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散文倍受“冷落”原因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一)政治的紊乱和文士的悲惨命运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文士命运悲惨;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四是不以生死为念,顺应自然的态度(二)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曹氏父子破坏了东汉重节操伦常的价值标准,正始名士又进一步否定了传统观念和礼俗。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因思想通脱之后,废除固执,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三)道教和佛学的传播佛教对文学的影响:1.想象世界的丰富2.故事性的加强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4.文学观念的多样化5.词汇的扩大(四)新的人生观在儒学衰微、玄学兴盛的魏晋时期,产生新的人生观,恰好是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与礼教,要求反制度、反束缚的自由与旷达,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和追求,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基本标志:一方面是自我人格的本体化,是个体向自我、人性、真情的回归。

另一方面是个体对伦常、名教、礼法、俗规、节操、功业等外在价值目标的疏淡和超越。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发展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格律诗的草创期、文论进入思辨化的时期,是一个酝酿新变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分为两期:第一期是魏和西晋、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

(一)魏和西晋分为三段: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196-220)和魏朝前期文学(以太和六年232年为界)。

这时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以建安七子为羽翼(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孔融),还有蔡琰。

他们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用正始文学泛指魏代末年文学。

南北文学差异原因与融合

南北文学差异原因与融合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不难发现南北文学的地域差异。

(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之前的组员已有讲述,在分析形成差异的因素时,不再过多举例。

)《诗经》中的《国风》按照15个地区进行汇编,可以说是文学地域类分的先声。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所载吴国公子季札观周乐时对“国风”的评价,是文学地理学最早的言论。

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南北文学差异的存在呢?以南北朝文学为例,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文学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唐代魏徵(zhi)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有意比较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风的殊异: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法国文学史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引言中指出,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是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于文学创造的作用确实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初民时代的文化影响更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

同样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影响,包括该地区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宗教信仰、语言乡音等。

因此影响区域文学差异产生的因素是多样化、全方面的。

首先我想围绕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两个大的方面浅谈造成南北文学的地域性差异的因素。

如刘师培的概括:“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简言之,地理环境会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对文学家的创作造成影响,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不同地域文学的特点。

从自然环境总体来说,南方水土柔和、北方山川深厚。

南方气候潮湿、雨水充沛,常常会有云霞明灭的景色,江河纵横、树木繁多,有山的地方或高伟挺拔,或陡峭突兀,人们能够看到的景色相较北方丰富许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战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经济萧条和文化革新的时期。

本文将着重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萧条与文化革新的关系,以及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一、经济萧条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战乱: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劫掠掠夺,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安,农业生产和商业交通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土地制度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从旧的世族制度向新的土地制度转变。

这一制度的变化使得土地经营和土地流转都变得更为复杂,同时造成了土地的分散化,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

3.天灾人祸:魏晋南北朝时期,天灾频发,人口减少,社会不稳定,人口外流。

二、文化革新的现状: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萧条,但是文化革新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具有创新思想的思想家,他们不仅对文学、艺术、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中国未来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文学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革新,对于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陶渊明、陶潜、谢灵运、嵇康等名人都是在这个时期活跃的。

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大繁荣,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书法家、画家等。

2.学术理论的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理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玄学、道家、墨家等学派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这些思想逐渐成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深远的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性显然超出了一个苦难时期的范畴,这个时期产生了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此时期所产生的文化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至今被世人传颂。

1.文化建设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对中国未来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如《庄子》作者庄子、《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及后来对中国的人们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散文

魏晋南北朝散文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4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
全文分两部分: 1.记事:回顾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发展过 程,记叙取得的成绩和贡献. 2.明志:反复表白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陈述不能交出兵权的苦衷. 文章以叙写心腹口气写出,质朴,率直, 娓娓动听,但又很有气势,想说的话就 直说出来,毫无顾忌. 如说明他不能交出兵权的原因.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13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
三,曹丕与《与吴质书》 是一篇书信体散文. 书信是一种应用散文. 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流传于世.但在开始时, 使用范围仅限于就国家大事方面交流意见,内 容多系政治,军务,语言也多外交辞令. 战国时代,社会上书信交往日益繁密,产生许 多著名书信体散文,如鲁仲连《遗燕将书》, 荀况《与春申君书》等.虽也多是国家重大政 治,军务等外交辞令充篇,但在文章中已经渐 渐露出作者个人感情色彩,略见性情.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5 第二节 魏晋散文作家作品
又如驳斥"欲废汉自立"一段,引经据典,援古 证今,说明自己不是不能"废汉自立",而是坚 首信义,不想"废汉自立".特别举出蒙恬将兵 三十万之事作例,在于说明自己当时的举足轻重, 饿,然而不背叛朝廷,也是仰慕古人的信义.说 得很恳直,很见真情. 《三国演义》的借鉴:曹操大宴铜雀台. 除了《让县自命本志令》外,曹操的《求异才 令》,也很有特色.
魏晋南北朝散文直接继承汉代散文传统,但又有自 己特色.作家作品数量,超过前代. 一,体裁特点 1.史传散文:有令,叙,诔,传等各种形式.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自传体),曹丕《自 叙》,陈寿《诸葛亮传》,颜延之《陶征士诔》等. 2.政论散文:不多,但表,论,奏,文,有更加细 密的区别,说理,抒情气息很浓. 诸葛亮《出师表》,钟会《檄蜀文》,陆机《辨亡 论》.

南北朝时期人文盛衰现象及其原因

南北朝时期人文盛衰现象及其原因

南北朝时期人文盛衰现象及其原因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长、文化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在这个时期,北方与南方分别建立了十六国和南北朝,兴起了一批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和学者,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战争和政治动乱。

本文将探讨南北朝时期的人文盛衰现象及其原因。

一、南北朝时期人文繁荣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和学者。

北魏时期,北方佛教文化兴盛,中国最早的石窟寺庙——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建立,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南朝时期,文学和艺术也达到了高潮。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有陶渊明、谢灵运、陆机、刘义庆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艺术方面,南朝建筑风格更加精致华丽,石刻花鸟等装饰技法与北方不同,具有独特的南朝风格,例如灵隐寺、潜山寺等。

此外,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南齐的乘法和方程学,对后世的数学发展有深远影响;北魏的钢铁冶炼工业也非常发达,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冶金工业。

二、南北朝时期人文衰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不仅导致了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同时也给文化艺术领域带来了不良影响。

北方的战乱导致了许多艺术珍品的破坏和流失,劫难、掠夺、焚毁等事情屡见不鲜。

例如,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曾遭到过火灾,保存的文化遗产大量流失。

南方在政治动荡的同时,由于内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也逐渐没落。

南朝的文化与艺术相比较于北方,一般被认为更为精致,但南朝处于战乱频发的情况下,艺术家和文人的作品已不如当初那样的高峰。

三、南北朝时期人文盛衰现象的原因南北朝时期的人文盛衰现象与当时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宗教信仰、文化交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政治局势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衰落的主导因素之一。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不仅导致了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同时也给文化艺术领域带来了不良影响。

文化艺术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战乱对文化艺术领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进步与局限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进步与局限

浅证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进步和局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自公元220年始至公元589年止的一段时期,经历了三国(魏、蜀汉、吴)、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各朝代的更替。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文人命运多蹇,常在忧惧和惶恐下讨生活,遭受迫害和屠戮在历代中也最多。

文学方面也多受民族融合、宗教融合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

因此魏晋南北朝文学在诗、辞赋、散文乃至批评文学各方面均有发展。

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等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和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下面从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入手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进步和局限加以浅证。

关键字:魏晋南北朝文人乐府的发展内容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总趋势是以着重诗歌的艺术特质为导向的。

注重文学的抒情特质,注重文体的表达功能,重视文辞的美学特点,重视表达技巧的丰富完善。

从文学思想上看,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包含了抒情、风骨、辞采、骈丽、事典、声律等各方面的内容;从诗歌题材上看,唐诗中的各个题材种类,此时诗歌中均已涵盖;从诗人主体上来看,他们的文学自觉意识,他们的文学与非文学(“文”与“笔”)意识已完全具备,他们对诗的艺术美的追求也已达到成熟的高度。

乐府对建安及之后各体诗歌发展影响巨大。

至东汉,文人仿制者很多,然而保留至今的篇章很少,至魏晋,则文人乐府极为繁盛,题材内容丰富,作家众多,形式则有五言、四言、六言、七言、杂言。

魏晋南北朝散文文体批评

魏晋南北朝散文文体批评
谢灵运
谢灵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抒情文作品多以山水景物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自然 景物的描绘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他的作品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崇 尚。
抒情文文体的审美价值与局限性
抒情文文体的审美价值
魏晋南北朝抒情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作品表现出一种感性的、内向的写 作风格,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呈现出一 种细腻、敏感的情感表达。同时,这些 作品在表现自然景物方面也展现出对自 然美的热爱和崇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 值。
局限性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记叙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限制,一些记叙文 作品存在迷信、玄虚等不良思想倾向。其次,一些作品 过于强调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导致情节发展缓慢或偏 离主题。此外,一些作家在表现手法上过于追求华丽辞 藻和音韵和谐,导致文章形式过于繁琐或过于追求形式 而忽略了内容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开始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表 达,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效果,形成了独 特的语言风格。
叙事技巧的改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在叙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 进,开始注重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增 强了散文的艺术表现力。
思想内容的深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 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于生死、命运、道德等问题 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社会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记叙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 值。首先,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 和见闻实录等,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 次,记叙文通过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以及描绘社会风 貌和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 助于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小说等其他 文体对散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散文 家们开始在散文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和风格,如以诗入文、以小说入文等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衰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这段时间内文化的繁荣和衰落交织在一起,带给人们深思。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不容忽视。

在这个时期,政治动荡不断,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尤其在魏晋时期,士人主导了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以文人为核心的士风。

文人们通过自身的才华和学识,在社会上取得了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以书信往来、辞章对策等方式展开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形成了独特的士人文化。

庾阳、陶渊明、嵇康等名士成为这个时期文化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后世。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还注重文学创作,诗、赋、曲等文体风行一时,诗人谢安、曹操、王羲之等人的作品至今流传。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并不持久,很快出现了衰落的迹象。

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持续不断的战乱导致了文化的倒退。

一方面,社会的不稳定给文化的繁荣带来了阻碍。

战乱局势下,人们更加关注生存和安全问题,文化活动受到了限制,许多文人不得不放弃文化创作从事军事和政治等工作。

另一方面,政治腐败和社会道德的沦丧也是导致文化衰落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时期,政治家和文人的界限变得模糊,士人逐渐失去了崇高的社会地位和道德标准。

士人们的行为和作品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和尊重已不如以往。

除了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衰落还与士人自身的境遇有关。

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权更迭,士人们往往陷入政治纷争之中,他们的才能不再仅仅是为了写作和创作的需要,而是被迫卷入政治斗争,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

这种境遇使得士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和投入减少,他们无法全心致力于文化创作和思想的交流。

加之,当时经济形势的动荡,士人们的经济来源不稳定,很多人陷入贫困之中,这更为他们的文化创作和追求带来了困难。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和衰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现实。

虽然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曾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随着战乱的加剧和社会道德的沦丧,文化逐渐遭受到了冲击和破坏。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摘要:本文试将其放置在古代文学背景中,旨在从其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梳理出其总体特征,于学理上探寻其自身的变异脉络及与它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呈显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指东汉建安年代到隋朝统一约400年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局比较动荡,以致政治腐败,经济衰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而政局的动荡又导致了集团间的权利之争,使许多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甚至遭受杀身之祸,是历史上少有的恐怖时代。

诞生在这一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呈现出独特的特征!一、魏晋南北朝文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一)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的重要特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特殊的阶级地位,使其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社会力量,他们垄断政治,世袭贵族,这样就造成了寒门庶族没有仕进的机会,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这种社会现象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庶族强烈抗争士族控制政治权利、倾泻不满的现象。

(二)就思想状况而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随着儒家的衰微,新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社会伦理观不断产生,哲学的本体论、思辩逻辑不断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佛、道三教鼎立的局面,玄学、佛教和道教都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

历时约 400 年!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这一时候的代表作家包括曹氏父子即三曹,还有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建安七子”以及女作家蔡琰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为主,诗风大都慷慨激昂,悲壮但刚健有力,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人以“竹林七贤”(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衰落与价值再评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衰落与价值再评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衰落与价值再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在经历了三国争霸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而这些变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文化特点以及价值再评价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是中国皇权制度的衰落和藩镇割据的形成。

政治混乱的局面,为士人向内求索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舞台。

同时,由于政治动荡,经济萎缩,政治家、军事将领收缩了严格的文化管制,给了文化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儒学、佛学等诸多学说得以充分发展。

此外,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差异,各种文化现象在这个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二、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文化现象。

由于政治和军事的动荡和掌控的减弱,士人有了更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从而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方面都有了非常突出的表现。

例如,名家诗派的兴起,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兴盛,都呈现出了文人在文化交流和创新中的突出作用。

此外,与古代文化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特色。

其中,最突出的是“玄”、“极”、“无”等思想的盛行。

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著名的玄学和宗教现象,如王弼、庄子、魏晋玄学、道教等。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甚至还影响了东亚地区。

三、价值再评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价值评价上,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灰色时期,毫无价值可言。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价值。

对于这个问题的评价,个人认为应该多角度地考虑。

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存在着很多严重的文化问题。

例如政治混乱、经济萎缩、文化腐化等。

这些问题,显然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让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严重的低潮期。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东汉政权崩溃到随灭亡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则要上溯到东汉末年时。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大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这就为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长期分裂割据,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是这时期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处于分裂动荡之中。

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因而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其他各阶层也深受战乱之苦。

因而描写动乱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统一愿望,成为这时期文学最强劲的主题。

第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并互相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的又一个特点。

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某一政治集团,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诛锄异己,并与执政集团相抗衡,最后取而代之,是这一时期朝代更迭的一般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废立双方,宗室之间,常常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你死我活的争斗。

而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往往诛锄异己,甚至滥杀无辜。

这样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统治处于极端恐怖的状态之中,士人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心中充满了苦闷,文学表现上则多隐约曲折。

从西晋灭亡到隋代统一,北方主要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他们与南方的汉族政权构成长期对峙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方面加剧了民族的矛盾与斗争,阻碍了北方经济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两一方面,在长期的矛盾,斗争,磨合,相处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民族的大融合。

这种民族的对峙,杂处与交融,也给文学带来重大影响,使得北方文学少婉曲而多朴质,少细腻而多粗犷,少柔情而多刚健。

第三,寒门与士族矛盾尖锐,知识分子极端压抑,是这一时期历史的两外一个特点。

门阀制度的腐朽性在当时显而易见。

它不辨贤愚,优略,凭血缘和门第来确定地位,授官用人。

世族大姓都过着清高悠闲,富贵尊荣,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的生活。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九: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九:南北朝骈文和散文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九:南北朝骈文和散文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九: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南北朝时期,骈文受到帝王和贵族的重视,加上音韵学的发展和它在文学创作上的运用,形成了骈文畸形发展的局面。

但在一部分历史、地理之类的学术性著作里,散文也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如范晔的《后汉书》、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等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骈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它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和协调音律,多用典故,辞藻华美。

散文写起来比较自由,而骈文有很大的束缚性,阅读起来比较麻烦。

骈文脱胎于汉赋,形成于魏晋,到了南北朝,是它的全盛时期,隋唐以后便渐趋衰落。

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骈文作家和作品,有鲍照的《芜城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南北朝时期,骈文在文章领域内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文体形式,散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骈文影响,和魏晋以前的散文风格颇不相同。

这时著名的散文多为史地学术著作。

范晔(公元397-445 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历任新蔡太守、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因参预谋反事泄被杀。

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

任宣城太守时,删取众家后汉史书,博采众家之长,写成史学名著《后汉书》90卷。

《后汉书》突破《史记》、《汉书》体制,独创了一些新的类传,如党锢、文苑、列女等,对后来史家有一定影响。

郦道元(公元 -527年),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尚书主客郎、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职。

因为政严猛,为权豪忌恨,后被杀害。

从文学上来看,《水经注》在描写景物上,取得了值得珍视的成就,被视为游记文学的开端。

其中《江水注》中" 巫峡" 一节,是古今传颂的名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魏晋南北朝盛衰的历史原因分析

魏晋南北朝盛衰的历史原因分析

魏晋南北朝盛衰的历史原因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的历史虽然没有像汉唐那样悠久,但它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六朝”时期,它的时代背景相当复杂,许多因素都有助于它的盛衰和衰落。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变迁、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盛衰的历史原因。

一、历史文化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多种文化思潮,众多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流派也不断涌现。

这个时期,在文化上主要有两种思潮:一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禅让”思想,二是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黄老”思想。

这些文化思潮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繁荣。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

例如:曹操、诸葛亮、王粲、王羲之、谢灵运、陶渊明、张衡等等。

这些文化名人的出现,不仅为后来的文学、历史、政治、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也推动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精神的形成与传播。

二、政治制度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这些变革较为深刻地影响了时代的走向和朝代的兴衰。

在政治制度上,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由封建独裁垄断转向了官僚集团的掌控。

首先,南北朝时期《金属铭文》、《田间碑铭》、《七十二家房颂》等较早的讴歌北魏大力发展农业、优待农民的奏章出现了。

在经济上,北魏在开拓土地、建设农田、提高农民耕作技术等方面采取了开源节流政策。

这些改革措施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加快了社会经济稳定的步伐。

其次,南北朝时期农村的庄园经济也逐渐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模式。

庄园主对农民实行无限期的雇佣制,让农民在劳动过程中不断负债,从而形成了类似于封建主义的庄园制度,这引起了社会政治上的严重动荡。

三、社会变迁因素社会变迁是推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制造与商业经济成为当时重要的发展方向。

由于农业生产力的高度集中,不断的军事征战和财政压力,使得北方各族的土地遍地开采,在工业制造和商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阐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体发展方面的新变

阐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体发展方面的新变

阐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体发展方面的新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它继承了汉代以来散体文章的传统,又吸收了六朝以来骈文和诗歌创作的成果,逐步走向成熟。

从诗歌创作看,它与汉代乐府相比,更趋完备,形式也更加多样;从散文创作看,它与汉末建安文学相比,思想内容更为丰富,艺术表现力也更加提高。

同时,它也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

但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未能摆脱汉赋的影响,文风依然比较华丽,缺乏凝练、质朴之美。

魏晋南北朝散文

魏晋南北朝散文

魏晋南北朝散文一、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变革与创新的时期。

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到社会风貌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的散文也随之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散文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

二、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起源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古乐府民歌和汉赋。

魏晋时期,由于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士族间的交往与文化活动日益频繁,散文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2.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性:魏晋南北朝散文开始脱离了乐府赋和骈文的束缚,展现出更为独立的面貌。

(2)短小精悍:魏晋南北朝散文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形式简洁、语言生动。

(3)倾向性:魏晋南北朝散文倾向于抒情与议论,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和人们内心的动荡。

(4)品味与审美:魏晋南北朝散文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文化的精炼和和谐之美。

三、代表作品欣赏1.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汇集了大量故事和趣事的散文集,作者刘义庆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形态和人物风貌,以及时代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

2. 曹操的散文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豪曹操以其精湛的文才而闻名,他的散文作品以抒发志向与情感为主题,笔阵短小精悍、富有力度,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3. 陶潜的散文作品陶潜,也被称为陶渊明,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自然与人道主义为题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四、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散文对后世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形式,魏晋南北朝散文开创了散文的新纪元,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其次,魏晋南北朝散文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对后世诗词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魏晋南北朝散文也对后世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变化及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变化及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变化及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文学变化非常显著。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变化及其意义进行探讨。

一、文学的变化1.文学形式的多样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诗歌、歌谣、乐府、赋、史、传等传统文学形式外,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例如笔记、随笔、文学评论、小品文、杂文、短篇小说等。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反映了社会变化,展现了人们的思想与情感。

2.文学内容的个性化和对现实的关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内容变得更加个性化,并开始关注现实生活。

传统的诗词常常抒写规范的情感,而新的文学作品注重描绘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例如,《世说新语》中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善恶之分;《庄子》中的思想更加重视个人解脱和超越。

这些新的主题和内容反映了人们正在经历着个性化和自我意识的崛起。

3.文学语言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语言逐渐从古典汉语转向具有口语化特点的白话文。

这种文学语言变化源于当时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多元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导致了文学语言的多样化。

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就出现了不少的白话表达。

文学语言的变化使文学更加贴近当时人们的生活和表达方式。

二、文学的意义1.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表达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文学作品通过具体的个人思想和感受,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2.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文学作品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文学语言的变化和美学创新的开拓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语言的变化和美学创新的开拓,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语言的变化和美学创新的开拓,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想。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衰落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衰落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与衰落1. 背景介绍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跨度较长,从南朝刘宋建立(420年)到隋朝统一(589年),共计近170年。

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权多次更迭,南北分裂,但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2. 文化繁荣2.1 文学在南北朝时期,文学蓬勃发展。

南朝以文学创作为主,以宋代文人为代表,个性鲜明且作品丰富多样。

例如刘宋文学典籍《文选》收录了大量文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情怀。

北朝则以鲜卑族和汉族汇聚的文化为主,以鲜卑族拓跋氏统治的北魏为代表,文学呈现出多元的特点。

2.2 绘画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南朝,以宋代的文人画和临摹古画为主,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情感。

北魏时期,以佛教艺术为代表的绘画手法开始兴起,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艺术也逐渐渗透进来,形成了独特的北方绘画风格。

3. 文化衰落3.1 政治动荡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不断,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导致社会秩序紊乱,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战乱导致社会资源匮乏,人民流离失所,文化创作环境恶化,文人难以有足够的安定时间和场所从事文学创作。

3.2 社会经济困境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困境也是文化衰落的原因之一。

战乱和频繁的政权更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导致人民生活贫困,文化教育资源缺乏,文化事业难以得到有效支持。

4. 总结南北朝时期文化既有繁荣也有衰落,但无论在什么时期,文化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灵所在。

南北朝时期的繁荣文化为后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虽然衰落不可避免,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后世人们反思与促进文化进步,进而铸就了更为辉煌的文化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魏晋南北朝散文倍受“冷落”的原因摘要在中国散文史上,很多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受到独擅唯美文学的影响,散文在骈文、古诗、辞赋的强大高压之下,其独立空间发展逐渐丧失。

但真的只是这样的原因么?那为何在刀兵相见的春秋战国,各类学术发展如此之好?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将从散文最初之美入手,对这时期散文“不受待见”的原因进行一一拆解。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散文冷落文化交融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中国的散文发展史如同诗歌一样,产生最早,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上一直居于正宗地位。

纵观中国古代散文史不难发现,散文具有将非文学与文学混为一谈的状况,并在文与白、散与骈、质与文的纠结中不断发展、完善。

就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言,人与对文体及散文的认识比较模糊,总体上还处在“泛文学”的状态当中。

虽说这时期对“文章”及“文”的概念比较宽泛,“散文”也没有统一且清晰的界定,但是,他们对存在于散文之中的某些特点,如语言风格、抒情、声音之美等审美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这与之前的时代相比有巨大进步。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散文体体制予以基本规范,将文体结构进行细致分析、追本溯源,对审美情趣进行正确导向、对形式主义风格予以矫正,这些都显示出这时期人们对散文其文体的规范意识。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南朝时期的作家刘勰,他开创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一个文化交融比较明显的时期,各方文化都取得了良好发展,但是,从当前现状来看,相比其它历史时期如唐宋、春秋战国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并无较高地位,呈现出“倍受冷落”的局面,是怎样的原因致使这时期的散文出现此情此景?本文将从散文的结构方面阐述,深刻揭示其主要原因。

一关于“散文”的“美”上面已提到,“文章”、“文”的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包含较广,也未对“散文”进行统一和清晰的界定,但对于其中的审美定义,已有较明确的认识,相较于历史,这是巨大进步。

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说,笔者认为它对于散文的“美”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义。

第一,以情动人,讲求抒情之美。

“以情动人”是魏晋时期人们对文学作品特性的主观要求。

如果是诗赋其抒性自不必说,但是散文其抒情性则具有独特之处。

首先,它要求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充分抒发主观的情性,以凸显“真”的性质;其次,这种作者情性表达又要打上时代、政治等功利性的标签。

用当代的话语来讲,即是热烈抒情与冷静析理相结合、生动描写与严整叙述相融合。

而这一点,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出师表》、《求自试表》都是适用于军事、官府的公文,为文目的都是向当朝举荐人才、昭明心志及表达自已想建功立业的夙愿,但却没有透过死板文体格式来实现文章效果,而是突破这个枷锁,呈现出文采飞扬、感情浓烈风貌,尤以《求自试表》为突出,表达了曹植至情至性的人生观,语言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

墓、碑、铭、诔等这些文体并不适用所有朝廷政事,此类作品散、韵结合,对感情抒发极为有力。

就文论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萧纲的《答张缵谢示集书》当中也提出对抒情性的重视,强调文学来源于亲身体会、亲眼所见之事,具有真情实感。

第二,散文不但要追求语言的风格之美,而且也要考究文采的锤炼。

中国古代散文当中包含丰富的词汇,这些都是经由口语、现实生活演变,再通过创作实践提炼而出的,词语的绝妙组合构成了古代散文的百变风貌,即便是充满严肃性的学术散文及政论文章,也能从当中细化出作者独特风格,那些具有抒发性、刻画山水、人物传记之类的散文就更不用说了。

就魏晋时期来说,文体批判家与作家对文采的重视度都相当之高,作家对于采典用事、文章声韵、修饰词藻要求极为严格,全面锤炼,从许多层面增强散文的语言表现力。

某些批评家不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剖析及评价,而且更助推了语言风格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这期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陆机的《文赋》,“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这里的意思指的是要汲取古人各方文章之精华,也包含典故采撷;“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则要求各类文章语言要充分体现声音之美。

不同类型文章被当作特定的审美对象用以观赏,讲求文章言辞的“美”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萧统在《文选序》里阐述有关“文”及其审美特征时就用到了“沉思”、“翰藻”、“错比文华”之类的字眼,本意是指史书中的论、述、赞、序,不过,在萧统的眼里,这些述、赞、序、论都具有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文采词藻也是必须要讲究的。

第三,散文之美也要讲求声韵的“美”。

作为独树一帜的文体,散文虽不似诗歌般拥有吟咏音节、固定韵律,但仍可根据作品内容,进行音节协调、区别情调轻重缓急等方面的调节,使作品激荡回肠、易于朗读,达到真挚感人的情感诉求。

如范晔的《狱中与诸甥侄书》中就曾说到“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

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于此处。

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

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

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

在这里,范晔用语言指出谢庄在这里面有天分,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声韵的重视程度。

关于文章声韵方面的问题探讨,可追溯至刘宋时期,永明声律论就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成文。

”这是沈约在其《宋书·谢灵运传论》当中对声韵的论述,对于声律论的主旨就蕴藏在“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之中,须达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的效果,促使“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与此同时,对于声韵的重要性也进行了阐述,文章中指出:“妙达此旨,始可成文。

”就是有不懂音韵就不能下笔为文之意。

同时,陆机在《文赋》当中也曾言及五色相宣、音色迭代,对文章的声韵之美也有所提及。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音韵对散文而言尤为重要,虽然将永明声律视为行文标准,但如果严格执行,还是比较困难,但如铭、诔等文体的散文一向押韵著称,这些文体对于声韵之美讲究甚多。

《文心雕龙·情采》当中对于散文之美作了如下概述:“情文,五性是也”、“声文,五音是也”、“形文,五色是也”,根据判断,刘勰对散文的美无非包含三个方面,即声韵、语言风格、情性方面的美。

这三方面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被提出,由此可以推断出此时对于“文”的创作要求及物质观点,大体趋势是相同的。

二魏晋南北朝各时期散文概况汉魏之际,由于政治等原因,儒学越发衰微。

但一些法家、纵横家等进行重新活动,对人们思想变化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学风、世风渐通脱。

从审美领域来讲,人性觉醒直接导致审美观点的产生,且由此引发了文风转变。

从建安时期来讲,这时的散文渐渐摆脱了自汉代以来好引经据典之陋习,改变其板滞凝重面貌,呈现出通脱、华美之形。

我们熟悉的曹丕、曹植就是这时期的核心人物。

司马氏篡位成功之后,传统的礼教等观念受到重创,庄子的玄学思想乘势而起,道家思想愈发强盛,士大夫行为放达、崇尚清谈;知识分子极具独立与灵活性。

建安时期的昂扬奋发文风几近泯灭,一些韬晦遗世、虚无思想充分斥文坛,文风每况愈下、始趋玄远。

独有阮籍、嵇康之文章极尽批判现实,思想内容深刻、以情予文,精神上继承了自建安以来的优良传统。

西晋时期,文学创作愈发自觉。

写作技巧与作品形式日益重要。

同时期的陆机尤为突出,其代表作《文赋》更是代表了这时期的文学倾向,诗歌及散文更为讲究典故运用、词藻华美及对偶的工整性,对艺术形式规律的探索非常重视,由于这样的积极探索存在,酝酿且形成了之后的骈文。

基于东晋人情感体验来自于玄心的转变,文体多受风流名士隐逸之风及清谈影响。

散文也如此,一般呈现出自然朴素、清新流畅的文笔之风,且多着意于作者真实情流露。

文章在东汉初已显骈化,至南北朝时期,更是风靡一时,逐渐取代了散文。

自魏晋到齐梁,散文及各类文章的体势从含蓄发展到滞重、从清俊演变成了繁缛,创作更多着眼于对偶、辞藻之上,虽可说铺陈奢华、富丽精工,但都可归结为贫乏之谈。

但值得指出的是,这时期将山水景物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小书札得到了良好发展。

北方文学表现出了风格平易、语言质朴的特征,出现了对世后影深远的两部经典巨作,即《洛阳伽蓝记》、《水经注》,这两部作品为以后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素材,可以说,它们兼具历史与文学双重价值。

三魏晋南北朝散文倍受“冷落”的原因分析1 历代学者对于魏晋南北朝的散文入选相当吝啬先从清初讲起,《古文观止》的编撰者吴楚材,将周至明的222篇不同类型文章收录至其中,在这两百多篇文章里,包括诸葛亮的《出师表》,在魏晋六朝只收录了6篇文章;再如萧统编撰的《文选》,收录了从东周到梁朝800多年间内的各体文章,共计130位作家与752篇文章作品,魏晋六朝86家,计593篇,这个数字占据了全数的4/5,但纵观全文,散文却不多,屈指可数;由姚鼐负责编撰的古文集《古文辞类纂》,共收录了自战国到清代共计700篇文章,其中,唐宋八大家作品373篇,已超过总文章一半,收录魏晋南北朝作品少之又少,只有张华、诸葛亮等九家,且这九家之作仅限于辞赋、颂赞等韵律明显的行文。

2 中国文学史对魏晋南北朝的研究不够重视受到历代选家的各方影响,中国后世文学史对魏晋南北朝的研究也不够重视,20世纪以来,众多文学研究者在他们的各部文学史作品当中,均不专设篇章讲述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有的间或涉及也不详细。

因此,许多人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散文一直处于边缘性的地位,用众多学者的话来讲,这即是中国古代散文史当中的中衰之期。

3 其他文体对“散文”的冲击作用辞赋、诗歌、骈文等文体的兴起对魏晋南北朝的散文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这是当今许多文学爱好者的一致观点,不可否认的是,以骈文来说,在当时,它不但占据着“散文”的发展空间而且掩盖了当时散文的面貌。

陈柱在其《中国散文史》当中曾这样写道“唯当时之五言诗,特为发达,骈文亦登峰造极,辞赋则由两汉之板重而变为隽永,由两汉之繁富而变清艳,故论西晋六朝之文者,莫不重诗赋而忽其散文焉”。

可见,各类文体对魏晋南北朝的散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了制约作用。

纵观散文史,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散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现状,除了遭受辞赋、诗歌、骈文的对冲之外,我国历代研究者与选家对散文外延及内涵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不尽合理,这些也直接导致了魏晋南北朝散文受到忽视,在中国散文史上地位较低。

本文所讲的魏晋南北朝散文倍受“冷落”与其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不代表对这时期各类文体本身文字性、研究性不强,相反,很多杰出的散文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仍旧执以如椽之笔,运用姘散自如的文字拼接,不拘于形式,将自己的执情挥洒于笔端,各类曼妙作品不绝于世,为后世散文发展添墨绚彩。

这时期的作品,无论从散文的韵律还是语言风格上来讲,都对后世如唐、宋等朝代的散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理论及语言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是中国古代各类文体理论当中最具价值、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