《思 王逢原》、《明妃曲》等。 后期:退出政治舞台后,心境趋于平和,诗风也 发生较大变化,以描写湖光山色、抒发逸情远志为其 主要内容。体裁上,则以七绝为主。风格上,以风神 远韵见长,有较高的艺术性,深得后人赞赏。
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 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梅尧臣诗歌特点:
— 题材内容的平凡化; — 诗风的平淡,“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 难”。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
首先他对前代的骈文、律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文 赋。其次,他对四六文也进行了革新,以散体单行的古 文笔入之,为四六体注入了活力。
(3)纡徐平易的文风。欧阳修的散文,文气纡 徐(文辞委婉舒缓)委婉,形成一种平易自然的 文风。
作品赏析 1.《五代史伶官传序》 清沈德潜评此文曰:“抑扬顿挫,得《史记》 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也。” 2.《醉翁亭记》 3.《秋声赋》——宋代文赋的先声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诗歌特点:
— 反映现实、抒发不得意的诗歌,酣 畅淋漓,感情激越;写景诗,有直率自 然,景物雄奇阔大的一面;又有飘逸、 优雅的一面。 — 风格以雄豪奔放见长。
第三节 王安石的散文与诗歌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 临川人,北宋神宗朝宰相,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 散文创作上,以简洁峻切 的风格著称,列“唐宋八 大家”之位。
古代文学: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这篇以自嘲来排遣内心苦闷的诗便作于此 时。它反映了诗人被迫退出政治斗争漩涡 后在平静处境中的寂寞。《宋诗精华录》 说:此诗“结韵用高一层意宣慰。又《黄 溪夜泊》结韵云:‘行见江山且吟咏,不 因迁谪岂能来?’亦是。”但自慰即是自 伤,于开朗中见苦闷。
首联,破“早春”之题:
次联,承首联“早春”之意,选择了山城二月 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恰似将一幅 山城早春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 辞赋和四六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 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但4岁丧父,生活 贫困。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 在沙上写字。24岁进士及第,次年到洛阳任西 京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声同 气应,切磋诗文。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风 节凛然,一度被贬夷陵县令。仁宗庆历年间, 他积极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又被贬往 滁州等地。到48岁方召回京师,晚年官至参知 政事。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逝。谥文 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
此诗是作者被贬谪为夷陵(今湖北省宜昌 市东)县令时,写给朋友丁宝臣的一首酬 答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景 祐三年(1036),欧阳修因写信给司谏高若 讷,指责他在范仲淹与吕夷简的斗争中不 能主持正义,而触怒了朝廷,被贬为夷陵 县令。
欧阳修诗歌内容:
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 《边户》,等;
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 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如《戏答元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文中常自称庐陵人,而《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一《欧阳氏谱图序》云:“修之皇祖始居沙溪,至和二年分吉水置永丰县,而沙溪分属永丰。
今谱虽着庐陵,而实为吉州永丰人也。
”严杰《欧阳修年谱》(南京出版社1993年排印本)从之。
今按永丰置县事在至和元年(1054),其时欧阳修已48岁,不得以之定其籍贯。
且庐陵为吉州州治所在地,故仍以欧阳修为庐陵人为妥。
}。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但四岁丧父,生活贫困。
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
郑氏还常对欧阳修讲述其父生前廉洁仁慈的事迹。
良好的家教对欧阳修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欧阳修24岁进士及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声同气应,切磋诗文。
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风节凛然,一度被贬夷陵县令。
仁宗庆历年间,他积极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又被贬往滁州等地。
到48岁方召回京师,晚年官至参知政事。
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逝。
欧阳修博学多才,诗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天下所仰慕。
他又是一代名臣,政治上有很高的声望。
他以这双重身份入主文坛,团结同道,汲引后进。
在当时的著名文学家中,尹洙、梅尧臣、苏舜钦是他的密友{尹洙(1001~1047)、梅尧臣的年龄长于欧阳修。
尹洙早作古文,且创造了古峭简洁的文风,对欧阳修有所启发。
但是欧阳修后来居上,终于在古文上作出了比尹洙更大的贡献。
范仲淹也曾指出:“师鲁深于《春秋》,故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章奏疏议,大见风采。
士林方耸慕焉,遽得欧阳永叔,从而大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
”(《尹师鲁河南集序》)梅尧臣革新诗风在欧阳修之前,成就也不低于欧,但是欧的政治地位和其他成就(古文、史学等)都高于梅,所以欧阳修成为文坛盟主,而尹、梅而成为其辅佐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第五编宋辽金文学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掌握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
公元1279年南宋亡。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北宋南宋南宋亡(960)(1127)(1279)319年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3、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4、审美情趣的转变--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
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与词的兴盛;3、社会的广泛需求对词人创作热情的刺激。
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一、古文:1、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发展:文体的多样化;2、古文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3、古文风格的变化;4、古文的普及。
二、诗:1、宋诗对唐诗的因革;2、题材向日常生活倾斜;3、以平淡为美的美学追求;4、唐诗之外又一美学范式的创建。
三、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
四、辽金诗文的成就第一章宋初文学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掌握王禹偁的诗文;西昆派。
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王禹偁是宋初首先提倡古文的作家之一,他不满意晚唐五代以来“秉笔多艳冶”的浮靡卑弱文风,推崇韩柳,认为文章是用来“传道而明心”(《答张扶书》)的,应该做到“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再答张扶书》)。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7/8/2013
7/8/2013
绪论
42
苏诗内容
苏诗早年喜以诗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 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如《庆州败》《城 南感怀呈永叔》 被逐后的诗多抒写心中愤懑之情。如《维 舟野步呈子履》《天平山》 写景诗,喜写雄奇壮阔之景,赞美大自然 的壮伟力量。如《大风》《城南归值大雪》
7/8/2013
绪论
32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譬如妖娆女, 老自有余态。(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 圣俞》)
7/8/2013
绪论
33
梅尧臣《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7/8/2013
绪论
34
鲁山, 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北,接近襄阳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 (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7/8/2013
绪论
18
欧阳修诗论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世所传诗者,多 出于穷人之辞也。凡士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 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淮之外,见虫鱼鸟兽风 云草木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 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沉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该愈穷而愈工。然则非诗者 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 俞诗集序》) 7/8/2013 19 绪论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的诗歌
7/8/2013
绪论
2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笔记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理学思想、重视“文与“道”的关系;印刷业繁荣、私立书院兴起;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重要主题;诗文的议论成分增加。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1.人生态度理性、平和、稳健和淡泊;2.以平淡为美、雅俗之辩“以俗为雅”。
第四节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1.散文文体多样;2.议论、叙事、抒情融为一体;3.风格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4.诗歌题材和语音趋于通俗化、题材广泛。
一、宋代作家的特点及对文学作品的影响:(1)文人普遍关心现实, 具有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崇文抑武国策,一方面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在和异族作战中屡战屡败,一方面文人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优渥,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2)诗文中旁征博引,议论风发;印刷术的繁盛使书籍较为易得。
宋代文人普遍博览群书,为学者型。
(3)诗词中往往塑造高洁自适的自我形象;注重自身人格修养,有强烈的道德感、道德自律意识。
大节不亏而不拘小节。
(4)文人人生态度理性、平和、稳健、淡泊,泯灭出处的界限;宋朝党争激烈,文人的命运在党争的漩涡中升沉起伏不定。
二、宋代文学的成就表现(一)宋文的成就P121.确立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2.记叙、抒情、议论三种功能相融;3.题材:贴近社会生活;4.风格:平易自然。
(二)宋诗的特点、与唐诗的差异1.特点:题材日常生活化;语言通俗化;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
2.与唐诗的差异:唐诗以韵胜、宋诗以意胜。
P14第一章宋初文学宋初文学:指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初期的文学,大约70年。
学习要点:白体诗、晚唐体诗、西昆体诗(概念)第一节宋初的古文和复古思潮王禹偁—北宋诗文革新先驱。
文集《小蓄集》,取自《周易》卦名,表示兼济天下之志。
王禹偁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独树一帜。
名篇有议论文《待漏院记》(待漏:等待上朝的诗集)、亭台楼阁记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传记文《唐河店妪传》。
欧阳修简介及其作品介绍
欧阳修简介及其作品介绍欧阳修简介及其作品介绍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
作品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诗歌《踏莎行》。
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文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
北宋欧阳修作。
三卷。
南宋罗泌编次。
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
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
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
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第三卷_笔记
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1王禹偁等人的散文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2宋初在散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是王禹偁。
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其次,王禹偁不满于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风3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948-1001)。
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所说的“道”又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第二节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1宋初的馆阁唱和之风和白体诗风的流行王禹偁诗中的新气息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第三节宋初的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2惠崇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3“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4林逋(967-1028)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过篱落忽横枝”第四节西昆体的盛衰1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这些诗人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刁衎、陈越、李维、李宗谔、刘A1、丁谓、任随、张咏、钱惟济、舒雅、晁迥、崔遵度、薛映、刘秉。
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三人。
2杨亿:一是怀古咏史。
二是咏物。
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由于馆阁生活比较单调3艺术特征: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4西昆体缺点: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就像泥塑木雕的美人总是少有神采一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三章是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歌创作第一节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勇大叔,不是酒鬼,是61号老人。
这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创作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的诗学创新命题:欧阳修倡导的诗学创新实质上是针对五代文学风格的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体现在:1.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2.对文学与道关系的新认识:(1)儒家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2)文学与道并重;(3)文具具有独立性。
3.文道并重的思想的两重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三、欧阳修散文1.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1)他的有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2)另一种议论文与现实政治没有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2.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3.欧阳修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的政治论文充满激情和情感;历史论文是低来回,充满感情;其他风格更注重抒情,悲伤和音乐是真诚的,情感和文学是结合在一起的。
4.欧阳修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古文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古文的叙事、论证、抒情三大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四、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的贡献(对词赋的改革):1.欧阳修改革了上一代的平行赋和常规赋,取消了排律和押韵的双重规定,以赋取代了单一的散文,创造了文学赋。
这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秋声赋》(P44特色,赏析)。
2.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阳修的创作丰富了其散文的主题和功能。
欧阳修之古文理论及其散文创作
欧阳修之古文理论及其散文创作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
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风格婉丽,时有疏隽放旷气息。
能够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仅仅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
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欧阳修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
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为此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巧华纂组。
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
欧阳修的主要成就
欧阳修的主要成就文学成就文章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在欧阳修主持文坛以前,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文风已经受到严厉的批评。
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反对“太学体”。
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
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这种文道并重的思想有两重意义: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柳开等人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阳修却重于继承韩愈的文学传统。
欧阳修自幼喜爱韩文,后来写作古文也以韩、柳为学习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韩文从字顺的一面,对韩、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险深奥倾向则弃而不取。
同时,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对杨亿等人“雄文博学,笔力有馀”也颇为赞赏。
这样,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某些缺点,从而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早年为了应试,对骈俪之文下过很深的功夫,同时也认真研读韩文,为日后的古文写作打好了基础。
他在洛阳结识尹洙后,便有意识地向尹学习简洁谨严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为主要的文体进行写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极为严肃,往往反复修改才定稿。
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又如庆历年间所作的《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过人胆识。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的作用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的作用
欧阳修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他是北宋文坛上的巨匠,也是文坛领袖。
他与柳宗元、韩愈、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在文学方面颇有成绩,无论是散文、记叙文、诗词歌赋、议论文,都有一定的改革。
一、散文内容充实在散文方面,欧阳修散文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内容充实。
大部分作品都是欧阳修根据现实感悟有感而发的。
他的散文题材多样,除了古文之外,还善于辞赋和四六。
他对前代的骈文进行了改造,改用单笔散体做赋,也创造了文赋,增加了一些抒情意味。
这个尝试非常成功,对后续宋朝的文赋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欧阳修最著名的一篇散文就是《醉翁亭记》了,这篇文章风格清新,蕴含着大道理,词句优美,备受后人赞赏。
二、记叙文言之有物欧阳修的记叙文言之有物,风格多变,即使是像碑文、祭文这种风格,内容也非常充实。
例如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就运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滁州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三、词作风格清新欧阳修的词作风格比较清新,别具一格,其中含有非常创新的成分。
他作词,是以传统的创作观念加以清新的改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首先,他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善于用词,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其次,他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开拓了词曲的新功能,与柳永的词遥相呼应。
欧阳修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朋党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卖油翁》等,这些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重要。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 居士。24岁进士及第,后官至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一代名臣,政治上有很高声望。 同时,诗文和学术成就卓著,尹洙、梅尧 臣、苏舜钦是其密友,苏洵、王安石受其 引荐,苏轼、苏辙、曾巩受其提拔。由双 重身份的欧阳修来革文学的革新
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
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西昆体一味模仿李商隐诗华丽的外表,而 缺乏李诗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对此,当 时任国子监的石介对西昆体视若寇仇。石 介的观点造成了太学生的矫枉过正,太学 生开始走上险怪艰涩之道路。 欧阳修反对华丽的西昆体,认为文章要简 易,同时对文风险怪的士子痛加排抑,经 过几年努力,太学体逐渐消失。
平易纡徐的文风
欧阳修文气纡徐委婉,语言简洁流畅,创 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如:《醉翁 亭记》第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 既简洁凝练又圆润轻快,无滞涩窘迫之感。 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更容易为读者接受, 宋代散文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望江南
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嫰 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 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 心,何况到如今。
体裁的完备和功能的加强
欧阳修的政论性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 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 统一,如《与高司谏书》。史论性文章表 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如《伶官传序》 记叙文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如《丰乐亭 记》: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遂以平滁。 散文感情色彩强烈,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
文与道的关系 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 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认为文道应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应该具有独立的性质。 对韩愈和柳宗元文章的改造 欧阳修自幼喜韩文,以韩柳为学习典范, 但并不盲从,取其字顺一面,弃其奇险深 奥面。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1】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③。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④。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⑦。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①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林霏:山林间的雾气。
暝:昏暗。
③负者:以背负物的人。
涂:同途。
伛偻(yǔ_lǚ):弯腰曲背。
指老者。
④蔌(s):菜蔬。
前陈:摆列于前。
⑤觥(gōng):酒器。
筹:饮酒时用来计胜负的筹码。
意谓饮宴时酒杯和酒筹交相错杂。
⑥颓:神情颓靡的样子,形容醉态。
⑦阴翳(y):指树林茂密遮蔽成荫。
欧阳修名篇
欧阳修名篇
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一些被誉为名篇。
以下是欧阳修的一些名篇:
1.《醉翁亭记》:这是欧阳修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写了
他与友人在醉翁亭畔品茗作诗的故事。
文中抒发了欧阳修对自
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感悟,充满豁达和深邃的思考。
2.《丰乐亭记》:这篇散文描写了欧阳修与友人游览丰乐
亭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和友情的赞
美和感悟。
3.《秋声赋》:这是欧阳修的一篇辞赋,以秋天的景象为
背景,运用婉约清新的语言,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
叹。
4.《醉落魄·归秋怀古》:这是欧阳修的一首豪放洒脱的
词作,以秋天的景象为引子,回顾了自己的往事,表达了对逝
去时光的怀念和感伤。
5.《采桑子·无可奈何花落去》:这是欧阳修的一首七言
绝句,以描写春天花落的景象为主题,抒发了对光阴流逝和人
生无常的感慨。
欧阳修散文作品
欧阳修散文作品
以下是欧阳修的一些主要散文作品:
1、《醉翁亭记》:这是欧阳修最著名的散文作品之一,描述了他在滁州醉卧翁亭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的山水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思想。
2、《秋声赋》:这篇赋以秋声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文学造诣。
3、《六一居士传》:这篇传记是欧阳修的自传,描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的个性和人生哲学。
4、《伶官传序》: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言,通过对伶官的描述和评价,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5、《卖油翁》: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品文,通过卖油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技能和熟练度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采桑子其一宋代: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三、欧阳修散文形式 (二)记叙文。 1.历史散文,如《五代史记》。
2.亭台记、哀祭文、碑志文等也都具充实内容,如 《丰乐亭记》对滁州历史故事、地理环境、风土人 情都作细致描写;《泷冈阡表》追忆父母言行,细 节描写细腻逼真。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仁宗庆历前后,受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新 运动影响,文学革新思想更自觉:改革政治、表达 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实用的文学形式,宋 急需建一代文学。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
欧 阳 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清寒,但能刻苦学习。 担任过中央和地方的多种官职。因刚直敢言,屡遭 贬谪。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曾积 极参加“庆历新政”,主张轻赋税,除积弊,实行 宽简政治,是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二、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二)“太学体”。
石介写《怪说》3篇,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 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 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对太学生影 响很大。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士子随之矫枉过正, 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文风,走上险怪艰涩道路,形 成“太学体”。“太学体”虽提倡古文反对骈俪, 但自身怪僻生涩,所以欧阳修反对。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三、欧阳修散文形式
(一)议论文。
1.直接关系当时政治斗争,如《与高司谏书》充满 着政治激情;《朋党论》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 则有之”论点,均具积极的实质性内容。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 三、欧阳修散文形式
(一)议论文。
2.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 中序论,总结五代历史教训,表达作者褒贬及国家 兴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历史观;为友人文集作的 序言,不但评述友人的文学业绩,而且抒发对死生 离合、盛衰成败人生遭际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易纡徐的文风
欧阳修文气纡徐委婉,语言简洁流畅,创 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如:《醉翁 亭记》第一段。语言平易晓畅,晶莹秀润, 既简洁凝练又圆润轻快,无滞涩窘迫之感。 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更容易为读者接受, 宋代散文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望江南
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嫰 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 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 心,何况到如今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 居士。24岁进士及第,后官至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一代名臣,政治上有很高声望。 同时,诗文和学术成就卓著,尹洙、梅尧 臣、苏舜钦是其密友,苏洵、王安石受其 引荐,苏轼、苏辙、曾巩受其提拔。由双 重身份的欧阳修来革新文风,正是众望所 归。
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
文与道的关系 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 切相关的。 其次,欧阳修认为文道应并重。 此外,他还认为文应该具有独立的性质。 对韩愈和柳宗元文章的改造 欧阳修自幼喜韩文,以韩柳为学习典范, 但并不盲从,取其字顺一面,弃其奇险深 奥面。
欧阳修在理论上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 颇,又矫正了韩、柳顾问的某些缺点,从 而为背诵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 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二、欧阳修对文学的革新
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
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西昆体一味模仿李商隐诗华丽的外表,而 缺乏李诗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对此,当 时任国子监的石介对西昆体视若寇仇。石 介的观点造成了太学生的矫枉过正,太学 生开始走上险怪艰涩之道路。 欧阳修反对华丽的西昆体,认为文章要简 易,同时对文风险怪的士子痛加排抑,经 过几年努力,太学体逐渐消失。
体裁的完备和功能的加强
欧阳修的政论性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 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 统一,如《与高司谏书》。史论性文章表 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如《伶官传序》 记叙文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如《丰乐亭 记》: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遂以平滁。 散文感情色彩强烈,哀乐由衷,情文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